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理儿不歪,笑话不来。“歪解幽默”法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幽默的技巧。
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
三位母亲自豪地谈起她们的孩子,第一位说:“我之所以相信我家小明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是因为不管我给他什么玩具,他都把它们拆得七零八散。”第二位说:“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因为他现在总爱和别人吵架。”第三位:“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医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现在体弱多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
读到这儿,我们都会忍俊不禁。这种幽默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很显然,是从这三位母亲的滑稽解释中得来的。如果说儿子能当上工程师是因为喜欢用积木搭桥盖房子;说儿子能当律师因为喜欢法官的大盖帽;说儿子能当医生是因为他常玩给布娃娃打针的游戏,那就没有多少幽默可言了。这种解释是从生活的常理中来的,人们听来毫不觉得意外,所以并不可笑。
而这里的三位母亲却都跳出了这些常理的框框,给这些问题找到了一个似是而非、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结果和原因之间显得那样不相称,那样荒谬,两者之间造成了巨大反差,于是形成了幽默感。这就是“歪解幽默”法的奥妙所在。
“歪解幽默”法常用于自嘲。
某人有一次在宴席上问鲁迅:“先生,你为什么鼻子塌?”鲁迅笑答:“碰壁碰的。”
这个回答里面,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坎坷经历的嘲讽,这样丰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与“塌鼻梁”这样一个具有丑的因素的自然生理特征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感。
“歪解幽默”法作为一种说话技巧,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只要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只要是不那么死心眼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那么,在日常交际中,谁都可以用它幽上一默。
比如,有人问你:“你怎么越来越年轻了,用的什么美容霜?”你可以说:“我用的是不花钱的‘哈哈霜’。笑一笑,十年少嘛。”“你怎么老这么又黑又瘦?”“干我们这行的都是属‘老鼠’的,就会‘咬文嚼字’,吸的全是墨汁,能不又黑又瘦吗?”这样的幽默,我们不是一样可以制造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