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7000000045

第45章

答。凡有二义。一者十六王子有请转大小二乘法轮之功故前列之。二者十六王子又能覆讲。今正明与王子结缘故初列也。名曰智积者。平等大智皆已积聚。故能请转二轮及覆述妙法华经也。皆舍所珍者。至佛所意必欲出家。故舍小乐而求大乐也。诸母涕泣而随送之者。爱情未断是故涕泣。道缘已会故而随送之。到已头面礼足下第二次明敬叹。前长行身业恭敬。次偈颂口业称叹。自有叹而不敬敬而不叹亦敬亦叹非敬非叹。今具二也。偈文为四。初一行半叹佛成道。次两行叹坐道场。次四偈明自庆。后半偈结叹。尔时十六王子下第三请转法轮。前长行次偈。偈文为三。初二行半正请说法。次一行半叹佛知机释堪请之德。后半行正结请。而言百福者。一善有五品心。谓下.中.上.上中.上上。十善合五十。始有五十心终有五十故名百福也。佛告诸比丘下第三明成道已后现于瑞相。所以现瑞者。为欲广集有缘令受道法。又十劫坐道场谓圣默然意业利物。今辨放光谓身业利物。后受请说法谓口业利物。又成道已后具三业利益。放光为身业。动地为意业。说法为口业。就文又三。初动地。二放光。又其国界下第三明二瑞所至。所以放光者。表智炬将晖故身光前曜。二者欲灭众生障碍。三欲召集有缘令知佛出世。所以动地者。后偈颂释云。为觉悟群生灵动于一切。令众生知有佛出世也。别明二瑞所至者。前二章为利益余众。今的召集梵王也。尔时东方下第四明十方梵天云集请转法轮。所以但明梵王请者。上明十六王子为近众请。今列十方梵王明远众请。略举近远。其中间例可知之。故后文云诸梵来时见十六王子请及八部恭敬。故知略举近远例中间也。又十六王子明人请。今辨天请。以天人是受道器故。又十六王子明内眷属请。今明外眷属请。就文亦三第一明三方梵王来请。第二例于六方。第三别明上方梵天来请。三方请即三段。一一方例有六章。第一睹瑞生疑。第二诸梵谋议。第三寻光至佛所。第四三业供养。第五请转法轮。第六如来默许。是时诸梵天王下第二文也。尔时五百下第三文也。真谛三藏云衣裓是衣箱也。今谓衣前衿也。即时诸梵王下第四三业供养。前长行明财供次说偈明法供。又前是身业供养。后是口业供养。又前是供养后是称叹。长行为二。初辨恭敬。即以天华下明供养。初以华供养表欲行因也。次奉宫殿表欲求果也。华供养中前供养佛谓正果也。次供养菩提树谓依果也。又前表人尊后明处重。奉宫殿者。舍形之所栖欲求神之所宅。偈文为三。初两行称叹佛德。次一行自序来意。后一行请受供养也。尔时诸梵天王下第五请转法轮。前供养以祈福。今请说以求慧。又前叹佛之福田。今叹佛为施主。又前是自行今请法是化他。尔时大通智胜下第六默许

问。涅槃时亦默而不许受供养。今亦默然。何以知受请耶

答。有人言佛颜有舒敛故知受不受。有人言身光上下表之故有受不受。有人言初成道时佛有唱号。默然者便是受请。涅槃时默然者便不受请。余二方如文。西南方乃至下方第二段例余六方。上方梵王说偈称叹中十行半偈开为二。初八行半叹佛。次两行请受供养。初叹后请者。初叹明佛有胜德。故后请受供养。就初叹中初两偈叹佛慈悲德。前偈叹大悲次偈叹大慈。于昔无量劫下有六行半第二叹佛难值。初四行半明昔不值佛。次两行自庆今得值佛。初四行半中为二。初三行半明起爱众生不值佛也。住于邪见法一偈明起见众生不值佛

问。东南方诸梵云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次南方梵云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今此文云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何故三处不同耶

答。寻佛应世感见不同者。犹由众生行有厚薄之异故睹接致久近之差。一百三十劫上品人也。一百八十劫中品人也。于昔无量劫下品人也。略举三品不同则略摄感应义。尽失乐及乐想者。对境发爱为乐。心取境故为乐想。又释乐谓乐具。想即乐受。生死无有实乐故称为乐想。尔行大通智胜下第二明近缘由。以去覆讲事近名近缘由。亦开为四。初受请说小乘法轮。第二十六王子请转大乘法轮。第三受请说法。第四说经竟入定。前一明说小。后三辨说大。就此四章各开三段亦合十二章经。初章三者第一明受请。第二明一会说法。第三多会说法。初文前列十方梵天后明十六王子者。前文从近至远故自人及天。今从天及人自远至近。又遂文势便接上天众故前列天后列人也。即时三转下第二正明说法。就文为二。初明说法二时众悟道。就初又二。前说四谛次说十二缘。就说四谛为三。初表三转十二行。次明余人不能转。后正明三转。言三转者。一示转谓是苦是集是灭是道。二劝转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三证转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道我已修。引佛为证转。复有一谛三转。谓是苦苦应知苦我已知。余三亦尔。十二行者。若用教为法转说此十二种教生众生解。解行于境故称为行。又佛如行而说而众生如说而行故云十二行。若以解为法轮体一转生四行。谓眼智明觉。眼谓法忍。智谓法智。明谓比忍。觉谓比智。一转生四行故云十二也

问。一转既生四行则生四法忍四法智四比忍四比智。生行已足。后二转更何所明

答。成论师云。初转生闻慧。次转生思慧。后转生修慧。依婆沙宗为三根人故有三转。初转上根即悟生于四行。乃至三转下根人悟亦生四行。今三根合论故有十二行。若广开之便有四十八法轮。初转四行谓见道十六心。余二转各为十六合四十八也。又初转生未知欲知根。次转生知根。后转生知已根。又初转生见道。次转生修道。后转生无学道。依释迦趣鹿苑说法。天人但证初果。宜用前约三根人释之。若依大通智胜说法。皆悟罗汉。宜用三根三道二义释之

问。依毗昙宗用何为法轮体

答。杂心云。牟尼说见道疾故名法轮。谓见谛解起具戒定慧。以三种戒为轮毂。三种慧为轮辐。二种定为轮辋。三种戒谓正语正业正命。三种慧谓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二种定谓正定正念也。所言轮者谓轮转义。观欲界苦次观上界苦。次乃至观欲界道次观上界道。以三界四谛上下轮转故名为轮。断见谛惑为轮用。照四谛境为轮行四方也

问。毗昙见道但有十五心。云何具十二行

答。道比智是忍家流类。印证见谛惑无。然非见道摄也。成实见道唯一空行。亦无十二行。故数论二家释十二行于文为难解也。别有经说十二因缘为十二行。若尔三转目四谛十二行约十二因缘两事合说也。若沙门下第二明余人不能转。智慧人有二分。出家为沙门。在家为婆罗门。天有二分。欲天主为魔。色天主为梵。及余世间此天人以外称为余也

问。三乘人尽得见谛道。何故言佛独能转余不能耶

答。二乘人虽能入见谛道成无学。而无一切智。不能善识机缘。不为物情所信。故不能转。又佛能自转能为他转。声闻不能自转故不为他转。缘觉虽能自转。而缘觉出世无他人成圣故不能为他转。故涅槃云。缘觉说法不能令人得燸法等。谓是苦下第三正明三转。略举其一也。及广说十二因缘下第二所以明说十二因缘者有二种义。一者广上四谛义。广苦集为十二相生。广灭道为十二还灭。二者时坐有二种根缘。一求声闻二求缘觉。为求声闻说四谛。为求缘觉说十二因缘。故信解品云密遣二人。即其事也。言无明者。一显通隐别故说无明。过去世中一切烦恼皆有闇惑迷理之义。就此通义故说无明。二者无明烦恼迷于本际集起生死。其力最强从强为名故说无明。无明有四。一迷理无明。所谓迷于二谛之理。故地经云不知世谛第一义谛故名无明。二发业无明。所谓三根三毒烦恼。三根烦恼能发思业。三毒烦恼发身口业。三覆业无明。谓造业已重于前境起贪嗔等。复助前业令其增长。四润生无明。若依成实论。唯爱能润余但远助。若据斯义。润生即狭唯在于爱。受生则广通于余结。地经亦然。故彼经言。爱水为润。无明覆弊。我心溉灌。毗昙云。润生受生诸结皆能。但缠垢等能润不能受生。行者谓罪福不动三行。亦身口意三行也。识支者凡有三种。一种子心识作行已后受生之前所有心识。为业烦恼所勋发故能生后果识说为识支。二者无明行中所有心识亦是识支。三受生心识名为识支。谓生时一念之顷染污识也。名色支者。四阴名名。色阴名色。当于尔时四阴才裁有其名未有其用故称名也。又释名色两字但目于色。谓此是内色。受众生名异外色也。又释色当法体为目。心从能诠名字受称。以心法隐昧故以能诠之名目之。六入者生识处名入。色增长名五入。名增长名意入也。触支者触对前境故名为触。依毗昙解触有五种。一增语触。谓意地触数能发语言。二有对触。五识中相应之触触对现境故名有对。三者明触谓无漏触。四无明触谓诸烦恼相应之触。五处中触所谓一切有漏之触。所言受者。或总名一受。或分为二。谓身心两受。五识相应为身受。意识相应为心受。或三或五或六。六根生受。或十八。六忧六喜六舍。此亦二。垢.净。为三十六。三世论之合百八受。所言爱者。涅槃经云染集一爱。尔时但有食爱未有欲爱故称为一。所言取者。烦恼既重四方驰求故称为取。毗昙四取具摄百八烦恼。欲界烦恼之中除于戒见故名欲取。以缘外欲故名欲取。上二界烦恼除于戒见缘于内生名我语取。此二分上下界异故开二取。次三界四见名为见取。三界戒取名为戒取。此二通三界论。钝使分二取利使分二取也。若依成论。身见一使名我语取。实无我体但着我名故云我语。依此身见起于边见取着断常。若见断者即着五欲名为欲取。以无后世贪现乐故。若见常者有利有钝。若钝根者则便持戒望后世乐名为戒取。若利根者说神是常苦乐不变即无罪福故起邪见说为见取。成实四取摄惑不尽。所言有者。业能牵于三有故名为有。又含有未来果故为有。现在世识名未来生。现在名色以去四果名为老死。十二缘义广。今略释名也。说是法时下第二明悟道。欲显说教不虚故明得道也。不受一切法者。心无爱着故名不受。有人言。空观现前不受三有相续故名不受。有人言。得道之人五根缘五尘不起烦恼。不起烦恼故不造恶业。无恶业故不受三恶果报。故名不受也。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下第三明多会说法。然弥勒有三会者度释迦余残三根众生也。于释迦佛持五戒人初会得道。受三归人次会得道。一称南无佛人三会得道。复有独与弥勒结缘。更为说法。不止局于三会。今四会说法类此可知。就文亦二。初明说法次辨悟道。文处易知也。尔时十六王子下第二请说大乘法轮。所以请者凡有二义。一者见诸人皆成罗汉大机欲熟故为请说大乘。二者远欲讥斥今日下根声闻。明我昔日为汝诸人以请说法华。况今成佛而不为汝说大乘耶。自昔至今凡经几载说。犹故不解此为极愚也。就此文亦三。初为请法故出家。二正请。三王眷属亦随出家。皆以童子出家者。四岁已上称为童子。即表菩萨修童真行也。又幼而悟道则众所归伏。出家者欲通化道俗。在家之人不得化出家人。二者欲引导八万亿人令出家。沙弥此云息恶行慈。谓息恶行慈。欲表菩萨为物请法有大慈也。前称智积举智慧门。今名沙弥明功德门也。作沙弥覆讲者。明幼而早悟世所希有。使物信之。如身子八岁登坐说法道俗赞扬震名遐迩。俱白佛言下第二正请。声闻皆已成就有二义。一欲令其回小入大。二明已化小今须教大。尔时转轮圣王下第三王眷属出家。以见王子舍于重位故亦随出家。尔时彼佛下第三明佛受请说大乘法。就文亦三。第一正受请说法。第二明时众感悟不同。第三明说经时节

问。彼佛受沙弥请即应说法。何故过二万劫然后说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网游虚空掠夺者

    网游虚空掠夺者

    商人掠夺财富!贵族掠夺权势!王者掠夺领土!而神祗掠夺信仰!更有恶魔掠夺灵魂!成为被掠夺者?或是掠夺者!这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对于重获新生的白炙而言,需要掠夺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
  • 梦中邂逅

    梦中邂逅

    一路跋涉,一路找寻,相遇了相知了相伴了相醉了,只为与你重逢。在你途径的路上,有我虔诚的期盼,倾城倾心绝非偶然,是命运的必然。上苍的安排,基于抬爱,完全是感动了当今时代还尚存这般罕见的情缘,无法用一个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只可说“绝妙”,如此厚重的情,惟有用生命去珍惜,去怜悯,去爱护,才不辜负上天苦心的安排。当红偶像天团TFBoys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认识了自己生命当中要守护一生的人,但天有不测风云,他们的爱情总是经历困难他们究竟能否携手度过这重重的难关呢?
  • 特风谍云

    特风谍云

    济世堂东家张济生在一次暗杀行动中,被突然出现的神秘小贩带走,五个小时后,他竟然以军火商的神秘身份出现在了花都夜总会,而他们之间的交易,更是直接引起了地下党、军统和日特的高度关注……
  • 丹房须知

    丹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提取

    超级提取

    陈枫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某天大提取系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什么是大提取系统?就是可以提取一切!提取知识!提取功夫!提取异能!而陈枫发现,自己不仅仅可以提取现实人物的能力。张无忌!令狐冲!乔峰!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从此,陈枫的人生开始变得光辉灿烂起来,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我必须得高调啊,不让你们羡慕我,崇拜我,对我欲罢不能,我又怎么牛逼呢?”——陈枫QQ群:63482040,欢迎大家入群!
  • 一宠成瘾,恶魔首席轻点爱

    一宠成瘾,恶魔首席轻点爱

    她和他是同学,为了他抛弃家人,守望幸福,可等待她的却是独守空闺三年。绝望?悔悟?愤怒?从没有过的情绪在一条突如其来的短信之后,一朝爆发!怒气冲冲的闯到酒店捉他的奸,当面质问这个负心汉,可谁料到闯到了不堪的一幕。他居然是……轰隆~夏雨溪五雷轰顶,摇摇欲坠,整个世界彻底崩塌了,可更让她崩溃绝望的是,那个负心汉居然密谋着把他送给另一个男人……
  • 九代医王

    九代医王

    九代单传,世代为医。老祖宗傅青主为明清名医,名满天下,到了傅云这一代,他决定走出小诊所,开拓新天地。“勇猛精进,志愿无倦,这是我的医道。”——傅云。XX从古至今,庸医无数,名医难求,所以古语有云:为人子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
  • 潜形1匿影世界

    潜形1匿影世界

    “当历史沉匿,真相隐去,我们竟天真的以为眼前即是真实世界。”—————康成宇
  • 指染成瘾,权少的追妻游戏

    指染成瘾,权少的追妻游戏

    第一次见面,她是小白兔,他是大灰狼,他步步紧逼,将她拆分入腹。小白兔在大灰狼的压迫下终于学会反抗,学会逃跑。她跑,他追,追上,压倒,直到她跑不动为止。错过多年后,再重逢。小白兔已经成长为小狐狸,聪明狡诈,步步为营。大灰狼却退化了锋利的爪牙,看似憨厚纯良,实则本性难移。他依旧在追,她依旧在躲。终于某日,他忍无可忍,恢复本色,韩初雪,再跑,老子把你锁床上!
  • 千年引之海角天涯

    千年引之海角天涯

    一千年前:散修之人秦雨,游于天地,于天极湖旁遇玉石仙子玉引。二人心生情愫。直至魔僧墓志铭于天极湖,碎天涯之玉石,取魔尸。玉石仙子殒命。魔王复生。后秦雨取太古巨剑斩杀魔王……秦雨谱曲《千年引》追忆玉引,抽尽一生思念掷于天极湖。天极湖内海角游鱼寄秦雨三千思念,追寻玉石之魂,一世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