登陆注册
17513900000148

第148章

次第三门广辨其相。于中先就性净论之。后就方便。性净菩提相别有二。一是空相。二是有相。言空相者。如彼金刚般若经说。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名得平等阿耨菩提。如是等比是其空义。无法可得等无高下是其法空。法空有二。一妄情所取。诸佛果德于理本无。故名为空。二菩提真性妙寂离相。故名为空。以彼佛果性相俱空。是故无有少法可得。又此空中无有三乘果德差别。故曰平等无有高下。此空即是菩提体中如实空义。故名菩提。无生无人及无寿等名菩提者是众生空。分别有二。一妄情所取。我众生等能得菩提于理本无。故名为空。二菩提真性缘起集成。我众生等于真常寂。故名为空。若存我人众生等相彼此别异。不名平等。存我乖道非得菩提。以无我人众生等故。无有凡佛彼此别异。名得平等。无人异道。无道异人。人道无隔。名得菩提空义如是。言不空者如涅槃说第一义谛亦名菩提。亦名为道。亦名涅槃。如是等法亦有亦空。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菩萨皆悉了了知见。故知。是有彼云何有。如来藏中具过恒沙一切佛法。彼法显了说为菩提一切种德。故名为有。有无如是。若欲广辨如维摩说。寂灭菩提灭诸相故。不观菩提离诸缘故。不行菩提无忆念故。如是等也。要而论之妙寂离相圆备众义。是菩提相。性净如是。次论方便。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行断分别。二真应分别。三随义分。言行断者。烦恼业苦尽无之处名之为断。此即是无法身般若解脱等法。说以为行此即是有。分相论之断是灭谛。非是菩提。行德是道。方是菩提。摄相言之行断二门俱是菩提。故地持言。二断二智是名菩提。二断是断。二智是行。义如后解。此二皆从行修方便断障而得名方便净。行断如是。次就真应二门分别。自得相应名之为真。现化随物说以为应。真则方便修习而得名方便净。应亦同然。又应用断名方便净。然应菩提义有通别。通则依于真实菩提所起化用悉皆名为应化菩提。菩提用故。别则八相现成佛道。是应菩提。自余猕猴鹿马等化随相别名。不名菩提。何者八相。如经中说。一升兜率。二退来入胎。三住胎中。四者出生。五者出家。六成佛道。七转法轮。八般涅槃。此等一一广辨如经。八中第六现成佛道正是应化菩提之体。前五方便。后二作用。真应如是。次第三门随义分别。义别六门。如地持说。一自性义二无上义。三名称功德。四随念功德。五堪能义。六最胜义。六中前二是其自德。后四化德。就自德中初一自性。正是德体。后一无上。显德殊胜就化德中初三德体。后一最胜。彰德殊胜。今依此门次第辨释。初自性者辨明菩提行德体性。故曰自性。于中分别略有三门。一解脱毕竟。二般若圆备。三法身穷满。涅槃经中说此三义成大涅槃。地持说此为菩提性。彼论宣说。二断二智是解脱也。二断即是无为解脱。故论结之名大解脱。何者二断。一烦恼障断。断离五住性结烦恼。二智障断。断事无知。二智即是有为解脱。何者二智。一烦恼障断。一切烦恼不相续智。二智障断。一切所知无障碍智。彼论说清净之智及一切智无碍智等即是般若。诸佛如来证如之慧能灭烦恼清净明达是清净智。了知世谛一切种法是一切智。于一切智所知法中知之自在。不假方便发心即知名无碍智。此三如后三智章中具广分别。彼说。如来有百四十不共佛法及佛愿智无诤之智四无碍辨。是名菩提。即是如来法身满也。言百四十不共法者。所谓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百一十二。四一切种净通前合为百一十六。十力及与四无所畏通前合为一百三十。加三念处及三不护通前合为百三十六。大悲七。不忘法八。断除诸习九。一切种妙智十。此合通为百四十也。此佛独有不通二乘。名不共法如后广释。如来愿智及无诤智如前五智章中具解。四无碍辨亦如上释。自性如是。言无上者。佛德殊胜超过二乘。故曰无上。分别有七。一身无上。相好殊妙。此即就前百四十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无上也。二道无上。自度度他。多所过度哀愍世间利安天人。此即就前大悲等行说无上也。三正无上。四正成就。所谓正戒正见威仪及与正命。言正戒者远离性罪。言正见者远离邪谤。正威仪者离饮酒等一切逆过。言正命者离余一切邪命自活。此即就前三种不护及断习等说无上也。四智无上。谓。四无碍。此即就前四无碍辨说无上也。五神力无上。成就六通。此即就前清净智一切智无碍智及十力等说无上也。此等诸智是通体故。六断无上。烦恼障断及知障断。此就前断说无上也。七住无上。住有三种。所谓圣住天住梵住。空无相愿灭尽正受是其圣住。四无量心是名梵住。四禅四无色定是名天住。如上广解。此亦就前一切种智说无上也。无上如是。上来自德。下明化德。于中初三化德之体。后一显胜。前三中初一明其名称功德美响外彰令人归敬。第二明其随念功德随念起化。第三堪能独广益。名称德者。所谓如来十号曰德。始从如来乃至第十名婆伽婆亦曰世尊。如后广释。随念德者。随诸众生心念不同。于一切时及一切处而为示现。堪能义者。一三千界独一如来能为广益。第二佛出更无所为。最胜义者。胜有二种。一者德胜。一切如来化相差别。实德平等。故彼文言。一切如来唯除四事有增减相。非余功德。言四事者。一是寿命。命有修促。二者名称。名有远近。三者种姓。氏族高下。四者色身。形有大小。唯此增减。自余十力四无畏等皆悉等也。等故胜矣。二者身胜。诸根相好皆悉增上。不以女身得成佛道。何故如是。如来先于初阿僧祇已舍女身。况佛树下。先舍今无。是故不以女身成佛。又复女人性多烦恼成就恶智。不以烦恼恶智成佛。为是无之。一一广释如地持论。今略言耳(此三门竟)。

次第四门辨其有得无得之义。方便菩提修起在缘。一向有得。断除生死得菩提故。性净菩提亦得不得。约相论实因灭无明获得炽燃三菩提灯。名之为得。证实返望从来无缘。智复从何修证菩提。故即无得。无得之义分别有五。一菩提体外无别我人能得菩提。为是无得。故维摩言。实无得者亦无退者。良以有人则非菩提无人方是。故无得者。二菩提体外无别有法能得菩提。是故无得。故维摩言。菩提不可身得心得。良以有身则非菩提无身方是。故叵身得。良以有心则非菩提无心方是。故叵心得。三菩提体如妙寂离相无可取舍。是故无得。故彼金刚般若经乃至无小法可得。是名菩提。故不可得。四菩提体常性出自古不从缘生。为是无得。故涅槃云。智慧性常不从因缘。世尊何故可问其因缘。以无缘故无其能得。常非修起。故无所得。五菩提无有住处可求。是故无得。故天女云。菩提无处故无得在。问曰。菩提在于后际。云何无处。释言。据凡以望菩提生死在此。菩提在彼。若据菩提实性以论无凡在此。约谁说彼。故无住处。问曰。地经说一切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无处。义同前解。约相论实言一切处得于菩提。就实以望无处可在。故言无处。以无处故不可得矣。得无得义辨之略尔(此四门竟)。

次第五门通局分别。约位辨之。性净菩提有通有局。分别有三。一就实通论。体通染净。因中亦有。故经说言。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二约人论实。菩提真性穷证在佛。就佛返望由来常是。本无妄染能覆障故。故经说言。凡夫未成佛菩提为烦恼。圣若成佛时烦恼是菩提。与经中说佛知众生即涅槃相不复更灭其义相似。三约相辨实。在因之时但名佛性未名菩提。至果显了方名菩提。菩提是其了因果故。方便菩提凡时全无。设言有者但于佛性真心体上有可生义。未有法体。故经说言。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言本有者。本在凡时但有生死有为之法。言今无者。当今现在有生死时无其世出菩提行德。言本无者。本在凡时未有出世菩提行德。言今有者。现无菩提德时但有生死。三世有法无是处者。生死之法三世恒有无是处故。凡有圣无。菩提行德三世恒有无是处故。圣有凡无。经释如是。有人说言。方便菩提凡时亦有。是义不然。若使凡时已有菩提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如此之偈意何所显。三世有法无有是处。何得先有。又经中说。方便菩提是生因果本无今有。何得言生。先有今显是了因果。何得言生。又涅槃中广举乳酪及与树子相生因果而为譬况。若使凡时已有菩提。乳应有酪。树子之中应先有树。乳中之酪子中之树。佛已广破。所况同尔。何劳强立。又涅槃说。若言身中全无佛性犯波罗夷。若说身中先有菩提犯波罗夷。此罪可畏。何用言有。又涅槃言。若说先有常乐我净不集不生。烦恼覆障不能得见。破烦恼已然后见之。是则名为谤佛法僧。谤罪非轻。强立何益。又涅槃中辨四种性。或有佛性。阐提人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阐提人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如是等四句之义。汝等云何一向作解。经文如是。若言性净方便菩提二俱本有。云何得言阐提人无。云何得言二人俱无。复释言。不显故无非全无体。若言无者不显名无。二人有者应当是显。二人之有非显名有知。无者非隐名无。又复方便菩提之果即是报佛。酬因名报。本来恒有有前无因。酬谁名报。以斯验求本有大过。无宜更立。问曰。经说。众生身中具足如来眼耳等根及诸佛法。今云何言方便菩提凡时全无。释言。经说具一切法。是法佛性。不论方便。凡圣相对通局如是。若唯就圣通局有五。一极通论之。三乘贤圣悉得菩提。故地持云。声闻得于声闻菩提。缘觉得于缘觉菩提。菩萨得于无上菩提。如是等也。二简大异小。菩提在大不通小乘。故大品中说五菩提。偏在大乘。五菩提义如上广释。今略列之。一发心菩提。在于无量生死海中发菩提心。位在善趣。二伏心菩提。在于种性伏忍位中。三明心菩提。在初地上。般若转增故说为明。四出到菩提。在七地上。出离有无到无生忍。五无上菩提。在于佛地。以此五种纯在大乘明不通小。三简作异退。菩提局在种性已上。故华严中说习种中云。初发心便成正觉。又涅槃中说。须陀洹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乃到于种性已上名到菩提。以种性上事识之中。缘观时息八识真心薄障中现。依之成德。故种性上名得菩提。前未同此。所以不说。四简圣异凡。菩提局在初地已上。不通地前。故法华中宣说。菩萨闻说寿量或有八生乃至一生得大菩提。论言。八生乃至一生得菩提者。初地证智。明知。菩提局在地上。以初地上七识心中。缘观渐息真智渐现名得菩提。地前未同。所以不说。五简果异因。菩提在佛。不通余人。故地持云。得方便者一切菩萨所修学道。言得义者无上菩提。明知。菩提偏在佛果。通局如是(此五门竟)。

次第六门约时分别。时谓三世。约此三时以辨菩提。菩提不定。有是三世非三世义。言三世者有其二种。一体变三世。谓。佛应身随化迁变。二约对惑障得有前后。非三世者解亦有二。一体非生灭。故非三世。翻向初门。二证实离缘妙亡形待。故非三世。翻向后门。故经说言。如来佛性则非过去未来现在。又经亦言。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如是等也。良以菩提有斯不定故。经说言。世俗文字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是义云何。泛解有四。一就真应相对分别。应化有时。故三世摄。真德常住。犹如虚空无去来今。二就真中性净方便相对分别。方便菩提从缘修生。生有前后故三世摄。性净菩提虽从修观。性出自古。不从缘生非去来今。第三直就性净之中。约修就证而为分别。性净菩提藉缘修显。修别前后净非一时。故有三世。得证返望从来无隐今非彰显。非因非果以是义故非去来今。此之一义与涅槃中。舍世谛慈得第一义慈。第一义慈不从因缘其言相似。第四直就性净之体。约缘就实而为分别。据缘望实缘外有实。缘外之实息缘方会。会之前后。故有三世。就实论实实外无缘。缘本不有。谁来覆我。故本无隐今现无隐。岂有今显。实性常寂不随缘变。以是义故无去来今。具此多义。是故菩提亦是三世。约时如是(此六门竟)。

次第七门约对涅槃辨其一异。一异不定。何故如是。法门有二。一分相门。二摄相门。分相言之菩提涅槃两门各异。摄相为论菩提涅槃两体是一。于中略以二门分别。一约行断二德分别。二约性净方便分别。行断门中分相言之。一切行德悉名菩提。行是道故。一切断德齐称涅槃。断是灭故。若据摄相一切行断皆是菩提并是涅槃。皆是菩提如地持说。故彼文言。二断二智是名菩提。问曰。菩提此翻名道。行德是道。可名菩提。断德非道。以何义故亦名菩提。释有三义。一断是道果。果从因称。故曰菩提。如命食果。说命为食。二以断义是菩提家离过之德。摄德从体。故曰菩提。如诸心法是慧眷属通名为慧。如是一切。三以断德体无拥障。即是道义。以是道故说为菩提。行断二德俱为涅槃。如涅槃说。彼文宣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是其断也。宣说三事成大涅槃。是其行也。问曰。涅槃此翻名灭。断德是灭可名涅槃。行德非灭。以何义故得名涅槃。解亦有三。一以行德是其灭因。因从果称。故曰涅槃。如食命因说食为命。亦如地持所说因乐。因虽非乐是乐因。故亦名为乐。此亦同尔。二以诸行是涅槃家对治行德涅槃眷属。摄德从体。故名涅槃。三以诸行皆有离过寂灭之义故曰涅槃。行断如是。次就性净方便分别。分相言之性净之果悉为涅槃。性净体寂无为相故。方便之果悉为菩提。行修方便能通行人菩提涅槃故。此之一义如涅槃说。故彼宣说。菩提之德生因所生。涅槃之德生因所显。良以方便独为菩提言无所滥。不须更以方便树别。性净之德独为涅槃言亦无滥。是故不须性净树别。故涅槃中一切菩提虽是方便不名方便。一切涅槃虽是性净不名性净。摄相言之性净方便俱名菩提。并称涅槃。俱名菩提。如彼金刚般若中说。故彼文中本性今显论寂名为性净菩提。修生功德论现名为方便菩提。良以二种皆菩提故。须以性净方便别之。问曰。方便修生功德通人至果。有其道义可名菩提。性净之德无如是义。有何所以亦名菩提。解有三义。一是道家所了之果。果从因称故名为道。以是道故名曰菩提。二道家之体。摄体从德故曰菩提。三性净之德体通无壅。即是道义故曰菩提。性净方便俱是涅槃如地论说。涅槃经中亦有此相。彼经之中性净之果名之为常。方便报果说之为性。佛自说言。若能修此常住二字为灭相者。我于其人为般涅槃。为灭相者。依外国语为涅槃相。常住二字修为灭相即是犹为涅槃相矣。故知。二种并是涅槃。良以二种俱涅槃故。须以性净方便别之。问曰。性净法性体寂可名涅槃。方便功德道谛所收。修起不寂。以何义故得名涅槃。解有三义。一是性净涅槃之因。因从果称故名涅槃。二涅槃家德。摄德从体故名涅槃。三修起功德亦有离相寂灭之义故名涅槃。以其通故性净菩提体即是其性净涅槃故。第一义谛亦名菩提亦名涅槃。方便菩提体即是其方便涅槃故。修报常得为灭相。菩提涅槃一异如是。菩提之德体。深义广难以测穷。且随诠况辨之。略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耀月苍生

    耀月苍生

    本人第一次写书,有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 琴倾天下

    琴倾天下

    音乐系学生何芯在去参加毕业演出的路上遇上小偷,追逐中遭遇车祸,何芯因救小偷而遇难。由于何芯的救人之举,她被冥王允许自由选择投胎时机,由此发生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刻骨铭心的恋情,并参与和见证了另一个时空的天硕王朝的对外战争、内部政治斗争、社会经济变革。小说把何芯这样一个带着21世纪文化背景的女孩儿在天硕王朝的曲折生活刻画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何芯也成为“穿越”小说中少见的真正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的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作者宁芯,原名黄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大学老师,兼职律师。
  • 恩格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恩格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厂主的家里。恩格斯的故乡——普鲁士的莱茵省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在德国其他地方,手工业、手工劳动还占统治地位,但是在莱茵省,第一批机器已经出现,工厂也已经产生了。
  • 网游之完美保镖

    网游之完美保镖

    一柄青锋,一杯浊酒,他永远只穿着一身新手装,但却让敌人闻风丧胆。他是保镖,他会保护所有他珍视的人;他是侠客,只因他一柄青锋就可以仗剑天涯;他是杀神,当他浑身浴血的时候,却让人无比的安心。“如果可以用我的一切就可以换回你永久的幸福,那我会毫不犹豫的去做。”——萧天
  • 重生三国混帝王

    重生三国混帝王

    BUG式的穿越,竟然意外穿越成为大汉天子。赵云、关羽等武将将随他支配,且看这一个小子如何玩转三国,如何混天地之帝王。
  • 三国后传之河南霸战

    三国后传之河南霸战

    史可议本是大晋征虏将军与长安公主之子,乃是皇亲国戚他曾经是个纨绔子弟,放荡不羁,出入妓院、酒馆,与自己的一帮兄弟谈天说地
  • 暮澜王朝:皇后是腐女

    暮澜王朝:皇后是腐女

    现世的学霸腐女穿越至架空王朝。昨日的学院风云人物,今日的宰相嫡女。嫁与皇帝,贵为皇后。只是本应是勾心斗角的后宫纷争,却因着这个不在频道上的腐女皇后有了乐趣。“皇上,其实臣妾觉得,你与你那挚友倒是有几分夫妻相。”“胡闹!”
  • 离殇

    离殇

    不死灵人,九界主宰,奋战不息,到最后却是宇宙神王的一个局。而她李久夏和九界终生一样,只不过是他手里的一颗棋子,剧中的一个角色。
  • 淡水厅志

    淡水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行之大陆

    行之大陆

    行之大陆。颠覆了传统的异世大陆上面魔兽与人类的对抗情节,魔人,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魔人的魂珠仿若是修真者的金丹可以让人类行者吞噬来增加行力与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