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8700000051

第51章

分别根品第二之五

论。广说因已缘后云何。此下大文第二辨四缘也 于中有二。初明四缘。第二重明等无间缘。此明四缘也

论曰至增上缘性。因无正文。缘有经说。如契经中说四缘性。谓因缘性乃至增上缘性

论。此中性者是缘种类 释上性也 界性之名是种类别义。如十八界等。即显四种类别立四缘也 正理释云。此中缘性即是四缘。如四所居即所居性。为显种类故说性言。意辨诸缘随事差别有无量体。然括其义。无非摄入四种类中。谓一切缘无过此性

论。于六因内至是因缘性。自此已下释四缘体性也。此文第一释因缘体 若依婆沙。能作因中四大造色五因。亦因缘性。此中略也。唯说全因相摄。故婆沙一百七云。因缘者。如种子法。等无间缘者。如开避法。所缘缘者。如任杖法。增上缘者。如不障碍法 准此四义摄法不尽。如有力能作。非唯不障故。婆沙十六云。问为因摄缘。缘摄因耶。答互相摄。谓前五因是因缘。能作因是余三缘。有作是说。缘摄因。非因摄缘。谓前五因是因缘。能作因是增上缘。等无间缘.及所缘缘。非因所摄 然无评家。今详二说不同意者 前师兼有作用为能作因。除五因外所有作用。皆能作因摄。由此开避.任杖之用亦能作因摄 后师取不障碍义为能作因。故即六因摄用不尽。由斯不障碍是增上缘义。非是开避及任杖义。今详二说相摄为善 问若尔何故。显宗论云。六因.四缘体虽无别而义有异。且等无间.及所缘缘既非因摄。故知余二义亦有殊。缘义等故与因皆别。故有总辨因.缘异言。因谓能生。缘能长养。犹如生.养二母差别。又缘摄助因方能生。生已相续缘力长养故。或有说因唯有一。缘乃众多。犹如种子.粪.土等异。又因不共。共者是缘。如眼。如色。又作自事名因。若作他事名缘。如种.粪等。又能引起名因。能任持者名缘。如花。如蔕。又近名因。远者名缘。如珠。如日。又因能生。缘者能辨。如酪出生苏。人钻器能辨。又正有义名因。能助显发名缘。如字界字缘于义有差别。如斯等类差别众多。是故因.缘别立名想。此总意显因亲.缘疏。故因亲中亲五.疏一。疏缘之中疏三.亲一。已随理.教略辨诸缘 论既此说何理证知相摄为善 答总说因之与缘非无有异。因是亲称。缘是疏名。六因之中五是亲故以亲名同。四缘之中三是疏故以疏名同。然因中有疏。谓能作因。缘中有亲因缘也。不可以缘义疏故因缘疏能作。不可以因义亲故能作亲因缘。故显宗云。六因.四缘体虽无别而义有异。又准婆沙云。我说作用以为因.果。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 准此故知。因缘以作用为体。作用既一故知无异 又显宗云。且等无间.及所缘缘既非因摄。故知余二义亦有殊。缘义等故 今详此说义有余也。以一师说因不摄二缘即谓因缘.及增上缘。因亦不摄。何不以因缘.增上是因摄故。二缘亦合摄在因中 又此二缘。婆沙两师同许摄在因中。二缘。一师说摄。一说不摄。如何以一师偏义例破两师之义 又一师说因不摄等无间缘.所缘缘者。有别意也。能作因有二义。一但不障。二兼有力。若但取不障即唯摄增上。若兼作用即摄三缘。由此二师说有差别 又显宗引余处释因.缘别义云。因如生母.种子等。缘如养母.粪土等者。此说亲因为因。疏因名缘。如婆沙问四大造色为是因义。为是缘义。此以因缘为因义。增上为缘义。岂即因义是六因。缘义是四缘耶。又能作因中。亲谓四大造色。根识依等。疏谓但不障碍。等无间缘.及所缘缘。若言疏故不摄入因。岂疏但不障碍若言亲故不摄入因。岂得亲于根识依等。故知说不摄者是有余说。诸论皆言除能作因所余五因是因缘性。性是体义。类义。此类之法是因缘体。又婆沙云。增上缘如不障法。解能作因亦云不障。故知同也。岂可因不障缘不障。二不同也。一种不障岂得有亲有疏 有人于此全不开悟。自问答云。于二说中明其相摄。为约体说。为约用说。若约体说。应能作因摄彼四缘。增上一缘摄彼六因。体皆宽故。若约用说。六因.四缘作用各别。如何相摄。解云。夫六因.四缘展转相摄有其二义。一约体以明。二据用相似。婆沙初师约体以明。因缘摄五。能作摄三。若据能作体宽实摄四缘。增上体宽能摄六因。所以但言能作摄三。增上摄一者。此师意说。六因.四缘相对明摄。且据一相摄体尽。即休故说因缘摄五。能作摄三。为能作因外有余五因。增上缘外有余三缘。明其相摄。故不别说能作摄四。增上摄六。问若据体性明相摄者。体性恒有。是即六因.四缘无别。如何相摄。故婆沙云。我说作用以为因果。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 解云。据体无变。因与缘同。以体从用。故说差别。若婆沙第二师.及此论。据用相似以辨相摄。若论六因.四缘作用各别。互不相摄。然说因缘摄五因。增上摄能作因者。据用相似以明相摄也。其等无间.及所缘缘。不似因故。故因不摄 详其此释未得论意。一何诸德总无觉者。论既皆云五因是因缘性。如何说是以为似也。又不障之义是能作因。亦是增上缘义。因之不障。与缘不障。有何差别而言相似非即是也。又言相似故摄。及云且据一相摄体尽。即休者。凭何经.论。复有何例。又能作因体即四缘体。因缘何疏能作唯三缘。又增上缘即六因体。五因何疏。增上独摄能作。准此解释未为当理 问四大造色生等五因。为是因缘。为是增上 答准婆沙一百三十一云。大种与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谓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增上者谓不碍。及唯无障 解云。是释发智文。此是约四缘作论。言因者是因缘也。婆沙一百二十七云。问造是何义。为是因义。为缘义耶。设尔何失。俱见其过。若是因义。此四大种于所造色五因皆无。如何可言能造诸色。若是缘义。诸所造色各除自体余一切法。无不皆是此增上缘。如何但言大种所造答应作是说。造是因义。问此于造色五因皆无。如何因义。答虽同类等五因皆无。而别有余五种因义。谓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由此能造。有余师言。造是缘义。问诸所造色各除自体余法皆是增上缘。如何但言大种所造。答增上缘义有亲。有疏。有近。有远。有合。有不合。有在此生。有在余生。诸亲近等说名为因。诸疏远等说名为缘。由此义故。说诸大种与所造色为因.增上。亦无违理 又五事论亦叙两说并无评文 今详两说。前师为正。所以知然。发智既约四缘问答。如何实是增上缘而答是因缘。更无此例故 若尔何故论说五因因缘。此非同类等五因。如何是因缘摄 答此与同类等五因。义不同故非五因摄。生果力用分同五因。不同余增上缘。故是因缘。由此本论说十因为因缘。一为增上 问若尔何不说十一因而但说六 答生等五因因义别故。若法为因果通三界四蕴.五蕴。此中说之。造色之因唯二界果一蕴少分。由斯不说。又若法为因通多蕴共果。此中说之。四大为因唯是一蕴少分共果。此中不说。由斯俱有因等五因之外。不别建立生等五因。故入能作因摄。由此造色力用。胜余三缘。故入因缘中摄。若开出生等五因。即有十因为因缘也。诸论并据全因相摄。故说五因为因缘也。应更思之

论。除阿罗汉至等无间缘性。第二释等无间缘也。此文是出等无间缘体也 谓一切已生即是过去.现在心.心所法。唯除罗汉临涅槃心。虽是已生非等无间。无后心故

论。此缘生法至等无间名。释等无间缘名

论由此色等至不等生故。废立缘体。谓心.心所前后体一名之为等。中无间隔名为无间。等而无间名等无间。色.不相应即不如是。虽无间生体不一故。杂乱而生非等无间。正理引婆沙说云。心.及心所所依.所缘.行相有碍。由斯故立等无间缘。色.不相应无如是事。故不立彼为此缘体下自释云 谓一所依.所缘.行相。定无有二识等并生。故必由前与处方起。若前为碍后不得生。由此证知。唯心.心所前能为后等无间缘 又云 然约开避。及据牵生立此缘体。故极微等虽前避后而非此缘。心等相生有定.不定。故知亦据有力牵生。现见一心前后相续。虽前避后其理皆同。而生.不生有定.不定。且生定者。谓世第一法心之无间。生苦法智忍 乃至广说 问曰若前.后体一中无间隔。前与后处后方得生。及后定生。此证有力能牵引者。命根相生亦前后体一。中无间隔。前与后处。后方得生。亦是定生。此命即是有力牵生。何故不立等无间缘 正理释云。此例不然。命与生体俱先行力所引生故。谓此命根。非无间灭命力所引。要是先位所作行业力所引生。既尔命根应一念顷一切顿起。一切同依一念行业力所引故。先业所引心.心所法起。应不藉等无间缘。且诸命根无顿起失。即由业力生次定故。因果法尔一刹那业引多刹那异熟令起。又无用故命不顿生。谓为任持众同分故引命根起。一命相续足能任持。多便无用。心.心所法虽先业引。而非不待等无间缘。托诸根.境而得生故。既托根.境和合故生。设多并生亦非无用。然无第二等无间缘。故同类中无二俱起。又心.心所非唯先业力所引生。异熟.及余杂乱起故。若不更托等无间缘。应一刹那有多俱起。谓命根体唯是异熟。唯由先业力所引生。可言同类定次而起。心.心所法无如是事。异熟灭已有等流生。等流无间有刹那起。或起异熟非定同类。故心.心所虽有异熟生。而亦不可言与命根等。是故唯等常无间生名等无间。以此与此为缘故说 准上论文。等无间缘总有多义以简诸法。一有开避与处后方得生。不开避后后即不生 二有牵引后力 三体等 四有生无间隔与后作缘。简命根等。由此唯心.心所立等无间缘也 正理论云。譬喻论师说诸色法如心.心所法有等无间缘。见乳.醅种.花。生酪.酢.芽.果。如心.心所前灭后生。故知诸色有此缘义。又无经说唯心.心所。能为此缘故立此缘。定非色者是虚妄执 正理论中广破此执。今此论明色非等无间缘。亦是破譬喻师执

论。谓欲界色至等无间缘。指事释也 或欲界后生欲界.色界二无表色者。谓身在欲界入有漏六禅也 或欲界.无漏二无表色。谓无漏六禅也。道.定二戒不并起故。无欲界后起三种无表

论。尊者世友至等无间缘。叙异说也。由一身中先有一长养色相续不断。后有第二长养色生不相违害故。不立等无间缘。此师释意。阙开避义。及杂乱不等故。不立等无间缘

论。大德复言至多所荫映。此大德以前.后.多.少不等故。非等无间缘

论。岂不心所至三摩地等难也。色以前后不等非是等无间缘。心所亦前后不等。如何是等无间缘

论。此于异类至无非等过。释也 言其等者据自类说。非不同类

论。岂唯自类至等无间缘。难也。岂是唯自类为等无间缘。因何等义唯约自说

论。不尔云何至以说等义。答也

论。唯执同类至为缘故起。叙异执也。彼相似同类为等无间缘。非异类也

论。彼说非善至而得生故。破异执也。无始已来未曾起无漏心。初无漏心应阙等无间缘

论。不相应行至俱现前故。明不相应杂乱故非等无间缘

论。何缘不许至无前后故。明未来世无等无间缘也

论。如何世尊至此法应生。外难。未来既无前后。如何佛知次第而生

论。比过现法而现知故。此有部略答也

论。传说世尊至而非比智。虽比过.现而知未来。而非比知。是现证也

论。由佛比类至故非比智。释也。虽比过去知其未来。是现证知。非如见烟知火而不见。火如见其烟寻烟见火

论。若尔世尊至应不能知。论主破也

论。有余复言至静虑通慧。又叙异说

论。若尔至非为现证。论主破也

论。故如经部至此说为善。论主破有部二说。评取经部义也

论。如世尊说至不可思议。未来之法无其前后。佛知前后。不可思议。如芥子纳须弥。毛孔纳江海。因何小不得容大。是不可思议不可解释。此亦如是。法无前后而知前后。是不可思议。亦不可解释

论。若于未来至不生余法。外难。若尔未来世无前后者。因何未来如是次第

论。若此法生至等无间缘。释也。谓法虽无前后有相系属。金刚喻定尽智等法。相系属故次后而起。如世第一法与苦法忍位。已前是事相定。非刹那定。有多苦法忍未定前后。至增上忍方刹那定。此显世第一法定在一切苦法忍前。以至生相。世第一法决定在前故

论。诸阿罗汉至非等无间缘。问也

论。无余心等续此起故。答也

论。岂不如是至应不名意难也

论。意是依所显至等无间缘。通也

论。若法与心至心无间耶。已下两重四句分别。此文是四句家问。若法与心为等无间者。是从心等无间缘生也 彼法亦是心无间耶者。续心后起中间无余物隔也

论。应作四句至二定刹那答也。此是心等无间缘生非心无间。出二定心隔二定故 言第二等。等取第三位等。乃至百千刹那。此由隔初刹那等定故非心无间也

论。第二句者。至生住异灭。此是心无间非心等无间缘生也。四相不从无间缘生故。初刹那定.及心位四相与心无间隔故。是心无间非心等无间也

论。第三句者至心.心所法。此是心等无间缘生。是心.心所故。是心无间从心生中间无隔故

论。第四句者至生住异灭。此非心等无间是不相应故。非心无间中间隔二定故

论。若法与心至为无间耶。第二四句问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萧雨想找一个富二代结婚,或者找一个有钱人结婚,于是她又向着这方面奋斗着,为了不让自己和这些有钱人差距太大,于是她努力的赚钱。当她有了不少存款后,就开始去追一个自己觉得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后。但是现实与她想象的不一样,经过努力的追求,那个富二代成了她的男朋友,但是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和有钱人的差距太大,自己的想象和发生的现实的差距很大,她失落的走在街上。但走在街上的萧雨不是想的和他男朋友的事,而是想的是怎样去当兵,萧雨从小就喜欢兵哥哥,所以一直想去,想着想着天空就飘起了毛毛细雨。萧雨抬起头看着天空,想着现在要是自己也穿越了多好啊,老天好像听见了她说的一样........
  • 仙刃

    仙刃

    黑色的怒吼,火与血最后的挣扎;黎明时刻,就是生命消散的搏斗锈驳的战甲,再不见昨日的光芒;满地的狼藉,寻不到锋锐的兵甲既退无可退……那就用怒火面向前方使蛮力杀出血路罢!破庙中孤独少年,瑟瑟冷风侵袭之下,蹲坐墙角抱头抿唇,任寒风如怒潮般…将他胛骨慢慢吹透………………只是,就这样么?这便是一个可怜的魂魄本该要面临的命运么?这便是一个孤独人最终的归宿么?他奋力抬眼,绝不愿就此一生。遂在九幽魔神之前立下重誓,任鞭打捆缚,万般嘲弄,也将眼前的一切黑暗毁灭……哪怕世间万物与自己一同埋葬!…………于是竭尽所有勇气只为抬眼向天一问,且问:人之力可胜天否!
  • 这才是阿里巴巴

    这才是阿里巴巴

    一个人要进入优秀的公司工作,前提是必定要具备一个伟大公司所必备的胸怀、眼光以及视野,这样你才能在公司游刃有余地工作。假如你正在为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苦恼,假如你正在为徘徊在名企的大门外而沮丧,假如你正在为自己无法进入的公司而忧心不已。那么我们不妨看看阿里巴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什么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从马云的成功经历和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中总结了阿里巴巴需要的十种人。
  • 童话未央故事微凉

    童话未央故事微凉

    我忘记了一切,只是不顾一切的奔跑,荆棘划破了皮肤的声音,鲜血滴在石路上,染红了前行的脚步,染红了雪白的花蕾,在每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忘记了时间,只是在奔跑,,,一段旅途是青春的一次成长,一次次蜕变,可当初我们对它没有珍惜和流恋,也未曾完整地说过再见。原来,最可贵的时光是在最漫不经心的记忆里盛开过。曾经,总以为时间还很多,终会再见,可惜,来过,走过,才发现,其实青春中的人大多是过客,陪伴走过,终会踏上自己应该走的路途。我想走很远,从开始到最后,我不想停下,从现在到未来,生命里的每个路人,我想对你们说,谢谢,
  • 灵园仙缘

    灵园仙缘

    张云本是一个坐吃等死的世家子弟,一次意外,让他得到一片灵园。“朱果?万寿草?九转紫竹?这些我都有!”张云得意道。且看张云如何踏入仙道,如何成为一方巨擘。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灭破苍

    灭破苍

    修炼………我要修炼,朗朗乾坤………………
  • 杀手之魂

    杀手之魂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当日,日军便在南京进行一场震惊世界的屠杀!而此时,刚刚从德、日、美三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杨新国见证了这一悲剧的发生,此时早已富有盛名的超级杀手、热血青年的他,将要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不同方式来报复这群侵略者……
  • 蒙马特遗书

    蒙马特遗书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 这个枪手有点忙

    这个枪手有点忙

    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想安静度假,却莫名其妙被卷入一场黑帮追杀中;想出手助人自己却身陷于一连串的桃色陷阱;所有人都以为他已死于非命,他又悄然出现了,而一场精心构建的巨大阴谋正等着把他卷进去;拉蒙湾商船码头的一个仓库突然着火,仓库里七个人被困在火海中,火势扑灭后却只找到六具尸体。神秘女孩打电话到警局找他求救,却不留下任何讯息。他抽丝剥茧,以为找到真相时又一下子被推翻……他是个神枪手,他的日常有点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