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种方法
日本东京大学心理治疗内科的石川中副教授,把格式塔疗法的“九项原则”具体化为下面三条,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这三条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1)“节奏”。因为人体无论是心脏或呼吸,都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有节奏,这对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早起早睡,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学习或工作,周末松弛;三顿饭定时、定量;……这样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如果因故打乱,就要及时调整。
(2)“松弛”。人们不能松弛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遵守“生活在现在,生活在这里”的原则。比如说,考试的前夕,如果你总是惦念着考试,那你就会睡不着;如果你能遵守“在现在,在这里”的原则,你就会认为还是睡下去的好。也就是说,先不必去管明天要发生的事。另外,对往事不必追悔也很重要。
(3)“开放”。敞开胸怀,把你胸中的积闷全部释放出来,有些不好讲的个人隐私或心事,可以用唱歌、画画、弹琴等方式发泄出来。总之,什么事都不要闷在心里。
珀尔斯所发展的格式塔疗法是存在主义治疗法的一种,其基本前提是: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由于看重的焦点在于当事人对现实环境的察觉,因而其取向可谓是现象学的;又因为该治疗法的基础是在此时此地,故同时也是存在取向。换言之,此刻的存在,又牵涉到一个人之过去与未来的过渡阶段。因此,该治疗法要求当事人将其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带入此刻,然后直接去体验它们。由此可见,格式塔疗法是生动、活泼的,它能实际地增进人们的直接体验,而非仅抽象的谈论情境。同时,该治疗法是体验性的,当事人必须去摄取与治疗者交互作用时的情感、思维与行为。格式塔疗法的功效取决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愿意坦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若有疗效,即是源自于两人愿意坦诚接触,而非由于治疗者所使用的技术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释。治疗者的角色之一便是:设计一个实验(experiments)以增进当事人对自己在做什么及如何做的自我察觉,通过这种察觉使当事人能够看到可以改变他们自己的其他可能选择,当事人因此被要求要自己主动去看、去感觉、去感应和去解释,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治疗者给他们洞察和答案。
例如,一个从来没有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人,在他身上便可以发现未完成事件是如何困扰着他,同时出现在他的一些行为当中。他也许会怨恨他的母亲,因为不管他如何表现以寻求母亲的赞美,但母亲却总让他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笨拙。因此,他把对需要母亲赞美的需求,转化为对女性的追求,用以证明他是一个有用的男人。尽管他运用了各种策略来让女人赞美他,但总还是觉得不满足,这便是未完成事件妨碍他与女性有坦诚的亲密关系使然。因为他的需要是儿童式的,而非成人式的。在他能体验到真正的满足前,他必须先去完成未完成事件的体验,换言之,他需要回到原来的未完成事件上,把原来不为人知的失望与愤怒的情感表达出来,解决原存的僵局。
六、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是运用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来治疗心理疾患和障碍的技术。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因此,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沃尔普(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行为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建立的证据为基础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受奖赏的、获得满意结果的行为容易学会并且能维持下来;相反,受处罚的、获得不悦结果的行为就很难维持下来。因此,掌握了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行为疗法提出了以下两点假设:第一,如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第二,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强化疗法、逆转意图疗法、刺激控制疗法、模仿疗法、放松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行为疗法的特点是:
(1)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3)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4)行为治疗技术的选择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行为表现和求治者本人的具体情况而不同。
行为疗法的适应证主要为:
(1)神经症:首先是恐怖症,其次是强迫症和焦虑症等。
(2)行为障碍:包括职业性肌肉痉挛、抽动症、口吃、咬手指(甲)、遗尿症、暴露发作、肥胖症、神经性厌食、慢性便秘、烟酒及药物成瘾等。
(3)性功能障碍:包括阳痿、早泄、阴道痉挛与性快感缺乏、手淫等。
(4)性行为障碍:包括恋物癖、窥阴癖、露阴癖、异装癖、同性恋等。
(5)工作或学习综合征:包括考试综合征、学习障碍、电视迷综合征、电子游艺综合征、办公室心理压迫综合征等。
(6)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怖反应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状态。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没有再引起焦虑或恐怖反应,他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就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行时,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坠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贸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即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这就是典型的系统脱敏疗法。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1.放松训练
在对求治者系统脱敏治疗之前,必须教会求治者如何进行肌肉放松。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放松训练是系统脱敏疗法的基础,每一次都要认真对待,以确保治疗效果。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他对每一事件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或6个等级。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分级脱敏练习
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要求在求治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1)放松。具体放松方法与技术参见本章“放松疗法”。
(2)想象脱敏训练。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从低到高逐步想象,由施治者作口头描述,让求治者进行想象。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一个恐惧或焦虑事件开始,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要求在想象时出现恐惧紧张情绪后尽量忍耐,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且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应。
(3)实地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下面举一个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演讲恐怖症的详细案例。
[案例]
求治者王某,男性,37岁,大学教师。母亲有焦虑性格与广场恐怖症,对他十分溺爱。王某朋友不多,性格内向,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当被别人注意时,他就自信心不足;考试前有紧张不适感,但平时在班上发言并无困难。因两年前有了一次上课特别紧张的经历后便形成一上课就紧张,后来发展为学生问问题也紧张。患者焦虑心理严重,觉得十分痛苦,前来就诊。
[第一次治疗]:收集病史
施治者:您有什么不愉快的心理问题?
求治者:两年前开始,面对学生上课时感到很紧张,后来就避免教课,但学生或同事到办公室来讨论化学问题也使我很不自在。
施治者:是只在大学里才感到焦虑呢,还是和朋友交谈时也是如此?
求治者:只要谈到化学专业问题时,我便立即感到心跳、口干、手抖,其他场合无所谓。
施治者:你说从两年前开始,当时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求治者:平时在公开演讲前我虽然比一般人略为紧张一点,但还能自己控制住自己。直到两年前我要上毕业班的课,这课程我比较生疏,虽然准备充分,但上课前与讲课时仍特别紧张,以后的情况就越来越坏,在更多的情况下出现紧张,甚至一个学生来讨论化学问题时也是如此。
施治者:我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焦虑,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单位呢?
求治者:15。
施治者:如果是一个学生到办公室来问问题呢?
求治者:那可能是30。
施治者:如果是两个学生一起来呢?
求治者:35到40。
施治者:如果是10个学生呢?
求治者:那将达60~70,因为已经算正规上课了。
施治者:面对50个学生上课会感到怎样?
求治者:上课前可达90,上课时为75。
施治者:100个学生面前又怎样呢?
求治者:最紧张了,备课与上课时都将达95,人数再多也就无所谓了,反正都一样。
施治者:除了学生人数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紧张程度呢?
求治者:在听众注意幻灯片,演讲台遮住部分身体时,稍感轻松些,课程内容不太重要或随便交谈时也轻松些。讲授时间超过一小时或学生在课堂提问时,我感到特别紧张。
施治者:好,现在我们来治疗这种适应不良的习惯,这个方法叫系统脱敏方法,能使你在公开讲演时不再那么紧张。
求治者:应该怎样进行呢?
施治者:我要教会你肌肉放松的方法,这是我们下次治疗的任务。
[第二次治疗]:放松练习
先让求治者靠坐在一张沙发或围椅上,头颈腰背和四肢都放在最舒适的位置,双腿不要交叉或悬空,双臂放在沙发或围椅的扶手上,使求治者全身肌肉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求治者也可以自行选择自认为舒适的体位。
施治者:下面我们便开始肌肉放松训练,因为全身肌肉放松有对抗焦虑的效果。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肌肉收缩与放松。现在请用右手紧握坐椅的扶手,并注意手掌、前臂与上臂有什么感觉?请注意,不同部位的感觉是有区别的。手掌具有触觉和压觉,前臂内侧应有肌紧张的感觉,请特别注意这种肌紧张的感觉。现在我握住你的手腕,请你将前臂用力往外推,然后向内拉,体验上臂外侧和内侧肌紧张的感觉,请你把左手也照样试一遍。现在训练下肢,请将两脚脚趾往上跷起,把双腿用劲伸直,把双腿抬起来,我用手在膝部加压。对抗这个压力再抬起来,体验下肢前面肌肉紧张的感觉。现在放松这些肌肉。再将双侧脚趾往下勾起来,把双侧脚板往下压,把膝关节屈起来,我把你的小腿托起来之后继续屈膝,体验下肢后面肌肉紧张的感觉,再把这些肌肉完全放松。现在练习头颈部的肌肉,请把眉毛往上抬,注意前额肌肉紧张的感觉。请皱起眉头,这是烦躁苦恼的表情,请注意面部肌肉紧张的感觉。请把额部肌肉放松,对着我(或镜子)看额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现在咬紧你的牙关,体验嚼肌紧张的感觉,再放松,完全放松后下巴是全下垂的。请将舌头用劲抵住上腭以体验肌肉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放松后舌头便有变大了的感觉。现在训练颈部肌肉,请不要靠背,笔直坐着,注意背部和颈部紧张的感觉。现在放松背部肌肉,靠在椅上,放松颈部肌肉,让头部随重量下垂,让头前倾或后仰,靠在椅背上。现在练习抬肩、举臂,体验肌紧张的感觉,然后完全放松,让肩背自然下垂。现在收缩腹肌,想象前面有人向你的肚子击来一拳,然后放松肚皮,使内脏有下坠的感觉。
现在从头再来,放松上肢肌肉,放松下肢肌肉,从头到颈放松,放松腰背部肌肉,放松肩部与胸腹部肌肉,缓慢均匀地呼吸,放松全身肌肉,维持在松弛状态10~15分钟。回去请照此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三次治疗]:设计焦虑程度等级
让求治者根据公开讲课内容的重要性、听众的多少、讲课的时间、有无幻灯片及屏障来设计,并提出一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的现场预习。设想听众150人,没有幻灯,没有讲台作屏障,持续讲1小时,讨论半小时为现实情景,患者3个月后将出席这个会议,医师问患者现在主观不适程度是多少,根据0~100单位的主观不适程度计。
求治者:我现在不感到紧张,为时尚早。
施治者:两个月后演讲,现在感觉怎么样?
求治者:也许是25个单位。
施治者:六星期呢?
求治者:还是25。
施治者:一个月后演讲?
求治者:稍高一点,30单位。
施治者:三周后?
求治者:40单位。
施治者:两周后?
求治者:这才真正有点紧张,45。
施治者:一周以后?
求治者:55。
施治者:五天之后?
求治者:60,我会成天担心这事,睡不好,工作时分心。
施治者:那么四天后呢?
求治者:65。
施治者:三天以后?
求治者:很糟,75。
施治者:两天后?
求治者:还是75。
施治者:明天怎么样?
求治者:接近于惊恐,80。
施治者:7小时后,现在是上午8时,下午3时开始演讲。
求治者:85。
施治者:1小时以后呢?
求治者:此时真的坏透了,肯定达到90。
施治者:进入会议室,开始演讲之前?
求治者:最糟糕,100。我想都不敢去想它。
根据上述谈话,设计了下列主观不适程度的等级。
①演讲前两个月:25
②前一个月:30
③前三周:40
④前两周:45
⑤前一周:55
⑥前五天:60
⑦前四天:65
⑧前三天:75
⑨前一天:80
⑩前七小时:85
前一小时:90
进入课堂:100
[第四至十次治疗]:系统的脱敏治疗
施治者:你在家做了肌肉松弛练习吗?
求治者:每天按你的要求做15~20分钟。
施治者:放松效果怎么样?
求治者:比在实验室训练稍微差一点。
施治者:现在开始放松,当你觉得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之后,伸出右手食指告诉我。(5分钟后患者伸手示意)
施治者:现在焦虑程度单位有多少?
求治者:0。
施治者:好!现在闭眼想象你坐在自己的卧房里看报纸,情景在脑中出现时以食指示意。(患者30秒钟后示意)
施治者:持续想象这个情景。(10秒钟后)抹掉脑中想象,睁开眼睛。能把你想象的情景详细描述给我听吗?(注:85%的患者都能想象出视觉与听觉情景)
求治者:我晚饭后坐在围椅上看报纸的头版新闻。
施治者:你读的是什么内容?
求治者:是关于柬埔寨的新闻。
施治者:景象清晰吗?
求治者:十分清晰。
施治者:请你继续闭眼放松肌肉,完全放松后而焦虑程度为0时以食指示意。(30秒钟后病人示意)好!现在想象在你的办公桌上有一张两个月后开会的通知书,景象清晰后以食指示意(病人旋即示意),保持这个景象,(10秒钟过去)停止这个景象,你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求治者:10。
施治者:请再闭眼放松,准备好了即示意(30秒钟后患者示意)。现在想象你正在准备两个月后的讲稿,景象清晰即示意。(15秒钟后患者示意)继续想象,(10秒钟过去)停止想象,告诉我焦虑程度。
求治者:15。
施治者:请闭眼放松,准备好了即示意。(45秒钟后病人示意)想象准备讲稿1个月后参加会议的情景,情景清晰即示意。(10秒钟后病人示意)继续想象,(10秒钟过去)停止想象,告诉我焦虑程度。
求治者:10。
按焦虑等级逐步脱敏,一次脱敏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几次脱敏治疗,当求治者想象坐上讲台,亦无明显焦虑反应时,再针对求治者害怕听众提问的特点,设计如下补充焦虑等级表:
“你从资料中还得到其他什么看法?” 20
“你的资料是如何收集的?” 30
“在我的实验中从未遇到过你说的情况。” 35
“你是否说这个领域很少研究是有价值的?” 40
“你的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50
“别人有相反结果的报道,你如何解释?” 60
“我想有重要方面你忽略了。” 70
“这个研究的统计方法是毫无价值的。” 80
“你的报告没有说明问题,我们不感兴趣。” 90
又经过3次治疗,使患者面对上述提问和批评也不感到紧张了。紧接着最后一次脱敏疗法,求治者出席了会议并作了90分钟的重要演讲。演讲前焦虑程度为20个单位,演讲时自觉平静舒坦,两年随访证实已无公众前演讲的焦虑反应。
(二)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导致恐怖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是: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习得来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化的作用。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会减轻。
著名行为治疗专家马克斯(Marks)在谈到满灌疗法的基本原理时指出:“对患者冲击越突然,时间持续得越长,患者的情绪反应越强烈,这样才能称之为满灌。满灌技术的共同特征是迅速向患者呈现让他害怕的刺激,并坚持到他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运用满灌疗法,治疗一开始时就应让求治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恐惧的细节,或者使用录像、幻灯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求治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求治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实际体验,使其觉得也没有导致什么了不起的后果,恐惧症状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习能镇惊”是满灌疗法治疗的要诀。
国外报道,即使病程超过20年的恐怖症,经过3~15次的满灌治疗,也有希望治愈。如果求治者合作,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至多在2个月内取得明显疗效。英国心理治疗专家马克斯(I.Marks)于1982年在成都举办的精神卫生讲习班上曾示范此法。当时马克斯以这种方法治疗一个有不洁恐怖症和癌症恐怖症的女病人。由于怕脏,她每天花大量时间洗手,洗家具,擦墙壁地板,几年不睡自己的床而与母亲同睡。觉得厨房炊具很脏而到餐馆去吃饭。全家人为此极为不安。马克斯医师自己带头,用手接触墙壁、地板,甚至鞋底,又用脏手去接触水杯,故意把杯口弄脏,再喝这杯子里的水,让病人照样去做。做完之后两小时内不准洗手,让接触脏物引起的焦虑和恐症情绪经过两小时的延缓,自行获得部分消退。两小时后开始洗手,最初病人要洗1小时,以后洗手时间给予限制,逐步缩短到三刻钟,半小时,一刻钟。每天让病人在家里重复上述过程,几天之后,又让她回到自己那尘封半年的脏床上去睡,最后又让病人到肿瘤医生门疹部候诊室去,并坐在癌症病人坐过的椅子上,并与癌症病人握手。这一切措施使患者陷入惊恐、失眠、食欲不振、“简直受不了”的状态,而且不用任何镇静药物,等待焦虑状态的自我缓解。根据短期观察结果表明,疗效较好。
满灌疗法的治疗步骤是:
(1)确立主要治疗目标。要认真找出引起求治者恐怖焦虑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便安排系统的主攻方向。
(2)向求治者讲明治疗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度配合,树立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尤其要求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有丝毫回避意向和行为,且最好取得家属配合。
(3)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4)施治者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求治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求治者建立自信,大胆治疗。
(5)学会系统肌肉放松法,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满灌治疗。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水平、受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防发生意外。
[案例1]
某男,45岁,公司职员,一名担心寒冷会使下肢冻坏而至瘫痪的恐惧症病人,即使到了夏天上身仅穿单衣,下身仍穿着厚厚的绒裤和棉裤,病人诉说他只要一脱棉裤或者想象要脱棉裤,下肢就发抖、僵硬,以致不能站立和行走。治疗时室温为28℃,病人上身只穿单衣,下身却穿一条短衬裤、一条棉毛裤、一条毛线裤、一条厚棉裤,并加一双厚的长统袜子。治疗者告诉病人经过检查,他的下肢和上肢的功能一样,在室温下不会发生瘫痪,同时还准备了注射药物和电刺激仪器以预防可能出现他所担心的情况。在治疗者的保证下,取得病人的同意后,要病人躺在治疗床上,用极其迅速的方法将其棉毛裤、毛线裤和棉裤及长统袜一并脱下,只留短衬裤,结果病人下肢并未出现发抖僵硬现象。之后要求病人在床上活动下肢,数分钟后即下地行走,一次治疗获得成功。
[案例2]
胡某,男,42岁,某公司部门经理。
他觉得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老是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可能会得癌症。因此,每天必须多次、长时间地洗手、洗衣,为此非常痛苦,别人也称他为“洗手狂”。他在卫生清洁上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别人都说他不像一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倒像是哪家熟菜店里的营业员。是的,他像营业员一样绝对不允许将一点点细菌带进操作间,不能容忍办公室和家里有不洁之处。每天他上班时,首先就是把办公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打扫三遍以上,然后才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办公。而且必须是他亲自擦,别人擦他是不放心的。
经进一步了解,得知其发病主要原因如下:八年前,一位要好的同事死于癌症,当时他很悲痛。这位同事在病死前半年曾在他家的床上睡过一次午觉,于是担心自己也会传染上癌症,当即把被褥大洗一遍。以后还不放心,总觉得身上沾上了致癌的东西,每天要洗手多次。确诊为:相当严重的、以洁癖为症状的强迫性神经症。
治疗师让胡某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胡某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胡某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黑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指导胡某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暗示手已很脏了。胡某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胡某一睁开眼时,会发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胡某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胡某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胡某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此时,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就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经过7周共10次治疗,患者的洁癖观念和行为已得到有效控制。
(三)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性厌恶性刺激,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
厌恶疗法的应用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妇女为了避孕,故意延长哺乳时间,以致小孩到了6~7岁仍未断奶。而此时,要使孩子断奶,成人往往只能采用在乳头上涂黄连或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产生厌恶感,以达到断奶的目的。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戒酒硫,或注射阿朴吗啡、吐根碱,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一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绪为止。此时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习得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1.厌恶疗法的适应证
厌恶疗法适用于治疗酒癖、烟癖、药癖、性变态、强迫观念、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矫治等。通过对患者的对抗性条件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行为,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
2.厌恶治疗的形式
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映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两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第三种是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均有疗效。
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进行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求治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家人的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3.厌恶疗法的注意事项
(1)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如果求治者对此不能接受,切不可强行实施,以免治疗失败。
(2)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条件性辨别反应。例如对一位同性恋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应将呈现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为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
[案例]
孙某,男,41岁,他性格内向,平时少话,结婚十余年对夫妻生活不甚感兴趣,总担心自己得了阳痿。但奇怪的是,一看见邻居10岁的小女孩,他就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冲动”,经常借故带她出去买东西、看电影、逛公园,乘机窥视、触摸她的隐私区,有时还情不自禁地拥抱她、亲吻她。这样,他就觉得获得了很大的满足。事后,面对着妻儿,他深感自责与焦虑,可又无法自控。
厌恶疗法不失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当患者幻想或接触儿童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合谷穴、足三里或肌肉注射催吐药,以造成其身心痛苦,以此来打破其病理条件反射,最终纠正异常的“恋童”行为。
(四)逆转意图疗法
逆转意图疗法又称“矛盾意向疗法”,它是施治者让求治者故意从事其感到害怕的活动,从而使求治者对该行为的发生感到无所谓,达到不再发生害怕反应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疗法的理论假设是:求治者在有意进行的某种行为活动中,改变了自己对该种行为的态度,这使得原来伴随该行为而出现的不适应的情绪状态与该行为脱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一位失眠的求治者,施治者在采取逆转意图疗法治疗时,其方法即是让其故意坚持不睡,躺在床上,不看电视,不看书报,保持清醒,通宵达旦,不准入睡,而白天照常从事正常活动。如此治疗数日,当求治者无论如何也抵制不了睡眠的需要时,在经过补偿性睡眠之后,再让求治者恢复正常作息时间。又如治疗面肌习惯性抽动症,便让求治者主动收缩面肌,并规定较高的频率,直到出现疲劳感为止。且每天令其重复操作,经过多次训练,便可达到逐渐消除习惯性抽动的目的。此法还可用于对恶劣家庭关系的治疗。如夫妻间每天都要用冷言恶语去刺激对方,用要挟、报复等各种手段去惩罚对方,对如此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的家庭关系,使用逆转意图疗法时,便要求夫妻双方每天一丝不苟地完成指定的“家庭作业”,而且一定要吵够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才允许收场。要他们主动找借口,搜寻以往生活的嫌隙,作为舌战的炮弹,直到全部打光,粮尽弹绝,自愿休战为止。
下面是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艾伦采用逆转意图疗法治疗一患者的“毛巾囤积行为”的实例。
[案例]
李某,女,37岁,精神病患者。她囤积许多毛巾,见到毛巾就拿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护士需每周两次来把毛巾清理出去。施治者指示护士停止这样做,且让护士每天不时给病人送去毛巾,对病人的囤积行为不做任何评论。
病人开始对这个新政策十分高兴,她把自己的囤积物放得整整齐齐,先是放在桌子上、椅子上,后来毛巾越积越多,她又把毛巾放在床上、地上。最后,毛巾多至好几百条,新毛巾仍不停地送进来,她的房间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扔着毛巾。
这时,病人开始反感了,告诉护士不要再送毛巾来。但是,护士不睬她,每天照样送来,毛巾多到600多条。有一天,当护士又送来一条毛巾时,病人抓起毛巾,把它扔到了房间外面。
由于被扔出去的毛巾再也没有回来,病人的扔毛巾行为使她摆脱了毛巾成灾的苦恼,得到了负强化。以后,病人不断地把屋里的毛巾一条条扔了出去。从她开始向外扔,护士就停止送了。在治疗之后的一年中,病人房间里存有的毛巾平均数仅为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