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1500000014

第14章 扈從聞雞——《秋岩詩集》與陳義高塞上之行

提要:有元一代詩格雄渾蒼凉的作者,陳宜甫或許是值得十分留意的一位。這位著有《秋岩詩集》的作者,正是“崇正靈悟凝和法師、大都崇真萬夀宫提點”之一的陳義高。其業師,蓋天師張留孫大弟子保和通妙崇正真人徐懋昭的嫡傳李立本;其學徒,則制授靈妙真常崇教法師的王夀衍等,均名列其中。由於蒙古合罕的徵召,其長期旅居二都,並曾五次塞上之行:至元十八年,從太子真金,二十二年、二十七年、元貞二年、大德元年,從梁王亦即晋王甘麻剌。或許是由於“近天光”的原因,在其酬唱詩歌人的名單上,可以見到當時的達官聞人、騷客文擘,如御史中丞崔彧、鞏昌路都總帥汪某、翰林侍講學士張伯淳、翰林學士承旨閻復、盧摯、留夢炎和江南行御史臺侍御史程文海等。

要論有元一代詩格雄渾蒼凉的作者,或許有一位值得十分留意,那就是作有《秋岩詩集》的陳宜甫。該書卷上《氈車行》、卷下《聞塞笛,有懷趙詹澤廉使》、《憶梅,懷傅初庵學士》、《寄友人作》、《塞上聞雞,呈崔中丞》、《聞雞》:“北方氈車千萬兩,健牛服力駱駝壯。清晨排作雁陣行,落日分屯夾氈帳。轍分古道辨東西,白雪黄雲不可迷。後人迤邐循舊迹,那知創自軒轅時?兩輪奔奔如日月,經年轣轆何時歇?輾教沙草緑還枯,幾過河冰凍仍裂?江南野客慣乘舟,北來衹夢烟波秋。於今天下皆王土,欲得回轅到彼游。”“客行思故鄉,聞笛轉凄凉。不見梅花落,空愁塞草黄。雁聲沉遠漢,牛背送斜陽。出塞翻新曲,誰知恨更長?”“十年不見梅花樹,長憶暗香冰雪顔。心逐暮雲飛庾嶺,夢隨寒月到孤山。縞衣叩户來何晚?翠羽傳書去未還。一自西湖幽響絶,豈無詩句落人間?”“年壯共嗟吾與君,苦愁詩思亂紛紛。邊城古路開殘雪,夜月孤鴻叫斷雲。天遠望鄉懷渺渺,歲窮流水嘆沄沄。眠醒獨更堪清冷,烟隴空寒山笛聞。”“塞翁帶雞至,啁哳塞垣深。唤醒征人夢,遥思君子心。霜寒秋草短,月落曉星沈。擬促劉琨輩,相同舞劍吟。”“度關人已遠,倚劍夜初分。我亦待清曙,前村多白雲。”

雄渾蒼凉詩格的形成,多半由於長年留連或盤桓於“聞雞”的塞上地區。陳宜甫所稱的塞上,一是指隴西或隴右,也就是隴山迤北、迤西,甚至包含遠至天山之麓交河城的方隅。《秋岩詩集》卷上《夜聞隴西歌,有懷牧庵左丞》、卷下《隆德縣德勝寨,並序》:“君莫唱楊柳枝,游子多别離。君莫唱金縷衣,人老更無年少時。自古唱歌易悲感,思入碧雲愁黯黯。陽關三叠不堪聞,河滿一聲腸已斷。君不見大風雲飛揚,漢歌思沛鄉。又不見楚王氣蓋世,泣下愁烏江。英雄勝負總塵土,一樣蕭蕭白楊墓。山河大地衹如昨,歌聲暗促年華度。我來隴西成浪游,寂寞春殘又到秋。斜陽已落荒壘暝,片月自照交河流。此時旅腸悲火熱,隴西歌客歌清切。學將鸚鵡樹頭聲,化作杜鵑枝上血。寒風不動馬不鳴,餘音裊裊含餘情。却疑古來出塞曲,至今流落傳邊庭。我爲沈吟愁不寐,懷古思鄉賦歌意。歌聲已斷歌思長,白雲衰草天茫茫。”“五代以來,隴右之地爲吐蕃所有。宋祥符間,曹武穆公(瑋)復其地,築寨屯兵以守之,古碑猶在。李時杰請予賦詩,以紀勛臣之遺迹焉。將軍拓邊地,曾此立奇勛。野草生空寨,荒城鎖暮雲。山留舊耕迹,苔暗古碑文。得失如翻掌,後人徒憶君。”

二是指燕山以北,長城之外。《秋岩詩集》卷上《飲馬長城窟》:“我來長城下,飲馬長城窟。積此古怨基,悲哉築城卒!當時掘土深,望望築城高。縈紆九千里,死者如牛毛。骨浸窟中水,魂作泉下鬼。朝風暮雨天,啾啾哭不已。昔人飲馬時,辛苦事甲兵。今我飲馬來,邊境方清寧。馬飲再三嗅,似疑戰血腥。昔人有哀吟,吟寄潺湲聲。潺湲聲不住,欲向何人訴?青天不得聞,白日又欲暮。此恨應綿綿,平沙結寒霧。”該詩的題名雖用東漢、三國人的樂府作品,卻也反映了相對確切的地方特徵。曾慥《類説》卷五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云: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傷良人游蕩不歸,蔡邕所作;若陳琳水寒傷馬骨,則言秦人苦長城之役。”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四九:“白道泉,《郡國志》云:白道高坂,有土穴出泉,即古曲謂之飲馬長城窟。”不過,陳宜甫足迹所到的地域,猶有杭海山前、嶺北地方的首府和林。《秋岩詩集》卷下《同狄子玉司馬登和林佛閣,留題》、《和林城北唐闕特勤墳》:“邊城寂寞磧雲黄,興廢令人重感傷。鴉噪夕陽迷佛宇,烟凝秋色暗宫墻。十年故國人何處?九月陰山草又霜。共倚欄杆懷往事,金仙無語塞天長。”“特勤魂飛已寂然,閑華落盡草芊芊。大唐碑碣秋風裏,猶是開元二十年。”

就是這樣一位詩人,長期以來,並不曾知其爲何許樣人。《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六:“其詩多與盧摰、姚燧、趙孟頫、程鉅夫、留夢炎等相爲唱和,而諸人詩乃罕及之,其始末,遂不可復詳矣。原集焦[竑《經籍]志》作一卷,然篇什稍多,疑其字畫偶誤。今據《永樂大典》所存者編爲二卷。”《續文獻通考》卷一九五《經籍考》:“《秋岩詩集》二卷,秋岩爵里無考。臣等謹案:焦竑《經籍志》有陳宜甫《秋岩集》,當即其人。考集中《接劉介臣書詩》,則當爲閩人。《庚辰,再隨駕北行》詩,庚辰爲至元十七年,則世祖時嘗爲侍從。又有《讀元貞改元詔》詩,《丙申十月,扈從晋王領降兵入京朝覲》詩,則成宗時,又爲晋王僚屬。”《秋岩詩集》卷下《重接劉介臣書》、《讀改元詔》:“記得登舟惜别離,天涯相望兩依依。幾回夢裏尋君去?三度書來約我歸。閩海浪肥春雨過,和林沙遠曉雲飛。今秋擬逐歸鴻便,爲説家中莫寄衣。”“詔下改新元,元貞體大乾。風雲開景運,日月麗中天。桃實三千歲,蘿圖億萬年。微臣仰春澤,早潤及窮邊。”暨,虞集《道園類稿》卷一五《晋王文學秋岩陳真人畫像贊》:“雲雷風霆,揮翰縱横。瓦礫金璧,嬰孺公卿。承命帝子,爰記聖作。師友之間,蛟騰豹躍。”

陳宜甫,又作陳宜父,係“崇正靈悟凝和法師、大都崇真萬夀宫提點”之一陳義高的字;“甫”、“父”同,皆成年男子的美稱。張伯淳《養蒙集》卷四《陳義高墓誌銘》:“師名義高,宜父其字,生於寳祐乙卯(三年)九月。幼穎悟,年十二,作賦,日能十有七,負笈四方,以暢其學。獨慕漢天師教,走信之龍虎山,拜今玄教大宗師、志道弘教冲玄真人於上清,正一宫真人器之,命禮其孫李仁仲立本爲師,遂得道法,且於儒業有進。冠年,著道士服。至元丙子(十三年),江南始附,三十六代天師赴闕。既還山,而大宗師留中。師至自龍虎山,日左右之。”“後七年戊子(二十五年),被璽書,提點玉隆宫;尋應召,以宫事付其貳人。”“皇上(成宗)初祀(三十一年),大宗師所領大都崇真萬夀,恢拓加壯,制授師崇正靈悟凝和法師、本宫提點。”“閩有隱君子,自號曰漁隱,於君爲考。外氏歐,曰淡庵、耐軒,皆負能詩聲,學有淵源哉。其在朔方,浩有歸志,以漁隱君故,痛不逮養,猶幸得請,力疾奔程,遽爾霣越,謂爲太上忘情,則道未始去孝也。大宗師命即其鄉葬漁隱君。”“外氏歐”之“耐軒”,《秋岩詩集》卷九《讀舅氏歐耐軒遺稿》:“舅没於今二十年,文章零落更誰傳?朝廷不喜劉蕡策,風月空留李賀篇。得米養親供子職,有才無命豈天然?”

“志道弘教冲玄真人”,應該就是張留孫。任士林《松鄉集》卷二四《聖延祥觀碑銘》:“至元十三年,玄教高大宗師真人張君留孫出際風雲,入覲,道行眷隆,築崇真萬夀宫於京師,留侍闈庭。”吳澄《吳文正集》卷五〇《大都東岳仁聖宫碑》:“大都新築,規模宏遠,祖社、朝市、廟學、宫署,無一不備,獨東岳廟未建。玄教大宗師張開府留孫職掌禱祠,晨夕親密,欽承上意買地城東,擬建東岳廟。事既徹聞,仁宗命政府庀役,開府辭曰:臣願以私錢爲之,倘費國財、勞民力,非臣之所以效報也。上益加賞,遂敕有司護持,毋得沮撓。”袁桷《清容集》卷三四《張留孫家傳》:“公諱留孫,字師漢,係出清河東武城張氏留侯良之裔。”“世祖皇帝平江南,召嗣天師宗演選公從行。北方地高寒,皆不樂居中,遂委任其事,門室清泊,處之晏如也。世祖祠幄殿,裕宗入侍,風雨卒至,召見於上,見其貌异常士,而奏對簡异,益器之。風雨隨止,遂賜廪給裘服,俾歲從北巡。上與昭睿順聖皇后駐日月山,后疾甚,召至,命愈其疾,若有神人獻夢於后,遂愈。上大喜,命爲上卿。”“十五年,加玄教宗師,授道教都提點,管領江北、淮東、淮西、荆襄道教事,佩銀印。”“元貞元年,同知集賢院道教事。大德三年,加大宗師,别給銀印,視二品。”

陳義高的學道之師李仁仲立本,亦即法師雲石李公立本,乃張留孫大弟子保和通妙崇正真人徐懋昭的嫡傳。朱思本《貞一齋詩文稿》卷上《徐懋昭行述》:“公姓徐氏,諱懋昭,字德明,世爲饒之餘干州社林里人。”“至元丙子,開府公(張留孫)從三十六代天師應詔入覲。明年,天師還山,開府公留侍闕下。又明年,公(徐懋昭)遠來省侍,留二歲,亟請歸。”“皇慶改元,制加保和通妙崇正真人,仍主通真觀。”“高第弟子,法師雲石李公立本,嘗事開府公於京師,徒孫、今贈粹文冲正明教真人秋岩陳公義高,事晋邸,著名當時,皆先公遺世爲徒孫,而雲仍系之者。”《清容集》卷三一《徐懋昭墓誌銘》:“夫開府(張留孫)弟子之最長者,曰徐君。”“君名懋昭,字德明,饒餘干州人。饒爲衣冠望郡,宋端明湯文清公、丞相江文忠公善衡鑒,幼獲接識之,繇是棄仕譜,爲老氏學。”“開府再傳,曰李立本、陳義高。義高明朗通豁,器行瑰特,贈粹文冲正明教真人,皆蚤世。今以次傳者,曰余以誠、何思榮、吳全節、孫益謙、李奕芳、毛穎達、夏文泳、薛廷鳳、陳日新,餘若干人。”揭傒斯《揭文安集》卷一一《常州通真觀修造記》:“保和通妙崇正真人徐公懋昭,住常州路宜興州通真觀之十有八年,重建三清殿。又十有三年,爲皇慶元年,建玉皇閣。”

陳義高,也有众多的師弟、徒子。《養蒙集》卷四《陳義高墓誌銘》:“弟子雲來相屬:余以誠制授崇玄守正冲道法師、鎮江路道録紫府觀提點、住持;何恩榮、吳全節制授冲素崇道法師、南岳提點,加冲素崇道玄德法師、提點崇真萬夀宫,成季也。孫益謙、馮道原、季奕芳、毛穎達、夏文泳、馮志廣、薛廷鳯、陳日新、張嵩夀、張必正、上官與齡、舒致祥、張嗣房。先是,錢塘王壽衍一見吻合,度以爲徒,制授靈妙真常崇教法師、杭州佑聖觀提點、住持,制授隆興路道録、提點玉隆,即師所舉代;今襲其職。”王壽衍,王禕《王忠文集》卷一六《王壽衍碑》:“公諱壽衍,字眉叟,姓王氏。”“公生而穎悟,迥然有拔俗之標,自幼篤志於道,人莫不以遠大期之。至元甲申(二十一年),玄教大宗師、開府張公(留孫)之弟子陳真人義高爲梁王文學,以事至杭,館於四聖延祥觀。見公即器愛之,遂度爲弟子。年甫十有五,從陳公至京師。乙酉,至上京,入見裕宗於東宫。”“丁亥,從開府公代祀諸山川,至杭,俾公提綱四聖延祥觀事,尋侍開府公還朝。戊子,三十六代天師授公靈妙真常法師、袁州路道録,未任,改杭州開元宫提舉宫事。壬辰,三十七代天師加授崇教之號,仍提舉開元宫。”“元貞乙未,被璽書提點住持杭之佑聖觀。”

陳義高的塞上之行,如上所引,一共五次。一在至元十八年,所從者爲“裕宗”即太子真金。《養蒙集》卷四《陳義高墓誌銘》:“歲在辛巳(十八年),裕宗皇帝撫軍,詔以師從。”《元史》卷八《世祖紀》:“至元十年春三月丙寅,帝御廣寒殿,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安童授皇后弘吉剌氏玉册、玉寶,遣攝太尉、同知樞密院事伯顔授皇太子真金玉册、金寶。辛未,以皇后、皇太子受册寶詔告天下。”元明善《清河集》卷三《伯顔碑》:“[至元十七年]詔從皇太子(真金)撫軍北鎮。諭太子曰:伯顔才兼將相,行全忠孝,故命汝從。皇太子次舍必與。”其餘四次,一在二十二年,一在二十七年,一在元貞二年,一在大德元年,所從者皆梁王亦晋王。而其病卒的地點,正是從朔漠返回路途中,上都開平府、大都大興府間的“桓州南”。後二次行程,《養蒙集》卷四《陳義高墓誌銘》:“晋王在梁邸,迨改晋封,鎮朔漠,師悉從行。”“元貞初,史館纂修《世祖皇帝實録》,下郡國訪求事迹,王邸异師文學嘉名,以其事屬,得編摩體。明年冬,復從王覲,錫賚甚渥。大德改元,王就國,仍載之後車。越二年,請以其徒代,得還,至開平,次桓州南,道病增劇,無言端坐而化,時(乙)[己]亥(三年)六月二十有九日。”

王惲《秋澗集》卷四三《總管范君和林遠行圖詩序》:“和林乃國家興王地,有峻嶺曰杭海答班,大川曰也可莫瀾,表帶盤礴,據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盤盤鬱鬱,爲朔土一都會。然去京師數千里,地連廣漠,氣肅玄冥,中土人聞話彼間風景,毛髮森豎,已不勝其凛然矣,况行役於其間哉!至元丙戌(二十三年),詔皇孫晋王於其地建藩,開府鎮護諸郡。”“大德二年十二月臘日序。”不過,此“晋王”乃是以後的“身份”,而“皇孫”正是太子真金之子甘麻剌。《元史》卷一一五《顯宗傳》:“顯宗光聖仁慈皇帝,諱甘麻剌,裕宗長子也。”“至元中,奉旨鎮北邊,叛王岳木忽兒等聞其至,望風請降。既而都阿、察八兒諸王遣使求和,邊境以寧。嘗出征駐金山,會大雪,擁火坐帳内,歡甚。”“二十六年,世祖以其居邊日久,特命獵於柳林之地。”“明年冬,封梁王,授以金印,出鎮雲南,過中山。又明年春,過懷孟,從卒馬駝之屬不下千百計,所至未嘗横取於民。二十九年,改封晋王,移鎮北邊,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更鑄晋王金印授之。中書省臣言於世祖曰:諸王皆置傅,今晋王守太祖肇基之地,視諸王宜有加,請置内史。世祖從之,遂以北安王傅秃歸、梁王傅木八剌沙、雲南行省平章賽陽並爲内史。明年,置内史府。”

初封梁王的甘麻剌,沿著元代的站赤幹綫,自大都出發,經真定南下,至衛輝西折,過懷孟,渡黄河向西進入陝西。可能就在這個時候,曾經接到前往西北視察邊防的任務,於是,轉向西北,進入甘肅,直至與以海都、篤哇爲首的窩闊臺、察合臺二系宗王控制地接壤的前沿交河城。然而,接到改封晋王的詔旨,仍回嶺北地方的和林坐鎮。《秋岩詩集》卷下《梁王春宴》、《咸陽懷古,寄李叔固尚書》、《過交河作》,卷上《涇河詩,寄王克齋同知》:“碧草春光合,青雲羽衛屯。和風生帳殿,遲日轉轅門。樂緩新聲奏,歌長倚和喧。微吟動高興,未數漢梁園。”“鹿走咸陽王氣微,幾朝争戰幾安危?水聲如説隋唐事,山色不殊秦漢時。春事管絃宜進酒,故陵烟雨易生悲。向來豪杰俱成夢,空費行人吊古詩。”“黄昏飲馬伴交河,吟著唐人出塞歌。後四百年來到此,夕陽衰草意如何?”“北去李陵經幾秋?築臺憔悴望鄉愁。可憐隴右天窮處,不見交河衹泪流。”“古人云涇河,水流本渾濁。今我來涇州,見水繞城郭。塵顔照清泚,似怪纓可濯。古來有讒士,曾厭清流惡。”交河,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四〇:“交河,出[西州交河]縣北天山,水分流於城下,因以爲名。”由此可見,陳義高正是他的同行隨從。

陳義高的首次從晋王亦梁王北行的陪伴者,以及最後允準南還的“得代”者,正是其弟子王壽衍。《王忠文集》卷一六《王壽衍碑》:“陳公(義高)從梁王北行,公(王寿衍)與之俱,止於哈察木敦,驅馳朔漠,備殫其勤。丙戌(二十三年),還京師。”“己亥(大德三年)春,詔公從忽剌真妃北行,梁王既改封晋,公繼被旨,代陳公事晋王。陳公還至桓州,化去,公煢煢然扈從而歸。庚子春,侍晋王入覲,蒙兩宫錫予加厚,尋得旨南還,仍給佑聖觀印章,視五品。”正因爲有這段經歷,其後之任杭州路開元宫,也多得益於這位宗王的推舉。虞集《道園學古録》卷四七《杭州路開元宫碑銘》:“元貞二年,陳君天錫奉旨繼董君,時晋王以真人(王壽衍)藩府之舊,請以主宫事,真人固辭。大德八年,始以宣命繼陳君,奉被璽書加護如故事。初賜印視五品,以重所領領之。”《松鄉集》卷一《杭州路開元宫碑銘》:“元貞二年丙申,陳君天錫奉旨住持,實嗣董君。董君之時,今住持王君壽衍貳宫事。大德四年庚子,奉晋王旨主宫席,不就。八年,特拜宣命,以靈妙真常崇教法師住持提點,仍賜璽書護持,給上方五品印,光華震赫,遂甲諸方。”元貞二年,爲師者曾經“扈從”晋王朝覲之年。

有元王朝的二都,自然也是陳義高的逗留地。當至元十七年,曾隨蒙古皇帝自大都北巡上都。《秋岩詩集》卷下《庚辰春,再隨駕北行》、《駕行道中,見老農》:“天地蒼茫闊,其如旅况何!冰融河水濁,沙接塞雲多。土穴居黄鼠,氈車駕白駝。栖栖無所樂,遠近聽朝歌。”“四更催蓐食,結束鬧比隣。人去留殘迹,車行擁後塵。雲開還有月,風冷不知春。幸得狐裘在,温存逆旅身。”“老農村裏别無營,飽飯惟知樂太平。天子駕來應下顧,低頭鞭犢自春耕。”大概正是“近天光”的榮耀,在其酬唱詩歌人的名單上,可以見到一批當時朝廷、地方的達官聞人。其中,有御史中丞崔彧、鞏昌路都總帥汪某。《道園類稿》卷四七《虞槃墓誌铭》:“民間傳聞朝廷得李斯傳國璽者,御史中丞崔彧使秘書丞楊桓辨而上之,乃著頌,極其所欲言,而未始進也。”《秋岩詩集》卷下《聞崔中丞舉薦李明府》、《贈汪總帥》、《同汪總帥賦秦王馬跑泉》:“窗螢乾死册塵埃,滿擬功名寄酒杯。富貴逼人從分定,等閑乘興出山來。馬鳴曉入皇都府,鶚薦秋飛御史臺。君與石温同去就,烏公元自識奇材。”“將相一門多厚禄,功勛百世重清朝。珂鳴紫陌春行馬,箭入黄雲晚射鵰。武略不施邊塞静,幾回氈帳話逍遥?”“勞苦遠行飢渴煎,霜蹄輕跑涌寒泉。如今又照驊騮影,不似當初出戰年。”

至元、大德間的文擘翰林學士承旨閻復、盧摯,與陳義高均有文字來往。《元史》卷一六〇《閻復傳》:“閻復,字子靖。”“大德四年,復亦拜翰林學士承旨。”《秋岩詩集》卷上《送琴與閻子静承旨》、卷下《用閻子静承旨贈行韻,奉寄》:“我從西陲來,衹挾書與琴。書以閲古道,琴將回古心。誰謂今之人?寥落無知音。先生一邂逅,磊磊開胸襟。慨然志氣合,起我擊節吟。請君彈文王,周雅尚可尋。再理杏壇操,魯風尤所欽。莫調出塞曲,游子悲難禁。君歸抑何贈?所愧無瑶琳。舉琴以送君,聊比雙南金。”“唤醒舊夢十年前,老得清閑似散仙。幾度行吟燕下月?遥思家住海雲邊。蒲團夜學修丹術,花宴春忘舞錦纏。好信不來鴻雁遠,斷腸人在幕南天。”陶宗儀《南村輟耕録》卷五《座右銘》:“翰林學士盧疏齋先生摰,字處道,涿郡人。”《秋岩詩集》卷下《同盧疏齋學士泊舟桃源縣》、《次盧疏齋韻》:“客行河水上,倚棹望桃源。近有人來住,新栽桑滿園。沙鷗宜緑水,驛馬又黄昏。忽聽漁歌響,武陵愁客魂。”“不聽琵琶久,携琴爲寫憂。黄鐘明月夜,青冢白雲秋。悲怨當時語,凄凉此日愁。曲終意不盡,鳴雁過幽州。”又,王惲《秋澗集》卷三二《贈相士秋岩》:“乾坤清氣滿秋岩,顧我行藏試一談。”不知茲“相士秋岩”,是否“真人秋岩”?

入元仕爲翰林承旨的留夢炎和仕爲江南行御史臺侍御史的程文海,皆是陳義高的交友。鄭真《滎陽外史集》卷四〇《書盤峰先生墓表後》:“留忠齋由狀元至宰輔,不能出一言效一策,以救其危。乃從瀛國入覲,復取顯宦”。《秋岩詩集》卷上《留忠齋承旨南歸,蒙寄廣香、鹽梅,作别》、卷下《石竹花,次留忠齋狀元》:“渴心久生塵,鼻孔徒撩天。豈意留夫子?修書念臞仙。奇香清垢衣,鹽梅止饞涎。氣味憶吾土,安得隨歸鞭?”“瘦小琅玕聚碧叢,雕紅鏤白靚芳容。詞人彩筆摛文錦,玉女羅衣唾綉茸。鳯擬結巢非所托,蜂因采蜜巧相逢。一枝欲寄仙娥去,雲隔蓬萊水萬重。”危素《危太樸集》卷續二《程鉅夫神道碑銘》:“事下中書集議,集賢大學士阿魯威薩里等請如程文海所言,遂拜嘉議大夫、侍御史,行御史臺事。”“仁宗每呼程雪樓而不名,蓋郢有白雪樓,公嘗取以自號,示不忘其本云。”《秋岩詩集》卷上《舊扇吟,寄程雪樓廉使》、卷下《次程雪樓御史見寄韻》:“去秋藏篋中,依舊明月在。携持骨格輕,發揮力量大。四海蒙清風,炎官悉除害。不以用捨期,握手永相愛。”“昨擬賦歸去,那知又再來?黄雲馳驛道,落日唤鷹臺。得句懷三影,通靈慕萬回。知君重思遠,難寄隴人梅。”

《秋岩詩集》卷下《觀曹娥廟碑,同張師道學士賦》、《次張(斯)[師]道學士韻》:“沿流七日哭,竟與水浮沉。河伯不敢受,父尸終可尋。斷碑秋雨暗,古廟暮雲深。忠孝男兒事,吁嗟女子心。”“不是金華眠石化,成群遠出黑山陰。蘇郎一去無人管,散入寒烟野草深。”張師道,正是爲陳義高作墓誌銘和祭文的張伯淳。《道園類稿》卷一七《張師道文稿序》:“《養蒙先生文集》若干卷者,故翰林直學士、嘉興張公諱伯淳、字師道之所著也。公少年時,與吳興趙公子昂爲中表,人物相望。至元中,子昂召拜兵部郎中,而公用薦者言除閩憲幕。薦者又[有爲天子]言所薦非爲幕府求人也,[即日,遣驛騎五]乃自海隅召至闕。”《養蒙集》卷六《祭陳秋岩文》:“嗚呼!白頭如新,傾蓋如舊。不必衾裯之同,所同者,蘭心之臭。回首都門,能幾邂逅?凡其掀髯抵掌,論心握手,皆將空八極而隘九州,折群啾而騰雅奏。師雖以道法遇知乎明時,而其品,則謫仙、賀監之抱負。此固伯淳心契而神友,每欲拍洪崖之肩,而挹浮丘之袖。萬里歸雲,昕夕占候,曾謂舊隱,在跬步間,而隻鶴遽凌空於清晝。嗚呼!夢與春而同歸,岩經秋而隕秀。留不朽之詩名,長充塞乎宇宙。英爽所次,有懷莫究。一奠傾誠,辭以爲侑。”

無論是元代文學研究者,還是元代史學研究者,都習慣注意非漢族人氏關於當時、當地的作品,而對漢族人氏關於當時、异地的作品不甚在意。欣賞和摭拾文字的雄渾蒼凉氣息,既在於長久生活在塞上環境之作者的作品,也在於雖短暫逗留但敏於感受自然之作者的作品。實際上,詩中水準最高的唐詩,典型邊塞詩的作者絶大多數爲從軍或羈旅所至的内地士子。自幼在福建成長的陳義高,也是由於成爲蒙古宗王的幕府人員,才有機緣來到隴西、嶺北,才有機緣來到粗獷瑰偉的吐魯番盆地、鄂爾渾流域,從而寫下了頗有特色的韻語。當然,其由儒入道、再由道從政的經歷,給了創作的基礎。許有壬《至正集》卷三二《朱本初北行稿序》:“跋陳秋岩(義高)詩謂:由儒入仙道,故能窮理盡性,知所先後若是。則本初(朱思本)之於老氏,其善學者乎?心之所存,身之所履,則未始離乎儒也。”而其在文化的掌握和感受中的努力,可以想象,猶如前引詩中所表白,與聞雞起舞有著類似的狀况。《晋書》卷六二《祖逖傳》:“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與司空劉琨俱爲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杰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陳義高的入道,屬於江西信州路貴溪縣龍虎山的正一教派。當元朝皇帝將版圖擴展到南宋江南幅員的時候,北方的全真教派,已經緣與佛教的衝突,而與統治階層的關係日漸疏遠。正是這種本教留出的空間,給了南方這個與官員和儒世有著“平和”來往傳統的支系直接爲朝廷服務的極好機會;而“玄教大宗師”這一職位的確立,就是這一事實的反映。《清容集》卷三一《徐懋昭墓誌銘》:“開府玄教大宗師張公留孫,以玄道贊理,陟降帝庭,逾四十年。其承次授受,同流一源,罔有支别。故其弟子相傳,多至六七十人,以文辭議論達國體者,爲之嗣教。其餘彬彬行能,清整英發,林立輩出,或激昂自修,則俾之挈綱振維,往來京師、山林間,重其名教。若是者,寧不備矣。”傳授人數至多,而又注意“文辭議論”的甄拔,難怪這個群體,不乏詩人,不乏述者,甚至還有“職方之學”的從事者、亦現代人所説的“地理學家”。《貞一齋稿》卷首劉有慶《貞一稿叙》:“吾友朱公本初(思本),故禮義家。厭世溷濁,霞裾星弁,訪歷名山大川,與太初溟滓游於無窮。而嗜聖經、史,傳諸子百家,若飢渴然。入與(元)[玄]德大宗師(吳全節)留輦轂下,交當世偉人魁士,聞見滋博。”

陳旅《安雅堂集》卷九《陳白誠壽藏記》:“其地(上清宫)衍奥而冲謐,高蹈之士,多寄迹其間,閩人若陳公義高、張公彦綱、王公澧翁,皆其宫之杰特者也。張公家長樂,知陳氏多賢,以書來求宜爲弟子者。高士年十七,聞之,欣然欲往,父母不欲其遠去,又重違其意,姑使至福州城西之冲虚宫。”這種矛盾,在秋岩真人的心理中表現十分突出,而思念鄉里、思念親屬的心情,格外强烈。《秋岩詩集》卷上《歌行》:“有父有父溪村居,蒼顔白髮七尺軀。醉時高歌樂疏曠,家無擔石常晏如。東鄰西舍邀即去,不復晚景悲桑榆。有兒流落在天末,未得歸隱同樵漁。嗚呼!一歌兮重長嘆,遥望家書寄回雁。”“有母有母年七十,家中倚門望兒泣。昔年典衣供學書,惟願功名當早立。去年縫衣念遠游,老眼穿針恐行急。兒也驅馳荷聖明,薄俸寄歸嗟晚及。嗚呼!二歌兮心悲傷,白雲萬里閩天長。”“有兄有兄純且良,少年糊口游四方。前載相隨遠歸侍,三人戲彩登高堂。胡爲伯氏早云殁?使我不得如雁行。如今遠求養親禄,仲氏有賴常在傍。嗚呼!三歌兮悲百種,姜被孤寒不成夢。”“有姊有姊在建陽,夫家辛苦事農桑。兵後全身喜相見,陳情未已酸離腸。留錢漫效故人意,悲啼寄語思爺娘。别來三載消息斷,也應憶弟留他鄉。嗚呼!四歌兮懷昔日,抱我聽書近鄰室。”

當至元末,除了皇太子鐵木耳外,晋王甘麻剌的地位獨尊。地位的顯示,就在於出任蒙古本部的軍政長官。無獨有偶,成宗和嗣任的武宗都曾有過相似的責任。《元史》卷一八《成宗紀》、卷二二《武宗紀》:“成宗欽明廣孝皇帝,諱鐵穆耳,世祖之孫,裕宗真金第三子也。”“至元三十年[六月]乙巳,受皇太子寳,撫軍於北邊。”“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諱海山,順宗答剌麻八剌之長子也。”“成宗大德三年,以寧遠王闊闊出總兵北邊,怠於備禦,命帝即軍中代之。”陳義高既是前朝名流,又是晋王僚屬,自然會有特别廣的上層交際圈。除了以上所見外,尚有傅初庵等。《廟學典禮》卷三《儒户照抄户手收入籍》:“歸附以來,未經上司通行分揀,雖有學官各年不等,置到花名文簿,其間少有完全。如先聖五十四代孫孔雷龍、饒州傅初庵、衢州(劉中)[留忠]齋及前賢范文正公子孫,亡宋登科發解,真才碩學,名卿士大夫,多不在内。”疑惑也不是没有,《秋岩詩集》卷下《得姚牧庵左丞書,賦此以答》:“憶從相别醉吟鄉,漠北燕南幾雪霜?四海競傳三語掾,一書偏慰九迴腸。智囊剩有安民術,荷橐能無薦士章?拭目看君承寵渥,春風花對紫微郎。”但是,號爲“牧庵”的姚燧,即使核查别本《牧庵集》附録《姚燧年譜》,也並不曾有過“左丞”的官銜。

同类推荐
  • 狼骑军

    狼骑军

    他本是北魏后人,成长在民国,战火滔天,他应劫出世。他本是蒋公义子,亦是民国美男,亦是国军少将,亦是八路军连长,他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份和不为人知的秘密?
  • 玉宫

    玉宫

    刘协八岁那年无意中得到了一块美玉,并看到了身为玉灵的女子。然而很快他便知道,一旦成为了这块玉的主人便会坐拥天下,但却都不得善终。是时先帝驾崩,兄弟反目,深陷于皇位的争夺中。接着外戚干政,宦官当道,诸侯入京。一切正如预言中所说,天下大乱之日,便是他登基之时。那么,他又是否能改变不幸的命运?中兴汉室,肃清寰宇?
  • 史潮与学风

    史潮与学风

    本书作者是我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的中生代历史学家,见多识广,在过去的十来年中,除了专门的研究之外,写了一些关于学术潮流和学术风气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出来后被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甚多。现在学术环境不良,许多学者闭门造车,不注意潮流,同时学术风气不佳,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结集,对有志于做学问的学生来说,帮助极大。分为两编,史潮(史学潮流)编13篇,学风编10篇。这些文章长短不一,长者一万多字,短者一两千字,可能性较强,期待这位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的见解能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解毒剂,为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提供借镜。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
  • 那些最可爱的人

    那些最可爱的人

    本篇为极短篇小说,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2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65周年。本篇将以历史背景和一部分视频、文献资料为基础,分20章向读者展现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战斗瞬间,讲述志愿军从鸭绿江到三八线、从出国到归国的战斗故事。部分故事有借鉴资料,以确保真实度。本篇小说中全部主角为虚拟人物,感谢所有提供名字的朋友。特别鸣谢部分网友对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
热门推荐
  • 高岭之花

    高岭之花

    程蔻搬了新家,觉得邻居家的小墨鱼特别可爱。竹马说,那是苏衍的儿子。哦,苏衍是程蔻暗恋已久的男神。多年不见,男神颜值不改,高冷依旧。据说,男神单身。据说,男神事业有成。后来,某日。苏衍:我忍你和你青梅竹马很久了。苏衍:蔻宝,有花堪折直须折。程蔻:好的。
  • 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

    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

    梁金豹编著的这本《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告诉你乔布斯那不同凡响的一面,以及他真诚地告诉你他的创业经历和独到的创业秘诀。字字肺腑,句句深刻,透露着做人做事的真谛。从这点来说,《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一书称得上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创业者的行动指南。
  • 落叶霖

    落叶霖

    本是山间的一团灵气,却因机缘幻化成人。原来是为了偿还欠你恩。也罢,,既然不能相守那就忘记吧。
  • 此情可待成追忆i

    此情可待成追忆i

    那年的我们,都懵懵懂懂,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叫誓言,,还有,什么叫现实...只知道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心会很痛很痛;只知道,既然许下了誓言,就一定要完成;只知道,坐在天台,憧憬我们的未来。从无话不说变成无话可说,究竟是什么在悄然的改变这一切?是青春的怦然心动,是友谊产生了裂缝,还是,我们都还太年轻?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 灵月追夫

    灵月追夫

    她是龙都的龙女,他是铸剑城的城主,她是尊贵无比的创世神的转世,他是三大主神之一,与天帝平起平坐,她本来是华夏的美女杀手,却没有想到就这样被人带去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原来她的灵魂根本就不完整,只是一部分,她明明是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却没有想到她注定不可能平凡,她和他历劫来到人间,本以为只是普普通通的历劫而已,却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一场阴谋,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 帝皇书

    帝皇书

    二十年前,云夏大乱,帝盛天以惊世绝伦之才携挚友韩子安平定乱世,奠大靖天下。十年后,帝家满门被诛,唯留一孤女被禁泰山,帝氏百年基业烟消云散。若是帝盛天知道有一日帝家会被她亲手教出来的弟子诛灭满门,当年她可还会以一半江山相赠,奠大靖万世基业?无论世人如何神往追忆帝盛天存在的年代,经年后,任安乐百无聊奈的蜷在她的土匪窝翻得这段野史时,只是笑言……胜者王侯败者寇,世间定论如此,如今,这世上还有谁会在意曾经的云夏至强者会如何作答呢?
  • 复仇首席的女友宝贝

    复仇首席的女友宝贝

    为了钱,她和魔鬼签下了契约。“不要妄想逃离我,现在的你,不过是是我的一个宠物,一个玩具。”他冷冷的俯视着她,嘴角噙着邪佞的笑。“现在,取悦我……”她忍辱求全,默默的承受着不该属于她的一切。直到人生被颠覆的彻底。“为什么这样对我?”他的冷酷中竟然泄露出一丝悲伤“因为这是你欠我的。”
  • 河神(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河神(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古代埃及——法老们的王国,由金子堆砌而成的国度,被贪欲击碎的传说……这是一段案耀的文明史,一段壮丽的旅途,这是英雄之间的战倒,伴随着一段不朽的爱情。 这是宏伟的、富于想象的倒说,随着一段历史的消失,一切都付于历史来评说……
  • 傲视神皇

    傲视神皇

    辰林在辰家就是一个杂种,父亲的死,母亲的哀,成了他生存下去的动力,父亲留下的功法,将他引向逆天之路,血,让辰林从一个废材不断突破,封尊称神,傲视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