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4100000012

第12章 苏曼殊: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苏曼殊是男的,方令孺是女的,这是常识。但是你叫他苏曼殊,却又违背了常识,因为苏是其人之姓,而曼殊则是法号。你叫他苏曼殊,就好比叫弘一法师为李弘一,但曼殊就是一非俗非僧不伦不类之人,所以你叫他苏曼殊,这也算是约定俗成,无可厚非的。

苏曼殊原名叫苏戬,戬这个字太难读,所以远不如曼殊来得通俗和易记。

曼殊还有一名,叫元瑛。

演林黛玉的演员出家和去世,顿时成为新闻,那么可见当时李叔同的出家是何等的新闻了。而苏曼殊在寺庙的三进三出,只是人们事后的谈资罢了。

文人中的和尚,和尚中的文人,大约也非弘一和曼殊莫属了。曼殊之墓曾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脚下,与秋瑾和苏小小两位为邻,也算是他修来的福气了。但是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先是苏小小墓被毁,后来秋瑾女侠也不能自保了,这一曼殊自然也就无葬身之地了。现在秋瑾之墓早已恢复,小小之墓也于2004年成了一景点,只是这位曼殊先生,目前还只是在孤山西泠印社旁的导游牌上的一行字——“苏曼殊墓地遗址”

就是从今天看来,苏曼殊也具备了所有热门电视剧流行的要素——身世之谜、情爱恩怨、异国飘零、红颜知已、美食主义者,等等,所以在当年,苏曼殊就有诗僧情僧之称。大众就是爱看一个花心和尚的故事。不要看他写的大多是古体诗,要知道这在当时是非常风靡的。也就是说。一百年前的曼殊,具备了所有的流行元素,就跟今天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但是超女和快男,毕竟是大众文化的产物,还没有把一个偶像推至极致的本事,而文化的积淀也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苏曼殊当年是在上海去世的,但是他的朋友们都要把他葬到杭州来。民国时期的好多名人,包括史量才等,最后的归息地都是在杭州,所以我要说,杭州西湖不仅是思想家整理思想的地方,不仅是文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也是名人长眠之处。现在有所谓黄金假期,全国人民开着自家车来到杭州度假,这看来是有先例的。

所以我也曾经说过,在杭州西湖,那是死人和活人争锋,穷人与富人抢地,这死人当然是是有名的死人。民国初年,杭州的公共墓地没有规模也并不规范,所以哪个名人想要葬于何处就是何处,好在现在杭州西湖边的公园纪念馆等都不收门票,那些名人之墓倒也成了一道文化风景。识的人叹一番,不识的人拍一番。至于说搞得恶俗的那些,反正也都是政府行为,且墓说起来又不能随便动的,所以也就枕着一片湖光山色继续恶俗着。

惟苏曼殊不知还在何处飘魂啊!

杭州曾经是曼殊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驿站,当年为革命为情事,他都在杭州逗留过,且一生来过十数次。沪杭之间的道路,一定是他最为熟悉的。如杭州的白云禅院。一百年前曼殊就曾经在这里避难会友,这可由他的《住西湖白云禅院》为证: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血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他也曾画《西湖泛舟图》,送陈独秀先生,以为陈是他的知音。

苏曼殊生于1884年,大约属于百年前的80后,他吸引今人眼球的主要还是他的身世,至于他的作品,就像马一浮的作品一样,谁能看懂呢?郁达夫曾经说:“苏曼殊是一位才子,是一个奇人,然而决不是大才。天才是有的,灵性是有的,浪漫的气质是很丰富的,可是缺少独创性,缺少雄伟气。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当时达夫所这番话,主要是针对曼殊的粉丝们的。当时胡适之著述白话文学史时,未把曼殊之成就写进去,于是一些粉丝就不满了,达夫先生就说了上述的话,看得出达夫对曼殊的小说最为不屑。其实达夫自己的小说也远不如他的散文和古体诗。

苏曼殊一生著述甚多,诗歌、小说和译文,但因为用的基本是文言文,当时甚为流行。因为当时的白话文,就是所谓把话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在文学语言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施蛰存先生晚年回忆年轻时读曼殊诗歌的情景时说,当时的文艺青年无不风靡苏诗的。正如我小时候手头也有林琴南老先生的译本,好像茶花女啊、黑奴吁天录等都有,但看不懂啊。我们这代人,批林批孔时才学了几篇法家的文言文,没有一点底子。老师也不能解释蒲松龄的“一狼犬坐于前”。小学语文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共产党万岁,第三课也是万岁,简单得很啊。当然也学一点文言文,比如说愚公移山,好在毛泽东选集里还是有不少的寓言典故和成语,这让我们没有成为语言的白痴。

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最能反映苏曼殊心境的便是这一首——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是好诗啊,就是我们这些读万岁和就是好长大的人,也觉得这诗有点味道。

曼殊的母亲是个日本人,当时他的父亲在日本做生意,在广东已经有老婆了,但在日本又拍拖了女人,还是那种一拖二的方式,明娶的妾是河合仙,而为他生子的是河合若,即妹妹,自小曼殊又是河合仙带的,并将他视为己出,而生母之命更是神秘莫测,后来说是失踪了,所以我觉得那个时代的日本妇女也是命苦啊。所以用今天的观点来看,曼殊相当于一私生子,而且在甲午海战之后,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有一种情绪,这可能对曼殊的心理是有影响的,而他的第一次进佛门也跟此事有关。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说他早慧,4岁时在日本即能伏地画狮子,栩栩如生。也有说他本人从小就愚钝,不通文墨,并非像郭沫若等少年就露出天才相了。现在从各种传记看,反正是看相人看出他的问题来。即在他四岁那年,就有日本相士抚其头叹曰:“是儿高抗,当逃禅,否则,非寿也。”这话是曼殊后来自己写的,所以当作第一手资料来引用的。

他的第一次出家是在1895年,即他12岁时,也有传记作家认为应是17岁时。有种说法认为,他虽然早慧,但回国之后整个人就很愚钝了,并未显出艺术家之灵性,说他在近20岁时不要说做诗,写字尚缺笔少画。但为什么后来成为大才子了呢,那就是靠他的悟道。不光是悟,还有陈独秀、章士钊等高人的指点,很快就出语殊妙,浑然天成,写出许多当时即为人称道,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好作品,如《断鸿零雁记》等。绘画上亦如此,苏曼殊未上过正规艺术学校,也未师从任何大师,其画却连黄宾虹也盛赞之。这里面除了文人墨客的追棒之外,也应看出他的确是悟到了一些艺术的真谛,这也符合他对悟道的理论,他在《随笔》中曾有这样的话:“泰西大学士言西人以智性识物,东人以感情悟物。”可见他是极信悟的。因为就他对佛的理解,他是不可能去身体力行的,所以他只能靠悟的办法,而要让他修行,他是做不到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佛门的叛逆者。

传说他在杭州住在庙里时,白天睡觉,而晚上则在西湖边行走,有时一走就是一夜,直到黎明才回寺院里。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怪人,但因为那时曼殊已是名士,所以对他也无多少约束了。

第一次出家是迫于生计,第二次是受感情刺激。

他当年留学时又爱上了日本女子静子,但遭广东的家里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菊子曾经做过歌妓。当时曼殊的父亲已经去世,而他的大老婆陈氏大权独揽,这河合仙自然说不上什么话来,而那个痴情的菊子又为他殉情而跳海自杀,这是何等壮烈之事啊!

这个事情对曼殊的打击甚大,后来他写作《断鸿零雁记》跟此事直接有关。

于是第二次出家。

第三次呢,则是因为苏报案,他是革命热情受挫而第三次出家。三次出家三次还俗,后来干脆就游走于半俗半僧之间,算是真正的特立独行。这个里面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比如一百年前的留洋基本的选择就是日本,所以对日本文化的那种钟爱当中,也包括爱上日本女子,康有为、辜鸿铭、周作人、郭沫若等都娶日本女子为妻,李叔同也带日本女子回国生活,这是一个点;第二个点,是性格上的原因,如果你让苏曼殊不还俗,那就不叫诗僧情僧了。佛门是净地,但中国老百姓爱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故事的,这是世俗生活的乐趣,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乐趣。这位苏兄,传说中在佛门里抓了鸽子还要做成五香鸽子来吃,所以被逐出佛门是情理中的事情。佛教的清规戒律颇多,其中有五条最根本的要求,即“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言、不饮酒。而这位苏兄在我看来是五戒皆犯。民国初期的革命也多为暴力革命,其中暗杀也是常用的一个手段,像苏兄当年也是一热血青年,正如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已经是一儒者形象了,但早年却也是制造炸弹的狂热分子。苏兄不但在其小说中,歌颂暴力革命,而且还亲历亲为,策划暴力事件,即使在第三次出家之后,还欲暗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至于说酒肉穿肠过,那是小事一桩,而且他又是中国现代文人中的一个美食主义者,不过分的说,他的吃已经完全到了病态和病入膏肓的地步,可以这么说,他是吃死的!

当然也正因为他的革命倾向,他是被当作一个正面形象来说的,当年的革命者,只要是革命者,谁是不赞成暴力的?

纵观苏曼殊的一生,从他的恋爱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恋爱冷结婚的人,曾有人说他可能有某种生理缺陷,但这毕竟没有医学证明,只是猜测而已。而且从记载看,也曾有青楼女子愿意从良嫁给他,这说明他的生理似无问题。但是我们想想,一个人要从热恋爱过渡到冷结婚,这也是有相当难度的,人从一百度一下子掉到零度,这就是他玩的游戏。好在他有一个理由,即佛门未便论娶,然后就写诗给这些姑娘们,姑娘们有的是青楼女子有的是恩师之女有的则是东洋女子——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这一点他也是继续了他父亲苏杰生的秉性,曼殊就是父亲与日本女子的私生子。而且苏兄又喜记日记,包括他跟青楼女子的名字场所及费用等,都有记录,有人给他数过一笔风流账,说他日记中用来嫖妓的资金达1877元,而当时女仆月工资仅1元。如果折合今天的数字,那已经达到6位字,逼近7位数了,这是何等的花费啊,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知道,他并非是一个阔人,但是却挥金如土,视金钱如粪土,基本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而且他时常把朋友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借了不还是常有的事情,有时主人不在他也会取人钱财,这一方面他的朋友陈独秀、章士钊等都领教过他的作派。

但是我们从他笔下以及他人的记述中,他总是一个苦和尚的形象,本是一个花和尚,这可见他的形象包装术了。如果比较客观地说,他是一个理论上的苦行僧,行动上则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且享乐已到了怪癖的程度。比如他是极度喜欢吃甜食和冰饮食品,又喜欢吃五香牛肉,每吃都得大啖一顿,所以他有糖僧和牛肉大师之称,因为他觉得人生之乐在于吃,今日之美食,乃明日之埃尘也,所以不吃白不吃,他最后就是死于肠胃之疾,因为他即使明知会吃得肚子不舒服,也照吃不误,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变态的行为了。朋友也常以美食诱之,诱他作画,画好即大啖一顿,所以他几乎每吃必多,每多必病,然而他依然乐此不疲,即使所谓吃花酒的场合,一般男人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于酒,而他却是不放过每一次吃的机会。也有人说,他是世上控制性欲之第一人(这前面已经有人推测过其生理问题),又是控制食欲之倒数第一人,寄情于吃,而且又是僧人身份,所以他的修行自然是成问题的,于是就是要靠所谓的悟的,因此他是佛学的理论家而已。

中国的普通百姓,对和尚寄托了一种很奇怪的感情,所以民间的花和尚、酒肉和尚得以流行,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确是不太讲什么信仰的,另一方面我们从和尚可以酒肉穿肠过的行为当中,得到了安慰和解脱。连出家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又何必禁欲自己呢?

问题是苏曼殊的吃甜食和牛肉等,已非饕餮,而成了一种病态。

如此一非僧非俗之人,非文非佛之辈,尚能名留青史,这说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可恃才傲物的,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应该说还是比较宽容的,对苏曼殊这种有如此品性的人,还是颇多赞美之词的,或者我们是从他的酒肉穿肠过中得到了一点弥补,他做了我们所不能做的事情,然而他又跟李叔同不一样,弘一是义无反顾不回头了,而他却时常回首俗世生活,这更像我们普通人,有着不少的缺点,而其灿烂的才华,又遮掩了他的若干谬误,我想这就是苏曼殊,这位逝于90年前的先辈,今天想来还是能让人感叹一番的,至少他是一位真诗人,且十分推崇英国诗人拜伦,这有诗为证——

秋风海上已黄昏,独向遗篇吊拜伦。

词客飘零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

我现在倒是期待着有人把他的小说译成现代文,这不知还没有味道。现在市面人已经有人把辜鸿铭当年用洋文写的文章译成了现代中文,让人看来总是怪怪的。

李叔同生前的最后一幅字是悲欣交集,曼殊最后的遗言是——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曼殊走了之后,他的十多岁的侄女苏绍琼写出了一首感天动地的诗作,她本人也即服毒自然而死。诗如下——

诗人,飘零的诗人!

我!你的小侄女!

佛仿见着你:

穿着芒鞋,托着破钵,

在樱花桥畔徘徊着。

诗人,飘零的诗人!

我又仿佛见着你:

穿着袈裟,拿着诗卷,

在孤山上哦吟着。

寂寞的孤山呀,

只有曼殊配作你的伴侣!

曼殊走了之后,他的好友柳亚子先生曾编辑他的作品出版,是为《苏曼殊全集》五本,出版时间应为1927年。八十年之后,当代中国出版社又出版了《苏曼殊全集》四本,这是根据柳亚子先生八十前的版本而修订出版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好像有过一个版本。现在这四册,一二册是曼殊的诗歌和小说作品,三四册是他同时代文人写他的文字,包括记述他的生平事迹等,其中柳亚子先生父子的文字居多,是我们现在阅读欣赏曼殊的最佳文本了。

曼殊的小说,基本是用浅显的文言写成的,但是他译的雨果的《悲惨世界》,倒是白话文。他的《断鸿零雁记》基本是自传性质的,当时发表时则是非常轰动的,可以这么说,曼殊是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文化符号。

寻遍了车中,

只不见他踪迹。

尽日清谈高会,

总空虚孤寂。

明知他是不曾来,——

不曾来最好。

我也清闲自在,

免得为他烦恼。

同类推荐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热门推荐
  • 一千零一夜全集(五)

    一千零一夜全集(五)

    《一千零一夜》中文又译作《天方夜谭》。相传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因为痛恨王后与人私通,就将王后杀死了。此后,国王怀着满腔仇恨,每天娶一少女,第二天早晨就将其杀掉,许多无辜女子惨遭杀害。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每夜讲故事的办法,不断引起国王的兴趣,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不仅自己免遭杀戮,而且把国王也感化了。
  • DNF之鬼手剑圣

    DNF之鬼手剑圣

    父母被杀十岁的巴隆被卷入一场世纪的战斗当中,遇到一名名曰:GSD的老者并拜其为师,最终成功掌握鬼神的力量成为一代鬼剑士!
  • 世界500强企业留人之道

    世界500强企业留人之道

    公司对手下的工作人员非常信任,员工深受公司内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公司非常满意,从而热爱他们的本职工作,并尽力做出最大努力帮助公司实现企业目标。
  • 惊蛰

    惊蛰

    一本文字和声音完美结合的作品,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你在声音和文字中感受极度惊恐。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天都大学的恐怖故事。坐落在海边的天都大学,本是一座美丽的象牙塔,可一切都困一个女生的出现而改变。她拥有着年轻漂亮的面孔,却暗藏着一颗饱经沧桑的心,她到底是谁?校园中疑云重重,杀戮接二连三,是谁对他们有如此的仇恨?教授终日惶惶不安,他心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魔影”始终对他纠缠不放,并举起了锋利的尖刀?
  • 鬼玺

    鬼玺

    盗墓世家屡遭毒手,族人神秘失踪。镇守轮回大门的盗墓古派离奇灭门。盗墓界风雨飘摇。归根结底竟是一块小小的鬼玺。当鬼玺集成之日,必将是轮回开启之时。幕后黑手现身,新纪元的到来。盗墓界需要希望,这个男人叫陆安。
  • 婚姻的智慧

    婚姻的智慧

    每个人都想拥有完美的婚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的婚姻。经营婚姻是需要智慧的,《婚姻的智慧》就是要教会你,如何拥有这种智慧,让你拥有幸福的婚姻,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 明伦汇编人事典九十一岁至百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九十一岁至百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个人都幸福

    每个人都幸福

    本书收入作者近作60篇小小说,重点讲述新兴城市与人的生活,叙述底层生活的各式人等,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这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品既是对生活的演绎,也是对生活的回放。
  • 天降萌宝,妈咪矜持点

    天降萌宝,妈咪矜持点

    当林柠终重新为当上国民女神,嫁的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继续为娱乐圈发光发热的时候,记者问她目前人生还有没有其他愿望的时候,林柠只是笑而不语。某男:“那你的愿望是什么?”某女:“愿望是……你,诶,你干什么?”某男:“给你。”
  • 黄龙山保卫战

    黄龙山保卫战

    一个是八路军男神,一个是八路军女神,他们联手建立了黄龙山兵工厂,却遭到日军魔头铃木和他的恶徒九州狼的疯狂破坏。于是,追击、谍战、绑架、谋杀、色诱、爱情轮番上演,最后以一场惊天大战决出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