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个能干的人放在同一个岗位上,就像把两个脾气火暴的驴子拴在一个槽上,必然会引起争斗。谁也抽不出时间,天天去断官司。
选人用人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人才的价值。
有的人才极富领导才能,安排管理一个科室、一个车间,能够独挡一面,把工作抓得有声有色。
如果把两个同样能干的人才,安排到同一个科室、同一个车间,看起来是加强管理,实际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为两个同样能干的人,就是两头“老叫驴”,拴在同一个槽上,就会争食、争斗,就会出现内耗。
孙权在这方面体会最深。他有过两次教训。
(1)出现内耗。
企业之间的内耗,不仅耗的是人才,耗的也是企业的能量,是管理者的精力。
把两个能干的人放在一起,都想发号施令,问题就麻烦了。
孙权用人的第一个教训,发生在赤壁大战期间。
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孙权决定让自己心爱的大将周瑜挂帅出征。
周瑜力主抗战,广有谋略,他确实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孙权安排周瑜为总司令,程普为副总司令,鲁肃为总参谋长。
程普是孙权父亲孙坚的老部下。曹操传檄讨伐董卓,十七路诸侯联手进京的时候,孙坚就是带着程普、黄盖、韩当等人,作为一路诸侯北上讨逆的。程普是孙坚手下的第一员战将。从京城撤回的时候,孙坚中了刘{L-End}表的埋伏,如果不是程普和黄盖等人,拚死命把孙坚救出,后果不堪设想。
孙坚与刘{L-End}表在襄阳大战的时候,孙坚死于岘山,是程普保着孙权的大哥孙策杀透重围,回到江东。
孙策执政的时候,程普追随左右,披肝沥胆,逃难在一起,打仗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深受孙策倚重。
程普的资格,在江东一班武将中,是无人能比的。当然也包括周瑜。
当年(公元190年)程普随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已经是一员骁将了,周瑜还是一个15岁的孩子,还只能爬在大人膝盖上听故事。
周瑜现在也只不过34岁,却被任命为总司令。程普怎么也想不通。
周瑜召集大将开会,程普拒不出席。他知道,凭自己的资格,不去参加会议,周瑜也没有办法。
程普说自己病了,开会的事儿,就让儿子程咨去参加好了!
在程普眼里,周瑜不过是跟儿子相若的人。
周瑜知道程普心存不满。他对其他武将可以指名道姓地呼来唤去,但对程普网开一面。
周瑜见程普派儿子程咨来参加军事会议,什么话也没有说。他安排12员大将,分作六队往前线开拔,没有给程普安排任何任务。
程普是老将,他心里本来就不痛快,何必再自讨没趣!
最后出来做工作的还是孙权。孙权向程普晓以大义,又说了几牛车的好话,才让程普去就职。
程普后来见周瑜确实能干,才慢慢地有所收敛。
(2)防患于未然。
孙权的第二次教训,发生在11年后,也就是公元219年。当时,周瑜和鲁肃都已经相继作古。
周瑜死后由鲁肃领兵,鲁肃死后由吕蒙领兵。吕蒙也是一个很能干的人。
吕蒙行伍出身,没有文化,行军打仗只能口收口授命令。后来,在孙权的谆谆告诫下,发愤学习,日夜攻书,成为文武兼备的一代良将。
投奔孙权后,吕蒙在讨丹阳、征黄祖等战役中,均显示了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被孙权授予横野中郎将。
赤壁大战后,吕蒙先随周瑜攻南郡,后随孙权攻合肥,身经百战,屡立功勋,以战功升至虎威将军。
鲁肃死后,吕蒙接掌江东兵权,成为最高的军事领导人。
吕蒙上任于多事之秋。三国争战如火如荼,已经进入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
孙权有意考问吕蒙:“我想北出徐州,经略中原,你认为怎么样?”
吕蒙回答说:“曹操的徐州守兵不多,攻下来当然不成问题。但徐州适合陆战,不利于水战,易攻难守。我们最好的选择,是攻占荆州,全面占有长江,然后,再乘机而动。”
孙权的本意就是想攻打荆州。他见吕蒙的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不觉心中大喜。
十多年来,孙权一刻也没有忘记荆州。荆州就像个无底洞,孙权赔进去无数兵马粮草,全都打了水漂。
孙权的心也像个无底洞。就是把荆州当作一座山,也填不满孙权的欲壑。
孙权决定打破孙、刘两家共同抗曹的宁静,他无论如何也要把荆州夺回来。
孙权对吕蒙说:“关羽把荆州的兵马,大部分都调到襄阳,对付曹操去了。现今荆州空虚,你定好计策,与我的弟弟孙皎一同领兵前去攻打。你觉得怎么样?”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沉吟良久。程普和周瑜之间那些不愉快的事,再一次浮现在眼前。他觉得有些话,还是向孙权当面说出来为好。
吕蒙对孙权说:“您如果认为我可以用,就单独用我;如果觉得孙皎可以用,则只用孙皎。您难道忘记了,过去,程普和周瑜之间就颇不相和,后来,程普见周瑜确有大才,才逐渐摆正心态。而今,我的才能不如周瑜,孙皎跟您的关系又亲于程普。两人共同领兵,未必能和睦相处。”
听了吕蒙的一番话,孙权恍然大悟。
孙权是一个英明的主帅,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立即做了调整。安排吕蒙当大都督,统领各路军马。安排孙皎总督粮草,负责各项物资供应。
吕蒙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知道,如果在军事指挥上孙皎与自己发生争执,将难以处理,不如早早规避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