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68300000007

第7章 清巡抚利令智昏铸大错大老杨财色难侵种善根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贪诚英豪。

不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明嘉靖年间,世宗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是嘉靖皇帝用错了一位奸臣,混乱了一个朝廷,险些造成整个天下不得太平。那位奸臣是谁?姓严名嵩,江西分宜人氏。他以柔媚得幸,精勤斋醮,趋炎附势,供奉青词,深得嘉靖皇上的宠爱,由此骤得显贵。外表看他曲谨慎重,内心却猜忌残忍,谗害了内阁大学士夏言,权倾一时。其子严世蕃更为狠奸,由一个小小的京官升至工部侍郎后,比老子还要贪得无厌,朝中如有疑难大事,必须要与他商量才能解决。朝野中对他们父子二人有大丞相、小丞相之称,父子俩狼狈为奸,招权纳贿,卖官鬻爵,如有官员求富贵者,用重金赂献他们,做他们干儿子、干兄弟,即能得到显贵;如与他们作对,立见奇祸,轻则杖谪,重则杀戮。

如此的厉害,哪个敢出来讲公道话?没有十二分的忠臣义士,宁可误了朝廷,绝不肯出来得罪这位“严宰相”。当时有人把神童诗改为:“少小休勤学,钱财可立身。君看严宰相,专用有钱人。”又有四句道:“天子重权贵,开言惹祸苗。万般皆下品,唯有奉承高。”

这年,浙江中部天遇大旱,田地龟裂,禾秧枯死,颗粒无存,此处百姓饿殍遍野,饥馑一片。浙江巡抚杨坚见灾情严重,急忙写奏本上奏朝廷,本章奏曰:

“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

只因浙江中部天遇大旱,颗粒无收,饥馑遍地,十有九亡,万望朝廷速派

官员赴灾区放粮放款,雪中送炭,以防民众内乱。”

嘉靖皇帝一见本章,心中万分着急,忙命严世蕃赶赴灾区放款放粮。严世蕃领到圣旨,心中大喜,连忙启程来到灾区。他不但不向灾民发放灾粮,反而把这些拯救灾民的官粮以高价卖出,若有出首反抗者,以乱民罪名关押。灾民们为了活命,不得不卖儿鬻女。灾区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却获得了几百万两黄金白银,暗中运往故里江西分宜。

此时巡抚杨坚正在家中养病,对此事全然不知。这天他的精神稍有好转,坐在家中品茶,家人给他一封信,说是在院子里拾的。他打开一看,是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上说严世蕃怎样把救灾的官粮高价卖给灾民,自己获得暴利,现在准备把这批不义之财运回江西老家。信上还透露,这些金银财宝全部装在花钵内,上面种着苿莉花,如果看到苿莉花叶枯黄的花钵,此钵必装有黄金白银。信中说,你身为巡抚,此事管还是不管?

杨巡抚看后,心想,那还了得,真是胆大妄为,如真有此事,罪不容诛!只是我近时身体欠佳,在家养病偷安,这样的重大之事全然不晓,是严重的失职,有负朝廷。他不管家里母亲、妻子的反对,急忙赶到婺州,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带着兵丁来到金华婺江码头,果然见有一批苿莉花正在装船。杨巡抚以巡查的名义前去查问:“这是谁家船,要把这批苿莉花运往何处?”

一位严府的家人狐假虎威说:“你是何人?多管闲事!这是严相爷的官船,何必多问!”

一兵丁说道:“你瞎了狗眼,这是杨巡抚,杨大人到来你们都不认识了?”

严府家人听说杨巡抚大人到来吓了一跳,这时从船上下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对杨巡抚拱手道:“小的不知杨大人到来,多有得罪。只因我家老爷奉旨前来救济灾民,功德圆满,众灾民争着要向老爷送礼,老爷说:‘灾情未解,拒绝收礼。’不知灾民们是如何知道我家老爷喜欢苿莉花的,他们就纷纷送来了这许多苿莉花以感谢老爷的扶救之恩。我家老爷婉言谢绝,但盛情难拒,不得不收了下来。今日老爷回京复旨,命我等把这些苿莉花运回江西老家,在那里生根开花,留个纪念。杨大人如不放心,你就检查一遍,以免嫌疑。”

杨巡抚听了心中暗骂,好一张利嘴,说得天花乱坠。他不动声色地说道:“既是灾民赠送给你老爷的礼品,下官何须检查。”吩咐手下的兵丁过来帮助装船。众兵丁听到老爷的吩咐,同时也领会了巡抚的意思,就连忙一拥而上,捧的捧,扛的扛,严府家丁想拦都拦不住。有一个兵丁手里捧着一盘花叶枯黄的花钵,故意来个脚底一滑,花钵摔在地上,只听得“嘭”的一声,花钵打得粉碎。这下可不得了,满地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把这些严府家人吓得目瞪口呆,那管家也愣得哑口无言。杨巡抚一看真相大白,命手下兵丁把所有的苿莉花全部打开,只见里面的金银不计其数。他命兵丁封锁了现场,扣押了严府家丁,不准任何人进出,又派人买来麻袋,把这批银子装好运回衙门。

正好天色已明,他派人唤来婺州知府问道:“你知不知道严世蕃倒卖救灾官粮一事?”

婺州知府胸有成竹,诚挚地道:“严府的事,本府不敢过问,只是那封匿名信,大人可知是谁人所举?”

杨大人这才知道写信的人是谁,说道:“原来如此,难得贵府能有这等忠义,本官深感不尽。昨天本巡抚已把这批赃银全部没收,请贵府把这批金银尽快发到灾民手中。”

知府连忙说道:“本府代表本灾区的灾民感谢巡抚大人。”

这婺州知府名叫王文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这次灾情实为严重,他心急如焚;听说朝廷前来放粮,他高兴万分;但看到严世蕃倒卖官粮,急得他束手无策,想干涉又无能为力。忽然想在家养病的巡抚大人,他连忙写了封匿名信,派人扔进杨家大院,向他透露了真相。就这样,巡抚大人把这批截获的赃银交与知府,让他重新发放灾民。

次日,杨巡抚写好奏本派人进京上奏朝廷,可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奏本还没到京,严府父子已遭到了灭顶之灾。经过是这样:

严世蕃得到这批横财后,派遣他的心腹管家,负责运回江西老家,他自己回到京都。这时恰逢严嵩的一品夫人欧阳氏亡故,严世蕃怕父亲知晓自己倒卖官粮,不肯扶枢还乡,劝父亲将其留在京都安葬,还在丧事中簇拥姬妾们日夜饮酒作乐。

嘉靖皇帝天性主孝,知道此事心中甚为不悦。这时有道士蓝道行善有扶鸾之术,天子召见,要他请仙询问,朝中哪位辅臣最贤。

蓝道行奏道:“臣所召乃是上界真仙,正直无阿,万一箕下判出有忤逆之臣,望万岁乞恕微臣之罪。”

嘉靖道:“朕正愿闻天心正轮,与卿何干,朕岂有罪卿之理!”

蓝道行画符念咒一番,只见神箕自动,写出十六个字来,这十六个字是:

高山番草,父子阁老,日月无光,天地颠倒。

嘉靖皇帝看后问蓝道行:“卿可解之?”

蓝道行故意说:“微臣愚昧不解。”

皇上说:“朕却知其中的微妙,高山者山字高字,连起来乃是嵩字,番草者番字头上加草乃是蕃,此是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父子专权误国,今有仙机示朕,朕应当立即处分,卿不可泄漏出去。”

蓝道行叩头道:“微臣不敢。”受赐而出。

从此,嘉靖皇帝就疏远了严家父子。御史邹应龙见时机已到,连忙上奏道:“严世蕃凭借父势,卖官鬻爵,招权纳贿,图谋不轨。”又有江西林润巡抚复奏:“严世蕃居家愈加暴横,强占民间田产,私通倭虏,图谋不轨。”再加上杨坚的本奏:“倒卖救灾官粮,贪污灾款。”三罪合一,罪不容诛,嘉靖皇帝大怒,下令将严世蕃立即处斩,抄没家产,严嵩发送养老院终老。

且说杨坚把严世蕃的这一批赃款发放到灾民手中后,救活了一方灾民百姓,应该说他有功于世人。但有一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杨巡抚看到这许多白花花的银子,也动了私心。

这巡抚杨坚是浙江省兰溪洞源人,家道出身贫寒,自幼聪明好学,刻苦勤奋,学得满腹经纶。大比之年上京应考,一举成名,累官至浙江巡抚。由于为官清正、生活清贫、自小辛苦,加上连续劳累,终于积劳成疾。这次他带病前去没收严世蕃的赃款,一看,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金银啊,顿时想起了自己幼年时期的艰难困苦,以及现在母亲、妻儿仍然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他想,这批金银是从严世蕃的手上抄下来的,我已把大部分发放给灾民了,救活了这一方的百姓。这里还留有一小部分,按理说要归还给朝廷。但我为官多年,家中并无积蓄,而今身患内疾,料不长久,我若一死,母亲、妻儿又要过着像我从前的生活,实不忍心,现在这批白花花的银子,还放在家中无人知晓,况且严世蕃已死,没有后顾之忧了,加上我已救了一方的百姓,已经尽力了,我何不将这小部分银两拿回家中,等我过世,我的妻母儿女就不会再过贫困的生活。主意一定,就叫管家把这批金银封存后秘密地运回故里,深埋起来。他认为有了这批财产,如他去世,家人绝无后顾之忧。

再说他这样带病工作数十天,本来有病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这天晚上突然又发起高烧,卧在床上昏迷不醒。等家人把医生请到时,他已不能言语。妻儿守在身边,问他有什么话吩咐时,只见他用手指了指心,又指了指地,蓦然倒在床上再也醒不过来,老母妻儿哭得死去活来。妻子哭道:“老爷你好狠心呀,抛下我们孤孀三代,叫我们如何生活呀!”

还好杨巡抚平时处理事情公正合理,深得同僚们的钦佩和同情。这次身故,得到了同僚们的相助,嘉靖爷也送来了挽联,亲友陆续前来祭奠,母子们朝夕在灵前哭祭,过了七七之期,灵柩抬出送葬,入土为安。丧事完毕,祖孙三代相对而泣,管家走上前来对她们说道:“太夫人、夫人,你们不要心焦,老爷生前为你们留有一笔金银在家里,无人知晓,以后你们三代不会贫穷。”

夫人听了道:“哪有此事!老爷为官清廉,无人不晓,哪里来的银子安家?”

管家悄悄把这批金银的前因后果与夫人说明白后,带他们去内室。打开埋藏金银的地方一看,哪里有什么金银!早已不翼而飞。吓得管家目瞪口呆,跪在主母跟前说道:“这事只有小人一人知道,而且门窗未损,这些金银怎会被盗?此事若不查明,小人如何吃得起?”

夫人对管家道:“你何罪之有?这本就不是我们家之物,何必追查!我们祖孙三代甘受清贫,决不玷污老爷的一生清名。这事也就算了,不必追究,而今老爷已去,我家无力养活你们,你等还是另投门户去吧。”管家无奈,只得带着几个下人含泪而去。

杨家后裔代代过着清贫的生活。三百年后,杨家后人传到第十代儿孙,生活过得更加艰难。

那是大清咸丰年间,姓杨人家有兄弟二人,哥叫大老杨,弟叫小老杨,父亲早故,母亲健在,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兄弟俩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的话不管是对是错,兄弟俩总是听而顺之,从不反对。他们忙时锄地耙田,闲时砍柴烧炭,母亲织麻纺布,一家人忙忙碌碌,半饥半饱,生活过得十分清淡。

这年,因多日不雨,粮米歉收,米贵如珠,柴炭无人问津,小老杨食量又大,手头又没有多少积蓄,本就家无隔夜粮,哪能够经得起这样坐吃山空?无计可想,兄弟俩商议,大老杨认为:“唯一的办法只有兄弟二人出门去做点买卖,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多少也能糊上自个儿的嘴巴。如若老天保佑,做到一笔好生意,赚钱回家奉养老母,兄弟也好成家立业。只是我们外出,家中老母放心不下。贤弟你看如何?”

小老杨道:“兄长如此想法甚好,只是小弟生性愚钝,从未出过远门,这做生意的事,无能为力,还是兄长你去一趟,小弟在家奉养老母,只要家里有一口吃的,弟决不会让母亲饿着肚皮。”

大老杨道:“贤弟既然这样讲,为兄只好一人出去碰碰运气吧,家中的一切就交给你了。”

当夜,大老杨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分成两股,一股放在家中让老母小弟用,一股带在身边作为做生意的本钱。第二天一早,大老杨辞别母亲、弟弟就要上路。母亲王氏哪里舍得,暗暗落泪,默默无言。儿子见到这种情景,心中自然明白,安慰母亲道:“娘,请不要为儿担心,孩儿我今年已是二十有几,幼时也和父亲在外面见过世面。不是我夸口,凭儿的聪明才智,朴实的为人,到外面奔走,料保无妨。如能赚钱回家,好让母亲晚年过得安逸。”

王氏无可奈何,叹了口气说道:“我儿,你这趟外出,不管能否赚到钱,都要早日回家,免得为娘挂念,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大老杨说:“母亲的话,孩儿永记在心。”说罢就告别了母亲、弟弟出门而去。

且说这大老杨今年二十三岁,虽家中贫寒,但聪明过人,且生得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他只读过两年私塾,但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这次他初次出门,究竟到哪里去,心中没底。听人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要做买卖就到杭州去。大老杨不知深浅,就从兰溪搭船前去杭州。可是一到那里,见省城浩大,十里长街,人汇百川,觉得自己只有这点本钱,在这里能做什么生意?冷静地一想,还是不进杭城的好,到镇江去看看,因少年时在那里住过,对那里比较熟悉。可是这点本钱做什么生意呢?左思右想,决定先做些笔墨纸张的生意,因这样的买卖本钱小,学生手上的钱好赚。主意定下后,就办了一双书箱,进了些文房四宝,挑着书箱一路周游,边卖边走,沿着运河而上,向镇江而去。

这天,他来到了镇江府。这镇江府是在江苏西南部,长江南岸,大运河边,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如焦山、北固山等,还有当年白娘子为救许仙和法海在金山寺斗法水漫金山的一段传说。大老杨少年时跟着父亲在这里做过一段时期的买卖,后来父亲因病回家,不久亡故,他就再也没有来过此地。十多年过去,旧地重游,感到此处变化很大,物资丰富,经济旺盛,人口广众,而且这里的学馆也多,正合他的生意,就这样,走南闯北,做起文具生意来。

他不辞辛苦,加上为人和蔼,能说会道,买卖公平,死店开活。一段时间后,他在这里做出了门路,做出了名气。许多学子都喜欢买他的东西,十个月下来,已积累了三十多两利润。他年轻老成,虽有了银两,但平时还是省吃俭用,不去住旅社客店,而是寄住在了西门城外的一座破旧寺庙中。可是他哪里知道,尽管他为人和顺通情,但一些同行见他抢了他们的生意,早已对他虎视眈眈。

一天晚上,他做好生意回来,感到有点疲惫,躺在地板上昏昏入睡,矇眬中闻到一股香味,瞬间失去了知觉。昏沉了不知多少时间,等醒来已是第二天下午了。他想,我怎么睡了这么长时间,莫非我中了贼人闷香不成?连忙起身查找银两,果然放在腰间的银两全部被盗。顿时目瞪口呆,欲哭无泪,痛心疾首地仰面望天,狂呼呐喊道:“完了,完了,我近十个月的辛苦毁于一旦,有何脸面回去见我母亲和弟弟?还是一死了之,方为干净。罢罢罢,这就是我的命吗?好一个盗贼,你害得我好苦呀,等来世再与你算账!”说罢正想向身后的廊柱一头撞去,忽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嘱咐:“我儿,你这趟外出,不管能否赚钱,都要早日回家,免得为娘挂念,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猛然醒悟:我好没志气,哪能就这样去死,我若一死,更加有负母亲的养育之恩。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还年轻,只要努力,东山可以再起。还好放在内衣的五两碎银没有盗去,回家还有路费,命中该我贫贱,也不必强求,如今已无本钱,还做什么生意,回家再作道理。心中越想越恼,好似乱箭穿心,百般无奈,只得挑着书箱离开镇江回家。

一路上哪里还顾得上风疾雨骤、道路难行,吃时半饥半饱,睡时破庙凉亭,行了十多天。这天中午时分,他感到又饥又饿,浑身无力,见大道边内有片树林,就到林子内休息片刻。走进树林内,忽见草丛中有一个黄色包袱,他急忙过去拾起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有个硬匣子,匣子边吊着一个小口袋,口袋里装着个锁匙。大老杨用锁匙打开匣子一看,眼前一亮,见里面有两对金镯子和两条金项链,还有一些黄金首饰,这些东西的价值,至少值一千多两银子。大老杨十分惊讶,暗想,我这个穷命之人连三十两银子都撑不牢,怎么会得到这么多金银财宝呢?难道是老天爷看我可怜来辅助不成?有了这些财宝拿回家去,岂不是成一方财主了嘛!心中高兴万分,也不觉饥饿了,浑身来了力量,忙把包袱包好,放进书箱。

正想赶路,但一想,不对,我丢了三十两银子都要寻死寻活的了,这丢包袱的主人,找不到这些财宝,就不会自寻短见吗?我若做出这种损人利己的事,岂不要成千古罪人?那么良心何在?道德何在?想到这里,他重新从书箱内拿出包袱,摆在身边,坐在地上等待失主到来。

等了一个时辰,只见从西北方向,急急忙忙过来一个骑马的人,来到这里,翻身下马,慌慌张张地在路边草丛中寻找起来。大老杨看这人管家打扮,年纪与自己相仿,白净的脸上变了颜色,惊慌失措,满头大汗,见了大老杨急忙问道:“这位先生请了,在下姓孙名新,奉我员外之命,叫我去城中为我家小姐买嫁妆首饰,回来时走累了,正想下马找个地方休息,突然一只苍鹰从低空掠过,惊动坐骑狂奔起来,等我勒住了马,才知道这包袱掉了,我急忙回头一路找来,没有碰见从这里过路的人,不知先生你可见过这包袱没有?我丢了这价值千金的包袱,一个做奴才的,如何赔偿得起?只有死路一条。你老兄如捡到,行行好事,还于我,救我一命,也等于救我一家,我定会感谢你的再造之恩。”

大老杨道:“刚才我确是捡到了一个包袱,正在等待失主,你说是你丢的,那请你说出里面的东西,是否准确,如果准确,我就归还于你。”

孙新听后,放下心来,就把包袱里的金银首饰,一件不差地背了出来。大老杨听后,不说什么,就拿过包袱,递给孙新,说道:“你拿去看看,里面这些珍贵之物,有没有丢失一件。”

孙新接过包袱一看,包袱内的东西一件没少,非常感激,连忙跪在地上,向大老杨行了大礼,流着眼泪说:“老兄你真是我的再生父母,救了我及我全家人的性命。天下哪里有像你这样的好人,拾金不昧,世上难寻,不知老兄是哪里人氏,尊姓大名?”

大老杨说:“我是浙江兰溪洞源村人,因我姓杨,排名老大,人家都叫我大老杨。外出经营已近一年,辛苦挣下的三十多两银子,被盗贼盗去,只得落魄回乡。路过此地,饥饿难忍,无力行走,本想在此地稍作休息,偶然发现这包袱,打开一看,全是贵重之物,心想失主定然心急如焚,如寻找不到,必有性命之忧,吾不忍心失主家人有悲剧出现,故而情愿迟点回家,在此等待失主的到来,物归原主,我才放心,现在包袱交还于你,我也可起身走了。”

孙新一听,才知对方是个落魄之人,他自己到了这样的地步,不但不贪财,还在想着别人,心中从钦佩到尊敬,从尊敬到同情,连忙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五两碎银说道:“恩人,大恩不言谢,这点银子以表我这份穷心,请你收下。”

大老杨微笑道:“你别胡闹,我如要你的银子,那刚才捡到的这许多财宝就不交还你了,不必客气,时间不早,我也得赶路了。”

孙新见大老杨死活不收,无奈地说道:“恩人既然不收,我也不勉强,但你这样大恩于我,我岂能一走了之?无物相送,心中不安,这里有银钗一根,是定情之物,跟随我多年,赠送于你留个纪念,请你务必收下。”

大老杨拒绝说:“定情之物,怎好给我,这不是更胡闹了吗?”

孙新道:“我还年轻,这定亲之事日后再谈,再说,天下再重的情,莫过于你老兄了。有道是: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尽管不知我们今后有缘无缘相见,但此恩此德,我牢记心间。愿恩人此去,一路平安,前程远大。”说罢,就把银钗丢在书箱上,朝大老杨深深地行了一礼,飞快地上马而去。

大老杨见孙新去后,心中有着一种不可言明的寂寞和空荡。拾起银钗,看了看,放进内衣口袋,又坐了一会儿,才没精打采地挑起书箱,匆匆地又赶路了。

沿途他边买吃,边赶路,走了两天。这天下午,太阳西斜,忽见东南方乌云陡起,雷声震动,眼看一场狂风暴雨就要到来,这个地方前不靠村,后不着店,没有地方可以避雨。大老杨向前急跑了一程,见前面有座破庙,里面没有和尚、庙主,中间有大殿三间,尚可避雨,大老杨连忙跑了进去。

刚进大门,忽见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生得十分美貌,也在大殿里避雨。大老杨一愣,心想,男女授受不亲,何况又在野外,四处无人,我若不避,岂不是要坏人家名节,我还是在外面走廊下避雨吧,免得惹是生非。想罢,也不和这女子搭话,连忙退到大殿外,坐在走廊檐下,望着老天,希望它雨过天晴,及早离开这是非之地。

不料雨越下越大,一直下到次日五更方停。就这样,大老杨坐在屋檐下,一夜没有合眼。见天已微明,挑起书箱正要赶路,岂料这女子却开口问话道:“这位客官尊姓大名?”

大老杨见问,回转头来道:“在下姓杨,不知姑娘有何话讲?”

女子道:“没有别事,奴家姓柳,名叫玉娘,就在柳家庄居住,从小未出过远门,今日外出回家,路遇大雨,一人在这破庙避雨,胆战心惊,蒙客官一夜相伴,未有侵犯,小女子感恩不尽。只是雨后初晴,道路又滑,小女子脚小伶仃,背着包袱,难以行走,敢问客官,能否送我回家?”

大老杨听后,憨厚地道:“这有何妨。”接过女子手中的包袱,护送着她回到柳家庄。

且说这柳玉娘,年长十八,生来脾气倔强,大有男子风度,做事说一不二。因她舅母没有子女,又对她十分喜爱,经常要她到舅母家去,作亲生女看待。这次她在舅母家住着,舅母未经她父母同意,要把她许配给一户显贵人家,她不喜欢纨绔子弟,和舅母顶起嘴来,赌气回家。走到半路,遇到大雨,只得在这破庙里躲避,想等雨过天晴再走。谁知这雨越下越大,天又渐渐地黑了下来,本来胆小的她,早已胆战心惊、不知所措。突然又见来了一单身男子,更加惊恐万分,正做好反抗的准备,却见这男子看见了她,不但不进入庙堂,反而立即退了出去,整整一个晚上,在外面屋檐下,默默地任由风吹雨打,连话都不来问她一句,深知是个正人君子,不由对他钦佩万分。所以到了天亮,就大胆提出要大老杨送她回家。大老杨为了助人一臂之力,也不推辞,直把她送到家门。

见女子安全到家,他不说什么往回便走,女子急忙拦住他说:“君子且慢,再停留片刻,待奴家告诉我父母一声,再走不迟。”

大老杨说:“姑娘已安然到家,小的可归心似箭,不便相留,还是让我上路吧。”

姑娘见他一定要走,就流着眼泪说道:“昨晚幸遇君子,蒙你相伴,并无半点侵犯,今天才有小女子安然到家。此恩此德今生难报,今天一定要让我父母见你一面,吃点茶饭再走,我心才安。你这样匆匆就走,小女子心中如何过意得去。”说罢泪流不止。

大老杨见盛情难却,只得暂且留下。姑娘见他愿意留下,破涕为笑,连忙进屋,和父母详细述说昨天之事,并说这样的正人君子,天下少有,眼前看他虽是落难,日后必定是大富大贵之人,言语中露出一种敬慕之心。父母亲听后,感恩不尽,忙出来相迎大老杨,见他衣着虽然平常,但眉宇间含有一股英豪之气,马上以贵宾之礼相迎进屋,安排酒菜,盛情款待。席间,姑娘的父亲问道:“不知客官高姓大名,家住何方?昨天只怪小女任性,和舅母顶嘴,赌气回家,路遇大雨,一个弱女子,单身一人,躲在破庙,甚是危险,幸亏遇上客官,若是碰到歹人,后果不堪设想。”

大老杨说:“晚辈姓杨,浙江兰溪洞源村人。昨日贪图赶路,偶遇姑娘一人破庙躲雨,感触万端。希望伯父母以后切不可再让姑娘一人独自出门,如要出外,应有人相陪才是。”

女子父亲道:“客官言之有理,你对我家恩重如山,能否在我家多住几日,让我一家慢慢相谢。”

大老杨道:“家母倚门而望,岂好停留,望伯父原谅,在下即刻就走。”

女子父亲道:“客官既然要走,老汉不好强留,只是我有一事想与客官说明,不知客官能否听从。”

大老杨道:“伯父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老汉说道:“小女昨晚偶遇客官,千里相逢,看来这是一段奇缘,老汉想把小女托付与你,不知客官意下如何?”

大老杨听后,猛然站起,正言说道:“伯父此言差也,晚生昨晚偶然陪伴姑娘,今天送她回家,是出于做人的道德,决无半点妄想之心。我是一个落魄之人,家贫如洗,岂能委屈姑娘?再说,婚姻大事,没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晚生岂敢私自为之?老伯你如有此意,我岂不成瓜田李下!这样不但要受旁人谈论,而且还有辱姑娘的名声。望伯父千万不可有这样的想法,此事实难从命,恕不奉陪,晚生告辞了。”说罢挑起书箱,头也不回地出门走了。

大老杨一走,急得玉娘珠泪直流,怨父亲心太急,不该早提此事,逼走恩人,发誓从今以后决不嫁人,并且整天以泪洗脸,茶饭不思。父母拿她没有办法,只得安慰她不要心急,过段时间带她去浙江洞源寻找恩人。

再说大老杨日夜赶路,回到家中,未进大门就喊道:“妈,不孝儿回来了!”弟弟正在那里劈柴,听到喊声,先是一愣,一看是哥哥回家了,欢喜得三步并作两步奔了过来,急忙拿下哥哥肩上的书箱,高兴地喊道:“妈,哥哥回来了!”母亲躺在床上,听说长子回来了,连忙从床上爬起,颤颤巍巍地走出房门,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容,说道:“我的儿呀,你终于回来了!”大老杨道:“妈,你好吗?”说着连忙过去,扶着母亲坐在房门边的凳上,母亲望着儿子,连连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样为娘就放心了,我这样浑身是病,以为今世再也看不到我儿了。”说罢呜呜地哭了起来。

原来,自大老杨走后,连日干旱,洞源田少人多,平时靠吃番薯度日,这次旱情正好在栽种番薯的季节,由于土地干燥,番薯秧无法插栽,好在小老杨起早摸黑,拼命地浇灌了几块地,插上了番薯秧。但由于早情未解,收成很少,平日里只得去挖点野菜充饥。人总算活过来了,但母亲整天惦念着儿子的安危,思念成疾,今见儿子平安回家,病就好了一半。她问儿子道:“我儿这十多个月来,在外面过得怎样?”

大老杨见母亲问他,委屈地流着眼泪说道:“一言难尽。”他就把在镇江被盗贼闷香闷昏,盗去银两,落魄回家的事,仔细地说了一遍,只是没有提起玉娘与孙新之事。母亲听了心疼地道:“还好,我儿能平安回家,算是万幸了,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不可强求。以后不要再出远门,兄弟在家同心合力,定能渡过难关,到明年,遇到好天年,我们的生活就会好转。”

大老杨叹了口气说:“只好如此,母亲之言,孩儿遵命。”他看了看弟弟,由于几个月来缺吃少穿,本来身体强壮的弟弟已变得皮黄骨瘦,感到非常心痛,掏出在路上节省下来的几两碎银子,去街上米店买了点米,准备明天上山砍柴,来维持生活。

第二天早上,母亲用米烧粥捞饭后,把饭放进饭袋里,让兄弟俩带到山上去,自己饿着肚子,到田野里采野菜去了。兄弟二人到山上后,就开始砍柴。由于多日没有吃过大米饭,小老杨柴才砍一半就饥肠辘辘,他眼巴巴地望着饭袋,垂涎欲滴。大老杨知道弟弟的食量大,早上的两碗粥对他来说是无济于事,加上好多天没吃上干饭了,真不忍心让他眼巴巴地空想。

但一想,如果现在就吃饭,等砍好柴肚子又要饥了,而且母亲在家也饿着肚皮,不如让弟弟再忍耐一下,砍好柴回家后,叫母亲把饭拌些野菜,烧成泡饭,这样一家人都可吃了。现在看他这样想吃的样子,用什么办法阻止他的欲望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趁小弟不注意时,把饭袋偷偷地挂在离他们远一点的一棵树上,对弟弟说:“饭袋就挂在前面的树上,让我们砍到那棵树下再吃饭如何?”

小老杨一看,虽然饭袋离他们比较远,但只要认真点,砍到那棵树下,不用多长时间。于是他就拼命地砍了起来。眼看快要砍到那棵树边了,大老杨一看,二担柴已经够了,就对弟弟说道:“小弟不要砍了,现在柴已够了,我们把它捆扎起来吧。”

于是兄弟俩把柴捆好。小老杨想吃饭时,大老杨看时间还不到中午,对小老杨说道:“小弟,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回去和母亲一起吃吧,母亲还在家饿着呢。”

懂事的小弟此时才知道大哥把饭袋挂在树上的用意。他想,大哥不在家时与母亲过得如此艰辛,就是无人策划安排的缘故,现在聪明的大哥回来了,日后的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想到了这里,小老杨咽了咽口水,强忍饥饿,挑起柴担,跟着哥哥回家来。回家后,大老杨忙把饭袋交给母亲做泡饭,母亲接过兄弟俩省下的饭团,含着眼泪生火,把刚采回来的野菜拌入饭团,一会儿,香气腾腾的一锅野菜泡饭做好了。慈祥的母亲知道兄弟俩饿坏了,把泡饭盛到他们面前,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了个饱。饭后,兄弟俩把上午所砍的柴,挑到城里卖掉,换米回家。就这样一家三口同甘共苦,糠菜相伴,苦度着这个荒年。

一天晚上,兄弟俩由于劳累了一天,早就上床休息,母亲收拾好家务,也准备就寝,忽然见一个火球滚到锅灶边就不见了。当时以为看花了眼,她没在意,也没告诉儿子。可是一连三天,天天如此,杨母感到奇怪起来,对大老杨说:“我儿,这几天晚上有个火球向锅灶边滚去,一连三天了,不知是凶是吉。”

大老杨说道:“有这等事,难道是闹财神爷不成?”

母亲笑道:“你别痴心妄想了,像我们这种人家,从未行善于人,哪会有财神爷来光临?”

大老杨说道:“我只是听古书上说的,如晚间有红光闪耀,必有财气临门。”

他从内衣口袋内拿出一根银钗递给母亲,对她说道:“母亲如果再看见有火球滚来滚去,你就把这根银钗插在那里,听说银能定财。”

母亲听了儿子之言,半信半疑。到了晚上,果然又看到一个火球,一下子滚到锅灶边,就不见了,母亲连忙拿着银钗,插在火球滚落的地方。她叫起两个儿子,就地用锄头挖了起来,挖到二尺深时,听到当的一声,锄头挖到一块大石板。他们揭开石板一看,“呀”的一声,惊叫起来。金光闪闪,原来是一缸金元宝和一缸银元宝。一家三口被这奇迹惊得目瞪口呆。大老杨拿出一个金元宝来,放在手中一掂,这金元宝足足有五十来两,而且还是上好的乌蹄金,银元宝也是一样,有二十多两一个。

大老杨拿出一个银元宝,然后照原来的样子埋好,叫母亲、弟弟不要声张。第二天,暗暗地买来两个柜子,又备了三牲与香烛,到了晚上供上三牲,烧过祖先和灶神等神灵,随后兄弟俩就开始搬运金银。他们边搬边数,共有金元宝三百个、银元宝两百个。

母亲见了这许多的金银,感到十分奇怪,对儿子说:“我们杨家从祖上几代以来,都十分贫穷,由于家境贫困,从来没有做过好事和善事,财神怎么会光顾我们家呢?”

大老杨暗暗称奇,自言自语道:“难道行善果真会有好报吗?”

母亲听了问道:“我儿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为娘?”大老杨见母亲问他,笑了笑,就把上次落魄回家时在路上遇到了孙新和玉娘的事仔细地说了一遍。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连连说道:“我儿你做得好,做得好,做人就要问心无愧,不应该要的就不好要,不应该贪的就不可贪,这样才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才会有好报。古人说得好,善恶到头总有报,做善事会有好报,行恶劣没有好下场。所以做人一定要心正,君子爱钱,取之有道,不是你的,你就不可乱要,应该是你的,取之无妨。我们母子三人困苦寒窑,料无出头之日,可是做梦也没想今天会得到这许多金银财宝,这就是我儿做好事、积阴德的结果,是天老爷赏赐我们的财物。有道是: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今天虽得了宝藏,暂且不能挥霍乱用,还要再艰苦三年,等三年过后,如何运用,到时再作决定。并且有了钱不能忘记本村父老乡亲和一些受苦的人们。”

兄弟俩听从母亲的教诲,就像往常一样,照样勤劳艰苦,起早摸黑地干活,谁也看不出他家有如此多的银两。

且说大老杨的母亲姓王,她是个中落的书香门第出身,从小受了父母的影响,平时处事通情达理,开朗大方,十七岁嫁到杨家,大老杨十岁、小老杨七岁时丈夫撒手归天,她带着这两个儿子,经历了千难万苦,尝遍人间辛酸,四十刚出头,已是满头白发,但不管生活得如何艰苦,她都要教育两个儿子真诚做人,这次得到了这么多的宝藏,怕孩子们得意忘形,忘掉根本,因此她要两个儿子再经历三年的艰苦来磨炼他们的意志。

再说兄弟俩遵照母命,竭力辛勤,和往常一样,每日照样砍柴换米,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青菜泡饭,照样苦干三年。到了第三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娘仨吃过团圆饭后,母亲说道:“我儿,三年已过,你们兄弟俩都已到了成家立业、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等过了年,就可以把这些金银拿出应用。我们家的这批财富,虽然是我儿行孝顺、积阴德而得来的,但也不能忘却我们杨家的列祖列宗,为娘建议,应该首先建造宗祠家庙,供奉起祖先的灵位后再建楼阁住房,成家立业。”

大老杨遵照母命,和弟弟商量如何规划建造宗祠家庙、楼阁住房。弟弟说:“我是个粗人,只会干些力气活,其他的什么都不懂,一切事情全由哥哥做主就是,小弟我决不干涉。”

兄长知道小弟老实真诚,说一不二,只得自己做主行事。次日去到兰城请回一个风水先生,对他说明缘由。风水先生在他家住了三日,帮他家选好地基,定好朝向,并为他择好黄道吉日,然后对他说道:“住宅基地地理形势没有问题,只是造这样规模的宗祠家庙,非同小可,工程浩大,需要一大批木材砖瓦,还要有相当的人力。”

大老杨也觉得,母亲年事已高,弟弟头脑简单,不能内外照应,如果有个精明能干的贤内助为他来分忧多好!这时他忽然想起了柳玉娘,暗想,如果有像她这样的女子来做我的内当家,我就无忧了。可是当时我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如今却又想起此事,千里迢迢,谈何容易?不过事在人为,只要自己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他送走风水先生后,就四处打听,听说兰城有一家很大的木材行,那里的木材式样俱全。次日一早,大老杨挑着两只装满柴薪的破簸箕来到了兰城这家木材行门口,先把簸箕在门外放好,然后走进木材行。正想和那里的伙计说明来意,可是这些伙计见他一身破衣服,挑着一担柴薪而来,认为他是个卖柴火的,笑他是阎罗殿前装鬼,卖柴卖到木材行里来,在那里哈哈大笑。大老杨不愿和这些势利小人闲谈,进内找到了这木材行的老板,见老板身穿马掛,挺胸凸肚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水烟筒,闭着眼睛养神,听见有人走来,睁开眼睛一看,见来人一身破衣,穿着草鞋,像个穷讨饭的样子,爱理不理地问道:“你这人到这儿作甚?”当大老杨说要买一大批优质木材时,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得一连串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你这样的人也说来买木材,而且还要一大批优质的,真是大白天说梦话,也不看看你自己,像个穷讨饭,到这里来寻什么开心,开什么玩笑!这里是你开玩笑的地方吗?要开玩笑请你到别的地方去吧。”

大老杨见他们都这样看不起他,暗想,有这样的主子,才有这样的奴才,于是心中不悦地说道:“你们都不要以貌取人,我是真心前来买木材的,为何说我是来开玩笑的?”

木材老板冷笑道:“一身破衣,分明是一个叫花子,有什么钱来买木材?还不给我快快滚开,不要弄脏我的房屋。”

大老杨见这位老板无端侮辱自己,心中十分气恼,很想发火,忽想起母亲要他真诚做人的教诲,只得按下怒火,平下气来说道:“没有打虎艺,岂敢上虎山,你为何这样平白无故地说我没有钱呢?”

老板讥讽道:“看你这般穷酸相,只要拿得出二十两银子,我这里的所有木材全部归你。”

大老杨说:“此话当真?你所说的,是否言而有信?”

老板傲慢地说:“我是怎样的人,向来是一滴口水一个丁,讲话从不失信。你如不服,敢不敢与我打赌?如不敢打赌,请你滚远点,免得在这里放屁。”

老板说话这样刻薄,大老杨感到十分耻辱,平时一向谨慎善良的他今天也有点忍耐不住了,于是他愤怒地说:“你不要狗眼看人,以为自己有了点臭钱就这样目中无人,今天我就要和你赌一下。”

这时木材行门口聚集了许多人,大家见里面有人争执打赌,都围了过来看热闹,大老杨就当着众人说道:“众位父老乡亲,这位老板欺人太甚,看不起穷人,欺我无钱,要和我打赌。他说,我只要拿出二十两银子,他这里的木材全部归我,现在我也当众宣布,如果我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就在他家白干三年,今天请众位父老乡亲替我作个见证。”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因为大家知道这个木材老板平日里骄横傲慢,狂妄待人,目空一切,看不起穷人,今日见有人与他作对打赌,无不称快,都愿为他作证;也有人替大老杨担心,只怕他拿不出银子,要受老板的欺凌,大家都在那里议论纷纷。

大老杨睁大眼睛问老板道:“我的建议你能不能接受?”这老板本是个贪心之人,听说他拿不出银子就会替他白干三年,他料定大老杨拿不出二十两银子,这样他不但能在大众面前扬眉吐气,而且还得到一个干活不用付工钱的壮汉,于是说道:“好,一言为定。”

大老杨说:“到时你不要后悔。”

老板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哪有后悔之理。”

只见大老杨大踏走到门外,挑过簸箕,翻掉柴薪,从簸箕内拿出一只钵子,打开盖子,往地上一倒,只听“哗”的一声,白花花的银子铺满一地,足有三百多两。又见他拿起第二只簸箕内的钵子,放在那里,叫老板过来检验,老板过来一看,见这钵内也有三百多两白银,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在场的人也都看呆了眼。木材老板惊恐万状,两脚发软,呆在那里无言可说,想不到这个穷小子竟有这么多银子,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今天我已把大话说了,又有众人作证,我若否认,颜面何存,如若履行,必定破产,真是两面为难。

此时众父老乡亲纷纷嚷道:“还呆在那里做什么!快把木材全部搬出来,刚才说得这样嘴硬,现在怎么没话了?”

老板见状,知道已引起了民愤,不求饶不行了,连忙双膝跪地,向大老杨求饶道:“小老儿一时糊涂,有眼无珠,不识泰山,一时冲动,口出狂言,是我错了。如要履行诺言,我定然要倾家荡产,那我必死无疑,乞求客官和众位乡老高抬贵手,饶我一次,下次再也不敢狂妄了。”

大老杨本来就不想白要他的木材,只是看他高傲自大,歧视穷人,借此来杀杀他的傲气,于是真诚地对他教训道:“行商者必须讲个和字,对人要平客相待,不能以貌取人,损人自尊,更不能侮辱人家的人格。穷人也是人,我真心与你做买卖,你为何要用这样的话来挖苦我?我现在不和你一般见识,也不会白要你的木材,希望你以后不要看不起穷人,生意不论大小,都要公平公正,以礼待人,这是做生意的基本道理。”

大老杨的话说得木材老板无地自容,也得到众父老的称赞。木材老板红着脸说道:“谢谢客官宽宏大量,你这一番话小老儿今世难忘,为报答你的再造之恩,今天我以成本价卖予你,希望不要推托。”

大老杨说道:“我不要你的便宜,和你等价交易。”

众人都称大老杨是个正人君子,宽宏大量,言行一致,是个干大事的人。众人过来帮大老杨选木材、装木材。大老杨雇好了十多辆车,付了银两,谢过众人,把木材装回家去。从此以后这木材老板痛改前非,像换了个人似的,笑口常开,礼貌待人,生意也兴旺起来。这是后话。

再说大老杨将木材运回家后,把今天在木材行里发生的事情和家人说了一遍,弟弟听后,笑得合不上嘴巴,母亲叹气道:“人可穷,志不可短,我儿你做得好,对这种狗眼看人低的人,应该杀杀他的傲气,也可教育后人。如今我们虽然富了,但我儿你们一定要牢记,做人不可忘本,谦虚谨慎,恭敬别人,这是做人之本。”母亲的言语兄弟俩诺诺听从。

再说洞源的村民见大老杨买回这许多木材,准备造屋,大家都疑团重重,私下议论纷纷,穷困的杨家怎么一下子会变得这么富有起来?尽管大家暗地猜疑,但世态炎凉,平时无人理睬的杨家,一下子门庭若市,到他家来巴结的、认亲戚的每天陆续不断。大老杨不管他们平时有无来往,都来者不拒,热情接待,并留他们在家里做工赚钱。有讨饭的到洞源村来,也把他们收留下来,安排他们干活,一日三餐包吃包住,还付给他们工钱。而且对一些来找他帮助的人,不管贫富都一视同仁,尽力为之。所以,洞源村有句古话留传至今:“杨家造祠堂,三年没讨饭。”

杨家自建祠堂以来,工程顺利进行,只是大老杨一人管内又管外,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事多,急得他焦头烂额。这天早上,大老杨正在安排运砖的人下砖,弟弟跑了过来说道:“大哥,有三个从外地来的陌生人在找你,快过去一下。”大老杨以为是想来打工的,就对弟弟说:“他们如要来打工,你就安排他们到工地上去就是了。”

弟弟道:“看样子他们不是来打工,像走亲戚的,穿得非常体面,并说一定要见你。”

大老杨道:“小弟,我现在很忙,如他们一定要见我,你就叫他们过来吧。”

一会儿,小弟带着三个客人来到大老杨面前,大老杨一看,目瞪口呆,原来来客竟是柳玉娘父子三人,真是让他又惊又喜,惊的是他们父子三人千里迢迢怎么会找到家里来,喜的是正为当年由于贫穷拒绝了柳家的婚事而感到后悔,如今日夜相思的玉娘突然出现在眼前,难道在做梦不成?他连忙以贵宾之礼把柳家父子三人请进屋内。杨母见有贵客来访,乐得不可开交,连忙盛情招待。

柳父对他们母子说明来意。原来柳家居住在江苏宜兴地区太湖边的一个小村庄内,因村靠大溪河,柳树成荫,加上村上的人大多数姓柳,故而叫柳家村。这地区盛产水稻、蚕茧、茶叶和水产等,资源丰富,因此这里的村民,生活过得还算安乐。柳玉娘家父子辛勤不辍,日夜劳作,积得耕田十余亩,牛马齐全,家道扎实,虽不是大富人家,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儿子早已成家,父子感情通顺,只是女儿玉娘的婚事是他们家最大的心病。这玉娘生得相貌出众,但性情十分刚烈,她最看不过那些表里不一的虚假之人和一些只讲虚荣、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所以她坚决反对舅母为她物色好的那户显贵人家,为此得罪了从小疼她的舅母,两家也成了陌路。那日遇到了大老杨后,看他虽是个落魄之人,却生得眉清目秀,仪表非凡,对他产生爱慕之心。她在幼年时一个算命先生为她算过一命,说她命中注定是个员外夫人,长大后她始终自命不凡,因此她眼光远大,慧眼识人,看出大老杨是个正人君子,说这才是她心目中人,从那日起就对大老杨以心相许,坚贞不移,非他不嫁。父母好言相劝,说她是一厢情愿,不知那杨客官他是怎样的想法,而且路途这样遥远,一面之交,这样的婚事岂能做成。但她不管这些,痴心不改,求父兄陪她,就是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恩人,否则情愿削发为尼。父母拿她没办法,商量后,暂且同意她的要求,但提出,现在你还年轻,等三年后,再带你到浙江找寻。父母认为三年过后她必定会悔心灭意,谁知她依着父母的许诺,闭门不出,在家尽等三年。这年年底,玉娘走出房门,要父母信守诺言,等过了年陪她去浙江兰溪寻访恩人。就这样他们从正月十六出门,沿途打听,整整找了好几个月,才找到洞源。

杨家母子听了柳父的诉说后,赞叹不已。杨母说:“这是天下的一段奇缘。这三年来,我儿从没提起过自己的亲事,就是有人来说媒,他都婉言谢绝,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千里有缘成亲眷。”

她看看玉娘,见她生得千娇百艳,美丽动人,端正大方,对她爱之入骨,情不自禁地把她拉到怀里,含着热泪说道:“我的心肝宝贝,你这样长途颠簸,为娘心痛死了。从今以后你就是为娘的亲闺女,就在这里为杨家创家立业,以后这家的事务全交给你管了。”

玉娘的父亲见杨家母子这样忠厚、诚实、善良,感到女儿真有眼力,只一面之交,就能看出这样的人家,本来半信不定的心就放了下来。于是他对女儿说:“我儿,你现已成了杨家人,再不要像在家里一样任性,今后要孝敬老人,为父看到杨家人对你这样好,我们就放心了,回去以后我会和你娘说的。我们出门多日,就要回去了。”说罢泪流满面,站起来要与杨家母子告辞。杨家母子岂肯让他们就走,再三挽留,要他父子俩一定要多住几日。柳家父子见他们如此盛情,只得答应住下三天。

三天过后,柳父对杨母说:“我们不能再久留了,因出门多日,家中必定非常挂念,只是小女从小父母娇纵宠爱,做事十分任性,如有不到之处,望亲家母多多包涵。”

杨母说:“亲家尽管放心,我喜欢都来不及了。平生我只有两个儿子,没有闺女,而今得有玉娘,我定然把她当作亲生女看待。”

柳父说:“这样我们就无忧了。”说罢就要告辞回家。

杨家母子见他们执意要走,也不强求,就拿出八百两银子作为聘礼,另外加上三十两碎银在路上零用。父子俩见这么多的银子喜出望外,表面上却客气地说:“我们怎好收这么多的银子!”

大老杨说:“岳父当年对我的知遇之恩,小婿铭记在心。只是当时小婿在落难之时,门户不当,不敢高攀,如今蒙你不远千里带着玉娘,历尽千辛万苦促成我们这段姻缘,小婿感激不尽,区区薄礼,望岳父收下。今日暂且作别,日后让我们夫妻登门致谢,待小婿带你们到双江口雇船而往。”

玉娘对兄长说道:“大哥你们一路上多加小心,财不露白。”然后帮助他们把银子打成两个包袱,各自背着,由大老杨陪同去双江口雇船,送了一程又一程,久久不肯离去。一家人洒泪而别。

大老杨自从有了个玉娘后,如虎添翼,共同料理家事,不久在亲友们的建议下,两人完婚,成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同心同德,建祠造房,置买田地,经商买卖,完成杨家基业。同时在他的带领下,洞源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全村村民,共同走向了致富道路。三年后,在大嫂的帮助下,小老杨也成了家、立了业,生儿育女,一家人同心同德,孝敬婆母,妯娌互尊,从此杨家兴旺发达,仁义道德代代相传。

后人有诗评大老杨曰:

昔日经商在镇江,偶遇盗贼险身伤。

路有奇遇陡然富,皆因孙新柳玉娘。

同类推荐
  • 小学生获奖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一篇作品,一颗童心,挥洒自如,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脚踏实地的梦想,《小说学获奖作文》作为学生们的写作模板,作为提升自我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通往写好作文的捷径,是一盏写作航道上的启明灯。愿这本书能成为你的良师诤友,希望你从本书中获得新的写作灵感,作文水平迈向新的台阶!触点全:写作招法,涵盖作文写作的所有元素,绝不留下任何写作死角。解读精:独有的作文解析,用最小的篇幅,最少的文字,最精炼地解读作文之道。速战速决:最短时间“夺分”,制胜作文考场。绝对效率:小升初热点话题及备考新方案。海量素材库:千则素材精简呈现,轻松应对中考作文。
  • 梦里新疆不是客

    梦里新疆不是客

    作者依托在新疆工作的亲身经历,以一种游记体小说形式,记录了一个穿梭在新疆和北京的爱情故事。与此同时,小说以爱情故事为线索串接起新疆的大美风光:达板城印象,吐峪沟的震撼,赤铁城的星空,禾木的月光,烟雨那拉提,天泉之路,罗布泊无人区等……依循文字游弋于异域风情之中,追逐情节,感受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定会产生无限暇想与向往。作者不仅仅停留于对新疆美轮美奂的在风光及主人公爱情故事的叙述,而是借由故事试图打破人们传统思维中对于新疆的认识,探讨更深层次的民族关系问题,也意在用文字架设一座促进新疆与内地沟通、理解的桥梁。走进新疆的大门并不难,但若是想真正的了解新疆,首先要做的是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主要内容包括: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市场街的诗人们、芜城、裸谷、俄狄浦斯在深圳、晁盖之死、《易经》与考夫曼先生、绛衣人、蛊舞、敌档、少将与中尉、忧郁的布鲁斯等。
  • 成败

    成败

    这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商战案例小说。一个超大项目引出两场惊心动魄的商场较量。杭州湾项目是国家特批、民间投资的大型动力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仅设备采购就上百亿元。面对巨大的利润诱惑,各路高手跃跃欲试,商场上硝烟渐起……为了夺得项目的主导权,融资高手罗京天与京城大亨孙天毅展开了生死对决,双方各自利用资金、人脉、舆论等优势,层层设局猎杀,欲置对方于死地。
  •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赵凡禹编著的《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讲述了:推理惊悚小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就在于它拥有让人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找到事件真相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时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最终却是在得知难以预料的结局时恍然大悟,继而获得阅读快感。《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精心甄选全世界各地著名的推理惊悚大师之著作,让读者在这些大师诡秘奇异的文字当中,获得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热门推荐
  • 末日修仙

    末日修仙

    丧尸病毒爆发,修真界所有的修仙者和妖兽……都感染成了丧尸,一个普通的少年,克服一切困难,在逆境中生活,在末日中崛起……
  • 漫天游

    漫天游

    南华真人庄子沐信天道无为,然天道实有为。问道者因上天眷顾凝道体,初生名问世,安时即处顺,逍遥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且看籍籍无名小童,凭借绝世剑鞘,闯荡漫天,问鼎同侪,逆天修道,找寻答案。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THE ORIGIN OF SPECIES

    THE ORIGIN OF SPEC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族咏叹调

    家族咏叹调

    大陆豪族百十家,各有神通。家族荣誉高于一切?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对林德来说,眼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穿问题。当然了,最好是顿顿都能吃上肉。可惜梦想还未照进现实,现实先将梦想击碎。别人受高人指点,傲视天下比吃白菜还容易。他却受妖人‘栽培’,走上了软饭这条不归路,成为大陆第三家族二小姐的...的坐骑龙的丈夫...也算不上时来运转,当汗水与小小的运气成功结合后,这个平庸的、吃软饭的家伙也能混得风生水起。将悲天悯人的情怀藏在心底,如今老子混出头了,护短、摆阔、嚣张、蛮横...这些都不算罪过吧?在这舞台上,听我唱一曲荡气回肠的咏叹调!
  • 网游三国之兵临城下

    网游三国之兵临城下

    三国,一段不朽传奇的演绎,热血男儿心中的梦想。一个真实的世界,武者的修炼场。在这里你可以见到绝世猛将阵前斗将的风采,也可以见到战场厮杀的惨烈,更能见到绝世红颜的倾世容颜。男儿三军阵前立,指点山河气盖世;虎将群起力争先,能臣谋定安天下;热血淋漓洒疆场,雄兵百万荡河山;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一笑倾国城!
  • 超级新闻人

    超级新闻人

    寒门出身的新闻系学生严宽,因为一个老乞丐,他拥有了开启新闻界的金钥匙;正所谓一入新闻深似海,从此节操成路人!又所谓“你撬我墙角,我挖你祖坟”!试问天下,还有谁?!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TFBOYS晨曦雨后

    TFBOYS晨曦雨后

    那一切,山盟海誓还够不够?一个女孩,跌跌撞撞的闯入了三个少年的世界,打开了一场奇迹般的邂逅,青春雨季,有你我相陪,少年的勾引二字,彻底打碎了少女的心,她离开了,离开了这座城市,这座曾经有过美好回忆的重庆,五年,看着灯火阑珊,又回忆起他,只是他身边站着的,是其他女生,那两位守护我的少年,其实我可以用心去发现他们,他们也更好,好的让我有点揪心…
  •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