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8700000010

第10章 教育信息化——深刻的跨越式变革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无限而广阔的应用步伐。

(一)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以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并把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展望新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今天,全球上网人数已达3亿,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在以300页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这是党中央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采取的重大措施。党中央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以信息化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信息化教育——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6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据1999年底统计,全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近6万所,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近3000万人;拥有计算机165万台,计算机教室近10万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近3000所。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美国从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来,至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美国已有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用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欧盟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在2003年前后也将完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泰国要求到2002年每一所乡村小学要与互联网联通。

根据1999年底统计,我国平均每121名中小学生才拥有一台计算机,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3000万人。无论是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教育形势很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人心,持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又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在校生,今后十年还有2亿多适龄儿童要陆续进入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这4亿多青少年在今后20多年内要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21世纪初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从现在开始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对于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中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五”期间要以发展为主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机遇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这是党中央正确估量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科学决断,也是我们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方针。根据“十五”计划,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要靠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也要靠发展。各地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本地的发展方针、政策、目标和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速度;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好中近期发展规划,分地区、分层次地全面推进。在一个地区也要注意以点带面,建好“示范校”和“实验区”,以带动全地区的发展。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充分利用好我国现有的优秀教育资源,扩大辐射面,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环境;在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上要更加注意质量,在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上要更加注意效益。

(三)勇敢跨越——三个层面推进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们已走过了近20年的时间。

1981年,全国首批试验学校开展计算机课程试验,从此拉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序幕。起步之初,各地只有少数学校装备一些PC机和苹果机,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90年代初期,一些省市重点中学规范化计算机教室的建设,为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学校起到了示范作用。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蓬勃地开展起来。

江苏省教育科研网建设起步较早、进步较快,目前,155M主干光纤已覆盖除宿迁、泰州两个新建地级市以外的11个地市;上海市目前已有8个区实现了全区教育系统联网,130多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全市50%以上的学校能通过专线或拨号上网;1996年,福建省首次举行中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约有1.2万名学生参加,“将计算机列入必修课程,组织参加等级考试”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多数普通中学的自觉行动。西部省区则克服种种困难,纷纷走到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台前。贵州省于1999年开始计算机教育工程,重点解决信息化的校园环境;甘肃省于1998年10月启动了以发展小学计算机教育和外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重点覆盖全省700所小学的“未来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则在1999年开始建设区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其主干网建成后,将会覆盖全区12个盟市,全区各地中小学可根据需要就近接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计算机作为其学习的一个工具,在一些地区的一些学校已经实现。这些学校计算机数量众多,并和因特网联通,学校并不专门开设计算机课,而是将计算机整合到其他学科中。如教师给出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然后完成教师所留作业,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根据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21世纪每一个十年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通过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用较低成本将课程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

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根据规划,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中和大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中以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至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是:

2005年前,使东部地区县以上、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都能上网,都能学会使用网上资源,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获取网上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中西部边远贫困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小学普遍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丰富的课程资源。

2010年前,使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学校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四)教育现代化——未来教育教学过程畅想未来教育什么样?未来的学校什么样,会不会消亡?网络教育的实施会不会取代教师?在展望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远景时,人们在关注上述问题。

1.“教育超市”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指出:进入21世纪,一方面,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会出现新的格局,这使得教育与人的生存发展更为密切相关,人们希望接受高质量的、更高程度的教育;另一方面,在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人们在接受了均衡质量的义务教育后,还希望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能接受更丰富多样的教育。旺盛的教育需求必将导致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新配置的方向就是为公民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机会。未来教育将是多元的、多样的、灵活的体系,就像一个超级市场,各种教育服务一应俱全,想学什么自己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市场配置资源,目前我国95%以上的物质资源和80%的人力资源是由市场配置的。在公民具有选择权的同时教育机构自身也有选择权,这两个选择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相互紧密关联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机构要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办出特色,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教育服务不符合市场需求,内容过于陈旧或发生“变质”,就要从“教育超市”的“货架”上被淘汰下来,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在给每个公民提供均衡的义务教育后,对非义务教育政府将有所为有所不为:除通过适当的财政拨款和奖励支持学校办学外,更多的是采取设置奖学金、贴息贷款、专项补贴等手段关注处境不利的人群,创造条件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2.个性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教授指出:

我们现在的教育称为制度化教育,其特点是整齐划一:要求学生用一种进度学习,学习一样的东西,以完成对学生基本知识的灌输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种制度在以往甚至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一种较高效率的形式。但这种制度照顾不到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教育需求。21世纪,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化教育系统的形成和完善,将使得人才培养也成为一个“柔性”生产过程,使教育从标准化共性教育向个性化教育发展。可以说,个性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情境和氛围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像,自己动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3.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的整合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培训教师,以及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阶段从技术的初始应用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信息设施建设诚然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但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应用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4.全新的教育时空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绝不能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建设,更不能用新技术把教科书和黑板搬到屏幕和网络上,强化灌输知识和标准化考试的现行教学模式,而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息的海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的学习与发展方式,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潜能,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使教育媒体不再限于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学习环境等等。学习者将从网络中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网络的发展使学校突破传统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的限制,社会成员将能获得更为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电脑和互联网络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交还给学生,在主动、开放、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还为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从宏观教育规划、战略,管理信息化,到微观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信息化等所有环节。当前迫切需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可操作、可检测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与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今后10到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在全国建成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城乡教育新体系。教育系统内部要在决策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现信息化,教育系统外部要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实现信息化,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终身教育体系。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适应信息时代新的生存方式,不断提高信息意识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我国发达城市成为全球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枢纽,使我国的教育信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利用相互融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和数字卫星视频系统,创造一个覆盖全国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的高速、宽带、交互性、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创建各种模式的虚拟大学、虚拟中小学、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博物馆等等,使用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指导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教育;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室的面貌、学校的面貌,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课程的概念、教学的概念、考试的概念,这种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使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终身化;造就一批信息时代的教育家、教育管理家和优秀教师,使之成为未来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各级各类建设人才。

为什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如何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与“实践”有什么关系?

同类推荐
  • 听任志强怎么说

    听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说,收了大量出让金的商品房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任志强说,自然与经济规律都不会因权力者的偏好而改变。任志强说,公益不是求生的工作而要靠用心去自愿地付出。任志强说,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有时他的话锋利刺耳,让人茅塞顿开;有时他的话诚恳透彻,观点慧眼独具。地产、财税、市场、公益、阅读、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听任志强到底怎么说。
  • 行业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行业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毒奶粉、毒胶囊,生活中的消费陷阱无处不在,触目惊心,而我们却经常忽视,而且了解得也不全面。这本书就是专门为消费者打造,以规避生活中的消费陷阱。本书共分9大章节,分别以消费里的秘密、商场内幕、超市的“道道”、“美丽”的谎言、家电里虚招、房子里的“水”、旅游中被宰的那些事儿、酒店中的潜规则、机票里不得不说的真相几大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出发点,为读者解密消费陷阱,提高生活中消费的警惕性。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热门推荐
  • 无心之剑

    无心之剑

    溪桥柳下不经意的一瞥,倾国倾城,可是任世间路千条万条,终没有一条能与你同行!搅起江湖的血雨腥风,只为再见你一面,可是我爱的究竟是你,还是他?重入江湖只为以牙还牙,可是那铭心刻骨的一眼,我真的能忘记?
  • tfboys微爱此生无悔

    tfboys微爱此生无悔

    没有她笑有什么意义——千玺他比我更爱她——王俊凯我已有她,祝你们幸福——王源
  • 儿子与情人

    儿子与情人

    《儿子与情人》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雷尔和格特鲁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对丈夫失望的妻子遂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她钟爱的长子威廉不幸早夭,随之对次子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而保罗的两个女朋友却有不同的爱情观,让他无所适从。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至于保罗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结尾正反映了劳伦斯同样迷惘的心态:他所探索的两性之间的相处,进而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
  • 银域之王之送你一世倾城

    银域之王之送你一世倾城

    “别叫我师傅,你的死活和我毫不相干!”他乃一城之主,却掉份儿成了幼女监护人。她,是他的徒弟,却也钟情于他。他,是魔族之后,也是她的养父。她爱他,可是他的心底并没有她,痴守等候能否换他一个回眸?他被人暗算,她拼死相救。她只求一个答案:“我原为你倾情一生,你可愿送我一世倾城?”
  • 硝烟不曾散尽

    硝烟不曾散尽

    兵者,伐也!当他选择一身戎装,便选择了不一样的传奇人生。他注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为捍卫和平的胜利之剑。
  • 妖娆狐妻独爱酷少

    妖娆狐妻独爱酷少

    她是千年狐妖,千年前为他所救之后一颗心痴付于他,无奈爱人太过风流,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与他在一起,哪怕承受雷云劫的痛苦。谁知,求得机会却又历经各种挫折,爱人不爱娇俏女却喜高大威猛的女人。给他当教练,助他追猛女,救他侄子,差点香消玉陨。不怕,我可是活了几千年的狐狸精,世间爱恨情愁尽在眼底,什么没经历过。看我如何颠覆你的情史,摆正你的态度,怎知,即将修成正果,劫数又来。
  • 飞杨闯空间

    飞杨闯空间

    他叫李飞杨,从小便被家族培养天资卓绝﹑身手过人,被家族送到最高等的学府上学。他很低调,但、是金字总会发光;在他慢慢的绽放属于他的光芒时引来各种校花美女的青莱,他本来秉持百花丛中过片叶不占身的态度,让我们跟着主角且看他如何登上人生的颠峰!
  • Love's Labour's Lost

    Love's Labour's L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指妖夫:弃妇惹桃花

    六指妖夫:弃妇惹桃花

    穿啥不好,偏偏穿成孕母,娘家不能回,夫家不知谁,家徒四壁,薄田半亩,自此谷幽兰走上了悲催的奶娘之路。什么?失贞投河?姐会游泳,不怕!什么?娃要喝奶?娘没嫁人,没有!什么?娘舅寻亲?路人甲,不见!什么?排队提亲?姐不缺爱,不送!什…什么?孩儿他爹?矮油喂,关门……,放狗!!(且看女学霸如何绝地逢生,独手闯天下,简介无能,欢脱种田文,不喜慎入)
  • 仙门风雨

    仙门风雨

    风雨交缠起,仙门争锋开,谁人遗世独立?但求青丝绕指,素剑伴身,苍茫仙道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