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60

第60章

次对境论。问曰。为望所杀所盗所淫等所而发律仪。为于一切众生边得。答曰。一切众生边得。若望别境。但得不善不名律仪。以其律仪类通故尔。由类通故。杀一众生得二无作。一恶业无作。二律仪无作。望余众生。但得一种律仪无作。问曰。已知不善律仪。普于一切众生边得。为于现在众生边得。亦于过未众生边得。论释不同。若依毗昙。唯于现在众生边得。过去未来不可杀故。若依成实。通于三世众生边得。三世皆得起恶心故(此三门竟)。

次明得舍成就之义。先明其得。依如毗昙有二种得。一者作得。二受事得。言作得者。有人生在屠杀儿家。未杀已来未得律仪。一杀已后得恶律仪。乃至尽寿。更无新得。言受事者。有人生在非屠杀家。作如是言。我当尽寿杀生自活。尔时即得不善律仪。乃至尽寿。更无新得。盗等皆然。若依成实。随行恶时。念念皆得不善律仪。不局前二。问曰。七种具作具受方得律仪。不具亦得。毗婆沙说。具足乃得。若不具者不名律仪。毗昙成实不具亦得。故成实言。若具不具皆得律仪。杂心说言。不能言者。得身律仪。非口律仪。明知不具。次辨其舍。依如毗昙。有四时舍。一受善戒。二者命终。三得诸禅。四二形生。设有众生。发深善心。作永断意。若不受戒。皆不能舍成实法中。有三时舍。一受善戒。二者命终。三发深善心。要期不作。此三时中。舍恶律仪。得禅舍者。彼论不说。二形生者。论言不舍。故彼论言。不能男等亦得律仪。云何二形能舍律仪。问曰。有人受八戒时。舍恶律仪。至明清旦。舍八戒已还复得彼恶律仪不。有人言得。复有人言。受八戒时舍恶律仪。得善律仪。至明旦已舍善律仪。亦更不得不善律仪。以无作事及受事故。舍义如是。次辨成就。问曰。几时成就恶戒。依如成实。未舍已来现在时中念念成就。以恶律仪念念生故。过未不成。毗昙法中。最初一念现在成就。第二念后。若未当舍。念念之中现在成就。及成过去。非心法故不通未来(此四门竟)。

次就形趣分别其相。趣谓五趣。五趣之中。唯人成就。余趣之中。但有业道无恶律仪。故成实言。但人成就。毗昙亦尔。问曰。成实宣说龙等得善律仪。何故不得恶律仪乎。以善律仪从师而受。以缘强故。所以得之。恶不如是。所以不得。趣别如是。形别如何。依如毗昙。男女二形。得恶律仪。余皆不得。成实法中。不能男等亦皆得之。不善律仪。略之云尔。

八种语义

八种语者。所谓见闻觉知而说不见不闻不觉知说。相状如何。今先明其见闻觉知四种心异。后明见等发语差别。见闻觉知分别有三。一随根分别。如毗昙说。眼识随生见。耳识随生闻。鼻舌及身尘到方知合名为觉。意识名知。二约境分别。如成实说。六识之心。得现境界。名之为见。故论说言。见名现信不现境界藉教而知。说之为闻。故论说言。闻名信于贤圣之语。于彼不见不闻境界。依前见闻。譬度知者说以为知。故论说言。知者比知前三心。后重分别心名之为觉。云何分别。先因见已后重思惟起于见想。或忘前见起不见想。此则是其见后觉也。闻知后觉类亦可知。然此觉心。非直从于见闻及知。三心后起。盖亦从于不见不闻不知后生。如先不见。后忘不见生于见想。此则是其不见后觉不闻不知生觉例然。此是第二约境分别。三就四心随义分别。识心名见。得现境故。想心名闻。境不现故。又复想心知于假名。故说为闻。受心名觉。觉违顺故。行心名知。强分别故。四心如是。次明见等发语不同。要略唯八。广则众多。广相如何。若依毗昙所说。见等发语不同有三十二。十六正语。十六邪语。是故通合有三十二。十六正语者。心境俱实有其八语。境虚心实。复有八语。故有十六。心境实者。有人实见亦生见想。他问见不。答言。实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即以为四。有实不见不见生不见想。他问见不。答言。不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复以为四。通前即为八种实也。境虚心实八种语者。有实不见后忘不见便生见想。他问见不。答言实见。其境虽虚以心实故亦名实语。闻觉知等类亦同然。即以为四。有人实见后忘此见生不见想。他问见不。答言不见。虽不称事。以心实故亦名实语。闻觉知等类亦同然。复以为四。通前为八。此前十六。是其正语。就邪语中。心境并虚。有其八语。境实心虚。复有八语。是故通合有十六语。境心并虚八种语者。有人实见还生见想。他问见不。答言不见。闻觉知等类亦同然。即以为四。有实不见生不见想。他问见不。答言。实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复以为四。通前为八。境实心虚八种语者。有人实见后忘此见生不见想。他问见不。答言。实见。虽当前事。以心虚故亦名妄语。闻觉知等类亦同然。即以为四。有实不见后忘不见便生见想。他问见不。答言。不见。虽当前事。以心虚故亦名妄语。闻觉知等亦复如是。复以为四。通前为八。并上八种合为十六。彼成实论所明见等发语差别。人释不同。有人释言。见闻及知。此三是本。各别发语。觉者是前三种之后重分别心。无别所知。不别发语。若存此义。所发但有二十四语。见中有八。四正四邪。闻知亦然。是故通合有二十四。于中具辨与前不异。验求成实觉亦发语。云何得知。如彼成实八语品中。明见发语差别已竟。闻觉知等亦复如是。论中既以闻觉知等类同见心。明知觉心亦别发语。若存此义。所发亦有三十二语。与上相似。问曰。觉心云何发语。有人先来曾起觉心。亦生觉想。他问觉不。答言。实觉。此是初句。有人先来不起觉心。生不觉想。他问觉不。答言。不觉。此是两句。有人先来曾起觉心。后忘觉心生不觉想。他问觉不。答言。不觉。虽违前觉不违已想。犹名实语。此是三句。有人先来不起觉心。后忘不觉便生觉相。他问觉不。答言。实觉。以称想故亦名实语。此四正语。后四邪语。翻上可知。八种语义。略辨如是。

九业义三门分别(列名辨释一 三性分别二 就趣分别三)

第一门中。列名辨释。九业之义。出成实论。名字是何。如彼论说。欲界系业有其三种。一者作业。二无作业。三者非作非无作业。色界亦尔。即以为六。无色有二。一无作业。二者非作非无作业。通前为八。及无漏业。通前为九。言作业者。谓身口业。无作业者。所谓身口无作业也。无作差别。泛释有九。一形俱无作。所谓五戒出家戒等二心俱无作。所谓禅戒无漏戒等。三要期无作。谓八戒等乃至一切善恶诸业。皆有要期。相状如何。如似世人。起要期心。我齐某时。常为此业。随所要期。分齐已来。无作常生。过期则止。故曰要期。四悕望无作。如有人言。我从今日常为此业。不作期限。自从悕心。未息已来。无作常生。心息便止。故曰悕望。五作俱无作。如人造作善恶业时。即有善恶无作随生。六从用无作。如人造作桥梁等事。随人受用。无作随生。名为从用。七事在无作。如人造作塔厕等事。未坏已来常有善生。名为事在。八异缘无作。如人手书而成口业。如是一切。九助缘无作。如人教他自得罪福。此前九种。身口无作。依如成实。更有一种。心法无作。唯从心生。毗昙无之。此无作中。除却心俱道共无作。余者皆名无作业矣。所言非作非无作者。所谓意业。思是意业。不同向前身口作业故名非作。不同身口无作之业名非无作。无漏业者。所谓无漏身口意业。道共无作。是身口业。无漏思心。是其意业。问曰。无色以何义故无其作业。以无身口造作业故(此一门竟)。

次就三性分别其相。言三性者。所谓善恶无记业也。欲界作业通其三性。色界作业唯善无记。不通不善。若言寄起欲界恶业。得有不善。毗昙法中。悉无寄起。界地断故。欲界无作。唯善与恶不通无记。无记羸劣。不能发生无作业。故色界无作其唯善业。若言寄起下界恶业。得有不善。无色无作与色界同。欲界非作非无作者。该通三性。色界非作非无作者。当界以论唯善无记。若言寄起欲界恶业。得有不善。无色非作非无作者。与色界同。无漏业者。局唯在善(此二门竟)。

次就趣论。趣谓五趣。若依毗昙成实法中。人天二趣。具起九业。余之三趣。唯起欲界三种之业。自余六业。皆悉不起。依杂阿含天品之中。有鬼神母。名富那婆薮。佛为说法得入圣道。案如彼文。鬼道亦得起无漏业。方等经中。亦同彼说。然彼既能起无漏业。明知亦能起上界业。以无漏法依禅生故。九业如是。

十不善业义七门分别(释名一 辨体二 业起次第三 资料简宽狭四 作无作五 三毒分别六 界趣分别七)

第一释名。十不善业者。所谓杀生乃至邪见。多生相续名曰众生。隔绝相续目之为杀。于他资财。非理侵夺。故名为盗。奸行违礼称曰邪淫。此三身业。问曰。一切打缚等事。亦是身业。何故不说。以彼轻故。所以不论。又打缚等。是杀眷属助成杀业。但举正业助亦随之。是故不论。又十业道。唯论根本。彼是方便。所以不说。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言乖彼此。谓之为两。两朋之言。依于舌起故曰两舌。言辞粗鄙目之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前言两舌。此言恶口。绮互言耳。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此四口业。顺境染爱目之为贪。违境忿怒说以为嗔。迷正道理。邪心推求。故曰邪见。问曰。三根三毒之中皆说为痴。今此何故说为邪见成实释言。夫邪见者。痴中增上。畅思烦恼。必是增上。故说邪见。此后三种。是意业道。然此十种起作名业。能通曰道。总相如是。于中别论。释有三义。一对思以辨不善业。思能起杀等故名为业。杀等十种。通畅前思。名为业道。二对果以释。杀等十种。能起来报。故名为业。通人至果。称曰业道。三当相辨释。杀等十种缘中集起。故名为业。若望业思。通思名道。若望后报。通人至果。故名为道。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ENITO CERENO

    BENITO CEREN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敬简堂学治杂录

    敬简堂学治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经

    道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毁灭人类

    毁灭人类

    比利是一个恶魔。他降临人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毁灭人类。————————————书友群:17176537
  • 巫神之裔

    巫神之裔

    宠物医生白超,因胡说八道说狗见鬼了,被绑架参加一个营救大学生探险失联的救援队,谁知道竟牵出一个千年迷局,两尺高的小矮人,巴蜀丰都神秘的巫术,张道陵的五斗米教,隐藏于都市的神秘集团……白超该何去何从……
  • 血武天穹

    血武天穹

    心怀大慈悲,手握血屠刀,一念开千古,一刀灭万尊!一个枯等三百万年的老和尚,为周天送还命魂,打开宝体,从此,少年周天,终于打破困境,破茧而出,一步步,踏上巅峰之路,主宰万灵,血武天穹!
  • Genesis创世计划

    Genesis创世计划

    一个随手捡来的手表却拥有神奇的Genesis系统被莫名奇妙成为佣兵并且多了一个奇怪的姓氏的少女随着往来的世界与任务的积累,却发现一切都是总有预谋!型月的初始,偶遇奇怪的隙间女子,与其任务相对的奇怪队伍。以及这背后本来被掩盖的Genesis计划....一切都在这命运的选择——————好吧这其实只是少女叶琳【玛格特罗伊德】不断吐槽与探究黑幕的故事
  • 学生阳光心理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阳光心理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 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修真强少在校园

    修真强少在校园

    万道大明神转世孙羽,天生奇才,万古精华,全聚与一人之上,称霸凡间,本应飞升仙界,却被带入魔界,被魔气侵袭?什么?神魔同修,越万古,神魔之路,即将开启,看主角如何超凡入道,入非凡大道,掌管天之真理,道之真法!
  • 民间鬼故

    民间鬼故

    现代改革了所有,封建制度彻底尘封,轮为了故事。中日战争结束再到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中华民国改立为中华共和国后,血腥的战争到此终结,一切故事都在这个时代讲述。我相信世界上有鬼,现代人说封建迷信,呵呵,我的前辈还有你们的前辈以前都是封建社会的人,他们见过的和我们见过的,是你所说的科学为真还是他们所说的故事为真?
  • 向着阳光奔跑2

    向着阳光奔跑2

    阳光想要遮盖阴影,快乐想要吞噬痛苦,开朗想要战胜沉闷,善良想要淹没邪恶,积极想要消灭颓废,当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较量、决斗、抗衡、共同存在时。我们其实可以选择,而我们的心态便决定了我们选择的答案,即使放弃选择,那也是另一种选择。生活总在继续前进中帮你安排了一条通往你选择的结局。本书就是旨在从方方面面提醒读者打破消积思维,换一种心态来生活。品读本书的同时,乐观、开朗、善良将会悄悄在读者的心底播种,慢慢生根发芽,在她的阳光下找到真正的自我,于乐观中积极进取;于开朗中努力奋斗;于善良坚强中快乐生活……阳光可以遮盖阴影,快乐可以吞噬痛苦,开朗可以战胜沉闷,善良可以淹没邪恶。人这一生,还有什么不可以?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tfboys我定守候十年的约定

    tfboys我定守候十年的约定

    本小说纯属虚构。本小说写的是三个女孩来重庆为了见tfboys,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想知道的就进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