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52

第52章

次立正义障有总别。所言总者。凡夫我障以为一品。乃至障佛微细智障。各为一品。所言别者。直就凡夫我相障中。品别百千。乃至第十品别例然。唯第十一微细智障品定为一。不别为多。以穷终故。障相如是。若对总障以明断处。初地家障解行地满所修诸行。为无碍道。正断彼结。故地持云。诸见结者。解行时断。彼文复言。解行住中行下忍时。五怖畏等诸过之相。增中忍时。中上忍时。下行上忍时。断此过相入欢喜地。又彼复言。解行住中有软中上方便展转净解脱故知。解行无碍正断。初地心起解脱证除故。地持云。五怖畏等一切过相。得欢喜时。悉无复有。彼文复言。欢喜住出障解脱无罪清净。解脱种种烦恼上缠故知。初地累外证除。凡夫我障断处如是。乃至最后微细智障。十地终心无碍正断。佛地证除。然彼最初无碍道者。义说不定。若当分因以别。其果判属解行。若当摄因以从果者。得言此道与彼初地为方便。故判属初地。诸地无碍类皆同尔。若对别障以明断者。就彼凡夫我相障中。品别无量。彼初品者。解行终心无碍正断。初地始心解脱证除。第二品者。即前证边。复有缘照对治心起。为无碍道。断除彼结。无碍谢已。第二念中真证心证心现为解脱道。证除彼结。第三品者。即彼第二证心起时。复有缘照对治心生。为无碍道。治第三品。彼心谢已。第四念中真证心起。解脱证除。如是次第乃至十地治断齐然。是故十地名为渐净。不同佛地顿得清净。然第十一微智障者。局唯一品。金刚心起无碍正断。种智初起解脱证除。更无异品。故地持云。如来住者。顿得清净。不如余住。渐次清净正义如是(此三门竟)。

次难正义。若言初障。解行终心无碍断者。何故地前不名见道。不名出世。不名欢喜。又若地前无碍永断。何故仁王宣说地前以为伏忍。又若地前无碍永断。何故经说初依菩萨具烦恼名为凡夫不名为圣。又若解行断初障者。何故地论说诸见缚初地时灭。又若初障解行终心无碍断者。彼小乘中障见谛惑。亦应以彼世第一法为无碍道正断彼结。然小乘中。障见谛惑。要苦忍等见道心断。大乘亦尔。何得异解(此四门竟)。

次解邪难以通正义。何故地前正断见惑。而不得名为见道者。大乘法中见有二种。一者解见。缘观谛理而断烦恼。二者证见。缘观心灭真照现前。若通论之。解行终心。缘观谛理断除见惑。亦得名见。故地持中。说诸见缚解行时断。但大乘中。灭观真见方是出世。出世分中。宣说见道。故解行中。虽能缘见。不与其名。如七地中修无功用而不得名无功用。何故不名为出世者。良以对彼灭观真德为出世故。地前缘见三界心心数法为体。故非出世。何故不名为欢喜者。正与惑对未得出离。心无安泰故不名喜。如未来禅虽断欲结以未出故无其喜支。此亦同尔。已能永断。何故仁王说为伏忍。释言。地前具有三义。一有断义。谓于四住增上及中并粗无明渐次断除。趣入欢喜。故地持中。说种性地二障清净。解行住中断诸过相。入欢喜地。二有伏义。于细四住及中无明。但能遮伏未能永断故。仁王中说为伏忍。三有未断未伏之义。于彼四住微细习气及善烦恼并细无明。未能断伏故。彼相续解脱经说。地前菩萨。烦恼亦行。善法亦行。是故不名上波罗蜜。彼仁王中。为别五忍。对后彰劣故。就伏边说为伏忍。不可执此定言不断。若以仁王说为伏忍。即令于中全无断者。仁王亦说金刚已还皆名为伏。唯佛一人方能永断。十地已还。悉应不断。彼说为伏于中有断。地前亦尔。何劳致疑。又若仁王。宣说地前名为伏忍。即使于中全无永断。仁王宣说初二三地名为信忍。岂可于中唯信无证。彼说信处于中有证。彼说伏处何为无断。何故经说。初依菩萨具烦恼性名凡夫者。地前菩萨。虽断五住。无一住中遍漏尽之处。名具烦恼性。非全无断。如小乘中。贪嗔痴慢见谛道中虽分除义。由断不尽不与断名。此亦如是。又复地前虽除六道分段生死。残气犹在于六道中。无漏尽处故名凡夫。非无圣德。论言。见缚初地断者。彼说证除不关无碍。如说无明佛菩提断。岂是无碍。此亦同尔。若以小乘类同大乘。是所不应。小乘望大有三不同。相类。所言三者。一小乘中见道已前全无无漏。大乘有之。小乘无故不断烦恼。大乘有故能为无碍。正断初障。二小乘中唯有一种缘照无漏。更无真证。是故所有断结无漏。判属出世大乘之中有二无漏。一是缘观断结无漏体是世间。二是灭观无结无漏体是出世。以彼世间有缘治故。能为无碍。正断见惑。灭观真德体是出世。故说初地解脱证除。三小乘中智解微浅。以微浅故。未见未断名为世间。有见有断即名出世。大乘智深。有见有断判为世间。息见息断无见为见无断为断。方为出世。以此三别。是故大小不得相类。望彼初地。说治既然。乃至望佛说治齐尔。十障之义。略辨如是。

十四难义

十四难义。出涅槃经。彼大品经佛母品中。亦具分别。所言难者。执邪征正。目之为难。亦可邪执碍于圣道。能与出世为留难。故名之为难。难别不同宣说十四。就十四中。常无常见。有其四种。边无边见。亦有四种。如去不如去。复有四种。身神一异有其二种。是故合有十四难也。常无常中四种见者。一神及世间二俱是常。二神及世间二俱无常。三神及世间亦常无常。四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今先就神分别其相。后就世间。所言神者。谓诸凡夫颠倒忆想。横计我人。名之为神。言神常者。有诸外道。说神是常。于中有二。一钝二利。钝根之者。为是神故。修持所行。未来受报。又为苦行令神得脱。利根之者。说神定常苦乐不变则无罪福。多起邪见。言无常者。有诸外道。说神无常。计无常故。为今世乐。多起放逸。所言亦常无常者。有诸外道。说神有二。一细二粗。细者是常。身死神在。粗者无常。身死神灭。如仙尼说。所言非常非无常者。有人见彼常与无常二俱有过。云何有过。若神是常。则无罪福苦乐等报。犹如虚空风雨不变。若神无常。便为苦乐之所变改。犹如牛皮风雨在中则便澜坏。以是过故。说神非常亦非无常。虽复宣说非常无常。以我心故必说有神。就神如是。次就世间明常无常。言世间者论说有三。一众生世间。二五阴世间。三国土世间。于此三中。随人取别。亦有常等四种异见。言世常者。有人说。彼三种世间。自然而有。不从因起。名之为常。言无常者。有人宣说。一切世间终归断灭。更无后续。故曰无常。所言亦常亦无常者。有人说言。世间之中粗者。无常。微尘是常。是故名为亦常亦无常。所言非常非无常者。有人见彼常与无常二俱有过。是故宣说非常无常。此等四种。执定不舍。故名为邪。问曰。神者本来无法。于中妄取可名为邪。世间是有。设令取之。云何名邪。论自释言。但破世间定执常等。不破世间。如人见蛇妄谓璎珞。有明眼者语。言是蛇非是璎珞。佛亦如是。破彼常等。不破世间。现见世间。无常生灭。云何定常。业报不失。云何说言定是无常。前二既非。宁有第三亦常无常。有为生灭业果不失。宁得定说非常无常。以是义故。常等四种。皆悉是邪(此一门竟)。

边无边中四种见者。一神及世间二俱有边。二神及世间二俱无边。三神及世间亦有边无边。四神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今先就神分别四种。后就世间神有边者。有人宣说。众生神我犹如微尘。或如芥子麻麦黍豆。或如枣等寸灯尺蛇蛛母中缕。或有说言。小人神小。大人神大。或云。一等如是。一切名为有边。神无边者。有人说言。神遍虚空无处不有。身所至处能觉苦乐。若无身处则不能觉。觉虽不遍神实周普。言神有边亦无边者。有人说。神有粗有细。粗者作身。细者常身。作身有边常身无边。言非有边非无边者。有人见彼边与无边二俱有过。故说非边非无边也。虽复宣说非边无边。而不离神。就神如是。次就世间明边无边。于中先就众生五阴明边无边。言有边者。说有种种。有人以想分别思惟。众生阴身。求其根本不得其始。便作是念。若无原始。亦无中后。无初中后便无世间。是故世间应当有始。以有始故。名为有边。此是一论。复有宣说。八万劫外冥性为始。始是其边。此义云何。如僧佉经说。迦毗罗仙。得世俗禅。发宿命通。能知宿命。见过去世八万劫事。过是已前。不复能见。便作是念。八万劫外。不应无法。应有冥性。冥性微细。五情不知。从彼冥性。初生觉心。涅槃经中。名之为大。所谓最初中阴心识。从彼觉心生于我心。涅槃经中。名之为慢。从此我心生二种法。一色二心。就色法中。初从我心生五微尘。所谓色声香味及触。从彼五尘生于五大。所谓地水火风及空。从声一尘生于空大。声触二尘生于风大。色声触尘生于火大。色声触味生于水大。从于色声香味触尘生于地大。地大从于多尘生故。最能生成一切万物。次从五大生于五根。从火生眼从空生耳。从地生鼻。从水生舌。从风生身。复更生于五作业根。一手二脚三口声四男根五女根。复有一种心平等根。所谓完心。诸大合成。故云平等。色法如是。就心法中有其三种。谓染粗黑。染者是贪。粗者是嗔。黑者是痴。如是次第从细生粗。后还从粗以至于细。如微尘中有其瓶瓫诸器之性故。从微尘出彼瓶等。瓶等坏时还作微尘。世性如是。此性是常。从来有之。是故说之为众生边。此是二论。复有人言。自然之性。是世间边。贫贱富贵。皆是自然不由往因。此是三论。复有人说。微尘是其世间之边。微尘是常。不可破坏。不可烧斫。以微细故。但由罪福。故有离合。罪福业集尘合成身。罪福业尽尘还离散。是故微尘是世间边。此是四论。复有人说。自在天王。是世间边。由彼出生一切人民。故说为边。此是前边。此是五论。复有人说。一切众生。受苦乐尽自然至边。譬如山顶转于缕丸缕尽自止。止处是边。此是后边。此是六论。言无边者。有人宣说。众生五阴广多无量。故曰无边。复有宣说。众生五阴前无原始。后无尽时。故曰无边。问曰。此说与佛法同。何过之有。以其定执众生相故。言亦有边亦无边者。有人宣说。众生五阴前后有边十方无边。或有宣说。十方有边前后无边。言非有边非无边者。有人见彼有边无边皆悉有过。故说非有边非无边也。虽复宣说非有非无。以其定执众生五阴。所以是过。次就国土明边无边者。言有边者。有人宣说。微尘是其世间之边。微尘聚集世间便成。微尘散故世间便坏。是故微尘是世间边。此是一论。复有人说。自在天王是世界主。造作天地一切万物。万物灭时天还摄取。如是天主。是世间边。此是二论。复有人说。自然之性是世间边。国土世界自然而有。言无边者。有人宣说。国土世间前后十方皆悉无边。言亦有边亦无边者。有人宣说。国土世间前后有边十方无边。十方有边前后无边。或有宣说。上下有边八方无边。或有宣说。八方有边上下无边。言非有边非无边者。有人见彼有边无边二俱有过。便著非有非无边也。以其定执所以是过。上来广辨边无边等四见差别(此二门竟)。

同类推荐
  •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EATH OF THE LION

    DEATH OF THE L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rown Fairy Book

    The Brown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OEMS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那不堪回首的婚约

    我那不堪回首的婚约

    出差回来,意外发现未婚夫和亲妹妹的奸情,面对罪证,亲妹妹竟然厚颜无耻的说他们才是真爱,而未婚夫说这些只是意外。真相之后,我该何去何从?是选择成全他们还是报复他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靠抢

    爱情靠抢

    开玩笑,既然老天把你送到我身边,我怎么可能轻易放你走
  • 恋梦的城

    恋梦的城

    以前喜欢城,后来却一直做着梦,每次梦里总有城,没次见到你都做一样的梦,我想我一定是爱上了你,爱上了这座城。
  • 童养夫

    童养夫

    一个五岁的漂亮小萝莉两个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盯着蹲在角落全身脏兮兮的四岁小正太温柔的仿佛是大灰狼诱拐小红帽一般“姑娘我差一个童养夫,包吃包住包解闷,你可愿意?”一幅画,一个名字换回一个童养夫,以为带回家一个帅帅的小呆娃,可……“笑尘,为夫怕打雷,为夫要和你睡!”呆萌小正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直接爬上她的床。“你说过你宠我爱我顺着我的,所以你到哪里都要带上为夫,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了。”一个五岁的小萝莉开始了她养夫、养家、养仆、做皇商的发家之路,到最后,童养夫将她抱进怀里,俊美如天神他认真无比“你养了为夫十几年,从今天开始为夫养你!”“……”林笑尘死盯着眼前这个腹黑狼,他妹的,你丫的想夺权是吧!童养夫每天下午6点准时更新,喜欢的看官们记得收藏推荐哦~~狐狸不会弃坑的哦~~
  •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在寂寞中生存、学习和发展。只有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承受力,才能保证自己比同龄人奠定更雄厚的人生基石,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和机会。而30几岁正是人走向事业巅峰的加速阶段,在这个时候要打破沉默,学会主动争取更多的机遇,学会利用关系,变人脉为财富。
  • 穿越之后宫美男

    穿越之后宫美男

    美男一:雪儿,你就是我的全部。美男二:绯儿,你惹了我就想跑吗?美男三:绯雪,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你难道就要弃我而去吗?美男四:雪雪,我不要你走,雪雪,你回来好吗?绯雪:大哥们,我错了,呜呜我不应该惹你们的,你们就放过我吧,呜呜。
  • 玄天脉

    玄天脉

    一介废材,无意间闯入雷谷,得获雷电之心,从此踏上强者修仙之路。家族斗武,我看还有谁敢欺负我。学院修习,我是流氓我怕谁。妖城猎艳、凤凰双修,怎么说我也曾左拥右抱风流过这一回。沙场炼魔、雷音纵佛,原来武道殊途同归,我虽入歧图,到底终成正果。纵剑星河、裂灭苍穹,其实高处不胜寒,没有对手真寂寞,不如回家抱老婆。觉醒、现形、幻化、兑凡、登仙、界圣、至通,且看我热血玄天脉,纵横六界。
  • 禅家龟鉴

    禅家龟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奇缘到花千骨

    穿越奇缘到花千骨

    蓝玥,一名现代女大学生,看完《花千骨》后无意间穿越到了花千骨世界中,改名为花千玥,化身为花千骨的亲姐姐,跟随花千骨拜入长留……
  • 锁爱成婚:娘子不好欺

    锁爱成婚:娘子不好欺

    欲嫁良人却被妹妹陷害,重生后再遇他,是缘份还是巧合?身份的更换,让她看清人情恩怨,是福还是祸?谪女重生为庶女,身份何止掉了百倍,有苦说不出的她被曾经的生母沉湖,被救后遭遇某君死缠烂打。她觉得如果自己还是大小姐,那定然不会这么窝囊。然而她原本要嫁的良人不正是他。他,面善心黑,她又怎会是他的对手。既然早已认定她,又怎会让她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