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0100000008

第8章 致富之道(3)

还价

改革开放以前,买东西是不能还价的。商店里的商品都有标价,差一分钱都不会卖给你。随着个体户的出现,“讨价还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时至今日,无论国营还是私营商店,大多数商品都可以还价。

按说还价可以让人得到心理上的某种满足,十元的标价八元就买下了,不是省了两元吗?然而,生活中大多数还价者得不到这种满足,反而总会产生受骗上当心理。即便十元还价到两元,往往仍会担心别人一元就买下了。

“饶你奸似鬼,还不是喝了洗脚水。”《水浒》里孙二娘这句名言在中国消费者中一直很流行,国人历来相信“无奸不商”,所以顾客一般都不相信自己还价能占到卖家的便宜。

原以为还价是国际通行的,不过最近听几个常出国的朋友说,在许多欧洲国家,零售商品是不还价的,某些国家甚至认为还价是不礼貌的行为。国人喜欢与国际接轨,不知道不远的将来,我们是否也会还原到“标价时代”。

由于不善还价,在当消费者时,我购物常有吃亏感,后来自己开了网店,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还价者,有的一磨一个多小时,因此又体会到还价对于店家的折磨。现在大多数商品都是供过于求,顾客喜欢货比三家,所以标价肯定不能在同行中处于中上价位。然而低价吸引来顾客,他们又往往觉得再低的价也可以挤出水分,便会孜孜不倦地为之努力。在实体店中,彼此磨嘴皮子磨得口干舌燥;在网购中,双方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怕是因此会磨损不少。有时候迫于无奈,象征性地让一点价,过后遇到不还价的老主顾,心里难免愧疚。怎么能让爽快人吃亏呢?

其实还价的危害不仅在于它对买卖双方都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快,而且还价会对生活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邻居中有几个还价高手,都是中年女性,她们连坐公共汽车也喜欢“讨价还价”,比如还没到站就和司机商量半路就近停一下,有时甚至是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要求顺便下车,显得很无知。有些人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也习惯于拖工期、打折扣……“一切都有弹性,只要磨就可以让别人妥协”,这种还价心态对于国人十分有害。

既然还价并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快乐,我们不妨渐渐改变这一习惯,一切按规矩来,无规矩不成方圆。

评点:还价本身无可厚非,但还价过程中常常要昧着良心拼命贬低商家货物。商家知道顾客肯定会还价,预先会抬高价格。一来一往,交易便充满欺诈。如此游戏毁三观,潜移默化会降低道德水准,影响人际关系、社会和谐。

富而不贵的千万富翁

九十年代初,家财百万级人士往往被冠之以“百万富翁”的头衔,对此我们不觉得有什么语病。不过到了九十年代末,“百万富翁”这样一种称谓似乎只适用于内地非省会城市了。百万固然还算富有,不过只是相对工薪族而言,在富翁这个群体中,百万顶多只能“擦边”或者“候补”了,富翁的及格线渐渐被提高到了“千万”。

如果富翁的档次可以折算成行政级别,亿万富翁以上者相当于高干,一般人接触甚少,而千万富翁则相当于中层干部,许多人都能近距离接触到。

好几年前,鄙人在一家杂志工作,工作的内容是挖掘一些爱出风头的私人老板,有偿替他们做个人宣传。我的第一个专访对象是钱老板,那时他经营一家效益不错的装饰材料厂,有几千万的身家。多年以后,之所以我还记得他,是因为采访那天,他特意穿了一件有几个破洞的旧汗衫,以示他不{L-End}图生活享受,一心追求事业发展的性格。

从他的厂子出来,我们都忍不住笑了。为什么笑?似乎因为做这样的秀对于一个千万富翁有些不合适,如果由一个知名大富豪来穿这件破汗衫,效果就不一样了。破汗衫不是每个富翁都能拿来做道具的,得有相当资格。

后来鄙人跳槽到一家公司,公司老板也是千万富翁,千万得很低调。这种低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迫不得已。公司业务主要来自某特大型国企,老板接触的大多是这家企业的科级干部,偶尔接触处级以上。与这些级别并不高的企业干部交往,他的千万资产固然让人羡慕,可却并没有高人一头的感觉,相反常常要有求于人。到自己公司下属工厂逛逛固然让该老板自我感觉好了一点,可是与底层工人接触常常需要用粗话训人(他的个人经验)。不定期说粗话显然不利于小资风度的形成,因此几千元一套的西服只能穿出几百元的感觉,让人始终觉得他只是一个有钱了的小市民而言。

“我们这批人看起来成功了,毕竟有缺陷,富而不贵……”一位文化产业的千万富翁这样对我说。他是靠打擦边球在出版领域迅速起家的,速度之快让同行羡慕不已。不过他并非土包子,有本科学历,所以能清醒地总结出千万富翁普遍的“富而不贵”的状态。我问他怎样才能算“贵”,他说起码要在地方行业协会挂个理事、副会长,或者挂着象征社会地位的一些头衔,不至于见个科长都要点头哈腰。而这些,现在一般亿万富翁才会拥有。

看来富翁的标准又快要提高了,不过就“千万富翁”这个群体而言,他们其实是最有进取精神的,这种进取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富而不贵”的状况。在物质追求基本都满足了的情况下,精神追求能促使他们继续奋斗,这对于社会是件好事。起码他们的发展能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点评:千万富翁在中国如今是中产阶级的主力人群,他们是社会的活性因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整个社会就会朝气蓬勃。而对于屌丝群体,千万富翁也是他们努力奋斗可以够得着的远方。

商男商女

小志发了,居然买了两辆宝马。他开一辆,他老婆开一辆,招摇也不招摇地过市,让人注目。

小志当年高考落榜,只上了一所中专学校,学历自然不高。他老婆是他的同班同学,学历肯定也不高。他们两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也没什么特殊背景……我们这帮老同学私下这样分析过小志夫妇,几乎为他们找遍了可以发财的理由,可分析来、分析去,没有一条理由足以论证出他为什么会发达起来。

“这小子命好!”这是我们很无奈的结论。

温饱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古语说得一点没错。小志发了以后,常常闹出各式各样的绯闻,两口子为此经常从家里吵到公司,不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武打片”。这点让我们知道了,不由增加了新的鄙夷,还多了感慨。常言道,文人无行,现在文人都穷困潦倒了,商人成为了“无行”的代{L-End}表。

虽然一度吵得势同水火,小志却不离婚。

可以理解,商人一定要视利益至上,其它都是虚的。离婚势必要分出一半财产给另一方,公司运转会大受影响。

就这样,小志在我们的羡慕兼鄙夷中,年复一年吃香喝辣。

忽一日,最新消息传来:小志面临破产。

毕竟是多年好友,我们几个甚至偶尔也会被他请去帮忙,怕万一出现意外,可以帮他报警,叫救护车什么的。

那日,我们被请到他的工厂,只见上百名工人已经将他团团围住,讨要拖欠的薪水。推推搡搡中,他着实挨了几拳,衣衫也扯破了好几道大口子。不过他一点没有慌乱,甚至脸上略显傲慢的{L-End}表情都还依旧。吵嚷间,他老婆被几个女职工从洗手间揪了出来,蓬头散发,就像文革时被批斗的走资派。然而她也没有慌乱,厉声斥责工人们不遵纪守法,丝毫没有惧怕的意思。

“不得不承认,人家还是有两刷子的,换了咱们,这场面,说不定早就吓傻了。女的说不定吓得尿裤子了。”

“是啊,泰山崩于前,从容淡定,面不改色。”

事后,小志夫妇第一次得到大家背后的肯定。

破产危机大多来自资金链问题。因为三角债或什么几角债的原因,小志的公司周转不开了,才有了危机。过了些天,小志亲自去外地讨债,大概也是有点走投无路了,据说情急之下提着一大壶汽油,去债主办公室玩自焚,最终成功归来。

一年过去了,小志的公司转危为安。

这一年,我们也见识了富人不仅仅有吃肉的时候,也有挨打的时候。他们的成功不一定需要吟诗作赋的素质,却需要一些其他的“软素质”。作为小志,他不离婚恐怕也非完全出于财产考虑,换一个娇滴滴的“二奶”做老婆,可以同富贵,遇到危机,多半不能共患难。

每个人成功都有其理由,我们不必以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这样只会徒增烦恼,同时也得不出真相。

点评:国人嫉妒心似乎特别强,有人将仇富心理归咎于这个理由。可是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大多数时候源于对别人的低估,只看到人家不堪的一面,没有看到人家的长处,于是看到别人发迹了,便会愤愤不平,觉得老天不公。治疗嫉妒病不难,多去注意别人出色的一面。

商人的奸与善

“无奸不商”,这句话不知道起源于何处,千百年来似乎一直是中国社会对于商人的权威性评价。中国是个注重“德”的国家,于是对于奸商自然不能给予太高的社会地位,哪怕你再有钱,在“士农工商”中也只能排在末席。

商人真的个个奸诈吗?从许多人的社会体验看似乎确实如此。菜场的小贩没有几个不玩秤的,商家促销的最终解释没有几个不设埋伏的……为什么中国商人总是显得比外国商人奸?究其原因,十分复杂。其一,中国农业社会格外漫长,大多数商人骨子里的小农意识难以彻底洗干净,于是自私、追求短期效益,便成了不少处于原始积累状况下的商人的通病。其二,杂交“商战文化”的熏陶。《三国演义》、《孙子兵法》,许多成功的商人把政治、军事智慧运用于商战,“兵不厌诈”、“成大事不拘小节”……在这些思想作用下,每每不惜用“超限战”观念与对手搏杀,不择手段,诚信意识退居其次,久而久之,商人的名声可想而知。其三,中国儒家思想习惯于将“义”与“利”对立,凡与“利”沾边的行为都是不高尚的,容易被鄙视。在这种背景下,商人通过辛勤劳动获取正当利润也被认为可耻。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曾经为商人鸣冤,说“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

“贪吝常歉,好与益多”,“慈能致福,暴足来殃”……事实上,古代中国商人中不乏儒商,他们常常会主动接受这样的观念,并且致力于慈善事业。最著名的例子是晚清首富胡雪岩,胡董事长自幼家境贫寒,经商致富后一直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乐善好施,设立粥厂、善堂、义塾,修复名寺古刹等,被世人称为“胡大善人”。另外面对内忧外患的祖国,胡雪岩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胡雪岩主动承担各类军需物资的供应,调度有方。后又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以{L-End}图强国。

时至今日,商人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港台内地许多富豪都踊跃捐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当然,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国内老板,比例还不够多,但毕竟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富人群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学会适应新角色。

“他们捐那么多钱,还不是在变相打广告……”常常有人对富商的善举嗤之以鼻,他们显然还在被旧观念影响着,义与利为什么必须对立?假如义可以带来利,那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去做出义举,义和利如果能够产生良性循环,社会风气必然为之一变,人人向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点评:国人习惯于“黑白思维”,所以打量商人时也是“奸”、“善”对立。而“善”的标准太高,是按活雷锋来要求的,可想而知没几个商人符合,于是都被划入“奸商”行列,“无商不奸”就此成立。其实我们应该允许“奸”与“善”适度共存,人无完人,善多善少都应该鼓励,总比不行善好。

一个富人死了

“王富贵死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吃了一惊,继而奔走相告。

王富贵可是我们小区暨我们原单位(已经倒闭)的首富啊!虽然区区几百万资产放在江浙不过是个穷生意人,然而在我们这个盛产下岗职工的小区里他不知有多醒目;不知有多少位老公因为他,每天在家里被老婆讥讽,有些甚至走上了离婚道路。

虽然王富贵平日被小区里许多人暗暗嫉恨,可是他毕竟没有干过多少坏事,更不曾欺男霸女(当然,他还没有这个势力)。所以48岁就英年早逝的他还是被邻居们寄予由衷的同情,相信大多数人并没有把他的噩耗当成喜讯,即便内心有一点点喜悦,也是多年来因为仇富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是故意的。

关于王富贵的死因有多种传说,两天以后大致统一到“肝硬化”。这种死因平淡无奇,难免让好奇心强的某些邻居稍微有些失落。如果是艾滋病呢?当然这样也不好,虽然富人得艾滋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住在艾滋病人附近让人有些害怕。至于王富贵为什么会得肝硬化?由于这种病实在引申不出什么浪漫或者暧昧的色彩,大家便马马虎虎想当然地把它归咎于喝酒喝多了。王富贵以前在单位并不喜欢喝酒,怎么会因为喝酒造成肝硬化呢?大家再次想当然地推断他因为想揽更多的生意,于是应酬太多,于是肝硬化,于是死了……

王富贵的丧事办得很风光,小区里的邻居和旧同事大多送了花圈,随了份子。王富贵的死让不少人领悟到健康也是一种财富,就像一则广告里说的“有健康才有将来”,王老板不就是因为要钱不要命而失去了将来吗?而且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次王富贵即便不死,也元气大伤,因为治病就花了四、五十万。由此按照中学代数学到的知识推算,没病没灾就等于赚了四、五十万。这一计算结果顿时让人心情豁然开朗,原来咱们不是穷人,咱们一直是中产阶级。

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度因为王富贵的死得到明显改善,摆摊的老马晚上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就收了摊;爬格子的小赵在写完那篇《健康也是财富》的感悟美文之后,一个星期没有写新东西,他老婆也没有干涉他看闲书;跑保险的刘姐走东穿西游说邻居的频率也大大减少……更为难得的是听说老张家儿子进了外企,一个月工资8000,有关他儿子的负面隐私典故并没有马上冒出来,足见王富贵之死让大家明白了某些人生真谛,理解了财富与人生的关系。

半个月过去了,一切渐渐恢复了正常。老马又推后了一个小时收摊、小赵某天晚上一口气写了七篇美文投稿、跑保险的刘姐星期天在我家坐了整整一下午……有人说老张的儿子以前嫖娼被派出所罚过款。

大家重新活得很累,要想再次歇口气,看来要等老同事中开酒店的那位大李传来噩耗了,不过47岁的他现在看来似乎还很强壮……

点评:我们常常会从别人的悲剧中得到顿悟,一霎那间仿佛什么都想明白了,可是要不了几天,顿悟又会顿失,一切恢复了原状。可见知易行难,不是我不明白,是“臣妾做不到啊!”

兔子跑了还有蜗牛

国人很喜欢《龟兔赛跑》这个寓言,潜意识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乌龟”。都盼望强者经常马失前蹄,让自己捡个大便宜。然而愿景美好,却不太现实。兔子中途睡着了实在是件滑稽的怪事,参加过赛跑的人都知道,高速运动之后心跳很快,根本不可能马上倒在地上呼呼大睡,除非兔子兄误服了安眠药。

在财富领域,“先下手为强”是一种常见形象。看看人家马云,首先看准了中国网络购物这片市场,于是成了亿万富豪。按他的话说,他现在就是停下来睡觉,竞争对手也追不上他了。

排行榜上的富豪咱老百姓见不着、够不着,还且罢了。身边先行一步,靠网络脱贫致富者也比比皆是。我家附近就有一位05年开网店的主儿,四年工夫就挣到了两套大房子、一辆保时捷跑车……现在人家气定神闲了,传言网店要收税?人家交得起。万一税率太高,网络生意不好做了,他随时可以改行,手头有本钱啊!

最初开网店的那批人,只要货源不错,一直坚持了几年,如今大多已经中产阶级了。而如今才开网店,即便你价廉物美,即便服务态度一流,即便做了不少宣传,一年要挣出个白领工资都很不容易。

起跑线上定输赢,在新兴领域往往如此,弄得反应慢了几拍的人们常常后悔不迭。然而你为什么当初不开网店呢?原因大多在于顾虑重重,害怕风险。有些顾虑看起来很有道理,比如大家会不会相信网络购物?进了货无人问津怎么办?想多了,自然就举步维艰。孰不知事物都有两面,正因为最初大家对网购有怀疑,开网店的自然就很少。店家数量和买家数量之间的比例,让经营者很舒服。如今网购已成时尚,顾客固然多了许多倍,店家增长倍数更高,而且“恶意买家”也已发展壮大起来,现在选择网上创业,已经难得多。

不过中国是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且国民文化程度差异巨大。所以追不上“兔子”不要紧,当“乌龟”也无所谓,因为肯定还有许许多多“蜗牛”行动更为滞后。在网上淘出千万资产的时节过去了,但混个小康还是有可能的,只要你开始行动了。

“昨天我看到一本新书,叫《明朝那些事儿》,写得不错!”一个朋友告诉我,我惊诧于他的迟钝,这本书两三年前就出来了。

“我刚才看到一篇新网文叫《疯娘》,很感人!”今天一个同事对我说。其实,这篇文章六七年前在网上就很流行了。

身边这么多类似的“蜗牛”同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兔子”跑了,我们可以赚“蜗牛”的钱。

点评:“曾经有一个机会出现在我面前,可惜我没有珍惜……”只要有了一定年纪,大家或多或少都说过类似的话。所谓的“机会”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非也非也!市场总是有缝隙的,机会永远都会有,只看你行动了没有?

富负一代

随着00后渐成少年,中国不仅有了富二代,富三代也开始闪亮登场。然而有人研究这些“小皇帝”,也有人研究富一代“土豪”,却很少有人关注富一代的爹妈。至今这些老人家还没有一个称谓,我姑且管他们叫“富负一代”吧。

第一次接触“富负一代”是在十年前,那年一个私老板收购了我们厂,并在厂区一角做起了一栋私房。有时非工作时间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就会去私房找他汇报,如果他不在家,我们就会在那里等他回来。那时,老板的父母经常会接待我们。一来二去,彼此就很熟了。

“你下雨天就会手臂痛?那是体内湿气重,要不要试着喝喝我们湖南的花椒茶?”有一回,老板的母亲说。于是我试着喝了几次,没什么明显效果,但还是说好多了,因为两位老人家太热心了。都已是七旬老人,每回我们登门都要亲手给我们泡茶。我们等老板的过程中……他们一直会赔着聊天。询问家里老人身体还好吗?我们工作累吗?收入还过得去吗?以前我们一直以为富翁的爹妈难免傲气,会看不起我们这些穷人。可是这两位老人颠覆了我们的想像,他们比我们小区一般的退休工人更亲和,丝毫没有父凭子贵、母凭子贵的思想,劳动人民本色不改。

后来跳槽去了一位亲戚开的公司,那位亲戚从炸羊肉串起步,最终成为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老板,身家数亿。不过平日待人接物很平和,没有一点老板架子,尤其对于在公司里打工的亲戚,无论血缘远近,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后来我们常常去他家串门,每每都是他父亲接待,这才知道他的平和都源自父亲的家教。他父亲很早就丧妻,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一直没有续弦。

如今苦尽甘来,孩子们都富起来了,然而这位老父亲住在豪宅依然过着简朴日子,快80岁了坚持不请保姆,自己操持家务。遇到儿子的属下来访,无论对方什么年纪、什么级别,都热情招待,问寒问暖。许多员工见过老人家几面,就对公司多了一些归属感,觉得可以托付终身。

相比于那些平易近人的“富负一代”,也有一些老人,儿女只不过拿到了一两万月薪,他们就得瑟得不得了,仿佛自己成了老太爷、诰命夫人。逮着个机会就要向人吹嘘儿女混得如何如何好,遇到儿女混得一般的老人,就会鼻孔看人面露不屑。正验证了一句话:“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

“富负一代”对于富一代影响很大,他们的思想言行往往决定着富一代的人生走向。“穷不倒志、富不癫狂”,“富负一代”有这样的思想,富一代通常就能富得长久一些。

点评:行善积德历来为国人推崇,可是大多数人难免怀疑积德真能带来好运吗?尤其是给下一代带来好运?其实这种情况经常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你没有去观察。缺德者固然也常有发迹的,但常常富不久远。经过老一辈善行熏陶的创富者,往往能富得持久,因为他们更能找到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之道。

妙手偶得

朱辉

一档热门脱口秀节目里,某著名主持人说年轻人不必因为担心房价上涨而买房。作为穷人,听到这样的观点,我当然情不自禁在心里点赞。可是他的论据我不敢苟同,他说等你努力奋斗到年薪50万、100万时,纵然房子再贵你也买得起。

按照概率学计算,国人之中年薪能达50万、100万者,肯定不到1%。那么起码99%的人听了他的话,最后可能会居无定所,甚至老无所依。另外奋斗成功并不等于有钱,只有极少数行业的成功者可以挣大钱。公务员如果挣到了大钱,估计离双规不远矣;教师如果挣到了大钱,多半是在外面搞“项目”……

为什么逻辑上说不通的某些励志豪言,常常会听得人热血沸腾、血脉贲张?因为它迎合了国人骨子里的“元帅情结”,许多人潜意识里都是想当元帅的士兵,而且觉得自己真有成为极端个例的潜质。然而你观察一下身边的成功人士,会发现他们原本往往并没有什么鸿鹄之志,根本没想过要当“元帅”。

我以前的老板是学服装设计的,毕业后到深圳打工,进了一家杂志当美编。后来回本市自办青少年杂志,创业之初租用了一家停产企业的几间平房,他的目标只是混到一份高于白领的收入。然而不到两年,杂志月销量破40万册,很快他就栖身千万富豪行列,那还只是90年代末。如今,他几经转行,资产早已过亿。

另一位亿万富翁是我远亲,起步更低,乡下进城烤羊肉串。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能在城里站住脚,混得不比一般小市民差。可是烤了几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遇,他当上了小包工头,再后来成了大包工头……如今他拥有了一家资产数亿的大型建筑公司,是老家县里的风云人物。

这两人如今的境遇,当初他们自己也万万没想到。相反,我周围不少年轻或不年轻的朋友,动辄制定5年计划、10年计划。意淫将来必能超越自己目前的老板,个别人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成为王健林、许家印。然而年复一年,头发微白,仍在草根堆里做着黄粱美梦。

归根结底,还是某些文人害人。有则故事流传甚广: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年轻的刘邦和项羽见到后,分别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和“彼可取而代之”的感慨,于是日后有了楚汉争霸……类似的故事很多,有的被直接当作了史料。然而有脑子的人都会疑惑:难道当时有狗仔队贴身跟踪刘邦、项羽?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难道这两位会大喊大叫,让广大群众都听到?文人习惯于在成功人士头顶上画光环,美化、神化他们。这害苦了某些不习惯用自己大脑思考的人,他们真信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从一个普通人做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过好每一个今天。至于成功,往往是妙手偶得的事情,不是你有决心就一定能做到的。

点评:以前有则段子讽刺粗人品诗赏画,实在说不出什么,只能每每以“有劲!有劲!”作为评语。粗人不懂装懂可笑,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犯类似毛病。比如发家致富难道有劲就能做到吗?当然不是!任何成功都需要创造性,往往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四两拨千斤,当事人自己常常也难以总结出其中微妙的因素。

莫做“老字号”

俗话说:“店大欺客”。不过既然是“俗话”,大多上了年头,常常不适用于现今。如今大店服务往往比较规范,小店欺客更为常见。

俗话虽过时,但深入人心,于是有时会带来意外的好处。几年前常去上海出差、培训,晚饭后百无聊赖,便会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坐坐。那家酒店大名如雷贯耳,也许因此吓住了许多人,不敢进去,所以大厅里人不多。他们的大厅宽敞明亮,沙发、茶几摆放得很舒适,我常在那儿坐上一两个小时,听老外弹钢琴、拉小提琴……试想一下你去一家深巷里的小旅店,不住店,只在前台旁边坐着休息,连续去几天,估计多半会被骂出来。

因为价格相对便宜,时代无论怎么发展,小店总会星罗棋布于我们身边。比如理发,一些品牌店贵得吓人,我很早就有些谢顶了,觉得去那儿不值,便常去社区附近小店剪。

记得十多年前,我刚从三峡调回来工作,一次去家里附近一家夫妻理发店剪头。进去的时候,理发店那两口子正在吃晚饭,要我等一会儿。等了5分钟,那位老公吃完了,我以为要给我剪了。不料此时进来一个人,似乎与他们相熟。那位老公招呼也没打一个,竟然先给他剪了。过了2分钟,那位老婆也吃完了。可是又进来一个熟客,我竟然又被“插队”了。夫妻俩或许多少觉得有些不妥,抑或不愿放走我这笔生意,便叫店里一个打杂的小厮帮我剪。看到那小厮被赶鸭子上架的{L-End}表情,以及拿着推子哆哆嗦嗦的手,我连忙落荒而逃……

“他们夫妻俩对我们挺热情的,只是因为你面生,以为是过路客。以后熟了,肯定不会这样……”父亲后来替他们辩解道。

欺生不欺熟,许多小店店主都如此。我认识几家副食店老板,卖给熟人的香烟是真的,卖给过路客则是假的。每每有过路客发现了,回来扯皮,知道真相的街坊熟人们还会替老板说话,甚至帮着造声势吓唬过路客。也许熟客们享受了买到真烟的“政治待遇”,觉得老板够义气不坑自己人,于是投桃报李助纣为虐。

按照经济学规律,那些欺客的小店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可是它们偏偏大多长寿,有的还混成了“老字号”,比如那家欺了我的理发店去年都还健在。只不过他们始终没有得到发展,十几、几十年如一日,蜗居于市井犄角旮旯之中。这些老板也没什么理想追求,能混个一日三餐便整日里喜洋洋了,你拿他没辙。好在一物降一物,市场收拾不了他们,拆迁队来了!今年初,那家“老字号”夫妻理发店随着旧城改造拆掉了,它周边经常卖假烟的几家“老字号”副食店也成了残垣断壁。失去了往日那些熟客,今后要面临全新、陌生的环境,习惯了欺生媚熟的小老板们,不知道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危机?

随着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小农背景下活得有滋有味的那些欺客小店,终究会成为历史产物。欺客便不能生存,这应该是商业王道。

点评:“老字号”通常是成功的象征,可是大街小巷里,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发展壮大的“老字号”比比皆是。以往社会流动性小,造就了他们可以居安不思危,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永远是商场铁律,时代的变迁,让这类“老字号”没有了立锥之地。

亿万富翁

由于一直喜欢写作,我总会有意无意去观察各色人等。接触比我处境差点的人不难,与富豪阶层近距离交流,机会就比较少一些。

6年前,应文友大刘邀请,我去他所在的南方某市玩。大刘在某报社工作,文章写得在国内颇有些名气,在他那座城市,更算得名人了。

大刘高度近视,一直没有买车,所以在他那儿玩,都是由一位中年“志愿者”驾车陪同。起初我没有注意这位“志愿者”,后来大刘介绍说这位可是亿万富翁,旗下好几个公司呢。

“你们是网上认识的?”第一天的晚宴上,“志愿者”问,看得出{L-End}表情颇有些疑问。于是大刘对他解释,以往我们虽未谋面,不过神交已久,不同于网上征婚交友那类。第二天去某公园,大刘有记者证,不用买票。我没有,于是“志愿者”买了两张票,同时对我在杂志工作,却没有记者证,颇为狐疑。

“我们是休闲类杂志,无须进行新闻采访。”我说。“志愿者”便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情。

私下里,大刘说“志愿者”初中文化,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挣得数亿资产。所以养成了讲效率、争分夺秒的习惯,交际也只讲与自己有利无利?对于无用之人,是不愿意劳神去敷衍的。

或许认为大刘对他有用,所以第三天“志愿者”依然陪同,只不过开车的变成了他儿子。他儿子刚从某名牌大学毕业,谈吐倒是颇有见地,为人也谦卑有礼,全然没有富二代的张狂跋扈。假以时日,这位年轻人接班,倒可以让他老爸的产业升级换代。

对于“志愿者”,我倒也没什么反感。他身上有我熟悉的一些元素,比如以前在工厂,工人们很看重“报道”,觉得谁谁谁的亲戚是记者,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而对于谁写了部长篇小说,却反应平淡。因为长篇小说虽厚,是读着玩的,而“报道”哪怕只有几百字却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有写“报道”的权力,别人就不敢欺负你。至于“志愿者”的势利,或许这也是他能用这么短时间发家的利器,只不过{L-End}表现得太直观了,很可能难交真正的朋友。无怪乎许多暴发户一旦生意失败,往往众叛亲离。他们也不该怪世态炎凉,你怎样对人,人怎样对你。

4年前,因为做一个项目,我跟随策划团队去江南某市,全程陪同我们参观的是甲方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儿子。那位老板身家几十亿,他儿子倒也彬彬有礼,显得很低调。我们暗自赞叹到底在美国名校留过学,身上没有丝毫土财主气息。然而很快,他就让我们囧了一把。开着车绕着计划拆迁的城郊私房区域转了一圈,这位少东家自信满满地说:“拆迁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些穷人,多给一点点钱,没有什么办不了的……”我们随声附和着。不过心里都酸溜溜的,按照那里的行情,那些拆了房的穷人肯定会比我们几位富得多。他们都被少东家如此蔑视,我等情何以堪。当然少东家也并非故意刺激我们,他只是不知道我们也是穷人。

有人说国人仇富,不过对于远远富过我们的亿万富翁,至少我并不多仇。也许因为距离太远,就像一米七的我会嫉妒一米八的{L-End}表哥,却不会去嫉妒姚明。

点评:对于亿万富翁,有些人本能地反感,认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些人都有原罪。也有人如追星般追捧他们,觉得他们是非一般人类,智商、情商优秀,才会有此造化。其实他们来自普通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既不必妖魔化他们,也不必胡乱吹捧。

稿费经济学

“春天踏青、夏天赏荷、秋天颂菊、冬天咏梅……”许多文友十几年如一年,一直这样无限循环地写时令文章。问及为什么不写点与老百姓过日子相关的文字?他们都会说不懂经济,连电视新闻里那些经济学名词都听不懂,如何感慨、议论?

对此,我很不以为然。生活中处处都是经济学,一点也不高深,只是你没有去留意罢了。

就拿投稿来说,前几年文友甲和我争论,是应该以“点”为主,还是以“面”为主?当时他每月稿费是工资的三倍,而且只来自三四家报刊。

“投那么多家有什么用?我只写这几家,轻轻松松稿费就比其他文友多得多……”文友甲常志得意满地说。

当时我告诫他,他的稿费构成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风险。媒体人员流动性大,编辑跳槽很常见;改版、撤版也是常有的事情……稿费来源过于集中,一旦少了一两家,收入就会急剧减少。相比之下,稿费来自几十家的,哪怕每家不多,稳定性肯定好得多。

果然,今年文友甲就只剩一家“老客户”了,稿费缩水了80%。失落之下,他差点“挂笔”不写了。

文友乙几年前就开始写作,但不擅搜集投稿信息,去年找到一家网站,终于有了大量报刊投稿邮箱。这一年,文友乙稿费颇丰,几度产生辞职专门写作的念头。我劝他等等,那段时间他的稿费多,是因为享受到了历年积累的作品“红利”,等他积攒了多年的稿子投完了……或许就会回落。果然,今年文友乙稿费就大幅下降了,庆幸没有辞职。

以往许多文友声称自己写作不为稿费,如今没有多少人这样口是心非了。如果纯粹是爱好,谁会大量写快餐式文字?埋头去写自己的《红楼梦》就是了,不管写得好不好,反正也不求名利。不过同样是快餐,也有档次之分。有的小文章写得过于简单,源于生活没有高于生活,甚至只是拼拼凑凑。市场是聪明的,什么货什么价,这类稿子只值两碗牛肉面是不稀奇的。有人不介意,靠海量“创作”积少成多。不过这种低附加值“创作”显然难以持久,一来物价年年涨,这类稿子稿费十年不涨。二来写作者会老,体能无法维持每天写那么多。

比较一下投稿和国计民生,其实道理相通。当今中国经济也存在结构性失衡、人口红利将耗尽、产业急待升级转型之类的问题。不仅投稿,其他任何领域也都与经济学形影不离。只要活着,你就不可能只去关注花花草草,因为你得吃饭穿衣,这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点评:经济学被认为是专家的事,或许出于老百姓对于“学问”的敬畏。和数理化不同,经济学其实最接底气,不论你是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经济学都在你身边。就像阳光、空气、水,总和你如影随形。

开餐馆的老师

网络上有个笑话:小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结果许多学生都写妈妈半夜三更帮他们缝衣服,昏黄的灯光下,妈妈满头白发……

算算现在小学生们的妈妈,顶多不过40多岁,哪里至于“满头白发”?同样的,教师节前写老师,几乎也有固定格式。男老师都像父亲、女老师都像母亲,个个“高大全”。时至今日,资讯已经高度发达,谁都知道老师中既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也有气坏中国的猥琐之徒。和任何职业一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过度夸张而又整齐地“塑造”神一般的老师,其实是一种“高级黑”,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没有遇到过传说中催人泪下的感人老师,不过让人记忆深刻的也有几位。其中有的授课时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倒是后来在社会上相遇,让我受益良多。

觉得十多年前,我下岗了,原来的专业比较冷门,很难再就业。虽然自己去上了红案厨师培训班,可是没有工作经验,依然很难找到工作。这时,小学时的班主任刘老师找到了我。她说在湖北大学附近开了家餐馆,需要人帮忙。

到刘老师餐馆干了几天,才知道她的餐馆以盒饭为主,一天两餐起码要卖500多盒。可想而知,工作量巨大。炒好的菜是用大脸盆装的,一餐十几、二十盆。锅是直径1米多的大锅,炒菜用大铁铲子……即便如我这般粗壮的小伙子,炒完一餐的菜,浑身都会像洗了桑拿一样。当时已经退了休的刘老师,却还常常能亲自上阵,挥舞铁铲忙乎上一两个小时。

“这钱不好挣啊,以您的资历,办个培优班,不比开餐馆赚得少吧?”我说。我知道刘老师以前带的班成绩一向很好,一大半学生能上重点初中。

“小学阶段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培优。当年我给你培优了没有?你还不是考上省重点了。”刘老师说。她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她觉得开餐馆赚钱比培优正经,而且赚得自豪、踏实。

大半辈子拿教鞭的刘老师,退休后拿起了锅铲,而且后来靠炒出来的收入在上海买了房,叶落归根搬回了老家。刘老师教我的语文课,我不记得多少了。可是她给我上的人生课,我受用至今。

好老师不一定要催人泪下,胖乎乎的刘老师挥汗如雨舞动锅铲,样子很搞笑,却也令人难忘。

点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道出了君子和平常人的区别。就像“不知道怎么踢球就往门里踢”是一种境界,踢出一脚美妙的弧线进球,是另一种境界。前者让人爽快,后者令人赞叹。

爸爸是坝

堂弟阿宝正式毕业了,当许多上届大学毕业生还在苦苦找工作时,堂弟已经在深圳某台企上了大半年班了,靠的是他爹的人脉。

“阿宝辞职回来了,事先也没和我们打个招呼!”那天三叔突然打电话给我。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三叔原本就只打算让阿宝在那家台企练练手,本科毕业证拿到手就回来到某事业单位工作。

“他哪里肯到那家单位上班,他说回来准备经商。你说现在铁饭碗多难找,我费了多大劲才给他铺好路,他说不去就不去……”三叔既愤怒,又委屈。现在是拼爹的时代,他这个爹拼得很努力,很对得起儿子了。

我答应三叔劝劝阿宝。

“你别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当年全靠自己,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罪?你现在放着阳光大道不走……”约阿宝出来后,我耐心开导他。

然而阿宝铁了心不走寻常路,他说不仅他,他在台企认识的女友也辞职了,准备和他一起开一家成人用品商店。

“我打听过了,成人用品利润高。等挖到第一桶金,有了点资本,我再转行卖别的……”阿宝很自信地说起了他的规划。

“成人用品?”我吓了一跳,现在的大学生可够成熟的,可以想见,这个规划三叔多半不会批准。

“你当年想从文,你爸还不是不同意。”阿宝挖出了我的陈年旧事。

的确,当年厂里奄奄一息,我曾准备通过业余写作积累资历,找机会跳槽到报刊。可是父亲一直觉得国企是不会倒的,即便跳槽也要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样才有前途。他认为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便是机电维修,那行在当时是挺赚钱的。

非但我,当年我的一些年轻同事也都暗自寻找机会跳槽,几乎无一例外遭到各自父亲的反对。因为在当时的父亲们看来,非国有企业的工作等于没工作。

在与各自父亲的斗争中,有人先从单位出去了,有人一直捱到了最后。我算比较晚出去的,每每看到先出去几位“总”了,住上了好房子,难免抱怨父亲拖了我的后腿,让我贻误了战机。不过现在理性分析一下,父亲相当于一座大坝,我这条“鲤鱼”只有跳得过他,才能成龙。就像当年中国男足没有遭遇日韩、伊朗这样的劲敌而出线,到了世界杯赛场便丢人现眼,净吞9蛋。

我放弃了劝堂弟的任务,现在就看他有多大决心和勇气了。如果他真有将来一败涂地也无怨无悔的勇气,或许真能成事也未可知。而三叔反对力度的加码,也是对堂弟的考验,家里这点阻力比之将来在社会将要遇到的困难,微不足道。如果堂弟最终扛不住,乖乖去上个安稳班或许更合适。

点评:“无仇不成父子”,父亲常常会是儿子年轻时代的绊脚石,许多时候父亲的眼光是错的,因为爱之切加上看不准,结果贻误了孩子的前途。可是这不能怪父亲,父亲的阻力是试金石,能测试出你进取的决心、毅力。

总结:倒推十来年,街上书摊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致富杂志,上面满是一夜暴富、穷光蛋变亿万富翁的传奇。而如今,这些杂志早已销声匿迹,因为大家都见多识广了,知道成功秘笈不可能满大街都是,富豪致富史也不可能如此透明化。作为小百姓,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会一点点推动你或前进或后退,和自己相比,日子越来越好就是富裕。

同类推荐
  • 学最好的别人

    学最好的别人

    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本书,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有一个比什么都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无止境的、深入学习的欲望,一种强烈的提高你的为人处事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渴望。除非你具备了这种基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再多的规则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假若你真的具备这种异常重要的天资,那么你将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 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守则篇

    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守则篇

    这是一部青少年道德修养的百科全书。她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那么枯燥乏味的人生哲理讲得趣味盎然。把那些名人成功的秘诀剖析得令人恍然大悟,一目了然。
  •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通常是指一种团队精神,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的危机意识,从而在有限 ( 或劣势 ) 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狼其性也:野、残、贪、暴。狼智 生活中的狼性生存法则可人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一切动物都有的特性都有它的共性——原始野性。即使当今的已经理性化的人,在特定环境也会产生原始的野性,这是诸多科学家和成功人士的共识。人类在特定环境暴发产生的野性,在本质上和狼性中的“野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是指的那种巨大的“潜能“。
  • 心灵韵律

    心灵韵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本书讲述了想找工作的人如何找到工作,不找工作的人如何为自己工作,如何面对失业的危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创世段位

    创世段位

    风沙雪迹已经有了千年。你们还记得蛟龙遇上凤。
  • 仙绝道空

    仙绝道空

    仙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莫过于:仙为己道人为己欲人之精髓为情,仙之极境为绝,道之奥义为空。一位本心至仁至善的少年,当他的命运迎向无穷无尽的杀戮之时,他毅然选择出了一条非比寻常的道路!PS:由于筹备开新书,此书将暂停更新,新书一定按质按量,不完结不罢休,希望各位道友多多支持。
  • 无敌司机

    无敌司机

    身份神秘的特种兵王来归都市。出于良心在火车之上伸出援手,没曾想被大小姐打了一巴掌。冰释前嫌之后大小姐给他安排成一个贴身保镖兼职小司机。且看最牛的特种兵王郑小天如何纵横都市,如何桃花运开。冷艳无比的校花,妩媚不已的美女老师,楚楚动人的贴身大小姐,二里二气的神秘少女,各种款式尽在书中。
  • The Seventh Man

    The Seventh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青春校园修炼手册

    TFboys青春校园修炼手册

    三只来到美丽的赣州,和梦家三姐妹,有怎样的故事呢?先提醒,萌妹不到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时候,是绝对不写男女朋友的,是不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呢?
  • 黑旋风校园

    黑旋风校园

    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的花季,蓝芷梦去一所不是她梦寐以求的大学读书。以不认输的意气计划她的大学生涯,可在大学的第一年由于自给的各种各样的借口她没有执行计划反而随波逐流地过着别人的生活,在灯红酒绿的诱惑世界中迷失自己,可偶然的一件事让她重新认识自己并再次找回最初的梦想。已荒废一年的她,决定找回原来真实的自己,全身心投入她的专业学习,在风雨兼程的打拼中,她进行了考研并获得国家免费出国留学。最后成为一名顶级的国家技术人员。
  • 苍天霸业

    苍天霸业

    林枫,一个来自乡间的普通少年,因为一个神秘老者,一个玉坠,命运发现惊人的逆转。从一个最小的宗门开始起步,他一步步崛起,最终横扫玄武大陆,站到最巅峰!我绝不会是一颗流星!美人在侧,权柄在手,望着漫天璀璨的星辰,林枫自信道。
  • 神探游戏最后的秘密

    神探游戏最后的秘密

    崔夏妍本以为毕业之后会有着平淡的生活,养父安排的一次相亲却让她开始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先是与大学好友去了英国,又被英国黑帮龙头组织盯上,最后却发现自己的重大秘密……
  • 天印八法

    天印八法

    曾经的天域最强者却在域外天魔来临之际,选择了兵解转生是为了保命?还是另有打算……《希望本书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也希望能够看到本书的读者给本人一些建议!多谢了!》
  • 田家五行

    田家五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