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20

第20章

次辨其相。何者生苦。如五王经说。始从识支乃至出胎。名之为生。涅槃经云。生通始终。始终不同。经分为五。一者初出。所谓识支报始名初。初起名出。二者至终。谓名色支色心具足。对前说终。三者增长。谓前名色增为六入。四者出胎。五者种类。谓出胎后乃至老死。于中运运刹那新起。名之为生。何者老苦。如涅槃中。释有两义。一者终身老。所谓发白形枯色变。是时名老。二者念念老。始从识支乃至老死。运运迁迁。名之为老。就念念中。经分为二。一者增长。谓从识支乃至盛年。念念迁变。二者灭坏。年衰已后念念老也。何者病苦。如涅槃中。释有两义。一者身病。所谓四大增损不调及余客病。二者心病。所谓欢喜忧愁恐怖愚痴等也。何者死苦。如涅槃中说死有三。一放逸死。谓谤大乘方等经典。二破戒死。谓犯三世诸佛禁戒。三坏命死。所谓身尽。此坏命中经分为二。一命尽死。二外缘死。命尽死中。经说有三。一者命尽而福不尽。正报虽灭。依报犹存。二者福尽而命不尽。依报虽亡。正报犹在。此亦通名命尽死也。三福命俱尽。依正俱灭。外缘死中。经说有三。一者自害。二者他害。三者俱害。何者是其爱别离苦。所别有二。一内二外。内者自身。外者所谓亲戚眷属及余资生。何者是其怨憎会苦。怨憎有二。一内二外。内者所谓三恶道报。外者所谓刀杖等缘。何者是其求不得苦。所求有二。一因二果。因中有二。一者恶法求离不得。二者善法求欲不得。果中亦二。一者苦事求离不得。二者乐事求欲不得。苦复有二。一内二外。三涂苦报求离不得。是名为内刀杖等苦。求离不得是名为外。乐事亦二。一内二外。人天乐果求欲不得。是名为内。资生眷属求欲不得。是名为外。何者是其五盛阴苦。如涅槃说。通摄前七。以为第八五盛阴苦。八苦体相。粗辨如是。次对三苦。共相收摄。八中前七。别配三苦。后一是总。总摄三苦。就前七中。有通有别。即坏即苦即行即苦。义通前七。不待言论。缘而致恼。义有隐显。生老病死。苦苦所收。若缘老时。失于庄色。病失强力。死失寿命。而致恼者。坏苦所摄。爱别离者。坏若所收。怨憎会中。义有两兼。三涂苦报刀杖等。缘而强聚集。苦苦所收。涉求之行而强现前。行苦所摄。求不得中。义具三苦。于恶于苦。求离不得。苦苦所收。于善于乐。求合不得。坏苦所摄。涉求行心。求离不得。即是行苦。五盛阴中。一切斯具八苦。如是如地持中。随别分为百一十苦。若广分之。苦乃无量。苦谛如是。次辨集谛。开合非一。总唯一集。或分为二。二有三门。一就性分二。唯善与恶。无记无报。是以不论。二缘正分二。唯业烦恼。业为正集。故烦恼缘集。三粗细分二。所谓分段变易之因。或分为三。所谓三界生死之因。据斯统摄一切分段变易之因。悉在其中。或分为四。分段变易。各有缘正。合为四也。分段因中。有漏业因。四住为缘。变易因中。无涉业因。无明为缘。问曰。无涉云何为因。缘照无漏。能生三乘生灭法身。故说因耳。或分段为五。所谓五道生死因也。或分为六。所谓六道生死之因。又分段中。三有之因。变易因中。三乘之因。亦得分六。或分为十。五道因中。各有缘正。故有十也。或分十二。六道因中。各有缘正。即为十二。又分段中。三有之因。各有缘正。变易之中。三乘之因。亦有缘正。以此通论。亦有十二。故经说言。又如取缘有漏业因而生三有。无漏业因无明为缘。生阿罗汉及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等。若广分别。集亦无量。集谛如是。次辨灭谛。开合非一。总唯一灭。或分为二。二有四门。一约所灭因果分二。生死因尽。是有余灭。生死果丧。是无余灭。二约所灭分段变易二种分二。分段死尽。是有余灭。变易死尽。是无余灭。三大小分二。二乘所得。是其小灭。佛菩萨所得。是其大灭。四性净方便。分为二种。无始法性。本隐今显。是性净。灭断障而得。是方便灭。或分为三。三有三门。一约所灭假实空心。以之为三。因和合中。取立定性。是迷假心。法和合中。取立定性。是迷实心。无漏之慧。是其空心。灭此三心。为三灭也。假实两心。成实法中。闻慧伏灭。暖等已去。见理永灭。大乘法中。善趣伏灭。种性已上。渐次永灭。若论空心。成实法中。灭定暂灭。无余涅槃。毕竟永灭。大乘法中。种性已上。随分渐灭。真德渐显。至佛乃尽。二约所灭烦恼业苦。三分分别。三就人分别。谓三乘人所得灭也。或分为四。分段之中。因果尽处。分为二种。变易之中。因果尽处。亦分二种。故合四也。又复经中宣说。涅槃远离十想。亦得分十。此义如后涅槃章中具广分别。随义异论。数别难穷。灭谛如是。次辨道谛。开合非一。总唯一道。或分为二。二有四门。一因果分二。因所行。是其因道。果中所成。是其果道。二约对治分二。所谓分段变易对治。为二道也。三大小分二。二乘所行。以为小道。大乘所行。以为大道。四真妄分二。缘修对治。是其妄道。真实行德。是其真道。或分为三。三有五门。一闻思修分为三种。此义如后三慧章中具广分别。二戒定慧分为三种。戒定通具慧为道体。三证助不住开分三种。四约位分三。所谓见修及无学道。五随人分三。谓三乘人所行道也。或分为四。四有三门。一就行分四。谓闻思修证。二约位分四。谓方便道见道修道及无学道。三随人分四。谓声闻缘觉菩萨及与佛道。或分为五。谓闻思修报生识智及与证智。声闻乘中见修无学。分之为三。缘觉大乘各别为二。合有五也。或分为六。谓三乘中各分因果。或分为七。谓七觉支。或分为八。谓八正道。或分为九。谓三乘中。各有见修及无学道。或复分为三十七道。广则无量。道谛如是。

第三门中。分其染净因果差别。四中前二。是其染法。后二净法。举染令厌。彰净令欣。就前染中。先果后因。净中亦尔。先果后因。故有四别。诸法之起。先因后果。何故谛中先果后因。观门有二。一顺二逆。寻因趣果。是其顺观。从果寻因。是其逆观。今依逆观故。先明果后彰因矣。良以果兼美恶显著。欣厌义强。是以先明。因相微隐。欣厌义微。是以后说。

第四门中。理事分别。宗别不同。所说亦异。依如毗昙。六道果别。是其事苦。即此事上。有苦无常空无我等四义宽通。说为理苦。又复一切有漏诸法。莫问内外。但从前生后。不简近远粗细之别。悉是果义。于此果上。具苦无常空无我等四种道义。尽是理苦。六道因果。是其事集。即此事上因集有缘四义。齐通说为理集。又复一切有漏诸法。莫问内外。但前生后。不简近远粗细之殊。悉是因义。于此因中。因集有缘四义宽通。尽是理集。以理苦集通诸法故。圣人无有一道。有漏中具有二。具苦智处而无集智。具集智处而无苦智。随过粗细尽亡之处。品别无为。是其事灭。即此事上尽止妙出四义。齐通说为理灭。戒定慧等三十七品道行差别。是其事道。即此事上道如迹乘四义。齐通说为理道。若依成实。生死因果。莫问粗细。一切皆是事苦事集。无漏因果。是事灭道。即此事上缘用虚假无性之空。是其理也。缘用虚假。是世谛理。无性之空。是真谛理。大乘法中。分段变易二种因果。是事苦集。此二尽处。数灭无为。及彼对治。是事灭道。即此事中平等实性缘起之相。是其理也。平等实性。是真谛理。缘起之相。是世谛理。理之浅深。备如初门。

第五十六圣行分别。四谛之中。各有四行。故有十六。苦中四者。谓苦无常空与无我。逼恼名苦。苦法迁流。说为无常。苦非我所。故名为空。苦非我体。名为无我。问曰。苦中唯有此四。更有余义。义别众多。如华严说。所谓果报.担累.危脆.怨毒.恼害.障碍.系缚.阴盖.遮难.难苦事等。如是非一。今据一门且论此四。问曰。何故偏说此四。释言。苦中义别众多。既言且论。宁可具责。问曰。无常通苦集道。空与无我遍通四谛。以何义故偏摄苦中。释言。法门有通有别。若就通门。无常空等。义通余谛。今就别门。无常空等身边两见。对治法故。摄入苦中。是义云何。身边两见。迷苦而生。无常治边。空与无我。对治身见。是故随对摄入苦中。何故身边偏迷苦生。报法粗现相状显著。人多取此。以为神主。随计断常。是故身边偏缘苦生。此义具释如十使章。问曰。苦中具有四行。以何义故偏名苦谛。不名无常无我等谛。释言。皆得不可并彰。且说苦耳。设立余名。会归一难。又随义释。非无所以。义释有三。一苦粗易觉。人皆同识。就易以名。二苦过粗重。生厌义强。故偏名之。三苦义唯别不通余谛。故偏名苦。余无常等。无如是义。故经论中。多不说之。集中四者。谓因集有缘。能生曰因。聚果名集。能有来果。故评为有。缘此得报。故说为缘。问曰集中唯有此四。更有余义。释言。集中义别无量。所谓生造作起灭出由籍方便至到趣向次第开道。如是非一。今据一门且论此四。问曰。因果正相对法。前苦谛中。不说其果。今集谛中。何故说因。释言。苦集各有多义。名皆不尽。隐显互彰。何可具责。又复果义。粗显易识。不假言论。故不说果。因细难觉。故须说之。又复苦中。若立果行。无由得显人天乐果。是苦无常空无我等。为可厌法。故不说果。对苦说因。因即可厌。故说其因。又苦谛中。说苦无常。对治爱行。说空无我。对治见行。若说其果。无此治能。故不说果。约对治等。说因可厌。是以论之。问曰。集中具有四义。何故名中偏彰集谛不说因等。释言。皆得不可并存。且以集名。又复集义。摄果义显。故偏名矣。灭中四者。谓尽止妙出。亦名灭止妙离。尽灭有过故云尽灭。寂止恼患故名为止。舍远粗碍称之为妙。出离缠缚。名出名离。问曰。灭中唯有此四。更有余义。释言。灭中义别众多。所谓无为寂静安隐解脱不动不燃不炽休息无恼清净快乐无碍无相。如是非一。今据一门且论此四。问曰。四中以何义故偏名灭谛。释言。皆得不可并立。且彰灭耳。又复灭者。除遣义彰相显易识故偏名之余止妙等同世俗上妙出等故不名矣。道中四者。谓道如迹乘。亦名道正迹乘。能通名道。如法正行。名如名正。寻之趣向果。故称为迹。依之达到。故说为乘。又复运通亦名为乘。问曰。道中唯有此四。更有余义。释言。道中义亦非一。所谓无漏无碍无障安隐解脱出离清净对治方便能度至到。如是非一。今据一门且论此四。问曰。四中以何义故偏彰道名。释言。皆得不可并立。且论道耳。又复道者。通到义彰。相显易识。故偏名道。十六圣行。辨之粗尔。

第六门中。有作无作。有量无量。相对分别。小乘众生所观四谛。名为有作。亦名有量。大乘所观名为无作。亦名无量。有作无作。约行分别。有量无量。当法分别。云何就行分作无作。据小所观。望后犹有无量谛观可皆以修作。对后别前。故名有作。据大所观。望后更无余观可作。故名无作。总相如是。然彼小中。随义别分。有有作无作之义。因中所观。名为有作。果中所观。名为无作。大乘亦尔。因中所观。名为有作。果中所观。名为无作。量无量者。分别有三。一就宽狡明量无量。小乘所观苦集二谛。止在分段因之与果。所观灭道。唯是分段因果对治。法有局限。故名有量。大乘所观苦集。统通分段变易二种因果。苦通分段变易之报。集通分段变易之因。灭尽分段变易之因果。道摄分段变易对治。法无局限。名为无量。二就深浅明量无量。小乘法中。依如毗昙。但明苦者。真实是苦。不可令乐。乃至道者。真实是道。未说余义。成实法中。唯明苦等名用虚假无性之空。未穷法本。故名有量。大乘法中。若据说相。明其苦等幻化之有毕竟空寂。穷实论之。苦等体性。即是真实。如来藏性缘起法界。以穷深故。名为无量。三就粗细明量无量。小乘之中。总相粗观。名为有量。大乘法中。别相细观。说为无量。是以经言。所说苦谛中智所知。分别是苦。有无量种。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我于彼经竟不说之。集灭道等类亦同然。此是粗细量无量也。

同类推荐
  •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悔逸斋笔乘

    悔逸斋笔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栖霞说稗

    小栖霞说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易心法

    正易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ed Acorn

    The Red Acor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异世神眼

    异世神眼

    让异界颤抖的一只左眼。气质独特的少年白无恨意外来到神魔大陆,却偶然发现这个世界和原来的地球的种种联系以及上古遗留下来的谜团,还有那预言中的大战。且看白无恨如何慢慢的寻找线索,最终让封尘的历史露出水面。最终面对神魔大陆与地球的共同敌人!什么叫率性而为?如何用眼神杀人?可爱的猫女萝莉,刁蛮的巨龙公主,以及各色各样的美女纷纷登场,白无恨和他们又将发生些什么有趣的故事?
  • 倾尽天下——绝色冷妃太狂傲

    倾尽天下——绝色冷妃太狂傲

    冷酷闻名,腹黑狡诈,倾尽天下。一朝穿越,废物嫡女;清冷眼眸睁开,翻手覆云。阴谋覆盖下的她,绝色倾城。白合圣洁,黑莲妖治,明邪同体,天地不容!冷酷狂傲的她,遇上了风华绝代的他,本以为如临大敌,却等来温婉一笑…——————————————————————他说: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她说:我若这天为你哭泣,从此必不流泪;我若这世许你承诺,永世绝不反悔!——————————————————-————你所在之地,便是我心归处。
  • 陆小凤传奇系列(二)

    陆小凤传奇系列(二)

    陆小凤,一个有着四条眉毛(其实只是嘴上多了两撇胡须)的人。喜欢喝酒,欣赏美女。更重要的是他重情义,但风流成性,半生桃花不断。表面上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但却十分在意。他总能遇到十分稀奇的事,也总能逢凶化吉。
  • 妖姬媚天下

    妖姬媚天下

    她进魔宫,弑群狼,闯禁地,受鞭刑,爱过也恨过,一段异世之旅就此刻骨铭心。天予多情,不予长相依。彼岸花凉,三生河边,谁的目光澄澈,谁将真心交付,谁,以爱之名,生死相随。一颗心,两个灵魂,正邪共生,善恶共存,爱恨挣扎,浮生一梦。当红莲开遍,能否再为你倾歌一曲?
  • 灭世之星

    灭世之星

    别人的生命有限,他偏活出无限,就如恒星,永不熄灭。沧海变桑田,唯有他不眠不休,轨迹不改变,太阳是他的背景,衬托他的身影,黑洞是他的前景,遮掩他的神秘,像一束光线悬挂在宇宙间,藏在这颗发光星体中的是毁灭?还是新生?谁都无法解密,这场灭世之谜!
  • 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改变命运的心理技术

    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改变命运的心理技术

    本书共十一讲,内容包括:揭示人类成功的奥妙、命运是怎样造就的、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你可以越活越健康等。
  • 灵道传说

    灵道传说

    一拳一剑闯天下,历经劫难行仁侠。千击万磨还坚韧,任凭风吹雨来打。造化降,吞噬漩,五灵七绝撼乾坤。命运捉弄人……【求推荐、收藏!】
  • 余生有你便安好

    余生有你便安好

    曾经的海誓山盟,已烟消云散!二零一五年七月十五日,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仇恨充斥着我的内心,我不惜回到他的身边!只为把曾经的痛苦,如数奉还!直到他的出现……才使我灰暗的生活出现了一丝色彩!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或许冥冥中早已注定!余生有你,便是安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续词余丛话

    续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3: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3:战场篇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