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2500000015

第15章 四入为相的灵武大总管姚崇

§§§一、曾事四朝 四任宰相

大唐有一位著名的宰相,他曾经在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四入为相”,也曾经出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他就是姚崇。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就是唐朝时期,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尤其是“开元盛世”(713~741年)。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的军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全国到处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大诗人杜甫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藏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这就是唐朝诗人诗中的“开元盛世”,这个历史上的繁荣鼎盛局面之所以能出现,自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刚即位的唐玄宗,遇上了一批名将名相,其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曾经“四入为相”的宰相兼兵部尚书、也是灵武道的行军大总管——姚崇。大唐宰相总共三百六十九人,能“四入为相”者仅有三人,姚崇便是其中之一。

§§§二、都督之子 少年丧父

姚崇(姚元之)(650~721年),本姓姚名元崇,字元之。后来为什么不叫姚元崇,这里边有武则天的干预。当时,突厥有个首领名字中“元崇”二字,此人后来反叛唐朝,武则天忌讳他的大臣与叛逆同名,因此命令姚元崇改名,以字行,也就是叫姚元之。为什么又改为姚崇?原来到唐玄宗时期,姚元之又因为要避讳唐玄宗的年号“开元”,就去掉本名“元崇”中的“元”字,改为姚崇。姚崇是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他的父亲名姚懿(590~662年),原籍江南吴兴,后移居陕州,贞观年间在四川越西任都督,安定了西南边疆。龙朔二年(622年),父亲逝世,因在世时对唐朝有功,死后赠幽州大都,谥曰文献,这年,姚崇只有十二岁,可谓少年丧父。

§§§三、大器晚成 武后拜相

由于姚崇少年时代就失去父亲成为孤儿,因此,缺乏父教,他为人豪爽,讲究义气,但不喜欢读书,以呼鸾逐兽为乐。但究竟还是有父亲的影响,后因人劝说,怀“王佐之志”,到咸亨元年(670年),姚崇二十岁时,开始奋发读书,出仕为孝敬挽郎。虽然他二十岁才开始读书做官,但是因其确有才华,于仪凤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被授以濮州司仓参军。后到京城,五迁至夏官郎中。夏官就是兵部,当时,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进犯河北,占领数州,兵部军务繁忙,各州司军情报告接连不断送来,作为夏官郎中的姚崇能“剖析若流,皆有条贯”,让武则天“甚奇之”。于是,在圣历三年(700年),经名相狄仁杰推荐,姚崇被升任为夏官侍郎,随后又升任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又迁凤阁侍郎兼知政事,五十岁的姚崇当上了大唐的宰相。姚崇文武双全,才智过人,忠胆赤心,特别是敢于直谏,还精于吏治,倡廉自廉,关心民众,从此,成为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四入为相”的著名的贤相。

§§§四、秉公办事 矫正酷刑

姚崇为官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反对酷刑。他在刚到京城出任司刑丞时,参与审定刑狱。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重用酷吏,大兴告密,无故杀了很多唐朝宗室和大臣,闹得人人自危。姚崇执法公正,绝不随便罗织罪名,不滥用酷刑,从而保全了许多人使其免遭丧命。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则天对左右的侍臣谈到以前酷吏周兴、来俊臣办案,怀疑其中有冤案说:“往者周兴、来俊臣等推戡诏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滥耶?”作为宰相的姚崇回答道:“自垂拱以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陛下令今臣就狱问者,今臣亦不自保,何敢辙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赖上天降灵,圣情发悟,诛锄凶竖,朝廷又安。”在陈述了酷吏制造冤案,武则天“发悟”,能及时除掉酷吏之后,姚崇大胆地提出愿以自己和全家百口性命作保,“今日以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内外官更无反叛者。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需推问。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说:“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当日,就赐给姚崇白银千两。

§§§五、奖掖后进 灵武总管

姚崇担任宰相为政清明,他能知人善用,奖掖后进,举贤荐能。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让姚崇举荐宰相,姚崇就推荐当时已经八十岁的张柬之,他说:“张柬之深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矣,惟亟用之。”当日,武则天召见老臣张柬之,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神龙元年(705年)正是这位张柬之组织诛杀了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复唐。开元二年(714年),当时有一个中书舍人萧嵩因为被人看不起而失意,正是任宰相的姚崇又举荐他,出任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被姚崇荐举受朝廷重用的萧嵩,后来也成为唐朝的名相名将,也曾担任灵州镇将朔方节度使。开元四年(716年),六十六岁的姚崇又举荐比自己小十六岁的宋璟代他为相。宋璟与姚崇一样是个良相,史称“姚宋”。《资治通鉴》说:“姚(崇)、宋(璟)相继为朝,崇善变事务,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力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时贤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他人莫道焉。”

姚崇是个孝子。他自十二岁就没有了父亲,守寡的母亲一手把他养大,他不忘母恩,长安四年(704年),五十四岁的姚崇上书向女皇提出,母亲年老需要探视,请解除他的宰相官职,回家侍养老母,“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于是,拜他为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使他“俾获其养”。但是,武则天还是需要姚崇,就在当月,又下诏让他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夏官就是兵部,姚崇为人很自觉,他对女皇说:“臣事相王,知兵马不便。臣非惜死,恐不益相王。”武则天“深然其意”,改为春官(礼部)尚书。

武则天有个男宠张易之,“私有请于崇,崇不纳”。长安四年(704),张易之要将京城有名望的佛教高僧十名,调往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去私建新寺。高僧们不愿意去,向朝廷苦苦哀求。姚崇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张易之一再坚持要调他们走,姚崇始终不改变主意,结果得罪了张易之。于是张易之就在武后处诬陷姚崇,长安四年(704年)九月,武则天就降姚崇为司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调出京城,到灵州,担任灵武道大总管。这就是说,武则天把宰相姚崇,派到灵州作大总管。

§§§六、诛灭二张 二次拜相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人,策划诛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阁起居。当时,正好姚崇自灵州返京,共同参与了策划。事成之后,姚崇因功拜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任侍中,二次为宰相,封梁县侯,赐实封二百户。正当王公以下,都在庆幸之时,姚崇却呜咽流涕。张、桓不以为然,对他说:“现在岂是你哭泣之时,恐怕你祸从此始。”姚崇说:“我事天岁久了,就这样告辞,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与你们诛凶逆,是做臣子的应该做的,我怎言功,今辞旧主而悲泣,也是臣子的终节,因为这点获罪,实所甘心。”果然,中宗把他调出京城,任亳州刺史,后转常州、宋州、越州、许州的刺史。后来,五王被害,而姚崇独免。

§§§七、睿宗即位 三度为相

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杀害,韦氏企图专权,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灭韦氏集团,拥立相王李旦即位,这就是唐睿宗。睿宗即位之后,又把姚崇调回出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迁中书令,第三次担任宰相。当时,李隆基为东宫太子,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歧王、薛王等都在京城掌禁兵,外边都议论不妥。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请降旨让公主迁往东都洛阳,调诸王到外地出任刺史,以息人心。但是,胆小的睿宗却告诉了公主,公主大怒,太子李隆基害怕,也反咬一口,上疏说姚、宋等人离间他们兄弟,请加罪。睿宗就罢免了姚崇的宰相,贬为申州刺史,转徐州、潞州刺史,迁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后又任同州刺史。在地方为官,姚崇“为政简肃,人吏立碑记德”。在他离任时,“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褒诏美焉”。

§§§八、开元盛世 四入为相

姚崇宦海一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元年(713年)太子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他刚即位便励精图治,决心拨乱反正,锐意改革,整顿吏治。这时他想到了姚崇,虽然因为自保他曾陷害过姚崇,但他深知姚崇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他利用在渭滨讲武机会,下诏让被睿宗贬到同州作刺史的姚崇回京,欲拜他为宰相。姚崇故意不表示谢恩,唐玄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姚崇就及时、大胆、果断地提出他的著名的“十条政纲”:一,精简刑法,为政仁恕;二,疏远佞臣,不听诬陷;三,禁止宦、戚干预朝政;四,减轻苛税,以利民生;五,接臣以礼,不杀无辜;六,奖励进谏,虚怀纳海;七,禁造佛寺,不费国资;八,不幸边功、穷兵黩武;九,臣得批逆鳞、犯忌讳;十,外戚专权永为殷鉴。这十条政纲切中了武后以来的弊病,玄宗听了十分感动,他含泪说:“这些事确实让人感到刻骨痛恨,朕答应就是。”这时姚崇才拜谢答应当宰相。姚崇第四次为相,帮助唐玄宗改革朝政,加上其他人的辅佐,最终出现了“开元盛世”。

§§§九、唯物思想 抑佛济民

还在中宗(705~710年)时,公主外戚争先恐后大修佛寺、大造佛像、度人为僧尼,许多“富户强丁,皆经营避役,远近充满”,逃避国家徭役。姚崇本人并不是反对佛教,他说:“佛不在外,求之于心。”还说:“佛者觉也,在乎方寸。”但是,他认为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夺百姓口中之实以养贪残,剥万人体上衣以涂土木”,如果进一步泛滥将能“亡国破家”,必须加以抑制。他认为应该利用佛的慈悲为怀,教育世人认识到“但发心慈,行事利益,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引导人们“平等慈善,行善不行恶”。不需要大修佛寺、大造佛像、滥度僧人。开元二年(714年)正月,姚崇向唐玄宗上书,提出减少寺院、裁减僧尼的建议。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诏全国还俗僧尼一万两千多人,同时,禁止滥造佛寺:“毋得创建佛寺;旧寺颓坏应茸者,诸有司陈牒检视,然后听之。”这样,大造佛寺、滥度僧尼之弊病得以抑制。

§§§十、破除迷信 灭蝗救农

开元初,在黄河南北特别是山东一带,大闹蝗灾,蝗虫肆虐,造成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物价飞涨、政局不稳。宰相姚崇力主各州县及时捕杀蝗虫。但是,当时有不少人迷信,不让捕杀,黄门监“伴食宰相”卢怀慎就认为不能捕杀蝗虫,杀则有伤“和气”,会造成灾祸。姚崇据理驳斥,“今蝗虫极盛,驱除可得,若其纵实,所在皆空”。“此事崇已面经奏定讫,请公勿复再言。若救人杀虫,因缘致祸,崇请独受,义不仰关”。他质问卢怀慎,“我真不明白,你那么怕蝗虫,怎么就不怕山东百姓死于饥饿呢”?卢无言以对,只好也同意捕杀。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灾特别严重,而汴州刺史倪若水竟然上书拒绝捕杀蝗虫,他说:“蝗乃天灾,人力怎能捕灭?朝廷只要行德政,害自然消止。”姚崇回书:“按照你的道理,如果地方长官好,实行德政,蝗虫自然就不会入境了;现在你那里蝗虫为害,岂不是就说明你这个长官无德吗?”倪若水无言以对,再也不说拒捕蝗虫了。由于姚崇力主灭蝗,并且布告百姓:捕蝗一斗,奖粮一斗;捕蝗一石,奖粮一石。各地都行动起来,结果,仅汴州一地,就捕杀蝗虫十四万担。灭蝗大见成效,蝗灾得以遏制,挽救了千万农民。

§§§十一、精于吏 道玄宗宠信

由于姚崇对军国要务,了如指掌,他当宰相兼职兵部,对军务“无不精熟”。唐玄宗对他特别信任,“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同时宰相卢怀慎、源乾曜等“但唯诺而已”。姚崇因病居罔极寺时,“凡大事,帝必派源乾曜咨(姚崇)。乾曜所奏善,帝必曰:‘是必崇划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姚崇和宋璟进见时,玄宗经常起来迎接,离开时,在前殿相送。这是对其他宰相没有的礼遇。即使到了年老之时,玄宗还特让他可以五日上朝一次,并且仍居百官首位。开元八年(720年),还被授以太子少保。

§§§十二、神算后 事丧葬从俭

开元九年(721年)九月,大唐名相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姚崇虽然贵为宰相,但他生活非常俭朴,在临终前,他神算后事,引出一段“死姚崇计算活张说”的传说。他对儿子说,他死后,同朝宰相张说一定会来吊唁,他与我不和,而且贪财,你们把家里珍贵一些的古玩放在帐前,如果他不看一眼,那你们就赶快逃命;如果他看,你们就送给他,让他给我写“神道碑”文,立即刻成石碑,并呈送皇帝。张说宰相料事没有我快,过几天,他还会后悔,必来诶眼碑文,你们让他看石碑,告诉他碑文已经上呈皇帝。事情果然按姚崇所料发展,最后,张说来要神道碑文,得知已经送给皇帝,他已经不能奈何姚崇儿子,非常后悔,他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到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实在是没有他聪明啊”!

姚崇一反当时厚葬之风,立下遗嘱,要求他的子孙为他节俭办后事,不崇佛,不厚葬,只穿平常衣,不抄经画像,子孙后代永为家法。姚崇是盛唐名相、杰出的政治家,他前后三朝为相并皆兼兵部尚书,他与宋璟辅佐唐玄宗,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直到三十五年以后,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还挂念并称赞姚崇“宏才远略”。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姚崇有三子,长子姚彝,开元初为光禄少卿;次子姚异,坊州刺史;少子姚弈,开元末为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后出为永阳太守。姚崇玄孙姚合,登进士第,授武功尉,后迁监察御史,位终秘书监。

同类推荐
  • 王懿荣传

    王懿荣传

    《王懿荣传》全书近40万字,以丰富的材料,全面详实叙述了王懿荣的家学渊源、生平交友、跻身殿堂、金石巨匠、发现甲骨文以及爱国爱民和血洒京师的伟大爱国学者一生的事迹。
  •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本书通过对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故乡的采访,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回故乡的故事,揭示他们作为国之栋梁的成因,那就是故乡文化的熏陶、故乡人民的培育。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
  •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强权即真理”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与农业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观念大相径庭。蒙古西攻欧洲,南取中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元朝。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就是成吉思汗。
  • 我就是季洁

    我就是季洁

    《我就是季洁》是“行业剧女王”王茜,首部全景立体展现自己演艺生涯和私人生活的自传。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茜在《重案六组》中台前幕后的故事;第二部分是生活中你所不知道的王茜;第三部分是王茜的整个演艺生涯;第四部分是王茜的个人资料、影视剧作品和获奖纪录等等。全方位提供《重案六组》的台前幕后不为观众所知的故事;王茜私人生活大揭秘;独家从未曝光的几百张照片;高晓松、陈宝国、李静、孙俪、周迅等明星的一些从未公开的有趣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紫衣魔

    紫衣魔

    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历经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一名资质平庸的普通修士,方能频陷绝境逆转生死?且最终成为里程碑式的魔道巨擘?人无好坏,惟有敌我,爱恨纠缠,彻底失控!魔头崛起,一场动天、动地、动鬼神的血腥故事强势开启!血,开始流了……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成功非一蹴而就,高尔基曾说过“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爱情亦如此,宁缺毋滥。我选择用一生独自等待,我的成功……我的爱……
  • 狂剑客

    狂剑客

    没有剑,我变没有了生存的勇气,这灰蒙蒙的世间,已经让我心身疲惫,而要做的,只是刺破这黑暗的天空,迎来一缕曙光,那个时候,也许我会坐在小小的山坡上抚摸着我的剑,埋葬它..
  • 绯少豪门:逆转女王

    绯少豪门:逆转女王

    十五岁,灼夏认识了十岁的陆沉,那个时候,陆沉还是一个走在路上偶尔有人多看几眼的男孩子。二十岁,陆沉成为炙手可热的娱乐圈新星,而灼夏却面临着一场豪门之间的利益角逐。创世集团南家兄弟面和心不和,一场集团继承人的争夺将灼夏卷了进去,突如其来的“艳遇”让灼夏手忙脚乱,她不断的出人意料,搅和的南家兄弟扶额叹息着怀疑这姑娘的智商!豪门,绯闻,利益,权谋,十亿天皇,天价豪门,灼夏瞬间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了啊!总裁,智商呢?少年,节操呢?
  • 王爷跟我乖乖回家

    王爷跟我乖乖回家

    她,云氏族的接班人云熙回来了,为了忘记前段恋情的不愉快回国了,却没想到自己的工作遭到黑社会的袭击,一枪击中心脏,以为自己死了,一睁眼,神马情况,穿越了,燕岚国,云将军府大小姐云洛熙,丑女废材,人人遭唾弃的嫡女,云家庶女却是人人夸赞的燕岚第一美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嫡女生中剧毒,还是痴傻,好好好,很好,看我云洛熙怎么逆袭,什么第一美人,什么琴棋书画,什么婚姻,什么王爷,什么宝贝,都乖乖到我碗里来,女强势的回归。。
  • 信河街

    信河街

    开眼镜配件厂的“叔叔”虽然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却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他像一个天生的情种,风吹草动都能让他落泪:看见残疾的乞丐会哭出声来,看见死在路边的小猫小狗还会哭,这样的心软最后导致他在一次金融危机时,不忍心向快破产的客户催债,最后只好把自己的厂子卖掉。
  • 医见钟情:男神老公轻轻宠

    医见钟情:男神老公轻轻宠

    孟元雅等了宋子琛七年,做梦都想要跟宋子琛重归于好。但是,七年后,宋子琛回来,闪电一样向她求婚,娶她进家门。为了的,却只是让她空欢喜一场而已。
  • 特种军官的腻宠

    特种军官的腻宠

    他是军中霸主,人人谈及色变!她是学校危险人物,个个避而远之!十八岁,他经常从军队偷溜出来跟她蹭吃蹭喝装可怜!二十三岁,一切逆转,她成他的私人秘书!男人笑得惊艳:“女人,等着臣服吧!”
  • 咫尺,却非天涯

    咫尺,却非天涯

    长达十六年的恩怨,到头来只是一场阴谋。爱过,痛过,在仇恨里德煎熬,却只是早已设计好的一切......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一册)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一册)

    福尔摩斯虽然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以最有趣、最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鸣:人们都有探索黑暗与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张正义的向往。就在事实与想象里、在假设与证据间、在科学理论与小说创作下,人们心中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福尔摩斯的冷静、智慧和勇气,在悬疑紧凑的故事情节里是最值得玩味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鉴识科技应运而生,为侦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帮助,但这位神探的博学多闻、细心耐心、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特质,应该是这套书背后所要传达到的重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