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000000015

第15章 鱼凫城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1)

叶茂林

一、宝墩文化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

宝墩文化是因四川成都新津县宝墩古城遗址的发现而得名。它主要分布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可能也包括平原周围的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地带。1996年考古调查和发掘确认了成都平原的一批多座史前城址。随后陆续发现的史前城址多达8座:先是宝墩、鱼凫城、芒城、古城村、双河古城等5座,之后又有紫竹古城、盐店古城和高山古城等。

在这些史前城址考古发现以前,对于三星堆下层、绵阳边堆山文化的认识,都早已有新进展和新思考。在发掘成都平原一些其他商周时期的遗址时,也都注意到了下层堆积和地层,如金沙遗址多个地点的下层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现在看来,其分布并不限于成都平原,很可能扩散到了周围其他区域。

宝墩文化除了这些史前城址外,还有遗址,如1999年在成都西郊的锦汇花园和南郊的十街坊等遗址的基建工地考古中,便发现了宝墩文化的两处墓地。近年也有新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认识,也逐步趋于更全面和更深入。

宝墩文化城址都保留墙垣,皆采用堆筑方法建城,有的是双重城圈,有壕沟,城内为居址。目前还没有全面认识到这些城址的内部布局结构,对于城的功能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出土陶器主要有夹砂陶和泥质陶,所占比例并不完全一致,因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而有所变化。大体以夹砂陶略多,红陶系为主,灰褐陶或红褐陶为多,泥质的灰白、灰黄陶也多,盛行绳纹、篦纹、划纹、戳印纹、附加堆纹、弦纹等,构成几何图案纹饰,在口沿饰印纹或绳纹,波浪形花边口装饰很有特性。器形多是侈口或高领的深腹罐,有宽沿、折沿的罐,也有鼓腹的器形,敞口的器形,小口的器形,以及壶形器、尊形器等,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圈足器等。这些是宝墩文化陶器的主要特征,一般早期的器形更显精致美观。据推算宝墩文化年代约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

宝墩文化发现的遗迹主要有城址、灰坑、房址、墓葬等。灰坑有多种形状;墓葬无随葬器物,无葬具,竖穴土坑单人葬为主,排列有序;房址有公共建筑和普通民居,前者壮观高大,结构讲究,大柱洞,后者木骨泥墙分间式。

宝墩文化还有待更多的对一些细节的认识,有待考古工作进一步加以深入揭示。

关于宝墩文化的史前城址,目前大多经过初步的考古发掘,尽管还不够全面,但是对其基本的情况已有了解。

对这几座史前城址简要记述如下。

1.新津宝墩古城遗址

宝墩城址位于成都新津龙马乡宝墩村,在成都平原南部。198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四川队曾经与成都市考古队共同调查宝墩遗址,但没有发表文字资料。1995~1996年四川大学与成都考古所复查确认并发掘,之后又有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发掘。宝墩城址是成都平原发现的多座史前城址之一,且较大,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达60万平方米。据称,最近还发现了外城墙的城圈,一下子把宝墩城址扩大了许多,实为至今宝墩文化中,目前所知最大的一座城址。在全国来说,它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史前城址了。现在成都市还正在进行新的发掘,据说又有重要发现。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最新资料,这里就还是仅仅简单叙述一下已知的情况。城墙堆筑而成,北墙、东墙保存较好,高约5米,城内堆积可分5层,出土陶器有花边口罐、圈足尊形器、圈足罐形器等。根据宝墩城址的发掘资料而命名的宝墩文化,我们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2.温江鱼凫城遗址

鱼凫城遗址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鱼凫村。它是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年代比较偏晚的一座。1996年、1999年成都市考古队对之进行调查和发掘,经较大面积揭露和大面积钻探,出土遗存丰富,掌握的资料也较全面。地层以宝墩文化为主体,也有汉以后的堆积。其中,宝墩文化遗存共4层,分为三期,一二期相当于宝墩文化中期,三期是宝墩文化晚期,包含有宝墩和三星堆文化的成分。

3.郫县古城遗址

郫县古城遗址位于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古城村和梓路村,是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中明确发现了大型建筑的一个古城址。1996~1998年,成都市考古队对之调查、试掘、勘探并发掘,其间也曾有称之为三道堰古城或梓路村古城的,但早已俗称古城,因此还是以“古城”之名比较合适。除城址外,发现有房址和灰坑、灰沟,还有砾石堆砌建筑的大型建筑基址。从大型建筑基址的结构和规模来看,应该是比较高等级的殿宇建筑,具有礼制建筑的特殊性质。还出土了一批典型的宝墩文化遗存。

4.都江堰芒城遗址

芒城位于成都都江堰市西北的青城乡芒城村,是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一座史前城址,距离青城山很近。1989~199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四川队与成都市考古队曾经调查过芒城,并且在都江堰市文管所试掘青城山建福宫遗址时,同时也还曾在芒城挖掘过一个小坑。这也没有发表资料。1996年,成都市考古所复查并试掘芒城,清理灰坑、灰沟、房址等,出土了一批宝墩文化的典型遗存。

5. 崇州双河古城(下芒城)遗址

双河古城位于成都崇州市上元乡双河场的芒城村,故又称下芒城。1997年成都市考古队发掘。地面存有北、东、南三面城墙,面积约10万平方米,残高约3米,双重城圈之间是12米宽的壕沟。城内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灰坑,还有人工砾石堆积。有较大型建筑基址,有柱洞。出土宝墩文化典型器物,还有细石器、三孔石鉞等。

6.崇州紫竹古城遗址

紫竹古城位于成都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是成都平原发现的第6座史前城址,在岷江西冲积扇上。残留的墙垣接近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00年,成都市考古所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四川队一起试掘,有双重墙垣,之间是壕沟。城内清理出灰坑和红烧土堆积,出土磨制斧、锛、凿等石器,陶器有圈足尊、绳纹花边口罐、喇叭口高领罐、矮圈足器、泥质灰陶壶等宝墩文化遗存,属于宝墩文化较早时期。

7.大邑盐店古城遗址

盐店古城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的盐店村,是最后新发现的古城之一。2002年,成都市考古队与大邑县文管所调查并发掘,新确认为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盐店古城在斜江河南岸的高地上,呈长方形,长约750米,宽约500米,保存较完好,面积仅次于宝墩古城,墙宽约20米,西面为双重城墙,之间有壕沟。筑城之前,这里已是平原上的高台聚落。出土的陶器遗存,与宝墩、芒城遗址比较相近,为宝墩文化早期阶段。

8.大邑高山古城遗址

高山古城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高山乡古城村,也是在黏土台地上的城址,长方形,比盐店古城略小,东、南墙保存较好。2003年,成都市考古队调查发现,与盐店古城相近,属于同时期的遗址。也和盐店古城一样,主要使用泥土筑城。是目前成都平原上,最后新发现的第八座史前城址。

在成都市范围内,还有几处相关的重要墓地值得注意。

1. 锦汇花园遗址

位于成都市西郊营门口乡化成村,现为锦汇花园建筑小区,又称化成村遗址。1999年,成都市考古队发掘,发现多种史前遗存,早期地层有房址、墓葬、窖穴、灰坑等,其中墓葬16座,皆竖穴土坑,M10侧身屈肢,随葬磨制石凿,余皆为仰身直肢无随葬品。骨架保存不好,但还是提供了难得的人骨资料。以成人墓为主,也有儿童墓,排列有序。这是成都平原上少见的史前墓地,属于宝墩文化。

2. 十街坊遗址

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棕树村十街坊小区,遗址分布在一狭长的地带,长约200米,宽10~30米。1998~1999年,成都市考古队发掘,发现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的多种灰坑,出土遗存丰富;还清理了19座墓葬,排列有序,方向统一,皆长条形竖穴土坑,皆仰身直肢单人葬,头向西北,仅7座墓葬随葬有骨饰品(有多种片饰、筒形饰、笄、镯等);有成人墓和儿童墓。人骨保存相对较好,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成都平原史前人骨资料。遗存接近郫县古城,年代也应相当。

最近在成都青白江区还发现了一处墓地,由于资料还未公布,我们也还没有掌握有关更多的讯息和内容,但是它表明成都平原上正在逐渐增加更多考古材料。

二、成都平原及邻近区域的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遗存

在成都平原上,还有三星堆一期的文化遗存。据了解,在三星堆遗址的资料整理工作中发现,属于三星堆一期的文化遗存资料还相当多,研究者认为,其丰富程度恐怕并不亚于宝墩文化的资料。我们期待这些材料的公布。

1.三星堆一期遗存

位于成都市以北的四川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和真武村的三星堆遗址,在其堆积的下层,发现了明显早于夏商时期但当时认为只是少量的较早期的遗存,被区分后确定为三星堆遗址一期遗存。后来在绵阳边堆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之后,其性质被认为具有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和边堆山遗址的遗存有较多相似,也和再后来发现的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有许多相同,因此被认为其年代也大体相当。

1986年,四川省文管会和四川大学在共同发掘中,就明确注意到三星堆地层的15层的一期遗存,认为可早到距今4800年。1992年在三星堆遗址的城墙剖面上,还观察到夯土堆积和夯土层中包含着三星堆遗址下层(一期)的遗物。在三星堆城墙的解剖发掘中还可以看到,城墙夯土叠压打破了被认为属于龙山时期的三星堆早期(一期)遗存的地层堆积和房址。有较多观点都倾向于三星堆一期与二期之间有比较大的距离和差异,主张把一期文化从三星堆文化中分出,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以有别于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一期遗存的陶器,以夹砂陶为主,红褐陶和灰褐陶富于特色,多绳纹,有的在唇沿部也施绳纹或做成近似花边的装饰。发掘出的小型化的磨制斧、锛、凿石器等,具有突出的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

2.月亮湾一期遗存

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提法,因此我们也还沿用。月亮湾位于广汉市南兴镇,在三星堆大遗址范围内,是三星堆遗址的一部分。月亮湾地面有凸起的土埂延伸,经1999~2000年四川省考古所发掘,证实为夯土古城墙。对月亮湾地层堆积和分期的划分表明,月亮湾地层可分为14层,在最下层,即城墙内侧的第12~14层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定为月亮湾一期遗存,亦同于三星堆一期。但在三星堆早期文化遗存的具体分析中,它们可能还是略有小异。发现陶器主要有:绳纹花边口罐、喇叭口长颈壶、圈足尊、宽沿盆、镂孔圈足豆、深腹罐等,其中泥质陶较多、夹砂陶稍少,灰褐、红褐、灰白等陶色为主,纹饰丰富,常见绳纹、弦纹、戳印纹、压印纹、水波纹、镂孔、刻画纹等。这些现象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有可能是它们处在不同的分段上。现已确定两种划分的一期遗存,皆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大体可相当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时期。

通过多次对三星堆一期遗存的观察,我们认为它也有可能属于和宝墩文化有所不同的另一个考古学文化或类型。对此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分析和研究,更期待三星堆一期未报道的资料尽快发表。三星堆遗址还是处于成都平原上,基本处在平原的北部,因此三星堆一期文化遗存与盆地北部的边堆山文化的联系也相对较近。

3.边堆山遗址和边堆山文化

边堆山遗址位于四川绵阳市南郊的安昌江铁路桥东南江边一个突兀的小山上,边堆山是市中区永兴乡、新皂乡、石塘乡的分界,地属新皂乡。山坡下有宝成铁路通过,早在铁路施工前的工程项目考古调查中,当时就曾发现了边堆山遗址,采集到磨制石器。但之后再找不到该遗址。198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四川队与绵阳博物馆再次共同调查,重新发现了边堆山遗址。1989年随即发掘。新发现的遗址,不在铁路沿线的边堆山坡下,而是在边堆山的坡上的山凹中。遗址背对安昌江,面向江边的一面边堆山颇为陡峻。遗址利用了丘陵坡地的优势,这一面山坡像一个坡状的凹台地,背风向阳,离水边很近,地势较高。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现了灰坑、石灰窑、大石头的遗迹等。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多绳纹,盛行陶器口沿唇沿施绳纹或略成花边的装饰。碳十四测定距今约4000年。

边堆山遗存的发掘资料由于某些原因,还没有全部公布发表,但是因为边堆山遗存是四川盆地最先认识的盆地内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遗存,所以,有不少研究者早已命名了边堆山文化,而且,边堆山文化的名称似乎也已广为知晓。我们当然也认同边堆山文化的提法。

边堆山文化是因绵阳边堆山遗址而得名的。边堆山遗址的发现和认识有过一个波折,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四川盆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认识和研究经历的长时期艰苦曲折的探索过程。边堆山文化成为了第一个明确认识的四川盆地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北部的涪江流域的浅丘和河谷地带,与成都平原和盆地边缘山区都有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发现有灰坑、石灰窑、大石头遗迹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分为细砂和粗砂,有红褐、灰褐、灰、黑褐等色和少量泥质陶,火候一般较高。流行绳纹、刻画纹、戳印纹、附加堆纹等,纹饰发达,盛行在陶器口沿唇沿上施绳纹或略成花边样的装饰,与成都平原其他史前遗址和重庆三峡地区新石器遗址的花边口沿装饰风格有明显关系。器形可辨的有罐、盘、盆、豆、碗、钵、瓮、纺轮等。石器以磨制的斧、锛、凿为常见,还有一些打制的小石片,其中有的是从磨制石器上打下来的小石片。

遗址上发现的大石头遗迹,比较集中,多是自然形状,似为自然散落的堆积,但一些大石上有明显人工斧凿和磨砺的痕迹,可能是先民们巧妙利用了这些石头作为建筑或工具。发现的石灰窑很小,也较简易,仅存下部窑底,还保留有石灰岩砾石经烧制而成的石灰成品状的砾块。这是边堆山文化和四川盆地史前曾经使用石灰的最好证据。参考碳十四测定,我们把边堆山文化的年代估定在距今约4000年前。边堆山文化与三星堆一期遗存和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都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是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一个典型代表。

4.营盘山遗址和文化

同类推荐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本书研讨生肖羊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忍者

    忍者

    在今日,忍者(NINJA)与寿司(SUSHI)、艺妓(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忍者属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黑暗时代的巫师、十六世纪的吸血鬼相提并论,而比起骑士的豪情、巫师的邪气、吸血鬼的阴冷,忍者则显得更为冷峻、敏锐而诡异。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误惹总裁,误入豪门

    误惹总裁,误入豪门

    误惹总裁,原本要打入对方内部,成为商业间谍,却不小心被总裁吃干抹净……误入豪门,被带入豪门,家族反对、媒体报道,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想看她的好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流氓校草强制爱

    流氓校草强制爱

    “所有的女生全都倒下了,而你是唯一一个没有倒下的,所以我决定了,接受你的表白,从今天起你便是我的女朋友。”那枚自恋外加撒谎的流氓居然敢玷污她的名声!她冷冷一笑,“想当我的男朋友?你可知道我是谁吗?”他邪恶一笑,“你是谁很了不起吗?”是,她就是那般了不起,她可是出了名的灾星耶,碰谁谁倒霉!可是当她亮出身份之后——“我遇神杀神遇鬼杀鬼遇灾星吃灾星!”“我会在半个月之内追她到手让你戴绿帽!”“在大伙都抛弃我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站出来替我伸张正义,我决定从今天起只喜欢你一个。”……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巫女万万岁

    重生巫女万万岁

    如果有天强盗烧了你家杀了你爹妈,把你抢回去生娃,你怎么办?投河?跳海?伺机刺杀?不!这些都弱爆了。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亡国公主,萧楚混入敌国后宫,立志做后宫版杜拉拉。“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后娘娘要称帝!”“哦?那还不快去赶制龙袍!”萧楚登基的那天,她的继儿子,北魏皇帝叶尘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手将龙袍披在她身上,向全天下宣告,“母后,你的尺寸,全天下只有儿臣最清楚!”
  • 树之冥

    树之冥

    她总是看见他站在的梦里,被浓雾缠绕,遥远的、不可触摸的。她到了一个并不属于她的地方,卑微贫穷,无人搭理。接着,开始有人死去,一个个地增多,那些漂亮的富家千金们,原来也都深陷在淤泥中,无法逃脱。既然如此,她们和她有什么差别。他说,他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些什么。她不信,她总是怀疑他,因为在她眼里,美好的事物总是虚幻的。“嘘,别说话。”他紧紧地搂住她,“相信我”。“不!”她眼里带着无尽的哀怨,“你一直都在骗我,不然,你不会知道你即将死去。”她把凶器插进他的胸膛,看着鲜血慢慢地流淌下来。
  • 仙道

    仙道

    一个根骨奇差的修真小痞子,终日只想混吃等死打酱油,却因被个女仙人的元神入侵身体而改变了一生。什么仙界法规,什么修真法则,他都不在乎;只要她能回眸一笑,满天神佛他都能斩个干净。
  • 归灵日

    归灵日

    第一次尝试写灵异小说,有时间就会更新,望书友喜欢。
  • 鬼教室

    鬼教室

    几位青年意外踏步一间荒废学校,在校内遇到了一连串怪事,当他们想抽身离开却已晚矣,唯有与校中恶灵斗智斗勇,但冥冥中因果早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狂妃:废柴九小姐

    逆天狂妃:废柴九小姐

    国际知名魔术师在幻术表演之时消失在舞台中央,一朝穿越到奥加大陆,自小被认定是废柴一枚,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之能,训神兽,擒贼寇,炼金丹,学法术,一人主宰法师药师双重法术,又得千年神兽护法,秉持惹我者,还之,范我者,灭之,震慑四方。龙族为他折服,狼人为之倾倒,鲛人为之折尾,精灵更愿意舍弃千年寿命追随她于天地。然,谁才是那与她生死与共,共站云之巅峰。(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名门宠婚:宸少的小娇妻

    名门宠婚:宸少的小娇妻

    黑暗中,男人用手指划过女孩儿粉嫩的唇瓣,随即俯身在她耳边问:“天下有钱有势的年轻男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偏偏赖上我。”慕心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惜跌入地狱,勾引晏城第一少夜宸,在巧合与命运下,她和夜宸签订了契约婚姻。夜宸长情,有过自己的心头肉。她以为一切都是噩梦的开始,可婚后,她却渐渐感受到了她不曾得到过的温暖。宸少,这是怎么了?说好的清冷疏离呢?怎么开始黏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