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2400000137

第137章

论曰。唯见灭道所断邪见疑。彼相应不共无明各三成六。能缘无漏。谓见灭道断。二邪见二疑相应无明。即摄属彼不共有二故合成六。如是六种诸界地中。能缘灭道名缘无漏。余缘有漏不说自成。有说。无明无所缘故非缘无漏。何缘知此定无所缘。无智性故。非无智性可说缘境。譬如世间非智外闇。谓如外闇有损见能。不可说言彼能取境。无智亦尔。障解境智。不可说言与智俱转。是故知此定无所缘。定有所缘心相应故。且已成立无明实有。若无明体非心相应。譬如外闇障心心所。令于境中不能取者。则心心所应永不生。应相续中恒现有故。如无心定无想异熟。不应说彼名迷所缘。非外黑闇障心心所。令于诸境皆不得生。色处所摄眼识境故。但于余境有损见能。无明亦然。但于苦等四圣谛理障真见生。非于境中障我等见。既不能障一切见生。故知无明有所缘境。又如眠体应有所缘。如眠但能损覆智用。非不与智于境俱转。以眠亦有取境用故。然于所缘令心昧钝。无明亦尔。非无所缘。何故无缘见灭道断。见灭道断不共无明。见苦集时彼皆断故。谓如见取于诸有漏法。由因果门乐净行等转。如是见取虽亦能缘见灭道断。而真实见苦集谛时一切永断。迷因果理对治生故。如是能障八行觉生。不共无明苦集现观对治生故一切皆断。除此更无缘见所断诸法为境。不共无明岂不此应如彼见取。非全如彼行相别故。谓于有漏见取生时。行相众多迷谬而转。修观行者见苦集时于见灭道所断诸法见为苦等。虽已能违计乐净等迷因果行。而于见灭见道所断。见为功德余最胜行。所有见取犹未能违。是故虽于苦集二谛已得现观。犹有见灭见道所断见取未除。不共无明无别行相。唯有惛重不欲行转。于四圣谛各别亲迷。除此更无余别行相。缘见所断非迷苦集。何须固访不共无明。有别行相缘见灭道断。令见灭道断同见取耶。何缘此中缘见所断。所起一切不共无明。见苦集时悉皆永断。非缘修断不共无明。见苦集时一切永断。不应于此重责其缘。许不共无明有修所断者。彼必应许不共无明。有唯能缘修所断法。非迷苦集二圣谛理。说此无明缘见断法。及无漏法理不成故。又必应许圣思法时离染恚高有染障故。谓彼修习正法观时。应有惛迷不欲行转。如眠惛昧障蔽其心。不共无明是修所断。故知圣者集智已生。犹有唯缘修所断法障思正法。不共无明见苦集时此何不断。此无明是智所害故。诸忍非彼对治道故。不迷苦集二谛理故。不缘亲迷谛理法故。谤灭邪见为见灭耶。不见灭耶。若见灭者。如何见灭谤言无灭。若不见灭者。如何无漏缘。又如何言此物非有应言见灭。但寻教见即谤如是所说灭无。岂不此见亲能缘灭。如何即拨此灭为无。如有目者于多杌处。遥见人立拨为非人。虽亲缘人而非不谤。故有见灭而拨为无。然非所有谤灭道慧。皆是见灭见道所断谓若有慧非审察生。闻说灭道便生诽谤。唯缘名故非见彼断。若慧于境因审寻伺推度而生。决定拨无。所说灭道方见彼断。如为离系说如是言。若能知风为水所镇。即知寻伺所引诸见生起可息。乃至广说。此无漏缘于一一地。各缘几地灭道为境。诸缘灭者缘自地灭。谓欲界系缘灭随眠。唯缘欲界诸行择灭。乃至有顶缘灭随眠。唯缘有顶诸行择灭。诸缘道者缘六九地。谓欲界系缘道随眠。唯缘六地法智品道。若治欲界若能治余。诸法智品皆能缘故。色无色界八地所有缘道随眠。一一唯能通缘九地类智品道。若治自地若能治余。诸类智品皆能缘故。何缘谤苦谤集邪见。欲界系者能缘九地。初静虑者能缘八地。乃至有顶唯缘彼地。谤灭邪见于九地中。一一唯能缘自地灭此有所以。所以者何。谓若有法此地爱所润。此地身见执为我我所。彼诸法灭还为此地见灭所断。邪见所缘此所以非未遣疑。故谓何理故邪见缘灭。非如缘苦集通缘自他地。或诸邪见缘苦集者。何不如缘灭但缘于自地。故上所以未遣此疑。非未遣疑但不了意。然上意显若诸行中。此地我爱我见转者。彼由耽著此地行故。若闻说有此地行灭。便起此地邪见拨无。非上行中有下耽著。宁下邪见拨彼灭无。虽界地相望因果隔绝。而九地苦集展转相牵。又生依立因更互为因故。一地邪见容有缘多灭。无相牵及相因理故。谤灭邪见唯缘自地灭。若尔善智缘灭谛时。应分齐缘如谤灭见。不应一念智顿缘多地灭。此二所缘理无别故。且有善智缘一地灭。然有顿缘多地灭者。由于前理与邪见异。谓前已说若诸行中。有耽著者闻此行灭。便起此地邪见拨无。非上行中有下耽著。宁下邪见拨彼灭无。善智不由耽著引起。缘多地灭于理何违。然善智生观诸行过。审观过已希求彼灭。故一地智缘多地境。且如暖等以总行相。观诸行过欣求彼灭。不应执彼同于邪见。于所缘境有分限缘。迷悟理殊。不应为例。谓修观者观自地中过失所恼。欣自地灭。由此亦能观于他地。诸行出离过失功德故。善智起悟境理通容有顿缘多地行灭。诸邪见起于境迷谬。固执所隔不能总缘。何缘邪见缘苦集灭。有通唯别缘道不然。由治有殊互相因故。谓所缘道虽诸地别。而展转相属互为因果故。因此邪见六九总缘。灭不相因唯缘自地。岂不法类二智品道。亦互相因下上邪见。应俱能缘法类品道。如缘苦集诸地无遮。此责不然。非对治故。若尔六地法智品道。应非欲界邪见总缘。上五地中法智品道。于欲界法非对治故。未至地亦非全属上地者非欲治故治欲者亦非全邪见。唯是忍所治故。色无色界谤道邪见。应亦能缘法智品道。有法智品道治色无色故。若谓法智非全治彼。苦集法智品非彼对治故。亦非全能治色无色。不能治彼见所断故。初品法智不能治彼初品烦恼。非此所治故法智品非彼所缘。是则应许色无色邪见。不能总缘九地类智品。非类智品总能对治上二界中诸烦恼故。谓非第二静虑地等类智品道。亦能为初静虑地等烦恼对治。初静虑等亦非全。两节推征如前说。又缘道谛三界随眠。非苦集灭忍所对治。故谤道见理应无能下上总缘。六九地道如是过网理实皆无。法类相望种类别故。法类智品治类同故。互相因故。互相缘故。谓法智品道同是欲界中。缘道谛惑对治种类。此同断道由互相因互相缘故。设非对治亦欲缘道烦恼所缘。类智品道与法智品。虽互相因。由对治门种类别故。不相缘故。非欲缘道烦恼所缘。准此已遮色无色界缘道烦恼。亦应能缘治色无色法智品过。谓于此中虽有少分法智品道。能治上界少分烦恼亦互相因。而由治门种类别故。与类智品不相缘故。非上缘道烦恼所缘。于九地中类智品道。由一种类展转相因。更互相缘治类同故。虽非对治而可总为上八地中缘道惑境。是故如颂所说理成。何故贪嗔慢及二取见。无漏断不缘无漏。以诸欣求真解脱者。于贪烦恼定应舍离。若缘无漏如善法欲。希求涅槃及圣道故。求解脱者不应离贪。又灭道谛应是所断。佛说离贪境名断故。如契经说。汝于色中。若能断贪色亦名断。又于贪境见过失故方得离贪。若许有贪缘无漏者。应于灭道见过失时。贪方得离。此见非净。岂能尽惑。又于贪境见功德故贪方得生。若许有贪缘无漏者。灭静等行观无漏时贪应增长。如何因此能尽诸惑。既俱不尽惑。生死应无穷。是故知贪不缘无漏。缘怨害事方得生嗔。无漏事中离怨害相。故缘无漏嗔必不生。又嗔随眠其相粗恶。诸无漏法最极微妙。故嗔于彼无容得行。诸慢随眠高举相故性不寂静。诸无漏法极寂静故不生高举。又生慢者作是念言。我得此法。非无漏法力能为缘起如是慢。以无漏法能治慢故。二取若能缘无漏者。是则应与正见相同。无漏是真净胜性故。二取既无倒。应非见所断。是故二取非无漏缘。若尔有于谤涅槃者。邪见等上起嗔随眠。既称所缘应无有过。于有过法起憎背心。正合其仪应远离故。则应嗔恚非见灭断。无如是失。愚灭相者于能谤者方起嗔故。谓于余处执解脱已。于谤真解脱方起不忍心。是故要愚真灭相者。方于谤灭邪见等上。起极憎背见灭断嗔。诸有不愚真灭相者。于能谤灭邪见等上。若生厌背非嗔随眠。乃是无贪善根所摄。又如腹内积多病者。为活命故虽食美食。病所杂故皆成衰损。腹无病者。凡有所食一切于身有益无损。如是若有于非灭中妄谓是灭生贪爱者。相续秽故。于邪见等所起憎嫌。皆说名为缘见灭断。邪见等法所起嗔恚。若有如理于真灭中知是真灭。无贪爱者相续净故。于能谤灭邪见等中。所生厌背皆无过失。若于知有涅槃正见。所起嗔恚见何所断。此不应责见所断嗔。理必无容缘善法故。此缘正见。定修所断。然已见谛者此不复行。缘谤灭见贪已永断故。宁不信有缘无漏嗔。岂不此嗔世现知有。谓有外道言。涅槃中永灭诸根。是大衰损故。我于此定不欣求。此本非嗔乃是邪见。故本论说。于乐计苦。是见灭断邪见所摄。理必应然。以一切苦至极乐处方得永灭。极乐处者。唯真涅槃。此极乐言。显胜义乐。彼不能了此乐相故。又不能知生死过故。耽著诸有不乐出离。故起邪见非拨涅槃。宁执此为缘灭嗔恚。然上座说。许邪见疑及二无明缘无漏者。则应灭道俱成有漏。若谓灭道非惑所魅。要有漏事惑所魅者。是则若有于彼事中。有所求得可起烦恼。定无灭道成有漏失。由彼不成有漏相故。以佛说有漏唯是爱恚事。灭道既非爱恚事摄。故彼虽被邪见等缘。而决定无成有漏失。若尔不许贪嗔随眠是共相惑。非一切境皆为贪嗔所系缚故。应有有漏事亦成无漏失。彼定不了对法义宗。以许未来自相烦恼。定能系缚诸有漏事。非灭道谛与三时中贪嗔随眠为依为境。故与彼事不可例同。岂不世间诸外道类。现于无漏亦有起嗔。谓现有于他正见等真涅槃道。及涅槃中起极憎嫌。经中处处亦见广说憎灭道者。又诸烦恼依总相说。皆入贪嗔二品摄故。如说三随眠。复说七随眠。有说三结。复说九结。非三随眠不摄七随眠。非三结不摄九结。又如经说大病有三。岂身见等非大病摄。若彼品摄亦名大病。贪嗔亦然。总摄无失。谓贪能总摄乐相应烦恼。嗔复能总摄苦相应烦恼。故许邪见疑二无明能缘灭道。则应灭道亦是嗔事成有漏失。如是所说理皆不然。且初所言诸外道类。现于无漏有起嗔者。彼由不了无漏相故。但阙乐欲非谓起嗔。谓彼深心乐著生死不乐出离。故起邪见。非谤灭道岂即名嗔。彼或拨无或谓有过。故于无漏唯不忍许。非不忍许即名为嗔。如佛弟子于外道说。自性士夫时方我等。亦不忍许岂即是嗔。又彼所言依总相说。贪嗔总摄一切烦恼。以邪见等缘灭道故。灭道则应嗔事所摄。成有漏者理亦不然。违自意故。太过失故。不决定故。应异说故。谓彼上座处处自言。世尊不应作迷谬说。若佛于此但举贪嗔。意欲总摄一切烦恼。岂不此言极为迷谬。或若举二便能摄余。则后说余便为无用。故彼所说自意相违。如何彼言有太过失。谓先已释贪慢二取。不缘灭道其理极成。准汝所言应有缘义。以有邪见与乐相应。灭道亦应成贪事故。或虽许二总摄诸惑。而非总能缘灭道者。则应唯许邪见等缘。不应许嗔离怨相故。又约余义有太过失。谓应但说大病有二。以许贪嗔总摄诸惑。业因缘集应无有三。如是等门数皆应减。不决定者。谓彼所言唯说贪嗔能摄诸惑。如随眠等少能摄多。此不定然有处说少唯如名摄不摄余故。有说总名许摄别故。如缘起处说爱缘取。彼宗唯许爱为取缘。非摄所余乐相应惑。取名虽总唯许摄爱。又契经言。吾当为汝说诸爱网。此中唯说贪求相故摄爱非余。又见余经总说烦恼而不摄见。如五浊中或举别名而总摄惑。如契经说无明缘行。又于此中三随眠等。亦容说彼非摄一切。应异说者。谓若世尊欲依总相说诸烦恼。不应于此说贪与嗔。但应说无明如无明缘行。此能总摄一切烦恼。与诸烦恼相随行故。若说贪嗔唯能自摄彼前所说。是则若有于彼事中。有所求得可起烦恼者。此言有何义非我宗说。要于境中有所求得方起烦恼。但由于境不能了知。起背起求起中烦恼。若尔宁说惑所魅言。谓若境中惑得自在。能摄受境令顺生增。非惑生时摄取于境。置于心首宝玩名魅。但是境中惑得自在。摄令顺已得生增义。若非所魅惑于境中。虽缘彼生而不增长。如人举目观日月轮。能令眼根损减增长。是故贪等不缘无漏其理极成。灭道虽为邪见等境。而非有漏。

同类推荐
  • 逢遇篇

    逢遇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经真义

    道德经真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会仙女志

    会仙女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十方灵祖

    十方灵祖

    十方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故事。禁忌之都,神灵之颠,死亡之塔,葬龙之谷,离忧古域又有着怎么的故事。在这纷争的时代,韩易又该何去何从,让我们跟随时光的号角聆听岁月的声音,走进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 不赖

    不赖

    贺晋北和陶杳杳这对儿冤家,不打不相识,越闹越近,可是就是这么对儿欢喜冤家偏偏学别人玩儿什么相爱相杀?!玩脱了才发现,一对儿冤家,也会形同陌路;一对儿活宝,也有再也不见。爱你就是要赖着你。
  • 壹拾二年的谜团

    壹拾二年的谜团

    十二年前你的消失,困扰了我十二年的谜团,终于要到了解开的时候了吗!
  • 天域紫川

    天域紫川

    哪一世是终点,哪一念才能不灭。岁月无声,流星飒沓。是梦靥,是劫灭,是涅槃还是永生……天域破碎,紫川骤乱。少年持天焚,焚天斩梦,风过天地肃杀,欲踏九重青天!
  • 左邻右舍

    左邻右舍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商汤灭夏

    商汤灭夏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世纪,国势日衰,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商汤灭夏》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商汤灭夏的有关内容。
  • 一匹马换一相公

    一匹马换一相公

    一匹马换回一个相公,赔否?一匹马娶到一个媳妇,赚否!这年头,找个厚道的媳妇儿不容易啊!
  • 都市撸啊撸

    都市撸啊撸

    得到了一个未来撸啊撸系统,陆晓飞的人生牛叉了起来!只要能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撸啊撸里所有技能、装备、符文、英雄都有可能被召唤出来!
  • 四斩之权

    四斩之权

    这是一个在三界辗转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17岁的男孩,隶属魔界一个叫做四斩的魔国。有时候一个魔国一个人太过于耀眼出风头反而不好,容易被列为别人的目标。魔界和人类世界的故事情节比较重些,仙界的不会太多。这里面最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主人公的历练之路,兄弟与爱情到底是会成为他前进的助力还是阻碍呢?最后死掉的会是谁?人心并不容易温暖,就算是陌生人也能变成朋友不是么?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