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0300000038

第38章 文章的长短

清人田雯在《古欢堂笔记》中极力反对写长文章,说他对长文章总是望洋而叹,只能将其当作催眠药。对此我亦有同感,尤其是在翻阅报纸时,因为每天过目的文字,报纸上的要占相当一部分,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长文章实在太多,短文章实在太少。

文章的短长当然不等于文章的好坏,但报纸非书刊,更非典籍,乃是快餐式的读物,新闻也好,评论也好,最好都能在一到几分钟内看完,副刊文字也不应该例外。就是长篇连载,每天切的“豆腐块”亦宁小勿大,还须首尾相应,精彩迭陈,《阿Q正传》和《奥列佛尔》在报纸上初发时的情形正是好例。若《尤利西斯》那样好多页不用一个标点的高文,则宜印成巨册,供人细读深思,而不必登报,这也绝不会妨碍它和狄更斯作品一样成为英文名著。

我并不“逢长必反”,说的只是报纸的副刊,每期就是高只有几寸宽最多尺把版面,所以不能不“短些再短些”,这和古时的笔记很有点相同。笔记或记叙,或议论,也有“纯文学”的抒情,字数多半只有三五百,很少上千。副刊计算稿酬的方式也最好改改,由按字数多少改为按篇计酬,如果按字数算,《世说新语》和《志林》的作者要是活在今天,一篇顶多卖得几十元,岂非笑话。

田雯字纶霞,自号山疆子,是康熙时德州人,曾督学江南。他的笔记编在《古欢堂集》里,卷五一则云:

元人修宋史,如反贼李全一传,凡二卷六万余字,虽览之数过,亦不知其首尾何说,起没何地。……朱子作《張魏公浚行状》,四万字犹以为少,流传至今,盖无人能览一过者,繁冗故也。南丰“为人后”“救灾”等议,谁能记诵之乎?予资钝下,读书最难,所谓“一传未终,恍已迷其姓氏;片文屡过,几不辨其偏旁”也。见文之繁冗无体要者望洋而叹,聊以为引睡之媒而已。

朱子指朱熹,南丰指曾巩,都是大权威,这里却老实不客气把他们的文章当作反面例子,看来确实是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使他恼火了。

大凡享有盛名的作者,这盛名便是高其声价的招牌。如果只认招牌不认文,贸贸然奉之为圭臬,让他们在版面上当大地主,亲近后才发觉全不是那么回事,这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会比被迫去改不通的文章更加烦人,无怪乎山疆子要生气。

朱熹四万字的文章找不到,找到了也没勇气读。《元丰类稿》架上倒有一部,《为人后议》和《救灾议》都在第九卷中,按现今的标准来说虽然并不特别长,却同样无法读下去,因为太寡淡了。看来冗长虽是毛病,更要命的却是“无体要”也就是没写好,读来无味,不太长也就会觉得长。

卷六又有一则云:“《新唐书》索然无味,不及《旧唐书》远甚,直废之可也。”这就完全不是比文章的短长,而是比文章的好坏了。说报纸副刊应该多发短文,其实这短文也首先得是好文章。即拿唐宋八大家来说,《小石潭记》和《杂说四》当然最好,就是长一点的《读張中丞传后叙》也还会有人看,至于《張魏公浚行状》和《为人后议》那样的长文,不想打瞌睡的人恐怕就只能像山疆子那样望洋而叹了。

同类推荐
  •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热门推荐
  • 法魔

    法魔

    阴谋总是世界的主题,而力量才是能够改变命运的东西。家势、权利、财富、亲人,当这些全都在阴谋之中失去的时候,背负着命运的少年该如何抉择?
  • 悠悠回乡情

    悠悠回乡情

    本书是一部描述和表现回族民俗与文化的散文集,共收入116篇有关回族风情民俗的散文,把回族风情、习俗讲述出来。
  • 末世重生之我不是女王

    末世重生之我不是女王

    昔日癌症病人萧环不知道为什么被带到了末世。习惯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和平,面对末世随处可见的战争,萧环表示很无奈。做女王,对不起,骨子里的封建因素致使她跨不出这一步,更何况,有人不同意。某人的黑脸导致萧环思量了很久,还是决定当个御姐,谁让御姐还是看起来比较随心自由的。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某人脸又黑了,因为他听说,御姐的特点是自立自强,这是要把他当摆设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改天纪

    改天纪

    何以为善?与人之所求?灭人之所恶?李清云不知道,不明白,也懒得思量。他只求这日月皎洁,求这世间清明,求一个无傲无贱,求一个善恶有报!天如不允,地若不许,那不如改天换地,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鱼馆幽话2

    鱼馆幽话2

    《鱼馆幽话2》由四个中篇故事(鬼狼驿,天盲山,桃隐刀,羁云滩)组成,故事的背景放在北宋后期的汴京,言语刻薄却古道热肠的神秘少女鱼姬开了一家叫做倾城鱼馆的酒栈,煮酒烹茶,结识了精明过人、铁汉柔情的名捕龙涯,和单纯可爱的猫妖明颜和疲懒搞笑的小泼皮狐狸三皮一起给友人讲故事,每个故事是单独的,但彼此之间相互有联系。
  • 守护甜心之紫月小姐

    守护甜心之紫月小姐

    一场大雨,是在可怜她呢,还是嘲笑他,朋友的唾弃和背叛,亲情的谎言,让她懂得了:朋友,是过眼的烟云,一挥手,将变成痛不堪首的回忆,她心里的痛谁能理解呢,曾经的爱人,却因为一个转学生的到来,而破碎,她还要不要呢,没错,她就是亚梦,曾经的脆弱,让她知道了痛苦的回忆,现在的坚强,为将来的生活而准备……
  • 绝世尘缘

    绝世尘缘

    一方霸主,一面柔情,他以单薄的身躯,撑起的却是一族的兴衰,而她,无情的面具下隐藏的却是一颗最柔软的心,一次次的相遇却又一次次的分离,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么?
  • 天魔邪剑

    天魔邪剑

    明朝末年,佛道中人,日渐衰弱,逐渐丧失人间制空权,邪气日盛,逐步渗透人间各地,以云顶宫、光明寺、蜀山道教,大有三分天下之势,三大邪域,魔、鬼、妖。都有窥视人间的野心。身世奇特的少年,张三宝生来就要做一名凡人,不料机缘巧合之下让他得到了一柄至邪神器,从而一步一步的揭开了他的身世之谜,看少年张三宝如何六道轮回,魂飞九天,血染人间斗群魔,苗王之女倾城倾国,柔情似水,情定三宝,谱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神话。伴随着血雨腥风、生灵涂炭拉开了一场道义之争——行天道。
  • 穿越之我是巫女

    穿越之我是巫女

    死去的她却随着古老玉镯到了异世,穿越女主茵陈长大,有神医爷爷、世外高人师父,太子“未婚夫”,被套上了取不下来的“魔戒”。为了逃开“未婚夫”,茵陈下山游历,被不知来历的黑衣人追杀。身世之迷开始揭露,倾心相爱之人却是亡国仇人,情何以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