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50000000033

第33章 风俗(2)

良善风俗如何化成

那么,如何化成、维系优良的风俗?也许不出下面几种办法。

第一种是政治。顾炎武似乎就是这样解释东汉、宋代风俗之美的,《日知录》“两汉风俗”条曰:

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

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

至其未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故范晔之论,以为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所以倾而未颓、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可谓知言者矣。

使后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风至今,亦何不可?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跃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求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好逆萌生。故董昭太和之疏,已谓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梯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

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余。后之人君将树之风声,纳之轨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

按照顾炎武的看法,东汉风俗之美,源于政府重视儒家,起用儒家士人,从而引导整个社会崇尚名节。而汉末曹操之“求才三令”,则对风俗产生了巨大破坏影响。同书“宋世风俗”条云:

《宋史》言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

从西汉中期开始,伴随着儒生进入政府,带入了新的治理理念。尤其是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比较强烈的儒生出任地方官员,成为“循吏”,自觉地以儒家理念治理地方,致力于优良风俗之化成。循吏的典范是西汉中后期的韩延寿,据《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记载,韩延寿“少为郡文学”,可见其接受过系统的儒学训练,后出任人口众多的颍川郡太守:

颍川多豪强,难治,国家常为选良二千石。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一切以为聪明。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延寿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举行丧让财,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箠楚之忧,皆便安之。

韩延寿树立了具有道德理想主义精神之儒家地方官员的治理典范,此后历代不乏循吏。人们所熟悉的大儒,比如程明道、朱子、陆九渊、王阳明,无不如此。与今人之误解相反,他们普遍遵照孔子“先富后教”之治民之道,首先致力于“富民”,包括兴修水利,鼓励农业、工商业等。在此之后,才致力于教民。这包括兴办学校,养成地方士人群体;再与这些士人、乡里长老合作,移风易俗,提升民众生活之文明程度,而创造和维持健全的地方秩序。

由此我们看到了塑造风俗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化。教化就是以教化人,而在儒家语境中,教首先是学。《礼记·学记》开篇即谓: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郑玄注: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於法式也。求,谓招来也。謏之言小也。动众,谓师役之事)。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注:就,谓躬下之。体,犹亲也)。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8)

这里的“学”当然是儒家之学。儒家参与治理,包括化成优良风俗,兴学总是第一入手处。循吏总是会在地方兴学,通过兴学,儒家价值渗透到社会。最重要的是,经由兴学,可在地方养成知书达理之君子、绅士群体,而他们是风俗的化成主体。这一点,我们下面再论述。

教化之实体内容为“礼”。如孔子所说,“齐之以礼”,历代儒家都重视礼的决定性治理作用,而不断地因应变动了的社会状况,缘民情而定新礼。比如,朱子依据宋代高度平民化社会之现实,而订定《家礼》。分散于基层社会之儒家君子、绅士遵行这些礼,这些礼也就逐渐成为民众之习惯,从而化成宋明之社会风俗。这样,即便普通民众缺乏“思”的能力,无法自主成为君子,他们只需守礼,就可以成为好人,彼此之间也可以较确定的预期相互交往,基层社会形成基本秩序。

宗教也化成和维系着风俗。关于这一点,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很多论证,基督教的主要功能就是塑造风俗。在中国,佛教,尤其是唐以后儒家化了的佛教,以丰富的手段教化信众,引导其向善避恶。各地差异很大的多神的民间信仰,同样对良善风俗之化成,发挥了作用。这些宗教让民众有所敬畏,它们也普遍教导民众具有仁爱之心,关心他人,也引导信众服务公共事业。对于所有这些宗教,儒家总体上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甚至参与其中,与宗教人士共同兴办基层公共事业。这也是儒家与一神教的重大区别。

无君子,则无风俗

当然,风俗终究需要人来化成。在儒家看来,塑造与维系优良风俗之主体终究是君子。不管采取何种手段,惟有借助君子开风气之先,借助于作为现场治理者之绅士,优良的规则才有可能渗透社会,化民成俗。

需要注意的是,儒家绝不相信,惟有当每个人成为君子,甚至成为圣人,优良秩序才有可能。社会中只要一部分人,甚至是极少部分人成为君子,也就足以形成和维持优良治理秩序。这是因为,每个人都被上天赋予孟子所说的“四端”。即便大多数人不能成就完备的德行,成为君子,至少也具有向善之心。而这就让他们足以承认君子的权威,模仿君子之行为,风俗也就因此而可以形成。

因此,尽管儒家承认人人在道德上平等,但儒家之风俗论,特别强调君子之以身作则,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化”。如《论语·颜渊篇》所记: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以自己的言行给与自己直接接触的普通民众树立表率,这样的行为是得体的、优美的,而以向善的价值为基础。民众也心向往之,潜移默化中,民众也会模仿君子的价值和行为方式。透过他们,这样的价值和行为方式不断向外传播、扩展,最终覆盖共同体内所有人,从而形成良风美俗。新加入这个共同体的人,比如少年儿童,会接受这一风俗之教化,习得与人打交道之伦理。由是,共同体中人即便不识字,也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儿子、朋友、兄弟、臣民,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成”一字的含义。《增韵》:“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康熙字典》:“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化成不是从外部塑造、灌输,把陌生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化成的前提是普遍的人性:每个人均具有辨别善恶之能力并有行善避恶之偏好,这是每个人内在固有的,尽管他们自己并不能在具体情景中自主地形成完整的善行。君子的作用只是展示完整而实在的善行,民众基于其天性,自会认同之,进而模仿之。化成其实是让普通人通过观察、模仿,找到自己内在之“善端”在具体情景中实现的方式,因而,化成是被化成者所意欲的,也是其主动参与才完成的。

曾文正公国藩在其名篇《原才》中对少数君子化成风俗之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土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9)

曾文正讨论的问题是风俗如何变化,如何从恶劣的风俗变化为优良的风俗。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极少数人的道德自觉。他们的“四端”较为强劲,又具有敏锐的“思”之能力。他们率先觉醒,自我养成为君子。随后,他们影响周围的人,逐渐地改变风俗。通过风俗塑造其他人,从而缔造和维持优良治理秩序。

据此,儒家对于社会变革从来都抱有信心。儒家不是制度决定论者,儒家相信人心。人心虽然柔软,但它必能突破制度。制度虽然恶劣,终究不能控制人心,尤其不能控制圣贤、君子之心。他们通过尽性、养心而自我成就,并养成普通君子、绅士。君子、绅士以身作则,而影响凡人。由此凝聚人心,改变风俗,甚至于改变政体。

重建礼乐,塑造风俗

谈到风俗,人们可能立刻想到“移风易俗”。儒家也会谈论“移风易俗”(10),然而,这种移、易却是有限度的。归根到底,儒家只是主张化民成俗,所以,君子之移风易俗,必定以民为本,缘民情而化民俗,而不会把一套民众陌生的全新的价值和行为模式强加于民众。《礼记·王制篇》中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儒家于风俗之审慎态度: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髪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

如果以此来衡量,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现代知识精英和权力针对风俗所做的事情,绝非移风易俗,而是毁风灭俗。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命题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适合于现代生活,所谓“国民性”是低劣的。国民必须全盘改变既有风俗,接受知识分子所熟悉的生活方式。他们说,这才是现代的、先进的。五十年代之后,一波又一波文化、社会、政治运动均具有极端激进的“移风易俗”指向。凡此种种观念和运动逐渐瓦解、摧毁了传统风俗赖以生存的种种社会制度。现代教育体系也传播了种种号称现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塑造现代新人——顶奇怪的是,这些号称先进的价值、制度,几十年间不断变换。

这样的狂“风”借助权力,一遍一遍地在华夏大地上刮过,今日中国,风俗已经荡然——或者说,中国社会正处于战国、五代之败坏风俗中。人们已经不知道如何相互交往,社会礼仪已不复存在。生活之确定性已经十分肤浅,每个人的精神是紧张的,因为他必须在每个情景中计算采取何种行为模式,才可以获得利益。富裕起来的人们过着粗鄙的生活,在各种场合展示着自己的粗俗无礼。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人普遍富裕起来,却并没有过上得体而让人尊敬的生活。

到了重塑优良风俗的时候了。此一轮优良风俗之化成,须面对城市化等社会巨变。不过,基本的范式不会因此而改变。风俗之化成有赖于士君子——绅士之自觉与以身作则,风俗化成之主要管道是教化。因而,儒家之复兴,也就是风俗化成之关键。当然,各种宗教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法律、政体之变革,也可以为风俗之化成提供便利——当然反过来,优良风俗之化成,也可以推动法律、政体等正式制度之变迁。但归根到底,风俗化成,儒家复兴是关键。

一、要公民社会,先重建私民社会(11)

经过学者的讨论及媒体的传播,人们已经熟悉了“公民社会”这个概念。

诚然,公民社会乃是社会自治及民主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要发展民主政治,自然有待于公民社会的健全发育。不过,在中国,谈论任何一种来自西方的话语,都可能面临着时空错位的尴尬。经历过二十世纪的巨大变迁之后,中国目前所处的情形可能是最为特殊的。当人们热烈谈论“公民”社会的时候,很容易忘记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事实:我们根本就缺乏一个健全而基础的社会,也即“私民社会”。并且,恰恰由于私民社会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一步一步走向解体,公民社会的基础才被抽空,进而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精神秩序之健全发育。

同类推荐
  • 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

    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

    导购是目前从业人员队伍最壮大的一个职业,同时非常具有挑战性。成为最棒的门店导购,拥有成功的销售技巧是每一名导购人员都热切盼望的。本书通过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销售情境,向读者传达最实用的销售方法。这是一本为各类门店导购提供的人人皆可学、人人有收获的提升销售技能的行动指南,也是导购从业人员提升业绩必备的职业手册。
  • 看这本书,能帮你提升学习能力

    看这本书,能帮你提升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需求,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全面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只有那些敢学习,会学习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优秀的人才。今后的文盲不再单纯地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且还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在当今时代,自主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最全面、最麻辣、最实用的女人心理书。这里有精于包装自己的换装术,善于说服、引诱的言辞策略,谙熟驾驭人心的手段……智慧女人不容错过的心理修炼教程。
  •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破译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以及服饰、装扮等,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使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本书分男人篇和女人篇,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
热门推荐
  • 主角制造系统

    主角制造系统

    林天行,普通的大一学生。因为女友背叛,看透了世界真情,被主角系统选中,开始了制造主角争霸位面的霸气人生
  • 冥界猎鬼师

    冥界猎鬼师

    一场见义勇为的意外,夜场专职的青年打手命丧当场。死后魂归冥界,黑金魂脉一出,十殿阎罗皆惊,千年一出的极品魂脉,却意外匹配万年难见的封印之体,我命由我不由天,幸还是不幸,一切都要靠自己来证明。入十殿,修冥力,做巡查,猎鬼人界十万里,潇潇洒洒走一程;斗鬼王,屠魔怪,与鬼谈个小恋爱,冥界富帅人人爱。看惊世少年如何步步高升,创造奇迹,拯救冥界,终成传奇巡查官。(十夜城微信:a983978875QQ:983978875)
  • 英雄联盟之烽烟再起

    英雄联盟之烽烟再起

    传说中,神秘的瓦洛兰大陆,蕴藏着神秘的三千符文。得之可毁天灭地,永生不死。为此瓦洛伦大陆血流不止,纷争不休。南有德玛帝国,嘉文一恸,天崩地裂;北有诺科帝国,诺科一恼,血流成河;东有诺德尔星,菲兹一怒,鲸口吞天。
  • 马兰店

    马兰店

    本书是作家格尼的短篇小说集。写了17个和传统节气有关的故事。作者试图从节日节气里发生的故事中,抓住变革中的矛盾与冲突,深入人物内心,捕捉和探究人们在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中的挣扎和彷徨、坚守和撕裂、甜蜜和哀伤,以认知天地、考量生命、挖掘人性。
  • 首席夺爱:重生老婆很腹黑

    首席夺爱:重生老婆很腹黑

    她,佣兵界的头牌,一朝重生,成为宋家傻子四小姐;上一世,她受尽家人欺凌,这一世,她势要展开报复,把属于自己的一切夺回来。他,一个掌握整个城市经济命脉的神话,冷酷邪魅霸道,从不近女色,却唯独被她所吸引。某天,他当众宣布:宋绾晴是我女人,今后由我来保护她,当初谁负了她,我将千倍讨回来。他愿为她负了全世界,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她觉得他鸡婆,上一世的教训,让她不信感情;然、这男人却是个毒药,令她一步一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小王子

    小王子

    全球发行语言超过100种,销量仅次于《圣经》,数亿人为之感动。这是一部充满诗意而又温馨的美丽童话,讲述了法国飞行员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上遇到了一个古怪奇特而又天真纯洁的小王子,他来自一颗遥远的小星球,游历了分别住着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地理学家的6个星球。作者通过小王子的游历暗讽了成人世界的荒唐和虚伪,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于爱、人生等重大命题的深刻体会与感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三千轮回

    三千轮回

    天地初开,六道轮回,世间分三界,长生碧落、炼狱黄泉、悲苦凡间。我因尸眼轮回,再回千年之前,本以虚度此生,却因追逐你身影,我历练千百回,只为跟上你脚步。你说:我在世界的尽头等你我说:为你,上穷碧落下黄泉
  • 半生浮醒,一世未眠

    半生浮醒,一世未眠

    一生一瞬,一心一人。历经半生颠沛,只为一世相守。瀚海火螭的复苏威胁着世间的一切,她是命定之中解救苍生的希望,而他却是火螭复苏的关键。命运似乎故意为之,相遇,相知,相爱,本是世间爱情的轨迹,以为遇见你,会有不同。可在这暗潮涌动的世界之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往往多过你侬我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孙子兵法》不但在军事上影响深远,其影响还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本更是形成了“孙子兵法管理学派”。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稻盛和夫无不将其奉为圭臬。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