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96400000001

第1章

後漢

明帝永平八年。楚王英。奉縑紈贖愆。詔以英奉黃老浮屠。令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囗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囗按楚王英傳。英少時好游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永平八年。詔令天下死罪。皆入縑贖。英遣郎中令奉黃縑白紈三十匹。詣國相曰。托在蕃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以聞。詔報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因以班示諸國中傅。英後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龜玉鶴刻文字。以為符瑞。十三年男子燕廣告英與漁陽王平顏忠等。造作圖書。有逆謀事。下案驗。有司奏。英招聚姦猾。造作圖讖。擅相官秩。置諸侯王公將軍二千石。大逆不道。請誅之。帝以親親不忍。乃廢英徙丹陽涇縣。

桓帝延熹九年。襄楷以宮中立浮屠老子祠。上書切諫。不聽囗按後漢書桓帝本紀論贊。帝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宮。設華蓋以祠浮圖老子囗按襄楷傳。延熹九年。楷上書曰。臣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虗。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慾去奢。今陛下嗜慾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彞翟。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盻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艶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殫天下之味。奈何欲如黃老乎。書上。即召詣尚書問狀。尚書請下司隸正楷罪法。收送洛陽獄。帝不誅。猶司宼論刑囗按西域傳。桓帝好神。數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盛。

高祖普通囗年。詔庾承先。學通老釋。勒州縣時加敦遣囗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囗按庾詵傳。普通中。詔曰。庾承先。學通黃老。該涉釋教。並不競不營。安茲枯槁。可以鎮躁敦俗。承先可中書侍郎。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囗按庾承先傳。承先字子通。頴川鄢陵人也。元經釋典。靡不該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練。郡辟功曹不就。

宣帝太建十四年。後主即位。詔僧尼道士。不依經律者。並皆禁絕囗按陳書後主本紀。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夏四月庚子。詔僧尼道士。挾邪左道。不依經律。民間淫祀妖書。諸珍怪事。詳為條制。並皆禁絕。

北魏

太祖好黃老。兼崇佛法囗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囗按釋老志。太祖平中山。經略燕趙。所逕郡國。佛寺見諸沙門道士。皆致精敬。禁軍旅無有所犯。帝好黃老。頗覽佛經。但天下初定。戒車屢動。庶事草剏。未建圖宇招延僧眾。然時時旁求焉。

太宗遵太祖之業。亦好黃老佛法囗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囗按釋老志。太宗踐位。遵太祖之業。亦好黃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圖像。仍令沙門。敷導民俗。

世祖太平真君五年。禁私養沙門師巫囗按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五年。春正月戊申。詔曰。愚民無識信惑妖邪。私養師巫。挾藏讖記陰陽圖緯方伎之書。又沙門之徒。假西戎虗誕。生致妖孽。非所以一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也。自王公已下。至於庶人。有私養沙門師巫。及金銀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師巫沙門身死。主人門誅。明相宣告。咸使聞知。

北齊

顯祖天保六年。勅道士為沙門囗按北齊書顯祖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天保六年。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學者。論難於前。遂勅道士。皆剃髮為沙門。有不從者。殺四人。乃奉命。

北周

高祖天和三年。帝御大德殿。集沙門道土。講禮記囗按周書高祖本紀。天和三年。秋八月癸酉。帝御大德殿。集百寮及沙門道士等。親講禮記。

天和四年。春二月戊辰。帝御大德殿。集百寮道士沙門等。討論釋老義囗按周書高祖本紀。云云囗按沈重傳。重天和中。復於紫極殿。講三教義。朝士儒生桑門道士至者。二千餘人。

建德二年。帝升座辨釋三教囗按周書高祖本紀。建德二年。冬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建德三年。初斷佛道二教囗按周書高祖本紀。建德三年。夏五月丙子。初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六月戊午。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元。但岐路既分。派源逾遠。淳離朴散。形氣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說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歸。爭驅靡息。今可立通道觀。聖哲微言。先賢典訓。金科玉篆。秘蹟元文。所以濟養黎元。扶成教義者。並宜弘闡。一以貫之。俾夫玩培塿者。識嵩岱之崇崛。守磧礫者。悟渤澥之泓澄。不亦可乎囗囗按佛祖統紀。北周武帝。建德二年。帝集僧道宣旨曰。六經儒教。於世為宜。真佛無像。空崇塔廟。愚人信順。徒竭珍財。凡是經像。宜從除毀。父母恩重。沙門不敬。斯為悖逆之甚。國法豈容。並令反俗用崇孝養。時慧遠法師。出眾抗答曰。若以形像無情事之。無福國家。七廟豈是有情。帝曰。佛經外國之法。故當廢之。七廟上世所立。朕亦不以為然將同廢之矣。師曰。若以外國之法。非此所用。仲尼所說。出自魯國秦晉之地。亦應不行。七廟若廢。則五經無用。三教同廢。何以治國。帝曰。魯與秦晉。封域雖殊。莫非一王之化。師曰。若秦魯同一王化。震旦天竺。同在閻浮輪王一化。何不同遵。帝與師往復數至十二。帝不能屈。三年五月。帝欲偏廢釋教。令道士張賓飭詭辭。以挫釋子。法師知元。抗酬精壯。帝意賓不能制。即震天威以垂難辭。左右叱元聽制。元安詳應對。陳義甚高。陪位大臣。莫不欽嘆。獨帝不說。明日下詔。并罷釋道二教。悉毀經像。沙門道士。並令還俗。時國境僧道反服者。二百餘萬。

宣帝大象元年。初復佛像及天尊像囗按周書宣帝本紀。大像元年。冬十月壬戌。帝幸道會苑大醮。以高祖武皇帝配醮訖。論議於行殿。是歲初復佛像及天尊像。至是帝與二像。俱南面而坐。大陳雜戲。令京城士民縱觀囗囗按佛法金湯編。宣帝大成元年。先是沙門道林。以學業進見。與武帝議論二十日。酬酢七十番。武帝不能屈。遂許以復教。會武帝殂。至是道林。申請尤力。帝許之。遂下詔曰。先帝惑於異論。以釋道為無益。故廢而不行。然大教所繫。詎宜罷黜。於是興復二教(按。是年改大成。為大象)。

大象二年。靜帝即位。復行佛道二教囗按周書靜帝本紀。大象二年。五月己酉。宣帝崩。帝入居天臺。六月庚申。復行佛道二教。舊沙門道士。精誠自守者。簡令入道囗囗按續文獻通考。劉氏曰。此楊堅意也。堅將有他志。以是求福。

高祖開皇二十年。詔盜毀佛及天尊像者。以不道論。沙門道士壞佛及天尊者。以惡逆論囗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二十年。十二月辛巳。詔曰。佛法深妙。道教虗融。咸降大慈。濟度羣品。凡任含識。皆蒙覆護。所以雕鑄靈相。圖寫真形。率土瞻仰。用申誠敬。敢有毀壞偷盜佛及天尊像者。以不道論。沙門壞佛像。道士壞天尊。以惡逆論。

唐置崇元署寺觀監。掌寺觀僧尼道士女冠之政囗按唐書百官志。崇元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京都諸觀名數與道士帳籍齋醮之事。新羅日本僧。入朝學問。九年不還者。編諸籍。道士女冠僧尼。見天子必拜。凡止民家。不過三夜。出踰宿者。立案連署。不過七日。路遠者。州縣給程。天下觀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冠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萬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萬五百七十六。兩京度僧尼道士女冠。御史一人涖之。每三歲州縣為籍。一以留縣。一以留州。僧尼一以上祠部。道士女冠一以上宗正。一以上司封。(又)有府二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崇元學博士一人。學生百人。隋以署隸鴻臚。又有道場元壇。唐置諸寺觀監。隷鴻臚寺。每寺觀有監一人。貞觀中廢寺觀監。上元二年。置漆園監尋廢。

高祖武德囗年。幸國學。命僧道。講金剛經及老子囗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囗按大唐新語。高祖嘗幸國學。命徐文遠。講孝經。僧惠乘講金剛經。道士劉進嘉講老子。詔劍德明與之辯論。於是詰難鋒起。三人皆屈。高祖曰。儒元佛義。各有宗旨。劉徐等並當今傑才。德明一舉而蔽之。可謂達學矣。賜帛五十匹。

武德九年。廢浮屠老子法。尋復之囗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九年。四月辛巳。廢浮屠老子道。六月庚申。息浮屠老子法囗囗按舊唐書高祖本紀。九年夏五月辛巳。以京師寺觀。不堪清淨。詔曰。釋迦闡教。清淨為先。遠離塵垢。斷除貪慾。所以弘宣勝業。修植善根。開導愚迷。津梁品庶。是以敷演經教。檢約學徒。調懺身心。捨諸染著。衣服飲食。咸資四輩。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末代陵遲。漸以虧濫。乃有猥賤之侶。規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托號出家。嗜慾無厭。營求不息。出入閭里。周旋闤闠。驅策田產。聚積貨物。耕織為生。估販成業。事同編戶。迹等齊人。進違戒律之文。退無禮典之訓。至乃親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訛。交通豪猾。每罹憲網。自陷重刑。黷亂真如。傾毀妙法。譬茲稂莠有穢嘉苗類彼淤泥混夫清水。又伽藍之地。本日淨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以來。多立寺舍。不求閒曠之境。惟趨喧雜之方。繕采崎嶇。棟宇殊拓。錯舛隱匿。誘納姦邪。或有接延[廓-享+墨]邸。鄰近屠酤。埃塵滿室。羶腥盈道。徒長輕慢之心。有虧崇敬之義。且老氏垂化。本實冲虗。養志無為。遺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謂元門。驅馳世務。又乖宗旨。朕膺期馭宇。興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護持。欲使玉石區分。薰蕕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諸僧尼道士女冠等。有精勤練行守戒律者。並令大寺觀居住。給衣食勿令乏短。其有不能精進戒行者。有闕不堪供養者。並令罷。遣各還桑梓。所司明為條式。務依法教。違制之事。悉宜停斷。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所。餘悉罷之。事竟不行。

太宗貞觀五年詔。僧道致拜父母囗按唐書太宗本記。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高宗龍朔二年詔。釋老致拜君親。以令狐德芬議。復詔不拜囗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高宗本紀。龍朔二年。六月乙丑。初令僧尼等。並盡禮致拜其父母囗囗按佛法金湯編。令狐德芬。武德初為祕書丞。高宗龍朔二年。詔釋老。致拜君親。勅羣臣議之。德芬時為司成館大司成。議曰。竊以。釋老二教。慈敬弘深。有國因循遂開崇尚既久。其法須從其道切為拜伏。理恐未通。何者。削髮異冠帶之儀。持盋豈罇爼之禮。申恩方祈定慧。無勞拜跪嚴親。報德有冀真如。何必屈膝慈后。山林既往。非無廊廟之賓。朝野裁殊。理宜高尚其事。今使責以名教有虧其旨。臣等愚昧。請從不拜為宜。時眾議請拜者。三百餘人。請不拜者。五百餘人。六月八日。詔曰。朕商榷羣議。沉研幽[(厂-一)*臣*責]。然箕潁之風。高尚其事。遐想前代。固亦有之。今後不宜拜跪。

乾封元年。詔兖州置觀寺各三所。天下諸州。置觀寺一所。各度七人囗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乾封元年正月。兖州界置紫雲仙鶴萬歲觀。封巒非煙重輪三寺天下諸州置觀寺一所囗按續文獻通考。兖州置觀寺各三所。各度七人。天下州一觀一寺。各度七人。

中宗嗣聖八年。(即大后天授二年)夏四月。令釋教在道法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囗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武后本紀(云云)。

神龍元年。正月丙子。諸州置寺觀一所。以中興為名囗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神龍二年。僧會範道士史崇元等。授官封公。詔釋道齊班並集。永為定式囗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中宗本紀。神龍二年。二月丙申。僧會範道士史崇元等。十餘人。授官封公。以賞造聖善寺功也囗按續文獻通考。是年七月。詔曰。初太宗以老子為皇宗。升於釋氏之上。至則天朝。復在釋氏之下。今此已往。遂為定式。令齊班並。集。

睿宗景雲二年。詔遇法事僧尼。與道士女冠。齊行進集囗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睿宗本紀。景雲二年。夏四月癸未。詔以釋典元宗。理均跡異。拯人化俗。教別功齊。自今每緣法事。集會僧尼道士女冠等。宜齊行進集。時天下濫度僧尼。道士女冠並依舊。

元宗開元二年。令道士女冠僧尼。致拜父母。

開元二十五年正月。制道士女冠。直隷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檢校囗按以上唐書元宗本紀。不載囗按舊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六年。詔天下寺觀。各度十七人囗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開元二十六年正月。詔道釋二門。皆為聖教。其天下寺觀。大小各度十七人。簡用灼然。有經業戒行。為鄉里所推。仍先取用年高者。

開元二十七年。詔寺觀轉讀經典囗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開。元二十七年二月。制曰。天下寺觀。每一齋日。宜轉讀經典。懲惡勸善。以闡文教天寶三載。勅鑄天尊及佛像囗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三載。夏四月。勅天下州郡。取官物。鑄金銅天尊及佛各一軀。送開元觀開元寺。

天寶四載。法師神邕。與道士吳筠。面論邪正。以邕勝筠。命為僧統囗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天寶四載。召中岳道士吳筠入見。問以道要。對曰。深於道者。無如老子五千文。復問神仙冶煉之法。對曰。此野人事。積歲月以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時內侍高方士素事佛。毀於上前。遂辭還茅山。筠以見斥造論以毀釋氏。浙西觀察使陳少遊。請法師神邕決之。邕約面論邪正。旗鼓纔臨。筠竟敗北。邕遂著翻邪論。以攻餘黨。少遊聞於朝。命邕為僧統。

肅宗上元二年。詔講論二教囗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上元二年四月。詔於興善寺。設高座。講論元教。七月於景龍觀。設高座。講論二教。

寶應二年八月。詔寺觀不許褻瀆弛慢。其僧尼道士。不得妄托事故。非時聚會囗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代宗廣德元年。制偽度僧尼道士女冠。並與正度囗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大曆八年。勅度僧尼道士囗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大曆八年正月。勅天下寺觀。僧尼道士。不滿七人者。宜度滿七人。三七以上者。更度一人。二七以下者。度三人。

大曆十四年。德宗即位。勅不得奏置寺觀及度人囗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大曆十四年五月。癸亥帝即位。六月。勅自今更不得奏置寺觀及度人。

德宗貞元九年六月。詔定國忌日。寺觀齊僧道人數囗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貞元十二年。命沙門道士與儒官。討論三教囗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十二年四月庚辰。上降誕日。命沙門道士。加文儒官。討論三教。大悅。

憲宗元和二年。詔僧尼道士。隸左右街功德使囗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二年辛酉。詔僧尼道士。全隷左右街功德使。自是祠部司封。不復關奏。

元和十年。詔停寺觀開講囗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元和十年五月。詔京城寺觀開講。宜準興元勅處分諸畿縣。宜勒停其觀察使節度州。每三長齋月。任一寺一觀置講。餘州悉停。惡其聚眾。且慮變也。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詔以術人柳泌。僧大通。付京兆府杖死囗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穆宗本紀。元和十五年。正月丙午。帝即位。上始御延英對宰臣詔曰。山人柳泌。輕懷左道。上惑先朝。固求牧人。貴欲疑眾。自知虗誕。仍更逃遁。僧大通。醫方不精。藥術皆妄。既延禍。釁俱是姦邪。國固有常刑。人神所宜共棄。付京兆府。決杖處死。

敬宗寶曆元年。會沙門道士四百人。給賜有差囗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敬宗寶曆元年八月。幸蓬萊殿。會沙門道士。共四百人。賜食兼給茶絹。有差。

寶曆二年。文宗流僧惟貞道士趙歸真於嶺南囗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文宗本紀。寶曆二年。十二月八日。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迎上於江邸。甲辰僧惟貞齊賢正簡道士趙歸真。並配流嶺南。乙巳即位。庚申詔。妖妄僧惟貞。道士趙歸真等。或假於卜筮。或托以醫方。疑眾挾邪。已從流竄。其情非奸惡。迹涉詿誤者。一切不問。

文宗太和元年。詔祕書監白居易。同沙門義休。道士楊弘元等。入麟德殿。問難三教同異囗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囗按三教論。衡太和元年十月。皇帝降誕日。奉勅召入麟德殿內道場。對御三教談論。略錄大端。不可具載。第一座祕書監賜紫金魚袋白居易。安國寺賜紫引駕沙門義休。太清宮賜紫道士楊弘元。序云。中大夫守祕書監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白居易言。談論之先。多陳三教。讚揚演說。以啟談端。伏料聖心。飽知此義。伏計聖聽。飫聞此談。臣故略而不言。唯序慶誕贊休明而已。聖唐御區宇二百年。皇帝承祖宗十四葉。太和初歲。良月上旬。天人合應之期。元聖慶誕之日。雖古者有祥虹流月瑞電繞樞。彼皆瑣微。不足引諭。伏惟。皇帝陛下。臣妾四裔父母。萬姓恭勤。以修己慈儉以養人。戎夏乂安。朝野無事。特降明詔。式會嘉辰。開達四聰。闡揚三教。儒臣居易。學淺才微。謬列禁筵。會登講座。天顏咫尺。隕越於前。竊以。釋門義休法師。明大小乘。通內外學。靈山嶺岫。苦海津梁。於大眾中。能獅子吼。所謂彼上人者。難為酬對。然臣稽先王典籍。假陛下威靈。發問既來。敢不響答。(僧問)。義休法師所問。毛詩稱六義。論語列四科。何者為四科。何者為六義。其名與數。請為備陳者。(對)。孔門之徒三千。其賢者列為四科。毛詩之篇三百。其要者分為六義。六義者。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此六義之數也。四科者。一曰德行。二曰言語。三曰政事。四曰文學。此四科之目也。在四科內。列十哲名。德行科。則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則有宰我子貢。政事科。則有冉有季路。文學科。則有子游子夏。此十哲之名也。四科六義之名數。今已區別。四科六義之旨義。今合辨明。請以法師本教。佛法中比方。即言下曉然可見。何者。即如毛詩有六義。亦猶佛法之義例。有十二部分也。佛經千萬卷。其義例不出十二部中。毛詩三百篇。其旨要亦不出六義內。故以六義。可比十二部經。又如孔門之有四科。亦猶釋門之有六度。六度者。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者。即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以唐言譯之。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也。故以四科可比六度。又如仲尼之有十哲。亦猶如來之有十大弟子。即迦葉。阿難。須菩提。舍利弗。迦旃延。目乾連。阿那律。優波離。羅睺羅是也。故以十哲。可比十大弟子。夫儒門釋教。雖名數則有異同。約義立宗。彼此亦無差別。所謂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者也。所對若此。以為何如。更有所疑。請以重難。(難)。法師所難。十哲四科。先標德行。然則曾參至孝。孝者百行之先。何故曾參。獨不列於四科者。(對)。曾參不列四科者。非為德行才業。不及諸人也。蓋繫於一時之事耳。請為終始言之。昔者仲尼。有聖人之德。無聖人之位。棲棲應聘七十餘國。與時竟不偶。知道終不行。感鳳泣麟。慨然有吾已矣夫之歎然後。自衛反魯。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立一王之法。為萬代之教。其次則敘十哲論四科。以垂示將來。當此之時。顏閔遊夏之徒。適在左右前後。目擊指顧。列入四科。亦一時也。孝經云。仲尼居曾子侍。此言仲尼閒居之時。曾參則多侍從。曾參至孝。不忍一日離其親。及仲尼旅遊歷聘。自衛反魯之時。曾參或歸養於家。不從門人之列。倫擬之際。偶獨見遺。由此明之。非曾參德行才業。不及諸門人也。所以不列四科者。蓋一時之闕耳。因一時之闕。為萬代之疑。從此辨之。又可無疑矣。(僧問)。儒書奧義。既已討論。釋典微言。亦宜發問。(問)。維摩經不可思議品中云。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內。入得須彌山乎。假如入得。云何得見。假如却出。云何得知。其義難明。請言要旨。(僧答不錄難)法師所云。芥子納須彌。是諸佛菩薩。解脫神通之力所致也。敢問諸佛菩薩。以何因錄。證此解脫。修何智力。得此神通。必有所因。願聞其說。(僧答不錄問道士)儒典佛經討論既畢。請迴餘論。移問道門。臣居易言。我太和皇帝。祖元元之教。挹清淨之風。儒素緇黃。鼎足列座。若不講論元義。將何啟迪皇情。道門楊弘元法師。道心精微。真學奧祕。為仙列上首。與儒爭衡。居易竊覽道經。粗知元理。欲有所問。冀垂發蒙。(問)。黃庭經中。有養氣存神。長生久視之道。常聞此語。未究其由。其義如何。請陳大略。(道士答不錄難)法師所答。養氣存神。長生久視之大略。則聞命矣。敢問。黃者何義。庭者何物。氣養何氣。神存何神。誰為此經。誰得此道。將明事驗。幸為指陳。(道士答不錄。道士問)法師所問。孝經云。敬一人。則千萬人悅。其義如何者。(對)。謹案孝經。廣要道章云。敬者。禮之本也。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則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夫敬者。謂忠敬盡禮之義也。悅者。為悅憚歡心之義也。要道者。謂施少報多。簡要之義也。如此之義明白。各見於經文。其間別有所疑。即請更難。(難)。法師所難云。凡敬一人。則合一人悅。敬二人。則合二人悅。何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又問。所悅者何義。所敬者何人。(對)。孝經所云。一人者。謂帝王也。王者無二。故曰一人。非謂臣下眾庶中之一人也。若臣下敬一人。則一人悅。敬二人。則二人悅。若敬君上。雖一人。則千萬人悅。何以明之。設如人有盡忠於國。盡敬於君。天下見之。何人不悅。豈止千萬人乎。設如有人不忠於國。不敬於君。天下見之。何人不怒。亦豈止千萬人乎。然敬即禮也。禮即敬也。故傳云。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如此則豈獨空悅乎。亦將事而養之也。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如此則豈獨空不悅乎。亦將逐而誅之也。由此而言。則敬不敬之義。悅不悅之理。了然可見。復何疑哉。(退)臣伏惟。三教談論。承前舊例。朝臣因對揚之。次多自敘。不能及平生志業。臣素無志業。又乏才能。恐煩聖聰。不敢自敘。謹退。

太和二年。帝誕節。召法師知元與道士。於麟德殿論道囗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太和七年。降誕日。僧道講論於麟德殿囗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文宗本紀。太和七年。冬十月壬辰。上降誕日。僧徒道士。講論於麟德殿。翌日御延英。上謂宰臣曰。降誕日設齋起自近遠朕緣相承已久。未可便革。雖置齋會。惟對王源中等暫入殿。至僧道講論。都不臨聽。宰相路隨等奏誕日齋會。誠資景福。本非中國教法臣伏見。開元十七年張說源乾曜請以誕日。為千秋節。內外宴樂。以慶昌期。頗為得禮。上深然之。宰臣因請十月十日。為慶成節上誕日也。從之。

開成三年。詔僧道。於麟德殿談論囗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開成三年。勅僧道於麟德殿談論。法師知元。辨捷精壯。道流不能屈。帝色不平。放還桑梓。

武宗會昌五年。以道士趙歸真等言。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囗按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五年八月壬午。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囗囗按舊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五年。道士趙歸真。特承恩禮。遂舉羅浮道士鄧元起。有長年之術。帝遣中使迎之。由是與衡山道士劉元靖。及歸真膠固。排毀釋氏。而拆寺之請行焉。

會昌六年。宣宗即位。以道士劉元靖等。排毀釋氏誅之囗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囗按舊唐書宣宗本紀。會昌六年三月。帝即位。五月誅道士劉元靖等十二人。以其說惑武宗。排毀釋氏故也。

後唐

廢帝清泰二年。詔立釋道諸科囗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清泰二年。功德使奏。每年誕節。諸州府奏薦僧道。其僧尼欲立講論科。講經科。表目科。文章應制科。特念科。禪剎聲讚科。道士女冠。經法科。講論科。文章應制科。表日科。聲讚科焚修科。以試其能否從之。

後晉

高祖天福五年二月。天和節。道釋賜紫衣師號者。凡九十二人。

天福六年二月。天和節。道釋賜紫衣師號者。凡百三十有四囗按以上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俱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後周

世宗顯德五年六月。內出御衣六百餘事。錢四十萬。羅縠百匹。分賜兩階僧道。令增修寺觀囗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囗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太祖神冊三年。詔建佛寺道觀囗按遼史太祖本紀。神冊三年。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

神冊四年。命皇后皇太子。分謁寺觀囗按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四年。秋八月丁酉。謁孔子廟。命皇后皇太子。分謁寺觀。

宋立祠部鴻臚寺。掌道釋宮觀寺院之政囗按宋史職官志。祠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祀典。道釋祠廟。醫藥之政。凡宮觀寺院。道釋籍其名額應給度牒。若空名者。毋越常數。(又)鴻臚寺舊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豐官制行置卿一人。少鄉一人。丞主簿各一人。鄉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及國之凶儀。中都祠廟道釋籍帳除附之禁令。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中。太一宮建隆觀等。各置提點所。掌殿宇齋宮。器用儀物。陳設錢幣之事。在京寺務司。及提點所。掌諸寺葺治之事。傳法院。掌譯經潤文。左右街僧錄司。掌寺院僧尼帳籍。及僧官補授之事。已上並屬鴻臚寺。中興後廢鴻臚不置。併入禮部。

太祖開寶三年。十月甲午。詔開封府。禁止士庶之家喪葬。不得用僧道威儀前引囗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囗按燕翼貽謀錄(云云)。

開寶五年。詔僧道每當朝集。僧先道後。勅僧道並隸功德使。禁習天文地理囗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五年。十一月癸亥。禁僧道習天文地理囗囗按佛祖統紀。開寶五年。詔僧道每當朝集。僧先道後。並立殿廷。僧東道西。間雜副職。若遇郊天。道左僧右。敕僧道並隸功德使。出家求度。策試經業。關祠部給牒。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詔普度天下童子。凡十七萬人囗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囗按國朝會要(云云)。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戊子。盡括僧道。隸西京寺觀官吏。及高貲戶授田囗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淳化二年。詔國忌日。宰相以下。詣寺觀行香。禁不得事腥酒囗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云云)。

真宗景德二年。詔釋道歲度十人者。特放一人。不試經業。

景德四年。詔京城鬻酒肉者。並去寺觀。百步之外。有以酒肉五辛。酤市於僧道者。許人紏告。重論其罪。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以封禪行慶。詔天下寺觀各度一人。朝覲泰山陪位。僧道各度弟子一人。

大中祥符三年。詔天下州郡僧道。有犯公罪者。聽用贖法囗按以上宋史真宗本紀。俱不載囗按佛祖統紀(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臣僚以車駕詣寺觀。計百拜以上。請令近臣分拜。不許囗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囗按國朝會要。大中祥符八年正月。臣僚言。每歲上元車駕詣寺觀。三十餘處。百拜已上。望自今諸殿令近臣分拜。上謂王且曰。朕祈福中外。虔恭拜起。未嘗懈怠。卿等欲申裁減。非朕之意。

天禧三年。普度道釋童行。又大會沙門道士囗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三年。八月丁亥。大赦天下。普度道釋童行囗囗按佛祖統紀。天禧三年八月。恭謝聖祖。大赦天下。節文云。虗皇妙道。西竺真乘。咸昉化源。敢忘崇奉。應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係帳童行。並與普度。尚書右丞林特提舉祠部文牒。是歲度僧二十三萬百二十七人。尼萬五千六百四十三人。道士七千八十一人。女冠八十九人。詔於天安殿建道場。答謝天地。大會沙門道士。萬三千八十六人。上親以銀藥大錢面賜之囗囗按續文獻通考。天禧中。大會道釋。於天安殿。凡萬三千餘人。又嘗建齋醮。親臨賜以銀藥大錢。

仁宗天聖元年。二月壬戍。減諸節齋醀道場囗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明道二年。罷創修寺觀囗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二年。夏四月壬子。罷創修寺觀。帝始親政。裁抑僥倖。中外大悅。

寶元二年。五月己亥。禁女冠尼等。非時入內囗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哲宗元祐七年。詔太皇太后本命歲正月一日。京師及天下州軍。各齋僧尼道士女冠一日。在京宮觀寺院。開建道場七晝夜囗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囗按禮志(云云)。

徽宗崇寧元年。赦書節文應天下名德。僧道為眾師法。未有諡號者。仰所屬勘會以聞囗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云云)。

宣和元年正月。改詔釋為道囗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欽宗靖康元年。詔道君聖節。就道觀行香。乾龍節仍就佛寺囗按宋史欽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靖康元年。詔曰。此自大觀初聖節行香。許就道觀。今後道君聖節。仍就道觀。若乾龍節。仍就佛寺建道場。一月一依祖宗舊法。其道士官階。並與追毀。

高宗紹興三年。詔僧居道上。始令僧道用綾牒囗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紹興三年二月。廬山道法師。申劄都省。稱崇觀之後。道士叨冒資品林靈素王冲道輩。視兩府者甚眾。遂令道士。冐居僧上。靖康建炎道士。視官已行追毀。而國忌行香。寺院會聚。猶敢傲然居上。其蔑視國法。有若此者。今欲復還祖宗舊制。僧史略具載。每當朝集。僧先道後。並立殿廷。僧東道西。凡遇郊天。道左僧右。尋送禮部。取到太常寺狀。稱因革禮。乾德元年。宣德門肆赦故事。道左僧右。又檢照嘉祐編敕。并紹興新書。並以僧道立文為次。其政和條。內道僧觀寺。及道士位在僧上。並已刪去不行。尋蒙朝旨。依條改正。以僧居上。十一月。太常寺徧符。諸路應行香立班。諸處聚會。並依祖宗成法。以僧居左。自治平末。始鬻度牒。舊以黃紙印。造偽為者多。戶部朱異始奏。令僧道用勅綾牒。

紹興十一年。陳桷等請釋道之封。依舊降勅從之囗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囗按文獻通考。紹興十一年。太常卿陳桷等。請釋道封大師塔額。乞依舊降勅從之。

紹興十三年。道正僧正。各申狀爭序位。勅僧居道士上囗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紹興十三年。臨安府道正劉若謙。申省乞道士序位在僧上。妄稱別得指揮。僧正善達。陳狀乞檢準。紹興三年。都省批送法道法師。乞復祖宗舊法。繼蒙朝旨。批下依條改正。應行香立班。諸處聚會。以僧在上。告示劉若謙。取知委狀。後有妄詞。以違制論。

紹興十五年。春正月辛未。初命僧道。納免丁錢囗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囗囗按佛祖統紀。紹興十五年。敕天下僧道。始令納丁錢。自十千至一千三百凡九等謂之清閒錢。年六十已上。及殘疾者。聽免納。道法師。致書於省部曰。大法東播。千有餘歲。其間汙隆隨時。暫戹終奮。特未有如今日。抑沮卑下之甚也。自紹興中年。僧道征免丁錢。大者十千。下至一千三百。國四其民士農工商也。僧道舊籍仕版。而得與儒分鼎立之勢。非有經國理民之異。以其祖大聖人。而垂化為善故耳。至若天災流行。雨暘不時。命其徒以禱之。則天地應鬼神順。抑古今耳目。所常聞見者也。夫苟為國家禦菑。而來福祥亦宜。稍異庸庶之等夷可也。若之何遽以民賦賦且數倍。今天下民丁之賦。多止緡錢三百。或土瘠民勞。而得類免者為僧。反不獲齒於齊民。以其不耕不蠶。而衣食於世也。夫耕而食。蠶而衣。未必僧道之外。人人耕且蠶也(云云)。

紹興二十一年。九月戊戌朔。籍寺觀絕產以贍學囗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三十一年。二月乙丑。復鬻僧道度牒囗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孝宗乾道三年八月。四川旱。賜制置司。度牒四百備振濟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四年。出僧道度牒千道。禁科場文用佛老語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四年。五月癸亥。出僧道度牒千道囗囗按佛祖統紀。乾道四年九月。上謂禮部尚書李燾曰。科舉之文。不可用佛老語。若自修之山林。於道無害。倘用之科。場恐妨政事。

乾道七年。二月甲子。詔寺觀毋免稅役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八年八月。召三教之士。集內觀堂。賜齋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云云)。

淳熈二年。賜白雲堂印。令天下三學諸宗。並詣白雲堂。公舉用印。申明有司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淳熈二年三月。駕幸上竺。炷香禮敬大士。詔建護國金光明道場。賜白雲堂印。令天下三學諸宗。並詣白雲堂。公舉用印。申明有司。

淳熈七年。召雪竇禪師。入見。與論三教同異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囗按佛祖統紀。淳熈七年。召明州雪竇寶印禪師。入見。上問曰。三教聖人。本同此理。師曰。譬如虗空。初無南北。上曰。但所立門戶異耳。故孔子以中庸設教。師曰非中庸。何以立世間。華嚴有云。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間法。上曰。今時學者。祇觀文字。不識夫子心。師曰。非獨今之學者。當時顏子為具體。祇說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如有所立卓爾。亦未足以識夫子心。夫子亦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以此而觀。當時弟子。尚不識夫子心。況今人乎。張商英有云。唯吾學佛。然後能知儒。上曰。朕意常作此見。上又問曰。老莊之教何如。師曰。可比佛門中。小乘人耳。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雜毒。化火焚身。入無為界。正如莊子。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盡。方證菩提。正如伊尹。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斯民也。如有一夫。不被其澤。若己推而內之溝中也。上大說。即日詔住徑山。

淳熈十四年。八月辛未。賜度牒一百道備振囗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囗囗按燕翼貽謀錄。僧道度牒每歲試補刊印板。用紙摹印。新法既行。獻議者。立價出賣。每牒一紙。為價百三十干。然猶歲立為定額。不得過數。熈寧元年七月。始出賣於民間。初歲不過三四千人。至元豐六年。限以萬數。而夔州轉運司。增價至三百干。以次減。為百九十干。建中靖國元年增。至二百二十干。大觀四年。歲賣三萬餘紙。新舊積壓。民間折價。至九十干。朝廷病其濫。住賣三年。仍追在京民間者毀抹。諸路民間聞之。一時爭折價急售。至二十干。一紙而富家停榻。漸增至百餘貫。有司以聞。遂詔已降度牒。量增價直。別給公據。以俟書填六年。又詔改用綾紙。依將仕郎校尉例。宣和七年。以天下僧道。踰百萬數。遂詔住給五年。繼更兵火。廢格不行。南渡以後。再立新法。度牒自六十干。增為百干。淳熈初。增至三百干。又增為五百干。又增為七百干。然朝廷謹重愛惜。不輕出賣。往往持錢。入行都多方經營。而後得之。後又著為停榻之令。許容人增百干興販。又增作八百干。近歲給降轉多。州郡至滅價以求售矣。

同类推荐
  • 佛说兜沙经

    佛说兜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乐鸣空集

    天乐鸣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真君玉匣记

    许真君玉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Oakdale Affair

    The Oakdale Affa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题曾氏园林

    题曾氏园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情杀手桃花多

    冷情杀手桃花多

    夏千雪,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杀手,却因爱人背叛,穿越古代,一切从新开始,然而,生性冷淡的她,却招来了一朵又一朵的桃花。。。。。。。此文一女多夫,不喜勿入
  • 失落的神谕

    失落的神谕

    (短篇集合)暗黑的殿堂,静寂色面色惨淡的人儿,是谁手中的牵线木偶你要知道痛苦的尽头不是死亡是窒息却不能死去的你无法理解的挣扎我们应当在黎明的那一刻准备好迎接死神的到来
  • 超神星图师

    超神星图师

    一千三百年前,人类对于大自然无度的索取终酿恶果,能源危机让人类走入了灭亡的死胡同,就在人类绝望的时候,圣者法拉第大人发明了星图,有了星图提供能量,人类终于摆脱了能源危机。一副星图只能有一个公用,这是从星图发明以来就有的共识,直到有一天,韩枫发现了一个星图,诡异的包含了“和风”、“烈焰”两种星图的作用。世界震惊!平凡的少年靠着独特的星图,一步一步踏上了回家之路。
  • 杀手逆缘

    杀手逆缘

    她,杀手界的王,所有人都死在她手下。而她废柴一个,冷血的她该如何逆袭?
  • 天下为聘:邪皇盛宠逆天后

    天下为聘:邪皇盛宠逆天后

    弃妇重生,她休渣男,虐小三,打造她的商业帝国。摇身一变成为第一军火商,她与各方势力周旋交易。坐拥天下财富,姜菀月表示出嫁无压力。将军皇子不断纠缠,更有霸道帝王强势抢婚。她嫁给腹黑帝王强强联手。夜夜承欢,独占后宫,人前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铁血帝王,人后他却是宠妻狂魔。只不过,他一直戴着面具是闹哪样?夜黑风高,她终于忍不住追问,铁血帝王缓缓摘下面具,勾唇温柔一笑,“娘子,是我,你是永远都甩不掉为夫的。”她晕,谁来告诉她,他为什么是他?!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为青少年写书, 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 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 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 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 古”、“ 洋” 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 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小道星光

    小道星光

    林武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以后,一直苦苦的锤炼着自己,想要走上强者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个世界的巅峰之路,他林武,走定了!
  • 太极剑神

    太极剑神

    中国s市的杨家少主,因意外在藏宝室中偶得太极剑,从此来到一个实力为尊的世界。原本烈火城杨家家主之子,身怀太极圣体。修炼太极剑法。破太极印。为爱情,友情,亲情,手持太极罗盘,太极祖剑,战天下群雄。破道成祖,成为太极剑神,护我灵武大陆。
  • 以兽为仙

    以兽为仙

    一个狼孩被帝国的军队追了五年,走投无路之后跳下了断魔崖。然而,当他醒来之后,便是复仇之始,那时,整个世界都为他的横空出世而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