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1800000051

第51章

旧唐书源委

晋出帝开运二年六月,监修国史刘句、史官张昭远(后以避刘智远讳,但名昭,《宋史》有传。)以新修《唐书》纪、志、列传并目录凡二百三卷上之,赐器币有差。(《晋纪》)此《旧唐书》所以首列刘句名也。然薛、欧二史《刘句传》俱不载其有功于《唐书》之处,但书其官衔监修国史而已。盖句为相时,《唐书》适讫功,遂由句表上,其实非句所修也。唐末播迁,载籍散失,自高祖至代宗尚有纪传,德宗亦存实录,武宗以后六代惟武宗有实录一卷,余皆无之。(《五代会要》)梁龙德元年,史馆奏请,令天下有记得会昌以后公私事迹者,抄录送官,皆须直书,不用词藻。凡内外臣僚奏行公事,关涉制置沿革有可采者,并送官。(《梁纪》)唐长兴中,史馆又奏,宣宗以下四朝未有实录,请下两惭、荆湖等处,购募野史及除目朝报、逐朝日历、银台事宜、内外制词、百司簿籍上进。若民间收得,或隐士撰成野史,亦令各列姓名请赏。从之。(《后唐纪》及《五代会要》闻成都有本朝实录,即命郎中庾传美往访,及归,仅得九朝实录而已。(《后唐纪》)可见《唐书》因载籍佚,历梁、唐数十年,未溃于成,直至晋始成书,则纂修诸臣搜剔补缀之功,不可泯也。今据薛、欧二史及《五代会要》诸书考之。晋天福五年,诏张昭远、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光同修《唐史》,宰臣赵莹监修。(《晋纪》)莹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正史。(《莹传》)贾纬丁忧归,莹又奏以刑部员外郎吕琦、侍御史尹拙同修。(《晋纪》)莹又奏请据史馆所缺《唐书》、《实录》,下敕购求。况唐咸通中,宰臣韦保衡与薛伸、皇甫焕撰《武宗》、《宣宗实录》,皆因多事,并未流传。今保衡、裴贽现有子孙居职,或其门生故吏亦有纪述者,请下三京诸道,凡有此数朝实录,令其进纳,量除官赏之。会昌至天,垂六十年,李德裕平上党,有《武宗伐叛》之书。康承训定徐方,有《武宁敝拴》之传。凡此之类,令中外臣僚有撰述者,不论年月多少,并许进纳。从之。(《五代会要》)是此事赵莹为监修,综理独周密,故莹本传谓,《唐书》二百卷,莹首有力焉。昭宗一朝,全无纪注,天福中张昭远重修唐史,始有《昭宗本纪》。(《五代史补》)是张昭远于此事搜辑亦最勤,故刘句上唐书时与昭远同署名,昭远寻加爵邑,酬修史之劳也。(《晋纪》)贾纬长于史学,以武宗之后无实录,采次传闻,为《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入史馆与修《唐书》。(《纬传》)今《旧唐书》会昌以后纪传,盖纬所纂补。又赵熙,修《唐书》成,授谏议大夫,赏其笔削之功。(《熙传》)是则《旧唐书》之成,监修则赵莹之功居多,纂修则张昭远、贾纬、赵熙之功居多,而《刘句传》并不载经画修书之事。今人但知《旧唐书》为句所撰,而不知成之者乃赵莹、张昭远、贾纬、赵熙等也,故特标出之。

新唐书

宋仁宗以刘句等所撰《唐书》卑弱浅陋,命翰林学士欧阳修、端明殿学士宋祁刊修,曾公亮提举其事,十七年而成,凡二百二十五卷。修撰纪、志、表,祁撰列传。故事,每书首只用官尊者一人,修以祁先进,且于《唐书》功多,故各署以进。(《修传》)祁奉诏修《唐书》十余年,出入卧内,尝以稿自随,为列传百五十卷。(《祁传》)论者谓《新书》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此固欧、宋二公之老于文学,然难易有不同者。《旧书》当五代乱离,载籍无稽之际,掇拾补辑,其事较难。至宋时,文治大兴,残编故册,次第出见,观《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唐代史事,无虑数十百种,皆五代修《唐书》时所未尝见者,据以参考,自得精详。又宋初绩学之士,各据所见闻,别有撰述。如孙甫著《唐史记》七十五卷,每言唐君臣行事,以推见当时治乱,若身历其间,人谓终日读史,不如一日听孙论也。又赵瞻著《唐春秋》五十卷,赵邻几追补《唐实录》会昌以来《日历》二十六卷,陈彭年著《唐纪》四十卷。(以上见《宋史》各本传。)诸人皆博闻勤采,勒成一书,必多精核,欧、宋得藉为笔削之地。又吕夏卿熟于唐事,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宋史.夏卿传》)宋敏求尝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卷,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熟于唐事,奏为编修官。(《宋史.敏求传》)是刊修新书时,又得诸名手助,宜其称良史也。

唐实录国史凡两次散失

唐时修实录国史者,皆当代名手。今可考而知者,《高祖实录》二十卷、《太宗实录》二十卷,(皆敬播撰,房玄龄监修。)又《贞观实录》四十卷,(令狐德撰贞观十三年以后事,长孙无忌监修,其时同修者又有敬播、顾胤、邓世隆、慕容善行、孙处约、刘ダ、庾安礼,俱为修史学士,见《德》及《胤》、《处约》等传。)其后许敬宗又奏改正,(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敬播等所修颇详直,敬宗辄以己意改之。敬宗贪财,嫁女于钱九陇,本皇家隶人也,乃列之于刘文静等功臣传。又其子娶尉迟敬德女,则为敬德作佳传,以太宗赐长孙无忌之《威凤赋》移为赐敬德者,事见《敬宗传》。而《播传》又谓播与敬宗同撰,盖当玄龄、无忌监修时,播已在事,至是又徇敬宗意而与之同改修耳。)高宗以其事多失实,又命宰臣刊正。(见《郝处俊传》。)《高宗实录》三十卷,(许敬宗、令狐德等撰。)后修实录三十卷,(德等所撰止乾封,刘知几、吴兢续成之。)又有武后所定《高宗实录》一百卷,(见《艺文志》。)韦述所撰《高宗实录》三十卷,(见《述传》。)《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魏元忠、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庆、崔融、岑羲、徐坚撰,刘知几、吴兢删正,见《艺文志》及《元忠传》。按刘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武三思不听。而吴兢书张易之诬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张说为证,说已许之,赖宋力阻,始对武后谓元忠无此语。后说见实录所书如此,嘱兢改之,兢曰,如此何名实录。是刘、吴二人修实录尚多直笔。)《中宗实录》二十卷。(见《艺文志》,谓吴兢撰,而《岑羲传》又谓羲撰。其书节愍太子之难,谓冉祖雍诬睿宗及太平公主连谋,羲密疏保护之,是岑羲亦在修史之列。)睿宗实录五卷。(亦吴兢撰,刘知几又有《太上皇实录》十卷,记睿宗为太上皇时事也。)《玄宗实录》二十卷,(张说与唐颖等撰,开元初年事。)又有《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见《节文志》,不著撰人姓氏。)代宗时又修成一百卷。(令狐亘撰,时起居注散亡,亘裒掇诏策成之,而开元、天宝间名臣事多漏略,拙于去取,不称良史,见《亘传》。)《肃宗实录》三十卷。(元载监修。)《代宗实录》四十卷。(亦令狐亘撰,亘受诏纂修,未成,坐事贬外,诏许在外成书。元和中其子丕上之。)《建中实录》十卷。(沈既济撰,时称其能,见《既济传》。)《德宗实录》五十卷。(蒋、韦处厚、独孤郁、樊绅、林宝等撰,凡五年书成,裴监修。)《顺宗实录》五卷。(韩愈、沈传师、宇文籍撰,李吉甫监修。按《愈传》,修《顺宗实录》,拙于取舍,为世所非。穆宗、文宗尝诏史臣改修,而愈婿李汉、蒋系皆在显位,诸公难之。又《郑覃传》,文宗尝谓事不详实,史臣韩愈岂屈人耶。是当时论者皆多此异议。然《路隋传》谓愈所书禁中事皆切直,宦官不喜,咸议其非,故文宗诏隋刊正。隋奏周居巢、王彦威、李固言皆谓不宜改。而宰臣李宗闵、牛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臣独以为不然,愈所书本非己出,自元和至今无异词,但请示其甚谬者,付下刊定可耳。乃诏摘出贞元、永贞间数事改正,余不复改。据此则愈所撰本非失实,特宦寺等妄论之耳。)《宪宗实录》四十卷。(蒋系、沈传师、郑氵、陈夷行、李汉、宇文籍、苏景胤撰,杜元颖、韦处厚、路隋监修,敕隋与处厚更日入直,书未成且免常参。传师寻授湖南观察使,元颖引张说、令狐亘之例,奏令传师以史稿即官下成之。俱见各本传。按《宪宗实录》凡两次重修,武宗时,李德裕当国,欲掩其父吉甫不善之迹,奏请重修,诏允之,并令旧本不得注破,候新撰成时同进。史官郑亚等希德裕意,多所删削。德裕又奏旧本多载禁中之言,夫公卿论奏必有章疏,藩镇上表亦有批答,若徒得自其家,未足为据,今后实录所载,必须有据者方得纪述,从之。议者谓德裕以此掩其改修之迹也。又《李汉传》,汉修《宪宗实录》,书宰相李吉甫事不相假借,德裕恶之,乃坐以李宗闵党贬逐。此会昌中重修也。及宣宗即位,又诏《元和实录》乃不刊之书,李德裕擅敢改张,夺他人之懿节,为私门之令猷。周墀亦奏德裕窜寄他事,以广父功。乃诏崔龟从等刊落,此大中再定本也。俱见本纪及各本传内。)《穆宗实录》二十卷。(苏景胤、王彦威、杨汉公、苏涤、裴休撰,路隋监修。)《敬宗实录》十卷。(陈商、郑亚撰、李让夷监修。)《文宗实录》四十卷。(卢耽、蒋偕、卢告、牛丛撰,魏监修。)《武宗实录》三十卷。(韦保衡监修。)宣宗以后无实录。(大顺中,诏修宣、懿、僖实录,而日历记注亡缺,史官裴廷裕因摭宣宗政事,奏记于监修杜让能,名曰《东观奏记》,凡三卷。以后诸帝皆无实录。)此诸帝实录见于各本纪、列传及《艺文志》者也。其总辑各实录事迹,勒成一家言,则又别有国史。先是吴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武三思、张易之等监修,事多不实。兢不得志,乃私撰《唐书》、《唐春秋》,吸锻,后出为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会萧嵩领国史,奏遣使就兢取其书,凡六十余篇。(《兢传》)此第一次国史也,然尚未完备。开、宝间韦述总撰一百一十二卷并史例一卷,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之流。(《述传》)此第二次国史也。肃宗又命柳芳与韦述缀辑吴兢所次国史,述死,芳绪成之,起高祖讫乾元,凡一百三十篇。百叙天宝后事,去取不伦,史官病之。(《芳传》)此第三次国史也。后芳谪巫州,会高力士亦贬在巫,因从力士质问,而国史已送官,不可改,乃仿编年法为《唐历》四十篇,以力士所传载于年历之下,颇有异同。(亦《芳传》。)然芳所作止于大历,宣宗乃诏崔龟从、韦澳、李荀、张彦远及蒋偕,分年撰次,至元和为《续唐历》三十卷。(《蒋偕》、《崔龟从》等传)此第四次国史也。是唐之实录、国史,本极详备,然中叶遭安禄山之乱,末造又遭黄巢、李茂贞、王行瑜、朱温等之乱,乃尽行散失。据《于休烈传》云,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俱在兴庆宫,京城陷城后皆被焚。休烈奏请降敕招访,有人收得者,送官重赏。数月内仅收得一两卷,惟史官韦述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是天宝后所存仅韦述之本也。广明乱后,书籍散亡,五代修《唐书》时,因会昌以后事迹无存,屡诏购访。据《旧唐书.宣宗纪论》云:宣宗贤主,虽汉文、景不过也,惜乎简籍遗落,十无三四。又《五代会要》所云,有纪传者惟代宗以前,德宗亦只存实录,武宗并只实录一卷,则虽有诏购访,而所得无几。此五代时修《唐书》之难也。《新唐书.韦述等传赞》云:“唐三百年,业钜事丛,其间巨盗再兴,国典焚逸,大中以后,史录不存。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汨汨,有所吸丁。”然则不惟《旧唐书》多所阙漏,即《新唐书》搜采极博,亦尚歉然于文献之无征也。

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

同类推荐
  • 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博济方

    博济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所欲致患经

    所欲致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经幄管见

    经幄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内幕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内幕篇

    帝国“英雄”为何惨遭截击?谁是击落山本的英雄?英美政府为何不救犹太人?纳粹三号人物为何出走?这一切的答案,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内幕篇》中!翻开这本书,你看不见弥漫的硝烟,你看不到肆虐的战火,你能知道的,是那些比硝烟和血腥更骇人听闻的,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杀戮的秘密谋划,是那些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的决策的内幕,是那些曾被尘土掩盖的不为人知晓的秘密……
  • 财高八斗

    财高八斗

    既然做不了富人的后代,那就做富人的祖宗吧。既然好人成不了富翁,那就慢慢变坏吧。
  • 农家生活小窍门

    农家生活小窍门

    本书从现代农民朋友生活的需要出发,分门别类的为农民朋友提供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各种生活和生产常识。
  • 一世恩宠

    一世恩宠

    君月觉得,既然老天爷给了她机会重新活一次,那么她就要好好珍惜,活得潇洒不羁。但她忘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的。她遇见的一个男人彻底的让她放弃了自由梦。轩辕啸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觉得一个初次见面的女人身上富有宁静的气息。但是他没等自己想通,就先把人留下了。君月是个小人物,生平没什么大志,但是她觉得,为了与那个男人比肩,就算吃点苦,她也愿意。强大的男人表示,走的脚步快了,也许可是适当的缓缓,等那个人追上来。
  • 盗墓三十年

    盗墓三十年

    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无所不能的预言家,夸张到极致的描写手法,跟随者主人公展开惊心动魄的冒险,波澜壮阔的经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刺激。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系列形式的文字冒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祖上是有名的盗贼,可他却成了倒霉的官二代,命运的轮回,又让他混迹于了形形色色的各类贼人之中,跟随他们一起探寻离奇诡异未知世界。
  • 龙啸泯天

    龙啸泯天

    龙族血统肩负守护地球的重任,身为龙族王者后人的落榜少年如何觉醒,一统江湖,与众神拯救世人于水火之中。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仙影神踪

    仙影神踪

    火焰山下少年萧衍,绝境处巧结仙缘,随玄灵宗主踏足修真领域,佛境迷宫参破古神遗诀,冰原星上奋战神魔,几历艰辛,终成一界之主。只是古来天性永难足,五界强豪为填欲堑野心,纷纷粉墨登台,转眼间,一场血雨腥风席卷而至。
  • 爱你是场人间地狱

    爱你是场人间地狱

    十几年前,林如织说“一定要嫁给沈斯禾”;十几年后,她如愿以偿;最后却发现原来这场婚姻里阴谋与仇恨并存。爱会让人痴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世唐门

    霸世唐门

    蜀中唐门,以暗器和用毒名著天下。数十年前,江湖纷乱,群雄逐鹿,三个最杰出的年轻高手将唐门声威推到极致,致使唐门一度问鼎武林霸主之位,天有不测风云,唐门最后功败垂成,只得退守巴蜀一隅。数十年后,一个名叫唐晨的少年自巴蜀走出,声名鹊起,唐门将称霸武林的理想强加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