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0900000001

第1章

此经略开四门分别。初述大意。次辨经宗。三释题名。四消文义

第一述大意者。夫一心之源离有无而独净。三空之海融真俗而湛然。湛然融二而不一。独净离边而非中。非中而离边。故不有之法不即住无。不无之相不即住有。不一而融二。故非真之事未始为俗。非俗之理未始为真也。融二而不一。故真俗之性无所不立。染净之相莫不备焉。离边而非中。故有无之法无所不作。是非之义莫不周焉。尔乃无破而无不破。无立而无不立。可谓无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矣。是谓斯经之大意也。良由不然之大然。故能说之语妙契环中。无理之至理。故所诠之宗超出方外。无所不破故名金刚三昧。无所不立故名摄大乘经。一切义宗无出是二。是故亦名无量义宗。且举一目以题其首。故言金刚三昧经也

第二辨经宗者。此经宗要有开有合。合而言之。一味观行为要。开而说之。十重法门为宗。言观行者。观是横论。通于境智。行是竖望亘其因果。果谓五法圆满。因谓六行备足。智即本始两觉。境即真俗双泯。双泯而不灭两觉而无生。无生之行冥会无相。无相之法顺成本利。利既是本利而无得故不动实际。际既是实际而离性故真际亦空。诸佛如来于焉而藏。一切菩萨于中随入。如是名为入如来藏。是为六品之大意也。于此观门。从初信解乃至等觉。立为六行。六行满时。九识转显显无垢识为净法界。转余八识而成四智。五法既圆三身斯备。如是因果不离境智。境智无二。唯是一味。如是一味观行以为此经宗也。所以大乘法相无所不摄。无量义宗莫不入之。名不虚称斯之谓欤。合论一观略述如之。开说十门为其宗者。谓从一门增至十门。一门云何。一心中一念动。顺一实。修一行。入一乘。住一道。用一觉。觉一味。二门云何。不住二岸以遣二众。不着二我以离二边。通达二空不堕二乘。俱融二谛不违二入。三门者。自归三佛而受三戒。顺三大谛得三解脱。等觉三地。妙觉三身。入三空聚。灭三有心。四门者。修四正勤。入四神足。四大缘力。四仪常利。超出四禅。远离四谤。四弘地中四智流出。五门者。于五阴生具五十恶故植五根而养五力。涉五空海跋五等位。得五净法。度五道生。如是等也。云何六七八九等门。具修六度永除六入。行七觉分灭七义科。八识海澄。九识流净。始从十信乃至十地。百行备足。万德圆满。如是诸门为是经宗。皆在经文。文处当说。然此后九门皆入一门。一门有九。不出一观。所以开不增一。合不减十。不增不减为其宗要也

第三释题目者。此经之目有其三种。一名摄大乘经。二名金刚三昧。三名无量义宗。初后二名次门当释。今且先释中间一目。唯此一名在首题故。于中有二。先释金刚。后释三昧。初中亦二。先释后简。言金刚者。寄喻之称坚实为体穿破为功。金刚三昧当知亦尔。实际为体破穿为能。实际为体者证理穷源故。如下文言证法真实定故。破穿为能者有其二义。一破诸疑二穿诸定。破诸疑者起说断疑故。如下文言决定断疑悔故。穿诸定者。此定能令诸余三昧皆得有用。如穿宝珠。得有用故。如大品经言。云何名金刚三昧。住此三昧能破诸三昧。彼论释云。金刚三昧者譬如金刚无物不陷。此三昧亦如是。于诸法中无不通达。令诸三昧皆得有用。如砗磲码瑙琉璃唯金刚能穿入。案云。经言破诸三昧者破之言穿。论中穿入释经破故达诸三昧皆无自性。令彼三昧皆离自着。由是无碍得自在故。释名如是。次简别者。于中有二。先简定慧。问金刚般若金刚三昧皆名金刚。有何差别。解云。彼慧此定是为差别。又金刚般若通于因果。金刚三昧位在果地。又般若金刚具有三义。体坚用利形状宽狭。三昧金刚但取坚利。如是差别。次别余定。此有三类。一金刚三昧。二金刚轮三昧。三如金刚三昧。大品经言。云何金刚轮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分。云何如金刚三昧。住是三昧能贯达诸法亦不见达。彼论释言。问曰。三种三昧何以皆言金刚。答曰。初言金刚。中言金刚轮。后言如金刚。如金刚三昧。佛言。能贯穿诸法亦不见是穿。金刚三昧能通达诸三昧。金刚轮三昧能持诸三昧轮。是皆佛自说义。论者言。如金刚三昧者。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余。譬如释提桓因手执金刚破阿修罗军。即是学人末后之心。从是心次第得三种菩提。声闻辟支佛佛无上菩提。金刚三昧者能破一切诸法入无余涅槃更不受有。譬如真金刚能破诸山令灭尽无余。金刚轮者。能破一切诸佛法无遮无碍。案云。此中破诸佛法者。犹如转轮圣王轮宝能破诸王无不伏故。是故与前二金刚别。前二金刚云何别者。有五差别。一者喻别。谓如金刚破军金刚破山故。二者法别。前破烦恼后破诸法故。三者位别。前在学位后在无学故。四者名别。前名如金刚三昧。余处名金刚喻定。后者直名金刚三昧。除如及喻。所以然者为显因果二定异故。因有功用果无功用。损之又损之以至无为故。又如金刚取其少分相似之义。但破烦恼不破余法故。言金刚者。显其全同金刚之利。一切色物无不贯破。三昧之用当知亦尔。一切诸法亦无不破故。五者教别。谓有学位金刚三昧。则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增不减。经中所说其无学位金刚三昧。今此经中所说是也。今此经中佛所入定破一切法皆无所得。是故名为金刚三昧。六种释中是持业释。取譬名者是邻近释。即以是名目此经者是依主释。定为主故。次第二释三昧名者于中有二。先释后简。古师说言。彼名三昧此云正思。今述此说当文义故。谓在定时于所缘境审正思察故名正思。如瑜伽言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故

问。定应是静静住一境。云何乃言审正思察。思察之用应是寻伺。云何说定为思察耶

答。若守一境即为定者。惛沉住境应即是定。若正思察是寻伺者。邪慧推求应非寻伺。当知思察有其二种。若通邪正意言分别名思察者。即是寻伺直是分别。若唯审正明了缘境名正思察。正是定用而非寻伺。定通分别及无分别故。以审正简彼寻伺。又住一境亦有二种。若住一境。惛迷闇昧不能审察即是惛沈。若住一境不沈不浮审正思察是名为定。故以思察别彼惛沈。是故当知不以住移简别定散差别之相。何以故。捷疾之辩虽速移转而有定故。迟钝之念虽久住境而是散故。今此金刚三昧名为正思察者。无正不正。亡思非思。但为别于分别邪念。又不同于虚空无思。所以强号为正思耳。三昧之名。略释如是。次简别者于中有二。先别诸名后简通局。定名不同略有八种。一名三摩呬多此云等引。远离惛沉掉举之偏故名为等。引发神通等诸功德故名为引。又此等引无悔欢喜安乐所引故名等引。由此不同欲界定故。二名三摩地此云等持。等义同前。能制持心令不驰散故名等持。又定慧平等令不相离故名等持。旧云三摩提亦即等持。三名三摩钵提此云等至。等持之中能至胜位故名等至。四名驮演那此云静虑。寂静思虑故。又能静散虑故。旧云禅那。或云持阿那。方俗异语同谓静虑也。五名奢摩他此译云止。令心止境故名为止。六名心一境性。令心专一于境之性故名心一境性。旧云一心是略故也。七名为定。审定所缘故名为定。八名正思。义如前说。有师说言。三昧之名及三摩提只是等持非是异名。是说不然。所以者何。如金鼓经十种定中。前三地中名三摩提。后七地中名为三昧。如是二名若同等持。何由改名前后异说。又此二名何由不同。若由方俗异故不同者。不应一处俱说二名。若由传者前后故异者。不应一本有此二名。如三摩提及三摩地。此由前后传者不同。故其是同灼然可见。三昧之名与三摩提同在一本何由不异。是故当知如前说也。第二明通局者略作四例。一者定与等持。二名最宽。通漏无漏。亦通三界。及通欲界散乱心中。以六位心所别境五中有三摩地亦名定故。二者心一境性及三昧名此二次宽。虽通欲界。不通一向散乱心中。以般舟三昧或欲界系九种心住。心一境性亦通欲界方便心故。三者三摩呬多。及静虑名。此二是狭。全不通于欲界心故。唯取轻安所含润故。四者三摩跋提及奢摩他此二最狭。于定地内有简别故。以奢摩他不通四种慧行之中心一境性。三摩跋提不通于空无相无愿三三摩地故。八名宽狭粗述如是。第三释题名讫

自下第四科文解释。文有三分。一者序分。二者第二品下六品余文是正说分。三者入总持品尔时如来而告众言已下二纸许文是流通分。序分之内有二种序。谓通与别通序之中即有六事。前三明亲承之传。后三证大师之说。言前三者。一如是。二我闻。三一时。后三是何。一教主。二住处。三徒众。徒众之内序四类众。一声闻众。二菩萨众。三长者众。四杂类众。于中委悉如常所说

经曰。尔时尊者大众围绕为诸大众说大乘经名一味真实无相无生决定实际本觉利行若闻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即为入佛智地能以方便教化众生为一切生作大知识

论曰。此下第二别序即有四分。一威仪分。二说经分。三入定分。四重颂分。威仪分者。如经尔时尊者大众围绕故。说经分者。如经为诸大众说大乘经等故。此经文势似法华序。如彼文言尔时世尊四众围绕说大乘经名无量义。如彼论中判此经名。即为法华经之异目。彼意以为在前说故名为序分。今看此经文势皆是经家序辞。以是准之应是别经。在前广说。说已入定。从定起已。方说金刚三昧经也。说经宗后乃说经名。当知一味真实等名。是前所说广经之目。如是二经大意虽同。文相即异。前所说者广说法门为益当时。后所说者略摄法门为利末世。是故在前广说。以为略经缘由。此说经分文相有二。先序经名。后叹经德。若闻已下是第二分

经曰。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即入金刚三昧身心不动

论曰。是第三入定分。所以欲说经前。先须入定者。为显唯寂静者。于法能觉能说故。又复为显贤圣默然。贤圣说法。随时而用。不相离故

经曰。尔时众中有一比丘名阿伽陀从座而起合掌胡跪欲宣此义而说偈言

论曰。是第四重颂分。为显前说一味之经与后所说大意不殊。故以略偈颂前广经。因此发起后略说经故文即有二。先序后颂。是经家序以发后颂。阿伽陀者此云无去。或言灭去。此是药名。能令诸病皆悉灭尽故名无去。此菩萨亦如是。能治众生诸烦恼病故以药名为其目也。八行颂中即有二分。前七颂颂说经。后一颂颂入定。初中亦二。三颂总明。四颂别显

经曰。大慈满足尊智慧通无碍广度众生故说于一谛义皆以一味道终不以小乘所说义味处皆悉离不实入诸佛智地决定真实际闻者皆出世无有不解脱

论曰。总明三颂即有四意。一者二句叹能说德。二者一颂叹能诠教。三者一颂叹所诠义。四者二句叹教胜利。第二中言一谛义者。所谓一心。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二门所依唯是一实故名一谛。一味道者唯一乘故。余文可知

经曰。无量诸菩萨皆悉度众生为众广深问知法寂灭相入于决定处

论曰。此下四颂别叹问答。此五句者叹问广深令知寂灭入实际故

经曰。如来智方便当为入实说随顺皆一乘无有诸杂味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一味之法润普充于一切如彼一雨润皆长菩提芽

论曰。是第二叹佛答胜利。于中有三。谓法喻合。如其次第。四句二句五句应知

经曰。入于金刚味证法真实定决定断疑悔一法之印成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西游记之天蓬元帅

    西游记之天蓬元帅

    "五百年前,他陪着一只猴子离家,跋山涉水登上了方寸山。五百年前,他陪着一个少女,在月下高歌。五百年前,他救了一个小孩,拉扯着长大。…………五百年后,猴子闹了天宫,他抗住了漫天神佛,只为留下猴子一线生机!五百年后,少女囚在寒宫,他不惜掀翻了玉皇帝座!五百年后,小孩成了盖世英雄,而他,在凡尘中沉沦。"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 LOL之混乱世界

    LOL之混乱世界

    LOL,相信大家都玩过,但其它游戏里的英雄人物人物进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我们的地球召唤师在主角的带领下如何在第一人称的战斗中打出一片结局让我们释目以待吧!
  • 家事快速上手365

    家事快速上手365

    本书作者从基本的认识开始写起,透过简单的步骤及说明,搭配上浅显易懂的图片,把最常见的问题——解答及呈现,即使没有接触过家务的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 佛说陀邻尼钵经

    佛说陀邻尼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剑修

    异世剑修

    修炼至强法诀“不死不灭无上剑体”的地球修士尹欢,穿越时空,附身仙剑门外门弟子,依靠前世强横的法诀,硬是凭一具废材之躯,成为横行天下的绝世高手!只手遮天,翻云覆雨!有些男人无论身处何方,永远光芒万丈,像一轮太阳!尹欢:“穿越之前,我是剑修最强者!穿越之后,我依然要屹立于世界之巅!”
  • 赐我浮华许你繁花

    赐我浮华许你繁花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含着泪我一读再读青春这本太仓促的书。本书讲述了秦云及他身边人的不同境遇,命运跌宕起伏,情节曲折波澜,内容关乎青春、爱情、欺骗、背叛、金钱、生死,当然少不了励志,书中充满了作者对青春和对人生的思考,字里行间,文采飞扬,富含哲理,感人至深。
  • 完美出击

    完美出击

    主人公李逸18岁从小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经常做任务但是每次的佣金都有被他收养的爷爷扣除每次的佣金到手非常少他的爷爷从来都没有告诉他那些钱去哪里了所以他打算去外面闯荡一番但是他能不能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让我们期待一下……
  • 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独等三千,经历生死轮回,只为在那最美的时刻,遇见最美的你。
  • 五行神域

    五行神域

    仙道飘渺,茫茫难寻。——————————如今长生已是一个传说。——————————段天从凤凰森林中了蛇毒之后,身体血脉得到了莫名的变化。后,福缘深厚。天生身俱水、木两大仙系灵根而正式踏上修道修仙之途——悟天宇大道,领五行之秘。***************神域.小弟星辰构思了很久很久的一个修道行仙世界。心里要求是以仙侠修道为背景,以玄幻精彩为场面,努力写的。第一次握笔,不敢言美。恳求朋友拜读,能给出建议指正更是不胜感激。[新书不容易,恳求热心朋友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