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6300000041

第41章 临死之前 安排诸事宜

在汉高帝统治期间,颁发了很多的诏书,其中关于治国安邦的重要诏书只有两道:一个就是在刚刚即位的时候在洛阳发布的五月诏书,另一个就是在临终前在长安颁发的这道诏书,在《汉书·高帝纪》有记载,现抄录如下:汉高帝十二年三月,天子诏日:

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同年四月,高帝驾崩于长乐宫。汉高帝临终前,跟随他平定天下的功臣们大都健在。虽然异姓诸侯王如韩信、彭越、黥布等使他最为放心不下的几股主要势力已被铲除,但原先归他直属的将领们如今都已尊为王侯,谁能担保他们日后不举兵造反?燕王卢绾的亡入匈奴,已使高帝十分寒心。在这道诏书中,汉高帝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声称自己待功臣不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刘邦确实是以赋予种种特权来使这批功臣们成为汉王朝的中流砥柱,同时也发出了“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的号召,警告反叛者不会有好下场。在离开人世之前,汉高帝所放心不下的,仍然是担心功臣中有谁会反叛,与他的后继者争夺天下江山。汉王想用这一纸诏书,为刘家天下提供一份保证。

刘邦为争夺天下,曾多次死里逃生,身负创伤。汉王四年,刘邦在两军阵前数说项羽的十大罪状,项羽大怒,伏弩射中刘邦的胸部,伤势甚重,但后来得以痊愈。汉高帝一生以事业为重,并不像秦始皇晚年那样幻想长生不老,年过60岁的高帝健康状况已日见不佳。

汉高帝十一年,刘邦已年届60岁。这一年,黥布举兵反叛,朝廷震动。当时,汉高帝正患病在身,深感难以亲征,想要派太子统领诸将前往平定叛乱。而被易立太子一事所困惑的吕后,作为刘邦的结发夫妻,此时再也不像当年前往芒山、砀山为丈夫送饭、送衣那样,以丈夫的一切为重。此刻,吕后为着自身和儿子日后的命运,不顾丈夫身体有病,竟然采纳商山四皓的计策,哭泣着劝皇上亲自出征。就这样,汉高帝为着汉王朝的利益,终于拖着病体亲自出征了。

不幸得很,在同叛军作战时,高帝又被流矢所击中。这次箭伤虽不比8年前所受的箭伤更重,然而此时高帝毕竟年届60,又患病在身,箭伤令人不容乐观。可是,高帝对这次箭伤还是不在意,因为黥布被诛灭得竟比意料中的要顺利得多。作为胜利者,高帝兴奋得忘记了箭伤。

在东征的归途中,高帝回到故乡,在沛县与父老乡亲们饮酒叙旧,起舞高歌,乐极生悲,“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在沛县“乐饮十余日”,高帝当时似乎并没有感到身带箭伤。然而,当高帝离开故乡踏上西行的旅途时,一直未得休息的病体开始发作,箭伤的阵痛时时向他袭来,使他感到有从未体验过的烦恼。这条秦始皇时修筑的东西驰道,高帝当年为沛县押送去咸阳服役的民夫与刑徒,曾多次来回走过。这次乘车西行,箭伤的疼痛与往事的回忆,使高帝一路上的心情很是不佳。待至回到长安,高帝便病倒了,伤势愈来愈重。

吕后见皇上病重,心里很着急,特地请来了名医为皇上诊治。医生进去看病,高帝问病情如何,医生回答说:

“陛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高帝知道自己的病,认为医生是特意安慰他,便骂医生说:

“我以平民的身份,手提三尺宝剑夺取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人的命运是上天安排的,虽有扁鹊那样的名医,又有什么益处!”

于是,高帝就不再请医生治病,赏给这位医生50斤黄金。

吕后见高帝的病情曰重,便向高帝问道:“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死了,令谁替代他?”

“曹参可以继任。”高帝答。

吕后又问曹参以后,还有谁合适。高帝回答说:“王陵可以继任。不过他有些莽撞刚硬,陈平可以辅佐他。陈平智谋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任。周勃稳重厚道,缺少文才,然而安定刘氏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以让他担任太尉。”

吕还问以后的人选,高帝回答说:“以后的事,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汉高帝临终前就相国接班人所提到的几位人选如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都是跟随刘邦多年、久经考验的国家栋梁之材,高帝对他们的才能、品德和个性了如指掌。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高帝所提出的几位相国人选,确如高帝所言,在任职后无不为安定刘氏政权发挥了出色的作用。

吕后对这几位人选也是颇为了解的,并且完全遵照高帝的遗嘱行事。在萧何死后由曹参继任相国;曹参死后由王陵、陈平同时分别担任右丞相、左丞相,以周勃为太尉。而周勃、陈平等人终于在吕氏死后平定诸吕叛乱,使刘氏王朝危而复安。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日,汉高帝刘邦于长乐宫寿终正寝。汉高帝死后,直到第四天仍未发丧。迟不发丧的原因,在于吕后另有谋划。此时,吕后与亲信辟阳候审食其谋划说:“将领们原先同皇帝一样,都是平民百姓,如今北面称臣,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现在又要令他们侍奉年轻的皇帝。不把他们都杀掉了,天下不会安定。”

有人听到他们的这一谋划,便告诉了郦商。郦将军为此面见审食其,当面对他说道:“我听说皇帝已驾崩,至今已有四日,尚不发丧,想要诛杀所有的将领。果真如此,那天下就危险了。陈平、灌婴统率十万大军驻守荥阳,樊哙、周勃统率二十万大军正在平定燕、代等地。他们如果得知皇帝驾崩,将领们都遭到屠杀,必定联合起来进攻关中。京城内大臣叛变,外有诸侯造反,汉王朝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审食其闻听郦商这么一讲,才感到诛杀大臣是步险棋,问题严重,便入宫向吕后报告,吕后于当日发丧,大赦天下,一场危机终于成为过去。

萧何见疑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刘邦任泗水亭长时,萧何曾以沛县主吏的身份多次袒护他。沛县起兵后,萧何一直辅佐他争夺天下,在还定三秦、楚汉战争中立有大功。萧何拥戴刘邦,为刘邦成就帝业可谓呕尽了心血。然而,由于萧何功高震主,曾多次受到刘邦的怀疑。

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今河南荥阳县东南)、索(今河南荥阳县城)一带相持不下,楚汉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这时,汉王多次派使者从前线回到关中,向丞相萧何表示慰劳。对于汉王的慰劳,萧何也没有多想什么。这时,有位姓鲍的先生向萧何提醒说:“汉王在前线风吹日晒,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对您表示慰劳,这是对您有疑心啊。为您着想,莫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凡是能手持兵器作战的,一律送到前线,如此汉王必定更能相信您。”

萧何送子弟上前线,高帝果然十分高兴。

汉高帝十一年,陈豨反叛,高帝亲自率大军到邯郸督战。这时,韩信在长安图谋造反,以为内应。吕后与萧何用计,萧何又亲自到韩信府上将他骗到宫中,把韩信杀死。高帝在邯郸闻知韩信谋反,已被吕后与萧何诛杀,特地派使者回到长安拜萧何为相国,加封5000户食邑,派500名士卒和一名都尉充任相国的卫队。这是任何功臣所不曾得到的特殊荣誉和奖赏,朝廷中的同僚都向他表示祝贺,惟有召平向他表示吊哀。

召平这个人,原是秦朝时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沦为平民。因家贫的缘故,召平在长安城东种瓜谋生。召平所种的瓜香甜可口,被人们称为“东陵瓜”,用他原来的封号为香瓜命名。这次,当官员们都向萧何表示祝贺时,召平却对萧何说:

“祸患从此就要开始了。皇上风吹日晒于野外而您却留守在朝中,没有冒战争的危险而却增加封邑,为您设置卫队,这是因为如今淮阴侯刚刚谋反于京师,有怀疑您的意思啊。为您设置卫队,这并非是对您的宠幸,望您一定要辞让不受,将全部的家财都拿出来资助军费,如此皇上的心里便会喜悦。”

萧何听从召平的计策,高帝果然大喜。

汉高帝十二年秋,黥布反叛,高帝亲自统率大军东征,从前线多次派使者回京询问相国都在做些什么。萧何因为皇上统兵在外作战,自己便尽力地劝勉抚恤百姓,将所有的家财都捐献出来资助军费,像讨伐陈豨时所做的那样。这时,有位客人提醒萧何说:

“相国,您不久就要遭到灭族了。在群臣中,您的职位是相国,功劳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往上增加吗?然而,您自从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于您,您还是在那里孜孜不倦地为民众办事,取得民众的爱戴。皇上之所以派人多次打听您的情况,是怕您以关中摇撼汉室啊。为您着想,您为什么不多买些田地,发放一些低利息贷款来玷污自己的声誉,以表明自己想做一个富家翁,而不是想要争取民心,攫取更大的权力,如此皇上对您就放心了。”

萧何采纳了客人的这个建议,皇上得知后大为高兴。

汉高帝东征黥布,凯旋归来。临近长安,便有百姓拦路向皇帝上书,告发相国用贱价强购百姓的民田和房产,价值数千万。其实,这事皇帝早已知晓。高帝回到长安后,萧何拜见高帝,高帝笑着说:

“相国您就是这样利民吗?”

说着,高帝便把路上收到的百姓们控告萧何的上书交给他,向他说道:“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萧何的强买民田,是听从客人的劝告,为的是使皇上免生怀疑,他是为保全自身而违心这样做的。如今皇上责怪下来,他认为这是罪有应得,也不感到委曲。非但不委曲,反而为皇上如此关心百姓疾苦而感到高兴。关心百姓疾苦,是萧何任丞相、相国以来,十多年中一直盘旋于脑海中的主题之一,从不曾有过懈怠。今日皇上既然以与民争利责怪自己,何不趁机请皇上开放上林苑——这是萧何在心中考虑已久的事,过去一直未敢向皇上正式提出。于是,萧何趁此机会为百姓向皇上请求说:“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闲的土地,大都舍弃荒芜,望陛下能下令允许百姓入苑耕种,只收粮食,留下禾杆、麦秸作为饲养皇家禽兽的饲料。”

汉高帝闻言后大怒道:

“相国是接受了商人的许多财物,为他们请求我的上林苑!”

于是汉高帝下令把相国交给廷尉审理,给相国戴上刑具,把他囚禁起来。

劳苦功高的堂堂相国,一言不慎便被投入狱中,这是因为汉高帝闻听相国请求开放上林苑后,很是生气。高帝心想:

我责令你为强令购买民田一事向百姓请罪,你非但不认罪,反而请求我开放上林苑,这不是指责我封闭上林苑也是与民争利吗?上林苑是皇家苑囿,归皇家所有是天经地义,向百姓开放成何体统皇帝的威严何在?最不能容忍的是,你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我岂不成了不管百姓死活的桀、纣一类的君主,你萧何却成了拯救民众的救星,这不明明是借此来收买民心吗?

萧何只知道一心忠于皇上和成就他的帝业,哪里会想到这么多。他为免除皇上的怀疑而有意或违心做过的几件事,都是别人提醒的结果,而且是事过之后也就算了,从不在这些事情上多费心思。他没有想一想:自己强买民田以自污,不就是听从客人的建议,怕皇上担心自己是民望所归,摇撼他刘氏江山吗?而建议开放上林苑,这不正是自己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使百姓对自己感恩戴德吗?皇帝怎能不为此而恼怒。可见,萧何并没有领会客人建议他强买民田以自污的精神实质,时时以此来警戒自己,以至于一遇到实际问题,便又把百姓疾苦与安定天下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皇上对自己最不放心的是什么,因而激怒了皇上,自己也被囚禁起来。

萧何因为请求开放上林苑被投入狱中,他既无怨恨,也不后悔。他早已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性命投入了刘邦的帝业之中了,家族中所有能上阵的人都上了前线,全部家财都资助了军费,入狱又算得了什么?即或万一有个好歹,不也就可以从此省心了吗?萧何怎么也不理解皇上为什么把自己囚禁起来,也不愿意为此而多想。囚室之中,萧何闭上眼睛静静地养神;萧何问心无愧,相信皇帝迟早会把自己放出来的。

汉高帝在一气之下把相国囚禁起来,事后他自身的感受,一点也不比狱中的萧何轻松。然而,他又不愿认错。过了几天,一位姓王的卫尉侍奉高帝,向高帝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把他突然拘禁起来了?”

“我闻听李斯任秦皇帝的丞相,有善政则归功于主上,有过错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却多收奸商的贿赂来为民众请求我的上林苑,为自己取媚于百姓,所以把他囚禁治罪。”

王卫尉接着高帝的回答又说:

“如果是在职责的范围之内而又有利众的事,敢于为民众提出请求,这才是履行丞相份内的职务。陛下怎会去怀疑相国接受商人的贿赂呢?况且陛下与楚军相持数年,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统领诸将前往征讨。当时,相国留守关中,只要他一举足那么函谷以西就是陛下所有的了。况且秦皇帝是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替皇帝分担过错,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为什么在怀疑相国的时候如此浅薄啊。”

高帝听了王卫尉的议论后,仍是很不愉快。他不是认为王卫尉讲的没有道理,而是恰恰相反。汉高帝实质上是生自己的气,这事使他总是感到别扭,但无论如何,汉高帝还是得按理办事,顾全大局。这一天,高帝特地派使节到狱中赦免萧何出狱。

萧何见使者手持天子符节来赦免他,顿时激动万分。此时此刻,他感到自己似乎真是犯了什么弥天大罪,或者是遇到了意外的灭顶灾难,是天子的一道符节把他从地狱中拯救出来。或许并非如此,萧何的分外激动,是皇上了解地、信任他,他相信皇上最终定会赦免自己的信念——这是萧何在狱中的唯一精神支柱,终于没有破灭,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呢?于是,萧何激动得顾不上一切,直向宫中奔去。

萧何这时已年过60岁,两鬓苍白,几天的狱中生活,使得萧何又苍老了许多,加之衣冠不整,活像个乡间贫贱的老汉。

刘邦见平时一向谦恭谨慎、衣冠整齐的相国,如今却判若两人,白发散乱,面容苍老而憔悴,衣冠不整,赤着脚步履蹒跚地直向殿上扑来,向自己谢罪。高帝大为惊讶,一阵心酸,赶忙向前扶起萧何,眼含泪水地向前认错,说道:“相国快不要这样!这事就算过去吧!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允许,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相国却是位贤相。我把您囚禁起来,不过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一直握着皇帝的两臂不放,他没有听清楚皇帝向他说了些什么,只是仰首呆望,凝噎无语。这两位年过60的帝国皇帝与相国,当年沛县官府内外的一对挚友,在经过二十来年的风雨同舟之后,如今却在宫殿上最终地不分彼此了。那无疑是一个十分动人的场面。

在四个月之后,高帝离开了这个由他打下的江山。两年之后,萧何这个一直跟随着高帝的名相,也与世长辞。

同类推荐
  •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铁碗重拳猛击利益集团,深改严革成就震世伟业。雍正帝在执政期间,勇敢吹响了向贵族利益集团、士绅利益集团等各种利益集团斗争的号角,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贪墨的吏治之风得以根本扭转,康乾盛世得以继续。 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饬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马云、王石、冯仑、潘石屹强烈推荐!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热门推荐
  • 老子是无赖

    老子是无赖

    老子丑,但丑的有特点!老子弱,但弱的有魅力!老子是癞蛤蟆,可老子是一只专吃天鹅肉的癞蛤蟆!
  • 东汉末分四国

    东汉末分四国

    玩玩三国志,不小心超越到了东汉末年。一枚传国玉玺,一把九二手枪,两位神级女武将,坐看李小白如何坐拥美人,执掌天下!本书与历史事件的发生事件有冲突,以游戏发生事件为标准,一些历史事件将被改写,人物性格和智商可能和大家所喜欢的不同,不喜勿喷!
  • 我的兄弟联盟

    我的兄弟联盟

    疯子,徐阳,伟哥和撸管恒都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直到大一那年,奇迹发生了,我们五个竟然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里,正当我以为这将是我一生以来最愉快的校园生活的时候,却不知道,故事,仅仅是刚刚开始。。。
  • 亿万宠儿:首席老公好坏坏

    亿万宠儿:首席老公好坏坏

    豪华游艇上,她被男朋友献给上司却阴差阳错走错房间上错床,醒来后疯狂逃窜。命运却让他们再度相遇,他是高高在上的大总裁,而她是一个要照顾生命母亲的穷学生。为救母亲,她代替姐姐嫁给了顾家少爷,没想到新郎却又是他!一次次她被命运开天大的玩笑。她一定要跑,一定要强,她是打不倒的小强……
  • 通灵剑神

    通灵剑神

    宁不凡历尽种种修真艰苦路,最终走上了修剑的道路,偶的上古十大神兵之首轩辕剑,并因感情受挫创下断肠剑法,一时之间无敌于天下,交得孙悟空为兄弟,得女娲芳心暗许,艺压十万天兵天将,大闹凌霄宝殿,为救女娲毁瑶池惹下滔天大祸……
  • 主宰天机

    主宰天机

    苍生为子,天下为局!且看绝世天才如何在这天地棋局中挣扎求生。是沦为棋子,还是跳脱棋盘?跳出棋盘之后,是海阔天空,还是另外一个更大的棋局?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抗日奇侠李七传

    抗日奇侠李七传

    长工出身的李七在青梅竹马的女友被卖入姚家大院后,远走异乡,寻找革命真理,苦练杀敌本领,在抗日烽火中成长为民族英雄,杀得鬼子闻风丧胆!
  •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作为新近崛起的中国首富,以独特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半自动化代替自动化,规避专利,无一不体现了他的这独特的创新方式。本书以案例加启示的体例深入挖掘王传福独特的创新方式,力图再现王传福及比亚迪的成长与辉煌,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