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鱼是美人鱼
在江南水乡,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常常被称作“小丫头”。这是因为古代女孩子在及笄之前,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很像一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唐代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扬州竹枝词》中有这样两句:“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指的就是这种很像“丫”字的发饰。扬州邗江曾出土一座南朝时梁代的墓葬,墓穴里有许多画像砖,砖上塑有各种女性供养人共二十个,其中有大像四个,小像十六个。大像的发式都是梳着高髻,似是贵妇人,小像则全部梳着双鬟,看来都是侍奉贵妇人的“丫环”。在古代,“丫头”往往成为婢女的称呼。
但是,父母对女儿、男友对女友的昵称,也可以是“丫头”。被称为丫头的女孩,很是乖巧可爱。到了今天,“丫头”又延伸至网络,成为男孩对女孩的昵称。
苏州人对丫头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小娘仵”。但很多人不知道“小娘仵”三字该怎么写。鱼,苏州方言读作“仵”,于是写成了小娘鱼。甚至不少媒体也用小娘鱼来表达。外地人不解地问:小娘鱼是什么鱼?吴越春秋时的美女西施,有沉鱼落雁之容,苏州果真是鱼米之乡,连小姑娘也比喻成鱼?
其实,小娘仵就是小丫头。明清时代,用吴方言创作的小说如《海上花列传》、《九尾龟》、《何典》等等,都写到了小娘仵这个词汇。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重版清末小说家韩邦庆所著的《海上花列传》时,对小娘仵一语作如此注释:女孩子。
但是也有民俗学家不同意“小娘仵”的写法。仵在古语中通五,没有对女孩的特定指向,不妨写成“小娘娪”或者“小娘姆”。小娘娪里的汉字“娪”,意思为女子,似乎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