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8900000022

第22章 玉機真藏論篇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奕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

言端直而長,狀如弦也。新校正云:按越人云:春豚弦者,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來濡弱而長。《四時經》輕作寬。

反此者病。

反,謂反常平之侯。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氣餘則病形於外,氣少則病在於中也。新校正云:按呂廣云:實強者,陽氣盛也,少陽當微弱,今更實強,謂之太過,陽處表,故令病在外。厥陰之氣養於筋,其豚弦,今更虛微,故日不及,陰處中,故令病在內。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肚滿。

忽忽,不爽也。眩,謂目眩,視如轉也。冒,謂冒閥也。膾,謂腋下,脅也。忘當為怒,字之誤也。《靈樞經》曰:肝氣實則怒。肝厥陰詠,自足而上入毛中,又上貫鬲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頑顆,上出額與督豚會於巔,故病如是。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木太過,甚則忽忽善怒,絃冒巔疾。則忘當作怒。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日鉤,

言其豚來盛去衰,如鈞之曲也。新校正云:按越人云:夏豚鈞者,南方火也,萬物之所盛,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鈞,故其詠來疾去遲。呂廣云:陽盛故來疾,陰虛故去遲,豚從下上至寸口疾,還尺中遲也。

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

其豚來盛去盛,是陽之盛也。心氣有餘,是為太過。

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新校正云:詳越人云肝心肺腎四藏豚,俱以強實為太過,虛微為不及,與《素問》不同。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侵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心少陰豚,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鬲絡小腸,又從心系卻上肺。故心太過則身熱膚痛,而浸淫流布於形分,不及則心煩,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白浮,

豚來輕虛,故名浮也。來急,以陽未況下。去散,以陰氣上升也。新校正云:按越人云:秋豚毛者,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豚來,輕虛以浮,故日毛。

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日,.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肺太陰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復藏氣為咳,主喘息,故氣盛則肩背痛氣逆,不及則喘息變易,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也。下聞病音,謂喘息則肺中有聲也。

帝曰:善。冬脈如營,何如而營?

脈沉而深,如營動也。新校正云:詳深一作濡,又作搏。按本《經》下文云:其氣來沉以搏。則深字#1當為搏。又按《甲乙經》搏字為濡,當從《甲乙經》為得。何以言之,脈沉而濡,濡古軟字,乃冬脈之平調脈。若沉而搏擊於手,則冬眿之太過脈脈也。故言當從《甲乙經》濡字。

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

言沉而搏擊於手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搏當作濡。義如前說。又越人云:冬脈石者,北方之水也,萬物之所藏,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來沉濡而滑,故日石也。

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傳,

新校正云:按解傳之義,具第五巷注。

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饑,?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腎少陰脈,自股內後康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別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病如是也。?紗者,季脅之下,俠脊兩傍空軟處也。腎外當?,故?中清冷玲也。

帝曰:善。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

脈春弦夏鈞秋浮冬營,為逆順之變見異狀也。

然脾脈獨何主?

主,謂主時月。

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納水穀,化津液,溉灌於肝心肺腎也。以不正主四時,故謂之孤藏。溉,古代切。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不正主時,寄王於四季,故善不可見,惡可見也。

帝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烏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如烏之喙。又別本喙作啄。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

以主四支,故病不舉。

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脾之孤藏,隊灌四傍,今病則五藏不和,故九竅不通也。《八十一難經》曰: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重,謂藏氣重疊。強,謂氣不和順。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

瞿然,忙貌也。言以太過不及而一貫之,揆度奇怛皆通也。

神轉不迴,迴則不轉,乃失其機。

五氣循環,不愆時序,是為神氣流轉不迴。若卻行衰王,反天之常氣,是則卻迴而不轉,由是卻迴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

至數之要,迫近以微,

得至數之要道,則應用切近以微妙也。迫,切也。

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著之玉版,故以為名,言是玉版,生氣之機。新校正云:詳至數至名日玉機與前《玉版論要》文相重,彼注頗詳。

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

受氣所生者,謂受病氣於己之所生者也。傳所勝者,謂傳於己之所剋者也。氣舍所生者,謂舍於生己者也。死所不勝者,謂死於剋己者之分位也。所傳不順,故叉死焉。

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所為逆者,次如下說: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肝死於肺,位秋庚辛,餘四仿此。然朝主甲乙,晝主丙丁,四季上主戊己,哺主庚辛,夜主壬癸,由此則死生之早暮可知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生作者字#2。云占死者之早暮。詳此經文,專為言氣之逆行也,故死,即不言生之早暮。王氏改者作生,義不若《甲乙經》中《素問》本文。

黃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以上文逆傳而死,故言是逆傳所勝之次也。新校正云:詳逆傳所勝之次,逆當作順,上文既言逆傳,下文所言乃順傳之次也。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藏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三月者,謂一藏氣之遷移。六月者,謂至其所勝之位。三日者,三陽之數以合日也。六日者,謂兼三陰以數之爾。《熱論》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二日陽明受,三日少陽受,四日太陰受,五日少陰受,六日厥陰受。則其義也。新校正云:詳上文是順傳所勝之次七字,乃是次前注誤在此經文之下,不惟無義,兼校之全元起本《素問》及《甲乙經》并無此七字,直去之慮未達者致疑,今存於注。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主辨三陰三陽之侯,則知中風邪氣之所不勝矣。故下曰:新校正云:詳舊此段注寫作經,合改為注。又按《陰陽別論》云: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又云: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義同此。

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困,謂至所不勝也。上文曰死於其所不勝。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言先百病而有之。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云:風者,百病之始。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客,謂客止於人形也。風擊皮膚,寒勝勝理,故毫毛畢直,玄府閉密而熱生也。

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邪在皮毛,故可汗泄也。《陰陽應象大論》曰:善治者治皮毛。此之謂也。

或痺不仁腫痛,

病生而變,故如是也。熱中血氣,則療痺不仁,寒氣傷形,故為腫痛。《陰陽應象大論》云: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皆謂釋散寒邪,宣揚正氣。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咳上氣。

邪入諸陰,則病而為痺,故入於肺,名曰痺焉。《宣明五氣論》曰: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痺。肺在變動為咳,故咳則氣上,故上氣也。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

肺金伐木,氣下入肝,故曰弗治行之肝也。肝氣通膽,膽善為怒,怒者氣逆,故一名厥也。肝厥陰脈,從少腹屬肝絡膽,上貫鬲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頑顆。故脅痛。而食入腹則出,故曰出食。

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瘴,腹中熱,煩心,出黃。

肝氣應風,木勝脾土,土受風氣,故曰脾風。蓋為風氣通肝而為名也。脾之為病,善發黃瘴,故發瘴也。脾太陰脈,入腹屬脾絡胃,上鬲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故腹中熱而煩心,出黃色於便寫之所也。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腎少陰豚,自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故少腹冤熱而痛,波出白液也。冤熱內結,消鑠脂肉,如蟲之食,曰內損削,故一名曰蠱。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痣,

腎不足則水不生,水不生則筋燥急,故相引也。陰氣內弱,陽氣外墦,筋脈受熱而自跳掣,故名曰痣。

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至心而氣極,則如是矣。若復傳行,當如下說:

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

因腎傳心,心不受病,即而復反傳與肺金,肺已再傷,故寒熱也。三歲者,肺至腎一歲,腎至肝一歲,肝至心一歲,火又乘肺,故云三歲死。

此病之次也。

謂傳勝之次第。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3於傳,

不勞依傳之次,故不叉以傳治之。

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憂恐悲喜怒,發無常分,觸遇則發,故令病氣亦不次而生。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喜則心氣移於肺,心氣不守,故腎氣乘矣。《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於心則喜。

怒則肝氣乘矣,

怒則氣逆,故肝氣乘脾。

悲則肺氣乘矣,

悲則肺氣移於肝,肝氣受邪,故肺氣乘矣。《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於肺則悲。

恐則脾氣乘矣,

恐則腎氣移於心,腎氣不守,故脾氣乘矣。《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於腎則恐。

憂則心氣乘矣,

憂則肝氣移於脾,肝氣不守,故心氣乘矣。《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於肝則憂。

此其道也。

此其不次之常道。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反#4其傳化。

五藏相并而各五之,五而乘之,則二十五變也。然其變化,以勝相傳,傳而不次,變化多端。新校正云:按《陰陽別論》云:几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義與此通。

傳,乘之名也。

言傳者何?相乘之異名爾。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

皮膚乾著,骨問肉陷,謂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也。諸附骨際及空眾處,亦伺其類也。胸中氣滿,喘息不便,是肺無主也。肺司治節,氣息由之,其氣動形,為無氣相接,故聳舉肩背,以遠求報氣矣。夫如是,皆形藏已敗,神藏亦傷,見是證者,期後一百八十日內死矣,侯見真藏之豚,乃與死日之期爾。真藏豚診,《下經》備矣。此肺之藏也。麻,音愈。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藏見,乃予之期日。

火精外出,陽氣上繙,金受火災,故內痛肩項,如是者,期後三十日內死。此心之藏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5項,身熱說肉破胭,真藏見,十月之內死。

陰氣微弱,陽氣內繙,故身熱也。胭者肉之標,脾主肉,故肉如脫盡,胭如破敗也。見斯證者,期後三百日內死。胭,謂肘膝後肉如塊者。此脾之藏也。胭,渠損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藏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藏,乃予之期日。

肩髓內消,謂缺盆深也。衰於動作,謂#6交接漸微,以餘藏尚全,故期後三百六十五日內死。此腎之藏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真藏來見,來字當作未,字之誤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項肩身熱,破胭脫肉,目匡陷,真藏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木生其火,肝氣通心,脈抵少腹,上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頑顆,故腹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胭脫肉也。肝主目,故目匡陷及不見人,立死也。不勝之時,謂於庚辛之月,此肝之藏也。

急虛身中卒至,五藏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言五藏相移,傳其不勝,則可待真藏脈見,乃與死日之期。卒急虛邪,中於身內,則五藏絕閉,豚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墜沒溺,不可與為死日之期也。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7真藏雖不見,猶死也。

是則急虛卒至之脈。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脈五六至,何得為死?鈴息字誤,息當作呼乃是。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蒼繭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藏脈見者#8,皆死不治也。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無餘物和雜,故名真也。五藏之氣,皆胃氣和之,不得獨用。如至剛不得獨用,獨用則折,和柔用之即固也。五藏之氣和於胃氣,即得長生。若真獨見,爻死。欲知五藏真見為死,和胃為生者,於寸口診即可知見者,如弦是肝脈也。微弦為#9平和。微弦,謂二分胃氣一分弦氣俱動為微弦。三分并是弦而無胃氣,為見真藏。餘四藏準此。

黃帝曰:見真藏日死,何也?岐伯曰: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胃為水穀之海,故五藏稟焉。

藏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

平人之常稟氣於胃,胃氣者平人之常氣,故藏氣因胃乃能至於手太陰也。新校正云:詳平人之常至下平人之常氣,本《平人氣象論》文,王氏引注此經。按《甲乙經》云:人常稟氣於胃,脈以胃氣為本。與此小異。然《甲乙》之文為得。

故五藏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

自為其狀至於手太陰也。

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藏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日死。

是所謂脈無胃氣也。《平人氣象論》曰:人無胃氣日逆,逆者死。

帝曰:善。

新校正云:詳自黃帝問至此一節,全元起本在第四卷《太陰陽明表裹篇》中,王冰移於此處。叉言此者,,欲明王氏之功於《素問》多矣。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

欲鈴先時而取之。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

氣盛形盛,氣虛形虛,是相得也。

色澤以浮,謂之易已;

氣色浮潤,血氣相營,故易已。

脈從四時,謂之可治;

豚春弦夏鈞秋浮冬營,謂順四時。從,順也。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日易治,取之以時。

候可取之時而取之,則萬舉萬全,當以四時血氣所在而為療爾。新校正云:詳取之以時,《甲乙經》作治之趨之,無後其時。與王氏之文兩通。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

形盛氣虛,氣盛形虛,皆相失也。

色夭不澤,謂之難已;

夭,謂不明而惡。不澤,謂枯操也。

脉實以堅,謂之益甚;

豚實以堅,是邪氣盛,故益甚也。

脈逆四時,為不可治。

以氣逆故矣#10。上四句是謂四難,所以下文曰:

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此四,粗之所易語,工之所難為。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日逆四時。

春得肺豚,秋來見也。夏得腎豚,冬來見也。秋得心豚,夏來見也。冬得脾脈,春來見也。懸絕,謂如懸物之絕去也。

未有藏形,於春夏而脈沉澀,

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而豚瘦。義與此同。

秋冬而脈浮大,名日逆四時也。

未有,謂未有藏豚之形狀也。

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皆難治者,以其與證不相應也。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病在中豚虛,病在外豚澀堅。與此相反。此經誤,彼論為得。自未有喊形春夏至此,與《平人氣象論》相重,注義備於彼。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

五實,謂五藏之實。五虛,謂五藏之虛。

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問瞥,此謂五實;

實,謂邪氣盛實。然豚盛,心也;皮熱,肺也;腹脹,脾也;前後不通,腎也;問香,肝也。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虛,謂真氣不足也。然豚細,心也;皮寒,肺也;氣少,肝也;泄利前後,腎也;飲食不入,脾也。

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全注:飲粥得入於胃,胃氣和調,其利漸止,胃氣得實,虛者得活。言實者得汗外通,後得便利,自然調平。

#1字:原作『深』,據顧本改。

#2字:『字一下至『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日疝癥,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日蠱』一節注文中『故一一凡九百五十五字,原錯簡在後文『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藏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藏,乃予之期日』一節注文『衰於動作』之下,據顧本移正。

#3治:原作『以』,據顧本改。

#4反:顧本作『及』。

#5肩:原作『腎』,據顧本改。

#6謂:原作『詳』,據顧本改。

#7脫:原作『脈』,據顧本改。

#8者:原脫,據顧本補。

#9為:原作『於』,據顧本改。

#10矣:原作『疾』,據顧本改。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同类推荐
  •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宋朝事实

    宋朝事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Well at the World's End

    The Well at the World's E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界鬼域记

    女界鬼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圣雄魔帝

    圣雄魔帝

    他的一半在光明中是人人称颂的正道领袖,群雄臣服!他的另一半在黑暗中是双手沾满鲜血,人人颤抖的魔道霸主!但他却在一个巨大的局中……
  • 义战

    义战

    文斌和阿罪听到唤声,激动起来,跑到床边“我就知道你这混蛋会没事的”三人眼眶红润,要不是强忍着,眼泪就流出来了。“你们还想咒我死啊”明星看到二人没事,也是眼眶红润!“没事就好”阿罪忍不住,哭泣着。三人无言,抱在一起。眼泪滑在彼此的脸上……千言万语想跟对方诉说,可是又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虚弱一面,为自己担心。希望彼此都没事,这就是兄弟。
  • 师兄去哪儿

    师兄去哪儿

    女扮男装的辛夷坐在卦摊前,摸着下巴上的假胡子,望着俊俏公子笑得一脸诡诈:“公子,我掐指一算发现……您这命里……缺我呀。”沐方锦嘴角一抽:“真没看出先生竟还有龙阳之癖。”她稳坐泰山,淡定不语。 不料那公子竟旋即一笑,“真是巧了,这龙阳之癖,在下也有。”“……”女扮男装摆摊算命,伶牙俐齿,谋财贪色——关键词:忽悠;黑心御史妖孽毒舌,腹黑吝啬,貌美无良——关键词:神烦;一代名医高贵冷艳,帅富土豪,呆萌害羞——关键词:傲娇;昔年竹马今朝将星,强取豪夺,霸气外漏——关键词:情痴。屌丝女VS古代高富帅 她深深的认识到,这种差距,叫作隔了千年的代沟。
  • 风云准噶尔3:双城起义

    风云准噶尔3:双城起义

    《风云准噶尔》是新疆本土作家卢德礼撰写的长篇系列小说。《风云准噶尔》以新疆地方史为经线,以众多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情节为纬线,有点有面,全方位勾勒了新疆的历史演变及现状,随着系列小说一页页翻开,新疆人文历史景观的画卷徐徐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着眼于晚清以来的风云故事,侧重于鸦片战争结束,直至建立新中国之前的动乱年月。
  • 专情独宠:腹黑竹马呆萌青梅

    专情独宠:腹黑竹马呆萌青梅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竹马伴青梅走一生。有一个竹马大人在身边,青梅处处被宠。谁都知年少时的戏言不当真,可是……她的竹马多年之后却一直记得。“当时谁说要当我的新娘?”竹马挑眉问青梅。“好、好像是我……”青梅使劲回忆。嗯,就这样吧!青梅打包带走!【求收藏,求留言!】
  • 末世超级战神

    末世超级战神

    末世降临,全球沦陷,丧尸纵横,人类将何去何从?叶寒洲自深山出,携迷神之戒、九星功法力战群尸,成为人类最强战神!净世间之污,解末世之谜!以一己之力化解万古之劫!劫难之后,竟是如此真相!
  • 炼星化狱

    炼星化狱

    科技与武学结合,宇宙中种族的对抗,各种星空巨兽纷纷登场演绎大千宇宙世界。看秦乾从一个小小的普通银河星人,开辟强大的神秘天赋,走出星球,跨出银河,迈向宇宙。无上的血统,至高的基因,一切皆有可能。
  •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中国诗歌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为诗歌之高峰,许多唐诗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唐诗选本众多,至今最流行者乃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其后无论如何翻新重选,均无出其右者。
  • 鱼缸中的一个少年

    鱼缸中的一个少年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作者善于挖掘出现实中的荒诞现象并表达为文学的荒诞。小说描写了各个层面的“问题少年”,虽然是极端的生活状态下的文学人物,但是又极为真实的反映了失去父爱母爱以及处在极端压力下的少年问题,希望唤起人们的关注。
  • 冥者漠世录

    冥者漠世录

    黄泉路行千百遍,彼岸花开千万重。忘川河渡孟婆愁。轮回门开,再世为人,十年神志游离,今朝终梦醒。神谕与魔灵的世界错综复杂。腾飞的圣龙,盘旋的神龙,野蛮的巨人,凶猛的巨兽,来自时空彼岸的英灵,地狱深处的恶灵,神界的神灵,各种生物都有可能成为神谕与魔灵。世界三分,人、神、魔三族共立。突如其来的危险来自何方,最终的敌人又藏在何处?只有新的力量能解决这危机。九死无生之劫,众生皆亡我独生,手书冥者录,指写漠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