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8700000113

第113章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三

论。如是已辨至为复有余。结前四门生后门也 问意云。随眠并缠。世尊就过差别说为漏.瀑流.轭等。为唯有尔所过名。为更有余义立异名耶 此下第二半颂更立五义。垢非缠.随眠故别为一门

论曰至复说五种。列五名也。一结。二缚。三随眠。四随烦恼。五缠

论。且结云何。自下五义并垢有六数也。此下五行半颂。第一明结。于中三种。一九结。二五下分结。三五上分结。此两颂半明九结也

论曰至九悭结。列九名也

论。此中爱结至当辨其相。出爱结也。所以九种总名结者。正理论云。于境于生有系缚能。故名为结。或有此故。令诸有情合众多苦。故名为结。是众苦恼安足处故。此中爱结。谓三界贪。此就所依及所缘说 依三界身。缘三界境。未离三界染之贪。名三界贪 所言贪者。谓有心所乐可意相所摄受行。即于诸有及诸有具。所起乐着。说名为贪。何缘此贪说名为爱。此染心所随乐境故 余随所应当辨其相者。谓恚结等。如余处释当辨其相 正理释云。恚谓于违想。及别离欲所摄受行中。令心憎背慢谓七慢。如前已释言无明结者。谓三界无知。此约所依非所缘故。以诸无漏法不堕界故。无明亦用彼为所缘故。此广分别如缘起中。见结.取结。俱邪推度相。别显彼相广如五见中。于前分别边执见处说计为我有漏行中计断计常名边执见。于中断见名何所目。谓执死后行不续生。岂不此即是拨后有邪见。虽有此责。现见世间。有行相同而体差别。如慈与爱体异行同。如何行同而体差别。如起加行欲饶益他。若属染心从爱所起。若从慈起属不染心。是谓行同而体差别。如是于行见不续生。从邪方便生。此属断见。离方便而起生此属邪见。亦是行同而体差别。此断.常生方便如六十二见中说

论。见结谓三见取结谓二取。此分五见为二结也

论。依如是理至随眠随增。下别引本论问答。此即问 颇有见相应法者。谓见取.戒取相应法。以此二取是五见中二见故 为爱结系非见结系非不有见随眠随增者。谓为九结中爱结系。不为九结中见结系也。而为十随眠中见随眠随增也

论。曰有。答也

论。云何。重问

论。集智已生至彼随增故。广引 谓。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见灭见道二取相应法。出法体时也。集智已生时。谓已断苦.集遍行随眠故。苦.集下身.边二见。及邪见。此三见结已断故。不能系灭.道下二取相应法。灭.道下有邪见。是不遍见结。缘无漏故。不缘灭.道下二取相应法。亦不与相应。由此不为见结系也。而为灭.道下贪缘故。为爱结所缘系也。五见俱名见随眠故。二取即是见随眠摄。与彼相应故有相应随增。亦容缘故有所缘随增

论。何缘三见至为取结耶问也

论。三见.二取至立为二结。答也。有二义故分见为二结。一为物等。二为取等。如文可解。正理论云。说此物等于义何益。于结义中见有益故。此言意说。如贪.嗔等一一独能成一结事。三见.二取。各十八物和合各成一结事故。若异此者。应说五见各为一结如贪.嗔等故见.及取各十八物。共立一结方敌贪等。若尔身见.边见.见取有十八物。戒取.邪见十八亦然。岂非物等。不尔。本释其理决定。所以者何。以取等故。三见等所取。二取等能取

论。何故缠中至非余缠耶。问也

论。二唯不善至故唯立二。答也。十缠中悭.嫉.忿.覆四缠。自力起。唯不善。悭.嫉入结。忿.覆非结 若立八缠除忿.覆二唯有悭.嫉二缠。自力起。唯不善。余缠皆阙二义。无惭.无愧。唯不善。非自力起。悔通善.恶。唯自力起。余。二皆无。睡眠.掉举.惛沈

论。若缠唯八至亦具两义故。难也。若缠有八。唯悭.嫉。具二复立为结义即无违 许缠有十。忿.覆具二而不入结。悭.嫉具二因何入结。故释非理

论。由此若许至及自部故。更为别释也 应言嫉悭过失尤重者。是总句 谓此二种数现行故者。释尤重义 正理论云。应作是释。唯嫉.悭二过失尤重。故十缠中立二为结。由此二种数现行故。谓生欲界虽有九.六.三结.无结。而经唯说嫉.悭二结。恼乱人.天。谓虽生在二善趣中。而为贱贪重苦所轭。现见。卑贱及诸乏财。乃至极亲亦不敬爱。又二遍显随烦恼故。谓随烦恼总有二种。一戚俱行。二欢俱行。嫉.悭遍显如是二相。又此二能恼二部故。谓在家众于财位中。由嫉及悭极为恼乱。若出家众于教行中。由嫉及悭极为恼乱。或能恼天.阿素洛众。谓因色味极相扰乱。或此能恼人.天二众。如世尊告憍尸迦言。由嫉.悭结人.天恼乱。或此二能恼自.他众。谓由嫉故恼乱他朋。由内怀悭恼乱自侣。故十缠内立二为结

论。佛于余处依差别门。此下两颂第二明五下分结也

论曰至防逻人故。此叙第一释也。此师意以欲界名为下分。顺益欲界故名顺下分结。后二不令出。前三却令入。举喻可知

论。有余师说至顺下分名。第二释也。此师意说。下有二种。一下有情。谓诸异生。二下界。谓欲界。由前三故不超下有情。由后二故不超下界

论。诸得预流至断三结耶。问也。预流果断身见.边见.戒取.见取.疑.邪.见六种烦恼。何故经说断三结故得预流果

论。理实应言至但说断三。略开二门答前难也。佛依此故略说三也

论。谓所断中至摄彼三门。牒前门释见所断惑总有三类。唯一。通二。通四部故。谓身.边见唯苦下。戒取通苦.道。见取.邪见.疑通四部说。身见摄一部。戒取摄二部。疑摄四部

论。又所断中至已说断六。第二释也。见断烦恼三随三转。所随是能随根。说彼所随即兼能随 故说断三已说断六者。双结两释

论。有作是释至故说断三。叙异说也 谓由身见怖畏解脱不欲发趣者。恐得涅槃我断故不欲发趣 由戒禁取依执邪道者。非道计道名戒取故 由疑于道深怀犹豫者。疑于正道是道。非道。故佛偏说三兼亦显余。故但说三不说六也

论。佛于余经如顺下分。已下一颂。第三明五上分结也

论曰至名顺上分。结释也。此以不超上界顺益上界故名顺上分结。则是上界为上分也。正理论云。如是五种体有八物。掉举等三二界别故 上二界别成六 唯修所断名顺上分。顺益上分故名顺上分结。要断见所断彼方现行故。见所断惑未永断时。亦能资彼令顺下分 故未断见惑时。上界二贪及掉举.慢.无明。有力资令却生下界 故要永断见所断惑方现行者名顺上分 又云。于少是结。谓圣者于少非结。谓异生有位是结。谓已离欲贪。有位非结。谓未离欲贪 又云。掉举扰恼三摩地故。于顺上分建立为结。即由此理顺上分中不说惛沈。顺等持故 婆沙云。问何故唯修所断立为顺上分结 答令趣上生名顺上分。见所断结亦令堕下。故不立为顺上分结。复次上人所行名顺上分。上人是圣非诸异生。见所断结唯异生起。故不立为顺上分结。于圣者中。唯不还者所起诸结。立顺上分 问因论生论。何故预流及一来者所起诸结。非顺上分。答顺上分者。谓趣上生。预流.一来所起诸结。亦令生下。故不立为顺上分结

论。已辨结缚云何。此下一句。明三缚也

论曰至作此定说。释也。系缚有情名之为缚。何缘唯说此三为缚。由三受故。约自相续有相应.所缘随增。若他相续唯所缘也。正理论云。以能系缚故立缚名。即是能遮趣离染义。结.缚二相虽无差别。而依本母说缚有三。一者贪缚。二者嗔缚。三者痴缚。所余诸结品类同故。摄在三中。谓五见.疑同痴品类慢.悭二结贪品类同。嫉结同嗔。皆三结摄。又为显示已见谛者。余所应作故说三缚。通缚六识身置生死狱故。又佛偏为觉慧劣者。显粗相烦恼故但说三缚 有余师说。由随三受势力所引。说缚有三。谓贪多分于自乐受。所缘.相应二种随增。少分亦于不苦不乐。于自他苦及他乐舍。唯有一种所缘随增。嗔亦多分于自苦受。所缘.相应二种随增。少分亦于不苦不乐。于自.他乐及他苦舍。唯有一种所缘随增。痴亦多分于自舍受。所缘.相应二种随增。少分亦于乐受.苦受。于他一切受唯所缘增。是故世尊依多分理。说随三受建立三缚。何类贪等遮趣离染说名为缚。谓唯现行。若异此者皆成三故。则应毕竟遮趣离染 后释同俱舍。前释三缚通一切烦恼等。偏说三者。是余染法之本母故。说三亦摄余也

论。已分别缚随眠云何。自下一句。第三明随眠

论曰至如前已说。指前说也

论。随眠既已说随烦恼云何。自下半颂。第四明随烦恼

论曰至如杂事中。释颂文也。根本烦恼亦名随烦恼。以随心为恼乱事故。此即心为所随。烦恼为能随 复有此余异诸烦恼忿等染污心所是行蕴摄。随烦恼起故亦名随烦恼。此是根本烦恼为所随。忿等为能随也。非是忿等不名烦恼。但随他故。广说如法蕴足论第九卷杂事品中说

论。后当略论缠烦恼垢摄者。生下文也。下明缠.垢。先辨其缠故言且也。自下有两行半颂。第五明缠。前一行颂出缠名体。后一颂半明缠从生

论曰至更加忿覆。叙异说也。准经说欲贪缠为缘。故知根本烦恼亦名为缠 品类足八。毗婆沙十。正理论云。如是十种系缚含识。置生死狱故名为缠。或十为因起诸恶行。令拘恶趣故名为缠

论。无惭无愧如前已释。指前根品释也

论。嫉谓于他至如前已辨。此释嫉.悭.恶作指前

论。眠谓令心至亦如前释。释眠.掉举.惛沈指前释也。悔通善.恶唯取不善。眠通三性唯取染污为缠 正理论云。令心昧略。惛沈相应不能持身。是为眠相。眠虽亦有惛不相应。此唯辨缠故作是说 又云。眠不与加行善相应性相违故。唯生得善。性羸劣故 通不善.有覆无记 又云。无覆无记唯异熟生。起工巧等眠便坏故。有余师说。于眠位中亦有威仪.工巧心起。然非初位彼可即行。于后梦中方可行故 婆沙三十七云。无覆无记者。谓威仪.工巧.异熟生。非通果。威仪者如梦中自谓行等。工巧者如梦中自谓画等。异熟生者如梦中除前所说余无记转。有余师说。唯异熟生是睡眠中无覆无记。以心惛昧不发身.语。故无威仪.及工巧性

论。除嗔及害至说名为覆。释忿覆也

论。于此所说至是疑等流。自下释十缠是根本烦恼等流。由此名随烦恼。不名烦恼

论。有说覆是至如其次第。叙异说。如文可知

论。余烦恼垢其相云何。自下一行半颂。第六明六垢也。前之半颂出垢名.体。后一颂明从生

论曰至名烦恼垢。此说是烦恼之垢也 相粗故别与垢名。释六垢相也。别释相可解 正理论云。恨与忿相有差别者。如桦皮火。其相猛利。而余势弱说名为忿。如冬室热。其相轻微。而余势强说名为恨。由此故有说恨相言。忿息已续生令心浊名恨 又释诳名云 谓先筹度设此方便。令彼后时生颠倒解故名为诳。然世间说。为利为名现相惑他。名为诳者。诸诳所引身.语业事。是诳果故假立诳名如以通名说通果事

论。于此六种至诸见等流。释六垢从根本烦恼等流。如文可解。论。此垢及缠至随烦恼名。释十缠六垢名随烦恼所以

论。此垢及缠为何所断。此下大文第三义门分别。就中有五。一三断。二三性。三三界。四六识。五五受相应 此一颂三断分别也

论曰至见此谛所断。谓无惭.无愧.惛沈.掉举.睡眠。此五。通与见.修所断烦恼相应故。通见.修断也

论。余嫉.悭悔至名自在起。明唯修断。如文可解

论。此随烦恼谁通何性。下半颂。第二三性分别也

论曰至皆唯不善。明眠.惛.掉三。在欲界中。身.边见相应是无记。余是不善。自余缠.垢皆不善性

论。上二界中至无记性摄。明上二界唯无记也

论。此随烦恼谁何界系。下半颂。第三界系分别也

论曰至今复重辨。释谄.诳通二地所以。如文可解

论。惛掉憍三至唯欲界系。十缠六垢之中。谄.诳通二地。惛.掉.憍三通三界。此五如前已辨。自余十一唯欲界系

论。已辨随眠及随烦恼。此下一颂。第四六识分别也

论曰至无容起故。明唯意识。相应有三种。一见所断。二慢.睡眠。三自力起随烦恼地。此三种或五识无容起也

论。所余一切至皆容起故。释通六识者。谓修所断贪.嗔.无明。及无惭无愧.惛沈.掉举。及大烦恼地所摄随烦恼。依六识身起

论。如先所辨乐等五受。自下有四行颂。第二明受相应。就中有二。一明本惑。二明随惑。此两颂第一明本惑

论曰至遍六识故。明贪.嗔.无明三相应也。如文可解

论。邪见通与至罪福业故。此释邪见。受相应也。先造罪者。后谓无因果。心则生欢喜。先造福者。后谓无因果。心则生戚

论。疑忧相应至心愁戚故。释疑。受相应也。疑心犹豫求决定智。正疑之时于境不决故生忧戚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魔法争霸

    大魔法争霸

    吾有一把刀,斩清天不公。吾踏心中道,渡尽路不平。
  • 上苍图录

    上苍图录

    逆斩上苍,执掌劫光。万族争雄,封禅之地。茫茫大世,病秧少年从无尽山脉走出。
  •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众多的地理未解之谜,我们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挑选最精彩的奇谜,荟萃世界上最令人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谜团,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对其进行生动的展现和说明,试图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诡异而又神秘的想象空间:星空世界、地球探秘、天象奇观、地理地貌、江河湖泊、神秘地域、洞穴岛屿、文明遗迹、失落宝藏、神秘海洋、怪兽之谜、自然灾难和南北极谜团。我们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种种神秘现象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启迪读者的心智。
  • 次元主宰

    次元主宰

    双腿半残,双亲身亡,肇事者却仍然逍遥法外……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了二十岁青年柳沐阳的生活步步维艰,想要报仇却发现对方权势滔天……他无力之下只能默默蛰伏,却不料某一日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了一道灰暗窗口。他的人生因此而改变,一个个只存在于彼岸梦中的次元世界,踏步可入。广阔无边的星辰浩宇、万界交割的恒沙流域,以及那让他每每梦里沉醉的修仙一道似乎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在将来,这恒沙星河、无边辽宇注将在他脚下沉浮,华夏血统注将威压……
  • 神尊天下

    神尊天下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个异世的废物,当两者结合能产生怎样的逆袭呢?废材?哼!我乃绝世天才,注定成为绝世强者,站在世界的巅峰,让天下唯我独尊!
  • 学生与她的狗

    学生与她的狗

    学生与她的狗。狗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能否驯服它,那就要看你了。
  • 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

    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44年10月25日凌晨 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一个小男孩呱呱堕地了 这个小男孩是卡尔夫妇婚后的第一个儿子。看到他可爱的脸蛋和圆滚滚的四肢 夫妇俩心中充满了喜悦。
  • 阎瑝驾到

    阎瑝驾到

    我叫阎瑝,一个孤儿,被爷爷收养,也就跟着爷爷姓了阎。原以为我的人生将普普通通,和一般人无二,直到一通电话的到来。爷爷突然的病逝,村里十七人的暴毙,一夜之后,又是怪事连连,被卷入其中的我,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看到了真相……
  • 惊悚日记

    惊悚日记

    头七那天跟兄弟去包夜,我总觉得网吧里不太对劲……果然死党老肥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