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3100000009

第9章

论。所谓以有至乐求涅盘 释曰。下答有二。先略。后广。略中有二。先明真如熏 后显妄熏。此此初也。所谓真如熏无明者。正显能熏。由能相用故。能内外熏习无明。以熏下明熏功能。谓体相大内熏因力。用大闻熏为外缘力。则今无明发净妄心厌三界苦求解脱乐。真本无有生死涅盘。是故欣厌是妄心也

论。以此妄心至熏习真如 释曰。此明妄熏。于中有二。初正明熏习。后显熏功能。此初也。此真如熏所起净用返熏真如。增长势力。厌生死苦。背无明动。乐求涅盘。向真静故

论。自信己性至不取念 释曰。次下显熏功能。于中虽显五位。修证因果别故。总分为二。初明因。后显果。此初也。于中则显菩萨四位。自信己性者。即资粮位。由其欣厌正显真故。自信己身有真如性。能为正因。必成佛果。知心妄动等者。即加行位。渐近金道得起真智。于真如法得深解。故知心妄动本无前境。依解即修寻思实智。唯识观等离二取行。是故复云修远离法以如实知等即见道位。以见道中唯识观成实。离二取都无所得。异前比观名实知。种种已下显修道。谓于十地修道位中欲多方便显真如故。起顺真如所修胜行。故言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见行相故云不取。不望异果故云不念。或复总举因位解行不论别配四位。修习自信己性等者。因信修解。以如实已下。因解修行。即信己性本无动念。修离念法以为正因。起修顺行为助缘也

论。乃至久远至境界随灭 释曰。次下明果。于中有三。初明灭惑。后显正理。此初也。由前因中三无数劫久远熏力真用极显至究竟位。无明即灭。无明灭者。根本无明尽也。心无相者。妄心尽也。境界灭者。妄无也。前明修行。则从微至着。今明除障。乃从向本末。翻前染中三种熏习。是故此云无明灭等

论。以因缘至成自然业 释曰。此显证理。因谓无明。缘谓妄境也。心相谓即粗细染心。此皆尽故心体转依。名得涅盘成自然业。转依有二。一转显。即由了因心体显故名得涅盘。二转得。即由生因心用起故成自然业。初即正体照寂之惠。后即后得寂照之智。菩提涅盘二胜果也

论。妄心熏习至速趣涅盘故 释曰。次下广释。于中有二。先明妄心熏。后显真如熏。此初也。此中有义。真熏无明依二妄心起能熏智故说妄熏义有二种。非谓二妄即能熏真。以是无明之所起故。但作智依资能熏智说此能熏非即熏也。如依业识而见佛身以依转识说为境界。岂即业转能见证耶。但见等依故作是说。彼既许然。此亦应尔。谓由真如熏无明故。令依事识发厌求智。依于业识发唯识智。返熏真如趣无上觉非谓无明所起二妄即能熏真趣菩提等。有义二妄即能。以是真如所熏起故。与无明熏义相敌对。所起妄心用各别故。彼无明妄却熏无明。何不此妄却熏真性。不尔真熏不异无明。所起二妄不熏真故。熏二妄作用应无。以许不能返熏真故。若智资依为别用者。应无明妄亦作资依。彼既不然。此云何尔。说依业识见佛等者。理实如是。然非此倒业转皆妄可相依生。智依妄生理不齐故。真熏事识自起厌求。何要别起能熏之智。设尔二智从何而生。若唯从真不应名妄。既称妄。智与此何殊。是故前说深为不可故。此二妄即能熏真。与厌求智更无别体。由此智妄应作四句。有妄非智。谓彼无明所熏起者。即智非妄谓出无明真如照用有亦妄亦智。谓即真如所熏起者。有非妄非智。谓真如门所显理性故。真熏妄即是能熏。与无明妄其体各别。若作此释。稍亲妙旨。有义。此说理亦未然。与前后文相乖越故。前后皆说唯一事识。不许别有两事识故。若许尔者。本识应然。则一众生有两体故。无明事识应无真如。真如别熏起厌求故。不尔真如应有两种。熏不熏处各差别故。故前所说理必不成。由此但是无明熏真所起事识能厌求等。离此无别厌求之智及真如熏所起事识。谓此事识举体即真。无明若厚。真熏无力。无明若薄。而起求何要别有真熏事识。由此亦有智妄四句。谓以真熏有力无力相对而成如理应思。总说虽然别分别者。谓凡夫等真熏力微而其妄心烦恼性重。虽复真熏起厌求心而本事识未远离故。故就本名名事识熏习。以是真如所熏力故。厌无明动欣涅盘净。却熏真如增其势力。令凡夫等起随事行。由此故言随力所能也。以此识有粗烦恼故。于法执相犹未觉故。能熏之力犹浅薄故。与所熏真疏且远故。不能速向涅盘道故。渐趣向无上菩提故。依凡夫厌求之心说为分别事识熏习。若诸菩萨真熏力胜。虽有妄心契顺真理了知诸法。唯识量故不见动静。更何欣厌。离前事识执之相。于本识相犹未离故。故就本名名意熏习。此能深契真如理故。却熏真如增其智力。令诸菩萨发勇猛心起随顺行离二取相断法我执向本心源。无明之力极轻薄故。所起妄心极微劣故。成能熏智深厚彻故。与所熏真亲且近故。故能速证大般涅盘故。依菩萨名意熏习

论。真如熏习至用熏习 释曰。次明真熏。于中有二。初标数列名。后依名粗辨。此初也。以有三大故。然内外为因为缘熏习无明。自体相者为内熏因。用熏习者为外熏缘。内外别故体用分二。同内熏故体相为一。故新论中但名体熏。以相即体不可分故。故说真熏义有二种

论。自体相至境界之性 释曰。次下辨相。于中有二。先别释。后合明。别中亦二。先明体相。后显用大。初中亦二。初正显。后除疑。正中有二。先明熏习。后释功能。此初也。此中有义。本觉性德名无漏法。此能冥熏非物能了。名不思业。此中业者即是冥熏作用义故。然此本觉非但熏妄令起厌求。得成观智作所观境故。此复言作境界性。或复有义。具无漏法者。谓即体大非妄染故。备有不思议业者。谓即相大具果德故。作境界之性者。谓作用大境界之性。有义。前说皆不应理。令新旧论义乖违故。应说此中具无漏者。谓体大中具性德故。备有等者。谓体大中备有用大作境界。因不因业者。即用大也。作境界者。谓显用大能与众生作六根境。所言性者。即因义也。非但具德而为智因熏于众生。兼作用大境界之因熏众生也。故新论云。亦具难思胜境界用即用因也

论。依此二义至发心修行 释曰。此显功能也。依此本有境智因义常熏众生。熏有力故能令众生故二种心厌苦欣乐二乘心也。自信己性菩萨心也。各随发心修行诸行

论。问曰若如至等入涅盘 释曰。次下除疑。先问。后答。此问也。一切众生悉有等者。初举所难法。云何有信无信等者。次举违设妨。有信无信此举凡位信心有无。前后差别此举入位解行差别。故新论云。从初发意乃至涅盘前后不同多差别等。皆应一时等者。正陈责难。内熏既齐。宁有差别。既有差别。宁言等熏

论。答曰真如至起差别 释曰。下答有二。初约惑厚薄以明不等。后约缘前后以明差别。初中有二。初正显惑差。后结明不等。此初也 闻有三节。初显无明厚薄不同。真如一者。显熏平等。定前所说真虽等熏。而依真有根本无明厚薄不同。而诸凡夫无明厚薄者。现在有信厚者无信诸贤圣等无明薄者先入涅盘厚者不尔非由内熏使之然也。过恒沙上烦恼等者。次显现行烦恼不等。上烦恼者。即余四住现行烦恼。梁摄论中说现行惑名上心故。虽自住地惑种而起。亦因无明住地而有。故依无明起差别也。新论无此文。极种约言。我见爱染烦恼等者。此显四住烦恼障种。我见谓即初一住地。爱染谓即余三住地。此住地惑数过恒沙。亦因无明起成差别

论。如是一切至能知故 释曰。此结明不等也。二惑皆依无明所起以本无明多差别故如此惑性差别无量。自非佛智余岂能知。以此烦恼性差别故。故令信等前后差别。新论同此。文约义具

论。又诸佛法至得成辨 释曰。次下约缘显其差别。于中有三。谓法喻合。此初也。然信证等所有佛法若独内因可如责。然今外假用熏为缘内熏为因方得成辨。故信证等非一时也。由是上开二种熏习

论。如木中火性至无有是处 释曰此喻也。法中但明具足之位。今举喻中唯显阙真。合中方明具阙德失。此法喻中相影略也

论。众生亦尔至则无是处 释曰。下合有三。初明阙缘。次显阙因。后因缘具。此初正合前喻显阙缘也

论。若虽有至乐求涅盘 释曰。此阙因也。谓有无明厚重之染。真虽内熏而无胜力。纵遇外缘不能得造。如极湿木攒火不生。问。内心厌求即合遇佛。如何阙缘。若感佛缘即心无垢。如何阙因。答。内虽厌求。无见佛业即心有垢。故阙缘也。有业遇佛而乐生无厌求心故阙因。其此四句如理应思

论。若因缘具至向涅盘道 释曰。此显具也。文中二节。初显具熏所。谓自有熏习力者。惑业微薄内熏有力也。又为佛等悲愿护者。灭其外缘悲愿熏也。能起已下后显熏益起厌苦之心。修习善根者。自分行也。以修善根成熟等者。胜进行也示人好听三乘六度教。令舍恶而从善行为说当益。令行心利赞其行而令心喜。以此四事庄严说法名为善巧。广如智论

论。用熏习者至外缘之力 释曰。下明用熏。于中有二。初指事总标。后约缘别显。此初也。谓佛菩萨所起作用大悲弘誓应现多方。但预见闻无不蒙益故。是生外缘之力

论。如是外缘至平等缘 释曰。次约缘别显于中有三。谓标列释。此二文也。若别释者。准有六义。一差别根。论说此人凡小别故。二差别人。从初发意至佛别故。三差别相。若见若念相差别故。四差别缘。作父母等缘差别故。五差别行。以四摄行别别摄故。六差别益。若见若闻利益别故。平等缘者。亦有六义。一平等人。一切法佛及菩萨故。二平等愿。皆愿度等众生故。三平等心。自然熏习常不舍故。四平等行。同体智力为行体故。五平等益。随应见闻现作业故。六平等机。依于三昧平等见故。虽有六义。其要有二。一约机。二约缘。言约缘者。化身多门名差别。根身称性名平等。言约机者。散心所见名差别。定心所见名平等。于二义中复有二义。平等差别。差别平等。平等差别者。谓佛菩萨普皆摄益无怨亲相随差别根差别现故。差别平等者。谓佛菩萨虽为差根现差别相而无所简悉普遍故

论。差别缘者至若见若念 释曰。次下辨释。于中有二。先明差别缘。后释平等缘。前中又二。先总后别。总中亦二。初明感用因。后正明用相。此初也。言此人者。机欲之人。即是凡小差别之机。佛菩萨者。出外缘体。谓从初住乃至佛果。为彼凡小作别缘也。初发意下明所感缘修行时也。若见若念者。明行者心感用器也。谓见其身形念其德。由此便能感胜用也

论。或为眷属至无量行缘 释曰。下明用相。于中有二。初正明别用。后辨用之益。此初也。前之五句开总成别。一欲令荷以恩惭示为眷属惭爱以摄生。二欲令悦其供侍示为给使居卑以接物。三欲令慕其行义示为朋友同类以劝发。四欲令厌彼侵诬示为怨家怖之以入道。新论此下更有示现天王等相。欲令仰其感福示天王等协之以从善。五欲令当成圣行故起四摄摄之以令修。新论此下更有六度意欲摄生。义同四摄。乃至已下摄别成总。乃至一切无量行缘皆为众生外缘之力

论。以起大悲至得利益故 释曰。此辨用益也。新论此中文极周匝。故彼文云。以大悲柔暖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增善根等

论。此缘有二至远得度故 释曰。次下别开。于中有二。先开近远。后开解行。此初也。谓诸众生总有二种。一真熏有力根熟之者。二真熏无力根未熟者。初可速度不令过时。与作近缘后未堪度而亦不舍。与作远缘即遗教。经所应度者皆已度讫其未度者作得度缘。成熟者成熟之故已成熟者解脱之故。但由众生使佛。是故说大悲普皆摄益

论。是近远至受道缘 释曰。此开解行也。谓前近远二缘之中复各开此增受二缘。有义。此中依二行说。今修施等名增行缘。起施等时胜行增故修三惠行名受道缘。由闻思修方入道故。有义。此中依二利说。修自利行名增行缘。自然增长诸胜行故。起利他行名受道缘。受与众生得道因故。有义。此中约解行说。初令起行名增行缘。未行之者令起行故。后令亡相名受道缘。要离行相方入道故。此解稍亲诸大乘教。而前二说二缘相杂不应理者如理应思。然此二缘论文约释者。虽多皆即过失。更有妙理智者叙之

论。平等缘者至而现作业 释曰。下平等缘。于中有二。先明能作缘者。后释平等义。此初也。言菩萨者。谓初地上入地方证同体智故。皆愿度者平等心也。新论更有平等智慧。此中阙也。由其智愿皆平等故。故欲度脱等众生界。自然等者。常同应机任运熏习常无断也。以同体等者。显其用相。自他体同名为同体。知同之智名同体智。由得众生平等体故。求灭他苦如灭自苦。苦可见闻。即自见闻故随应自然熏等

论。所谓众生至见诸佛故 释曰。此遣外疑释平等义。若谓能现平等缘用。何故众生见差别耶。谓平等缘应平等机。即三贤上依三昧力悉见诸佛。身量平等无有彼此分齐之相。故云平等见诸佛也

论。此体用熏至复有二种 释曰。上来别明体用熏竟。次下合释。于中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皆归一位体用合明。随人位殊分二熏习。言体用熏复有二种

同类推荐
  • 大巍禅师竹室集

    大巍禅师竹室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entham

    Benth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靖康缃素杂记

    靖康缃素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贤首五教仪开蒙

    贤首五教仪开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百族天劫

    都市之百族天劫

    万年一次的百族天劫即将降临,苏志因一场车祸而获得了至高天龙的传承,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各族的修行者;目标是传承者的采药人;宿命的轮回……看苏志在都市中如何玩转百族天劫,凭借神奇力量破除阻碍,被校花、护士、警花、狐狸精等等妖娆妩媚清纯的御姐萝莉女王妖精倒追逆推吧!
  • 苏卿俏玲珑

    苏卿俏玲珑

    一朝赌约,今生错过,不知是对还是错,如此之后,生命又将何去何从?
  • 傲世狂医

    傲世狂医

    在那没有医疗文明的世界里,现代神医陈辉如鱼得水。没武器?来,我帮你治下不举。没丹药?来,我这包板蓝根包治百病。没女人?这不可能,你排最后去。兀那黑厮你敢打我,明天老子让你下不了床!傲世狂医,医狂天下!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 逍遥仙侣传:轮回

    逍遥仙侣传:轮回

    “轮回”的梵语为sam!sa^ra。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历经了万年浩劫之后二百年的人间界,神秘少年轩辕十三来到人间界后,面对这一切又将会谱写出怎样的故事呢?正可谓:修仙路漫漫,谁能与我相伴?纷纷乱世,孰是孰非?斩妖除魔,红颜相伴,只为心中一个信念,且看平凡少年不平凡的修仙之路。
  • 我的狼爸时代

    我的狼爸时代

    素质教育侧重“顺”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其间,采用种种方法调动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走上正轨。应试教育则相反,侧重“逆”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对褒错打,让孩子接受被动式教育,一旦觉悟同样步入正轨。一种是引导、启发;一种是硬灌、强压。如何让二者之间适度地和谐起来呢?小说将视角对准当前的教育问题,通过写一个离异父亲,为了培养孩子,远走他乡复读的故事,揭示了作为家长面临教育问题的困惑。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篆刻(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篆刻(阅读中华国粹)

    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由于印文主要用篆书,工艺流程又是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其成品的功用在于“盖印”,故又称“玺印”或“印章”。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为“篆刻学”或“印学”。
  • 安住这颗心

    安住这颗心

    《安住这颗心》以星云、弘一、净空、圣严等佛学大师的人生智慧、佛法真言为指引,对大众的人生定位、得失、困境、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指导,启发人们在生活中安住这颗心,凭着正念、正勤、正道为人处世,培养耐心、诚心、清净心,抛却诸般妄想,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安抚,从而把握住眼前的幸福。
  • 我在广州

    我在广州

    以此来纪念我已经度过的五年广州生活,奋斗?或沉沦?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在广州的这五年,如同过山车一般,总是不断的有新鲜事来挑拨我并不算坚强的神经!而慢慢的,我也从当初那个年少气盛、天真单纯的小男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心机城府、果敢稳重的男人!要说感谢广州,倒也不必,或许当今的社会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无论我身在哪个城市,应该都会经历现在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如此尔尔......
  •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读书随笔大概没有规定的写法,也不必向“正宗”书话看齐,我在《看书琐记》的后记里说了一点想法,这或许会让看惯“正宗”书话的读者失望。其实,我的不再“正宗”,正是由曾经“正宗”而来的。许多年前,我也写过“正宗”书话,数量还不算少,大都一书一议,不痛不痒说几句,甚至起承转合也都规矩绳墨,“厌气”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回过头来,对自己过去的写,真有点像看一张光腚赤脚的孩儿照,虽然幼稚,却还有一点童趣的可爱,但如果再像老莱子那样,穿了斑斓衣裳,扮婴儿啼戏于父母之前,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心里清楚,有的事情不到这个年岁,大概也明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