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153

第153章

次第五门。明其三佛常无常义。于中进退四门分别。一对理以论。三佛在果悉是无常。不如理法非因非果一向是常。云何三佛悉是无常。三佛悉是道谛所收。胜鬘经说。苦集及道三谛无常。故知。三佛悉名无常。其义云何。无常有二。一者有始。二者有终。若论应佛。有始有终。故曰无常。法报两佛。虽非有终。而是有始。故名无常。果时说故。二简本异末。法佛是常。应报无常。何故如是。法佛虽复从缘始显。性出自古。体非缘生。故名为常。报应两佛。本无今有。方便修生。故名无常。三简真异应。法报是常。以不迁故。应佛无常。现同世间。有起灭故。四对生死妄法而辨。三以俱是常。生死妄法。悟要则舍。一向无常。三佛真法证实以成。一向是常。问曰。法报是常可尔。应佛生灭云何名常。释言。据凡以取其应。有始生应。有终灭应。得言无常。就佛辨应。化德常然。无时不为。故得名常。现生之用。无时不生。现老之用。无时不老。如是一切。是故三佛悉得名常。常无常义。进退如是。不得偏定。

次第六门。明其佛说不说义。分别有三。一随相以论。应佛有说。法报无说。应佛随化吐宣言教。故得有说。真德离言。是故法报二佛不说。二推化归本。法报有说。非说。诸佛如来一切言说。皆从三昧法门力起。是法佛说。皆从法螺圆音而起。是报是报佛说。常寂之声。恒有恒无圆通无碍。是法螺音。应佛乃是。众生所见。非佛如来起说之本。故不名说。故彼金刚般若论言。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三通相而辨。三俱说法。此义如彼楞伽经说。问曰。应佛说何等法。谓说三乘化教之法。于教道中。通说一切。以教为主。名说教法。报佛如来说何等法。谓说行法。彼云何说。谓诸菩萨行修成就入佛境界。诸佛报身。相现其心。名之为说。又于法螺圆音之中。随人异闻一切种法。亦名为说。法身如来说何等法。谓说证法。彼云何说。谓诸菩萨证入佛法。诸佛法身相现其心。故名为说。又以一切三昧法力。令人异闻一切种法。亦名为说。如谷发响无有穷尽。问曰。三佛俱能说法。以何义故不悉名应。释言。望彼诸佛如来寂灭平等无言说义。有说随物俱得名应。但于说中。随相分别。应佛如来。隐真随物。故名为应。法报虽说。显班真德。令他趣入。非隐真德曲随于物。故不名应。说不说义。其相如是。

次第七门。明其次第。次第有二。一观入次第。如地论说。应佛粗现。随化易睹。先明应身。寻应有本。次明报身。寻报有本。后明法身。二本末次第。法身是本。先明法身。依法成德。次明报身。依德起用。后明应身。三佛渊深难以情测。且依诠咒粗述若此。

三智义两门分别(辨相一 摄相二)

第一辨相。三智之义。出地持论。故彼文言。有三种智。名为菩提。名字是何。一清净智。二一切智。三无碍智。清净智者。是佛如来第一义智。观第一义。断离五住性结烦恼。离障无染名清净智。其一切智及无碍智。是佛如来世谛智也。于世谛中。了知四种一切法相。名一切智。何等为四。谓一切时一切界一切事及一切种。是其四也。一切时者。过去未来三世时也。于此三世。穷无余。名一切智。一切界者。所谓世界及众生界。于此二界。穷知无余。名一切智。一切事者。所谓有为及无为事。色法心法非色心法。是其有为。义如上解。虚空数灭及非数灭。是其无为。亦如上释。于此二事。知之穷尽名一切智。一切种者。所谓因果。有为法中。有因有果。善恶是因。苦乐是果。无为法中。有因有果。圣道是因。涅槃是果。于此因果种别法中。了知穷极名一切智。余经论中。第一义智名一切智。世谛之智。名一切种。今此宣说第一义智。为清净智。世谛之智。名一切智。名之左右皆得无伤。无碍智者。于前四种一切法中。发心即知。不假方便。不同余人思量乃知。名无碍智。辨相如是(此一门竟)。

次第二门。约对余智。共相收摄。于中有四。第一约对三种般若。共相收摄。第二约对大品三智。共相收摄。第三约对涅槃三智。共相收摄。第四约四无碍慧。共相收摄。初门约对三种般若。共相摄者。三种般若。如龙树说。一观照般若证空实慧。通则了达二谛之智。斯皆是也。二文字般若。谓般若经。此非般若。能诠般若。能生般若。故名般若。三实相般若。谓真谛空。通则二谛法相皆是。简情取法。故云实相。此非般若。是般若境能生般若。故名般若。前三种智。入此三种般若之中。是其第一观照所摄。非余二种。彼非智故。次对大品三种之智。共相收摄。言三智者。一一切智。谓诸声闻缘觉之人。了知一切阴界入等。名一切智。二道种智。谓诸菩萨了知种别化众生道。名道种智。三萨般若智。此翻名为一切种智。诸佛如来。觉知一切二谛诸法。名萨婆若。向前三智。入此二中。萨婆若摄。非余二种。彼二在因不在果故。次约涅槃三种之智。共相收摄。言三智者。一名波若。此翻名慧。二毗婆舍那。此翻名观。三者阇那。此翻名智。彼经具以两门分别。一约人分别。其般若者。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同有慧数故名波若。毗婆舍那声闻缘觉。彼观四谛十二缘等故。就二乘说毗婆舍。其阇那者。诸佛菩萨。彼能了达一切法界故名阇那。若据此门。向前三智入此三中。阇那所摄。非余二种。波若毗婆不在佛故。二约法分别。其波若者是别相。观了知世谛。毗婆舍那是总相。观知第一义。其阇那者。是彼相观。观察一实。破离二谛有无相故。若据此门。向前三智与此三种。共相收摄。此毗婆舍及与阇那。是前三中清净智摄。同能观理离染障故。前一切智及无碍智。是此三中波若所摄。以能了知别相法故。次约四辨共相收摄。法义辞乐。是四辨也。义如上释。此之四辨。在佛之者。与前三智共相收摄。在因则非。就彼果中。即名以求四无碍慧。是前三中无碍智摄。随义细获。四无碍智有其多种。如地经说。若就世谛明四无碍。此四无碍。是一切智无碍智摄。以其同知世谛法故。若就真谛法性之理名法无碍。则法无碍。是前三中清净智摄。余之三种。是一切智无碍智收。若说了知第一义谛为义无碍。则义无碍。是清净智。余之三种。是一切智无碍智摄。三智如是。

三不护义

三不护义。如经中说。如来三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三不护。诸阿罗汉三业虽净。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来异彼。是故宣说三不护矣。问曰。如来何因缘故身口意业不须防护。久修净戒性成就故。常住深定未曾出故。三业恒随智慧行故。住大涅槃永寂灭故。是故三业不须防护。三不护义。辨之略尔。

三念处义

三念处义。如经中说。一切众生。是佛如来生念境界。故云念处。念处不同。随境分三。一是正众。二是邪众。三非正非邪。如来自知己法最胜。然于所受者不生喜心。是初念处。于不受者不生嗔心。第二念处。于彼非受及非不受中容人所。不生痴舍。常得净心。第三念处。于邪正等。既得分三。于怨亲中三种人所。亦得分三。于怨不嗔。是初念处。于亲不爱。第二念处。中容人所不生痴心。第三念处。问曰。如来何因缘故得三念处。久于众生修习平等大舍心故。深观众生无我人故。了知诸法性空寂故。故于三众得平等心。三念处义。略之云尔。

四一切种净义

四一切种净。如地持说。佛德离垢。名之为净。净随义别。一门说四。四名是何。一者身净。二者境界净。三者心净。四者智净。此四穷本唯身与心。初二是身。后二是心。但就身中境体不同。开分为二。心中随其福智不同。复分为二。故合为四。言身净者。烦恼习身永灭无余。得最上身生灭自在。故名身净。烦恼习身永灭无余。得最上身真身净也。生灭自在应身净也。又得上身是身体净。生灭自在是身用净。境界净者。种种现化及所言说。无碍自在名境界净。种种现化是身境界。及所言说是口境界。又复种种现化境界是事境界。及所言说是理境界。于此境界。作用自在。缘中无障。名境界净。言心净者。明佛福德庄严净也。一切福德。以心为主。就主以彰。故云心净。故彼文言。烦恼悉离善根成就。名为心净。烦恼悉离断德净也。善根成就行德净也。言智净者。明佛智慧庄严净也。故彼文言。舍离一切无明秽污。一切所知无碍自在。名为智净。舍离一切无明秽污除无明地。真谛智净。一切所知无碍自在。断事无知。世谛智净。四净如是。

二智义

其二智者。一是实智。二方便智。言实智者。泛解有二。一于诸法如实了知。名为实智。非是不知妄称知故。故地持云。离增上慢智名为如实智。此如实智与彼慢心妄智相对。不对方便。于此门中。佛一切智悉名实智。不简方便。二知实法名为实智。于中分别曲有五义。一对妄明实。知如来藏真实之法名为实智。知于妄想情所起法名为实智。如知苦谛名为苦智。如是一切。于此门中。实智与彼妄智相对。不对方便。二对假明实。知第一义真谛之法名为实智。知于世谛假名之法名为假智。于此门中。实智与彼假智相对。不对方便。三对相明实。知一实谛实性之法名为实智。知于一谛有无法相名为相智。知于世谛假名之法名为假智。于此门中。实智与彼相智相对。亦得说言与第一义世智相对。不对方便。四对教明实。证实法性名为实智。寻言始学名为教智。于此门中。实智与彼教智相对。不对方便。若名教智以为方便。亦得无伤。五对权明实。知于一乘真实之法名为实智。了知三乘权化之法名方便智。于此门中。实智与彼方便智对。今论实智。据后言耳。方便智者。泛解有四。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方便等。进趣向果。与果为由故曰方便。此一方便与果相对。不对实智。若名果德以之为实。义亦无伤。二施造方便。如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于所修行善巧为之。故曰方便。此方便中曲有三种。一教行方便事中善巧。如地持说。十二巧便是其事也。二证行方便。观空不著。如地经说。十方便慧是其义也。三不住方便。于世出世善巧双游。如地论说。于世出世方便不染。善巧住故是其义也。此三皆是施造方便。此一方便与无方便愚拙相对。不对实智。三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故曰方便。云何巧成。一真心中旷备法界恒沙佛法。是诸佛法。以同体故。用慧为门。余法助成。用定为门。余义助成。如是一切。以同体法巧相集成故曰方便。故地论言。此法善巧成。是故名方便。又地经中说。一切行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而为方便。此亦是其集成方便。此一方便与彼一切阴界入等事法相对。不对实智。故地论中辨六相门说言除事。事者所谓阴界入等。四权巧方便实无此事。权巧施之故曰方便。于中分别曲有三种。一是身巧。谓佛猕猴鹿马等化。二是口巧。实无三乘。随化说之。三是意巧。谓方便慧。起前身口二种巧化。如法花经。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如是等也。今说意巧为方便智。此方便智。得与向前实智相对。二智如是。

四智义三门分别(约境辨定一 体相分别二 约对尽智无生智分别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巨星风暴

    网游之巨星风暴

    ==============背负着富公子身世的都市草根青年,一段华丽逆袭的崛起史,生如夏花之绚烂,每一个夜晚都闪耀整个舞台,美女如云,傲视星空,这就是林晨的传奇历程。他走出来的路,注定要让无数人崇拜!(本书主打网游中的“巨星”成长历程,不会局限于后期逐渐乏味的虚拟游戏套路)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金城公主李奴奴

    金城公主李奴奴

    她的祖母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她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她的姑姑是文成公主,她的母亲是和思皇后,她是唐朝著名公主——李奴奴。我是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只是多看了一眼她的照片,怎么就阴差阳错的上了她的身,成了公主呢!得,豁出去了,既来之则安之,那我就把这位公主的路替她走下去,走的更好。
  • 神之帝尊

    神之帝尊

    天玄大陆,实力为尊。少年龙辰,自小地方走出,在血与泪的修炼途中一步步成为绝世强者。
  •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娘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娘

    他是E市商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帝少,为人狠厉,手段暴虐,钻石级金龟婿。偏偏对她一见钟情,豪娶强夺,设下陷阱引诱她一步一步掉进他的怀中。可最后,他却失去她。再见面,她已忘记他,还成为他的“堂弟媳”?江墨琛鹰眸里泛着冷光,“宋轻暖,这辈子即便是死,你的墓碑上也只能刻着‘江墨琛之妻’之墓!”
  • 最雷的穿越:盈盈一语间

    最雷的穿越:盈盈一语间

    皮肤细腻白皙,眼睛清莹透澈,再加165标准身高,窈窕身材。放哪儿也是一白富美是不?哦,还没致富发财,暂时是白美嘿嘿。可是,在荒古,盈语这样的美人儿成了“挫穷丑”女屌丝。官二代、富二代,英俊潇洒、英勇神武的男人都会和她绝缘。爷爷为她挑了一百零八个夫婿。一百零八个候选人里的着重点:个个都是膀大腰粗、虎背熊腰,体格彪悍的让轩辕语望而生畏的类型。还有一个更重点的是--所有五大三粗大汉中,没有一个官二代、富二代……
  • 为卿成神

    为卿成神

    卡尔的一生是为了女人奋斗的一生!别误会,卡尔不是多情种马,他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他只想要一个平凡美满的家庭,可命运的作弄让他连这个心愿都难以达成。为了心爱的女人,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卡尔开始了追寻圣者遗踪的旅程。埋葬父亲的恐怖森林?走!九十米高的独眼巨人?杀!剥夺力量的神之放逐地?去!灭亡帝国的无敌之师?战!驾驭圣者的力量,揭开神的面纱,打碎命运的桎梏……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因为,他要,为卿成神!
  • 从舞休歌罢

    从舞休歌罢

    若白飞飞未死,沈浪该如何选择?若王怜花未死,他又会和谁有生死纠缠?熊猫,百灵他们的命运是否会改写?这里将重新谱写一篇不一样的武林外史……
  • CRATYLUS

    CRATYL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尸祖后裔

    尸祖后裔

    僵尸一族中的王者留下一道血脉轮回转世为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观,奈何却被红颜祸,劫难重重,危机四伏,道门险恶,九叔的真实身份是谁,威震天下的十三血尸在何处,尸祖是否能冲破封印,看涂开鑫如何重现僵尸一族至荣耀,逆天修道,成为僵尸界的顶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