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0700000034

第34章

鈔前之五體等者即前五種體皆是心所變相分不離能變心體言心外無法者一切唯識故此上總標如聲下別釋聲為教體是第一音聲語言體即十一種色中之一是心王心所二所現影像相故此句是百法論文彼疏云謂此色法不能自起要藉前二(鈔云是心王心所也)所變現故(自證雖變不能親緣)故置影言言依聲假立者所依聲體尚不離心況依聲上假立名句文耶即第二名句文身體是分位唯識也(百法疏云謂此名等不能自起藉前二位差別假立)并前二義即是第三通取四法體言其教所詮即攝第四及諸法下即攝第五並離心無體者總歸今第六也。

鈔唯遮外境等者論云唯言但遮愚夫所執定離諸識實有色等又云唯言為遮離識我法彼疏云唯謂簡別遮無外境識表內心下論云識言總顯一切有情皆有八識六位心所(徧行等也)所變見相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此上五位皆名為識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彼疏云識謂能了詮有內心法苑云遣虗存實識觀遍計所執唯虗妄起都無體用應正遣空情有理無故觀依他圓成諸法體實二智境界應正存有理有情無故已上釋唯識二字。

▲鈔彼引多教成立唯識者釋成字也以經及本論俱稱唯識明唯識理故末論解釋名成安教理立故言引多教者彼論第三問云云何應知此第八識離眼等識有別自體聖教正理為定量故謂有大乘阿毗達磨契經中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解深密經亦作此說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入楞伽經亦作是說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藏識海亦然境界風所擊恒起諸識浪現前作用轉(上引三經論中皆有長行解釋乃至結云)已引聖教當顯正理(云云如彼)言亦引華嚴者即無性攝論引也如下可知唯識無有引文言廣如彼論者已略如上所指。

鈔論曰下即無著本論也言未得真智覺者未入見道人也。

▲鈔釋論下即無性菩薩釋本論故言謂彼聖者金剛藏者即能說人謂金剛藏所變文義影像聞者託之變似彼故佛滅已後結集如先所聞書之貝葉乃至東流譯梵從華如是展轉傳來今所聞見故知各各不離自識問本論云薄伽梵說釋論言金剛藏其故何耶答佛加令說與佛說同故不相違言故論中下問既論皆引華嚴成立唯識應非屬始教耶答彼但順己宗釋也故一卷唯識論云又復有義大乘經說三界唯心者但有內心無色香等外諸境界此云何知如十地經說三界虗妄但是一心作故心意與識及了別等如是四法義一名異此依相應說非不相應心說心有二種一相應心所謂一切煩惱結使受想行等皆心相應以是故言心意與識及了別義一名異故二不相應心所謂第一義諦常住不變自性清淨心故今三界虗妄但一心作者是相應心釋曰由此是知雖引華嚴亦成始教義耳。

鈔所引之經下問此文若作此宗釋曰者其義云何答下疏鈔說有十種一心一假說一心實有外法由心變轉非是一心二八識王所相見俱存故說一心如攝論唯識等說即二分師義三王所所變相分無別種生能見識生帶彼影起故說一心如深密觀所緣能論二十唯識說四攝所歸王故說一心如莊嚴論說五攝七唯歸第八故說一心如楞伽說六攝八識相歸如來藏性故說一心亦如楞伽七性相俱融故說一心如勝鬘等說八融事相入故說一心由心性圓融無礙以性成事事亦無礙九令事相即故說一心謂依心性之事心性既無彼此之異事亦相即十帝網無礙故說一心以心性無盡事亦如之初一小乘教次三涉始教次三就終頓上七同前四教後三別教上約分相門十門無礙方是圓教此與次梵行品義合之皆圓教唯心義也問下引當經中何不引此經文今由下答也。

鈔二又此等者楞伽經云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十地疏云雖謂此八識皆無自體唯如來藏平等顯現餘相皆盡(即前第六一心是也)經云一切眾生即涅槃相等以如如言而說唯識略鈔第二云禪門先祖有言心即是經者良因曉會言教展轉真實之體極至於真心今有後學棄却經教不說但指於心云是經教實為帶累禪宗。

▲鈔摩訶衍者下彼疏云法者出大乘法體通於染淨大位在因云眾生心義者具三大名之為大有二運載名乘具攝真生二門大位在果故唯取於淨故云明唯心義訖言今取解釋分顯心性相者意謂立義分中已明唯識義含終頓即同教分齊今正取二門交徹為終教也心真如門即是心性是真心生滅門即是心相是妄同是一心所成理事無礙終教義也。

▲鈔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者下疏云夫佛智非深迷情謂遠情亡智現則一體非遙既言知一切法即心自性則知此心即一切法性今理現自心即心之性已備無邊之德矣言非但相宗心變而已者理實應亦揀終教云非但性相無礙之唯心揀頓教亦非但體絕諸相之唯心謂是具德唯心之義耳。

疏一唯本無影至不知唯識故者問既不知唯識何以前唯心門中名假說一心耶答圓教必亦融彼故得說之以根猶劣且未明唯識之義漸漸成熟方為說之故下疏云自淺之深攝眾生故義須說四顯包含故。

疏亦本亦影等者問作句體式應先單後複此何相間而作答此依從淺至深以為次第故下疏結云自淺之深攝眾生故。

疏故佛地論第一下謂若約本質教佛利佗善根為因聞者善根為緣如來第六意識上文義相生為果名本質教若約影象教聞者善根為因佛利他善根為緣聞者第六意識上文義相生為果名影象教而云佛說者就佛利他善根強緣故名佛說耳。

鈔以果位中智強識劣者百法鈔云有漏位中智劣識強無漏位中智強識劣問何因如是耶答因中識強者為境強故以識為了別境而生故問因何境強答為煩惱強煩惱強者為智慧劣因此生死輪迴果中智強識劣者為境劣故境劣者為煩惱無故煩惱無者為智強故因此智強能捨生死得涅槃等。

▲鈔即真無漏者揀異等覺位中尚有餘有漏劣無漏在(十地中二障餘有漏善法名餘有漏十地中所生現有無漏法名劣無漏)今明佛果位中故曰即真無漏也既是真無漏心所現文義故名本質教也而對下文機心有漏故所變文義不真名影象也。

▲鈔有漏心變者有漏名義法相當途諸論皆云煩惱現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名之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厭惡損污處廣毀責過失立以漏名一欲漏二有漏三無明漏即以根隨三界煩惱為體雖三界煩惱應名漏漏於三有之漏故然下界煩惱多緣欲地從勝為名說為欲漏上界但名有漏不以餘法彰自行相名無明漏上皆慈恩釋名若約性宗出體則根本不覺三細六麤不分三界種現差殊以迷則全染悟則全淨無體性故圓教迷則盡法界一切情非情等皆是有漏悟則如上皆是無漏故華嚴緣起平等章云約眾生門中生佛皆是生滅有無善惡境界良以情謂不破故所見佛亦同情謂未曾見一佛清淨是故識倒佛亦倒情迷佛亦迷約佛門眾生佛皆本空寂良以情謂都盡名相已忘所見空寂同諸佛故未曾見一切眾生流轉佛心淨故眾生亦淨唯心迴轉也評曰據此則不應言此是漏此是無漏也。

鈔唯識諸師者即所等難陀德慧安慧火辯淨月等諸師也言然此論主者即十師也無不說法者無不說是法也。

疏聚集顯現者涉鈔云有兩解一云謂聞法時五心前後相續多字相起名曰聚集分明解悟名為顯現二云熏成種子在本識中名聚聞後字時帶前所聞字相集居現在名集所詮之義於識上現令第六識生正解心故名顯現。

疏連帶解生者涉鈔云前心能引後心後心續前心起名連後心能憶前心帶起前相名帶分明悟理名解生即此解心挾所聞名等相熏成種子以為教體又解聞諸字時已熏成種今聞行字時帶前諸字相生起現行合後字相一剎那間挾行兩字相復熏成種乃至聞常字時帶前三字相生起現行合後常字相令第六識生正解故名連帶解生此則聞後字時帶起前相生起現行連合後字相生得自性差別之解名連帶解生熏成種子以為教體也。

鈔別有三師者第一師十二心若取率爾耳識為一同時意識為二尋求為三決定為四則四字皆有四心應有十六今言十二者應以率爾耳識同時意識合為一心以同時意識即率爾意識通名心故也(已知大意次逐難釋)言說諸字時等者率爾耳識與同時率爾意識同是現量故唯緣聲故合為一心問尋求意識是比量何不緣名耶尋求心中下答也意云第二念意識推究此聲雖多剎那未知諸字所目故不緣字名也言此之二心者率爾及尋求二心也有本云三心者誤書也若此有三心並決定為四四字各四應有十六今唯經十二心故知合率爾及同時意識為一心也二字為正此亦通外難故謂有問言此之二心所變聲上已有字名何故不緣之耶故此答爾言如生等相者舉例釋成如眼等識緣色等時色等之上雖有生住異滅四相而不緣之今亦如是所變聲雖有字名亦不緣之但緣聲也。

▲鈔一云率爾耳識同時意識下第二師意也此開率爾耳識及同時意識為二除決定心故亦經十二心有十四相於此不散方起決定心也言尋求下出亦緣字名之所以也是比量故言三六九十四相現者謂聞諸字時有聲字名三相聞行字時亦有三相并前成六聞無字時亦有三相并前為九聞常字時亦有三相共前為十二并一句及義有十四相也下皆准知。

▲鈔一云率爾耳識但緣於聲下第三師義也於中曲有二解初解亦取尋求為數故有十二心故與後解異然同時意亦緣字名與前第二師不同問既同時意識得緣字名何要四尋求耶以緣常聲下答也意云雖緣字名不能連帶是現量故至尋求心以是比量方能連帶得圓滿故第二解者不取尋求為數故但八心以同時意識許通比量得緣過去之法既緣過去之法豈不許有連帶義耶故唯八心問同時下約初解為問答也問意云意識既是現量其時極速何得緣字名耶答意可知如理門下會相違也言不緣名義相繫屬故者謂不緣名與義相繫屬之名等得緣名自相故而云相繫屬者且如諸名一切為義是相繫屬以其時速而不能緣與義繫屬之名等也然上所敘總別四解從鈍向利慚次為理與唯識意燈鈔敘西域釋同而非皆取為正。

鈔則具一百五相者鈔文隱略今依法苑具釋言唱諸字時則有二相者法苑云說諸字時餘惡等字並在未來唯有一字及依一字所成之名於心上現此則一字成名之義亦有一字不成名者非此所明(此諸字二相謂一箇諸字一箇諸名棲翫記云此且依作法而說字字皆名此初一字未有聚集未知後後所說字故或亦聚集說一字多剎那故)次唱惡字時有七相者法苑云言惡時餘者等字並在未來其前諸字雖入過去現無本質由熏習力唯識變力仍於此念說惡字時心上顯現(已下准知)即有二箇一字(一箇諸字一箇惡字)一箇字身(一箇諸惡字身以二字已上方為字身故下皆准知)兩箇一字所成名(一箇諸名一箇惡名)一箇一字所成名身(合前諸惡二名成一名身下鈔云二名已去即得名身身者聚義下皆准知)一箇二字所成名(合前諸惡二字所成一名)次言者字時有十六相者法苑云又言者字時有三箇一字(諸字惡字者字)兩箇字身一謂諸惡二謂惡者以二合說下應准知不可隔越合成故無諸者合名字身(已上五相)一箇三字多字身(謂諸惡者三字合為多字身以一字已上方為多字故成六相)三箇一字所成名(諸字名惡字名者字名三名也為九相)二箇一字所成名名身如前字身亦二二合說(諸惡二名為一名身惡者二名為一名身并上為十一相)一箇一字所成名多名身(合前諸字名惡字名者字名三名為一多名身計十二相)論雖二說今取三字名名多名身不取四字者下應准知(棲翫記云婆沙論中有二師說一云三名已上名多名身一云四名已上名多名身其三名者但名身攝今依前解)兩箇二字所成名亦二二合說(謂諸惡二字為一名惡者二字為一名成十四相棲翫問云與身何別答此約但詮一自性也身約論二字性相合問名身與句有何差別答句約只論一箇差別名身自性尚是兩箇)一箇二字所成名名身(合前二諸惡及惡者二名成一名身為十五)一箇三字所成名(諸惡者三字所成一名也故為十六)次唱莫字時有三十相者法苑云復言莫時有四箇一字(諸字惡字者字莫字為四相也)三箇字身亦二二合說准前應知(謂諸惡字身惡者字身者莫字身成七相)兩箇三字多字身三三合說更互除初後一字(謂諸惡者名字身及惡者莫多字身並上為九相也)一箇四字多字身(謂諸惡者莫四字為一多字身成十相)四箇一字所成名(謂諸名惡名者名莫名為十四相也)三箇一字所成名名身謂二二合說(謂諸惡名身惡者名身者莫名身為十七相)二箇一字所成名三名多名身謂三三合說更互除初後一字(謂諸惡者三名多名身惡者莫三名多名身兼上為十九相)一箇一字所成名四名多名身(謂諸惡者莫四名多名身為二十相)三箇二字所成名謂二二合說(謂諸惡二字名惡者二字名者莫二字名為二十三相)二箇二字所成名名身(謂一合諸惡及惡者二名為一名身二合前惡者及者莫二名為一名身成二十五相)一箇二字所成多名身(謂合前諸惡二字名及惡者二字名并者莫二字名為一箇三名多名身成二十六相)二箇三字所成名更互除初後一字(謂諸惡者三字所成名惡者莫三字所成名并上為二十八相也)一箇三字所成名名身(合前三字所成之二名為一名身成二十九相)一箇四字所成名(謂諸惡者莫四字所成一名也總為三十相)後唱作字時有五十相者法苑云又言作字時有五箇一字(諸字惡字者字莫字作字為五相也)四箇字身謂二二合說(謂諸惡字身惡者字身者莫字身莫作字身兼前為九相也)三箇三字多字身(諸惡者三字多字身惡者莫三字多字身者莫作三字多字身成十二相)二箇四字多字身(謂諸惡者莫四字多字身惡者莫作四字多字身為十四相也)一箇五字多字身(謂諸惡者莫作五字為一多字身已上字及字身并多字身有十五相)五箇一字所成名(謂諸字名惡字名者字名莫字名作字名為二十相)四箇一字所成名名身謂二二合說(謂諸惡名身惡者名身者莫名身莫作名身成二十四相)三箇一字所成名三名多名身謂三三合說(謂諸惡者三名多名身惡者莫三名多名身者莫作三名多名身為二十七相)二箇一字所成名四名多名身更互除初後一字(謂諸惡者莫四名多名身及惡者莫作四名多名身為二十九相)一箇一字所成名五名多名身(謂諸惡者莫作五名所成一多名身為三十相)四箇二字所成名謂二二合說(如諸惡名惡者名者莫名莫作名為三十四相)三箇二字所成名名身(一合前諸惡二字名及惡者二字名為一名身二合惡者二字名及者莫二字名為一名身三合者莫二字名及莫作二字名為一名身為三十七相)二箇二字所成名三名多名身(一合前諸惡二字名及惡者二字名并者莫二字名為一三名多名身二合前惡者二字名及者莫二字名并莫作二字名為一三名多名身成三十九相)一箇二字所成名四名多名身(謂合前諸惡二字名及惡者二字名并者莫二字名與莫作二字名為一四名多名身計四十相)三箇三字所成名謂三三合說(諸惡者三字所成名惡者莫三字所成名者莫作三字所成名為四十三相)二箇三字所成名名身(一合諸惡者三字所成名及惡者莫三字所成名為一名身二合惡者莫三字所成名及者莫作三字所成名為一名身計四十五相)一箇三字所成名多名身(謂合前諸惡者三字所成名及惡者莫三字所成名并者莫作三字所成名為一三名多名身有四十六相)二箇四字所成名更互除初後一字(謂一箇諸惡者莫四字所成名一箇惡者莫作四字所成名為四十八相)一箇四字所成名名身(謂合前諸惡者莫四字所成名并惡者莫作四字所成名為一名身成四十九相)一箇五字所成名(謂諸惡者莫作五字為一名也已上名及名身并多名身有三十五并字等一十五故總有五十相)通前總合成一百五相問准法苑云此依一句事究竟說字名句聲都合總有五十一聚集何有一百五相答就實聞五字竟時除一句但有五十相此中且依倍倍增長而作其法兼於重者故有一百五相然上云諸行無常及今諸惡者莫作此二全偈如婆沙中具云諸行無常有起盡法生必滅故彼寂為樂次偈云諸惡者莫作諸善者奉行善調伏自心是諸佛聖教。

鈔言其五心下料揀差別也准法苑云一率爾心緣不慣習境生無欲俱故二尋求心與欲俱轉希望境故三決定心印解於境勝解俱故四染淨心與信等俱名善為淨與瞋等俱名惡為染中容非染淨故五等流心後似於前平等流類故言初後下約諸識有無料揀也率爾心名初等流心名後通六識皆有尋求決定染淨名中三心唯第六意識有也此依瑜伽顯揚說實則六識皆具五心七八唯四無尋求心無欲俱故仍通漏無漏位說之又前三下三性料揀此但依有漏位說若無漏位一切名善又率爾五識下起心不定料揀又意識下揀別意識二種率爾皆可知言餘義廣如別章者如法苑第一卷五心章中廣以十二門解釋不能繁引問何故須辯如是五心答為令了知心之分位入法無我唯識相故。

疏三唯影無本等者起信論云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彼疏云若廢根感論如來唯是妙理本智更無應化世諦生滅等相論又云但隨眾生見聞得益等言夜摩偈云下疏云此偈釋疑疑云為是有法不可聞耶為是無法無可說耶上半順後句疑以答之次疑云若爾何以現聞教法下半釋云但自心變非佛證也又大法炬陀羅尼經云眾生有著法想是故如來為其說法其實如來亦無所說。

▲疏龍軍堅慧者龍軍未詳堅慧者梵云婆囉末底此云堅固慧西域相傳此是地藏菩薩於佛滅後七百年時出中天竺大剎利種後造究竟一乘寶性論及法界無差別論等。

疏非直外心等者是對終教釋也直猶祇也不秪是眾生心外無佛色聲明前終教單無外質是故前說但有眾生自心內影象今亦空之言性本離故者釋成上義正說聽時本影之教性本離故強云非本非影實則言思無寄故云無教以絕待教故云之教故須彌偈下引證上半證無影象下半證無本質或可無取證無外無見證無內法性本空寂證性本自離不可得思量證亡言絕慮淨名下易知。

鈔等取頓教般若者以智論中論等釋般若經義今等其中頓教義也言此但明空之義者問若但取空一義合當始教何云頓教耶答以是三觀融通中取空之一義是即中之空非但空故是頓教也然上等字兼等始教之空不爾攝義不盡。

疏此前四說等者若約即行布之圓融總合為一若約即圓融之行布自淺之深耳鈔融為一味方順圓宗者此全收前四探玄記云此四皆不相妨以隨一門通餘三故夜摩偈讚疏鈔云若依此宗四句皆用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故質亦自心此但融前四即是圓教故前疏二通就諸教以成四句若約下不礙如前從淺至深四門別辯攝化眾生令彼隨門皆可入圓故。

疏一約同教以成四句者上約諸乘此唯約一乘故云同也又上約廣義收前諸乘此約深義唯理事無礙同頓同實故云同也言唯說無聽者問前終教中唯影無本今則唯說無聽豈不相違答為成四句之義前後各說一邊理實言之終教有無色聲無礙方為盡理。

鈔所以成三四句等者由探玄記但作一重四句而有二義即具今疏二重四句故今徵起以真心融二下釋以真心隨淨緣相盡性顯成佛故名理真心隨染緣成眾生故名事不離一心故得生佛說聽全收或可生佛皆事同一真心故理由有此義則似理事無礙故須分之也。

鈔亦可前是相即門者則以真心為唯心所現因則佛亦約相差之義名事即初四句含同別二義後四句唯別教義。

鈔此以佛果稱性故者法性融通因也明與性非異言全性為佛者顯非分成既全是真性所成之佛能成真性攝法無遺則所成之佛亦攝法無遺也。

疏故出現品云下問既普見眾生成佛如來何故說法眾生既已成佛何名果攝於因復名聽耶答此見眾生本性令聽斯法未實尅證故名為因良以不如是知故佛為說此總證佛心攝法別取收聽之義言一切眾生悉在如來智內下正釋以如如智下出所以也問此引佛性論應非別教答此有二義若所稱如如為所以眾生不出此如如者亦通理事無礙今由稱此如如故如來為能攝眾生為所攝即事事無礙義但餘經論有別教義即入圓教也故教章云又前三乘等諸門斷惑若一障一切障一斷一切斷即入此教若隨門前後即是三乘故今引他論證成別教也。

鈔並不倒故名如如者臻疏第四云如有二義一不顛倒故由妄想故名為顛倒如如境智遠離妄想故名為如二現常住義雖被煩惱所覆功德莊嚴體無變異故名為如今鈔略敘初一義耳。

▲鈔言如來下牒釋如來二字言約從自性來至得果等者即本覺名如始覺名來問性本是一何有本始及如來之別言性雖下答也意云本覺在因名應得始覺至果名至得故分如來之名也言但由清濁有異下彼論續云立名不同言在因位時下別釋二名也譬如下喻顯應得下法合所言藏者下牒釋藏字與疏全同。

▲鈔復次藏有三種下復釋能攝如來有其三種此中語略應云復次如來藏有三種也言由此果能攝一切眾生者是如來之藏眾生為體言今疏下出疏略引意也意云疏中但引中間之文而不引前一所攝名藏等文及後復次藏有三種等文即略却初後也或可疏中唯引中間之文今鈔却略引其初後文也二釋隨取上來總釋一所攝藏義。

▲鈔下更略引上鈔家更略引後二藏文也二隱覆為藏者此中應得至得俱名如來(不同前段應得名如至得名來)彼論云從住自性來至至得如體不變異故名如來(上釋如來)無漏道前彼煩惱所隱覆眾生不見故名藏(此釋藏字)是如來之藏煩惱為體又所隱覆如來即藏彼論云如來自隱不現故名為藏三能攝為藏者彼論云至得果地一切功德名如來應得之性名為藏是如來之藏以因中應得之性為體問應得在因何能攝果答彼論云若至果時方言得性者此性便是無常何以故非始得故故知本有是故言常言今取果攝下亦出疏意也。

鈔經云如來下出現品疏云用該動寂初舉所依三昧覺不滯寂故名善覺覺彼一相故用為方便二入已下顯一身之用既以一相為方便則物皆一相故即現多三如一成正覺下類顯餘身如來成正覺時羅身雲於法界一一皆是廣大之身並如一身之現言此一尚字下意謂劫剎等尚一身頓現況一類聽法之人非一身頓現耶有本云一顯法人者顯字悞也。

▲鈔正取大智下以佛智同空何所不攝況一總身而不攝諸法耶鈔眾生即因等者因稱理法界故與法性非異眾生亦攝法無遺。

鈔後此明佛證下解釋者是正解出現品云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之文也言若爾下徵也意云若眾生心中真如是佛所證爾者生佛皆一真如法相亦有此義何足為玄故復次下以疏次文答也意云性含真識生佛本覺同故若爾下復徵也意云自性法身可同出纏法身眾生未證與佛何相關耶意云出纏法身亦體同故下皆展轉通難可知言三大攸同者攸者所也眾生及佛為能同三大為所同或可彼雖明三大猶是所同終教分齊只屬自心各各修證不說生佛二無礙故則有其所局也今約事事無礙生佛全收則有其所通也問上引佛性論便成別教之義今特揀起信者何耶答前佛性義則少分通別教大途亦實教爾故引而證之而不揀別今由起信所宗二門三大於中顯體用處節節有之是一論大旨多分所說若不揀者應大分是別教故須揀之況佛性是明文今但義取故亦須揀也問何不但依當經顯示而用起信文耶答以起信所明隣於事事無礙今欲方便引彼教之根令入圓教亦攝生之善巧也故今歎為至妙上來文迹後淺至深於義皆是別教。

鈔並實非虗等者此遮而實生佛不互全收但是義說也謂初下別釋也鈔在文似隱者由文中說法之佛在眾生之心中聽法眾生在佛心中故似隱也言義極分明者由以一心貫之雖生佛之殊心體未嘗有異由同一心故生佛說聽雖互在而得一時則說聽互相宛然也次舉二喻在義尤分明也然師弟鏡喻則有三法以鏡融於師第在法以心融於生佛也而水乳喻則有二法直約生佛說聽互在也言相徧相攝思以准之者謂乳中之水是乳攝水水徧乳內言水中之乳是水攝乳乳徧水中等言下對反上等者疏云故眾生心中乃至說法也即上對明說下對明聽故云異爾。

疏兩相形奪中引證三文初二當經第三他經皆證兩相形奪生同佛故非生佛同生故非佛故說聽斯寂也然若約因緣無性故非生法身體寂故非佛一理平等故不說不度緣本所住故不說不聞即頓教義今取生佛各全形奪為所因令非聽非說即是生全在佛佛全在生故方得雙非為別教義也故知今引證文皆是非說非聽似濫頓教而為因不同故非頓義又四句圓融故尤非頓教。

鈔下半云等者經云又放光明法清淨疏云外清法境則法境咸空故云以說其義光如是言大般若經文前以釋者第八寂寞無言門中已釋正說聽時皆不可得故證雙泯之義。

疏是故此四下科云第三總結融通然既在說聽全收下分之而第一總標(既雙標二四句)第二別釋亦釋同別各四句今第三融通應融前二四句而疏云是故此四指別教四也若兼融通同教合云是故此二四句則少箇二字也或可科錯應於說聽全收下分二初總標二別釋於別釋中分二初同教二別教於別教中分三初總標二別釋三融通方順疏鈔正文之意也。

鈔隨舉一句等者四句中隨舉一句則須具四不相離故仍為別門互不相濫故隨下即一切聖教隨應一文等必具四句言若大若小者以包含無量乘故此約全收之義何教不明近結必具此四句通該於前同教四句并本影四句舉一全收方為究竟甚深唯識道理也。

疏一以本收末者以內收外也會前六門之內小乘破相始教立相始教所明淺近皆名為末同入一實本體即凝然真如也二會相顯性者會外即內也會前六門小始終所明淺近皆入絕待一實(初義通權後義唯實然初義所入之如雖非是權但以所收之教未說即如故通權耳)此上且依同教義釋若約圓別之義則前六門中乃至圓融具德聲名句文等皆攝歸無障礙真性又下說十門融通是知上下之文出沒始末究竟方為善說。

鈔彼疏釋云等者即唯識疏彼釋有二意初約所流教釋言由此地中者即第三地名發光地也論云成就勝定大法總持能發無邊妙慧光故云三慧照大乘法也言觀此教法根本名勝流真如者約三慧觀教法根本名為勝流真如此逆推本也言或證此如下二約所說法釋以此地菩薩證此真如得說法勝由本勝故末亦勝也勝流之真如皆依主釋初約所流教法以彰名後約所說勝法以彰名也。

疏彼宗雖不立下文含縱奪若約彼宗為言則奪彼不立隨緣則無真流義若約義縱之以本收末亦名如流所以約宗則揀約義則收者以疏主許彼論有隨緣義但弘宗者執真如不變爾故下疏云唯識等亦說真如是識實性但後釋者定言不變失於隨緣過歸後輩耳如彼論云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諸法實性既真如為識實性明知天親亦用如來藏而成識體但後釋論之人唯取不變故云過歸後輩也故知此有通實之義非一向權不爾何得此科云會權入實耶思之。

鈔故疏通云等者以根本智依真如展轉引生於後得乃至有十二分教義名為流此即生起次第言此大悲下問前云四法此何說五答前約悲智合說故四此約悲智開二故五即於後得智中開出故也。

鈔下引仁王等者證前疏二義中前教法從緣無性即是真如之義也法本即契經長行是也不誦偈者即伽陀孤起頌也餘如前釋言大王如如下一切文字皆即如如之性修學契順如如能生佛智故此如如文字名諸佛智母言乃因緣經中一義者以十二分皆有二義此因緣亦有二義一因請方說為重法故二因事方說知本末故今言因事制戒者乃因緣二義中第二義也言界即因義者以本生經說昔受身一說如來因中受身二說弟子因中受身故云因義也。

疏第八理事無礙體者前科會教即如即是非異不離義然要具不即不離非一非異義味方備故今明也又例前六七二門此應收前七門中事理而明無礙謂一切下雖教全即如事不礙理也而十二分等宛然理不礙事也雖理全即為一切教法理不礙事也而真理湛然事不礙理也由真理既即性即相而無礙佛之聲教亦順性而融通以所施教法皆與能施如智而相應故具斯無礙如前下廣說應立事徧理門等十門如義分齊已明但彼歸所詮為門此約能詮為門自不相濫問前聲名句文等中已明事理無礙與此何殊答彼聲名句文四法上明事理無礙此通明前七門皆令事理無礙問前料揀中此屬同教何能令前七門中事事無礙等義皆歸理事無礙耶答既名同教何有事事無礙之義明知且是一相之言今約具德門明事理無礙則無所不該。

鈔揀義取文者會解云以疏云文義皆圓即揀前義如前說聽全收等即是義圓今雙標文義皆圓故揀前唯義圓也今解此經文義俱圓若所詮義圓如義理分齊今以能詮為門故揀義圓取文圓耳。

疏即圓音等者以能詮聲名句文為門故則無法不攝故云法雨皆充徧文義各不同於一法中解眾多等普入一切文義相隨分別諸法不可說等觸事即法一念頓演故云皆圓也言即眷屬教等者餘隨機之教是此主教之眷屬故雖不同此方說十住等為主十方說十住等為伴亦却得為主此眷屬教亦是伴教之類俱伴中收欲顯攝法無遺故。

鈔二者既言等者如前合教二師處已明言若一直聲昔義非正者出現品疏鈔云圓音亦名一音有三一敘昔二辯違三會通今初敘昔有三義一云諸佛唯是第一義身永絕萬像無形無聲直隨機現無量色聲猶空谷無聲隨呼發響然則就佛言之無音是一約機言之眾音非一而言一音圓音者良由一時一會異類等解隨其根性各得一音不聞餘聲不亂不沓顯是奇特故名一音音徧十方隨機熟處無不聞故名為圓音非謂如空徧滿無別韻曲經云隨其類音普告眾生斯之謂也二云就佛言之實有色聲其音徧滿無所不徧但無五音四聲等異無異曲故名為一音無不徧故名為圓音但是圓音作增上緣隨根差別現眾多聲猶如滿月唯一圓形隨器差別而現多影亦如長風隨其眾竅聲有多種經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三云如來於一語業之中演說一切眾生言音是故令彼眾生各聞己語非是如來唯發一言但以語業同故名為一音所發多故名為圓音如舍支聲尚多音聲齊發況如來耶二辯違者上來三解偏取皆失初第一義無形無聲非音義故但隨他音非自音故第二唯是一語無多音故一不即多豈為圓音有則多亦應有無則一亦須無何得一有而多無耶第三雖但是多又無一故若語業同一切眾生豈一音耶故並非也三會通者上但責偏不謂全失合上三義方是圓音之義耳謂多即一若多不即一則非一音一復即多若一不即多非圓音二即是空空即是二若二不即空是所執故不無性故非圓非一空不即二非空非圓故鎔融無礙即是圓音十中三義(即圓音十義中三義)謂初是無生滅義次一是無邪曲義後一是普至義是知得正義則傍收無遺不得正意並為乖理釋曰今鈔所非即第二師義也。

▲鈔下引諸經者即當部中諸處經文。

▲鈔三法雨下隨一一音說徧無盡之法故又隨一一法門稱性故皆充法界即徧充義別也故下云三節已含四義以第三節含上二義故一則展一普徧下別顯四句也有本云三展一普徧者三字悞書下三句可知。

▲鈔譬如下疏云遍入無住喻言法喻之中亦自影略者喻中亦應言普入一切處乃至一切報中法中亦應云普入一切事乃至出世間處故一切眾生種種語言下攝他入己亦應攝所詮皆文影略何以下徵釋法性融通因也如書字無事不錄(釋名云書者庶也糺庶物故亦曰著著萬物故)則無所不入尋之豈有住耶喻雖互入而無住可謂玄矣。

▲鈔隨義名異下即容入義異立容入名容入體同即義一也。

▲鈔譬如自在天王下即他化自在天王之婇女也。

▲鈔已有數重者於前一一佛法中但取一法出妙音聲不可說此是一重音聲轉法輪是兩重法輪復演修多羅是三重修多羅又分別法門為四重法門又說諸法為五重故云已有數重但說一法也。

疏若類通諸法等者上說十玄但依聲名句文四法為門以明若以諸法顯義體例同聲等則何法不是能詮皆具十玄之義仍能詮為門即次此能詮而為所詮亦具十玄之義如義分齊說皆為教體。

疏第十海印炳現等者以前九別說此一門總明也則三乘一乘等皆定中炳現耳言此約果位者經云譬如大海普能印現四天下一切眾生色相形像是故共說以為大海諸佛菩提亦復如是普現一切眾生心念根性欲樂而無所現是故說名諸佛菩提此是約佛海印定也言若約因位下圓滿信心位至初住時亦得印現或可圓教信位亦得印現言賢首品下具如前辯。

疏語之所尚等者圭峯云就賓主談論時言之云語之所尚曰宗趣謂意趣趣向即心意所歸趣之處以所宗尚必有意之所趣。

鈔主也等者隨其所宗之義為主餘但兼故又多分明其所尚之義餘少說故。

鈔本二者即上座部大眾部者南山戒疏云根本二部如四分中初結集時選五百人即是窟內迦葉上座部也餘不在數名為大眾即窟外部也所謂上座大眾創分結集之初故文殊問經云根本二部即此是也後百餘年摩竭提國王號無憂統攝贍部即化洽人神時有大天者其未出家時犯三逆罪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造已深生憂悔欲求滅罪遂逢窟外大眾部僧既不知其犯逆便與出家受具以聰明故為無憂王之所宗敬後與上座部乖諍(以大天說五事偈云無學漏失因魔嬈無知疑惑由他度聖道不起假聲呼是謂如來真淨教)時大天謂戒經中若滅諍者當依多人語時上座部耆德雖多人數甚少大眾部黨內耆德雖少人數極多王因以大天為是是以二部抗行若慈恩瑜伽略纂云佛涅槃後第一百年因彼大天諍於五事大天名高德大果證年卑王貴欽風僧徒仰道既而卓犖無侶遂為時俗所嫉謗之以造三逆加之以增五事競名角利今古所同虗中槅架是凡共有由此紛紜故諸小乘因分別部黃金數段白[疊*毛]片分佛懸記之從斯始矣(准此一百年後方分根本二部)又宗輪論說於大眾部流出八部於上座部流出十部兼本二部共二十部也故彼云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說部二說出世部三雞胤部次二百年從大眾部復出一部名多聞部次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復出一部名假說部次第二百年滿有一外道出家捨邪歸正名曰大天(非前造逆之大天也)於大眾部出家受具多聞精進居制多山與彼部僧重詳五事五事偈云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無慈真佛教因此乖諍遂分為三部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本末合成九部也二上座部從三百年初(大眾部耆德小二百年後便分上座部耆德多三百年後方分也)迦多衛尼子於上座部出家盛弘一味論少說經律既乖部旨遂分為兩部一說一切有部亦名說因部謂此部立義廣出因故也二上座部轉名雪山部上座部弟子本弘經教說因部起多弘對法既閑義理故伏上座上座部弱於後移雪山避之故依處而為名也次三百年從一切有部出一部名犢子部次三百年從犢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賢胄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次第三百年從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化地部次第三百年從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次第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飲光部次第四百年從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經量部亦名說轉部本末成十一部并前大眾共二十部皆以二部為本故云本二也。

▲鈔無是亦無非等者先長行經云能令法住並得四果三藏平等如海無異味如有人二十子真實如來所說上約佛說以隨情執故無是四諦等更無異說故無非或但各言自是豈名實是故云無是各互非他豈名實非故云無非又既皆從大乘出何有是非或可依之修行無不獲益故云無是亦無非也言未來起者對說經時名為未來如來滅度一百年後方起也具如上說。

▲鈔以義相從者下謂小乘異計有多十八本二已是合之今將二十部以義相從更復合之為其六宗兼諸大乘故有十宗也。

鈔早欲參涉大乘者以彼假名無定實之義似參大乘復以經為定量不依律論故云經部言但除下即但空之意也言妙有真性者謂後不空而為妙有真性非是即空之有而為妙有也。

疏今總收一代時教以為十宗者且前四宗外護身寺自軌法師於前四內加第五法界宗即華嚴經又耆闍寺凜法師復為六宗如前鈔敘皆非今所用今此十宗即於大乘法師八宗內全收前六以彼第七勝義俱空宗今為第八真空絕相宗以彼第八應理圓實宗為第七三性空有宗其第九第十二宗是疏主於大乘法師外新加故有十宗以收一代時教也。

音釋

(胡頰切懷持也藏護也)。

(呂角切卓犖也)。

(古伯切大車軛也)。

(直祐切裔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逃妻回归:抓住小萌妻

    逃妻回归:抓住小萌妻

    人们对熙月的创造赞不绝口,同时也对一手遮天的莫子熙避让敬佩。有位记者曾问:“莫总裁,您最爱和您妻子做什么。”“生小月溪。”莫总裁眼中的欲望隐藏不住。回到家后的莫总裁拉起在吃水果的小妻子。“子熙哥哥,你干嘛”“干你,生小月溪”
  • 创世礼赞

    创世礼赞

    看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奸馋懒滑坏、阴险毒辣狠的小人物,如何成长为这个世间的创世之神!
  • 异世菜农

    异世菜农

    老夫聊发少年狂~菜农也疯狂~种种菜,打打怪,生活其实很无奈。ps:追求某些东西的生活文,或许有些无聊吧。不喜无聊文,跳转第三卷,江湖儿女,我来了~!~
  • 海贼王道:我的冤家叫索隆

    海贼王道:我的冤家叫索隆

    出车祸倒霉!遇魔王倒霉!被魔王拍飞进入海贼王里更倒霉!田佳佳咬袖望着腰有三把刀,循步走来的索大大,颤声开口“可否轻点?上回已是青紫一片…”男人咬牙一把将她扯于身后,“不可!唉…旁人打架,你怕甚?”
  • 女人如仇

    女人如仇

    大小姐柔情万种的面具下掩着深藏不露的狼狠之心。二小姐泼辣不羁家里家外都是土匪一个,虽然跋扈、却仁字当头。姐姐的青梅竹马与妹妹共结连理。姐夫深爱着倾国倾城的小姨子。两个家庭都埋下了不可能幸福却看似幸福的种子。四人间的爱恋本已复杂,又杀出个有权有势的已婚男人。要失去时,二小姐才发觉与他的手足情叫**情。而对丈夫的爱却是占有之心而已。猜忌、妒恨能否吞噬亲情,为了爱情,她们又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
  • 智慧女人一生要做的108件事

    智慧女人一生要做的108件事

    本书解析了智慧女人一生应该明白的事,从魅力、处世、心态、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教会女人如何运用女性特有的智慧恰当地处理好生活中的点滴,营造和谐幸福的生活。
  •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人生就是一条数轴,我们只知道它的原点和正方向,当我们站在一个点上,总是容易向后望。殊不知,人生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点,我们站在“现在”这个点上,才能看清楚过去和未来的界限。
  • 洛克王国之迷之少女

    洛克王国之迷之少女

    一个少女来到洛克王国,她的身份是什么?她的到来是否给王国带来危险?
  • 享乐年代

    享乐年代

    享乐年代内容简介:有谁生来就愿意做舞女的呢?舞女有舞女的无奈,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命运对她们的不公。舞女不是堕落的,她们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着,也在百般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 误惹冷酷恶少

    误惹冷酷恶少

    唐傲,星皇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他不是赌徒却拥有数家赌城,是澳门的新兴赌王。他不是淫棍却让所有女人趋之若鹜,倒贴也行。他不是教父却能在黑白两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什么都不是却也什么都是!沈末末,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生,有些小笨,有些小迟钝,却有着无比执着的性格和一个善良的心与唐傲相遇不知是幸或是不幸,用末末的话说就是:哪个说他是柳下惠,美女坐怀不乱?哪个说他不做总裁就可以去做和尚了?这个传闻中不喜渔色的冷酷魔君为什么偏要来惹她?搂搂抱抱是小意思,亲亲吻吻是小怡情那么…那么…把她拐带上床算什么?What?这叫培养性趣爱好?野狼,他根本就是一只披着人皮的大野狼!是谁说的?到底是谁说的?她孙沈末末要揪出那个造谣的骗子,顺带剁下他的狗头!本文很雷,不是一般的雷,是非常雷!希望一样的总裁系列能让十八带给您不一样的雷感!本文属黑心总裁系列之《野狼总裁》同期推出的还有:好姐妹切小颖的黑心总裁之《蛊惑总裁》http/read.xxsy.net/info/110499.html好姐妹omo的黑心总裁之《暗夜总裁》http/read.xxsy.net/info/1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