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25300000003

第3章 梨园世家缘定氍毹

京剧如今已成为我们的国粹,不过它的出现并不算很早,至少跟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比起来,要晚上太多。京剧大概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这种戏种在清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所吸收,于是形成徽汉二腔合流。在当时,被人们统称为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上海早已崛起,成为经济繁盛之所,因此北京很多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虽然北京众多皮簧班源于安徽,但唱腔等跟安徽皮簧班有很大不同,上海观众遂称京皮簧为“京调”,以示二者的区别。

因为京班们起源较晚,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善于博采百家之长,创新与包容性都很强,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于是在众多戏班中逐渐脱颖而出。到了民国以后,上海梨园界差不多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人们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这便是京剧最初的名字,这种剧种源于北京,但名字却是起于上海的。因为民国时期,有一段时间北京曾改名为北平,因此当时人们也有称京剧为平剧。新中国成立后,北平又改为北京,平剧又复称京剧。

在京剧的发展史上功劳最大的,当属程长庚、张二奎和余三胜等几位了。他们在皮簧戏流传以及慢慢演化成京剧等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之后,便是几位大师的弟子们了。尤其要说一下的是程长庚先生的徒弟——谭鑫培。

谭鑫培艺名小叫天,堪称京剧的集大成者,他师从程长庚,又兼百家之长,并积极创新,后来发展出了谭派,是京剧自始以来传人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

谭鑫培的徒弟余叔岩,在老师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又创立了余派,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无声不学谭,无派不学余。”可见这对师徒影响之大。本书的主人公,后来被称为“冬皇”的孟小冬,便是余派的正宗传人,也可以说是得余派精髓的唯一传人。当然这是后话。

与谭鑫培同时的,还有一位著名的京剧艺人,名叫孟七,他是孟鸿群的父亲,孟小冬的爷爷。孟七是老徽班出身,主攻乱弹与昆曲,唱武生兼武净。为了谋生,孟七一直在长江下游一代游荡,专跑码头。

1860年,太平军的陈玉成攻占了江浙的大部分地区,渐渐形成势力。战乱年代,伶人们的生活自然是凄苦的。他们要东奔西跑,因此也更容易碰到歹人,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看戏的人也就更少了。因此,伶人一般都惧怕战争,因为战争会带给他们更多的不稳定。而孟七为了过上安定的生活,便投奔了陈玉成,在陈玉成帐下的同春班里当了教师。

四年后,太平军战败,孟七带领自己的五个儿子离开江浙,去了上海,在上海天仙茶园里演出,且颇为成功。据说,在当时,天仙茶园的孟家与丹桂茶园的夏家,堪称上海两大梨园世家。

孟七的长子叫孟鸿芳,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艺,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孟鸿芳尤其爱好读书,还喜欢钻研各种剧种里的武打动作,在丹桂园茶园里,孟鸿芳是大武行头。早年的时候,武行头都是凭借口头说戏,没有固定的套路,一个师父一个讲法。孟鸿芳出现后,对之做了改变,从他开始,武行头说戏的时候也有了提纲。这样,这一行当更加规整了,也从此迅速走向成熟。孟鸿芳不仅努力,天赋也好,他生就一副好嗓子,不管唱什么都很动听。又由于他喜欢读书,爱钻研,所以会的剧目很多。不过,他本人却偏爱唱小丑,最终也由演武生转为演丑角。

孟七的二儿子叫孟鸿寿。他有个绰号,叫做“第一怪”。在当时的梨园,还有两怪,一个是著名的须生双阔亭,他双目失明,但一样能够上台演戏,而且举手投足颇为标准,舞台走位也是丝毫不差。另一个是王益芳,天生哑巴,专攻武戏,开打时,翻转腾挪,勇猛异常,而且动作潇洒,非常漂亮。他们三人并称“梨园三怪”,他们身体都有些残疾,而这不仅没有影响他们从事京剧事业,还让他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孟鸿寿有些跛脚,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高烧,多天不退,到处寻医问药都没能医治。就在家人想要放弃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中医,后经那老中医的调理,孟鸿寿的高烧总算退了。不过命虽保住了,却留下了后遗症,两条腿软如棉花,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跛脚人。

因为跛脚,孟鸿寿无法登台,孟七则想了个办法,不教他唱戏,只教他场面。结果孟鸿寿学有所成,不管是武场的打鼓,还是文场的京胡、梆胡等,他都极为擅长。而且,他还懂得很多梆子戏,当时甚至有一些上海的科班都找他当教师。

可是,孟鸿寿却并不满足于此,也许是出于对京剧的热爱,也许是想要跟命运抗争。民国初年的时候,孟鸿寿竟然不顾自己行动不便,毅然登台饰演跛脚的小丑,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孟七的三儿子叫孟鸿荣。孟鸿荣虽然也是自小就跟父亲学戏,不过跟两个哥哥不同,他不是由孟七全职教授,而是有自己的师父,即王庆云。孟鸿寿跟王庆云学的是武旦,后来去了小金台的科班坐科。小金台教学质量很好,当时天仙茶园的老艺人,如孟七、任七、陈桂寿等著名演员都被聘为小金台的兼职教师,在空闲的时候去教授学生。在坐科期间,孟鸿寿主要跟父亲孟七学武净,同时还跟自己的大哥,也就是孟鸿芳学习老生。

在孟七的几个儿子中,虽然孟鸿荣曾经在外拜师学艺,却是最得孟七真传的一个人,也是最能继承孟七衣钵的。出科后,他改名叫“小孟七”,在各路茶园演出。孟鸿荣不仅在上海演,也常去外地。苏州、杭州等地的剧场,常会聘请他去演戏。而且,每到一地,孟鸿荣都极受欢迎,可以说他是走到哪里都能吃得开的“角儿”。

1902年的时候,孟鸿荣曾经去杭州演出,在演《铁莲花》时,跟他合作的娃娃生就是刚刚以“七龄童”为艺名登台不久的周信芳。小周信芳在戏中做滑雪动作的时候,竟然加了一个“吊毛”的身段,让孟鸿荣很是惊讶,他觉得这个孩子会演戏。后来,周信芳成名之后,在上海新新舞台做主演,他常常会找孟鸿荣合作。二人早已经成了要好的朋友,而且在艺术上相互欣赏。孟鸿荣觉得周信芳会演戏,很佩服他。而周信芳也很欣赏孟鸿荣的演戏方式,尤其是对孟鸿荣的红生戏,更是赞赏有加。

此外孟鸿荣的老生戏,也有一定的水准,像《乌龙院》《徐策跑城》等,都是他的拿手剧目,既叫好又叫座。而且,他不仅演戏好,还能编剧,且有不少佳作传世,像比较有名的《鹿台恨》等,都是出自孟鸿荣之手。

在整个孟氏家族中,孟鸿荣红得最早,名气也最大。李浮生是当时的老戏迷,也是著名的剧评家,他曾评价孟鸿荣说:“小孟七(孟鸿荣)乃属实至名归,他的盛名早于麒麟童(周信芳),如若他能多活几年,那么坐南方文武老生第一把交椅的,很可能是小孟七,而非麒麟童了。”由这一段评价,可见孟鸿荣的艺术造诣以及在观众当中的威望和号召力。

孟七的第五子便是孟鸿群了,就是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秉承父业,攻武净兼文武老生,在艺术方面,得到了孟七的真传。尤其是《铁笼山》《艳阳楼》等剧目,演起来颇具其父孟七之风。

1912年左右,孟鸿群长期驻扎上海,与麒麟童周信芳合作。在《花蝴蝶》《要离断臂》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最让孟鸿群骄傲的是,他曾为“伶界大王”谭鑫培配戏。那是1912年底的事情,那时候谭鑫培早已名贯梨园,全国上下已经“无腔不学谭”了。此时的谭鑫培也已经到了晚年,年近古稀的他受邀第五次到上海演出,场所是新新舞台。

谭鑫培演出的剧目是全本的《连营寨》,在去之前,他指名要孟鸿群为他配赵云一角。原来,许多年前,谭老先生在北京就跟孟七合作过,并结为至交,对于孟氏父子的戏路以及戏曲造诣了然于胸,亦是非常欣赏。这次到上海来,自然要找老朋友之后为自己配戏。当时,孟鸿群三十五六岁,正是英气勃发、身强体壮的时候。又受邀于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老艺术家,自然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而戏出来之后,也确实没有让众人失望,孟鸿群演活了赵云,不仅得到了观众的首肯,更是受到谭老的称赞。

孟七最小的儿子叫孟鸿茂,是孟七续弦所生之子,与鸿寿、鸿群等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孟鸿茂也是小金台的科班出身,攻铜锤,倒嗓之后,跟随大哥二哥学习文丑。他曾经和白牡丹(荀慧生)合演《小放牛》,与前四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同演《戏迷传》等。

孟鸿茂在南方名气很大,尤其是他演的《丑表功》《拾黄金》等,更是无人不晓。孟鸿茂嗓音清亮,字正腔圆,比他那名为“天下第一怪”的二哥更为叫座。

孟小冬正是生于这样一个父祖叔伯都是名角的梨园世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受到熏陶,日后从事京剧行当也就不意外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孟小冬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5岁的时候,每天天一亮父亲就会叫孟小冬起床,跟随自己去上海老城乡的古城墙上练功。那时候,父亲教孟小冬的主要是老生唱段。6岁的时候,孟小冬就跟随父亲一起跑码头了,她自然是没有演出机会的,不过每天都在接触演出,而孟鸿群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会教给她很多东西。

一个人的成才,不仅得益于良师的教导,更在于自己有学习的欲望和天赋。孟小冬就是有欲望和天赋的,她天资聪颖,容貌秀丽,而且颇具男孩气质。孟小冬很喜欢京剧,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所以虽然小小年纪就开始勤学苦练,她却并不觉得枯燥和劳累。

正是由于这份天分和努力,孟小冬越发沉迷于京剧之中。也正是因为从小的耳濡目染和不断的学习,才让孟小冬在7岁的时候站出来帮父亲处理突发状况。

话说,那天孟小冬的登台,不仅稳定了观众的情绪,为观众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唱腔,也为孟鸿群赢得了休息的时间。孟小冬唱完下台后,孟鸿群接着登台,演完了早已准备好的剧目。

当孟鸿群强撑着完成了整场演出,下台卸妆时,孟小冬看到父亲早已经大汗淋漓了。他的衬衣都已经完全湿透,脸色也很难看,呈紫红色。孟小冬以为父亲是过于劳累了。她不知道,父亲是硬撑着,用生命在恪守着一个艺人的职业道德。第二天,孟鸿群中风发作,因为抢救及时,并无大碍,自此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了。这一次大病导致孟鸿群无法再唱自己拿手的武戏了。原本的红角,如今却只能在戏班里做一个打杂,给人说说戏,偶尔跑跑龙套,演一些无足轻重的角色等。

工作的减少,伴随的一定是收入的降低。尽管家里也有些积蓄,可这点积蓄的作用主要在于应急,在没有了主要收入进账的情况下,仅靠积蓄维持不了多久的生活。

而这时,作为长女的孟小冬,肩上的担子自然重了起来。父亲的变故,让她提前走进了梨园行当。她接起了家族的衣钵,正式入门学戏了。

同类推荐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又大度。他擅长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走进大师齐白石

    走进大师齐白石

    本书通过大量的生活照片介绍了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人生。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画作。目前,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北京国际双年展,开设了齐白石特展,给了我们一个领略大师作品魅力的机会。
热门推荐
  • 安娜贝尔和博

    安娜贝尔和博

    “本书站在历史的高度,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罪恶的“白澳政策”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热情讴歌了超越种族、文化鸿沟的纯真的爱情,以及对土地、家园的深深爱恋,并预示了澳大利亚年轻一代正在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 女神复仇联盟

    女神复仇联盟

    九千万年前,超文明时代最强黑暗战士因爱投入光明,后因发生内战,文明毁灭,时代结束。新世纪初期,手染无数至亲鲜血的夏楚汐,继承超文明战士的基因,如消失在光中的英雄所预言,沉睡的恶魔将带着毁灭的黑暗降临。总选举神九的背叛,被玷污的纯洁本质再现光明,传说中的超自然之能‘零’是否会救人类,跨越九千年的爱恨痴缠又能否拨开云雾。
  • 狗样年华

    狗样年华

    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陈萧做了娱记,在采访中遇到刚从演艺学院毕业的柳絮,在一个饭局中陈萧救了被官员非礼的柳絮,两人成为朋友。陈萧为了帮助柳絮的演艺事业,借用媒体利用各种方法帮助柳絮炒作曝光,随着柳絮渐渐走红,陈萧却感觉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陈萧揭黑式的采访方式得罪了娱乐圈恶势力,黑道、官方、媒体、娱乐公司纷纷介入,陈萧与柳絮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
  • 我的路人甲姑娘

    我的路人甲姑娘

    “喂,你还好吗?”“不好。”“你还爱我吗?”“爱。”“那回到我身边吧!”“好啊!”路人甲姑娘站在喧闹的街头,对我微笑着应道,她的笑容没变,还是那个味道......
  • 当人们不再忠诚时

    当人们不再忠诚时

    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回来。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出现。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带回最后的光明。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用鲜血净化这世间的罪恶。
  • 爆萌宠妃:纯禽王爷反欺身

    爆萌宠妃:纯禽王爷反欺身

    高贵冷艳,权倾天下的他,却被一个小丫头给强了,事后这死丫头不但溜之大吉,再见还妄想翻脸不认人。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腹黑强大的特工界不败神话——女王秦念北!一朝穿越被渣男算计,不得已对某男霸王硬伤弓,本以为对方是个弱鸡,不曾想却是个硬茬。这下摊大事儿了。街上狭路相逢,她装可爱扮无辜:叔叔,我还是个孩子,请不要为难我。他冷眼看她:胸比脸都大,脸比胸还着急,你哪来的勇气喊我叔?
  • 灭世界

    灭世界

    公元7800年人类为争夺进行了灭世之战,人类浩劫蔓延开来,战争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突破宇宙法则的桎梏,衍生出进入新大陆的通道,消失已久的古老修真秘术,异兽珍奇也诡异的重现人世,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悲催少年从小立志让人类生活幸福,带着绝世修为踏上征服新大陆的旅程,他是否能成为整个人类的救世主?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炒股有绝招

    炒股有绝招

    投资有道,炒股有方,掌握炒股的技巧和诀窍,赚钱其实并不难。《炒股一定有绝招》从股票的基本概念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各个技术指标,结合当前股票市场的实际,从不同角度及层面,全面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帮助读者深层次地认识股票,学会投资股票。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