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71

第71章

次辨其相。先就毗昙开合辨相。毗昙法中义别两门。一唯分取非想地中修道无碍。以为金刚。第二通取非想地中见修两治。以为金刚。先就初义开合辨相。总之唯一修道无碍。或分为二。一者法智。二者比智。言法智者。谓欲界中灭道法智。此能治非想修惑。是故说之为金刚也。何故唯取灭道法智不取苦集。释言。欲界灭道二境细于非想所受境界。观细离粗。是故观彼欲界灭道。能除非想修道之结。欲界苦集粗于非想。观粗境界不能离细。是故不取苦集法智为金刚也。言比智者。所谓苦集灭道比智。此比智中分取非想对治无碍为金刚矣。或分十三。灭道法智即以为二。苦集及道三比为三。通前令说五灭比有八。谓观初禅乃至非想八地中灭合为八也。以此通前合为十三。问曰。道比何不分八。唯分灭比。释言。上界八地之道是有为法。互相因起故合观之为一道比。上八地灭是无为法。随其所灭分别各异。不相因起故别观之。或复开分为五十二。如杂心说。前十三智但观谛理。一一智中皆四行观。是故离分有五十二。何者四行。如前四谛章中广释。苦下有四。谓苦无常空与无我。乃至道下道如迹乘是其四也。或分八十。如杂心说。此之八十根本二十。何者是乎。即就向前十三智中开道比智。以之为八。谓观上界八地道故。以此通余合有二十。此二十智各四行观。故有八十。一义如是。次就非想见修两治开合辨相。总之唯一非想对治。或分为二。一非想地见道对治。二非想地修道对治。或分为三。一者比忍。二者法智。三者比智。初一对治非想见惑。后二对治非想修惑。或分十三。如杂心说。非想地中见惑对治有四比忍。修惑对治有九无碍。是故通合有十三也。或复开分为四十五。何者是乎。非想地中见道对治有四比忍。修道对治有四十一。通前合为四十五也。何者是其修道之中四十一乎。灭道法智即以为二。苦集及道三种比智通前为五。灭比智中有三十六。通前合为四十一也。何者是其灭比智中三十六种别观上界八地之灭有其八智。谓观初禅乃至非想对治之灭。二二合观有其七智。三三合观有其六智。四四合观有其五智。五五合观有其四智。六六合观有其三智。七七合观有其二智。八地合观有其一智。从八至一通合有三十六也。或复分为一千四百九十二种金刚三昧。如杂心说。何者是乎。次前四十五金刚中。初四比忍各四行观。即为十六。此之十六名数一定更不开分。后四十一修道对治各四行观。即有一百六十四种。然此一百六十四种。一一皆治非想地中九品修惑。各分为九便有一千四百七十六数。通前见道十六比忍合有一千四百九十二也。问曰。何故见谛道中十六比忍不作九品。独修道中各为九品。释言。上界一切见惑通相断治。以一品治治九品惑。是故不作九品别分。修惑随别九品断治。是故治道九品别分。此千四百九十二种从未来禅乃至四禅皆得具起。空处唯起四百六十八。何者是乎。于前四十五金刚中唯得起于十三种智。谓苦集道三种比智。灭比智中离合有十。别观无色四地之灭。有其四智。二二合观有其三智。三三合观有其二智。四地合观复有一智。是故灭智离合有十。通前三比合为十三。一一皆作四种行观有五十二。一一皆治非想地中九品修惑为九无碍。便有四百六十八也。何故不起见道四忍。彼宗无色无见谛故。何故不起灭道法智。无色不缘下地有漏。故亦不缘下地对治。何故不缘四禅中灭为灭比智。亦以无色不缘下地有漏法。故不缘彼漏对治之灭。问曰。无色得缘下地无漏道不.释言。有得。有不得义。下地道中治下地者无色。不缘治于自地及上地者无色缘之。空处如是。识无所有次第渐减。准之可知毗昙如是。次就成实开合辨相。成实法中文无定判随义以论开合不定。总之唯一空观无漏。或分为九。谓非想地九品无碍。随别广分品数无量。以无量心断烦恼故。大乘法中开合不定。总之唯一。谓如实智。或分为二。一一切智。二一切种智。知一切空名一切智。知一切种事相差别名一切种。或分为三。如地持说。一清净智。谓真谛慧。二一切智。谓世谛慧。三无碍智。于世谛中知之自在名无碍智。又更分三。一世谛智。二第一义智。三一实智。或分为四。一世谛智。知世事相。二第一义智。知诸法空。三一实智。知非有无。四法界智。谓知真实如来藏中法界门别。随门异辨。旷别难穷。开合如是(此三门竟)。

次就位论金刚之义。有通有别。小乘法中通别有五。一简圣异凡。见道已上无漏圣慧能破难坏通名金刚。二简修异见。唯取修道对治无碍。以为金刚。余者皆非。三简上异下。如杂心说。唯非想地见修无碍是其金刚。余者悉非。四简胜异劣。如杂心说。唯非想地修道无碍以为金刚。余者皆非。五简终异始。唯非想地修道治中末后一治是其金刚。余者皆非。以此穷终破障毕竟。故偏说之。大乘法中通别有五。一简信异谤。十信已上信心成就。永离谤法同曰金刚。二简住异退。习种已上解行成就。坚固难坏齐名金刚。三简出世异于世间。初地已上证真无漏。能破惑妄不可破坏悉名金刚。四简上异下。第十地中一切智能皆名金刚。故地经中十地菩萨。初入地时得离垢三昧。离垢三昧犹是金刚破障之义。五简终异始。其唯最后穷终一念以为金刚。故地持云。于最后身菩提树下得众相离垢障三昧。名金刚三昧所摄。以斯准验局在穷终。位分如是(此四门竟)。

次明金刚有惑无惑。于中且就穷终以论。依如毗昙。金刚心中亦得有惑。亦得无惑。无漏心中烦恼不行。故言无惑。所断惑得唯在心边。故云有惑。问曰。若言无漏心边犹有惑得不应言断。若当言断不应有得。云何说言所断惑得犹在心边。释言。金刚是其心法。所断惑得是非色心。良以非心得与心并。是故于彼金刚心边得有惑得。是金刚心虽与得俱而今惑得更不牵后。故名为断。所断惑得是无常法。与金刚心同时谢往后更无续。以无续故不复得彼过未烦恼令来属己。名得解脱。成实法中亦有亦无。彼宗金刚必在相续。实一念中无断结。故于彼续中始起之时见理未明。细闇犹在得言有惑。终成之时见理分明。取执皆尽得言无惑。又复不同毗昙法中所断惑得与治同处。故言无惑。问曰。终成若无惑者无学何别。释言。金刚是增进智。力励观理。力励无惑。无学智者是顺旧智。容预观理容预无惑。有斯异也。大乘法中人说不同。先序异说。次辨其非。后显正义。言异说者。昔来相传常有二论。一说定有。此云何知金刚心者。是其学收。若全无惑应名无学。又经中说无明住地佛菩提断。若金刚中全无惑者。佛何所断。又人宣说。一向无惑。此云何知金刚心者。治惑明解。解惑不并云何有惑。又若有惑此惑须断。应金刚后更立金刚。更不立故明知无惑。异说如此。次辨其非。先破定有。若定有惑是金刚心则不能断。若不能断不名金刚。不名无碍。得名金刚。得名无碍。定知能断。以能断故不得言有。若言能断复言有者。灯能破闇。是灯之中应当有其所破之闇。彼不得有。此亦应然。又复若言金刚心中有无明地令佛断者。应名佛智以为金刚。应名佛智为无碍道。而彼佛智不名金刚。非无碍故。不应说言金刚心中留残无明令佛正断。又若佛智无碍正断便与经违。如大品说。无碍道中名为菩萨。解脱道中名之为佛。云何言佛为无碍断。又若佛智作无碍道正断无明。小乘法中应用尽智为无碍道断非想惑。彼既不然。此亦不尔。次破定无。若定无惑应名无学。非无学故不应全无。又若金刚一向无惑。所见之理应与佛齐。所成智能应与佛等。如地经说。十地菩萨遍满一切界如稻麻苇。比如来智百千万倍乃至算数毕竟不及。定知金刚惑障未尽。又复诸佛所以为常由惑尽故。证理穷故。若金刚心一向无惑见理应穷。惑尽理穷何为不常。辨非如是。次显正义。金刚心中亦得有惑。亦得无惑。是义云何。无明有二。一异相无明。于诸法中缘而不了。相返明解。故曰异相。二自性无明。即彼缘照对治金刚相。虽明照性是闇惑名性无明。是二难分。宜以喻显。异相无明所缘不了如闇中视。自性无明如梦中见。虽有所了性是昏闇。惑相如是。金刚心中异相。无明一切尽故得言无惑。自性无明犹未尽故得言有惑。以无惑故于佛境界照见悉知与佛无别。是故经中说为等觉。问曰。若等云何得分佛菩萨异。释言。金刚力励除闇。佛心容豫。又金刚心缘照无惑。佛心无缘。有斯异也。问曰。若言金刚无惑何故经说无明佛断。释言。彼说解脱证除。不关无碍。又以金刚犹有惑故学分所收。又金刚心中所有之惑体是妄识攀缘之心。缘心未息。情与法别不能融心如法广大。是故十地德劣于佛。至佛舍之唯有真心。真心离缘无简彼此。故能融心如法广大。又真法中统含法界恒沙佛法。随法论论心广统法界。无一门中而无佛心。是故佛德广大无量超逾十地。故地经云。十地菩萨遍满十方一切世界如稻麻苇。比佛功德毕竟不及。良在于此。又金刚中所有之惑体是无常生灭法。故未同佛德常住不动。问曰。有惑谁之所断。释言。金刚无碍正断。种智心起解脱证除。问曰。金刚与惑同体。安能正断。若能正断不应同体。释言。断除异相无明。明起闇灭解生惑丧。两不相应。不得同体。断性无明解惑同体而得相断。是义云何。断有二种。一以金刚观察唯真无妄相。故能令自体更不牵后。断其为因牵后之义。故名为断。二以金刚缘真力故令后同类不起赴前。断其为果酬因之义。故名为断。问。为偏断闇惑义边。亦断金刚能治之义。释有通别。别而分之唯断闇惑无知之义。闇体尽故明亦随灭。如灯油尽明亦随灭。通而语之解惑俱尽。良以金刚观真大明故灭无明。观真寂灭无分别故能息缘治。故经中说。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菩提道中具一切义。随其所观各有所离。是故金刚解惑俱断。问曰。解惑俱是无常。自然灭谢。何假金刚观真断乎。释言。此虽无常自灭力能牵后相续不断。故须金刚截令不续问曰。解惑二俱灭谢。谁作种智释言。菩萨金刚心中非唯妄智亦有真德。妄虽灭尽真德犹存。真明独曜说为种智。问曰。金刚义含真伪。为当真妄共断烦恼。单妄除惑。释有两义。一简因异果。单妄能除。缘治为因真为果故。以金刚中真德未显故不说断。二就义通论真妄共断。妄智缘真。故能灭惑。真相渐显故能除障。金刚心义粗述如是。

断结义九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治道差别二 缘境总别三 渐顿四 假实五 品数多少上下之义六 依禅地七 就位分别八 就识分别九)

同类推荐
  • 妆钿铲传

    妆钿铲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War and the Future

    War and the Fu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严禅师语录

    香严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香词

    十香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那个坏小子

    那个坏小子

    天呐!我应小应的初吻,就是被那个叫今竣夹的坏小子给突然袭击的,那,那时候我才六岁啊!你赔我!你说什么?!黄娜是你的...未婚妻?都是什么和什么啊?我的脑袋都快要爆炸了哇~~坏小子不要你的喜欢,我应小应是绝对!绝对!不会和你这个坏小子在一起的!......
  • 兽魂王朝

    兽魂王朝

    这是一个没有科技的异世界。这里的人们体内有一股异能量,一经触动,就可以局部兽化。这里的人们管这种力量称之为兽魂并用其战斗与工作,从而产生了兽魂师这个职业。与兽族签订契约,进行兽化。这个大陆的名字就是——兽魂大陆。
  • 来世浅笑

    来世浅笑

    总认为,有些东西,是不顾时间,不顾空间的。不曾改变。这种信念,亦或是执念,很早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不枯不萎,不离不弃。他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等我不断,不断,向前,追求。于是,花开了。但最后的最后,梦碎了。于是,花落了。那一年,狼烟四起,亡国的号角吹响了整个君国,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回忆吧!我叫沐浅笑,君国的最后一位公主,母后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希望我天天开心,天天笑,生在乱世之中,又有谁,可以这般无邪的笑……直到遇到了他,云国的唯一太子云亦冰,这个名字一直刻在了我的脑海中,让我永世不忘。回忆转眼而过,我也该感谢上苍给我这份迟来的爱,但是为什么一切都如此短暂……
  • 且行且珍惜:娇妻追缉令

    且行且珍惜:娇妻追缉令

    有一种爱,深藏心底却互相伤害。有一种爱,牺牲所有放手让你高飞。有一种爱,默默守候只为你能幸福。相爱容易相守难,他们就像是坐在旋转木马上,不管多么努力,终究还是隔着那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他们互相凝视却无法触及。“你听说过吗?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她的声音有些沙哑而低沉。他吃惊的回头看去,灯火闪烁下的旋转木马上孩子们正欢快的玩着,远远看去温馨而浪漫。她却幽幽的说道:“最残忍的不是如何旋转我们终将回到原点,因为即便回去我依然可以重新出发,最残忍的是不管我多么努力,我们终究还是隔着那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我注视着你却无法触及。夜晚灯火下的旋转木马只是一个华丽的梦,是我爱你的梦!”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悲伤,似乎在诉说着她的爱情!
  • 绝色妖神是我的小弟

    绝色妖神是我的小弟

    哼!敢欺负我爹娘,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脸有多大,,,还高等魔兽,还不如我的食物等级高,,占我一尺压你一仗,训兽,练咒法,练丹药,咱可是样样精通,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吃了我的药,还欺负我的人,那你就别活了,,,,,,大陆帝王说道:猖狂,实在是太猖狂了,不过我喜欢,哈哈
  • 俏女三娶四嫁

    俏女三娶四嫁

    现代的古董女木挽心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碰到了古怪神婆,谁知惹怒神婆,大晚上的撞鬼掉入下水道,一觉醒来竟成木府二小姐。看到镜中的自己貌美如花,她也稍稍欣慰。于是在古代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开始了一段神奇又古怪好笑的古代之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
  • 网游之至尊法师

    网游之至尊法师

    异世界法师玩网游....大家闺秀的东方萱。寂寞百年而性格多变的羽灵。他终将选择何人?
  • 花季异能者

    花季异能者

    异能者杨凡重返故乡,会掀起怎样一场腥风血雨。战控火,斗古武,踏入异能界,寻找传说异能戒。杨凡重返都市,能否踏上异能巅峰,成为一代异能之王??
  • 古末里的穿越

    古末里的穿越

    我忽然就穿越了,而且还穿来穿去。。最后才发现,女主角居然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