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000000010

第10章 “鱼凫”考辨(1)

林向

在长江文明特别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巴蜀文化研究中,“鱼凫”问题是个重要的节点。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匮乏;考古发现比较零散,地下文物本身又不能自名,因而陷入僵局,歧义纷繁,难有进展。我们知道历史文献离不开考古发现的论证和补充,考古发现离不开历史文献的指引和诠释,两者虽因其各有轻重之分,而绝不可偏废,这就是近代先贤大师们所倡导的“两重证据法”或 “多种证据法”的旨意。笔者不揣寡陋有意为此课题做些铺垫以待后彦,故提出有关的几个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一、释 “鱼凫”

首先要重新探讨“鱼凫”究竟何意?目前巴蜀学术界流行“鱼凫”即“水老鸹”、“鱼鹰”、“鸬鹚”之说,笔者也不曾例外地持此一说。其实退思此说考究不得,因为在历代文献典籍上记载的“鱼凫”只有下列三种释义,却并没有见到可释为“鱼凫即鸽鹅”的说法。

(1)“鱼凫”是传说中的古蜀王一代之名,最早的直接记载当推传为西汉扬雄所撰的《蜀王本纪》。《蜀王本纪》早年即佚,据严可均校辑的《全汉文》卷五一载:“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民)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可见只是笔录的传闻。又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田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可见记述的是先秦巴蜀地区的神话传说,还夹杂了东周秦汉的神仙之说。有关“鱼凫”的最早文字,就这么寥寥数语。但经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蜀道难》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文学描写,顿使“鱼凫”作为蜀王一代而名扬海内,直至当今。

“鱼凫”一代所在之地域,在历史上留下不少以“鱼凫”命名的地名。据查大多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如最早可查到的是东汉的佚书《南中八郡(异物)志》载:“犍为有鱼凫津,一名彭女津。”(约今彭山县地)宋代成书的《成都记》载:“古鱼凫国 ,鱼凫治在导江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宋代的郫县人孙松寿有《观古鱼凫城》诗,注曰“在温江县北十五里有小院”。明代《蜀中广记》载:成都府有“鱼凫仙坛”。杨升庵流放云南时曾数次进出“鱼凫关”,据《四川通志》载:“鱼凫关,距永宁县三十里。”(今属四川宜宾市)至于云南也曾有“鱼凫小河”的地名,《云南通志》载:“鱼凫小河在(元江)府治西八十里。” (今云南元江自治县地)那可能是受四川的影响,也可能曾是鱼凫王的属地。

(2)“鱼”和“凫”本是两种水上习见的动物。凫即野鸭,常与水中的鱼在一起,构成一幅人们习见的水上景观,所以“鱼凫”常被联称。例如《畿辅通志》卷九十四载:京东永平府一带地方,“凡陂塘淀泽俱可种菱藕,蓄养鱼凫,其利尤浦”。《江南通志》卷十七载:“淝河……入于淮,有鱼凫菱芡之利。”至于诗人所咏的鱼、凫也只是两种与水有关的动物,例如元代有王逢的诗句:“葑田连沮洳,鲛室乱鱼凫。”虞集的诗句:“太液雨余波浪动,龙舟初试散鱼凫。”明代顾清的诗句:“水心云月间相映,陂里鱼凫各有依。”(见《佩文韵府》引)这些所记的鱼和凫与我们所讨论的“鱼凫”似不相干。其实正是人们的这种对自然景观中鱼鸟相依的观察,才会用于社会历史上部族的名号。

(3)民间有鱼与凫之间还能转化之传说。据杨升庵《异鱼图赞》载:“娄县(今江苏昆山地)石首鱼至秋化为凫,鱼凫之名义溯此可求诸。”并引《吴地志》:“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头中犹有石。”又引韦昭的《春秋外传》:“石首成,,鸭也。”石首鱼即黄鱼,《养鱼经》:“石首之鱼,其色如金,俗名黄鱼,楝花而来,秋而化凫。”这当然是无法证明的民间异闻,不足为据。

所以,实际上巴蜀文化中的“鱼凫”只有一种合理的释义,他是传说中的古蜀一代的称号,据推断古蜀的各代是轮流由几个部落所建的,因此说“鱼凭”是古蜀众多部落中之一的名号。推而广之,他代表了一定的地域,即“鱼凫”一代的领地,或是古蜀鱼凫部族的所在地,这点应不存在歧义。至于后代类书称引中的讹误则可忽略不计,如,《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蜀王本纪》“鱼凫”前作“鱼易”,后作“鱼尾”,显然是形近而误,并无实际意义。

二、“鱼凫”名号辨

“鱼凫”既不能释为鱼老鸹 (鸬鹚),而作为蜀王一代的名号,其含义何在呢?为此,先要弄清西汉扬雄是用什么方法记下蜀王“鱼凫”的名号的。有学者认为:“鱼凫名号中的‘鱼’是译意,后面那个‘凫’字乃译其音。”“(蜀)那一方的人,把虫叫做‘蛇’,而 ‘蛇’却叫做‘鱼’。鱼又叫什么,书里没讲,也许就叫‘凫’吧!照此说来,蜀语‘鱼凫’的本义,直译就是‘蛇鱼’。”其说甚详,不过我觉得需要商榷。

笔者曾细读《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氐人之国(原作互人之国,据王念孙校改作氐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是能上下于天。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据吕思勉:《读史札记》句读,颛顼属上句),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鸟。”我认为从这段披着神话传说外衣的“鱼妇”史实,可得到折射出来的“鱼凫”的历史信息。

我认为至少可说明五点:(1)“鱼妇”出于“氐人之国”,笔者与多数学者一样,认为蜀王“鱼凫”也可能出于氐族。(2)“鱼妇”与颛顼有关,而颛顼为黄帝之后,乃古蜀王国的先代。故“鱼妇”亦必是古蜀的先代无疑,就有与“鱼凫”有关的可能。(3)“鱼妇”是从北方乘着风雨洪水而南下来到此地的,这与笔者及学界大多数学者一样,都认为“鱼凫”等是由陇南、峨江上游南徙入成都平原,与当地原住民相结合形成古蜀民族的,两者相吻合。(4)“鱼妇”还与鸟同处一地,这就画龙点睛点出了“鱼”与“鸟(凫)”相连的关系。(5)至于这段文字中涉及“炎帝之孙灵恝生氐人”与“鱼妇颛顼”的“颛顼”出于黄帝的问题,涉及重大历史问题的“炎黄之争”,非此小文所能理得清楚。但如果理解为在“氐人之国”里曾经有炎帝(灵恝)与黄帝(鱼妇)的势力并存,也可以讲得通的。

据此几点,我认为“鱼妇”绝不能释为“蛇鱼”,因为在古人心目中,虫、鱼、蛇、龙是一回事,它们常可互换的,所以“蛇乃化为鱼”乃是本义上的转化,在论证“鱼凫”时,没有必要先把“鱼”释为“蛇”,又转过来把“凫”释为“鱼”,“凫”即水鸟,没有必要来这么一个大拐弯的!而且把“凫”释为“鱼”更是找不到任何依据。

因此我提出另一假设,很可能“鱼妇”即“鱼凫”的异写。尽管秦汉以来几经纂写的《山海经》为什么会把“鱼凫”写成“鱼妇”的缘由暂时不清楚,或以为“妇”与“凫”间有声韵通转之说,此点当另议,但两者的历史信息相通则是无可怀疑的,故此假设不可谓全属空穴来风吧!如果这假设可成为一说的话,那么汉代扬雄在整理先秦流传下来的古蜀的口述史时,“鱼凫”这名号就完全不用兜圈子一半意译,一半音译,而应该是直截了当的全为意译了。

“鱼凫”名号中,“鱼”就是鱼,“凫”是水鸟(野鸭之类),实为两种动物,先民们因经济文化类型的不同,对某些事物特别熟悉而关注,于是用它来命名本部族,这似为通例,如有学者作过检查,西南彝族内部有鹰、蛙、蛇、羊等部族;傈僳族内部有鱼、蛇、熊、猴、马、牛等氏族。那么,古蜀人中的某些渔猎部族以其熟悉而赖以为生的动物 如“鱼”和“凫”来命名氏族,并赋予其神圣性,又在氏族部落的融合中,把“鱼”与“凫”两个氏族部落的名谓复合起来,形成新的“鱼凫”名号,是完全可以的,并不难理解。但近年来有学者否定“鱼凫”是复合的名号,如说:“鱼凫作为一个氏族名,却被分开来解释为由鱼氏和凫氏结合而来,这种命名方式,我们不但在蚕丛、柏灌、杜宇、鳖灵等巴蜀氏族名号中找不到相似的例证,就是在我国上古时期的其他氏族名号中也难以找到同样的例证。”此说武断了,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古蜀文明是华夏文明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他们的部族都是多元多源的。上古时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由分散的氏族而形成部落,由部落而形成部落联盟,由部落联盟而形成小部族,经过不断交汇融合,封闭的社会结构被打开,形成了更大的民族,地区性的文明随之最终共同进入了大的文明系列之中,构成古蜀文明、华夏文明中的一部分,有些部族的名号被融合后失去了,有的名号还可能倔强地保留下来,这可以说是通例,怎么会“难以找到同样的例证”呢?举例说明之。

东北历史上的 “高句丽”是赫赫大族,史书记载不绝。据研究它是由“高夷”、“丽”、“骊”等氏族部落融合而成的。“高”是熊部族,由今日还存在朝鲜语中的“高奥姆”即母熊转化而来的;“丽”是鹿部族,“骊”是马部族。所以“高句丽”这名号就是取“高夷”的“高”与“丽”之名号而复合起来的。再来看西南民族史上的例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有 “冉夷”名号,他们曾建“冉国”,西汉时为“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而论者皆以为“冉”与“”应是两个部族,因为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上还有“出、出冉”,《司马相如传》有“朝冉从”的记载 。所以《后汉书》所载的“冉夷”名号应该是由“冉”与“”复合而成的。“冉”,鱼、蛇也,《山海经?西山经》:“涴水出焉是多冉遗之鱼。”加虫为蚺,《说文》:“蚺,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吞象,”晋代郭璞注:“今南方蚺蛇吞鹿。”“”,马也,《汉书?匈奴传》:“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那么“冉”就是以“蛇 (即鱼)”和以“马”为图腾名号部族合成的复合部族。

这是因为上古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特有图腾徽记,故往往被人以图腾动物来做氏族名号,所以才有“鱼凫”、“高句丽”、“冉”这样的复合族名。有学者因为要证实自己的“不存在复合族名”虚构名题,却不能自圆其说,甚至提出:“鱼凫可能是鱼的缓读,或者说凫字是个没有实义的词缀。总之,鱼凫和鸟没有任何关系。”显然是有悖于学术讨论的严肃性。这里只讨论“鱼凫”这个名号,至于其他古蜀的蚕丛、杜宇、鳖灵等名号的意义可另行讨论。

三、考古发现与 “鱼凫”等古蜀的考辨

同类推荐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热门推荐
  •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 豪门婚情告急:婚有暗香来

    豪门婚情告急:婚有暗香来

    我甩了男友许至,求陆彦回娶我。他带着恨意跟我结婚,这一场婚姻,覆盖着抹不去的血债。再见许至,他娶了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女人。看似风平浪静的富贵豪门里,阴谋和算计欲盖弥彰。就在我以为可以触碰到幸福的时候,残忍的真相慢慢浮现。许至对我说,何桑,你想知道你哥是被谁害成这样的吗?让我来告诉你。我对陆彦回说,有个瞎子给我算过,说我命不好,从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他抱着我哭了,他说桑桑对不起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求你别离开我。后来我常听到一首歌,有句歌词总让我湿了眼眶。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 星辰绝士

    星辰绝士

    从零起点开始,从阉割第一个对手开始,杀伐人生注定没有回头路。唤醒超极品守护星辰,百炼成为星辰绝士,仅仅是风华绝代已经不能满足赵星羽的愿望;傲凌绝顶的至强存在,才是他的目标。谁说真正的高手已经绝迹,谁说真正的绝世强者难以成就,我自饮血向天笑。热血文。
  • 娱乐之勋

    娱乐之勋

    从音乐天才到综艺之王;从演员新锐到世界影帝;从菜鸟导演到世界第一,周天赐一直奋斗不止。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在意外得到来自未来的音乐家传承之后,展露锋芒,一飞冲天,向着娱乐界的最高山峰而奋斗。格莱美,奥斯卡,所有一切的荣誉舞台,都有他的身影,都有他的精彩表现。多年后他的名字被刻在世界娱乐史的荣誉柱上,被誉为娱乐圈最强勋章。娱乐之王,娱乐之勋,一个为大家奉献着幸福和欢乐的普通人。……这是一本普通人向往明星之勋的美丽梦想。新书上传,请多多支持。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
  • 幸福爱恋

    幸福爱恋

    四个美女和四个美男的爱恋,帅哥与美女的恋爱,不说绝对平平淡淡,也不说绝对轰轰烈烈。本篇小说,讲的就是四位美女与自家男友的故事。
  • Stories To Tell To Children

    Stories To Tell To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魂入洪荒

    魂入洪荒

    不知是倒霉还是幸运,正在爱情挽回的时候他却遭了天遣,被一道七色神雷劈入了这无尽的混沌中,更可悲的是成为一个魂魄在这无尽的混沌洪荒中游荡……一样的洪荒但是侧重点不同,愿给各位朋友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洪荒世界!小弟认识到自已的错了,各位前来看书的大大们,中间的如果感觉有点乱的话就请往后面的章节跳一下,从第四卷再开始看!本书已签约,小弟急需推荐收藏!大家给小弟顶起吧!本书后积勃发有点慢热,望各位朋友往后看看吧!
  • 那些年,我们的大学生活

    那些年,我们的大学生活

    大学的生活总是那么的美好,可是现在的生活却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几个小伙伴的结局却成了这样,我爱的人自杀而死,我的表妹怀孕离开,我的朋友至今下落不明,现如今只剩下一个爱我的人在我身边陪着我......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种结局,那就要追溯回我们的大学生活,如果你们想知道我们故事的起因,经过,就跟着我回到那美好的大学时光,了解故事的经过吧……
  • 都市之修真教师

    都市之修真教师

    最强修真大少为了寻找不告而别的妻子,一个人来到宁城。并且成为七中的光荣教师,老师斗流氓,谁比谁更强。老师战学霸,站着的说话。同学们,想要学好习,先把书包扔了。一代纨绔当教师,到底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本书纯属扯淡虚构,如有雷同,一定巧合。】
  • 绿苡

    绿苡

    仙神人妖魔,生生世世纠缠不清。无所谓谁对谁错,不过都是为了一己之利、一己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