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德为先
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跳神。”因此,母亲失德会害了女儿。
当今的家长对孩子“才”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而对“德”的培养往往疏忽了。意大利诗人但丁指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模仿是发育期孩子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在家庭中,家长的道德人格在孩子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们的道德人格状况、道德修养水平,往往成为孩子道德认知的标准。家长要常修为人之德,才能使孩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孩子可塑性极强,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同时心灵也极容易受到污染。作为家长,不但要给孩子一个必要的物质环境,也要还孩子一个清洁的精神世界。妈妈对女儿的成长要负第一位的责任,要抓住在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的这一时机,加强道德品格修养的教育,使女儿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培养她们的爱心
妈妈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朋友受伤了,这位同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同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教会孩子给予他人帮助的意义
大凡对他人缺乏理解、关心和体谅的孩子都会表现出任性和自私,其实这就是孩子缺乏爱心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聪明的妈妈各有各的办法。
让孩子了解给予和帮助的意义
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孩子在3岁左右就开始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有着同样的心情,有的人忧愁、有的人快乐。
这种意识是孩子产生同情心的基础,而同情心是实施慈善行为的前提。
当孩子提出类似“为什么有的人有几百万元,而有的人只有几元钱?”这种问题时,父母不必担心照直回答会有任何不妥。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衣食无忧,正是教孩子学会付出的大好时机。如果父母就这个问题闪烁其词,孩子会认为,人们之所以贫困和无家可归,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研究表明,参与慈善行为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社会有更多的关注,同时有助于发展孩子独立决策的能力。实际上,慈善行为并非只是通常意义上与钱有关的事,更多的意义在于表达爱心。例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把不用的玩具和书籍,捐给孤残儿童等。
父母还可以时刻提醒孩子日常做一些慈善小事,例如:看到楼底有一大堆垃圾,可以提醒孩子为社区捐赠一个垃圾桶;当看到无家可归的人睡在城市的地下通道里,可以提醒孩子,为他们捐赠点食物。
另外,还可以提醒孩子,用零花钱来表达爱心,例如:建议孩子把零花钱分别存在三个存钱罐里:一个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是为了储蓄,一个是为了捐赠,让孩子逐渐培养起良好的理财习惯。
专家建议: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把零用钱的10%存起来,专门用于日常捐赠。例如买一些食物给街上看见的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带孩子去孤儿院,买些衣物和食物捐赠给孤儿,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切实感受。
适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慈善小事
参加募捐。很多慈善组织,会定期在孤儿院等慈善机构,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募集资金,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来,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感受一下捐赠时的氛围。
爱心赠送。经常整理孩子用过的玩具、识字卡片、书籍等物品,以及孩子已不需要的衣物,到社区了解一下有没有贫困的家庭,父母还可以带孩子一起上门赠送。
友好互动。去儿童康复中心了解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孩子,定期带孩子去做些能帮助他们的事,例如协助工作人员料理他们的生活。
小清洁工。和孩子一起在公园玩,或者一起在小区散步时,看到别人随手扔在地上的果皮,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不过在完成后,要及时让孩子清洗双手,或让孩子戴上小手套捡垃圾。
定期助养。以家庭名义资助一名或几名贫困孩子,定期给他们寄钱、写信。当收到助养孩子的来信时,应和孩子一起分享信件内容。
慰问孤儿。定期带孩子去孤儿院,为孤儿读童话故事,让孩子坐在身边一起听并帮助父母翻书。
同情宠物。收养或帮助一只被遗弃的小猫或小狗,让孩子懂得同情、怜悯小生命。值得提醒的是,事先要为小动物注射好疫苗。
旅游爱心。外出旅游时,不妨多带些文具,例如铅笔、本子等,途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将文具分发给他们。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德行品格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作用。
2.乐观开朗的阳光少女
女儿快乐性格如何培养?
(1)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妈妈要加深与孩子的感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
(2)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权利
养成快乐性格与指导、控制孩子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妈妈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其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3)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要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具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可为她指出前途总是光明的,使她在恢复快乐心情的环境中寻找安慰。
(4)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应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画等号。
(5)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就拥有了快乐的性格。
(6)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比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开朗的少女,心里不会装有太沉重的心事。阳光少女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缺乏“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归结为一些看来“无法改变的原因”:“我太笨,我就是学不会数字”;或者“普遍的原因”:“我做不好这个,我什么也做不好”;或者是“自责的原因”:“我在新的幼儿园里找不到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我。”……而“挫折抵抗力”强的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截然相反,在他们心目中,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当然,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
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她挡住伤害与失败,那她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她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上中学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不好对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是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确定的目标只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那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内向的萌萌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但是妈妈告诉她:“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们只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演奏。”最后荫荫高兴地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很好。聪明家长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先让自己快乐
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强,有时候取决于家长面对挫折的态度。当你找新工作的时候遭到拒绝,你是会大怒,然后,认为自己再也不够资格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还是总结经验,继续迎接下一个新的挑战?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够以轻松诙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很好的榜样。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远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讲自己的失败体验,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孩子会从你的故事中了解错误和失败总是难免,它们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我会和你在一起!”
孩子自信的来源不一定是考试第一名,也不一定非要擅长舞蹈或者钢琴,很多时候,孩子们最大的成就感恰恰来自你对她的珍视与骄傲。“我是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这种感觉非常好。所以,你一定要留给孩子一些全心全意陪伴她的时间。无论是亲手为她做的早餐,还是半个小时的聊天,你一定要从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分出一点点时间来,专门留给你的孩子——哪怕是周末带她一起去超市采购。当这些时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会知道,不管大家在做什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不管妈妈有多忙,他们一定会有时间和自己在一起,一起解决碰到的问题。
避免空洞的夸奖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对孩子说一百遍“你的画是最棒的”,或者告诉她:“你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但实际上,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么真的做得好,什么不行。
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她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她去做。如果女儿的数学总是不如别的同学学得好,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数学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休息的时候给她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失败长得什么样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她对失败的理解。心理学家建议你和孩子一起尝试对失败做个分析:在纸上画个圈代表失败,在圈的边缘拉出一条条线代表失败产生的原因。
给“努力”一个A+
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教她正视失败同样重要。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有心理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让400名小学一年级生参加了一个考试,然后对所有孩子都说他的成绩很好。但是在表扬孩子成绩的时候,科学家采取了不同的说法。他们对一些孩子说:“你很聪明,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而对另一些孩子则说:“你很努力,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
几天之后,这些孩子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科学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成绩不如上次好了。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些曾因为“很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表现出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是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还不够努力”。而那些因为“很聪明”而受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缺乏对失败的忍受力,因为,他们认为失败意味着“我笨”。
所以,当你的女儿第一次独立做完了饭,你应该告诉她:“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贺你终于成功了。”而不要对她说:“我就知道你最能干了。”只要稍稍调整一下你表扬的方式,就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
鼓励帮助
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往往也是非常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照顾和帮助他人,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的好办法。
美国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瓦尔纳博士,在对700名出身贫寒的孩子的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在成年后个性坚韧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的时候就很乐意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发现自身的能力——如果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鼓励她陪奶奶到院子里散步,小孩子则可以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瓦尔纳博士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关键在于你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
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
4.积极的心理暗示助孩子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语言暗示
(1)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2)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3)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她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
(1)神态表情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2)行为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多给女儿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5.珍爱生命,远离“黄、酒、烟、赌、毒。”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一些母亲担心谈论“黄、酒、烟、赌、毒”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她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可以有技巧地与女儿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女儿她所知道的。指出你与她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她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她,让她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她们谈论她们的烦恼。
戒烟慎酒
吸烟是癌症的祸根。烟草及烟雾中含有大量致癌和促癌物质,吸烟可导致肺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宫颈癌、阴茎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在所有癌症中,大约有30%是由吸烟造成的,酒精虽不直接致癌,但长期饮酒能损失体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给癌魔可乘之机。饮酒与口腔癌、食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有关,由此可见,戒烟、不酗酒是预防癌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远离黄、赌
告诫女儿不要跟一些不三不四的男生来往,因为这些人手里很可能就有“黄祸”。那些在地摊上批量购入的黄毒,绝对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只会让孩子们误入歧途。
从小就不要让孩子在有“赌”的地方出现,即使朋友亲戚间的“小赌怡情”,也坚决不能让女儿加入。
拒绝毒品从小抓起
①经常耐心听取子女的意见,和孩子交知心朋友,随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②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更要做榜样。
③掌握了解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知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老师。
④根据子女年龄的不同,采取民主商定的办法,不断完善一些必要的家规和准则,相互监督。
⑤认识子女的朋友和他们的父母,便于家长之间随时沟通,共同商讨毒品预防问题,用一致的思想、方法教育子女。
⑥当子女的言行和观点与父母有距离时,要采取耐心科学的方法,使子女明白你们是永远爱护她的,切忌简单粗暴,否则会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往往欲速而不达。
作为弱势群体,女孩子更怕沾染上这些东西。对这些东西妈妈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余地,尽情将它们铲除出女儿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