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96

第96章

五无量者。是化他智。名字是何。一众生界无量。二世界无量。三法界无量。四调伏界无量。五调伏方便界无量。善知所化众生差别名众生无量。善知众生住处不同名世界无量。知诸众生心心所起善恶等法用之教化名法界无量。知诸众生根性差别名调伏无量。然此非直知调伏心。亦知不调。以调为主。故偏言耳。知度生法名调伏方便。度生法中行修善巧名为方便。用此授人调令起行名调伏方便。又复令他起行善巧亦名方便。问曰。如彼四无量心名为无量。今此五种亦名无量。无量之言为当在境。为就心说。释言。不偏废心论境。四境五境俱是无量。约境论心。四无量心五无量智皆是无量。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其相。如地持说。六十一种众生名众生无量。何者是其六十一种。文无定判。有人释言。调伏界中就人不同有五十五。加以六道为六十一。或可如此。要略如是。若随心别形类不同。地处差异。难以限算。故地持言。随意地身则有无量。十方世界国土不同有无量种。如娑婆等。名世界无量。无善恶无记三性之法。一一分别各有无边。名法界无量。调伏界者如地持说。从一至十有五十五。广亦无边。调伏方便如地持论成就品说。二十七种方便一一各有九品分别。为无量种(此二门竟)。

次明五种次第之义。如地持说。菩萨方便为化众生。是故先说众生无量。所化众生住处可得。是故次说第二无量。用何法化。是故次说第三无量。依何心化。是故次说第四无量。化住何法。是故次说第五无量(此三门竟)。

次对十尽共相收摄。十尽之义如地经说。一众生界尽。二世界尽。三虚空尽。四法界尽。五佛出世界尽。六涅槃界尽。七如来智界尽。八心缘界尽。九佛境界智入界尽。十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此十皆悉该摄穷极。故名为尽。众生无量摄众生尽。世界无量摄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无量摄法界尽。调伏无量摄心缘界尽。调伏方便摄佛出世界涅槃界如来智界佛境界智入界尽。五种无量共摄第十世转法转智转界尽。以彼总收(此四门竟)。

次对地经二十种无量共相收摄。何者二十。如彼经说。一无量众生界。二佛无量化业。三无量世界。四佛无量净土。五无量法界。六佛无量智。七无量劫。八佛无量通达三世界事。九无量随信化。十无量根。十一无量随根说。十二无量心行。十三佛无量心行。十四佛无量说对治。十五无量声闻乘法。十六佛无量说声闻乘。十七无量辟支佛乘法。十八佛无量知辟支佛乘。十九无量大乘法。二十佛无量种说大乘。此二十中初二一对是众生无量。次二一对是世界无量。次四两对是法界无量。次六三对是调伏无量。后六三对是其调伏方便无量。五无量义辨之粗尔。

五德举罪义

五德举罪如律中说。地持论中亦具明之。五名是何。一者慈心不以嗔恚。谓见他人有所毁犯以慈愍心举罪令识。不以嗔恚故扬其过。二者柔软不以粗矿。谓举罪时软言求听。然后举之不得粗矿令其嗔忿。三者利益不以损减。谓举罪时屏处私语令其觉。令舍过住善终不彰扬使致衰恼。四者真实不以虚妄。谓举罪时要具三根。见闻疑等。然后举罪终不虚妄。五者知时不以非时。谓举罪时先观自己。有其势力多善伴党堪任治罚则宜举之。无时便止。又观前人。若无势力恶党相用是时宜举。有时便止。如是一切名为以时不以非时。此五是其举罪行德。故名五德。五德如是。

五种教诫义

五种教诫出地持论。教谓教示。诫谓诫约。教诫不同。一门说五。五名是何。一者名制。制断恶法。二者名听。听修善法。此二是本。后三随之。三者名举。于前制听有缺减者如法举之。此言举者是其彰举。标过令识。不同宾举。四名折伏。于前制听数数毁犯折伏与念令其改悔。五名欢喜。于前制听有实德者称扬赞说令其欢喜。五种教诫略之云尔。

六波罗蜜义十门分别(一翻名解释 二论体 三开合辨相 四通就诸行同相分别 五别就诸行异相分别 六修之所为辨论是非 七六度相摄 八资导为因 九就位分异并辨优劣不同 十因起次第)

第一释名。六波罗蜜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初言檀者。是外国语。此名布施。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言尸罗者。此方正翻名曰清凉。三业炎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号清凉。复言戒者。随义傍翻以能防焚故复称戒。言羼提者。此名忍辱。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忍。毗离耶者。此名精进。练心于法故说为精。精心务达故称为进。言禅那者。此名思惟修。亦名功德丛林。上界静法审观方成名思惟修。能生诸德故复说为功德丛林。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此六何故名波罗蜜。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名度亦名到彼岸。所言度者如地持说。度有三种。一者时度。此之六度行依从种性上度三僧祇方始成满。故彼优婆塞经说言。前二僧祇所行檀等非波罗蜜。第三僧祇所修行者是波罗蜜。彼亦就其时度为言。二者果度。此六能得大菩提果。三者自性清净度。修此六种能舍有相到法实性。具斯三义故名为度。到彼岸者波罗者岸蜜者是到。释有两义。第一能舍生死此岸到于究竟涅槃彼岸。与前度中果度相似。第二能舍生死涅槃有相此岸到于平等无相彼岸。与前度中自性清净度其义相似。具斯两义名到彼岸。

第二门中辨其体性。于中约就色心等法以论其性。随义进退略有五种。一就根本。六度皆以心法为体。离心之外更无行德。二据摄修方便为论。六度皆以色心为体。如布施中。身口舍财是其色性。思愿舍财是心自性。第二戒中身口离过是其色性。内心清净是心自性。忍中身口意不骂不报是色自性。内心安忍是心自性。就精进中身口造修是其色性。内心策勤是心自性。就禅定中身口安静是其色性。内心不乱是心自性。就般若中身口求法是其色性。内心照明是心自性。第三约境以论行体。前之四种随事造修该通色心。后二是其证法之行。局唯在心。住境见法唯心能故。第四就其行相以分。前三是其化众生力。化藉三业该通色心。后三是其护烦恼力。局唯在心。伏惑断结唯心能故。此之二力后当更辨。第五就其业性分别。布施持戒三业自性该通色心。施中思愿是其意业。身口舍财是身口业。戒中心净是其意业。身口清净是身口业。故此二种该通色心。后四心法意业自性。局唯在心。体性如是。

第三门中开合辨相。开合不定。约之唯一。统摄诸行唯一助道。或分为二。二有两门。一约行分二。谓自利利他之道。如彼相续解脱经说。前三是其化众生力。化力即是利他行也。后三是其护烦恼力。护恼即是自利行也。化众生中先以布施摄取众生。次以持戒不恼不怖。后以忍辱于彼恼害逼迫恐怖堪忍摄取。护烦恼中先以精进粗伏烦恼修习善法。不为烦恼之所倾动。次以禅定正伏烦恼。令其不起。后以智慧永断烦恼。二就德分二。德有二种。一是福德。二是智慧。辨此二种经论不同。乃有四别。第一依彼优婆塞经施戒精进判为福分。以彼事中方便所作故说为福。忍禅般若判为慧分。般若正是慧之正体。慧心安法说之为忍。如五忍等。盖乃是其法思惟解忍。不取安苦他不益忍。专心住理不动名定。非是事中住心之定。以此忍定同即慧故说为慧分取小分非尽言耳。第二依彼相续解脱及地持论前三是福。般若是智精进与禅亦福亦智。依精进故修施戒忍四无量等名为福分。起闻思修阴巧便等名为智分。又依禅定修四无量名为福分。修阴界入巧便观名为智分。然此就其功能以分判为福智。论其体性性是福德。第三就彼大品等经前五为福。非慧性故般若是智。是慧性故。四依涅槃经前五及与事中般若同为福分。理观般若说为智分。故彼经言。福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慧庄严者。是般若波罗蜜。依彼经中六度之行各有二种。一者随事修行不到实性。非是自性清净度故非波罗蜜。二依理修行到法实性。是其自性清净度故是波罗蜜。前五莫问依事依理。同名为福。就般若中随事修者。不见实性亦判为福。依理成者。见实性故说为智分。或分为三。所谓三学。前四戒学。次一定学。后一慧学。故地持云。众具自性眷属无尽是名戒学。禅为定学。般若慧学。言众具者。是其布施。施为戒因。故曰众具。言自性者。是其戒度。戒度正是戒学自体。故言自性。言眷属者。忍波罗蜜。堪忍诸缘助成戒行。故云眷属。言无尽者。以精进故持戒不息。故曰无尽。精进通策。以何义故偏说为戒。释有三义。一三学中戒学在初。就初以言。故摄戒中。二戒学中备具三聚摄行宽广难可成立。必须精进佐助方成。故摄戒中。三者戒学随事修行。难成易败。必须精进佐助方立。故摄戒中。或分为四。如彼相续解脱经说。前三戒学。禅为定学。般若慧学。精进通策别为一门。故有四种。或说为五。谓哀愍爱语勇猛惠施说深法义。如地持说。哀愍摄禅哀愍是悲。悲亦是禅。故摄禅定。爱语摄戒及与智慧。良以爱语离口四过戒分所收。是故摄戒。依慧起说。是故摄慧。勇猛摄于忍进及慧。由勇猛故苦缘不动。故摄忍辱。由勇猛故策修善法。故摄精进。由勇猛故能入深义。故摄般若。惠施摄檀。说深法义摄禅。摄慧依禅起说。是故摄禅依智起说。是故摄慧。或分为六。所谓檀等六波罗蜜。或复说十。谓十波罗蜜。就前六中开出方便愿力智等四波罗蜜。故合有十。是故经中说后四种为前六伴。然经论中说伴不同。若依相续解脱经中别说其伴。彼说方便别伴前三。愿伴精进。力伴禅定。智伴般若。何故方便偏伴前三。以前三种化众生力化物须巧。故为方便别伴前三。何故以愿别伴精进。精进胜求须愿佐助。故偏伴之。伴有二种。一者前伴。如彼经说。以现在世多烦恼故。不能精进勤修善法。愿未来世烦恼微薄勤修善法。故为前伴。二者后伴。依精进故能起愿心。上上胜求故为后伴。何故以力别伴禅定。定多力用。故力伴之。伴有二种。一者前伴。如彼经说。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内正思惟。转劣悕望得胜悕望。名之为力以是力故能修禅定。故为前伴。二者后伴。依禅定故起神通力。故为后伴。又复禅定发生如来十力种性。名之为力。此力亦是禅定后伴。何故以智别伴般若。知见性同相伴义亲。故偏伴之。伴有二种。一者前伴。由世谛智开引出生第一义慧。故为前伴。二者后伴。依真谛智起世智用。故为后伴。若依地经及地持论通伴前六。彼说巧智以为方便。以方便故能修施等无量善法。求增进智名之为愿。以是愿故令其施等上上胜进。坚固之智不为魔动。名之为力。以是力故令彼施等不可破坏。于法开觉。名之为智。以是智故于施等法差别。示现摄化众生。故后四种通伴前六。或复分为八万四千诸度法门。如贤劫经说。彼说。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无畏一切功德令有三百五十种门。一一门中皆以六度行修为因。便有二千一百度门。用此对四大及六衰十种之患便有二万一千度门。言四大者。地水火风自身之患。言六衰者。谓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患。此六大贼衰耗善法。故名为衰。以此二万一千度门化四众生。故有八万四千度门。四众生者。一是多嗔。二是多贪。三是多痴。四是三毒等分。此等广略各随一宜。今据一门且论六种。

同类推荐
  •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涤洞天记

    大涤洞天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曹月川集

    曹月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中缘

    梦中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她,上官飞雪,二十一世纪的才女,拥有倾城倾国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天性开朗,聪慧过人,一身铮铮傲骨,俯视万物。他,萧天灏,一代千古帝王,霸道冷酷,孤高绝傲,威震朝野,权倾天下。就那么一次意外,她便成了他的雪妃,然而已经心有所属的她,该如何去面对身为帝王的他,友情与爱情相衡,她又该如何抉择。他要囚禁,她偏要释放,他要处死,她偏要营救。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然,他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独揽天下大权的他到底该怎样处置这个无法无天的上官飞雪?
  • 念.奴娇

    念.奴娇

    据江湖传闻,潇湘妃子祖上乃是高句丽文史官,后来家中遭难,祖上携家带口,颠沛流离,逃到了辽东。那潇湘妃子不知是那史官几代后人,亦不知受到何人指点,竟练得一身绝世奇功,于是开宗建派,在紫竹林里创下紫竹斋,但是门规却是奇特狠毒:凡男子入得紫竹林,一概杀之。又因江湖上传言,这潇湘妃子容颜绝世,实乃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下第一美人,于是乎引得天下英雄豪杰竞相奔往,一来考量其武功到底如何,二来想一睹其绝代风姿。殊不知,潇湘妃子容颜绝世,但是心肠却是极为狠毒,凡是斗胆到紫竹林的男子,一概按门规处置。
  •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这不是小说,没有虚构的情节与人物,也不是把听来的故事再加工成为所谓的传奇。只想说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一段经历,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为赚眼球,只求给与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尚未走出抑郁症阴影的朋友,一个参考,一个成功的希望。
  • EXO之流年呓语

    EXO之流年呓语

    “滚!”一个男子说到。“呵呵,好,我消失,还有,你不想让她死,就快点把她送到医院去”一个女子讽刺的说道,眼眸是最为魅惑,醉人的赤红色。但是细看,遮掩美丽的眼眸表面覆盖了一层淡淡的水一样的薄膜,好像下一刻就会出水。另一个男子别过脸“呵,想不到你竟然如此恶毒,别让我们在看到你,在我们回来之前消失!”说完变抱着以为昏迷的女子和其他人跑出了别墅。“呵......消失......”最后还是没忍住,“啪”的一声,一颗经营的泪珠划过脸颊砸在了地板上......
  • 盛世婚宠:早安之老公大人

    盛世婚宠:早安之老公大人

    夏小米午夜回家欣赏了一出未婚夫和好友劈腿的好戏,好心放过他们反被害死,醒来后重生在名字也叫夏小米的乡下姑娘身上,玛尼,这是怎么回事?没关系,姐姐照样生活的风生水起,碰上腹黑的荣靖宸,这辈子就沦陷了,觅真爱,生萌娃,哪样落下了?
  • 强者来临

    强者来临

    沉睡百年,终从阳光下醒来,只不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最重要的人不见了踪影,曾经屁颠屁颠跟着自己的小家伙们也都变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数一数二的恐怖存在。那一双“天真无邪”的双眸中隐藏着死神的召唤,那一头漆黑如墨的短发下埋葬着所有高手的梦想。强悍的实力,恐怖的招数,所谓的高手在他眼中犹如蝼蚁般的存在。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暴力不能解决世上所有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极端的暴力却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与欲望的诱惑,一步杀十人,纵横千万里,登天踏歌,弹指遮天。曾经错过的,被夺走的,我都要再次拿回来。
  •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爱你就像病一场

    爱你就像病一场

    一些人走了,又来了一些人。当初你和他那么亲密,一起叫一起跳,抱着哭抱着笑,当后来渐渐变成了屏幕两边的陌生人时,你看见他的名字不再紧张、激动、心潮起伏,他仅仅变成了一串串没有温度的宋体符号。这是爱,也是病。
  • 泪梦遗痕之爱别离

    泪梦遗痕之爱别离

    这是一部短篇爱情故事集,讲述的是一个轮回在爱情河流的可怜人,每一场都是一个新的故事。爱情,爱情。我希望爱情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这会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世界,但爱情永远只是爱情。看他如何在轮回中寻找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