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7700000001

第1章

念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我得斯陀含果不。是第二问也。须陀洹人。尚不生念。斯陀含人。岂敢生念。斯陀含人。进断六品烦恼。生囗二家。即证得二果。我得斯陀含果。无问竟也。答。举。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是直答也。不能生念。何以故征。征以何故。从以下。斯陀含疏。举。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者。是此西音。此名往来。亦名薄贪嗔。贪嗔邪见贼庵儞也。故薄贪嗔欲。似如来大圆镜智。名一反往来。得无余故。喻赵老停[木/且]。合家总灭门。赵老儿。从西征回。改业治畜。生其大富。后有[木/且]还来。赵云。且脱庵儞也。斯陀含名。结得成名。上来诸文不同。斯陀含斯陀含了既不生念。问陀那含人生念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者。是第三问也。若一来。若一间。总名斯陀含。修断九品。名阿那含。问竟也。须菩提答。举。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是正答也。不能生念。何以故征。征以何故。从此以下释。看举。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者。译语释也。臭身者。漏身也。虫身者。一切虫身也。食身者。阿那含人。不食五谷之类也。毒身者。龙蛇蝎等也。更不还来欲界受身。欲界摄不得。故名不来。经云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若来以更不来。若去以更不去。西方名阿那含。此名不来。是名阿那含。从实立名。名阿那含阿那含人既不生念。问阿罗汉人生念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是第四问也问竟。举。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是直答也。不能生念。何以故释。看举。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西方名阿罗汉。此名无生。亦名无著。我生以尽。不受后有。诵曰。无量劫来为恩爱。不能割舍离举缘还复将身归恶趣。贪财竞色受诸愆。阿罗汉三名。无贼。贼有三义。一密入人家。二偷人财物。三共主啾唧。从此以下番释。阿罗汉分疏看举。世尊若罗汉。作是念。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受者相者。此番显也。总名离一切相。故名罗汉。从此以下引证看举。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者。用已证成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入无诤三昧。是罗汉引证成。诤者啾唧义。罗汉人故名。无诤三昧者。西方音。此名等持。平等持心。一境性故。欲界烦恼。故名为诤。沙弥爱味。被海龙之灾。比丘爱花。被河神之所骂五欲者。色声香味触。非唯离欲。欲而得离欲名。从此下引成。举。我不作是念。是离欲阿罗汉。世尊者。称佛所说也。但有证智。无妄念故。从此以下证成。看举。若我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佛如实知。无妄语故。从此已下。释成是罗汉无。举。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自念我得阿罗汉道。即未离欲。非阿兰那行者。是此西音。此名寂静行也。上来诸文不同。四沙门果并了。从此以下。降伏正报相依报相。事在明朝。从此以下。说然灯佛。以广所闻。于中有二。先举初文。举。佛告须菩提。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问所解也。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有法得无法得。仰答也。从此以下。止陈实状。须菩提分疏。举。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以解仰答也。释迦曾供养百万恒沙诸佛。不得佛。何以故。以有所得故。所以不得佛。后于然灯佛。乃蒙受记。何以故。以无所得故。此名真得。喻有一小儿觅度。处处求阿师。处处求索。即敬不得度。何以故。以有觅心。于后自读经即得然灯者会须自然。即得成佛。摩纳仙人者。然灯佛与受记。今释迦者是也。四缘者。一因缘。二无上缘。三等无间缘。四所缘缘。一切法。具此四缘。然可成佛言于者。于自身中。十八界中。求其定主。竟不可得。然可得记。上来诸不同。降伏正报相了。从此以下。降伏依报相。于中有三问答。先举。初文。举。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问所解也。菩萨庄严佛土。无问竟也。答。不也世尊。以意正答也。何以故者。自征自释。若也不庄严。如得净土。从此以下释。看举。庄严佛土者。增益心谤。则非庄严。损陷心谤。是名庄严者。离有离无。启会中道。谓取形相。计为清净。则非庄严。取于妄说。实严故。此庄严是名庄严。不依形相。但依实体。名真庄严。维摩经云。以其心净。佛土净故。此名真庄严。所见有四。各见不同。且如诸天。见水唤作琉璃。余者三种。以广所闻。从此以下释迦一一教真庄严。举。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教真庄严也以我生清净心即得成佛。须三业清净。一切者。总名菩萨。大者是摩诃萨。小者是菩萨。众生有疑。若为生清净心。举。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若住诸尘。非净心故。不应住色生心者。有外界内界。内外俱舍。故名不住色生心。声香味触法生心。于六尘境界。元无染着。若住诸尘。非净心故从以下结劝修学。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得解脱。不取下尘界。无所住者。心自净也上来诸文不同。降伏依报相了从此以下。第六降伏胜身相。佛为末代众生。妄情执着。富者陵贫。故须降伏为遣此疑。依喻审。问。于中有两问答。先举初文。举须菩提。譬如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大不。问所解也。于诸山中最大。故名山王。为遣此疑。依喻审问。问竟也。答。举须菩提言。甚大。世尊是领答也。须弥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故以为喻。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征。从此以下。释成大义。举佛说大身。是名大身者。须弥山虽高。心无分别。佛身亦尔。不分别众生佛身。世间八法。所不能动。八法者生老病死。地水火风。故名世间八法衢师罗长者。见三尺身。应持菩萨。见千尺身。阿修罗大身无智慧。舍利弗身子小智慧大。可向身量理看。须菩提。上来诸佛不同。第六降伏胜身相了。从以下第七降伏染福相。于中有三四五礼。先举初文。举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于意云何者。问彼所解。是诸恒河者。因神立称。故名恒河。东面流出。绕阿耨大池。流入东海。京州真谛法师。其河初初水出处。阔一由旬。满中细沙。与水同流。取一河内所有诸沙。以沙计河。一沙一河为甚多。如是诸河沙。可说为多不。释迦问敬也。须菩提答。举须菩提言。甚多世尊。是略答也。为多须菩提两回答。前略答。后释答释答看举。但诸恒沙。尚多无数。何况其沙。是释答也。从此以下。释迦实答。举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者。合信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贵财多也。尔所恒河沙数。三千世界。以用布施。起行胜也。得福多不。问彼所解也。得福多释迦。问须菩提多少。举须菩提言。甚多世尊。是领答也。从此以下。释迦教量。看举。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者。亦取发心向大乘也。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事业胜也。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胜前福德者。正校量也。胜有四种。一摄授胜福。持经胜布施。二堪受敬养。三难作能作。四能生胜想。听金刚经者。得此四个胜。胜前福德者。摄授福胜也诵曰表知持经四句偈。胜施恒沙七宝因。是故显示诸众生。普令劝知实相义施非菩提因。法得菩提故。从此以下。说校量。举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者。随说是经者。不简取众生。诸胜劣也。即与随说一切世间者。俱是众生类也。间者轮回六趣也。皆应供养者。堪受敬养也。为勿事天人供应。举如佛塔庙如佛塔庙者。类令解也西方本音。名窣堵波传者讹略。而云塔也。译就中言。名高胜处三界不能动得。庙者貌也。是此中言塔者。胜者所居。皆应供养。从此难作能作。举。何况有人。尽能授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又般若胜相前之五度。故名第一希有之法。总授持读诵得何勿。举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尊重弟子者。真菩萨也。三乘弟子。菩萨为尊。此名结文外器者天亲释也。故名外器也。上来诸文不同。是第二赞深生信。并降伏七个相并了。从此第三当立名劝学。于中有二问答。先举初文。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者。当何名此经者。问前所说经之总名。我等云何奉持者。问得名已受持轨范。范是则也此是须菩提。索经名。须菩提言。我所得惠眼。未曾得闻如是深经。敬法希奇。伏望世尊。与我说名。喻隐士抚琴。整半道索名。为此希奇。所以半道。问名其琴所抚曲。名青磎。幽涧向山。石一非泉须菩提请问敬。释迦答。举。佛告须菩提。是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答前问也。以是名字。汝当奉持。答后问也。此是略答答敬。所以者何者。征问。广释。举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名句味也是智慧)则非般若波罗蜜者。遮取着也。依名言取非实故。所以不言。是名般若波罗蜜。是到彼岸也。喻昏定晨省。即是孝养。于意云何下。四问。显示是金刚义。即般若波罗蜜故。第一。于意云何。破说法相。第二于意云何。破世间微尘相。第三于意云何。破三十二见。如来相。若善男子善女人。破有身命懈怠相。无说法者。空断相。从此以下。第一破说法相。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问何解也。如来有所说法不。是第一问问敬也。答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者。是第一答。正说法时。无能所故。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但以方便。晓悟众生。实无有法。如来可说此。破说听能行等相。故名金刚。从此以下。第二破世间微尘。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问所解也。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佛刹。所有微尘凡夫妄计。喻烦恼是为多不。是第二问问敬也。答举须菩提言甚多世尊。是第二答。然是失旨故。须如来重自正说。从此以下。释迦正释。举。须菩提。诸微尘。取彼所解。如来说非微尘。示现正义。是名微尘贪嗔等相乃是实尘。从此以下。破世界。举。如来说世界非世界。凡夫妄计。是名世界。此破微尘及世界名相。世界总是喻也。从此以下。第三破三十二相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问所解也。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不。是第三问。最可敬者。所谓如来。观如来者多观妙相能破此相故。问可以见如来不不也世尊。是真答也何以故征。不敢自决。引佛言成举。如来说三十二相。是随俗相。即非三十二相。能破此相。故名金刚。从此以下。破我我等相举。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者。破我我所。身命上舍知复何悭。知身非身。命是假命。放舍身命。施与众生。破无说法。空断相也。举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者。破无说法空断相也。此是结文。前头破空取有。后破有取空。上来诸文不同。立名劝学了。明朝领解修行。此下第四领解修行。于中有二。先举初文举尔时须菩提闻说经者。简昔曾闻。显希有也。深解义趣(者。善相句义。得意趣也。对除无失。向大乘故)涕泪悲泣(者。喜极曰悲。自鼻曰涕。自目曰泪。含啼曰泣。舍利不闻说法经欢喜勇跃)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者从)佛说。如是甚深经典(者。是希有也。从甚深智之所发故)我从昔来。所得惠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者。未闻而闻。成希有也。闻思修惠。俱名惠眼)此是须菩提领解修行文。从此以下。须菩提劝修。举世尊若复有人者。不简贵贱得闻是经者。勤当时也。信心清净者。于正闻时。信无疑故。则生实相者。于思修时。如实解故。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得法利也。三惠所成。皆名功德。依难闻法。得希有名。喻如意珠。所求皆得。众生不免落地狱。此般若经。能究众生地狱苦。此下教实相。举世尊是实相者(信心清净之所生也)则非实相者。无相实相。非言说等。所有相故。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者。有巧方便。显示众生)从此以下。须菩提着哭。举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者。判令为易也。已得惠眼。亲从佛闻。理在不疑。有何难处。此以下说愁意。看举若当来世(者。现前无佛也)后五百岁。其有众生(者。谓有持戒及修福也)得闻是经(者。展转传闻也)信解受持(者。信文解义。得念总持也)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者。断后为难也。于难信解处时难信解故。故名希有)何以故。此释迦征。以下有三征释。先举初文。举。从以下。须菩提分疏。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极颠倒时。能离四倒故。喻画师修壁。不久即有形像。此名第一希有所以者何。第二征也。征何所以。无我等相故。名第一希有。缘何勿事无颠倒。举。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受相者。即是非相者。以彼到相非真实故。无无相倒何以故者。第三征也。征敬也。举。离一切诸相(者。想不现也)则名诸佛者。离诸到相。即实相故。是故说言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总是须菩提劝修了。从此以述劝文。有三节。先举初文。举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者。惊怖五。不惊怖有五。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者。征。缘何勿事不惊怖举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者。显示此法门。为大波罗蜜因故。喻第一邪郎卖奴。更喻[飢-几+畢]罗更喻嫁女媒人。更喻靴楦寻文得义。是第一故。上来诸文不同。离着教果了。从此以下。第三于修行时。离嗔悭过。举。须菩提。忍辱波罗蜜(者。众所谓也)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者。欲断所疑也)此于修行时。离嗔悭过也。从此证成何以故。征其义也何勿是真辱。举须菩提。如我昔为哥利王(者。事证也)割截身体。我于尔时(者。世流布语)无我相人相(者。离报着言。照见五蕴皆空。一一无我)无众生相。无受者相(者。不见嗔怒害我者。相故。言无众生无受者相)此引事证成。哥利罗王者。是乌[例/木]利城人也。为者作也为者被也。以空无相故。无嗔害何以故下。重征番释。看举。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者。刖足截手。各于节节。分四支故)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受者相。应生嗔恨。无我相无人相。多少时去来。从此以下结者。止陈实状。举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受者相。为明为劫。久闻此经以曾多劫。堪忍众苦。即得成佛。但须修已。无嗔恨心。故列此文。以为永施。释迦成道。先度骄陈如。是释迦大善知识。前文以释。以上三果并了。第四于传法时。离取相过举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传法时。离取相过也。前文以说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此文又说。离一切相。发菩提心。即是菩萨转相。劝发因果。相承即得解脱灭度一切众生。是佛大事作。勿生。离一切相。举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者。皆是生死故说。不应住色生心者。五蕴空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者。不染六尘境界。住六尘者。起或业故有。或业者当受苦故。作勿生住心。即得成佛。举应生无所住心者。一切诸法性无住。住乃是真住是真住者。即心自住。实无所住。即得涅槃。离一切相。即名真住。离有无。启会中道。即得成佛。住少许得无。举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者。不知外性非性。不是自觉圣智住故不得。从此以下引证。看举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者。此引佛正言。以为法也。凡一切者。总名菩萨。作如是见。即解此经上求菩提。下化萨埵。此西音译就中言故。名道心众生诵曰。菩提子由如底。埿从他踏纳心头。念念低缘何勿事。举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者。所执我人。相无性故。但随妄情。而施设故。不知实恒遍不离者。是正趣生。不知如来施设。依者是二无我。次下第五于佛所说。离不信过。举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第五于佛所说。离不信过也如来昔说小乘。且令脱苦。今说大乘。乃令得乐。从此以下。释迦得佛。用何勿法得佛。举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者。善分别相自心现。知外性非性。于法实无所得。故名无实。次下第六于行施时。离道过举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者。第六于行施时。离障道过。诵曰身虽处世明足仍闇中行。直知檐外事岂忆[袖-由+害]来迎。参差神貌朽恍惚梦还惊。但令善根炽示死亦如生。从此出能断道。看举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者。出能断道也。明闇不相舍离。前头六段。总是祇树给孤独园。劝当座下徒众。后劝末代。已上六文。教利六道。从此以下喻劝末代弘经。举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者。出弘经者。摄授正法。成熟众生。乃可名为善男子善女人。佛慧悉知悉见者。佛无碍智慧摄授也。佛知见德。何功德。举皆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者。以利诱也。长短言之则无量佛智。不能知分剂故。上来诸文不同。利过劝并了。次下第二得劝。举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者。一九时。放舍身命布施。夜三时不论。各以恒沙身命布施者。其数多也。经多少时布施。举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者。时分长也。此乐福宜多。问何处得有尔所身命布施。答假设为言。示应语也。喻孝顺儿。孝养阿娘顶戴母绕须弥山千匝。由无足日。菩萨亦然何勿定得举。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脱者。依本宣传曰说。开阐意义曰解。功德多少。说相貌将来。举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者。若广别说。穷劫不尽故巧方便。略要言之。何谁合闻。此第二向胜乘。举如来为发大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者。向胜乘也。声闻缘觉是小乘者。不闻此经。有渐悟者。回心向大。是发大者。佛乃为说。渐悟者。一千二百阿罗汉是也。阿谁悉知悉见。举若复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者。即以上利。劝行法行。悉知见等义。同前释缘何勿事合得闻。举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重住也。如理天下。是天子事。委任大臣。臣荷重住。阿耨菩提。是如来事。付嘱菩萨即荷如来重担菩萨即荷如来重担何以故释。看举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受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脱者。谓二乘人。则此经不能听受。及自读诵三昧乐。不乐言说故。小乘者。纵闻此经。亦不得成佛。得成佛敬一切皆应供养无举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者。得尊贵也。随何时分。说为在在。持此经者。故名在在。缘何勿事得供养。举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者。花则光色鲜荣。见者悦预。香则美气氲馥闻者安乐。以财表敬莫此为先。上来诸文不同。得利劝了。次下释灭罪劝。先劝即会。次劝末代于中有两段经文。先举初文。举。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贼。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灭业过。何徒灭罪。亦能善。诸所作业。略有二种。一者定受。二者不定受。不定受中。有业时定。而时不定业前方便。及业后起。此之一段劝即会。后劝末代。有四句经。先举初文。举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精勤无间。不虚度也。此问文。念昔多福也。会自然灯照。故名。然灯佛。从此以下。以经校量。举若复有人。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者。以经校量也。无胜多法。可为喻故。从此以下。将护彼意。举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未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者。将护彼意也。佛若具说末世受持所得功德。唯佛与佛。乃能具知。亦能具说。狐疑则不能趣入。不信则起秽浊心。从此以下。劝彼令知。结。看举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者。劝彼令知也。佛说此经。欲以一切诸佛功德。施与一切学法众生。如是深经。时乃说之。甚为难得。名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喻兴易广得钱财。后与子孙。还得富贵菩萨教众生。亦复如是。令佛种不断故。上来诸文不同。念昔多福四句经并了诵曰佛常在世间。不染世间法。不分别世故敬礼无所观又曰。着儞世间衣。吃儞世间食。共儞和光尘。儞见自不识已前上中两卷了。

同类推荐
  • 洞玄灵宝道要经

    洞玄灵宝道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east in the Jungle

    The Beast in the Jung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Errand Boy

    The Errand B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孟夏纪

    孟夏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控制

    控制

    三江市禁毒行动屡遭挫折,多个线人相继神秘死亡。该市公安局局长明天罡秘密安排担负特殊使命的老刑警“提前退休”设法接近犯罪嫌疑人。公部禁毒局通报:三江市有人为境外毒枭研制出了新型毒品K2的配方I明天罡受命指挥的“捕蛛行动”正式开始。正当警方接近毒网时,红豆影视公司来到位于白狼山中的三宝影视城拍摄反毒大戏《卧底》贩毒集团骨干分子潜入剧组,以合法身份作掩护,聘请禁毒警官饰演剧中角色,以实景拍摄需要建立制毒车间为由,假戏真做,生产新型毒品。“捕蛛行动”重新部署,以蜘蛛名排列…毒枭序列,位列第一的“黑寡妇”漂亮、赢弱,实际却是三江市头号毒.枭,药研所长、禁毒副支队长、企业老总尽在她的掌控手中……
  • 三年零班

    三年零班

    3月末,我转到了正德市二高的高三零班,班级每周都会有新同学转来,但是每转来新同学,班主任都要开除同数量的学生,人数一直维持着44人。在这个奇怪的班级里,我身边的人也是无比怪异。一直埋首写字的胖子同桌,行踪诡谲,经常砸我家玻璃的蓝眼女生,只知道扣弄手机的新转学生,一直板着脸,却在开除学生时很兴奋的班主任......零班里没有人在乎学习,但是大家却都不敢违抗零班的班规,否则....
  • 我叫刘发财

    我叫刘发财

    我叫刘发财,人名狗样,自认是一只忠实的狗,职业流浪,爱好制造荒唐。我的首任主人姓刘,他起这名字是希望我能给他带来财富。有一次,一只黑猫偷吃了我家的肉,主人误会是我干的,不分青红皂白将我一顿暴打,我忍无可忍咬伤了主人,于是我的厄运开始了。
  • 诡语巷

    诡语巷

    幽冥道,诡语巷,通黄泉,过人间。徘徊在诡语巷三千年,倾离无法步入轮回,她泡得一手好茶,最喜听幽魂讲诉故事,这是她三千年唯一的消遣。可是,她自己的故事又有谁知晓?命运的车轮再次滚动,她又该何去何从?
  • 鬼神契约

    鬼神契约

    传说中最暗黑的契约——鬼神契约任何签订契约的人,将会得到鬼神之力。但是作为条件交换,鬼神的灵魂将会寄宿在契约者的肉身上。然后将其侵蚀,独霸身体,从而获得新生!……皇历1000年,神圣奥利维尔帝国一举击溃鬼神一族。然而“鬼神契约”也随之流入帝国之中。得知消息的同时,世界各国发动了连绵不绝的战争,为的是搜寻契约的下落。然而就在这时,少年的命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混乱纪元

    混乱纪元

    这是一个混乱的纪元。纪元初开,人,魔,妖三族分立。三族共生,争斗不休,战乱不休。直到一位少年的出现。他平混乱,统纪元,挥洒下独属于自己的传奇。
  • 百姓私房菜

    百姓私房菜

    本书汇百家之所长,经典私房菜的制作过程,让您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利用最简单的器具,轻松制作出好吃、好看、好营养、好创意的各种家常菜。您只需要举一反三,便能让普通的家常菜因独特的做法而与众不同。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
  • 不败武魂

    不败武魂

    口含魂石荣耀生,一念之间,成了被世人抛弃的废材!遭冷眼,遭离别,忍辱负重为亲情!为了重夺天才荣耀,为了复仇,为了兴旺家族,不惜踏上一条无尽的征途!冲冠一怒,血溅修罗殿!踏破万里路,只为当初一人愿!重情义,重信义,重仁义,终成王者范!
  • 求佛记

    求佛记

    一部古经,流传了千万年,始终没有找到传承者。一尊佛像,被虔诚的人们叩拜了千万年,是否有求必应?一把骨枪,囚禁了无数魔灵,是一方乐土,亦是血雨漫天的世界?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书友交流群:498637963
  • 豪门霸主的明星老婆

    豪门霸主的明星老婆

    他是站在世界顶峰的霸主,国际排名前三的商业总裁,他冷漠无情残忍霸道,却对她宠爱无边,“夜凌梦,你想要的我都会为你实现。”“你想要当明星?那就开家娱乐公司。”“不想有绯闻?那就结婚。”她是父亲第一任妻子的第一个孩子,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千金,却没有人知道她的存在,生活所迫她进入了娱乐圈,不相信爱情的她,却遇到了那个冷漠霸道的男人、一生的挚爱,“我爱你,也奢望你能爱我。”且看豪门总裁与明星千金的的痴缠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