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2500000006

第6章 坐得下来,读得进去

丁宝的酷读时刻

老爸:“儿子,你最喜欢什么玩具?”

丁宝:“嗯……玩具……书算吗?”

老爸:“算呀,书哪里好玩了?”

丁宝:“跟书一起玩的时候,感觉很酷,能认识好多字,看到好多图画!”

老爸:“呵呵,那爸爸再送你一本新书怎样?”

丁宝:“哇!好呀好呀!我又有新玩具啦!”

一般来说,孩子没有不喜欢玩的,但读书却是一种需要培养才能形成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首先要能够和孩子玩在一起,既能陪着孩子玩,也能引导孩子玩。

充分发挥童书中游戏性的因素,将读书的过程变成有趣的玩的过程。

针对孩子喜欢的玩耍内容,寻找相关图书,把玩和读书联系起来。

让孩子玩得高级点儿

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家问丁妈丁丁白天有没有看那几本新租来的绘本。丁妈说没有看,一直在做手工,并对我说:“你不要太理想化,他就是个5岁的小孩……”我赶紧跟丁妈解释:“我问这话的意思,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没有觉得丁丁不看绘本我就不高兴,哪会那样呢?”对做手工而没有读绘本这个事情,我的认识是这样的:首先,我并不认为读书就比做手工更有意义,二者是不可比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其次,我对丁丁在这一天完成了的“炫彩都市”的制作非常赞赏。小家伙要一件一件剪下来、折叠、粘贴,工程挺大呢。一个小娃,除了吃饭、睡觉,就一直在做这件手工,我觉得这也是很不简单的;最后,丁丁做手工坐得住,读起书来一定也看得进去。

说到底,玩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男孩或是女孩,没有不喜欢玩的。而读书则是一种需要进行培养才能形成的习惯。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天生就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的,哪怕是非常好看的绘本,也不可能取代玩耍。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一个几岁的小孩成天只想着坐在那里看书,倒是不太正常的情况了。

玩,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就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当然,玩有很多种,对孩子不闻不问、想怎么玩怎么玩的做法,我也是不赞成的。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我觉得在玩这件事情上,家长更不能无所作为,应该经常陪伴孩子一起玩儿,引导孩子玩得更有意义、更有秩序。在教育家蒙台梭利看来,孩子工作比玩更能使孩子专注、投入,也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我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工作”,也不是真的必须要让孩子完成什么任务,而是提倡一种更高级的玩儿。我们平时会经常陪着丁丁玩儿,而且,会按照丁丁的想法,把玩的内容扩展开。比如丁丁喜欢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我们就认真地扮作顾客、患者、乘客等等。和他玩超市结账的游戏,我还会把各种面值的硬币洗干净,由丁丁自己计算怎样找零,无形中,还进行了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这里我想特别说说丁丁对制作纸模型的喜爱。对纸模型的兴趣源自对沙盘的好奇和关注。丁丁不到3岁的时候,有的时候在商场能够看到新售楼盘的促销摊位,往往会有该小区的沙盘模型。看到这样的沙盘,丁丁肯定都会站在旁边好好看上一阵子。我和丁妈看到这种情况,就决定也给丁丁制作沙盘的机会。

于是,我们跑到超市,找来找去,给他买过一套埃及金字塔的纸模型。由于是因为喜欢沙盘而喜欢做纸模型,所以到现在丁丁还把纸模型叫作“沙盘”。

起先,主要是我制作,他在一边看。后来买的纸模型渐渐增多,丁丁自己制作的成分也越来越多。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几十片的中等难度的纸模型他已经完全能够自己制作了。渐渐地,丁丁制作的纸模型越来越多,不大的屋子里摆得到处都是。后来丁爷用塑料水管给丁丁制作了一个架子,把所有的纸模型摆放在上边。丁丁说要邀请小朋友来看他的沙盘展览呢。

在制作纸模型的时候,丁丁会长达一两个小时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那种专注和投入连大人都不一定做得到。他制作纸模型的时候,经常是连叫他吃饭他都不吃,而是撒娇地说:“再做一会儿嘛!”同时,制作纸模型的时候,他需要一步一步看着说明书来制作,这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那些复杂的安装图示,有的地方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呢。在制作的过程中,手指的精细动作也就得到了锻炼,进而,也促进了手脑协调能力的提高。

所以说,玩往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需要家长的经常参与,引导孩子坐得下来、玩得进去,从玩当中获得更多东西。

玩耍不仅是通向阅读的一种途径,阅读也不仅是玩耍间歇的一种补充。有的时候,读书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游戏。特别是现在有很多书编辑得很有意思,就连一些故事性的书也提供了让孩子动手和亲子互动的机会。读这样的书,其实也就是一种游戏的过程。比如各种“洞洞书”,不翻到下一页,往往不知道洞洞的下边是什么。这时候,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猜测,会很有意思的。作为父母,要充分用好这样的书,真正和孩子一起投入这种阅读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当然会对书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而那些看似没有游戏可能的书,只要发挥想象力,认真发掘,往往也不难发现它们内在的游戏潜质。比如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人行道的尽头》中有一首小诗,叫作《七月四日》,原文是这样的:

哦!

啪!

天哪!

嚓!

今天!

是!

仓!

七月!

呼!

的!

扑!

第四天!

呦!

这首诗对于一个5岁多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想必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游戏性。奇数行和偶数行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可以把偶数行那些无明确意义的拟声词作为奇数行的环境背景。因此,这短短的一首小诗,仿佛就像是一出小小的舞台剧一般了。因此,我把它处理成两行的两个声音同时发出,在给丁丁读的时候,我提前和丁丁商量好,我负责读奇数行的实际内容,丁丁负责读偶数行的无意拟声词。丁丁对这种合作兴致很高,虽然对这首诗究竟是什么意思漫无头绪,但是在这种和声式的互动协作的朗读游戏中,我和丁丁都体会到了乐趣,丁丁开心地笑了。我想,这比搞清楚一首有些前卫的小诗的具体意思可能要有价值得多呢。

还有一次,我陪着丁丁看《父与子》的时候,忽然产生一个想法,就是“角色扮演”——我就是书中的“父”,丁丁就是书中的“子”。我会在“父”与旁白之间跳入跳出,同时带动丁丁在“子”与另一旁白之间跳入跳出。这个方法还真是挺有效果的,仿佛我们真的是融入了画面之中,成了那可爱的“父”与“子”。丁丁对那些动作感、有声音的情节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父和子设计把捣乱的大猩猩关进钢琴后胡乱弹琴逼迫大猩猩交出偷去的衣服的情节,逗得丁丁哈哈大笑,仿佛真的是我们战胜了那只大猩猩呢。

有些书本身具有游戏的特点。丁丁特别喜欢的一套“14只老鼠”系列绘本就是这样的。这套书讲述的是由14只老鼠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的各种有趣的故事。为了让读者便于辨认,每一本的封面都会把所有14只老鼠画出来,每一只的旁边标上他是家里的那一位。于是,读这套书的时候,和封面比对着辨认谁是谁就成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说也是一种游戏啦。认清并且记住这些人物,丁丁比我记住的速度要要快,记忆的深刻程度也更好,毕竟孩子的小脑瓜是不一样啊。当然,对人物的发现不止于此。若干本书中的同一个人物的细节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比如老五和老八比较活泼;老七虽然是女孩,但是好奇心强;老六挺好动,但是手脚似乎不是特别灵活……看过基本之后,丁丁有的时候只是通过其中人物的行为,就可以判断这是哪一只老鼠了。

有一天晚上,晚饭后,我陪着丁丁玩耍。丁丁自己找出了《半小时妈妈》。

起先说要和妈妈看,因为这是妈妈带儿子看的书。如果是《半小时爸爸》,就由我陪着看。于是,让丁丁和丁妈看了会儿,我担心丁妈刚刚手术的眼睛劳累,就对丁丁说:“《半小时妈妈》中的内容,也是可以由爸爸跟着一块儿看的。”

丁丁倒是答应得痛快。于是,我来继续陪丁丁看这本书。

我先给丁丁读目录,让丁丁选一个自己觉得感兴趣的部分。丁丁选了《多变的绳子》。于是我让丁丁自己按照页码翻到那一页。这个部分的游戏是用绳子来摆布出画面。丁丁对此挺感兴趣。家里没有又软又粗容易摆布的毛线,只好用很细的缝衣服的线。

一边看书上的图例,一边琢磨弄的什么图形。起初丁丁表示不知道弄什么。

我就示范了一个人头像。于是丁丁获得一定的灵感,完全是自己用细细的线摆出了一个可爱的小熊头像。大大的眼睛和向上翘的嘴巴看起来很高兴,我想,这也是丁丁的心情写照吧。最后,丁丁在画面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注明了日期,我拍了照,丁丁挺高兴的,很有成就感呢。

孩子在玩耍中遇到困难后,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也不能打击孩子,而是要尽量帮助他们解决那些难以完成的软硬件条件。而任务本身,则要孩子自己去完成。而在游戏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家长的参与下孩子克服一定的困难解决了问题的时候,自然会有很高的满足感,同时也是提升能力的一种促进。

陪着孩子玩儿,与陪着孩子读书一样重要。在一起玩儿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亲子关系,同时也是对孩子身教的过程。目前也确实有不少为家长提供亲子游戏的书,我们不妨多积累一些。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认真地、开动脑筋玩耍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引导孩子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孩子天生是好动的,坐下来读书却是一件需要一定的毅力来做的事情,哪怕是读很有趣的书,时间长了也会疲劳。总的说来,读书并不像玩耍那么轻松,作为家长,也应该尊重这样的规律,孩子对读书不太热情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不要着急甚至斥责孩子,那样只能进一步拉开孩子和阅读的距离。

我觉得,亲子阅读就好比是制作精良的正餐。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小孩子常常不喜欢好好吃饭,反而喜欢那些小甜点小零食。而玩耍对于孩子来说则更像是这种小零食。那么,我们在正餐之前,何不适当地让孩子吃一点小甜点开开胃呢?这样,孩子往往可以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自然而然进入阅读的氛围中。

以我自己来说,从心里很想能把大块的时间用来和丁丁阅读。但我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以的,这样就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因此,哪怕是每天回家较晚、只有大约两个小时与丁丁共处,我也不会一回到家就张罗着“儿子,我们开始读书吧”。特别是当丁丁正在津津有味地玩着什么的时候,我更不会打断他。相反,我会充满兴趣地询问他正在玩什么,并尽快参与到他的玩耍活动当中。

有一次,我回到家,看到丁丁正在用针管把水注入一个巧克力盒子当中。

盒子里有盛装巧克力的高度不一的凹槽,各个凹槽之间还有豁口,水正好从高的凹槽流到低的一边去。丁丁说这是“水库”。你看,这是多好的想象啊?我征询了丁丁的意见,参与到丁丁的“水利工程”当中。我提议可以制作更大规模的“水库”,丁丁当然是很兴奋。于是我找来纸笔,把丁丁的想法一条一条写下来,画出示意图。实现大“水库”的第一步是找材料。我提出两个原则:

一是制作方便;二是不怕水。丁丁按照这两个原则想了想,决定用塑料瓶子作为新“水库”的材料,并自己跑到厨房找来了两个塑料瓶子。

按照我们提前确定的“工程进度”,找到了适合的材料,任务就算完成了。

然后,丁丁就高高兴兴地跟我到卫生间洗脸、刷牙,准备上床听故事呢。你看,陪着孩子玩一会儿,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既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也可以为读书做好铺垫,何乐而不为呢?经过了一天十几个小时没有见面,家长和孩子可能不会马上热热乎乎地黏在一起,特别是爸爸和儿子。我们不妨想想看,如今不是有不少父子常常出于没话说或者没话找话的尴尬境地吗?特别是当孩子大一些之后,很多父母会忽然发现自己每天只能问问孩子“作业做了吗?”“饿不饿?”之类质量不高的问题,而孩子也往往应付一下就完了。很多孩子更愿意把时间留在和朋友煲电话粥上。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不要埋怨孩子不向自己敞开心扉。我们要问问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她)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爸爸妈妈的年龄,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好好重视过孩子所认为有趣的一切呢?有没有认真倾听他们的谈话呢?有没有经常陪着孩子一起玩儿呢?

一边游玩一边读书

既然孩子喜欢玩儿,那么,我们不妨见缝插针地在玩的过程中陪他看看书。

当然,这样可能家长就要劳累一点,要带着书陪孩子玩儿了。

有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全家在丁姥家。当晚,我有事情要自己回家。但是,我又想在这一天能够陪着丁丁读书。于是,晚饭后,丁妈叫我带着丁丁下楼去玩儿的时候,我就带上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阁楼上的灯光》,这是应丁丁自己的要求租借来的。

丁丁骑着他的自行车,我在旁边跑步,跑出小区的后门。后门外是一条尚未正式启用的小马路,因此基本没有机动车通过。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散步,丁丁也很喜欢在这里骑车。

路是东西向的,我就陪着丁丁往西边跑,一边跑一边看着灿烂的夕阳与红云,我对丁丁说:“儿子,你看,多美呀。你知道这样的美景当中,我最喜欢做什么吗?”丁丁说:“不知道。”我说:“我喜欢在这样的夕阳风景中读读书。”这时候丁丁看了一眼我手中提的袋子,袋子中是那本书。我说:“你能不能给爸爸找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丁丁就冲着西边的方向说:“那就到土山那里。”我说:“好,那我们快走!要赶在这么好的夕阳落下去之前,赶到读书的地方。”丁丁来了精神,奋力蹬着他的自行车,我在旁边也更快的跑动起来。一直快到这条路的尽头,丁丁说:“到了。”他所说的土山,就是周围工地的建筑废料堆。我看到两块没有被用上的人行道铺路砖摆放在路上,就说:“正好,这里有两个座位,我们可以在这里读书!”

于是,夕阳下,我和丁丁一人坐一块方砖,翻开《阁楼上的灯光》,读了《快速旅行》等几首小诗。丁丁听我读了一会儿便骑上车子在我身边转悠一圈。在天地之间,我觉得这个听我读书的小男孩是那么可爱!而这周围尚未竣工的工地环境,被夕阳涂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色,充满温情。这样属于一对父子的时间,是多么珍贵呀!

带着丁丁往回跑的时候,夕阳落得越来越快了。我说:“丁丁,你看,我们赶在夕阳落下去之前读完了书。”此时的丁丁,神情严肃而淡定,在渐渐淡去的晚霞中,显得一下子长大了不少。我相信,这小小的心灵中,包藏着无限的风景。

大多数父母带着孩子玩耍的时候,往往要带不少东西,特别是各种小食品,更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玩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喂上几块清甜的苹果,或是一块软软的蛋糕,想想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这些精心准备的美食中,也浸透着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而我想说,不妨在我们的背包中也带着一本书吧,在玩耍的间歇,就着苹果或蛋糕读上几页,相信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份更加美好的感受。

如果是外出游玩,带一本孩子喜欢的书,还会填充孩子旅途中那些无聊的时光呢。有一回我和丁妈带着丁丁去沈阳旅行,几天的旅途结束后,回程的轻轨列车上,丁丁已经比较疲劳了。但是四周人很多,声音嘈杂,也没有能倚靠休息一会儿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五六岁的孩子是很容易烦起来的。于是,我拿出一本一直带在身边的童话书《我是森林大总统》,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讲得有声有色,丁丁听得非常专注。不知不觉中,时间就渐渐过去了。等到车将到站的时候,一本几十页的书也就快读完了。你看,这样的旅途,孩子既没有感到劳累,又如此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要提醒的是,旅行对于大人都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对于孩子更是这样。因此,阅读在孩子的旅途中肯定不应该是主角的,而只是补充和调剂。

还是那次沈阳之行,去的列车上丁丁和妈妈幸福地把各种食品摆了一桌子,高高兴兴吃了一路,同时还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这样的时候,我是不会那么不知趣地提议跟他读书的。

玩耍中陪着孩子读书,不要带太厚太重的书。于是,方便孩子携带的口袋书、随身书也就应运而生了。这类书中最出名的,当属德国儿童图书出版人卡尔森(Carlsen)于1954年创始的“皮卡西”系列,是一种10厘米见方的小小画册,非常方便。我们带着丁丁出去的时候,经常会带上几本,有点空闲时间就会读上一本。有一回带着丁丁拔罐子,小家伙趴在床上,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我还蹲在床边给他读了多半本“皮卡西”绘本呢。这些零星的时间,很容易在无所事事中虚掷,但有了这些书,这些点滴的时间就成了零星的金子,聚集起来便可看出其宝贵的价值。

送孩子一份“好东西”

每天回家,一进家门,丁丁就会问我:“爸爸,你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

我当然不会总是带“好东西”,也不会对没有带回来所谓“好东西”表示歉意,因为要让他知道,不是每天都会有“好东西”带回来。不过,我会经常带书回来。这个时候,当丁丁再问我“带什么好东西”的时候,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有啊。”当丁丁很兴奋地表示:“是什么呀?”我便会把带回的书送给他。

对任何人来说,能够得到礼物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不用说对孩子来说了。当然,如果得到礼物太过轻易,太过奢华,对孩子绝对不是好事情。《哈利波特》中有一个情节印象挺深的,说的是哈利的表哥达利在10岁生日的时候数自己得到的礼物,数完后大发雷霆,因为是35件,比去年少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在现实中也是挺常见的。一些家长把礼物的价值等同价钱,其实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惊喜,换来的反倒是孩子越来越不知足的胃口。那些物质的东西,包括玩具,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知足,感受不到快乐,因为这些东西无法让一个人的心灵真正充盈起来。

我喜欢把书作为礼物送给丁丁。我觉得,书是为数不多的越多越好的礼物。

多读一本书,会多一份精神上的收获,但不会多一点对物质生活的欲望。

当然,也没有必要经常抱着一大堆书一次送给孩子,那样也会让孩子对书失去新鲜感。我说可以多送给孩子书作为礼物,但既然是礼物,就不能一次给得太多。送给孩子书,不妨细水长流嘛。我有时候会一次邮购几本童书,然后有计划地一本一本拿回去。怎么叫有计划呢?就是要和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在孩子真的想看到某一本书的时候让他得到,让孩子真的对送给他的书感兴趣。

比如有一回我给丁丁听了些蒙古歌曲和乐曲,特别是给他听了几首马头琴曲,丁丁对这种乐器的声音挺喜欢的。于是,我就从网上找到来自内蒙古的童话作家段立欣改写的图文童书《马头琴》,把这个关于马头琴由来的伤感而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给丁丁听。连图带文40页的容量,我给丁丁读完之后,转天丁丁又让丁爷再次讲了一遍。连续讲两次,这说明丁丁是喜欢这本书的。而之所以能够引起他的兴趣,还是抓住了适合的时机。

过节的时候,更是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良好时机,特别是如果能找到与这些节日相关的书籍就更对茬儿了。比如在腊八的时候,我给丁丁找来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传说的绘本,看着有趣的故事喝着香甜的腊八粥,既获得了节日的幸福,又积累了传统文化的知识,多好啊!如今这种针对节日的童书很多,我们只要认真找找,不难得到。

在孩子成长中的一些特殊的时刻,礼物是必需的,比如过生日啦,考试啦,升学啦等等。我不反对承诺给孩子更多的东西,比如升学了,带着孩子去旅行,或是上大学了,送给孩子一部好一点的手机。只要在合理的负担之内,都未尝不可。但有两点我觉得是应该记住的:

第一,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必要在物质化的礼物上过多关注,买一点孩子确实喜欢、受益的玩具,一些孩子喜欢的美食就好了。在物质享受上,千万不可让孩子有一种“赢在起跑线上”的意识。

第二,随着孩子的成长,送给孩子的礼物当然会有变化,也可能会越来越贵重。但是,无论送给孩子什么,都不要忘了送给孩子书。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理念:书是最好礼物。

搭建读书的“小房间”

记得在我小时候曾因为有一个小书柜而倍感幸福。我当然也想让丁丁拥有这样的幸福。因此在他一岁多,各种图画书的数量已经积累不少的时候,我们给他买了第一个小书柜。后来丁爷丁奶又给他买了相同的一个。

丁丁有一个自己的“小房间”。这个“小房间”不是真的房间,而是客厅中他用地垫占据的一片区域,他还用积木盒子、玩具箱子之类的东西把这片区域圈起来,更加明确“小房间”的界限。平时他玩儿的时候,就是在自己的这个“小房间”中。

他的两个书柜就摆放在他的“小房间”旁边,取阅方便。平时,只要丁丁待在屋子里,他活动的范围基本上以他的小房间为主。因此,即便他没有去看书,那些书也总是陪伴着他的。当他想看书的时候,自然就可以随便抽出一本。

在孩子生活的范围内,能够始终看到书,很方便地拿到书,久而久之,他就会感觉书像空气一样了。

不过,如果只是把书一本本插在架子上,孩子一般是不会主动去找来看的。

还要把书的封面呈现出来,让孩子看到,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刺激,才会使孩子不由自主地去关注那些书,去翻看那些书。提醒我这一点的,是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些国外中小学教室的图片,四周的墙上一排排的书架,书在上边,都是平平展展、大大方方把封面袒露在外边的,就像是图书馆中刊物区那样的布局。当孩子的视线无意中和那些书籍相遇的时候,即使没有取阅,那本书也会在孩子心中加深一丝印象。

因此,我用一个牛奶箱做了一个小书架。书架做好之后,我把丁丁的一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过的书放在上边,相互错落开,以便丁丁能够看到这些书的封面的某些部分。做完后,我猜测着丁丁回到家,注意到这个小小的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第二天回家的路上和丁妈通电话,我问丁妈:“丁丁看到我给他做的书架了没有?”丁妈说看到了,而且还很兴奋地告诉我说:“丁丁把你给他放在书架上的书换掉了。你猜他会换上什么?”我说:“《视觉大发现》?”丁妈说:“对!”当时我就觉得,哈,这个小小的影像男,对“视觉大发现”系列可是真感兴趣呢。我回到家一看,最后一层汉斯比尔的一本大开本的绘本被拿了下来,换上的正是《视觉大发现》。

当丁妈告诉我丁丁换掉了我放置的书,是带着那种“嘲笑”的语气,意思是说:人家不买你的账啊。我倒是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丁丁至少是比较重视这个小书架的,才会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书放在这个位置。这个小小的行为,要我看正是体现了丁丁对书籍自主的选择和态度。这比无条件接受我给他的读书安排更有价值,说明丁丁确实把读书作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内在的需要。

总之,在孩子生活的范围内,要让他经常能够看到书,方便拿到书。要知道,和玩具比较起来,孩子一般不会主动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书籍介绍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书籍走进孩子的生活,这对保持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带着宝贝一起“造书”

作为家长,我不仅尽量和孩子玩在一起,还想办法帮助孩子将玩的内容和读书挂上钩,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玩得更丰富、更有价值,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提高对书的兴趣。前边我提到过,丁丁5岁的秋天,我给他带回过一本《树真好》,有了对树的美好认识,然后带着他去森林公园秋游。这就不仅仅是玩耍了,而是带着书中对树的赞美去感受。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喜欢玩的内容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对应的书。这样的时候,我会为丁丁编故事,打印出来,做成一本书的模样。

比如我前边说过丁丁喜欢建筑纸模型。那些模型有的是我买给他的,有些则是他自己通过包装盒上的其他模型商品图标进行挑选的。有一次,丁丁点名要帕特农神庙的模型。当时我对丁丁的选择有些诧异——他喜欢造型奇特、充满童话意味的瓦西里教堂我很理解,但是帕特农神庙的造型古典庄重,他竟然也会喜欢。看来孩子的口味真是很有意思。于是,我想抓住这个机会,让丁丁更多地了解和感受这个古典的伟大建筑。但是,仅仅找一点资料我觉得达不到目的。想来想去,我就想到:为丁丁写一个关于帕特农神庙的童话故事吧!我相信,建筑的魅力,最终在于它所承载的精神,而精神,是可以用故事来诠释的,特别对一个5岁的小孩子来说,能够玩建筑,能够听与建筑有关的故事,应该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吧。

写完故事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就开始向丁丁传达晚上讲故事的时间要读这个故事的讯息,并说可以一边看着帕特农神庙的纸模型,一边听故事。丁丁对这样的提议感觉挺新鲜,也很有兴趣。晚上上床后,丁丁想要看那段时间特别喜欢的《猫和老鼠之狮子莱奥》。我说:“你这孩子怎么老换啊,我白给你准备故事了。”丁丁忙不迭地说:“哦,对了,忘了忘了。”

于是,开始正式读我给丁丁写的关于帕特农神殿的故事,叫作《帕特农的猫头鹰》。全文5500多字。丁丁听得挺认真的,就是不时的想要去看帕特农神殿的纸模型,但是可能怕我说他不认真听故事,就只是用眼睛瞥一瞥。不过我没有表示什么,因为让故事和建筑结合起来,本来就是我想达到的效果嘛。

讲到最后,雅典人为死去的主人公菲迪皮茨也树立了雕像的情节时,丁丁凑到纸模型近前,在帕特农神殿屋檐下的雕像当中寻找着,皱着眉头,样子非常可爱,一边找一边还念叨:“在哪儿呢?”这个举动我倒是没有想到。我说:

“应该不在神殿上吧,可能在神殿的外边雕的像……”话还没有说完,丁丁就高兴地说:“找到了!”于是,我也就一同为找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雕像表示高兴。再讲到雕像中表现雅典娜诞生的故事的时候,丁丁又凑到神殿的雕像中去寻找,不一会儿,又兴奋地说:“找到了!”

我的故事的主人公当然不可能出现在雕像中,虽然这个主人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情节都是我编的,怎么会出现在帕特农神庙的雕像中呢?但是,丁丁希望能在帕特农神庙上看到他从故事中听来的人,他被故事感染了,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了建筑物本身。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吗?因此,我乐于保护丁丁沉浸在故事当中的这份想象和体验,乐于和他一起为在帕特农神庙的建筑上找到了故事中的人物而高兴。我相信,我试图在故事中传达的想法,会在这个纸模型中得到体现,会或多或少留存在丁丁的心中。

转天晚上问丁丁:“睡前听什么故事?”丁丁想了一下说:“看着帕特农神庙(纸模型),听猫头鹰的故事。”我很欣慰,这说明丁丁还是挺喜欢我给他写的这个故事呢。这次再听这个故事,丁丁非常兴奋,把这个故事当作了他在床上即兴表演的背景和画外音。我讲到猫头鹰如何飞,变成人之后的菲迪皮茨如何跑的时候,丁丁就兴高采烈地在床上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于是大人就给孩子讲故事,通过故事来向孩子传递想让孩子感受到的想法。那么,作为父母,我们不妨也为孩子写故事,把自己想让孩子明白的想法通过故事的形式渗透出来,这样肯定会比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要生动。我们当然不如专门的儿童作家写得好,但是,当我们把故事读给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这是爸爸妈妈写的,哇,好厉害。

有一回,我给丁丁带回一本孙幼军的童话集《怪老头讲故事》,丁丁挺喜欢的。开篇作为代序言的《讲故事的故事》,也是一篇童话,用童话的形式把作者的创作生活体现出来,挺有意思的。对这篇童话,丁丁更感兴趣的是其中大人们对“怪老头”的议论。当故事讲完,已经关灯准备睡觉的时候,丁丁还饶有兴致地回忆大人们是怎样议论“怪老头”的,想不起来了,还让我特意开灯再看看。最让丁丁兴奋而不解的是,大人们的议论当中提到了“怪老头”尿裤子的事情。我读的时候,确实也觉得这是个事儿——怎么和一个孩子说一个看来正常的老头却还尿裤子呢?我一时不清楚孙幼军先生这样写的用意,仅仅为了好玩?我觉得确实是应该有个解释的。于是,我就即兴编了一个类似故事的东西,不妨就叫作《尿裤子的怪老头》吧,是说怪老头其实不是真的尿裤子,而是为了安慰一个尿裤子的孩子,说自己一把年纪了也会尿裤子。这话传到了大人们的耳朵里,就成了怪老头尿裤子了。第二天,我又经过一番构思,终于写出来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解释了怪老头怎么会尿裤子的事情,还一并解释了怪老头的一些其他“雷”事。

写这个故事,我是想对丁丁说:怪老头其实并不怪,而是一个有着难得童真的大人。只是周围的大人大多数都失去了这份童真,所以会觉得这个老头挺怪的。虽然只是一个写给孩子听的故事,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其实也是我自己加深对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理解的过程。

说到给孩子写故事,我不是很赞成抱着某种目的去写,要解决孩子的某个方面问题的方式。比如现在有不少“儿童情绪管理”类的童书,有的编的还不错,有的纯粹就是把说教的内容进行了图解。我没有广泛调查过孩子们对这样的童书是怎样的反应,真的会看了这样的童书就不发火了?就能改掉某些小毛病了?我看未必。反正丁丁对那种缺乏有想象力的情节,只是对说教进行图解的书是不感兴趣的。我也不要求他对这类书产生多大的兴趣。

同样,如果我们给孩子写故事,是为了要解决孩子心理或行为上的什么问题,和直接说教其实区别不太大。我在刊物上看到过一个年轻的妈妈的例子,她的特点是当孩子成长中遇到某种的问题的时候,就会给孩子写一个小故事,试图进行心理干预。我觉得这种做法未必有效,甚至会有负面的效果。试想,我们大人如果真的遇到什么困难没有解决的时候,大概不会去没心没肺地看一部励志电影,然后对自己说:“哦,我的问题解决了。”对孩子也是一样。读书也好,听故事也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简单的事情。孩子真的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或是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讲故事其实无异于绕弯子,这个时候最好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切实解决面临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也不要用故事骗孩子说“一切会好的”。

附:我为丁丁创作的故事——《尿裤子的怪老头》

夏天到了,西西的妈妈又高兴了。为什么高兴啊?因为夏天是聊天的季节。

吃过晚饭后,花露水儿那么一喷,圆蒲扇那么一摇,小折叠板凳那么一拎,来到小区中央的广场上。远远一瞧,嗨,跟提前打过招呼似的,另外几个妈妈也拎着小板凳到了,那叫一个默契。

聚到一块儿,哈哈一笑,然后干吗?开聊!

她们什么都聊,菜市场的茄子涨没涨价呀,今天晚上吃什么了呀,赶明儿的天气好不好呀等等。当然,她们也会聊自己的孩子。比如西西的妈妈,就喜欢向其他的妈妈说西西的事儿,连西西去幼儿园的路上踩上了狗便便的事儿都说,结果一块儿聊天的多多妈妈回去就把这个事儿告诉了多多,多多第二天又把这个事告诉了班里的小朋友。

更巧的是,西西在一班,多多在二班,两个班挨着。结果,西西在路上踩了狗便便的事情就传的整个幼儿园都知道了。不对呀,不是只有西西的班和多多的班知道这个事情吗?可是,西西班里的小朋友的朋友有在三班的,多多班里的小朋友的朋友有在四班的,三班的又有认识五班的,四班的又有认识六班的……结果,传来传去,就弄成整个幼儿园都知道西西踩上狗便便的事情了。

这下,西西能不难过吗?一难过,西西还哭了,搞的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当然,西西妈妈和多多妈妈以及其他几位妈妈们最喜欢聊的还不是他们的孩子。不然,西西被整个幼儿园知道的囧事儿就更多了。她们最喜欢聊的,还是怪老头老孙。

这个怪老头老孙呀,最喜欢给小孩子们讲故事,每天在小区的一棵大槐树下,坐个小马扎就给小孩子讲故事。他什么都会讲,孙悟空大闹天宫了,武松打虎了,牛郎织女了等等。每天,怪老头老孙的身边都会有一大群孩子,听他讲故事。这里边,当然也包括西西和多多。

不过,西西妈妈和多多妈妈以及其他的妈妈们爱聊的可不是怪老头老孙讲的故事,而是他的“怪”。

有一次,西西妈妈聊完天回家来,哈哈笑着告诉西西和西西爸爸:怪老头老孙就是怪,他和小孩玩游戏,摔了一跤,坐地上就哭,跟个小孩儿似的。

西西听了觉得怪,就跑去问怪老头老孙。当然,西西叫老孙可不是“怪老头”,而是孙爷爷。西西问:“孙爷爷,你是不是和小朋友玩儿,摔了一跤坐地上就哭啊?”

孙爷爷呵呵一乐,说:“西西呀,这个事情嘛,你去问问亮亮吧。”

于是西西跑去问亮亮。亮亮是谁呀?原来是和西西一样大的一个小男孩。

亮亮一听,就告诉西西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那是孙爷爷和亮亮他们玩捉迷藏,当时亮亮边跑边往后看,结果摔了一大跤。他起来就想哭,可是爸爸说男子汉不能哭,亮亮就忍着不哭。

这个时候,孙爷爷正巧也摔了一跤,他坐在地上一下子就哭了,还喊着:“疼啊疼啊!”哭了一会儿他问亮亮:“你也摔了一跤,不疼吗?”亮亮说:“我疼呀,可是爸爸说男子汉不能哭。我不敢哭。”孙爷爷就说:“摔疼了哭两声就不疼了。你看我,一把年纪了,摔疼了不是也哭吗?”于是,亮亮就哭了两声。你还别说,哭了两声,还真就不觉得疼了,就高高兴兴又去玩儿了。

于是,大人们就知道了,说怪老头老孙跟小孩子玩儿,摔倒了坐地上还哭呢。

有一次,多多妈妈聊完天回家,哈哈笑着告诉多多和多多爸爸:“怪老头老孙就是怪,他还去舔人家小孩儿的棒棒糖呢。”

多多听了也觉得怪,就跑去问怪老头老孙。当然,多多叫老孙可不是“怪老头”,也是孙爷爷。多多问:“孙爷爷,你是不是舔小孩儿的棒棒糖来着呀?”

孙爷爷又呵呵一乐说:“多多呀,这个事情嘛,你去问问玫玫吧。”

于是多多跑去问玫玫。玫玫是谁呀?原来是和多多一样大的一个小女孩。

玫玫一听,就告诉多多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玫玫总拿着棒棒糖,不停地舔呀舔。她玩的时候舔,看书的时候舔,走路的时候舔,吃饭的时候还要把棒棒糖放在一边儿,吃几口饭,再舔两下。这么说吧,除了上厕所和睡觉的时候,她就没放下过棒棒糖。忽然有一天,孙爷爷趁着玫玫没注意,一下子拿过来玫玫手中的棒棒糖,假装着舔了两下。是假装的,可没有真舔啊。玫玫先是一愣,看到是孙爷爷,也就不觉得怎么着了。玫玫还说:“孙爷爷,你想吃就吃点呗,反正我还多着呢。”孙爷爷咂咂嘴,叹了口气说:“唉,我倒是想舔舔呢,可是不敢喽!”玫玫问:

“为什么呀?”孙爷爷张张嘴:“你看看,我现在还剩几颗牙啊?就是因为小时候老舔棒棒糖,把呀都弄坏了。”玫玫一看,还真是,孙爷爷就前边还有两颗牙。玫玫想:我以后可不能没有牙。于是,就不再总舔棒棒糖了。

于是,大人们就知道了,怪老头老孙舔小孩子的棒棒糖呢,却不知道他其实没有真舔。

又一个晚上,西西妈妈和多多妈妈聊完天,回到家都哈哈哈哈地告诉西西的爸爸和西西以及多多的爸爸和多多:“怪老头老孙太怪了,他白胡子都一把了,还尿裤子呢!”

西西和多多更奇怪了,都跑去问怪老头老孙,当然,他们都叫他“孙爷爷”。

他们俩一起问:“孙爷爷,听说你还尿裤子呢,是真的吗?”

孙爷爷一听啊,哈哈大笑,笑得一把白胡子都颤悠悠的。这次,他没有让西西和多多去问哪个小孩子,而是自己告诉他们:“哈哈哈,是啊!有个小孩儿呀尿了裤子,难为情地直掉眼泪。我就告诉他:‘哭什么啊,我都白胡子一大把了,憋不住了也会尿裤子的!何况,你还是个小孩子呢?’那个小孩儿一听就不难为情了,高高兴兴去玩儿了。”

西西和多多就问:“那个小孩儿是谁呀?”

孙爷爷神秘地说:“这个嘛,哈哈,可是一个小秘密。”

孩子的想法是最无拘无束的,经常会由一件事情联想到另一件事情。作为父母,要对孩子的任何想法表示关注、兴趣,更重要的,还能予以回应。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的想法是: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了,最好能够给他找到合适的书籍。比如有一回丁丁忽然对便便发生了兴趣,问我便便冲走之后到哪里去了。我当时大体上解释了一下。过后,我上网一查,还真有这样的绘本讲便便的处理,于是赶紧网购了一本。书中用直观的图画讲解了便便的去向、处理、利用等各种知识,很生动,满足了丁丁的好奇。

不过,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准备好了现成的书籍。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随便应付一下就完了,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通过网上、相关书籍等查查资料,整理出来,然后讲给孩子听。这样做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解答了孩子的一个问题那么简单,更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使孩子渐渐形成乐于探索、不断钻研的精神。

有一回我给丁丁带回了绘本《花婆婆》。这本书讲的是花婆婆用鲁冰花装点了自己居住的小镇,从而实现了为这个世界更美丽做一件事情的愿望。读完绘本,丁丁对鲁冰花产生了兴趣。这样的契机当然是要抓住的,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关于鲁冰花的资料。怎么办?只能自己找资料了。

首先,我想到这种花我是见过的,回忆了一下,想起来是出差到西安,参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时候看到的,当时还拍了照片。从电脑中找到当时的照片,其中一张上是有标牌的,放大看,果然是鲁冰花。于是,图片资料是有了。其次,是文字资料,当然是上网搜索了。最后,延伸一下,介绍那部叫作《鲁冰花》的电影和其中著名的电影歌曲。

我把这些图文资料整理成一本书的样子,打印装订,晚上回到家送给丁丁。

那一晚上,丁丁和我一起翻开我给他编的“书”,听我讲解鲁冰花的知识,了解那部就叫作《鲁冰花》的电影的感人剧情。然后,给丁丁播放电影歌曲《鲁冰花》,配的画面就是电影镜头。丁丁挺喜欢看,连着要看两遍这首歌的视频呢。

为孩子造书能促进孩子对书的兴趣,而带着孩子一起造书,更可以使孩子感受到亲子参与的乐趣。这个过程如果和孩子自己的读书生活结合起来,还可以让孩子的内心之中获得一种可贵的自我肯定。

丁丁5岁时,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租借绘本的网站,一周借4本,每周在固定的时间送书上门,非常方便。借到十几周的时候,我把丁丁那段时间看过的绘本的封面整理出来,印成一本小册子,用A4的纸张打印出来,夹在塑料文件夹中,就像一本书的样子。但封面除了“丁丁绘本馆”几个字,其他部分都是空白着的。

回到家,我给丁丁看这个册子,丁丁一页一页翻阅,看着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本绘本的封面,眼神中透出一种多样的神采,发出了感叹。他也没有想到,不知不觉间,三个多月过去了,看过的绘本已经积累了这么多。丁丁看着这些封面,回想着这些绘本。用小小的手指指点着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些绘本,饶有兴味。

趁这个机会,我建议丁丁:“爸爸特意把封面空下来留给你的。这是你的绘本记录,就由你来设计这本书的封面吧,好吗?”丁丁欣然答应。并且马上就说,他要在封面上画一条龙。还用手比划了一下大体是什么样子,我说:“好啊!爸爸期待看到你设计的封面。”

看到丁丁的这种反应我很欣慰,因为丁丁平时不大愿意在大人的要求下画画。其实小的时候他挺愿意随意涂鸦的,但是后来上了儿童画课程后,反倒觉得这是一种任务和负担,倒不主动去画了。因此,我会寻找一些时机把画画变成他想做而不是我要他做的事情,比如设计这样的封面,就能够调动他的兴趣。

同时,设计这个封面,也是丁丁对自己平时的读书生活一种肯定,一种再认识的过程。

第二天,丁爷和丁奶在电话里说丁丁特意向他们展示了这个册子,想来也是很为自己已经看过这些绘本而自豪吧。当天晚上,来接我回家的丁妈对我说,她在出门的时候丁丁正在画他的封面,已经画完了他想画的龙的整体形状,正在画龙鳞的部分。进了家门,丁奶就高兴说:“看,人家几笔就画好了!”我没有换衣服,就赶紧接过丁丁拿给我的他画的封面:在空白区域的中部略靠下,一条仿佛一条船一般的龙简跃然纸上,笔调简洁而饱满。丁奶告诉我,龙头是丁丁照着祖玛游戏的画面画的,为此,还特意打开电脑看了一下龙头的样子。

从丁丁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孩子的性格和心态。丁丁那么自然地在封面的居中部位画出这条龙,这可不仅仅是构图是否合理以及运笔是否得法的问题,而是一种自信而健康的心态的体现。而这种心态,是我更加关注的。同时,设计和绘制完了这个封面,丁丁其实也就参与完成一本书,一本属于他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关于他的读书生活的书。无形中,丁丁从自己的读书生活更获得了一些新的快乐,也更提高了对书的期待。当时丁丁看到这本册子后,他就兴奋地说要玩开书店的游戏。他的意思是说,等再看一些绘本之后,还要制作出这样的册子。也许这些册子多起来,在他看来也就可以开一家书店了吧。

5岁小娃,有了自己的图书证

丁丁5岁时夏季中的一天早上,由于那几天温度很高,提前就和丁丁商量定了,不去户外玩儿。那么搞些什么活动呢?我提议去图书馆,丁丁说:“我就是这个意思!”还真想到一块儿去了!

吃了早点,我们就直奔图书馆了。

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丁丁办一个自己的图书证。但是一问,除了照片还需要户口本。于是我和丁丁商量在图书馆看会儿书,然后回家取户口本,下午丁丁在姥姥家睡觉,我自己来办证。

在儿童阅览室,我和丁丁看的书主要有两本,一本是讲述宇宙的科普书。

起初,书中由宇宙整体直到微观原子的编排方式还是吸引了丁丁的,但是给他讲了几页,丁丁就不喜欢了。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听了,他说“有点闷”。

的确,书中基本都是标准的说明文语言,基本没什么文采和想象。这对于5岁的丁丁来说,确实缺乏吸引力。我没有要求丁丁一定听完,但是跟他说:“有些自然科学的内容,是没法都用那种很有意思的话写出来的,等你长大了就会喜欢这样的书了。”

而另一本叫作《环保手工》的书则吸引了丁丁。书中都是用生活中最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好玩儿的东西。丁丁最喜欢的一个是用百洁布、线绳和果冻杯等材料制作杆秤。丁丁看了一两遍制作步骤,然后我合上书让他回忆一下制作步骤,丁丁念叨一下,就都记住了。

特逗的是,丁丁拿着这本书说:“我要藏到一个隐蔽的地方,不让别人借走。”这点儿小心眼儿我可没有暗示他,是他自己想到的。看来,有些东西真是无师自通啊!然后,丁丁真的就把这本书放在了一个离它原来的地方比较远的一个书架上,回来还悄悄地告诉我说:“我把书脊朝里面放了……”我忍着没笑。这个小家伙,还真能活学活用。此前。我曾经告诉过他,一本书的书脊信息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检索的。于是这小家伙就知道:把书脊朝向里边放置,其他的人就不容易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了。

当天下午,丁丁在姥姥家睡着之后,我拿齐了东西去为他办了证。但是图书证要两天后才能取。回到丁姥家把这件事告诉丁丁,丁丁倒是没有对此而不高兴。然后,我就陪着丁丁凭着在图书馆看过的小杆秤制作过程的记忆,一起制作了小杆秤,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呢。丁丁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当然,他“最喜欢”的东西是经常变化的。当时,我忽然想到了一句高中语文课本上就能看到的古文篇章中的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你瞧,正因为那本书我们带不出来,丁丁不仅把那本书藏了起来,而且还那么迅速地记住了他喜欢的手工制作的步骤。如果这本书属于了他,我想反而可能没有这样的效果。

过了两天的中午,丁丁睡着之后,我和丁妈一起去图书馆,取回已经办好的丁丁的图书借阅证。当我看到干净简洁的图书证上丁丁的相片的时候,不禁生出一种庄重的感觉。5岁的小娃,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图书证了!然后,我和丁妈就去图书馆儿童区,去找丁丁上次自己藏好的那两本他想要看的书。还真别说,都在。可见,丁丁将书脊朝里的做法还是比较管用的呀。

有了自己的图书证,每隔一两周时间,我们就带着他去图书馆,丁丁会熟练地自己去服务台,把上次借的书归还,再四处翻阅,确定自己想借的新书,再拿着图书证到服务台去借阅。他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都是不干预的,看着这个小娃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地盘儿,真是说不出的欣慰。

在给孩子选购图书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多一点花销不是坏事。我自己印象很深的是,从小到大,我母亲经常会说:“书买得差不多就别买了,够看就行了。”但是,从小到大,父母却没有真的阻止我。虽然家里收入并不怎样高,但是在买书这件事情上他们对我还是“纵容”的。正是他们的“纵容”,让我爱上了书,从读书中感受到内心的幸福。

不过,虽然我觉得在书籍的支出上可以“奢侈”一点,但“奢侈”不等于让孩子感觉到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一本书。我虽然不想让孩子觉得获得书籍会受到限制,但是也要让他懂得:获得书籍是一件需要认真而郑重对待的事情。

否则,孩子是不会真的爱上书、重视读书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觉读书很重要呢?——要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在选择中,孩子会学会认真思考、辨别、掂量。

而带着孩子去书店买书,则是让孩子进行选择的好时机。

有一回我带着丁丁去经常光顾的书店买书。那个书店中除了卖书,还有各种拼插纸模型。那天临走的时候,丁丁提出船模和书都要,我说只能选一样,或是书,或是纸模型。丁丁想了想,最终决定还是要书。我觉得对5岁的小家伙来说,能做出买书而不买纸模型的决定是需要下一定决心的。从价格上来说,一套纸模型大体上相当于两本童书,于是我说:“如果是买书,允许买两本。”

丁丁自然很高兴。于是,小家伙跑到他非常喜欢的“I SPY”系列(一套美国的视觉游戏图书)柜架前,来来去去浏览起来。经过几番比较,丁丁终于自己选定了这个系列中的两本:《哈哈屋》和《最后的宝藏》。我问丁丁:“决定就要这两本了?”这个小娃带着不多见的严肃认真的表情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我就想:丁丁既然这么喜欢这套视觉游戏图书,如果主动为他再多买一些,他一定会很开心的,也会是提升对书籍兴趣的一个好机会。于是,转天早上上班出门前,我问丁丁是不是很喜欢“视觉大发现”系列中的书,正在吃早点的丁丁点了点头。于是我说:“那爸爸就支持你再订两本。你还想要哪两本?”丁丁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提出,首选是《造梦机》和《怪物加工厂》,如果《怪物加工厂》没有(不知道他为什么认为《怪物加工厂》可能没有而《造梦机》一定有),就订一本《糖果屋》。丁丁说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完全是凭借自己在书店的时候翻阅的印象。他能够记得这么清楚,而且还能提出哪些是首选,哪些次之,这说明他对这套书确实是非常重视的,也确实用心去关注了。当天下午,我上网订购了丁丁要的书,《怪物加工厂》虽然有,但数量还真是很有限,显示库存还只有4本。当时我就想:这小家伙还挺神啊!

同类推荐
  •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的惊人能力、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0~3岁婴幼儿的各类发育规律、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教育方法等内容。
  • 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

    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

    西点军校成立于1802年,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把培养一流的军官作为办校宗旨。200多年来,这里不但培养了无数的一流的军官,还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被誉为“精英人士的摇篮”、“各界明星的制造厂”。它所奉行的理念和信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的光芒照耀了全世界。本书把西点的理念、精神和中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将西点军规与培养孩子之道结合起来,解读西点案例、征引世界典型,点拨为人之道、讲说人生哲学。为男孩的父母一一解答从男孩到男子汉“父母要为他做什么?为何做?怎么做?”的问题,为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提供最好的借鉴和参考。
  • 婴幼儿乳品喂养228问

    婴幼儿乳品喂养228问

    全书共分六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奶粉常识、辅食添加、问题奶粉的危害及附录。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作者的儿子小卡尔的成长经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书中详细记录了小卡尔在父亲的教育下,从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变成一个天才的全部过程。小卡尔生来普通,但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很小就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0岁进入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3岁任专职教授。这一惊人的教育成就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让人们首次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本书全方位剖析父母的各种习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中涵盖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做的8件事、与孩子平等交流的7种方法、打造完美性格孩子的6点要素、培养孩子生活好习惯的6个理念。
热门推荐
  • 大学生艺术素养

    大学生艺术素养

    本书为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类教材,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及其他艺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本书从艺术学科的整体性出发,理论与作品结合,图文并茂,以直观的图例诠释艺术形象;立足于崇美扬善、怡情悦性和笃学尚行的人文素养的养成。
  • 重生之宠后

    重生之宠后

    这世界太大了,也太远了,所以他和她最终错过。可是兜兜转转,耗尽两世光阴,她还是决定回到他身边,因为有他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而他也甘愿逆天抛江山,前世今生都只为她折腰!站上高台俯尽众生,他大笑:这一世的霸道皇后,下一世的野蛮大小姐,我都要!宠你,没商量。
  • 一纸浮生梦江湖

    一纸浮生梦江湖

    一梦醒来,风起稻香,她从来不属于这里,也,属于这里,至于她是谁,对她来说,在不在意,也无妨了。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妃一点都不乖

    王妃一点都不乖

    他,天生的王者,不要皇位要王位,多少人为了皇位大费苦心,可他却说:“我对皇位不感兴趣,无论你们谁最后当上了皇上,封我个王爷当当就行了,还有,不需要为我联姻,我未来的王妃由我自己来选。”少年轻狂的往事,昔日的诺言,久别重逢的爱恋。他不图这锦秀山河,他不图这天下名扬,亦不图这荣华富贵,他只求佳人笑靥如花,与她青丝白发。
  • 冰山公主的浪漫爱情

    冰山公主的浪漫爱情

    她,冷夕月,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她受尽了凌辱,受尽了唾弃与折磨,成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女王。她满怀仇恨,恨着杀害她父母的人,恨着侮辱她的人,变得无比冷血。直到,在校园里遇上了他们,阳光温柔的大哥哥上官玄毅,冰冷拽酷的冰山王子叶明皓。从此,她变得不再冰冷,从一天说不了10个字的冰山公主,变成了多愁善感的美少女。可是,她面临着最重要的选择时,她会选择谁?是他还是他?(梦:简介真心好难写,我词穷啦啊啊啊)
  • 贴身狂医

    贴身狂医

    传承自师父的绝世医术,成为大小姐的贴身狂医,笑傲江湖,造福世人。“纵然你腰缠万贯,天姿国色,亦或是位高权重,又如何?生病了,还不是要来求我?所以,跟我说话,请低着头。”何昊如是说。
  • 刺客信条之瓦罗然传奇

    刺客信条之瓦罗然传奇

    隐没于瓦罗然的刺客世家,在仇恨与复仇的漩涡中随记忆而去的友情、爱情、亲情该如何回归残破之躯。爱情,正义,荣誉,才是手中挥舞的利刃。在黑暗的笼罩下为心中的的光明而战。时刻记住:万物皆虚,万物皆允(本书为刺客信条的人物配上英雄联盟的背景,如果单纯想看刺客信条的请勿打开,谢谢)
  • 徒心叵测

    徒心叵测

    ‘叵测’的是徒儿的身份?还是弟子的心?千年万世的永恒存在,实在是寂寞而冰冷,看着六界轮回恩怨,终于想要摆脱无聊的日子。于是乎:某人披上了马甲来谈!恋!爱!结果悲催不是一点点,遇到工作狂,只想修仙、不谈恋爱。于是,某人悲剧了,经历了三生七世都没能撼动君王心,还没告白就被赶走。“你总有一天会后悔!”别看某人信心满满,但是人家会不会为你所动,要看你是否功力深厚。问路之人说:哎,不要瞎搞太多,快回去洗洗睡吧……
  • 南风旧巷

    南风旧巷

    对不起,我只能杀了你,因为你是我的仇人。————by冰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