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3300000002

第2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华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华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名号、姓字,所生种族,其所饮食,寿命修短,所更苦乐。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诸贤,如来为善别法性,知如是事,为诸天来语,乃知此事?”

尔时,世尊在闲静处,天耳清净,闻诸比丘作如是议,即从座起,诣华林堂,就座而坐。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谓:“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语议?”时,诸比丘具以事答。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诸所应行,凡有二业:一曰、贤圣讲法,二曰、贤圣默然。汝等所论,正应如是。如来神通,威力弘大,尽知过去无数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诸天来语故知。”佛时颂曰:

“比丘集法堂,讲说贤圣论,

如来处静室,天耳尽闻知。

佛日光普照,分别法界义,

亦知过去事,三佛般泥洹。

名号、姓、种族,受生分亦知,

随彼之处所,净眼皆记之。

诸天大威力,容貌甚端严,

亦来启告我,三佛般泥洹。

记生、名号、姓,哀鸾音尽知,

无上天人尊,记于过去佛。”

又告诸比丘:“汝等欲闻如来识宿命智,知于过去诸佛因缘不?我当说之。”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乐欲闻。善哉!世尊,以时讲说,当奉行之。”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告诸比丘:“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今亦于贤劫中成最正觉。”佛时颂曰:

“过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

次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

即于彼劫中,毗舍如来出。

今此贤劫中,无数那维岁,

有四大仙人,愍众生故出:

拘楼孙、那含、迦叶、释迦文。

“汝等当知,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尸弃佛时,人寿七万岁。毗舍婆佛时,人寿六万岁。拘楼孙佛时,人寿四万岁。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佛时颂曰:

“毗婆尸时人,寿八万四千;

尸弃佛时人,寿命七万岁;

毗舍婆时人,寿命六万岁;

拘楼孙时人,寿命四万岁;

拘那含时人,寿命三万岁;

迦叶佛时人,寿命二万岁;

如我今时人,寿命不过百。

“毗婆尸佛出刹利种,姓拘利若;尸弃佛、毗舍婆佛种、姓亦尔。拘楼孙佛出婆罗门种,姓迦叶;拘那含佛、迦叶佛种、姓亦尔。我今如来、至真,出刹利种,姓名曰瞿昙。”佛时颂曰:

“毗婆尸如来,尸弃、毗舍婆,

此三等正觉,出拘利若姓。

自余三如来,出于迦叶姓。

我今无上尊,导御诸众生,

天人中第一,勇猛姓瞿昙。

前三等正觉,出于刹利种;

其后三如来,出婆罗门种;

我今无上尊,勇猛出刹利。

“毗婆尸佛坐波波罗树下成最正觉,尸弃佛坐分陀利树下成最正觉,毗舍婆佛坐婆罗树下成最正觉,拘楼孙佛坐尸利沙树下成最正觉,拘那含佛坐优昙婆罗树下成最正觉,迦叶佛坐尼拘类树下成最正觉。我今如来、至真,坐钵多树下成最正觉。”佛时颂曰:

“毗婆尸如来,往诣波罗树,

即于彼处所,得成最正觉。

尸弃分陀树,成道灭有原。

毗舍婆如来,坐婆罗树下,

获解脱知见,神足无所碍。

拘楼孙如来,坐尸利沙树,

一切智清净,无染无所著。

拘那含牟尼,坐乌暂树下,

即于彼处所,灭诸贪忧恼。

迦叶如来坐,尼拘类树下,

即于彼处所,除灭诸有本。

我今释迦文,坐于钵多树,

如来十力尊,断灭诸结使,

摧伏众魔怨,在众演大明。

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

各各坐诸树,于中成正觉。

“毗婆尸如来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八万人。尸弃如来亦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万人,二会弟子有八万人,三会弟子有七万人。毗舍婆如来二会说法,初会弟子有七万人,次会弟子有六万人。拘楼孙如来一会说法,弟子四万人。拘那含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三万人。迦叶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二万人。我今一会说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佛时颂曰:

“毗婆尸名观,智慧不可量,

遍见无所畏,三会弟子众。

尸弃光无动,能灭诸结使,

无量大威德,无能测量者,

彼佛亦三会,弟子普共集。

毗舍婆断结,大仙人要集,

名闻于诸方,妙法大名称,

二会弟子众,普演深奥义。

拘楼孙一会,哀愍疗诸苦,

导师化众生,一会弟子众。

拘那含如来,无上亦如是,

紫磨金色身,容貌悉具足,

一会弟子众,普演微妙法。

迦叶一一毛,一心无乱想,

一语不烦重,一会弟子众。

能仁意寂灭,释种沙门上,

天中天最尊,我一会弟子。

彼会我现义,演布清净教,

心常怀欢喜,漏尽尽后有。

毗婆、尸弃三,毗舍婆佛二,

四佛各各一,仙人会演说。

“时,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楼孙佛有二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郁多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迦叶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连,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佛时颂曰:

“骞荼、提舍等,毗婆尸弟子。

阿毗浮、三婆,尸弃佛弟子。

扶游、郁多摩,弟子中第一,

二俱降魔怨,毗舍婆弟子。

萨尼、毗楼等,拘楼孙弟子。

舒槃、郁多楼,拘那含弟子。

提舍、婆罗婆,迦叶佛弟子。

舍利弗、目连,是我第一子。

“毗婆尸佛有执事弟子,名曰无忧。尸弃佛执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寂灭。拘楼孙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觉。拘那含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安和。迦叶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友。我执事弟子,名曰阿难。”佛时颂曰:

“无忧与忍行,寂灭及善觉,

安和、善友等,阿难为第七。

此为佛侍者,具足诸义趣,

昼夜无放逸,自利亦利他。

此七贤弟子,侍七佛左右,

欢喜而供养,寂然归灭度。

“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弃佛有子,名曰无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觉。拘楼孙佛有子,名曰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导师。迦叶佛有子,名曰集军。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佛时颂曰:

“方膺、无量子,妙觉及上胜,

导师、集军等,罗睺罗第七。

此诸豪贵子,绍继诸佛种,

爱法好施惠,于圣法无畏。

“毗婆尸佛父名槃头,刹利王种,母名槃头婆提,王所治城名曰槃头婆提。”佛时颂曰:

“遍眼父槃头,母槃头婆提,

槃头婆提城,佛于中说法。

“尸弃佛父名曰明相,刹利王种,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时颂曰:

“尸弃父明相,母名曰光曜,

于光相城中,威德降外敌。

“毗舍婆佛父名善灯,刹利王种,母名称戒,王所治城名曰无喻。”佛时颂曰:

“毗舍婆佛父,善灯刹利种,

母名曰称戒,城名曰无喻。

“拘楼孙佛父名祀得,婆罗门种,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随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时颂曰:

“祀得婆罗门,母名曰善枝,

王名曰安和,居在安和城。

“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罗门种,母名善胜,是时王名清净,随王名故城名清净。”佛时颂曰:

“大德婆罗门,母名曰善胜,

王名曰清净,居在清净城。

“迦叶佛父名曰梵德,婆罗门种,母名曰财主,时王名汲毗,王所治城名波罗柰。”佛时颂曰:

“梵德婆罗门,母名曰财主,

时王名汲毗,在波罗柰城。

“我父名净饭,刹利王种,母名大化,王所治城名迦毗罗卫。”佛时颂曰:

“父刹利净饭,母名曰大化,

土广民丰饶,我从彼而生。

“此是诸佛因缘、名号、种族、所出生处,何有智者闻此因缘而不欢喜,起爱乐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说过去佛事,汝欲闻不?”

诸比丘对曰:“今正是时,愿乐欲闻!”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从右胁入,正念不乱。当于尔时,地为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处皆蒙大明,幽冥众生,各相睹见,知其所趣。时,此光明复照魔宫,诸天、释、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普蒙大明,诸天光明自然不现。”佛时颂曰:

“密云聚虚空,电光照天下,

毗婆尸降胎,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莫不蒙大明,

处胎净无秽,诸佛法皆然。

“诸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在母胎时,专念不乱。有四天子,执戈矛侍护其人,人与非人不得侵娆,此是常法。”佛时颂曰:

“四方四天子,有名称威德,

天帝释所遣,善守护菩萨。

手常执戈矛,卫护不去离,

人非人不娆,此诸佛常法。

天神所拥护,如天女卫天,

眷属怀欢喜,此诸佛常法。”

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彻,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

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

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

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心清净,无众欲想,不为淫火之所烧燃,此是诸佛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住母胎,天中天福成,

其母心清净,无有众欲想。

舍离诸淫欲,不染不亲近,

不为欲火燃,诸佛母常净。”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净,笃信仁爱,诸善成就,安乐无畏,身坏命终,生忉利天,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持人中尊身,精进、戒具足,

后必受天身,此缘名佛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地为震动,光明普照。始入胎时,暗冥之处,无不蒙明,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太子生地动,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余界,上下与诸方。

放光施净目,具足于天身,

以欢喜净音,转称菩萨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隆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时,菩萨母手攀树枝,不坐不卧。时,四天子手捧香水,于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圣子,勿怀忧戚。’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佛母不坐卧,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天人所奉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其身清净,不为秽恶之所污染。犹如有目之士,以净明珠投白缯上,两不相污,二俱净故。菩萨出胎亦复如是,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犹如净明珠,投缯不染污,

菩萨出胎时,清净无染污。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犹如师子步,遍观于四方,

堕地行七步,人师子亦然。

又如大龙行,遍观于四方,

堕地行七步,人龙亦复然。

两足尊生时,安行于七步,

观四方举声,当尽生死苦。

当其初生时,无等等与等,

自观生死本,此身最后边。”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二泉涌出,一温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两足尊生时,二泉自涌出,

以供菩萨用,遍眼浴清净。

二泉自涌出,其水甚清净,

一温一清冷,以浴一切智。

“太子初生,父王槃头召集相师及诸道术,令观太子,知其吉凶。时,诸相师受命而观,即前披衣,见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当趣二处,必然无疑。若在家者,当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无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宝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敌,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家学道,当成正觉,十号具足。’

“时,诸相师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当趣二处,必然无疑。在家当为转轮圣王;若其出家,当成正觉,十号具足。’”佛时颂曰:

“百福太子生,相师之所记,

如典记所载,趣二处无疑。

若其乐家者,当为转轮王,

七宝难可获,为王宝自至。

真金千辐具,周匝金辋持,

转能飞遍行,故名为天轮。

善调七支住,高广白如雪,

能善飞虚空,名第二象宝。

马行周天下,朝去暮还食,

朱髦孔雀咽,名为第三宝。

清净琉璃珠,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昼,名为第四宝。

色声香味触,无有与等者,

诸女中第一,名为第五宝。

献王琉璃宝,珠玉及众珍,

欢喜而贡奉,名为第六宝。

如转轮王念,军众速来去,

捷疾如王意,名为第七宝。

此名为七宝,轮、象、马纯白、

居士、珠、女宝,典兵宝为七。

观此无有厌,五欲自娱乐,

如象断羁绊,出家成正觉。

王有如是子,二足人中尊,

处世转法轮,道成无懈怠。

“是时,父王殷勤再三,重问相师:‘汝等更观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时诸相师即披太子衣,说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满,蹈地安隐;二者、足下相轮,千辐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网缦,犹如鹅王;四者、手足柔软,犹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纤,长无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满,观视无厌;七者、鹿膞肠,上下[月+庸]直;八者、钩锁骨,骨节相钩,犹如锁连;九者、阴马藏;十者、平立垂手过膝;十一、一一毛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绀色仰靡;十三、身黄金色;十四、皮肤细软,不受尘秽;十五、两肩齐亭,充满圆好;十六、胸有万字;十七、身长倍人;十八、七处平满;十九、身长广等,如尼拘类树;二十、颊车如师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师子;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方整齐平;二十四、齿密无间;二十五、齿白鲜明;二十六、咽喉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二十七、广长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彻;二十九、眼绀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顶有肉髻。是为三十二相。’”即说颂曰:

“善住柔软足,不蹈地迹现。

千辐相庄严,光色靡不具。

如尼拘类树,纵广正平等。

如来未曾有,秘密阴马藏。

金宝庄严身,众相互相映,

虽顺俗流行,尘土亦不污。

天色极柔软,天盖自然覆。

梵音、身紫金,如华始出池。

王以问相师,相师敬报王,

称赞菩萨相,举身光明具。

手足诸支节,中外靡不现。

食味尽具足,身正不倾斜。

足下轮相见,其音如哀鸾。

[月+庸][月+坒]形相具,宿业之所成。

臂肘圆满好,眉目甚端严。

人中师子尊,威力最第一。

其颊车方整,卧胁如师子。

齿方整四十,齐密中无间。

梵音未曾有,远近随缘到。

平立不倾身,二手摩扪膝。

手齐整柔软,人尊美相具。

一孔一毛生,手足网缦相。

肉髻、目绀青,眼上下俱眴。

两肩圆充满,三十二相具。

足跟无高下,鹿膞肠纤[月+庸]。

天中天来此,如象绝羁绊,

解脱众生苦,处生老病死。

以慈悲心故,为说四真谛,

开演法句义,令众奉至尊。”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生时,诸天在上,于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佛时颂曰:

“人中未曾有,生于二足尊,

诸天怀敬养,奉宝盖宝扇。

“尔时,父王给四乳母: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涂香,四者、娱乐。欢喜养育,无有懈倦。”于是颂曰:

“乳母有慈爱,子生即付养,

一乳哺、一浴,二涂香、娱乐,

世间最妙香,以涂人中尊。

“为童子时,举国士女视无厌足。”于是颂曰:

“多人所敬爱,如金像始成,

男女共谛观,视之无厌足。

“为童子时,举国士女众共怀抱,如观宝华。”于是颂曰:

“二足尊生时,多人所敬爱,

展转共怀抱,如观宝华香。

“菩萨生时,其目不眴,如忉利天。以不眴故,名毗婆尸。”于是颂曰:

“天中天不眴,犹如忉利天,

见色而正观,故号毗婆尸。

“菩萨生时,其声清彻,柔软和雅,如迦罗频伽鸟声。”于是颂曰:

“犹如雪山鸟,饮华汁而鸣,

其彼二足尊,声清彻亦然。

“菩萨生时,眼能彻视见一由旬。”于是颂曰:

“清净业行报,受天妙光明,

菩萨目所见,周遍一由旬。

“菩萨生时,年渐长大,在天正堂,以道开化,恩及庶民,名德远闻。”于是颂曰:

“童幼处正堂,以道化天不,

决断众事务,故号毗婆尸。

清净智广博,甚深犹大海,

悦可于群生,使智慧增广。

“于时,菩萨欲出游观,告敕御者严驾宝车,诣彼园林,巡行游观。御者即便严驾讫已,还曰:‘今正是时。’太子即乘宝车诣彼园观。于其中路见一老人,头白齿落,面皱身偻,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顾问侍者:‘此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问:‘何如为老?’答曰:‘夫老者生寿向尽,余命无几,故谓之老。’太子又问:‘吾亦当尔,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无有豪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即告侍者回驾还宫,静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当有。”佛于是颂曰:

“见老命将尽,拄杖而羸步,

菩萨自思惟,吾未免此难。

“尔时,父王问彼侍者:‘太子出游,欢乐不耶?’答曰:‘不乐。’又问其故,答曰:‘道逢老人,是以不乐。’尔时,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师占相太子,言当出家,今者不悦,得无尔乎?当设方便,使处深宫,五欲娱乐,以悦其心,令不出家。’即便严饰宫馆,简择婇女以娱乐之。”佛于是颂曰:

“父王闻此言,方便严宫馆,

增益以五欲,欲使不出家。

“又于后时,太子复命御者严驾出游。于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独卧粪秽,无人瞻视,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顾问御者:‘此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问曰:‘何如为病?’答曰:‘病者,众痛迫切,存亡无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当尔,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则有病,无有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即告御者回车还宫。静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当尔。”佛于是颂曰:

“见彼久病人,颜色为衰损,

静默自思惟,吾未免此患。

“尔时,父王复问御者:‘太子出游,欢乐不耶?’答曰:‘不乐。’又问其故,答曰:‘道逢病人,是以不乐。’于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师占相太子,言当出家,今日不悦,得无尔乎?吾当更设方便,增诸伎乐,以悦其心,使不出家。’即复严饰宫馆,简择婇女以娱乐之。”佛于是颂曰:

“色声香味触,微妙可悦乐,

菩萨福所致,故娱乐其中。

“又于异时,太子复敕御者严驾出游。于其中路逢一死人,杂色缯幡前后导引,宗族亲里悲号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复问:‘此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问曰:‘何如为死?’答曰:‘死者,尽也。风先火次,诸根坏败,存亡异趣,室家离别,故谓之死。’太子又问御者:‘吾亦当尔,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无有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即告御者回车还宫,静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当然。”佛时颂曰:

“始见有人死,知其复更生,

静默自思惟,吾未免此患。

“尔时,父王复问御者:‘太子出游,欢乐不耶?’答曰:‘不乐。’又问其故,答曰:‘道逢死人,是故不乐。’于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师占相太子,言当出家,今日不悦,得无尔乎?吾当更设方便,增诸伎乐,以悦其心,使不出家。’即复严饰宫馆,简择婇女以娱乐之。”佛于是颂曰:

“童子有名称,婇女众围绕,

五欲以自娱,如彼天帝释。

“又于异时,复敕御者严驾出游,于其中路逢一沙门,法服持钵,视地而行。即问御者:‘此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门。’又问:‘何谓沙门?’答曰:‘沙门者,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逢苦不戚,遇乐不欣,能忍如地,故号沙门。’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绝尘累,微妙清虚,唯是为快。’即敕御者回车就之。

“尔时,太子问沙门曰:‘剃除须发,法服持钵,何所志求?’沙门答曰:‘夫出家者,欲调伏心意,永离尘垢,慈育群生,无所侵娆,虚心静寞,唯道是务。’太子曰:‘善哉!此道最真。’寻敕御者:‘赍吾宝衣并及乘舆,还白大王,我即于此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调伏心意,舍离尘垢,清净自居,以求道术。’于是,御者即以太子所乘宝车及与衣服还归父王。太子于后即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佛告比丘:“太子见老、病人,知世苦恼;又见死人,恋世情灭;及见沙门,廓然大悟。下宝车时,步步中间转远缚著,是真出家,是真远离。时,彼国人闻太子剃除须发,法服持钵,出家修道,咸相谓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舍国荣位,捐弃所重。’于时,国中八万四千人往就太子,求为弟子,出家修道。”佛时颂曰:

“撰择深妙法,彼闻随出家,

离于恩爱狱,无有众结缚。

“于时,太子即便纳受,与之游行,在在教化。从村至村,从国至国,所至之处,无不恭敬四事供养。菩萨念言:‘吾与大众,游行诸国,人间愦闹,此非我宜。何时当得离此群众,闲静之处以求真道,寻获志愿,于闲静处专精修道?’复作是念:‘众生可愍,常处暗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众苦所集,死此生彼,从彼生此。缘此苦阴,流转无穷,我当何时晓了苦阴,灭生、老、死?’

“复作是念:‘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缘;六入从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缘;名色从识起,识是名色缘;识从行起,行是识缘;行从痴起,痴是行缘。是为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苦盛阴,缘生而有,是为苦集。菩萨思惟:‘苦集阴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

“于时,菩萨复自思惟:‘何等无故老死无?何等灭故老死灭?’即以智慧观察所由,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灭;爱无故取无,爱灭故取灭;受无故爱无,受灭故爱灭;触无故受无,触灭故受灭;六入无故触无,六入灭故触灭;名色无故六入无,名色灭故六入灭;识无故名色无,识灭故名色灭;行无故识无,行灭故识灭;痴无故行无,痴灭故行灭。是为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思惟:‘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时颂曰:

“此言众中说,汝等当善听,

过去菩萨观,本所未闻法。

老死从何缘?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观已,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缘?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知生从有起。

取彼取彼已,展转更增有,

是故如来说,取是有因缘。

如众秽恶聚,风吹恶流演,

如是取相因,因爱而广普。

爱由于受生,起苦罗网本,

以染著因缘,苦乐共相应。

受本由何缘?因何而有受?

如是思惟已,知受由触生。

触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触?

如是思惟已,触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缘?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缘?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名色从识生。

识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识?

如是思惟已,知识从行生。

行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知行从痴生。

如是因缘者,名为实义因,

智慧方便观,能见因缘根。

苦非贤圣造,亦非无缘有,

是故变易苦,智者所断除。

若无明灭尽,是时则无行;

若无有行者,则亦无有识;

若识永灭者,亦无有名色;

名色既已灭,即无有诸入;

若诸入永灭,则亦无有触;

若触永灭者,则亦无有受;

若受永灭者,则亦无有爱;

若爱永灭者,则亦无有取;

若取永灭者,则亦无有有;

若有永灭者,则亦无有生;

若生永灭者,无老病苦阴;

一切都永尽,智者之所说。

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

唯佛能善觉,因是有是无。

若能自观察,则无有诸入,

深见因缘者,更不外求师。

能于阴、界、入,离欲无染者,

堪受一切施,净报施者恩。

若得四辩才,获得决定证,

能解众结缚,断除无放逸。

色受想行识,犹如朽故车,

能谛观此法,则成等正觉。

如鸟游虚空,东西随风游,

菩萨断众结,如风靡轻衣。

毗婆尸闲静,观察于诸法,

老死何缘有?从何而得灭?

彼作是观已,生清净智慧,

知老死由生,生灭老死灭。

“毗婆尸佛初成道时,多修二观:一曰、安隐观,二曰、出离观。”佛于是颂曰:

“如来无等等,多修于二观,

安隐及出离,仙人度彼岸。

其心得自在,断除众结使,

登山观四方,故号毗婆尸。

大智光除冥,如以镜自照,

为世除忧恼,尽生老死苦。

“毗婆尸佛于闲静处复作是念:‘我今已得此无上法,甚深微妙,难解难见,息灭、清净,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斯由众生异忍、异见、异受、异学,依彼异见,各乐所求,各务所习,是故于此甚深因缘,不能解了。然爱尽涅槃,倍复难知,我若为说,彼必不解,更生触扰。’作是念已,即便默然不复说法。

“时,梵天王知毗婆尸如来所念,即自思惟:‘念此世间便为败坏,甚可哀愍。毗婆尸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而不欲说。’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宫忽然来下,立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时,梵天王右膝著地,叉手合掌白佛言:‘惟愿世尊以时说法!今此众生尘垢微薄,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开化,畏怖后世无救之罪,能灭恶法,出生善道。’

“佛告梵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但我于闲静处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若为彼说,彼必不解,更生触扰,故我默然不欲说法。”我从无数阿僧祇劫,勤苦不懈,修无上行,今始获此难得之法。若为淫、怒、痴众生说者,必不承用,徒自劳疲。此法微妙,与世相反,众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观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说法。’

“时,梵天王复重劝请,殷勤恳恻,至于再三:‘世尊,若不说法,今此世间便为坏败,甚可哀愍。惟愿世尊以时敷演,勿使众生坠落余趣!’尔时,世尊三闻梵王殷勤劝请,即以佛眼观视世界,众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钝,教有难易。易受教者畏后世罪,能灭恶法,出生善道。譬如优钵罗华、钵头摩华、鸠勿头华、分陀利华,或有始出污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与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开者,然皆不为水所染著,易可开敷;世界众生,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告梵王曰:‘吾愍汝等,今当开演甘露法门!是法深妙,难可解知,今为信受乐听者说,不为触扰无益者说。’

“尔时,梵王知佛受请,欢喜踊跃,绕佛三匝,头面礼足,忽然不现。其去未久,是时如来静默自思:‘我今先当为谁说法?’即自念言:‘当入槃头城内,先为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开甘露法门。’于是,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顷,于道树忽然不现,至槃头城槃头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佛于是颂曰:

“如师子在林,自恣而游行,

彼佛亦如是,游行无罣碍。

“毗婆尸佛告守苑人曰:‘汝可入城,语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宁欲知不?毗婆尸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见卿等,宜知是时。”’时,彼守苑人受教而行,至彼二人所,具宣佛教。二人闻已,即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尔时,世尊见此二人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于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

“尔时,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若素质易为受染。是时,地神即唱斯言:‘毗婆尸如来于槃头城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人所不能转。’如是展转,声彻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须臾之顷,声至梵天。”佛时颂曰:

“欢喜心踊跃,称赞于如来,

毗婆尸成佛,转无上法轮。

初从树王起,往诣槃头城,

为骞荼、提舍,转四谛法轮。

时骞荼、提舍,受佛教化已,

于净法轮中,梵行无有上。

彼忉利天众,及以天帝释,

欢喜转相告,诸天无不闻。

佛出于世间,转无上法轮,

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

升仙名普闻,善智离世边,

于诸法自在,智慧转法轮。

观察平等法,息心无垢秽,

已离生死厄,智慧转法轮。

灭苦离诸恶,出欲得自在,

离于恩爱狱,智慧转法轮。

正觉人中尊,二足尊调御,

一切缚得解,智慧转法轮。

教化善导师,能降伏魔怨,

彼离于诸恶,智慧转法轮。

无漏力降魔,诸根定不懈,

尽漏离魔缚,智慧转法轮。

若学决定法,知诸法无我,

此为法中上,智慧转法轮。

不以利养故,亦不求名誉,

愍彼众生故,智慧转法轮。

见众生苦厄,老病死逼迫,

为此三恶趣,智慧转法轮。

断贪瞋恚痴,拔爱之根原,

不动而解脱,智慧转法轮。

难胜我已胜,胜已自降伏,

已胜难胜魔,智慧转法轮。

此无上法轮,唯佛乃能转,

诸天魔释梵,无有能转者。

亲近转法轮,饶益天人众,

此等天人师,得度于彼岸。

“是时,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见法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即白毗婆尸佛言:‘我等欲于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吾法清净自在,修行已尽苦际。’尔时,二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如来又以三事示现:一曰、神足,二曰、观他心,三曰、教诫,即得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

“尔时,槃头城内众多人民,闻二人出家学道,法服持钵,净修梵行,皆相谓曰:‘其道必真,乃使此等舍世荣位,捐弃所重。’时,城内八万四千人往诣鹿野苑中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尔时,世尊见此大众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于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

“时,八万四千人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素质易为受色,见法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即白佛言:‘我等欲于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吾法清净自在,修行已尽苦际。’时,八万四千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世尊以三事教化:一曰、神足,二曰、观他心,三曰、教诫,即得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现前。八万四千人闻佛于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人所不能转,即诣槃头城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时颂曰:

“如人救头燃,速疾求灭处,

彼人亦如是,速诣于如来。

“时,佛为说法亦复如是。尔时,槃头城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提舍比丘、骞荼比丘于大众中上升虚空,身出水火,现诸神变,而为大众说微妙法。尔时,如来默自念言:‘今此城内乃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宜遣游行,各二人俱在在处处,至于六年,还来城内说具足戒。’

“时,首陀会天知如来心,譬如力土屈伸臂顷,从彼天没,忽然至此,于世尊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须臾白佛言:‘如是,世尊,此槃头城内比丘众多,宜各分布,处处游行,至于六年,乃还此城,说具足戒。我当拥护,令无伺求得其便者。’尔时,如来闻此天语,默然可之。

“时,首陀会天见佛默然许可,即礼佛足,忽然不现,还至天上。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今此城内,比丘众多,宜各分布,游行教化,至六年已,还集说戒。’时,诸比丘受佛教已,执持衣钵,礼佛而去。”佛时颂曰:

“佛悉无乱众,无欲无恋著,

威如金翅鸟,如鹤舍空池。

“时,首陀会天于一年后告诸比丘:‘汝等游行已过一年,余有五年。汝等当知,讫六年已,还城说戒。’如是至于六年,天复告言:‘六年已满,当还说戒。’时,诸比丘闻天语已,摄持衣钵,还槃头城,至鹿野苑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时颂曰:

“如象善调,随意所之,

大众如是,随教而还。

“尔时,如来于大众前上升虚空,结跏趺坐,讲说戒经:忍辱为第一,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时,首陀会天去佛不远,以偈颂曰:

“‘如来大智,微妙独尊,

止观具足,成最正觉。

愍群生故,在世成道,

以四真谛,为声闻说。

苦与苦因,灭苦之谛,

贤圣八道,到安隐处。

毗婆尸佛,出现于世,

在大众中,如日光曜。’

“说此偈已,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自思念:昔一时于罗阅城耆阇崛山,时生是念:‘我所生处,无所不遍,唯除首陀会天;设生彼天,则不还此。’我时,比丘,复生是念:‘我欲至无造天上。’时,我如壮士屈伸臂顷,于此间没,现于彼天。时,彼诸天见我至彼,头面作礼,于一面立,而白我言:‘我等皆是毗婆尸如来弟子,从彼佛化,故来生此。’具说彼佛因缘本末。‘又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皆是我师,我从受化,故来生此。’亦说诸佛因缘本末,至生阿迦尼吒诸天,亦复如是。”佛时颂曰:

“譬如力士,屈伸臂顷,

我以神足,至无造天。

第七大仙,降伏二魔,

无热、无见,叉手敬礼。

如昼度树,释师远闻,

相好具足,到善见天。

犹如莲华,水所不著,

世尊无染,至大善见。

如日初出,净无尘翳,

明若秋月,诣一究竟。

此五居处,众生行净,

必净故来,诣无烦恼。

净心而来,为佛弟子,

舍离染取,乐于无取。

见法决定,毗婆尸子,

净心善来,诣大仙人。

尸弃佛子,无垢无为,

以净心来,诣离有尊。

毗舍婆子,诸根具足,

净心诣我,如日照空。

拘楼孙子,舍离诸欲,

净心诣我,妙光焰盛。

拘那含子,无垢无为,

净心诣我,光如月满。

迦叶弟子,诸根具足,

净心诣我,如彼天念。

不乱大仙,神足第一,

以坚固心,为佛弟子。

净心而来,为佛弟子,

礼敬如来,具启人尊。

所生成道,名、姓、种族,

知见深法,成无上道。

比丘静处,离于尘垢,

精勤不懈,断诸有结。

此是诸佛,本末因缘,

释迦如来,之所演说。”

佛说此大因缘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同类推荐
  • 梁州记

    梁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元始谱箓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谱箓太真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iary of a Pilgrimage

    Diary of a Pilgrim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分春馆词

    分春馆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理惑论

    理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剑客不能说

    剑客不能说

    难分难合难挽留剑客不能说。剑客只剩下,漂泊;狭路相逢在,日落;是敌是友是恨是爱都是传说。痛快将情仇,斩落;指向爱的剑,难收;剑客只剩下,漂泊;狭路相逢在,日落;痛快将情仇,斩落;指向爱的剑,难收。
  •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诱惑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一个沉不住气的人,肯定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必然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头脑清醒的人。要想游刃有余行走于社会,必须要学会沉住气,必须要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沉住气,是经验的总结,生活的提纯;沉住气,是智者的选择,聪明的对策;沉住气,是信心的标志,希望的基石。该书是一本写给面临选择、陷入困惑和向往幸福的忙碌都市人的人生智慧书。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给读者怎样摸清情绪变化的规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并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 薄少溺宠小娇妻

    薄少溺宠小娇妻

    “夜店公主还有贞操?”他戏虐的将她压向墙角!要不是为了给小阿姨还赌债,她早就金盆洗手了,哪里会用制服诱惑骗这个坐拥百亿身家的恶魔总裁嘛!一夜缠绵,人财两失不说,她还被抓住把柄,被逼成为了他的贴身秘书!她顶着同事的挑衅、各色女伴的威胁、豪门家长的鄙视,一步步沦为他的宠物,呃,不!应该说是甜心小老婆!
  • 御宠皇弟怪财妃

    御宠皇弟怪财妃

    因为两包纸巾,上天恩赐她一场架空之旅,穿到一个不知名的时代也就罢了,为何要让她穿到一个长得如此惊天骇人的姑娘身上?丑就丑吧!她毕竟不是外貌协会,她不出去吓人就是了,可为何还要赐与她一个倾国倾城的相公?虽说这个相公智商有点障碍,可毕竟位高权重一颗鼻屎就足以将她击垮的人,这叫她如何在这个陌生年代立足威严!她直昂头破骂苍天的不公……
  • 沧浪说

    沧浪说

    上“碧落”,下“黄泉”,争斗何时休?沧浪,是否又要重演血流成河的悲剧?……少年许晨附身在了少年徐盛身上,一个是碧落传人,一个是黄泉重生,两少年走出了不一样的碧落黄泉路。
  • 砂海

    砂海

    那是一场拥有美好结局的暗恋,致自己的青涩时光和那个清瘦的少年。
  • 盛世江山:公主有毒

    盛世江山:公主有毒

    春水凝碧,断雁越澄空。挥袖抚琴,七弦玲珑。芦苇客舟,雨蒙胧。那年竹楼,惘然如梦。白衣凝霜,泠泠雨惊鸿。琼壶歌月,长歌倚楼。水落紫蔷,风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芳华尽散,盈水展千华。飞花飘絮,百千夜阑。广袖霓裳,雪飘渺。清酒一盏,芙蕖尘嚣。
  • 鸿蒙石

    鸿蒙石

    因绝对截脉之体为家族所弃的少年,偶得半份残图,勾动大陆风云……故事自此开始!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读王志艳编著的《秘境追踪》,您将目睹传说中外星人创造的奇迹,也将看到人类对自身起源探寻的困惑;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中蕴藏的美妙与诡异,而且还会在思考之余,从心底升起探求世界真谛的渴望。
  • 盛世娇宠:一品毒妃

    盛世娇宠:一品毒妃

    上一世,她是丞相府最受人唾弃的嫡女,容貌丑陋受尽欺凌;这一世,她是天阙王朝最高贵的女子,风华绝代毒术精湛。奈何父亲不疼,庶妹欺侮,就连寄住在自己家的外人都敢栽赃陷害,皇帝更是轻飘飘一封口谕,把她嫁给杀人成狂的疯王爷!于是她被欺辱,有护卫撑腰;她任性,有护卫惯着;她放肆惹怒了皇后,更有白王亲自出场包庇!云危画以为自己老老实实做白王府的血液储备就好,可她步步谨慎步步危急,才发现所有事情都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