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张国荣的离去意味着我写某种东西的机会永远都没有了,我很难说明是哪一种东西,当时写作的时候就像在一个没有边际、没有岸的海里游泳一样,这种体验在他逝去后就没有了。虽然很多人也给了我这种自由度,比如说我给陈奕迅写词,也是写得很放,可是跟张国荣是不一样的。因为有时候我们创作歌词也是看艺人来创作,某些艺人会给我一种生命力,有这种生命力在,我就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人不在,那一部分的生命就永远失去了。”
“他是寂寞高手,一个人在山上舞剑,也没有什么人跟他对剑。”
——林夕
陈奕迅说张国荣是他的偶像,曾被哥哥好心劝说戒烟,很久都没成功,张国荣最后跟他说,“你声音那么好,别吸烟了,你看我都不吸了。”这次,陈奕迅乖乖听话了。
最后一次与张国荣合作,是在2003年梅艳芳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俩人合唱了那首《有心人》。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消息传到伦敦,与他一度有密切合作的C.Y.Kong听到消息,痛心不已,立即创作出了一首名为《Depression》的歌(是不是感觉很眼熟,这是张国荣自杀前所留遗书的第一个英文单词),以表达自己听到好友噩耗时的震撼、悲痛与不解。
这首歌后经黄伟文重新填词,变成了陈奕迅众多作品中的一首很有分量的歌曲——《浮夸》。虽然改过的曲风与先前C.Y.Kong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但陈奕迅还是凭借扎实的唱功将其唱红。
在这首歌之后,C.Y.Kong曾说,“Tome,this demo willal-ways be dedicated to Leslie。”
无疑,这是献给张国荣的歌。
喜欢和关注陈奕迅的歌迷里,一定能发现他的不少作品里都存在张国荣的影子,比如《好久不见》(以及粤语版<不如不见>),陈奕迅在《浮想联翩张国荣》的纪念音乐会上说,他觉得这首歌便是为哥哥所写,如果是张国荣本人来唱的话,效果一定会更好,因此也在刻意模仿“我多么想和你再见一面,听听你最近改变”;比如刚才说到《浮夸》,每次拿来听还是觉得里面携带莫大的悲伤。而最值得讲就是这首《不求人》,是明明白白林夕为纪念张国荣而写的。
“请你不必担忧,我会紧记你的心不会死。请你不必伤悲,永远都不变爱你。踏破多少荒草,度过几多里旅途,想知道今天你过得多好。请你公开天机,快告知我如何看破生死。请你挑选胜地,我有天总会见你,每个人都总会见你。”
2004年,在张国荣去世一周年后,林夕仍旧心痛难忍,回首往昔,特意写了这首歌代表全香港热爱他的人送给他。经由陈奕迅婉转恰当的演绎,这首歌听起来很出彩。加上他本身对张国荣一直怀有崇敬之情,因此每次唱这首,必是全情投入。他认为“继续张国荣”这五个字改的很好,像张国荣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为了艺术贡献一切的高贵品格,理应万世流传千载流芳。
以前有人形容陈奕迅,“被天使吻过的声音”。看他能将林夕写的细腻情歌演绎出自己独特的味道,回想这种说法确也有一番道理。而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很多张国荣的歌迷,也都会很欣赏陈奕迅。似乎冥冥中,这两人在演唱方面还有着相似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他们本身对待音乐,都是有很高要求和追求的吧。
而站在陈奕迅背后的,亦是有两位作词作曲界的大咖:C.Y.Kong和林夕。当年,他们两位也是张国荣的合作伙伴。
对比张国荣与陈奕迅,同样对待音乐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样优秀的歌曲创作阵容,同样的高傲却平易近人,甚至于面对歌迷同样脸上永远洋溢着温暖的笑……
在陈奕迅刚刚大红之初,很多人都盛赞他是“歌神”张学友的接班人,因为他的出现救场如救火般扭转了香港华语流行歌坛逐渐走向颓靡的趋势,像一道闪电,曙光乍现,不但能够驾驭各种风格,更凭借出色的现场歌唱功底征服全球华人。但实际上陈奕迅翻唱的最多歌曲不是来自张学友,而是哥哥张国荣。
2012年,在环球唱片举办的一场名为《浮想联翩张国荣》演唱会上,陈奕迅通过升降台演唱了一首《最冷一天》向自己的偶像致敬,歌声婉转,情绪到位,有那么一瞬间仿若张国荣亲临。
虽然,连林夕自己都曾说,香港也许很难真的再出另外一个张国荣。但陈奕迅的出现,不管怎样也都算小小弥补了下华语乐坛失去那样一位闪耀巨星的莫大遗憾。
还有后来的《黑择明》,亦是C.Y.Kong和林夕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说起来不无遗憾,据说这首歌原本C.Y.Kong打算写给张国荣演唱的,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他离世。
噩耗发生后,林夕在进行创作时,将自己对张国荣的思念之情渗入其中,之所以给这首取名《黑择明》,亦是因为他是张国荣生前最敬重的一位导演。
他不姓黑,不怕黑,选了光
叫最暗黑的戏院,发出光
临行仍不肯撒手
拍出一片彩色,给仰望
他很有心,很会讲,黑暗中
老百姓怎么发出,热与汗
人又有几多怕光
要急于往花瓣下,被探望
关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还曾流传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当时,香港有个电台DJ因不能承受母亲突然离去的沉痛打击,选择自杀结束生命,但幸好及时被人发现并最终救活,听到这件事,林夕联想到张国荣自杀的事情,深有感触,于是写了这首歌。
2009年,香港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林夕在接过“终身成就奖”奖杯的时候,为大家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当时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一首未能完成的歌曲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以帮助一个人放弃自杀的念头!震撼于此,余思深深。
怪不得林夕后来这些年每每想起已经离开人世的张国荣,都是满心的自责与愧疚;怪不得他后来有意将一些情歌写得不那么悲伤、阴郁;也怪不得他在去年纪念张国荣去世十周年的演唱会现场,当镜头给到他时,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2003到2013。
整整十年!
时光改变了什么?又留下些什么?这世上的故事万万千,谁的身边不曾有一两个永远难以忘怀的人?很多时候,爱他、敬他的人一定都愿意相信,他在另个世界,会是好好的,再也不求人。
像这样的致敬,陈奕迅做过很多次,几乎每年都有。
从最初翻唱他的《寂寞夜晚》,到2012年作词人黄伟文的作品展演唱会上与何韵诗合作《芳华绝代》……犹如一年一次甚至一年几次的例行纪念,始终怀着满满的敬意。
而在这首最为著名的《不求人》里(虽然当年歌曲刚出炉时因个别原因没能大红),陈奕迅是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在与身在天堂的哥哥话家常,问他在那边过得可好,劝他放下尘世里的烦恼,希望他继续快快乐乐的生活。
整首歌听起来温柔有力,感情也渲染得恰到好处,并没有因为是悼念的性质而落入用情过猛的俗套。
每年的4月1日,王菲都会在微博上祈祷,“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中”。
我想,若是他能听到这些旧日老友的心声,能知晓陈奕迅能以婉转迷人的声线继续延续着香港乐坛的辉煌,那么,他亦会真的从此开朗豁达,常驻光明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