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89

第89章

第一门中先释其名。后辨其性。四无量者化物心也。化心不同。一门说四。谓慈悲喜舍。爱怜名慈。恻怆曰悲。庆悦名喜。亡怀名舍。心无存著。故曰亡怀。经中名此以为无量。亦云四等。缘于无量诸众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复名等。名义如是。体性云何。于中略以四义分别。一就心体分别。二就心法分别。三就有漏无漏分别。四常无常分别。言心体者心有三种。一者事识谓六识心。二者妄识谓七识心。三者真识。凡夫二乘所修无量事识为体。就事识中意识为体。菩萨始修事识为体。次修转深妄识为体。见生唯妄念为妄缠。起怜愍心究竟终成真识为体。真为体故无相无缘等虚空界(此一门竟)。

次就心法辨其体性。法谓一切想受行等诸心心法。依如毗昙慈悲二行是无嗔性。喜者是其喜受自性。舍者是其无贪善性。对治淫贪。故杂心言。舍治淫贪。此言淫者。父母亲戚共相怜爱寻续不断说之为淫。如世俗中多日连风名曰淫风。多时连雨说为淫雨。此亦如是。亲情不断说之为淫。不同世人奸逸名淫。以于亲所偏爱不断故舍治之。问曰。舍心通舍一切贪嗔痴等。何故偏说为无贪性。释言。修时最后于亲舍离贪著。故就终成就说为无贪。理实通舍贪嗔痴等。成实法中四无量心用慧为体。故彼论言。四无量心体性是慧。盖乃从其根本为言。由慧分别四种生异而行四等。故名为慧。又慧分别怨亲等别而行四等。故名为慧。大乘法中四无量心有大有小。真行是大。妄修是小。小同毗昙。故涅槃中说慈与悲同无嗔性。大无量心体皆是慧。故地论中说为大慈大悲智慧。杂心亦云。大悲是慧。由慧证实。法门之力自然能益一切众生说为慈等。是故就本说为智慧。随用论之与小相似。若言诸行同体相成。一一门中备具法界一切行德(此二门竟)。

次就有漏无漏分别。毗昙法中四无量心一向有漏。众生缘故。成实法中义释不定。若言观空断于漏故名为无漏。四无量心齐是有漏。非是观空断结心故。若言所行不生漏故名无漏者。四无量心通漏无漏。凡夫所行一向有漏取性心中修此行故。学人所起或漏无漏。未断结处名为有漏。断处无漏。无学所起一向无漏。名用心中起此行故。大乘法中隐显互论。小无量心一向有漏。大无量心一向无漏。证真成故。随义通论大小皆有漏无漏义。小无量中众生缘者。是其有漏。法缘无缘是其无漏。大无量中众生缘者。用随世转相似漏故名之为漏。与经中说功德庄严有为有漏其义相似。法缘无缘德体寂灭。说为无漏(此三门竟)。

次就有常无常分别。小无量心一向无常。大无量心一向是常。大中义分用随世变名为无常。与经中说功德庄严有常非常其义相似。德体不变名之为常。故经中说慈即佛性常乐我净。悲喜舍心类亦同尔。

第二明其开合制立。先辨开合后明制立。开合不定。总之为一。如地持说。一切无量名为大悲。成就此者名哀愍菩萨。如四无量俱能拔苦。故通名悲。盖乃且据一门言耳。若以慈门统摄诸行亦皆成慈。喜舍亦尔。诸行同体互相成故。或分为二。二有两门。一对治说二。慈之与悲对治见行。以见行者多嗔恚故。喜之与舍对治爱行。以爱行者多嫉妒故。二化益分二。如地持说。前三无量名乐想摄。后一舍行名安想摄。通即义齐。隐显互彰。故为此判。等是隐显。何故前三偏名乐想舍名安想。释言。慈心能与物乐。悲喜佐助。故前三种通名乐想。云何佐助。悲拔物苦遣其乐障。喜离嫉妒能与胜乐。故曰佐助。后一舍心去怨离亲齐与善法令离危怖。故曰安想。又复前三是其有行。有行事益适情名乐。舍是空行。空理教授永绝危怖。故曰安想。或分为三。三如上辨。慈悲二行是无嗔性合为之一。喜以为二。舍以为三。或分为四。谓慈悲喜舍。无嗔中离重名慈。除轻曰悲。故分四矣。或分为五。如地持说。所谓五种净心说法。一者慈心于怨不嗔。二者安心于恶欲善。三哀愍心于苦欲拔。四不自赞毁他。除嫉行喜。五不著名利。离贪行舍。五中初一是慈无量。次二是悲。次一是喜。后一是舍。地论之中亦同此说。或分为六。如地经说。一慈。二安。此如前释。三怜愍心。于贫忆念。四者乐心。于苦欲益。五利润心。于乐放逸欲令住善。六摄饶益心。于善懈退欲令坚住。此六犹是慈悲差别。慈乐二心是慈无量。余皆是悲。或分为八。如地经说。一安隐心。二者乐心。三者慈心。此同前释。四者悲心。于苦欲拔。五怜愍心。乐放逸者愍其当苦。六利润心。外道众生欲令住正。七守护心。同法众生守令不退。八者我心。于大乘中已发愿者视之如己。此八亦是慈悲差别。乐心慈心守护我心慈中差别。余者皆是悲行差别。随义广分。数别难穷。今据一门且论四种。开合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制立。以何义故说四无量不增不减。释有七义。一体性不同。二功能有异。三缘境有别。四治患不等。五行时有殊。六得果有异。七相资义别。体性别者。爱念是慈。哀伤是悲。庆悦是喜。等心是舍。舍行不同。泛释有七。一心平等。名之为舍。二舍怨亲故名为舍。三舍一切贪嗔痴等。因之为舍。四舍放众生故名为舍。五得空平等舍离众相。称之为舍。六自舍己乐施与众生。名之为舍。如涅槃说。七化众生舍离悕求故名为舍。如维摩说。故彼经云。有所福祐无所悕望名为舍矣。今初门中心等曰舍(此一门竟)。

功能别者。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能庆物。舍能齐益怨亲等故(此二门竟)。

对境别者。慈心多缘无乐众生。悲心多缘有苦众生。喜心多缘得乐众生。舍缘究竟解脱众生。以彼究竟得解脱故心即放舍。又舍多缘怨亲及中三品众生。舍此等故。以斯境别故分四种。故涅槃云。器若有慈即不得有悲喜舍心。余亦如是。故立四种(此三门竟)。

对患别者。如涅槃说。慈息贪欲。悲止嗔恚。经中亦云。悲止害觉喜除嫉妒。经中亦云。喜除不乐。以嫉妒故见他得利心不喜乐。故喜治之。舍除一切贪恚痴等。问曰。前说慈无嗔性。今云何说慈息贪欲。释言。不违。若贪五欲由惜资财便嗔众生不能与乐。由息贪故于他不嗔能与其乐。是故慈心性虽不嗔能息贪欲(此四门竟)。

行时别者。如涅槃说。以行分别故应立四。何者行别。修慈之时不得修余。余时亦尔。是为行别。以是别故建立四种(此五门竟)。

得果别者。如经中说。修慈极远生遍净。处遍净是其第三禅天。修悲极远生于空处。修喜极远生于识处。修舍极远生无所有。此义难解。若依毗昙喜无量心在初二禅。修之极远得二禅报。余三无量遍在四禅。修之齐得四禅之果。成实大乘四无量心具依八禅。修之齐得八禅之报。如来何故说修慈心极生遍净乃至修舍生无所有。毗昙释云。此非无量。是八禅定。世尊假作无量名说。何故假说。慈与物乐还得乐果。遍净天中乐报最胜相顺慈果。故说彼因为慈无量。悲拔物苦得无苦报。空处地中离色恼碍相顺悲果。故说彼因为悲无量。喜心庆物得多喜报。识处地中舍外空缘。多识适意相顺喜果。故说彼因为喜无量。舍心平等得寂静报。无所有处舍缘多识。内心寂静相顺舍果。故佛说彼无所有因为舍无量。理实非是。成实释云。四无量心理实具得八禅无之果。佛隐显说。故言修慈生遍净等。何义隐显。慈多与乐。故佛偏说生于遍净。以遍净中乐增上故。悲多拔苦。故佛偏说生于空处。以空处中离色恼故。善多庆物。故佛偏说生于识处。以识处中缘无边识多适意故。舍心寂静故佛偏说生无所有。以无所有舍多缘故。此虽隐显然其所说实是无量。龙树释云。佛不思议随应众生故如是说。以慈无量多与物乐求遍净易。悲多拔苦求空处易。喜多庆物求识处易。舍亡怨亲求无所有易。佛随易故如是偏说。又复论言。慈愿与乐多生遍净。悲愿除恼多生空处。喜愿众生一切法中心得自在多生识处。舍欲令人舍苦乐等多得生于无所有处。佛随多故如是偏说。以斯果别故立四种(此六门竟)。

相资别者。四行相资相顺难阙。故立四种。云何相资。先就慈悲明相资助。慈欲与乐无悲拔苦与乐不成。由悲拔苦与乐方熟。故悲资慈。悲欲拔苦无慈与乐苦终不去。由慈与乐苦方可离。故慈资悲。次用慈悲共喜相资。慈欲与乐悲欲拔苦。无喜除嫉与拔不成。由善除嫉与拔方熟。故用喜心资成慈悲。喜欲庆物若无慈悲拔苦与乐即无所庆。由慈与乐悲拔物苦方随庆喜。故用慈悲助成喜心。次以前三共舍相助。慈欲与乐悲欲拔苦喜欲庆物。若无舍心简别怨亲不能普利。由舍除碍方能齐与俱拔等庆。故用舍心资成前三。舍欲等利。若无前三与乐拔苦庆物随喜知何所等。由前三故就之说等。故将前三资成舍行。又复前三是其有行。舍是空行。若无空舍有成爱见。故用舍心资成前三。若无有行空成涕没。故以前三资成空舍。以此四行相资相顺。故须齐立。故涅槃云。伴侣相对故分四矣。制立如是。

第三门中明其次第。次第有二。一据修难易以辨次第。二化益始终以论次第。难易如何。慈缘佛乐玄欲与人。贳益易为。故先修之。悲拔今苦。交益难作。故在慈后次修悲心。悲苦易生。爱乐难发。故在悲后次修喜心。此云何知。如人见其怨家受苦亦起悲心。故知悲易。睹观得乐未必生喜。故知喜难。偏益易为。等利难作。故后修舍。又复前三其是有行。有行易生。故先修习。舍是空行。空行难发。故后为之。修入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化益。如维摩说。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此对一人化益始终以论次第。始缘佛乐玄欲与人。故先修慈。所益众生交在苦中。理须救拔故次行悲。所化众生依教受法。虽未得脱去脱不遥。故随生喜。彼人依法修成智慧心即放舍。不须爱故。譬如父母养子长大心即放舍。此亦如是。问曰。此舍舍益众生。何成利他。释有四义。一依龙树释。前三无量虽欲与乐拔苦庆物而未能得。故须修舍舍前三种所念众生。自修善法摄大菩提饶益于彼。故名利他。二有众生菩萨化之得少智慧未能究竟。菩萨舍之更修胜善摄大菩提究竟饶益。故名利他。三为究竟舍众生故。慈勤与乐悲勤拔苦喜勤庆之。进策前三。故名利化。四舍前所化更益余人。故名利他。次第如是。

第四门中明其三缘分别。言三缘者。一众生缘。二是法缘。三是无缘。地经论中名众生念法念无念。缘念一矣。辨此三缘略有三别。一依涅槃直就化益开分三种。于此门中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名众生缘。缘诸众生所须之物名为法缘。缘如来者名曰无缘。简前二故。故彼经言。慈者多缘贫穷众生。如来大师永离贫穷受第一乐。若缘众生即不缘佛。法亦如是。是故缘佛名曰无缘。此明缘生欲与乐时不缘于佛。缘法欲与众生之时亦不缘佛。前二缘中并不缘佛。简别前二故曰无缘。非全不缘。既非不缘何义缘之。欲将佛乐与众生。故若将佛乐欲与众生便是法缘。何故言无。以佛是人非是法故。若佛是人即众生缘。何义言无。为别所化诸众生故。如慈既然。悲等亦尔。二依地论前二化益。后一观入开分三种。于此门中缘生与乐名众生缘。缘化生法名曰法缘。观诸法空说为无缘。慈行如是。悲等亦然。三依涅槃地持论等初一化益。后二观入离分三种。于此门中四义分别。一辨其相。二约人分定。三论通别。四明大小有具不具。言辨相者。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如缘父母妻子眷属名众生缘。缘诸众生但是五阴生灭法数无我无人名为法缘。问曰。法缘不见我人众生等相。云何行慈。释有两义。一由见无我。念诸众生妄为我人之所缠缚深可哀愍。所以生慈。二念为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利乐。故名行慈。观五阴空名曰无缘。问曰。无缘云何行慈。还有两义。一由见法空。念诸众生妄为虚法之所缠缚。所以生慈。二念为生说如斯法。故名行慈故维摩言。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之法。是即名为真实慈也。第一义乐利众生故。问曰。彼此皆无我人。谁起自念为众生说。释言。经说幻化不真。所以名无。不无幻人。故经说言。譬如幻士为幻人说。当建是意而为说法。故得自念为其说也。如慈既然。悲等同然(此一门竟)。

次约人分定。如地持说。众生缘者。与外道共。外道亦依世俗净禅修四无量。彼缘众生欲与其乐。故众生缘与彼共也。法缘无量与二乘共。二乘亦见五阴法数无我人故。无缘无量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二乘不能见法性相毕竟空故(此二门竟)。

次就慈等辨其通局。通而论之四无量中皆有三缘。缘诸众生与乐拔苦。庆喜等益是众生缘。但缘五阴而行四等是其法缘。知无阴法而行四等是其无缘。随义分别前三无量是其有行。唯众生缘故。后一空行。唯有法缘及与无缘。如此说者前三种中法缘无缘通摄为舍。舍有相故。舍中生缘摄属前三。与乐中等摄属慈门。拔苦中等摄属悲门。庆物中等摄属喜门。其犹六度。通即六中并含空有。别即前五唯是有行。后一空行。无量似此(此三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山海传说之大荒游侠传

    山海传说之大荒游侠传

    山海瑰丽,武功魔法,英雄儿女,尽在山海传说之大荒游侠传。——————————本书原名《山海传说》,于2003年-2004年在爬爬大陆首发,那时候笔名还是冷雨夜。我曾经许诺过,十年之后恢复更新。时过境迁,语言较以前更简洁,不会再学年少时堆砌文字了。
  • 迷光娇颜:黑道总裁的交易

    迷光娇颜:黑道总裁的交易

    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已不是狂妄的黑道霸主;为了留下心爱的她,他卑微祈求,甚至使出女人都不屑的以死相逼……他不懂她的心为何如此遥远,他更不懂他们之间为何咫尺天涯,可是他知道他爱她,这已足够。
  • 除灵师

    除灵师

    唐朝的国运是被一颗珠子改变的!那颗珠子就在他的手中——一个和开国谋臣刘伯温一样,能预知前后五百年,拥有神眼的人。在到处破除迷信,宣扬科学的年代,他的身边却一直跟着一个妩媚至极的阴灵。不为别的,只为借他神眼之力,寻找前世失散的情郎。一刀裂天的刀法,这种别人眼中虚无缥缈的事情,他从小就在修炼!这个世界真的只是我们表面看到的样子吗?那些鬼怪神话、灵异传说,真的只是故事而已吗?当现实与神话重合,又会发生何等惊心动魄的故事?请随我一同走进徐森的世界……
  • EXO少年回忆初恋

    EXO少年回忆初恋

    一向不追星的慕颜在机场碰到了EXO,但不知一段美好而又凄惨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呢?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北派那些事儿

    北派那些事儿

    陈年已旧的诡异传说,神秘的地下财富!叶冥天和可爱萌妹子,跟随盗墓四大家族长老深入地下墓穴。却遭遇可怕粽子人,变异怪物和吃人尸蹩……就在走投无路的危急关头,竟发现了神秘暗室和惊人的财富。
  • 自然发现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自然发现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 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幻铠

    幻铠

    一个华丽的幻兽铠甲世界。诸神被埋葬的几万年后,新的武士们驱动着铠甲角逐神座。穿越的少年,凭借顶级天赋和“道法”,获得了一块至尊无上的黑金甲。从那开始,无畏的少年,即将面对无尽征途……
  • 裂刀碎剑录

    裂刀碎剑录

    乱世英雄的情与义~家国与时代的慷慨悲歌。
  • 杀透重围

    杀透重围

    林秀本是一个重度强迫症患者,一日来新的世界中,竟然发现过去的人生只是个虚拟游戏。而现实中一群貌似科学家的人,已将他列入了研究对象……在摆脱囚笼之后,林秀却成为世界头号通缉犯,每日每夜在国家机器的缉捕下,面对可以左右世界的势力的无尽追杀。为了冲破这围追堵截,林秀一步一步杀透重围,然而追杀仍在继续……当一个人连卑微的活着都不可能的时候,那只有站起身反抗了!本书软科幻,也可以当作玄幻小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