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8900000005

第5章 成人的心理特征(1)

“成人”(Adult)这个名词,与“青春期”一样,都源自拉丁语的动词adolescere,意思为“成长到成熟”。但“成人”是来自adul-tus的过去分词,意思为“已经成长到完全的大小与强壮的程度”,也就是“已经成熟了”。所以成人是一个“已经成长完成的个体”可以拥有成人的社会地位。

一个人从成人直到死亡,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生理与心理上都在某些可预期的时候发生了不少变化。这与儿童期或青春期没有什么区别。习惯上,都把成年期再分成几个时期,每个细分的时期均各有其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也各有种种适应的问题。

第一节 成年期的心理特征

成人心理学专家习惯于把成人期分为成年期前期、成年期中期与成年期后期。

一、成年期前期的心理特征

成年期前期从法定成年开始,直到40岁(历时约20年)。

成年期前期是一个必须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期望取得适应的时期,青年人被期待扮演一些新的角色,如配偶、父母、谋生者;也被期望要发展为适当角色的新态度、新兴趣、新价值观念所吸引。

在高中毕业后就结束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当他们尚未达到成人法定年龄时,即已开始适应成人的角色。高中毕业以后,仍然继续受教育的青年,往往在超过法定年龄后,才开始学习新的适应。

由于成年期前期有某些重要的适应活动必须完成,所以在人的历程上,它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

(一)成年期前期是生理、心理已经成熟的时期

成年期就是生理、心理的成熟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大脑的成熟、智慧的成熟,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完善,多种条件反射系统相对稳定。其次是各部位的器官成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同时,认知、语言、情绪的发展,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也逐步成熟。成人对自己和别人以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个性色彩较浓,爱好思索,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的职责,能独立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成人生理、心理的成熟,思维方式和性格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固定性,并且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这种固定性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决定了成人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都有独特之处。

(二)成年期前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

儿童期与青春期被称为“成长期”,成年期则被称为“稳定下来的时期”。因为年轻人开始要执行新的成人角色,如扮演谋生者与父母亲,为了忠于这些职责,生活各方面就必须维持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再经验新的角色,而固执其儿童期与青春期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当行为模式稳定以后,就终身保持不变。在中年或老年时,若有改变的必要,也是非常困难的,并会使其感情受到极大的困扰。

成人大约在35岁左右,便已建立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以后很少再有改变。有些成年人建立生活模式的时间并不很长,他们一旦成熟了就结婚,把生活建立于其所从事的事业,并在某一单位或地区定居。

这种固定生活模式的建立,日后可能是满意的,也可能是不满意的。假如固定生活模式的建立基于强烈的意愿、兴趣与足够的能力,将来就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快乐。相对的,若是基于要满足父母对他的期望,或是只为满足自我的欲望,而轻率地做了抉择,那么将来若有更好的机会来临,将会使他望之兴叹,或遗憾万分。

(三)成年期前期是一个情绪紧张的时期

成年人虽然想要发现一个立足点,以确信自己的存在,但其情感很可能会在发现的过程中饱受困扰。比如,在决定其终身事业、永久伴侣和住所时,他们可能一直都在迟疑不决,在一种解决方法失败之后,又极有可能另寻其他满意的解决渠道。成年期前期所面临的问题比以前多得多,解决问题的技巧也不如后来熟练。但必须在30岁出头或35岁时,就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减轻情绪的紧张,从而获得稳定与安宁。

然而,假如一个人的欲望与需求太高,而成就太差,就可能成为一个爬不到顶峰的“登山者”。他希望尽其所能到达所追求的社会地位与职业水准,却一直陷于重重的压力中,最后很可能导致情感的崩溃,而发生心理失常或心身不平衡的问题。

即使适应性最强的人,假如他发现生活的文化环境不适合他,他是不会快乐的。因为他要时时被迫去从事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相符的事,而一直感到挫折甚至憎恨,于是情绪就变得很紧张。

紧张的情感往往会表现出忧虑。其忧虑主要是,依其所面临的适应问题,以及这个问题处理的成败与否而定。例如,对金钱问题的忧虑,在二三十岁时最严重,因为这时候的成人家庭经济问题最为严重。与此同时,在二十几岁时,成人最忧虑的还有求偶的问题,如仪表、性道德,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等。而30岁以后所忧虑的问题就集中在健康状况、事业成就、与职业的安全感上。但是,在将近中年的时期,婚姻方面的摩擦与家庭关系等问题便慢慢地开始出现。虽然在每一个年龄段,每个人所忧虑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却都是可以预知一个大概,因为这些忧虑都是来自现在的成年人所共有的适应问题。

在25岁左右,生理的灵活度达到最高峰。以后,就逐渐缓慢。40岁或45岁后,下降的速率就更快了。这也就是表示,成年人在这个时期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最多、最困难的适应问题。

二、中年期的心理特征

第二个时期(即成年期中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年期(middleage)”,始于40岁,止于60岁,属于另一个20年的生命历程。虽然,失去生殖能力所伴随发生的生理变化始于40岁,但生殖能力真正的丧失,常延长到四十几岁或五十几岁。这些变化,显示生理与心理状态的衰退。最初不容易察觉出来,变化只集中在生理方面。然而,一般情形,在60岁时,这些退化现象就已相当明显,所以,60岁被用来当作中年期的终止界限。

(一)中年期是一个可怕的时期

中年期是人生中最可怕的时期,它仅次于老年期。中年人往往不承认自己已入中年,除非年历上的岁数与镜中的相貌,强迫他去相信。德斯蒙德(Desmond)曾说:“美国人都很怨恨变成中年人,也对此而感到悲伤与恐惧。”

对妇女来说,进入中年期不仅丧失了生殖力,也失去了女性的魅力,中年妇女因此而唯恐其他年轻的女子会夺去她丈夫的爱。此外,妇女还会感到丧失了女性的职务,失去母亲与妻子的职责。丈夫因事业而必须离家时,更会加剧她的这些感觉。家庭变成空虚寂寞的巢,使她们变得愈来愈孤单,愈来愈忧愁。如果她发现自己的母亲与同性朋友,都在忍受这种痛苦,她就会更担心中年的来临。

对男性来说,中年意味着生理与性能力的减退,感到老化的征象,将使他觉得他的工作保不住,并怀疑自己丧失了对女人的吸引力。为了向自己保证这些猜疑是不正确的,于是,自负心就促使他向人炫耀,表示他仍然和年轻时一样,有承担事务的能力,也有吸引女性的魅力。这使得许多中年人不顾健康是否允许,而去参加那些足以威胁健康的剧烈运动,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往往会误入歧途的原因。

为什么一般人会对中年产生恐惧呢?这是因为对中年缺少认识与准备。成年人对中年的恐慌,正如孩子的父母对子女青春期的生理与行为变化感到恐慌一样。如果事先能有所认识与准备,在这两种情形中,都不至于那么恐慌。

(二)中年期是一个再适应的时期

每个人迟早都必须对中年期的生理变化做新的适应。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脚步愈来愈迂缓时,就应该将年轻的行为模式做根本的修改。这些修改有的开始于中年期前期,有的则来得较迟,但无论如何,当身体变化加深以后,总得修改原有的行为模式。

适应新的角色比适应身体上的变化更难。对男性来说,他必须适应即将退休的生活,以及身体上因工作情况的需要所发生的改变;而女性可能要从职业妇女变成家庭主妇,或是从家庭的中心地位变成孤单的状况,对这些变化都必须有新的适应。

由于角色有了改变,尤其是在50岁左右,个人必须从其他方面获得补偿,借以弥补已经丧失的角色。所以,其他角色的活动开始增加,或是发展新的角色来取代原有的。中年期,可能发生改变的角色是:父母、职业、配偶(由于某一方的死亡或离婚)俱乐部委员及婚姻生活中“性”的角色。为了这些角色,或是实践这些逐渐被忽略的角色,其他方面的活动就渐趋增加,例如:委员会的委员活动与公民活动增多,家庭关系扩张,友谊增广,教会活动、家务、嗜好的增加等。

适应角色的变化是相当困难的。尤其要在一段时间内,从扮演某一个特定的新角色中获得满足,更不容易。因此,中年期必须在适应方面有相当的可塑性,才能改变其原有的角色,也就是说,中年人不仅要有强烈的意志打破旧有的习惯,并学习新的活动,使这些新的活动能打发时间与消磨精力,还要让自己因而获得以往的满足感。

对一种角色扮演得相当成功的,往往会变得很固执,而妨碍新角色的适应。以往扮演的角色有限的,其可塑性就比较小;相反的,扮演多种角色,并能从其中获得满足的人,可塑性就比较大。扮演的角色太有限的人,不容易转移到其他新的角色。一个人必须把旧的感情转移到新的角色,对新的角色才能适应得很好。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其应有的角色,而中年人的地位最高,声誉最好。目前由于我们对中年期所知不多,对中年人的能力与机会又有许多误解,所以,传统的种种观念仍深深地影响着社会与个人对中年的态度。这使得中年人的适应更加困难。

(三)中年期是一个有成就的时期

人生历程中,中年期是成就的高峰期,享受着多年来的准备与努力的工作成果。维纳(Werner)曾说:“一个人到40岁时,有了教育与人际关系的基础,对种种社会关系,已有健全的价值观念与判断力……他们有经济基础与社会地位,对将来有明确的看法,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也看得很透彻。假如有这些成就,又能有健康的身心,那么,生命真正的开始,就的确是在40岁。”

生命成就的高峰期是40岁,这不单指经济与社会地位的成就,也包括了权威与声望的成就。一般说来,人大约在40岁与50岁之间到达成就的高峰期,以后就坐享其成。直到60岁出头时,才被认为“太老了”,并以年轻人来取代他的职位。

每个人成就的高峰期,依其创业的内容、性质、开始创业的年龄,及其他种种因素来决定高峰期的年龄。中年期,各行业的良好创业率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开始逐渐消退。性质特别优异的创业,不但较早消逝,而且较快。工程师及技术员,在40岁左右,成就达到高峰期,以后快速消退,直到60岁左右为止。心理学家的学术活动,在30岁到40岁几年间,出版物最多,到50岁时,就减少了,60多岁时的出版量只有年轻时的1/2。

一般员工,不管声望与成就如何,收入最多的是在中年期,以后就慢慢减少。在收入的顶峰期,受教育最高的收入最多。在成年早期,高中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赚的钱多,但中年期——即赚钱的顶峰期,大学毕业生就比高中毕业生赚得多。

商业界、企业界、与社会组织等的领导地位,依每个人的发展程度而定。大部分组织,尤其是成立较久的,所选出来的领导者通常是五十几岁的中年人。也就是达到最高发展期,最受人赞赏的时期。这表示发展最高的、最受人赞誉的时间,大约有15年左右。

政府的领导者、大使、将官、最高法院法官,都要到60岁左右才能当得上。领导地位为什么比事业的发展较迟呢?因为成立较久、较保守的组织所需要的领导者,往往是事业已有发展、德高望重的人物,在社会关系上必须受到别人的尊敬。里曼(Lehman)曾说:“一个人事业成就的独创力,比领导能力与声望等社交技巧表现得较早。作为伟人与有名望的人,并不在于他自己的领悟力,而是在于社会对他的认识。”

三、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第三个细分的时期为成年期后期,也就是衰老期,即一般所谓的老年期。开始于中年期结束时(60岁),有的短于20年。但是,由于现在的人,不管男、女,寿命均比以前的人长,所以和以前比较,老年期的人为数愈来愈多。

(一)老年期是身心逐渐衰弱的时期

起初,生理与心智能力的衰竭很轻微,过去的经验也还能弥补衰竭的不足。年纪渐渐增大后,能力、精力与反应速度都会下降,但其日益熟练的技巧仍可以补其不足。例如,驾车方面,反应速度较慢,固然容易引起意外,但老年人可以不开快车,不冒险,情况不适就不开车,如此,就能弥补反应慢的缺点。照此看来,老年人的衰弱现象进行得很慢,是渐进的,又有其他补偿的方式,我们称该阶段的老年期为“衰老期”(Senescence)。每个人变衰老的年纪不同,可能是五十几岁,或六十几岁,有些人甚至到将近70岁才表现出来。衰老年纪的不同,完全依生理与心智衰弱的速率而定。

所谓的老耄(Senility)是表示其生理机能几乎瓦解,心智也有崩溃的现象。假如老年人有怪癖、漫不经心、做事轻率、畏缩、适应很差,就被称为老耄。有的人可能在五十几岁就发生这些现象,有的人根本不发生,因为他在死亡之前,身心都还相当健全。老年人多数是变衰老,变成老耄的很少。一般情形,衰老的比老耄的适应较差,因为前者对自己的失误可以意识到,但却无可奈何,后者由于心智都崩溃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有多么大,所以,反而不会有适应的困难。

衰弱有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就身体而言:组织间质包括纤维与组织间液。这些主司营养输送、废物排泄。如果它们因年纪增大而发生构造上的变化,就会导致功能之障碍使细胞营养欠佳,因此而发生细胞的变性(degeneration)。

随年岁增大而发生的细胞变化,并非源于特殊疾病,而是变化过程的必然结果。这些变化的方式有许多种,最重要的是:细胞分裂、生长与修补的迟缓;组织的氧化作用迟缓,新陈代谢之速度减慢;细胞萎缩、变性、色素增加,脂肪增多;组织弹性渐减,弹性组织变性;神经系统渐进性地萎缩与变性,而维持内在的细胞与组织之平衡机构普遍地失灵等。

因为细胞质内钙、铁、胶状物之堆积,使细胞对营养及废物的渗透力降低,老化的过程因之加速。正如库底斯曾说:“老化是一个生物现象的过程,它使个体易于得病。”组织衰老,便成为某些疾病的温床,癌症之容易发生,即是证明。

(二)老年期是心理不断老化的时期

心理的老化不一定和身体的老化作用平行。其发生的迟早,依个人心理能力的运用而定。派克(Parker)曾说:

“测定心理老化的标准,不仅是能力方面,它包括早年到成熟期,个体所运用的种种发展项目,如学习的欲望、欣赏、享受满足与愉快的能力,兴趣的广泛性,以及努力工作的意志等等。”

对自己、他人、工作、及生命的不良态度,其作用就和脑部组织变化的作用一样,会导致个体老耄状态。一个人在退休以后,如果没有发展什么兴趣,很可能就会变得忧愁、精神不振。身体与心智也就急剧地走下坡路,最后,很快地步向死亡之门。老年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一半是导源于心理因素,而不是由于脑部疾病所致的机能失常。

对老年角色适应较好的,衰老较慢;相反的,就很快变老。日常生活的压力,的确会影响一个人的衰弱速率。身体的老化如果再加上心理的,就会使衰弱的老化速度加快,而加速老化的过程。正如海维格斯特(Havigurst)与阿布莱西特(Albrecht)所说的:“老年期的表现,看其生理状况与生活模式而定。”

在衰老的发展上,个体的“动机”也占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新事物的动机,不追求仪表、态度、生活模式的翻新,他将比其他同年纪、而有强烈求新动机的人较快衰老。一个人在退休、卸下家务以后,有了更多的闲暇,这种情形常常会使人们产生厌烦的心情,而减低求新的动机。

就身心的发展来说,一个人的实际表现与其潜能的差距,主要在于动机的有无。为什么身体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史第尔(Still)对此方面曾做以下的解释:“理由很清楚,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差,而是他们未能把生命尽量的利用。如何防止这种失败的发生,是我们当前社会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三)老年期是社会角色急剧变化的时期

和中年人一样,老年人也需要习惯新角色。不管哪一个年纪,一个人在社会群中所占的角色如何,主要不是由其能力来决定,而是看社会对人的态度以及给他的机会如何而定。如果社会对老年人有良好的态度,老年人的角色就比较富有权威与声望。相反的,如果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不好,老年人就难获得很好的角色,纵使有的话,声望也不高,而且没有什么权威。老年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与所担当的角色,受到他们人数多寡的影响。数目较少,他们就享有较高的声望,反之,则较低。

不同社会群体对老年人的看法都不同,对待方式也各异。然而,老年期是处于“负债阶段”——即这个阶段的人被认为无用,是家庭的一个累赘,每一个社会群体对他们的态度与反应往往差不了多少。

老年人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角色,并不是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状况,而是多年以来的生活模式与习惯。例如:以战士为主的社会,老年人无用武之地;若是以追求和平为宗旨的,老年人就较能被器重。这种情形在文明或原始部落均相同。社会群体的经济状况,也是决定群体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及其角色的重要因素。只要经济状况良好,任何人均可以大方地将他的所有财物与没有生产能力的老年人共享。

当代,最受重视的是个人的工作效率、力量、速度与风范,因此,老年人就被看成没有用处。也因为他们不能在种种受重视的岗位与年轻人竞争,所以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欠佳。

在社交活动方面,老年人的角色也和经济生活方面一样,会渐渐衰退。他们所担当的角色愈来愈少,即使他可以承担的角色,也与以前不一样。虽然这些变化与个人的喜好有关,但主要的原因仍是社会的压力。

老年期的角色不仅变化很大,也改变得很突然。年轻时,角色的改变通常较缓慢。例如,在求婚期,男女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承担配偶的角色。在怀孕期间,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做父母。而老年期的退休,虽然是可以预见的,却很少有所准备,很可能在昨天仍是劳动者的某一个人,今天会突然地退休下来。

社会总对老年人有种种不良的态度,因而使他们很少有机会担当富有声望与尊严的角色。对那些富有声望的角色,他们必须和年轻人竞争,竞争的结果又总是失败,所以,老年人就不得不拾起年轻人不重视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生活得很快乐,全社会必须形成敬老尊贤的风气。

(四)老年期是充满返老还童愿望的时期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接近尾声的时期。它渐渐远离早期有价值的时期,即充满光彩与有作为的人生阶段。在这“远离”中,个人对其往事,总是充满遗憾,极欲仍生活在从前,对将来则不予理会。

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欲望,想尽量抓住青春。发现老化的征象出现,就渴求返老还童。古时候有许多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如炼丹术、不老药、巫术、魔法等。后来,更有一些人到处寻访“青春之泉”,相信那泉具有无限大的魔力,可以使老年人变为青年与少女。

现在,这种消除老化的工作,则由科学来承担。因为性荷尔蒙的缺乏,会加速老化的进行,所以,现在就想用性荷尔蒙治疗法,以使老人返老还童。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已经老化的人是不可能再返老还童的。然而,应用性荷尔蒙确实可以使一个人有更好的健康状况与活力,如此,可以减慢老化的速度。

到现在为止,事实证明了我们所能着手的只是针对引起老化的各种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改善个人的健康与生活习惯。正如卡尔曼(Kallman)与山得(Sander)所说的:“在遗传天赋的可变范围内,人的寿命可因外在的因素来使之增长或缩短,并能增加或减少其潜能的发挥效率;然而,就现代的科学能力,仍无法把人类的寿命增长到目前所知的生命界限之外。”

第二节 成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类。心理学上所说的“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典型的比较稳定的心理过程的特点。人的个性主要包括兴趣、习惯、智能、气质和性格五个方面,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人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素质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

个性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个性的一般概念,二是个性倾向性,三是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性的一般概念

(一)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都有知、情、意等心理过程,这是人的共性。但是,这些共性表现在每一个人身上时,却各有特色。例如有的人情感强烈,有的人情感淡漠;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的聪明机智,有的愚昧呆笨;有的开朗活泼,有的内向稳健等,都是个性的表现。这些外部表现的内心活动的总和就是个性。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正是对个性多样性的一个简明的概括。《水浒》作者写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就是对一百零八个人的个性的具体描述。

(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结构的理论,在西方派别很多,比较出名的是弗洛伊德的结构动力论和卢特哈克的“人格层”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把个性结构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伊特”,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为特征,按照快乐的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的满足。第二部分是“自我”。它在现实的需要与“伊特”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它按照唯实原则操作,为了在以后或更合适的时间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它往往推迟不合适的即刻的满足。第三部分是超我。它是社会上、尤其是受父母的教化和社会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良心和理想的自我,并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编制。总之,在个性结构中,“伊特”完全在无意识之中,“自我”则在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关系之中,而超我则和意识起同样的作用,它保持着一个人的个性标准。

卢特哈克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由多层次逐渐叠积而成的。低级的生理、心理机能和低级情绪状态属于低级层次;清醒的意识状态和它的最高表现,如自信心、责任感等人的理性行为属于高级心理层次。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低级层好比基础,高级心理层好比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虽然由基础产生,但是反过来,上层建筑,也就是人性层,却发挥着指导和控制低级层盲目冲动行为的作用。

以上两种理论,虽然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对从某一个侧面理解人的个性有所帮助,但从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上看,都有比较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和生物学观点,不适当地强调和渲染了人的自然性、生物性的一面,忽视了人的个性的社会实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做具体分析,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我国心理学界,多数专家认为个性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个性倾向性,也就是说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总的趋势、总的倾向。例如,有的人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人喜欢打球,有的人乐于读书;有的人倾向作恶,有的人倾向行善;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好数学等。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需要、动机、兴趣、生活目标等。

其次是心理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一个人在心理过程方面,也总是与他人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再次是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它表明着个体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它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例如:好的观察力是在知觉过程中(即在不断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它一旦形成之后,反过来又会提高知觉的质量。勇敢的品质是在意志过程中(即为了达到目的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反过来又会影响意志品质。

最后是心理状态,即当前发生的人的心理活动水平。起码的水平就是人们觉醒的水平,也表现为人遇到紧急状况时所产生的应急状态。心理状态好比心理活动的景,一切心理活动都发生在它的上面。因此,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人的心理活动就有所不同。

总之,人的个性结构包括以上四种成分。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个性绝不是四种成分简单的机械的集合,而是有机的结合,是整体结构。这四种成分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这多少有点近似于房屋建筑,虽然建筑材料只有几种,但建筑成的房屋却多种多样。

同类推荐
  • 青春的记忆(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青春的记忆(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许多优秀的作品来自于作家青春的记忆。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印象深刻的。而关于青春的文字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它是那么贴切,那么深入人心,引人感怀。这本书的散文写的是青春岁月里的感动、感悟、思索,作者因为那某一次的感动、感悟或是思索,而更进一步获得对人生的了解,相信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七

    智慧具有传承性,本套图书精选智慧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精彩,为广大学生增加智慧提供了一条路径。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人员培训与开发

    人员培训与开发

    本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培训与开发概述、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效果转化等。
  • 泪光里的微笑

    泪光里的微笑

    《泪光里的微笑》贴近现实生活,选材新颖,情节曲折,语言精准,人物性格鲜明,手法变幻多端,韵味绵长隽永。对当代都市生活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细腻入微。无论是描写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故事情节皆能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泪光里的微笑》由厉周...显示全部信息
热门推荐
  • 付法藏因缘传

    付法藏因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渡仙缘

    九渡仙缘

    十世轮回九世殇,逆天改命又还生。逍遥情缘落凡尘,万王之王铸金身。红尘脚下卷土成沙,九渡仙缘三千佛法。
  • 不败战纪

    不败战纪

    他从地狱中归来,他从乱世中崛起,天地崩碎,沧海枯竭,世界濒临破碎,那神秘的舟船又一次起航了……
  • 最幸福的事

    最幸福的事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不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从一开始就在你身边,看你的点滴变化。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不是你爱的那个人也恰好爱着你,而是你一直在我心里。本文是青梅竹马文,全文无小三,只有路人甲乙丙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逆战之生化病毒

    逆战之生化病毒

    在特种部队服役的燕哲,接到上级的通知,几个疑似吸食了新型毒品“浴盐”的人,正在商场中攻击人群,已造成多人重伤。到达了事发地点,燕哲才发现,他们攻击他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吸食了毒品,而是因为感染了生化病毒。面对这足以使人类灭绝的病毒,各国不得不使用正在测试中的秘密武器,基因药水,战斗机甲,强化合金……
  • 疯狂机器人

    疯狂机器人

    一个意外觉醒的机器人可以做什么?医疗,维修,机甲改装?研究,教学,资料收集?潜伏,格斗,作战指挥?还是……修真,进化,纵横星海???生存与战争,热血和梦想!这是一个充斥着妖兽、魔族、机甲、战舰与修真者的神秘时代。PS:不穿越,不重生,一个会修真的机器人!!!
  • 傳説

    傳説

    神仙,真的像世人心中所想的那样,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福泽天下吗?仙有凡心,仙有私心。吾以自心,以渡仙心。
  • 绝代魔妃

    绝代魔妃

    冷凌依,冷家的废材四小姐,生性懦弱无能,胸大无脑。与青月帝国蓝家公子蓝泽宇订婚,却爱慕慕容绝。后因为姐姐冷凌月的挑唆而被父亲赶出家门发配边疆。然而,梦中醒来,她却不再是她……初生的她,光芒万丈,血契超圣兽,灭四大家族,报血海深仇。她一袭红衣,一张面具,一把染满鲜血的长剑便让人闻风丧胆。此后,那个废材小姐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王者。从此,这天下无人再敢伤她毫发,从此,泱泱大陆被她踩在脚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傲视七洲

    傲视七洲

    新书已发!《神圣劝化》纵是天骄名赫,大族傲古,荒兽滔天,可那有如何?!劝化之下,再无异念!天赋是何?!纵是我失去了极脉,我也能一步斩一天骄!论至尊,天骄无双;并驱驾,大世风云问今生,我为圣王,无悔问道!....下面第一个连接,望朋友们前去收藏、推荐。
  • 以血偿命之遇见exo

    以血偿命之遇见exo

    相传,这个世界上除了低级的人类以外,还生活着吸血鬼,血猎,上帝和天使。很久以前,吸血鬼都是邪恶的,他们无恶不作,最后惹怒了上帝,诅咒他们只能在黑暗中生活,白天,有的吸血鬼会化成人类,有的白天则陷入沉睡。化成人类的吸血鬼,也是有善良的一面,但他们要想人类一样生活,并且在18岁成人礼时品尝到鲜血,否则第二天太阳升起便会化成灰,这类吸血鬼称血族。据说,血族亲王的血,可以使人死而复生,但他则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血猎,专门追杀在人间不遵守规矩随意杀人的吸血鬼。天使的翅膀可以使吸血鬼重生,失去翅膀的天使,会变成血族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