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400000041

第41章 国立剧专历史的沉思(2)

(二)在流亡中的艰难办学和戏剧理论

历史最终让余上沅走上了职业戏剧教育家的道路,他仍然忠实地实践着"终身做戏剧的仆人"的誓言。

1935年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办一所国立戏剧学校。当时文化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胡适、梁实秋、叶公超以及当时的教育部长王世杰等都竭力推荐余上沅出任校长。余上沅出任校长一职有三点原因:第一,余上沅在北大读书时,与胡适·王世杰有师生情谊,余上沅在清华工作时,与梁实秋有文字之交,后又一同赴美留学,大家对余上沅的学识和为人都很了解。第二,余上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戏剧界颇有声望,特别是1935年3月梅兰芳率团赴苏游欧艺术演出,余上沅以导演和艺术顾问的身份,参与了梅剧团访问演出的全过程,使余上沅结识了苏联及欧洲各流派的戏剧大师,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同时更提高了余上沅的知名度。第三,余上沅在美国留学专攻戏剧,回国后又在北京艺专戏剧系教过戏剧,有扎实的戏剧理论基础,丰富的戏剧创作实践和戏剧教学实践。

以戏剧事业为生命的余上沅谋国以诚,未与任何人商量便答应担此重任。

古今中外的大学或专业学校校长大多数是杰出的学者,或某一领域有较高建树的艺术名流或权威,余上沅出任国立戏剧学校校长,应该说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原名国立戏剧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戏剧院校。余上沅出任校长后,引进西方高等戏剧学校的办学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严格按照"专业化、正规化"的原则办学。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注意到办学理念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认同并确定了戏剧学校以"研究戏剧艺术、养成实用戏剧人才,辅助社会教育"为宗旨,明确了戏剧学校知行合一,"学"与"术"并行,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针和为现代中国培养新型的戏剧人才的宏伟目标。据原戏剧学校学生李乃忱回忆,余上沉在新生人学第一次讲话就明确告诉学生:我要把你们都培养成像梅兰芳那样的演员。余上沉的讲话,鼓舞了众多学生热爱戏剧事业,终身为繁荣现代话剧不断求索、拼搏。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之本,只有一流的戏剧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戏剧人才。余上沅曾就学于北京大学,非常熟悉蔡元培的治校思想,为他十余年后办国立戏剧学校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在聘用教师方面,他遵循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唯才是举,延聘了许多既有真才实学又掌握了先进艺术思想和艺术方法的学者和艺术家任教。先后在该校任教的着名艺术家和学者有洪深、曹禺、应云卫、马彦祥、张骏祥、黄佐临、陈瘦竹、梁实秋、杨村彬、应尚能、陈鲤庭、章泯等。据剧校第一届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沈蔚德女士回忆,在她与余上沅校长合作期间,经常听到余校长说:"我是按照蔡元培的教学思想办学,我不管什么党派,只要有真才实学,把学生教好,我就想方设法请到学校里来。

"众所周知,田汉是左翼阵营的戏剧家,共产党员,曾于1936年在《新民报》发表过有关《雷雨》尖锐的批评文章,但余上沅并不怎么关心田汉的政治身份,对学术上的争论也表现出超脱的态度,当田汉刚从国民党监狱出来不久,余上沅便经常邀请这位革命剧作家来校讲学。田汉与曹禺两位艺术家见面后,相互尊重,谈笑风生,诗酒酬唱,都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图。余上沅不以政治标准和学术见解不同作为教师的取舍标准,表现了作为教育家的余上沅"网罗众家"的广阔胸怀和学术自由的民主作风。为了鼓励剧本创作,余上沅在我国首次提出对剧作家新创作的剧本付给演出报酬的上演税制。由于学校公演次数逐渐增多,我国已出版的话剧剧本已不能满足演出的需要,于是余上沅提出,从1936年2月第一届公演起,向社会及本校征求新创作的剧本,如经采用,演出后将按售票收入的百分之三酬谢作者上演税,如果是改编的剧本,将向作者酬谢百分之二的上演税。这种有别于稿酬的上演税,起了很好的鼓励和宣传作用,以后全国各地有不少剧团也仿此办理,对首次上演的剧本给一定的上演税。

余上沅为把国立戏剧学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戏剧院校费尽了心思。当一流的师资配齐和规章制度完善后,加强学校的基础建设便成为当务之急了。南京薛家巷戏校校址狭小,"现以校务日渐发展,殊觉不敷应用",于是学校呈报当局并获准拨款建筑新校址,包括剧场、教室、办公室、宿舍、运动场等,余上沅雄心勃勃,对剧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战争破坏了余上沅为戏校设计的美好蓝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于当年8月在上海登陆,直逼南京。学校奉命内迁,于1937年8月离开南京,开始了流亡办学的艰难历程。内迁途中,历尽颠沛流离之苦,先后在长沙、重庆短暂办学,最后落脚在偏僻的四川江安县文庙。戏校师生在艰难中奋起,最终让戏校获得比较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余上沅既主张戏剧要为大众服务,为抗战服务,但同时又反对把戏剧作为单纯的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强调戏剧"不能离开艺术而独立",认为艺术上成功的作品,"会更加发挥宣传的效能"。

余上沅关于戏剧大众化的主张,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最早是在1936年9月从话剧的城市与乡村观众问题谈起。

他认为,戏剧的大众化,不仅是城市,更重要的是广大乡村,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民众是农民,要让戏剧为中国广大民众接受,就必须考虑农民。因此,余上沅提出了"送戏剧下乡"的主张。他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设法把戏剧送下乡去,戏剧将永远是少数人的玩意儿。他深情地号召,"致力于戏剧的朋友们,别忘了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民"!

抗日战争开始后,余上沅主张戏剧工作者要积极投人抗战的洪流。他说:"我们一班从事戏剧教育和文化事业的人,在这个非常时期,也有很大的责任。""戏剧比文字宣传或演讲宣传的效力,要来的大得多。"因此,他希望戏剧工作者要以戏剧作为武器,运用戏剧的力量来教育民众,唤起民众,领导民众,组织民众。他坚信,戏剧的威力并不亚于炮火,都一样可以唤起抗战的呼声。

基于以上认识,抗战初起,他就组织了"非常时期巡回公演剧团"演出宣传抗战的剧作,通过演戏去发动群众,激发战士的斗志。同时,又在各地办起了"战时戏剧人员训练班",培训大量的戏剧工作者投人抗战的宣传和演出。在整个抗战时期,学校不仅在教学演出中坚持排演进步戏剧,而且还经常组织轻便的小型演出队深入街头和山村演出宣传抗战的剧目。用余上沅的话说,戏剧家为抗战演出,不再为"艺术至上"的观点所束缚,把戏剧的享受权,交给了民众,交给了士兵。

"投入时代的洪流!"原剧专毕业生徐晓钟(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认为,这就是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精神传统。

余上沅主张,即使是抗战时期的创作,也必须加强作品的艺术性,反对把文学作品变成单纯的"宣传工具"。1941年,他与何治安写的《抗战四年来的剧本创作》认为,抗战以来,剧作家以极大的热情,写出了大量的主题积极的剧作,但不少作品人物的刻画,因为受主题窄小的影响,大多不能深刻,故事的结构也比较单纯,这个"艺术"与"实用"(宣传)有二元的错误观点竟然非常强而有力存在着,而且还可以支配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剧作。文章认为,戏剧是艺术的一部门,它是不能离开艺术而独立。成功的艺术作品,反而会加强发挥宣传的效能,强调"有好的戏剧,才收到好的效果"。文章希望剧作家充分认识到,"今日之战争不仅是枪炮战争,而是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总竞赛",为了使戏剧能够促进政治文化的进步,剧作家应"更加努力与迈进",写出优秀而伟大的作品。

余上沅自国立剧专建校以来的戏剧主张,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话剧是吸收了西方戏剧观念之后而形成的一个崭新的现代剧种,要使它在中国获得生命,就必须使它本土化、大众化。但话剧自传人中国以后,演出范围基本是在少数大城市及大专院校。余上沅从熊佛西在河北定县从事农民戏剧的研究与实验(1932-1937年)得到启发,提出话剧在中国的大众化问题,不仅要注意在中国的广大城市让市民接受,更要"送戏剧下乡",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得到戏剧享受。余上沅"送戏剧下乡"的主张,为话剧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第二,在提倡戏剧家要投入时代洪流的同时,反对把戏剧变成单纯的"宣传工具"和政治导向的手段,希望剧作家加强作品的艺术性,写出伟大不朽的作品。在战争高于一切的大环境中,能够为戏剧创作提出导向性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余上沅在戏剧学校创办初期,就规划将戏校办成以美国卡内基大学戏剧系为模式的高等戏剧院校,后因战争使学校居无定所,改制问题难以提上议事日程,直到江安定居后,才报经教育部批准。1940年6月,国立戏剧学校升格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全国的戏剧教育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剧专长达6年的江安阶段是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余上沅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原剧专教师沈蔚德女士回忆说,1943年(应为1942年-笔者注),曹禺因某些客观原因需要离开江安,他担任的理论编剧组主任职务空缺,余上沅希望剧专教师、着名戏剧理论家陈瘦竹承担重任,但陈先生以只专门教书和作学术研究为由谢绝。

结果出乎意料,余上沅竟在会议席上,当众跪求,陈先生为余上沉的一片赤诚所感动,不得不答应下来。

余上沅是一个学者型的戏剧家和戏剧教育家,要办好这样一个在国民党直接领导下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他显然不可能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和斗争策略来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但又不得不在教学以外的各种场合虚与周旋,疲于对付,努力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他在关键问题上是非分明,尽最大努力以或明或暗的方式保护学生和教师,演出剧目都是中外名家名作或抗日题材剧作,拒绝上演"反共"戏及后来的"戡乱"戏。余夫人陈衡粹女士说:"余在政治上迟钝",自然短于纵横捭阖之计,他只能以"为国储才"的报国赤诚,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戏剧家和学者,成就了开拓中国高等戏剧教育的首创之功。

1945年7月国立剧专迁至四川重庆郊区北碚,1946年7月,迁回南京。

1948年4月,国际戏剧协会中国分会在南京成立,余上沅当选为该会主席。

1948年6月28日,余上沅作为中国戏剧界代表出席了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戏剧协会第一届大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戏剧艺术家及专门技术人员之组织",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间戏剧界的互相了解和交流。要求出席会议的代表"以在国际戏剧学术界有资望者为宜",余上沅以173票的最高票数当选叫。从余上沅的当选可以看出,二十余年来,余上沅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开拓中国高等戏剧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戏剧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代表中国戏剧界出席世界戏剧家盛会,是众望所归,历史必然。

会后,余上沅应英国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赴该国讲学。当时英国有关人士希望他留在英国继续从事戏剧事业,他坚辞不就,毅然回国。1948年秋,为避免被逼去台湾,他辞去了国立剧专校长职务,到上海闲居。

同类推荐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止观义例

    止观义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撞邪

    撞邪

    我天生异禀对旁门左道有着异于常人的领悟力,修行邪术事半功倍。什么!我是坏人,哈哈哈!随你怎么想,我的道路我做主。
  • 不灭神皇

    不灭神皇

    上千年前的神皇时代已经结束,那是一个错误的时代,武者只懂利用天地间的威能,却忽略了自身的潜能,真正的强者,那便应该是以自身力量撕破苍穹,追逐日月!ps:白衣想写出一个好的作品来,这本书白衣会努力更新的。另:请大家监督我啊,让我每天尽可能多更新!!!然后推荐票,收藏,打赏!!O(∩_∩)O哈哈~神皇①群:249687886白衣卫:292713051(学徒以上可进,进群需改起点马甲)
  • 草鞋皇后

    草鞋皇后

    谁能想到云国边城里走街串巷的‘卖鞋郎’是个国色天香的女孩子。景凉,景色微凉,赤心如朱。她心甘情愿与一个傻子有了孩子,从此声名狼藉。他却转眼江山怒马,美人在怀,前程已抛。传说,蛮夷公主有个俊俏的男宠,还给公主带了一个同样俊俏的孩子?又传说,云国苏家有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母。只可惜主母是个带着幼子的寡妇。她以千面示人,或狠辣,或娇弱,只是物随境迁。九天之下,皇城万里。谁说他薄情寡义,他只是听从娘子的安排,一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终免万民于战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智力开发宝典

    青少年智力开发宝典

    《青少年智力开发宝典(彩色插图版)》专门为青少年朋友而编写,全书共分为智力开发和智力检验上下两篇。上篇智力开发,先是通过对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判断力等几个方面来训练智力,开发青少年的左半脑,提升青少年的智力水平;然后通过动手能力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右半脑也进行开发,从而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最后综合能力则是训练青少年的判断、分析、推理、想象等方面全面思维的能力。下篇智力检验,是通过一些智慧故事,来全面检测青少年运用本书后智力的提升情况。总的来说,青少年儿童在运用本书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超级训练营。
  • 火指

    火指

    这是一场战争,也是一场传说。是仙也是妖。这里是历史的遗迹,也是未来的科技。
  • 中学文学读本(一)

    中学文学读本(一)

    这套读本的最初设想是以五十年代教育部编订的高中文学教材(四册)为蓝本的,那是一套我至今还认为非常好的文学读本。我们现在的编撰构思依然是以文学史为主要线索,分成六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阅读和教学这套文学读本,使中学生大致能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线索及其审美特点,大致能了解伟大的文学传统如何像一条河流,从远古绵绵不断地流传下来,再从我们这一代的生命中流淌过去。
  • 乱世错爱(下)

    乱世错爱(下)

    抗战爆发,两人不得不暂时抛下个人恩怨,携手合作,生死之间,方知当初竟是误会重重。山河破碎之下,两人为报国仇家恨,并肩而战,他们均为了对方,不顾生死,多次涉险,又都经历了在民族大义和爱人之间的痛苦抉择,最后终于排除重重困难破镜重圆。
  • 末世之晓

    末世之晓

    一场末世,一对好闺蜜。是谁负了谁?亦或是是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