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对于孩子来说,竞争和谦让都是要学会的。没有竞争,社会就不会进步,个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但不会谦让,那“竞争”就会变成“垄断”,变成自己的“做秀”,最终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另外,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同时,也是使孩子养成谦让的好习惯,与其他小朋友形成良好关系的好机会。
所以,要想做一个会管教孩子的好家长就要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该严格管教的时候必须严格管教,但该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时候,也应该打开亲情的樊笼,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竞争,而什么情况又该谦让,这样才能使他们插上搏击长空的翅膀。
教孩子以平常心看待拒绝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被人拒绝的事情,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为忍受不了别人的拒绝,进而倍生挫败感和忌恨感。比如,你找别人借钱,别人没借给你,你便骂他狗眼看人低,发誓再也不跟这个人交往。再比如,你求别人办事,别人没给你办,你就马上言语上诅咒这个人倒霉。与这样的人相处,大家都觉得很累,而且这种人的人际关系也非常糟糕,没有真正的朋友,连亲人都敬而远之。不仅成人如此,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不过,让年幼的孩子体验一下拒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笑笑在小邻居斌斌家里玩,当时小男孩涛涛也在场,在这三个同龄的小伙伴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孩子们玩着玩着,不知为何,斌斌和涛涛在屋里将门反锁,把笑笑一个人丢在外面,笑笑过去敲门,却听到里面唱:“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
笑笑只好学着故事书中的样子,乖乖地说:“我是小兔子妈妈呀,快开门吧。”可是,斌斌和涛涛还是不开。无奈的笑笑只好自己在外面玩了一会儿玩具,斌斌和涛涛还是没有开。
后来,斌斌和涛涛在屋子里不知玩什么,涛涛不小心摔到地上,呜呜直哭。于是,斌斌打开门,从冰箱里拿了三盒酸奶,一盒给涛涛,一盒给自己,还说另一盒留着明天去幼儿园喝。
当时,家里只有斌斌奶奶一个大人,见孙子这么没有礼貌,就叫他拿一盒给笑笑,可是,斌斌说什么也不愿意。不过,笑笑好像并没有在意这个,努力地走到斌斌身边,拉着他的手,怯怯地说:“斌斌,我和你是不是好朋友呀?”斌斌听了,一把甩开笑笑的手,“小家伙”哇地一下就哭了。
斌斌奶奶见状,一脸不悦,还吓唬斌斌说:“你不给笑笑喝酸奶,以后不带你到笑笑家去了。”听奶奶这么一说,斌斌反倒不高兴了,还摆出一副要动手打奶奶的动作,可是即便这样,他也依然不肯给笑笑酸奶。
斌斌奶奶只好哄笑笑,说:“笑笑,跟奶奶下楼,奶奶给你买一盒更好喝的酸奶好不好?”笑笑听了,反而呜呜地说:“不好,外面的酸奶不好喝。”看来,笑笑是执意要斌斌的酸奶了。
后来,当斌斌奶奶跟我们讲起这件事时,笑笑爸对儿子的这种行为感到很不解,想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笑笑在斌斌不愿意的情况下,还依然坚持要他的牛奶呢?我们平时不是经常教育他,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允许才能拿,别人不愿意就不可强求吗?而且笑笑在这一方面也的确表现得很懂事,到了外面,从来不乱拿或乱要别人的东西,如果特别想要,他总会先问问别人,如果对方不同意,他也能坦然接受拒绝。可是,这一次为什么就这么偏执呢?
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觉得整件事情的蹊跷应该是这么回事:笑笑拒绝到外面买酸奶,甚至为此哭泣,这意味着他在意的不是牛奶,而是斌斌的友情。要知道,从小到大,这对小伙伴真可以说是称兄道弟的好哥们儿,在笑笑的心中,斌斌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是,今天这次“酸奶风波”却把笑笑关在外面,在笑笑看来,这其实就是在孤立他。而且斌斌给涛涛酸奶,却不给他,这种被孤立的感觉更是让他打心眼里不舒服。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笑笑心里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被人拒绝的挫败感,这让他觉得难以接受。所以,与其说是笑笑一定要拿到斌斌的酸奶,不如说是他一定要得到斌斌的友谊。
给笑笑爸做了这番解释之后,我反倒很自信地认为,让年幼的孩子体验一下拒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于三岁多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同时也有勇气拒绝别人。接受别人的拒绝,意味着孩子有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当其面对他人的拒绝时,能够坦然接受,不会因为别人的拒绝而心生嫉恨。而有勇气拒绝别人,意味着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敢于说“不”,做人做事不会盲从。
反倒是那些一遇到孩子遭遇“拒绝”、被“孤立”,成人就表现得火急火燎的情况,更容易让孩子受伤害,如果这种时候成人再过早介入的话,更会加深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当孩子遭遇拒绝时,如果家长能够宽容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学会宽容;如果家长能够创造机会,鼓励孩子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而斤斤计较只会让孩子失去朋友,内心变得不快乐。这么看来,家长管教孩子时,少些急躁与盲目,多些平常心,等待孩子自身的慢慢成长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作为父母,不但要告诉孩子如何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友好、委婉地拒绝他人的要求,毫无疑问,做好这些,必将让孩子收获到成长路上的一笔巨大财富。
当然,在整件事情中,家长也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揣测孩子,要知道,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做任何事情是没有恶意的,家长的胡乱猜疑反倒会加深孩子之间的矛盾。所以说,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完全可以以平常心来看待朋友的“背叛”。
快乐教养“跟屁虫”
在有宝宝的地方,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蹒跚学步的小宝宝执著地跟在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身后,看到他们玩什么,就想参与进去。可是,令很多家长不解的是,大哥哥大姐姐们总是懒得理睬这个执著的小玩伴,而自己的宝宝依然甘愿当“跟屁虫”。
磊磊和辉辉同住一个小区,磊磊3岁,辉辉大他2岁。我和磊磊妈妈是在小区论坛里认识的,接触多了,她就喜欢跟我絮叨一些育儿方面的事情。前不久,困扰她的问题是,儿子成了“跟屁虫”,让她这个当妈妈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说起这个辉辉哥哥,磊磊那叫一个喜欢。每次大人一说去辉辉家串门,磊磊就特别开心。不过,磊磊妈妈却有点犯愁,因为这个大磊磊2岁的辉辉哥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很多时候,到了辉辉家,玩具不让磊磊碰不说,就连他画画也不让磊磊在边上看。
可是,磊磊却执著得很,总会时不时地拉着辉哥哥的手说,“哥哥,我们一起玩,哥哥,我们一起玩。”而且辉辉走到哪儿,磊磊就跟到哪儿,即便如此,辉辉依然表现得很“孤傲”,对身边的这个“小跟班”爱理不理。
后来,磊磊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也参与进来,同辉辉商量半天,他才肯勉强带上磊磊一起玩,还不时笑他是个“跟屁虫”。每每这种时候,磊磊妈妈总觉得孩子很委屈,很是心疼。
磊磊不光对辉辉“情有独钟”,每次大人带他到户外玩,面对比他小的孩子,他基本上没什么耐心,但是,却视比他大的男孩为知己。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磊磊眼中最好的朋友又成了一名读小学二年级的哥哥,这位哥哥是他在小区花园里认识的。磊磊认识这位大朋友后,他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这位哥哥。后来,只要哥哥在楼下玩,磊磊必定要跑下去,如果几天没见他,磊磊嘴里还会不停地念叨。
有一次,这位哥哥提出来带磊磊去他的学校玩一会儿,磊磊妈妈担心不安全。可是,磊磊却紧紧地抓住哥哥的手,生怕妈妈不同意。然而,磊磊妈妈却对我牢骚满腹地讲,和一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交朋友,他们能聊到一块去吗?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做家长的总会发现在他们的世界里,仿佛存在着这么一条“潜规则”,那就是他们都喜欢跟比自己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偶尔做个“小跟班”也没什么。
不过,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如果家长精心养育的孩子总是会唯唯诺诺地跟在别的孩子后面,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那么做家长的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因为正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才会使孩子缺少主见,喜欢跟在别人后面。
据我对磊磊父母的了解,他们这对家长对磊磊可以说是过分溺爱,凡事都喜欢替孩子计划好、安排好,久而久之,磊磊就变得非常依赖大人,什么事情都等着大人帮忙,做事情明显缺乏自己的看法,缺少自主性。长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就会变得手足无措,只能跟在同伴身后做个“小跟班”。想让孩子告别“小跟班”,家长就不能过度保护孩子,而是放手让孩子独自解决问题。
在我们家,我总会让笑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来都不会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就不让他参与。在我看来,家长的过度保护甚至是包办代替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而且每当笑笑完成任务后,我也不忘表扬一下他,告诉他:“你做得很棒,桌子收拾得很干净。”当然,笑笑也并非每次都能做得很好,即便如此,我也没有不管不顾地批评他,而是很耐心地告诉他,问题出在哪儿,以后做类似事情时,自己该怎么办。等笑笑稍大一些时,当家里对某些事情要做出决策时,我也会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引导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笑笑的提议,只要有道理,我们都会欣然采纳。也许,在一些家长看来,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不过,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孩子都有参与权与决定权。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习惯表现自己,当他和小朋友交往时,就能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遇事勇敢而有胆识,这样就避免了盲目地跟从其他小朋友。
与此同时,生活中,我们还会主动为笑笑的交往创造条件,周末节假日之前,事先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商量好,带孩子们互相串门做客,这样就能无形中增加孩子们之间接触、游戏的机会。这种活动经历得多了,笑笑的自主性也不断得到提高,更令我们欣慰的是,他在同伴面前也更敢于畅谈心中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