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48

第48章

染法聚烦恼义中此卷有七门(十使义 十缠义 十障义 十四难义 十六神我义 六十二见义 八万四千烦恼义)。

十使义十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三性分别二 利钝见修分别三 相应不同四 约境随界分别五 九十八使等分别六 缘缚不同七 成义差别八 发业润生九 因起次第十)

第一门中。先总释名。后辨其相。所言使者。如地论说。随逐缚义。名之为使。盖乃就喻以名烦恼。如世公使随逐罪人得便系缚。烦恼亦尔。久随行人。系缚三有。不令出离故名为使。毗昙成实亦同此说。故杂心云。使之随逐。如空行影水行随。成实说言。使之随逐。如母随子。亦如疟病鼠毒未发。如热铁黑相。如种中牙。如债未还。此等皆是随逐义也。有人释言。驱役名使。于义无爽。但非经论。名义如是。次辨其相。使义开合广略不定。今就一门且论十种。所谓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取贪嗔痴慢及疑。言身见者。亦名我见。五阴名身。身中见我取执分明。从其所迷故名身见。故杂心云。于五阴中。审尔计著名身见也。以见我故。从其所立亦名我见。相状如何。身见有二。一众生著我。二法著我。于五阴中。建立我人。名众生著我。于阴界入。取性执相。名法著我。此二如前无我章中具广分别。言边见者。断常乖中。故名边见。相状如何。若依毗昙。唯于苦中计断取常。名为边见。若依成实。一切法中。取断计常。皆名边见。故彼成实边见品云。一切法常是名常见。一切法断是名断见。一切法有是名常见。一切法无是名断见。身与神异。身灭神在。是名常见。身与神一。身灭神亡。是名断见。地水火风苦乐寿命七分。是常是名常见。七分断灭。是名断见。死后更作。是名常见。死后不作。是名断见。如是一切皆名边见。问曰。无常横计为常。说为边见。常计无常。何故非边见。此义如前八倒章中具广分别。言邪见者。谬执乖正。故名邪见。相状如何。如经中说。谤无因果一切诸法。是其相也。问曰。五见斯皆是邪。何故谤无偏名邪见。成实释云。此见重故。偏名为邪。言戒取者。于有漏法取为能净。故云戒取。相状如何。戒取有二。一者独头。二者足上。不依诸见。直取苦行乌鸡戒等。以为圣道。说为能净。名为独头。依诸见起。名为足上。诸见是其戒取之本。戒取脚足。取此诸见。以为能净。名足上也。问曰。戒取所取非一。或取苦行以为能净。或取持戒。或取布施。或取礼拜粪扫衣等。或取诸见。以为能净。如是非一。何故经中但云戒取不说施取苦行取等。杂心释言。是中略故。且云戒取。若具应言戒等取也。问曰。等略以何义故偏就戒名不就余者。释言。戒行取执者多。故偏言耳。取云何。取多。诸内道人多取持戒。以之为道。诸外道人。多取乌鸡鹿狗戒等。以之为道。是故名多。自余一切苦行等事。唯外道取非佛弟子。是故名少。从多立称。故名戒取。言见取者。取诸见等。以为第一。故云见取。相状如何。见取有二。一者独头。二者足上。言独头者。不依诸见。直取有漏下劣之法。以为第一。故名独头。如不净中妄计为净。苦计为乐。无想天报谓涅槃等。言足上者。依诸见起故名足上。诸见是其见取之本。见取脚足。依此足上取为第一。名足上也。问曰。见取所取非一。何故经中但云见取不说余者杂心释言。是中略故但名见取。若具应言见等取也。又问。等略何故就见以彰取名不就余者。以从多故。一切世人。多取己见以为第一。故偏说之。又取见者。心则坚强。执固难舍。故偏说见。所言贪者。于境染爱。名之为贪。贪相如何。于中广略开合非一。或分为二。一爱己身。二爱所须。或分为三。前二如上。加爱妻色。或分为四。前三上。加爱亲戚。或分为五。前四如上。加爱名称。或分为六。前五如上。加爱豪贵势力自在。或分为七。前六如上。加爱死灭。如论中说。无有爱等。或分为八。前七如上。加爱己见。或分为九。前八如上。加爱善法。如说爱佛爱菩提等。若广分别。贪有无量。若依大乘。此等一切皆是贪使。若依小乘。善贪非使。又小乘中。依如毗昙。唯贪是使。悭等非使。若依成实。多欲恶欲悭著憍逸。如是一切皆是贪使。所言嗔者。违境忿怒。故名为嗔。依如毗昙。唯嗔是使。自余忿恚恼恨嫉害。如是一切。斯不名使。若依成实。忿恚恼恨嫉妒杀害狠戾专执不忍不悦不调等事。悉是嗔使。大乘亦尔。言无明者。依如毗昙。痴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若依成实。邪心分别。无正慧明故曰无明。何故如是。毗昙闇惑为过。成实唯以取执为患。故说不同。大乘法中。痴闇取执。并是过患。两义兼取。名义如是。体相云何。宗别不同。所说亦异。有一论师。宣说无法。为无明使。彼人所说。无智慧处即是无明。更无别法。如人不语正名无语。是中更无不语法生。成实论中。非破此义。经说无明为生死因。若是无法。云何为因。若依毗昙。有二分别。一对诸使以别无明。无明有二。一者不共。二者相应。言不共者。于彼谛理及以色声香味触等。缘而不了。不与一切诸使和合。名为不共。言相应者。除前不共。自余一切诸烦恼中无智之心。与诸使合名为相应。二约境分别。无明有二。一者迷理。于四真谛。闇惑不了。二者迷事。于阴界入色香味等。不能正解。起诸业行。此等皆是无明使也。依如成实。无明亦二。一者取性。二者现起。言取性者。一切凡夫执性之心。此之取性。遍通一切善恶无记三性之心中。故彼成实无明品云。一切凡夫未入空者。常有邪见。名为无明。彼文复言。贪中无嗔。嗔中无贪。无明不尔。一切处有。明知。是通。此之取性。是无明中根本正使。有人释言。此取性者。是十使地。非无明使。彼人何故作如是说。言此微细不能驱役往来生死故不名使。此语不然。依何文证得知非使。如成实中解无明使。正说于此。云何言非。若言此是十使地故非无明使。与十为地。何妨是其无明使乎。又若取性是十使地。不得说为无明使者。三苦之中即行即苦。是三苦体。亦应非是三苦之中行苦所摄。然彼虽是三苦之体。而得摄在行苦之中。此亦应然。若言取性不能驱役令非使者。三有受生。皆由取性。若离取性虽有诸业。不能牵果。是则取性驱役最强。何为非使。又复论中。随逐解使。不以驱役解释使义。驱役之言。自出人口。不关经论。何为用此辨定是非。然彼论中。随逐解使。随逐之中。无过取性。何为非使。以斯征穷。取性是使。不得言非。言现起者。作意而生。止在不善。不通余心。何者是乎。论文不定。人释种种。有人释言。贪嗔痴慢及诸见中。各有九品。分前八品。为无明使。第九一品。为余九使。此言定非。十使之中。皆有九品。云何说言。贪嗔等中无前八品。无明使中。无第九品。是大难解。又如论说。于欲界中贪嗔痴慢。各有九品。断前六品。成斯陀含。断后三微。成阿那含。若贪嗔等无前六品。竟何所断。无明使中。无有后三。复何所除。以此推研。此言叵依。又人复言。简去钝使。直就五见。随义以分。五见之中前之八品。见心未明。不得名见。但可说之为无明使。此同前破。又成实中。不以闇障为无明使。何须分取不了之心为无明使。又成实说。邪明之中。无正慧明。名为无明。若五见中前之八品。见未成故非见使者。前之八品。邪明未成。亦应不得说为无明。又成实言。邪见未成。说之为疑。今云何言邪见未成说为无明。以此推穷。定知。不以见前八品为无明使。若尔用何以为无明。当知。无明就诸使上。随义以分。无别心体。云何义分。解释有三。一就余九使。随义以分。余九使中。有闇障义。斯是无明。故因缘中无明支者。过去烦恼。悉名无明。又论说言。一切烦恼。迷覆人心。皆令盲冥。盲冥犹是无明义也。二三毒分别。除贪除嗔。自余一切。悉是无明。故论说言。除贪除嗔。余之八使。从舍生故斯名痴也。三就邪见无正慧明。说为无明。此就五见。随义以分。于五见中。邪心推求。斯名邪见。即此五见。无正慧明。尽是无明。故论说言。邪见之心。无正慧明。名无明也。若无别体。应无十使。释言。义别故得有之。虽有三解。准依论文。后释应是无明使体。成实如是。大乘法中。无明有二。一事中无知。不解世法。二性结无明。迷于理实。于中有三。谓粗中细。粗者与彼四住相应。如小乘说。中者所谓恒沙无明。细者所谓无明住地。此等皆是无明使也。问曰。何故小乘法中。不染无知非无明使。大乘是使。小乘法中。但为断除染污烦恼得灭。不用。不求如来一切种智。故不说使。大乘法中。求佛种智。不染无知。障佛种智。故说为使。言慢使者。陵物名慢。慢相云何。如涅槃说。慢有八种。八名是何。一直名慢。二名大慢。三名慢慢。四不如慢。五名憍慢。亦名傲慢。六名我慢。七增上慢。八名邪慢。此义广释如八慢章。所言疑者。于境不决。犹预曰疑。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十使名相。辨之粗尔。

第二门中。三性分别。言三性者。所谓善恶无记法也。若依毗昙。欲界地中身边两见。一向无记不记。不因是见堕恶道。故地论中。亦同此说。余之八使。一向不善。上二界中一切诸使。悉是无记。若依成实。三界上下一切十使。悉是不善。故彼成实杂问品云。身边二见是诸见本。云何无记。问曰。十使若俱不善。善无记中取性无明是不善不。有人释言。善无记中取性无明。是善无记。非是不善。此义不然。凡言不善。违理为义。此既违理。何为不得说为不善。若是不善。云何得在善无记中。释言。性恶在于相善及无记中。竟有何咎。若使性恶不得在于善无记中。生灭行苦。亦应不在乐舍受中。以此类彼。其义相似。问曰。若使善中取性是不善者。善与取性为一为异。若当是一。取性不善。善亦不善。善是善故。取性亦善。断取性时。善亦应断。若当是异。取性便非相善之体。取性有漏。善应无漏。释言。不定善据其相取性据体。体相别故。不得定一。不定一故。善感乐受。性招行苦。善资出世。取性障道。得出世时。断除取性。善资不亡。不定异故。善业受果。必依取性。取性是漏。善名有漏。善中取性。一异如是。无记亦然。问曰。上界所有十使若是不善。是不善为系上界为系下地。此义不定。上界所有善无记中取性无明。性虽不善非起不善。系属上界。若论现起。十使不善。系属欲界。彼成实中欲界不善。得寄起故。问曰。若尔上界起使系属欲界。是则上界应无烦恼。若无烦恼。应是无漏。应是出世。释言。上界现起不善。唯属欲界。与上界合。故非无漏。又彼善中有取性故。不名无漏。非无漏故。不名出世。大乘法中。义有两兼。若望果报。同阿毗昙故。大品云。上界十使。是其无记。对理而辨义同成实。一切十使皆是不善。

第三利钝见修分别。先辨利钝。依如毗昙。前五是利。推求性故。后五是钝。非推求故。若依成实。总相兼分相同毗昙。以实细论。前五唯利。后五种中贪嗔慢疑一向是钝。无明不定。若就五见以说无明。无明是利。彼说邪明为无明。故就余说者。无明是钝。大乘法中。俱有此相。若复通论。十使之中。俱有利钝。数起名利。不数名钝(此一门竟)。

次分见修。如毗昙中。苦忍已去十五心来。名为见道。须陀已上终至无学。名为修道。若依成实。总相观谛。不得说言苦忍已去。但得说言无想位中名为见道。修道如前。大乘法中。初地见道二地已上。名为修道。见修如是。就十使中。五见及疑。唯障见谛。名为见惑。贪嗔慢痴。通障见修。障见谛者。判为见惑。障修道者。判为修惑。毗昙法中。依见所起贪嗔痴慢。能障见谛。缘事生者。能障修道。成实法中。贪嗔痴慢皆带取性。取性重者。能障见谛。取性微者。能障修道。大乘所说一切烦恼。无不迷理。于中粗者。判为见惑。细为修惑。问曰。此二起在何处。若依毗昙。见道已前。二轮并起。须陀已上。单起修惑。成实法中。文无定判。准义以分。见道已前。单起见惑修惑成就而不现行。须陀已上。单起修惑。问曰。何故毗昙法中。见谛已前二轮并起。成实见前单起见惑。释言。毗昙约境分惑。迷理生者。判为见惑。缘事生者。判为修惑。凡夫本来常具此二。是故并起。成实法中。一切十使。斯带取性。因皆迷理。但约轻重以分二惑。凡夫所起一切烦恼。取性心重。入见道时。重取永亡。故凡所起悉名见惑。圣人烦恼取性轻薄。凡夫起惑不能如是。是故凡夫不起修惑。但可成就。问曰。修惑由来未起。云何成就。释言。见惑是修惑因。以有见因修果定起。故曰成就。问曰。成实破毗昙家离欲界欲初禅未现已得成就。彼文破曰。云何未入已得成就。如人不识一字自言解书。是所不应。准彼类惑。不应未起已得成就。释言。惑心与善心异。不得相类。惑则久习坚强难断。虽复未起。克必当生。故说成就。善法难生。虽有前因。未必当起故。未起者不名成就。不类在斯。大乘法中见修二惑。凡时并起。无明住地。先常行故。见谛已上。唯起修惑。见修如是。

同类推荐
  • 缘情手鉴诗格

    缘情手鉴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句经

    法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德光太子经

    佛说德光太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刺袜

    新刺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无限波纹

    无限波纹

    生命磁气波纹疾走:聚集有机体…绯红色波纹疾走:产生热量…青绿色波纹疾走:水中传递…白银色波纹疾走:物体传递…浊白色波纹疾走…等等这是什么鬼?本以为是平平常常的穿越,最后才被告知这是是残酷的无限世界。且看王哲带着各色的波纹闯荡这无限的空间。
  • 娇宠

    娇宠

    阿桑忙着攒嫁妆的时候,宋楚瑜常常给她添乱。等阿桑终于攒好嫁妆了,却被宋楚瑜搬到了他家。阿桑:我根本没想嫁给你!楚瑜:可我早就想娶你了!小孤女盼嫁佳婿,世家子自荐枕席。其实,这就是一个灰姑娘嫁高富帅的故事!
  • 盗墓笔记续——鬼玺终极

    盗墓笔记续——鬼玺终极

    神秘女子现身,张家势力到底有多大?隐藏多年的上官家族,为何突然现身?难道是终极到了吗?
  • 奥特曼任意键的由来

    奥特曼任意键的由来

    这本书的遗憾,将会在已经签约的新作《奥特曼末世录》中补全。无论是文笔,剧情,都远超这本书,已经签约质量有保证,希望各位去看看!
  • 穿越神兽:纨绔天女

    穿越神兽:纨绔天女

    楚青思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兽!!没关系,兽就兽吧,人还有禽兽不如呢。家族没落,要联姻?啊呸!有我在,就算是乞丐也得变成首富!资质不好,人形丹?我去!谁说老娘资质不好的?通通滚蛋!一颗人形丹就想让老娘签卖身契?通通滚粗!一代神兽崛起,纨绔少女闹世!天下公敌!某位大少每日收到求援书,讶异挑眉:“虽说本少很善良,但是也不能大义灭妻吧?”且看一‘正’一邪,如何翻手覆天下!
  • 红发妖姬

    红发妖姬

    一具身体如何装载两个灵魂?她不是好姐妹吗,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伤害她?她不是一直以来想置她于死地吗为什么最后却要帮助她?他,虽贵为帝王,却形同虚设。一直以来,他韬光养晦,步步为营为的就是铲除异已,巩固帝权。所有人的轻视他都能一一忍受,唯独她不行,所以,他用最残忍的行为狠狠的中伤她的自尊。却不知他的种种做法只因他对她早已情根深重!再次相见,那婀娜多姿的身影是她亦不在是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初衷犹在

    初衷犹在

    主角在朋友醉后失言时发现并没有他所描述的这个人存在,为了找到这两人存在的线索,问遍了初中能联系到的所有同学,竟然只有三个个和她们直接发生关系的人才有印象。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五年前看到了活生生的她们.曾经年少的梦想和现实的打压.
  • 三界仙书

    三界仙书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群雄逐鹿。赵良只是出生在齐国的一个孤儿,却机缘巧合踏入仙途。斗如来,战耶稣,纵横三界,横扫六道,拯救天下苍生,三界仙书在手,终成仙界至尊。不一样的仙侠传说,不一样的《三界仙书》。
  • 邪魅魔君

    邪魅魔君

    他因经脉紊乱,无法修练神奇召唤术,坠落悬崖,意外不死,种种奇遇,踏强者之路。为朋友,肝胆相照;为心中至爱,他可以与一个帝国抗争;为救父母,在面对强势组织,他依然不惧。敬我者,我必敬之;敌我者,我必除之。
  •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一部近代中国史或者说文明转型的历史,说到底,是他们书写的,比起那些或打打杀杀,或权谋诡计,你方唱罢我登场,争舞台、争交椅的皇室贵胄、军阀政客,怀抱各种梦想埋头苦干、拼命苦干、得寸进寸、咬定青山的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