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80

第80章

次辨有无不同之义。大乘法中犹具三聚。小乘法中单受律仪无余二聚。以何义故无摄善戒。有人释言。小乘之人意存息灭。故受律仪。无心起作。故无摄善。若尔小乘三学之中但应修戒不习定慧。彼存息灭三学俱修。虽存息灭三学俱修。虽存息灭何妨摄善。以有斯妨更为异释。夫为制戒流类均齐。故制律仪。云何均齐。莫问利钝同皆远离五篇诸过得圣果故。摄善不等。是故不制摄善法戒。云何不等。彼小乘中作善无量。无有一人具修诸善方得圣果。故曰不等。如八禅等随修一二亦得圣果。不要具修。问曰。何故离恶均齐集善不等。以恶易离善难成故。问。纵使摄善不等制摄善戒竟有何过。释言。不得。若小乘中制摄善戒。有人不能具修善法便是犯戒。云何得圣。又不齐等云何名制。为是义故无摄善戒。问曰。若言小乘法中无摄善戒亦应小乘无有止犯作持之义。释言。小乘虽不制于摄善法戒非全不修。故有止犯作持之义。虽有作持量分而为非制齐修。是故不名制摄善戒。又小乘中设有作持助止之作非摄善戒。问曰。若言小乘作善是助止法。三聚戒中无摄善者三学之中亦应不立定慧两学。释言。三学随义分别。非制法故不得齐等。为是义故说有无过。以何义故无摄生戒。彼在独度不兼他故。有无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宽狭。小乘律仪但防身口。不遮心过。名之为狭。大乘律仪通防三业。目之为宽。云何得知。小乘律仪但防身口。不遮心过。彼小乘中但说身口七善律仪以之为戒。不说十善以为戒故。故成实言。戒防身口定慧防心。云何得知。大乘之戒通防三业。如地经中说十善道为律仪故。问曰。何故小乘法中单防身口。大乘法中通防三业。释言。小乘一身求果。习道不久心过难裁。非戒能制要修定慧方除心过。戒不防心。大乘法中多身求果。习道长久堪裁意非。故戒防心(此三门竟)。

次辨长短不同之义。小乘之戒止在一形不通异世。名之为短。菩萨戒法一受得已。若不退失菩提之心及不增上起烦恼犯尽未来际毕竟不失。名之为长。故地持云。菩萨无有舍身失律仪戒。何故如是。声闻为欲一形期果受戒之时自誓要。故言尽形寿。一形已来是彼要期分齐之限。故不失戒。一形已后不复是彼要期之眼。所以失戒。菩萨为欲多身求果受戒之时自誓要期尽未来际。尽未来际是彼要期分齐之限。故不失戒(此四门竟)。

次辨受舍不同之义。先就受戒以明不同。受中有二。一就初受以明不同。二就重受以明不同。初受云何。小乘法中得戒有二。一者自得。二从他得。自得有三。一自然得。二上法得。三自誓得。言自然者。谓佛一人于最后身初出家时自然发得别解脱戒。不从师受故曰自然。言上法者。或有沙弥及与俗人。修道证得无学圣果。证得如是增上法时发得出家具足禁戒。从其所依名上法得。言自誓者。如大迦叶闻佛出世自誓要期。佛为我师我为弟子。于此言下得发具足名为自誓。从他得中差别有四。一者善来。有诸众生上品利根。佛命善来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尽苦源。即发具戒。二者三语。所以一切沙弥俗人及佛初出诸比丘等师教三遍归依三宝即便得戒。三者八敬。如大爱道比丘尼等。诸比丘僧遥宣敬仪令其奉行。彼闻顶受即发具足。四羯磨。得僧数具足和合作法与受具戒。有五人十人二十人等。大乘法中亦有二种。一从他受。唯对一师不藉多人。因力强故。二善净心受。无如法人可从受时于佛像前自受而得。此即是其自誓得也。问曰。大乘何故不说自然得戒。释言。大乘说佛过去为菩萨时先已成就别解脱戒。非最后身初出家时方始得故。何故不说上法得戒。义同自然。佛先成就。非最后身证上法时方得戒故。何故不说善来得戒。大乘戒广具缘三聚无尽之法。要期领纳方始得戒。直称善来摄戒不具。故阙不论。何故不说三语得戒。义同善来。何故不说八敬得戒。菩萨尊胜。不如尼众常敬他故。何故不说羯磨得戒。菩萨受戒唯从一师不藉多人。不假和合作法与故亦可。菩萨从他受者。即是菩萨羯磨受矣。初受如是。次就重受以明不同。如地持说。小乘法中犯重禁已遇缘舍戒。后若重受终不得戒。边罪难故。菩萨不尔。犯重禁已舍菩萨戒。后若重受还复得戒。何故如是。菩萨法中有二缘故。重受得戒。一多身求果微善亦去。所以得戒。故地持中若有善心构牛乳顷亦得受戒。二菩提心是广大意能灭重罪。是以得戒。小乘法中有二种义不得重受。一现世求果纯善方得。若曾犯重障难深极为是不得。二小乘心劣不灭重罪。故不得戒。次就舍戒以明不同。声闻法中别解脱戒有四种舍。一不用道舍。二命终舍。三断善根舍。谓邪见人起大邪见断善根时失律仪戒。四二形生舍。所谓男女二形生时失律仪戒。菩萨法中别解脱戒有二种舍。如地持说。一退菩提心坏本故舍。二增上烦恼犯波罗夷过重故舍。此同声闻断善根舍。何故菩萨无不用道舍。释言。声闻受形俱法。是故不用道失出家戒。菩萨通受七众法。故不用道不舍。何故菩萨无命终舍。此如前释。声闻受戒要期一形。故命终舍。菩萨要期尽未来际。故不失戒。何故菩萨二形生时不失禁戒。释言。声闻别受七众随形法故。二形生时七众不分。是以失戒。菩萨通受一切戒法。不随形别故不失戒。何故菩萨退心失戒。声闻不尔。释言。菩萨行业微细受舍持犯多随心本。是故退失菩提心时失菩萨戒。小乘法中行业浮粗受舍持犯多皆约相不随心本。是故退心不失禁戒。问曰。若言小乘法中受者约相直尔退心不失戒者。断善根时内心邪见何故失戒。释言。邪见极违正法能灭善根。是故失戒。退出世心不坏世善。是故不类。何故菩萨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失菩萨戒。声闻不尔。释言。大乘多随心制。故上烦恼犯波罗夷失菩萨戒。小乘法中约相而制不随心。故轻重烦恼犯波罗夷齐不失戒。不同如是。

第六明其大小一异。大乘律仪与小乘戒为一为异。是义不定摄大接小得言是一。以是一故。小乘所受即大乘戒。故胜鬘说大乘威仪以为毗尼出家受具。地持亦云。菩萨律仪即七众戒据小。望大小外有大。得言是异。以是异故。地持说言。声闻波罗提木叉戒比菩萨戒。百千万分不及其一。问曰。若言菩萨律仪即是小乘七众戒者。有人在俗受得菩萨三聚戒竟。然后出家更须别受出家戒不。有人释言。不须更受菩萨戒中。已通得故。此义不然。菩萨戒中虽复通摄七众之法一形之中不可并持七众之戒。随形所在要须别受。如人虽复总求出道随入何地别须起心方便趣求。此亦如是。

第七明其三聚总别。总别不定。离恶为宗。律仪一戒亦总亦别。余者唯别统收三聚为一律仪。名之为总。故地持云。一切三聚皆律仪摄。同离恶故。于中分出摄善摄生。余二不收还复摄在律仪戒中。名之为别。若就摄善以之为宗。则摄善戒亦总亦别。余二唯别。统收三聚莫不皆善。故名为总。于中别分余二之外还复摄在摄善戒中。名之为别。若就化生以行为宗。是则摄生亦前总亦别。余二唯别。菩萨修习三聚行德皆为利物故名摄生。以之为总。于中别分余二之外还复摄在生戒中。名之为别。当知大乘一切行德总别相望类皆同。三聚戒义厥趣略尔。

三种律仪义八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所防同异三 就界分别四 就趣分别五 就形分别六 就人分别七 得舍分别八)

第一释名。无作之善说为律仪。所言律者。法之别称。调恶之法名之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又复因调亦名为律。外应真则故曰律仪。律仪不同。一门说三。三名是何。一别解脱律仪。二禅律仪。三无漏律仪。别解脱者。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解脱。又复戒体免绝业羁亦名解脱。不与定道二种心俱。故称为别。禅律仪者。经中亦名定共戒也。上界静心思惟终起名之为禅。依禅发得防恶之法名禅律仪。禅心不乱目之为定。戒与定合名定共戒。无漏律仪经中亦名道共戒也。圣慧离垢名为无漏。依此发得防恶之法名无漏律仪。亦可戒体离垢清净名为无漏。此与道合。故复经中名道共戒。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其相。别解脱中开合不定。总之唯一。或分为二。一在家戒。二出家戒。或分为三。一者五戒。二者八戒。三出家戒。或分为四。于前三上加菩萨戒。或分为五。所谓五戒八戒十戒具戒及菩萨戒。或分为六。谓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尼戒及菩萨戒。或分为七。谓七支戒。又七众所受亦得分七。言七众者。在家有二。谓优婆塞及优婆夷。出家有五。比丘及尼式叉摩那沙弥及沙弥尼。或分为八。于前七上加菩萨戒。或分为十。谓十善戒。广则无量。禅戒之中亦开合不定。总之为一。或分为二。一禅律仪。二断律仪。依未来禅以世俗道断欲界结。九无碍边所生之戒名断律仪余禅定边所生之戒名禅律仪。或分为三。一觉观俱。谓未来禅及初禅地所生之戒。二无觉有观俱。谓中间禅所生之戒。三无觉无观俱。谓二禅上所生之戒。或分为四。谓四禅中所生之戒。或分为六。谓未来中间根本四禅所生之戒。若依成实禅戒有九。谓依八禅及欲界电光所生之戒。广则无边。无漏戒中亦开合不定。总之唯一。或分为二。一无漏律仪。二断律仪。依未来禅发无漏道断欲界结。九无碍边所生之戒名断律仪。余无漏边所生之戒名无漏律仪。又常无常亦得分二。被照无漏所生之戒名曰无常。诸佛菩萨真无漏边所生之戒名之为常。或分为三。谓三乘人无漏圣戒。或分为四。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漏戒也。或分为六。谓三乘人因果之戒。或分为九。谓三乘人别有见修无学道戒。或分为十。谓十善戒。广亦无量。辨相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所防同异之义。于中有三。一遮性分别。依如毗昙别解脱戒防禁性恶及离遮罪。言性恶者。所谓身口七不善业。言遮罪者。所谓饮酒杀草木等。禅无漏戒。唯离性恶不防遮罪。以非所受威仪法故。若依成实三种律仪同防遮性。二者根本方便分别。杀盗等罪名为根本。养猪羊等名为方便。依如毗昙别解脱戒通防根本方便之恶。禅无漏戒唯防根本。成实法中三种律仪齐防根本方便之罪。三约时分别。时谓三世毗昙法中别解脱戒唯防现在不通过未。禅戒随心宽通三世。三世俱防。现起之者防离现恶。过去未来性成就者。防过未恶。无漏戒中最初得者。唯防现在未来之恶。不通过去。彼现在者防离现恶。宽通成就。在未来者防未来恶。以本未有过去世中不成就故不防过去。经生圣人无漏律仪通防三世。现起之者防于现恶。过去未来性成就者防于过未。若依成实三禅律仪体皆现在不说宽通过未之义。体虽现在而能通防三世之恶。问曰。何故毗昙法中现在之戒唯防现恶。成实法中现在之戒通防三世。释言。毗昙性相中求。故随世别以论所防。成实立义务就宽通。故说现戒通防三世。通相云何。现戒起时现恶不生名防现在。现恶灭故令过去恶因义不成名防过去。现恶灭故。更不作因牵生后恶名防未来。非谓过未有体可防。同异辨之粗尔(此三门竟)。

同类推荐
  • 太上出家传度仪

    太上出家传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共城从政录

    共城从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和友人新居园上

    和友人新居园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陌失沫忘

    陌失沫忘

    “你若喜欢执子之手,那我便许你与子偕老。共赏日月轮回。”“你若喜欢厅堂富贵,那我便许你苍生天下。携手藐看世间。”“你若喜欢青山绿水,那我便许你绿水红花。观望潮起潮落。”“你若喜欢浪漫时光,那我便许你花前月下。体验绵琴脆笛”失忆后的第一次初遇,她十分抵触与不屑,尽量避着他,遇他绕道走。成为朋友后,她一个再聪明的人也不会去想过相信他真的爱自己。一次次地“伤害”他。回到古代后,她却神奇地发现自己没有再次失忆,还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产生了好感。她要修炼一种功法,需闭关几百年,抛掉七情六欲时,他求她着不要,她却宛然拒绝。再次出关时,她却发现,天下大变……
  • 老师慢些走

    老师慢些走

    他是个平凡人,但他为人类拨云见日而生。他的见境永垂不杇,而自身呢,苦其心、累其骨,悲壮歌一曲。
  • 韶韵

    韶韵

    被杀死,魂魄不得已附在一朵琼花上,但是却阴差阳错卷进了大皇宫里。被迫帮助洲清国的国皇完成她的“傀儡”计划,但……一切好像并不怎么顺利。“我想见父皇……”他当初唯一的心愿,却因为一切的变化,成为了一种奢求。有一个人曾这样对筝瑶说:“他宁愿自己承担这一切,也不想你们出任何事情。”“琼花,洁白如玉,落落大方……哈哈哈哈”“爹爹,伏元山庄里头的那个疯子又在喊了。”背着竹篓上山采草药的小女儿对自己的爹爹说道。“嘘……菁菁听话,伏元山庄里头的那个不是疯子,那是鬼。”“呀!爹爹,那我们去别的地方去吧。我怕。”“怕啥,那鬼是在等一个叫韶韵的人,跟咱没关系……”
  • 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

    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

    好人脉是人的生 存之本,好人脉是人的发展之需。没有富爸爸的照顾 没关系,没有灰姑娘的运气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经营 好自己的人脉就可以为你赢得扭转命运的机会。 在《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中,作者张雨晨通过 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生动讲述和展示了发掘人脉、 盘活人脉、利用人脉铺就成功之路的技巧和方法。这 些技巧和方法简单、易行、高效,适用于所有人,哪 怕你并不擅长交际,只要你运用它们,就能够迅速拥 有广泛、优质的人脉,并且把你拥有的人脉能量发挥 出来,迅速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 我的师父从石棺来

    我的师父从石棺来

    我不是孤儿,却要自小远离家乡在外生活。因为,有位阴阳先生说我八字很特殊,体质奇特,极为罕见,将来必有奇遇。让我三十岁之前不能与至亲在一起生活,否则会与他们相克。我不是道士,却要拜石棺里的尸体做师父。因为,我的身体里隐藏着千年的秘密,阴间诅咒,阳间鬼泣,一切命中注定。让我意外掉进了神秘的山洞里,见到了石棺里穿道袍的尸体。他是我神秘的师父,我是他愚笨的徒弟。这一切如同冥冥中注定,我该怎么应付未知的命运……
  • 话说阴阳

    话说阴阳

    10岁那年一段离奇的经历让我踏上了阴阳先生的道路,,降魔卫道,从此踏上解救众生的道路,一路爆笑,诡异,惊悚
  • 傲武苍穹

    傲武苍穹

    灵越大陆,强者为尊,身无灵根,不能修炼。心爱之人被抢,父母失踪,祸事不断,且看龙汐晨如何打破困境,一步一步的走上大陆巅峰。
  • 邪尊魅世

    邪尊魅世

    她,白水眸,神堑大陆主城史上最年轻的城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因自己珍爱的妹妹与挚爱之人的背叛,而陨落。他,云逍殿下任殿主,身份神秘,实力强大。外表是柔弱无辜的白兔,实则是擅攻心计的阴谋家。(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贴身狂医

    贴身狂医

    西北方出现一种特异的细菌,很多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都去进行援助,呼延少天是一个小小的医生,但是他却在心灵里有女神的帮助,于是就打赢了这一场细菌,获得了神医的称号……
  • 邪魅小小姐:红墙内的宫斗

    邪魅小小姐:红墙内的宫斗

    转身之间,已是沧海桑田,曾经的极品白富美在某时某刻突然穿越了,让她引以为豪的白、富、美,全都没有出现在穿越后的她的身上,正当她郁闷至极的时候,一不小心救了翩翩佳公子,却发现竟然是自己的爹爹,于是她挥起了锄头,朝着她的老婆的目标前进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