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7200000005

第5章 釋難扶宗記

金光明玄義。早歲聞浙陽。慈光恩師。專守略本。非觀心等義。謂後人擅添。受其旨者。則有奉先清靈光敏。皆廣搆難詞。形乎篇卷。謂觀心等文。文理乖舛。私欲廢之。近胥山學友。善信上人。傳二師之義。復致長牋。請余詳廣略之真偽。定存廢之損益。俾後人無猶豫於兩楹之間也。余報之曰。夫評是議非。則近於諍競。非我志也。矧以二師學解有聞。蓋吾宗之先達。焉可率爾而拒之哉。信復報曰。且聞弘贊理教。宜令允愜。法鼓競鳴。何先何後。夫當仁不讓於師。豈況與人乎。堅讓不免。遂抽毫。釋二師之難詞。救一家之正義。知我者。無以貶量得失之為誚。清師總立略本無觀心。所以云。若如淨名法華等玄。文義該綜。法相浩博。事釋彌廣。理解稍疏。故文文之下。須用觀心。以釋今文。不須觀心者。則有其致。良由大師。順經文法性之圓談。乃明十種三法。始自性德三道。終至果人三德。一一三法。無非妙性。一一妙性。盡是真源。若法若心。即金光明。不思議法性。豈有如此鈍談法性之外。別更觀心者。

釋曰。夫觀心者正論觀法。的示行門。乃立一念識心為境。以三觀觀之。使性德開發。惑滅果成。豈可便不論修觀。法華玄。縱文義浩博。而純談法性。所明法相。一一皆至無作及不思議。復以二妙判後開之。豈非法性之圓談。何故更立觀心。況了法華妙旨。須修止觀成之。十種三法之後。安得不立觀心。應知前文雖示三道。本來即理。諸法當體圓融。其如三惑浩然。二死重積。若不研心作觀。何由親證如上諸法。若剛廢此文。則絕眾生入理之門。趣果之路。深不可也。據彼總立之意。全迷一家解行大旨。以驗後諸難詞。不足可議。不能默已。更復言之。文云心有四陰。何以棄三觀一。答天下等(讀者應對本文。方彰其義。下去皆爾)。

彼難曰。既自難云。何以棄三觀一。及乎作觀。何得展轉具觀。又何以將依正二法。對光明二字。而棄金字。貴故觀之為金。斯言何在。況本為觀心。何以反觀依正等者。

釋曰。此之問答。乃總示觀心顯理之要。未論修觀之相。初問棄三觀一者。欲令答出一念識心是所觀境故。即符止觀去尺就寸之文也。答中二意。初文唯示識心是。顯金光明之境。故云貴故觀之為金。發智照理名光。充益色等四陰為明。此指能充為明。非指所充。故結云。心即明也。據此三義。唯從心顯。不關諸陰。則深允其問。二從知心已下。是預論觀成理顯。徧融諸法之相。以釋伏疑。何者。恐人疑云。若唯觀識陰。顯金光明。於一切法。安能融淨。是故釋云。又知心無心為光。知想行無想行為明等。意云。若觀識陰。金光明顯。則一切諸法。皆金皆光皆明。故以王數。心色實假正依等諸法。從狹至廣。迭顯光明之德也。非初作觀。便觀依正等法。此如止觀陰入境。初則唯觀識陰。後亦徧歷一切陰入國土等。皆明三諦之相。何乖去尺就寸之義。又義例云。修觀次第。必先內心。內心若淨。以此淨心。徧歷諸法。任運淴合。而此文唯示光明。不言金者。斯由三法修性離合。隱顯相映。其意難明。致使此文。人或謂謬。此中初文。約心顯金光明三法。所顯既三。驗能顯必三。即修性各三之義。此文歷法。唯論光明。能知二修既是光明。驗所知一性是金。豈非修二性一之義。大乘觀行。知法無法之處。豈類小教但空而已。故十不二門云。色心體絕。唯一實性。既結云。即觀心金光明。則知修性相對。三法已足。不須致惑。又觀三道。用王數為境。似非棄三觀一者。原其觀心之文。具觀十種三法。後之九科。皆從所顯之德。其體本融。故約一念識心為境。而修三觀。顯其三法。唯此三道。是所破之障。迷惑之事。體本不融。若只約一念識中。而示三境。境既叵分。觀難得就。故特兼通數為三道境也。問若欲分明示三道境者。何不徧取五陰為苦。三毒為煩惱。七支為業。何故但以心王慧數并諸數。對三道耶。答今只於陰境。示三道相。以此王數。常現前故。惑業本故。易顯理故。而不兼色者。恐心外向故也。

問煩惱不獨慧數。業自屬思。何以作此對耶。答慧別順違。方生愛恚故。慧是煩惱之根。諸數運為乃成善惡故。諸數是業之本也。然觀心之法。但託一處成觀。則諸法皆淨。不專對當名相。問此文對三道。顯金光明。其義已成。何故又約頭等六分。及身因舉足等。為三道觀耶。答凡夫三障厚重。三法難明。雖約王數觀之。尚恐執情未遣。故更託身之假實。三毒重惑。身儀動作。麤顯之境。一一橫豎。約性約相。而徧推之。皆令寂滅。而顯金光明妙理也。

彼又難云。若對三觀。空不成假不是中。又非等者。

釋曰。文初問答。乃示識心是顯金光明之境。若觀心無心等文。是徧歷諸法。彰觀心之用。以釋伏疑。俱未論其造修三觀之相。至正修十法觀中。引淨名三文。再觀三道。乃是約身假實麤顯惑業推之。助成內觀。故且明空。良由此觀。能治行者見愛重障故也。問觀既在空。何得具以金光明三義結之。答圓人用空破障。障破之處。妙理現前。故即以境智冥合。諸數寂滅。而示金光明三法也。初約王數。為三道。顯金光明。乃至三識已下諸文。皆是一心三觀。文義顯然。何得云三觀不成耶。

觀心文。初結前生後。文云。如上所說。專是聖人聖實。非己智分。如鸚鵡學語。似客作數錢。不能開發自身寶藏。今欲論道。前凡夫地之珍寶。即聞而修故。明觀心也。彼難此文。其詞稍繁。意云。上已約六即。明十種三法。其理通凡。不專是聖法也。又已明三德道前本有。豈可至此方論凡地珍寶。

釋曰。上明十種三法。橫周豎亘。乃順經文法性無量甚深之義。而經文自云。如來所游過。諸菩薩所行清淨。豈是凡夫境界。只可云。此理本徧該於道前。故明性中三德。又寄六即位。論其法性甚深。實非行者修觀之位。故知此理雖徧。若論親證。須是大聖。故云。專是聖人聖寶。非凡夫己之智分。今明觀心。乃的示無量甚深之理。在凡夫一念之中。即用觀慧觀察。克取相應。故云今欲論道前凡夫地之珍寶。即聞而修。彼乃固隱。即聞而修之語。但舉道前凡夫之言。用成難勢。深不可也。又凡結前生後之文。皆是言其正意。如止觀正修文初云。前六種依修多羅。以開妙解。今依妙解。以立妙行。須知五略五章。雖談於行。意令開解。十境十乘。縱含其解。意在成行。何不徵彼前文談行之說。難生起不當。令止觀正修。亦成於謬。

彼又縱難曰。若言前觀行。即但是略示觀心之要。猶未委歷法相而觀。恐人不解。所以至此。廣約十法而觀者。斯亦不然。原夫聞略解廣者。智人也者。

釋曰。觀心本是妙行趣果之門。而云聞略解廣者。何關於觀行乎。雖知金藏。而不耘除草穢。何益貧窮者哉。若云聞略解廣。而不用研心作觀者。則止觀六章之後。不假十境十乘修證也。又前談果證。法性甚深。貫於六即。尚不標觀行之字。將何示觀心之要。蓋全不知心法佛法之用差。又未了約教約觀之門別。既昧此大體。何以評文相有無。何以定觀道存廢。以此而驗。都是謬談矣。

彼又引例云。只如止觀。二十五方便。約觀心訶五欲中。但廣約三觀四教訶色已。皆云訶色既爾。餘四亦然。此中觀心。若盈十紙之餘。彼一部止觀之文。觀心為用幾十紙耶。

釋曰。覩茲一難。即知皆是謬言。以全不識觀心文義故也。何者。止觀一部。正是法華三昧。約行觀心。但道場諸儀。及方便近行。既多在事。恐起滯心。故此等文。更立託事之觀。導其情著。若正修已下。都是行門。於境用觀。若知此意。終不輒云。一部止觀。為用幾紙觀心也。豈非意謂十章十乘。合例訶色。各立觀門。而今無者。但是文略。彼文既略。乃破此文。不合十種三法。皆立觀心。立難若斯。定文可悉矣。

彼又難云。又於帝王之間。妄加慧字。今經首題。是佛自唱。諸師翻譯。並無慧字。若約義權加。用對三法為便者。解淨名題。或二或三四字。亦應加字。

釋曰。此文云今明帝王。應具三義。何曾加字。是知經題。雖標二字。實含三義。蓋帝王者。合具神謀聖策。故依三義重詮法性。無文有義。智人用之。斯之謂矣。若淨名經。三師譯題。初師五字。太繁。今家不用。次師二字。又略。大師但對二身而已。既自有後師。三義中當故。依之廣釋。何須加添。以彼類此。殊不相當。

彼見帝王加慧義。對十種三法。乃難云。非唯唐梵無據。而又能所不分。意以金光明三字。為所詮法性。帝王經三字。為能詮教。不合將帝王等。重對十種三法。則令詮旨不分也者。

釋曰。立此難者。蓋見諸家。凡解經題。即將經字。為能詮教。餘字為所詮義。今帝王字。既連經字。便乃割截三字。別屬能詮。若將帝等。重對三法。即是後人謬撰。而不知諸家作此分釋。未為通見。豈經字全非所詮。餘字全非能詮。故當宗凡解題目。以經字為通題。以餘字為別題。乃約教行理。俱論通別。明經字則教通行通理通。明餘字乃教別行別理別。若教通別。俱是能詮。行理通別。俱是所詮也。得此意後。或時一往分字。對教行理三。有何不可。但不得定執幾字為能詮。見對所詮。便謂乖失。定執所詮亦爾。故文句。以三種中道為經王。玄義。以諸經之王敘體。豈非以所詮為經王。又云。唯王為教。即以能詮為經王。若能如此。通方而解。豈覩帝等三義重對十種三法。便謂後人謬添耶。況載以帝等三義。對上諸法。深有其由。何者。上以金光明。詮乎所遊法性。已彰十種三一圓融。體用相即之義。今欲示此三一圓融十種之法。一一有貴極雄略統攝之能故。乃重用帝等三義對之也。是則能所相應。通別互顯。安得詮旨胡越。上下參商耶。

彼又難曰。將帝惠王以攝經論。則反同真諦彼破之義也者。

釋曰。真諦分割三德。以一德對一經。又攝機偏局。故被今破。今乃圓將三法。共攝一經。故以三解脫。攝淨名。乃至三德。攝涅槃。蓋今家所明。一一三法。皆非縱非橫。而高而廣。攝無不徧。名義俱融。但舉一種三法。則攝一切三法盡也。對攝諸經。復有何失。如淨名以解脫為目。大品用般若立稱。皆義至於三。則攝法罄盡。故以為名。若如彼所解。應皆題為十種三法經也。況前文以有此例。真諦分其三德。別對道前等三位。大師委破之。後至自立法性甚深之義。復開十種三法。豎對本有等三位。豈本有位。唯具三道三識。而不具諸三法耶。蓋三法圓融。各各具攝諸法。得作是對。請去情而思之。無執見而局之。

彼又難云。初不開章。以驗後人擅添者。

釋曰。開章多且隨便。不必盡備。斯例亦多。如法華境妙。只標六境。至生起解釋開合。而足無諦成七。若將不標科。驗是後人擅添者。既能添數紙之文。豈不能添三二句科文。故不可將此為準。又當體章中。一重問答文云。問舊人從喻。云何矯異。而依於文。答非今就文而害於譬。若苟執譬。復害於文。義有二途。應須兩存等。

彼難云。此文文義相反。亦謂後人妄添。而斥二失。一不曉當體章意。二不曉附文章意。皆云因前譬喻故有兩章。何得却云舊人從喻立名。云何矯異。而依於文。反令今師不從譬喻以釋者。

今詳此問答。本不相違。且問意者。蓋責何不依古。單用譬喻釋題。何得更加附文等釋。乃成矯異。答意者。非今就文而害於譬。則顯今家依文依譬兩義俱全也。若苟執譬。復害於文。則却責古人單用於譬。顯義不全也。乃結云。義有二途。應須兩存。循環如此。復何相反。問既約附文設問。何故安於當體章末。又本問附文答中。何故多論當體。答附文兼事用。當體唯法性。雖有此別。而皆依經。故問附文即含兩意。既是自設。遂乃知微。故使答中。先以附文對喻論。次以當體對喻說。問答既兼二意。須居二章之後也。

彼又立當體章意云。因前譬喻故。今直示一念妄心即理性。金光明非從譬喻。故云當體者。

評曰。如來自唱。此部題名。詮顯所遊。深廣法性。但為古師不知此性本具眾德。故無諸名。世俗之法。既彰事用。故有其名。遂計真諦無名。俗諦有名。故釋金光明三字。唯是世間物象名義。只可以此名義比擬法性。是故古師。但用譬喻釋題。更無附文。當體義也。若天台大師。以三昧力。探量如來所遊法性。萬德天然。究竟成就。一切名義。世俗之法。既皆虗妄。本無實義。故乏其名。今有名者。乃是聖人。智證真法。則真名俗。是故大師。特立俗諦無名。真諦有名。真既本有眾名。故金光明。非依世寶立稱。乃當真法之體。立此名也。若今譬釋。蓋見諸師。用譬限局。故且立之。而能廣譬十種三法及一切法門。此猶順古也。據今正意。唯在附文當體耳。以知如來所遊無量甚深法性。體既尊貴故。究竟名金。體既常照故。究竟名光。體既應物故。究竟名明。是則譬喻當體。皆顯如來所證法性。此法究竟離染清淨。過諸菩薩分證清淨。何故却云當體直示一念妄心耶。玄文自云。真諦有名。又云。如理尊重名寶。法性可貴名金。那得特違現文。曲指妄念。觀心本研妄識。而云已談真性。不用觀心。當體專顯果源。却云直指妄念。斯由全迷。佛法在果。心法在因。教為解真。觀本除妄。致茲謬破謬立。害己害他。今既得知。無勞固執。

彼又難。此問答中。鈍人以譬擬法。利人即法作譬。既云當體不從譬立。何得却云即法作譬者。

釋曰。章初立當體理云。俗本無名。隨真立名。又云。聖人仰則真法。俯立俗號。故知。世聞金。若名若義。本從法性金建立。反用世金比況法性。鈍人只能以世金。比擬真法。故云。以譬擬法。利人懸解。乃知能譬之世金。隨於真法建立。故云。即法作譬。何甞當體。再立於譬。已上釋奉先清師難畢。

次解靈光敏師難者。然此二師。同稟一見。難意無殊。而前難猶略。此文稍廣。其間文義大同。及無大損者。不復徵之。今就文義有異。及傷觀道者。略舉而釋之。彼難曰。初釋名章。開為五番。應各有約觀一釋。今何獨就第三譬釋中。明觀心義。何故文勢不連。越過附文。當體二番者。

釋曰。譬喻附文當體三釋。皆用金光明三字。雖從譬從法不同。而所顯法性不別。於三釋中。譬釋法相最廣。今欲於一念中遍觀諸法。故約所譬十種三法修觀。此十義若顯。則一一皆符佛唱金光明。皆即當體金光明也。何須一一明觀心。況前通別。翻譯二科。亦是定其三字之義。若各立觀心。有何不可。今從義便。故依所譬十義觀之。其例亦多。如此經疑念序出疑人有四科。而只立一重觀心。亦跨越文相。故不可將此義定其真偽也。

彼又難。三道觀中。云觀身假名。既如此觀。色受想行識亦如是。前已撿破實法。今何復云五陰。何繁重乎者。

釋曰。凡夫所計。假名之人。皆依總相身起。故約頭等六分。橫豎遍推。令性相皆寂。此乃正破假人。未推實法。豈可見言六分。便是實法觀耶。空品云。是身虗偽。大師指此。為生空境。故文句云。攬陰成身。計有我人眾生壽命。故約身假。為生空境。故此文結云。觀身假名。既如此。復須推破。五陰實法。畢竟皆空。故復例云。觀色受想行識亦如是。此乃正合今經觀法。何所怪焉。

彼又難云。凡作空觀。皆先破實法。次破假名。何獨此文。先破假名。後例實法耶。

釋曰。亦如文句解空品。乃先推生空。次觀法空。不順本經。更依何法。又觀音別行玄義云。始覺人空。終覺法空。何得言凡作空觀。皆先實。次假耶。況今此文。正是託於麤顯色心。修空破障。助成內觀。眾生我見尤重。故先觀也。

彼又難。三佛性觀中云。觀五陰稱五陰實相。觀假名稱假名實相。觀心數實相。豈五陰外。別有心數耶。約何道理。對三佛性等者。

釋曰。其實五陰。已攝諸數。今以假實。用對三因。故於無記陰外。別出善惡之數也。如云五陰之舍。心王居之。荊谿亦指善惡王。居無記舍。若匪記文。釋出彼文。幾亦成謬。約此對三佛性者。無記陰既非善惡。即正因種諸數。有資成之功。是緣因種假名。能生十六知見。即了因種。圓理具德。即德為障。即障顯德。復三一體融。故於報障具顯三性。皆稱實相者。即實相般若經意。彼經假實諸法。皆即實相般若波羅蜜也。初於一念。具示三性。今重釋中。復以假實。兼善惡數。共示三因。各有所以也。

又文中。以帝等三字。攝地持等諸論。彼乃難云。且經王之名。是佛自唱。人師解釋。蓋釋出佛意。豈佛世便有此等諸論耶。

釋曰。今明攝教者。乃以所詮。攝能詮也。蓋經論所詮。不出十種三法。而隱顯旁正少別。今從顯囗正。故以三解脫。攝淨名。乃至三識。攝地持攝論等也。問若然者。但攝法門。自攝諸教。何乃別論攝教耶。答若唯攝法門。恐不了者。謂此諸法門。或一經一論所說。謂諸經諸論。別有所詮。故今總示諸教。更無別法。故論攝教也。若云經王。是佛自唱。只應釋出佛意。又云。佛世未有諸論。不可云攝者。今問諸論。還合佛意否。經王外別有論所詮耶。況諸論皆宗大乘經造。今解大乘經還攝諸論。有何失耶。

彼又難觀心明位中云。心但有名。為名字即是。何言與者。

釋曰。心雖具足一切功德。初心行人。未見心體。未得心用。何聞心名。故云心但有名。為名字即也。深有其致。何遽非之。

彼又難云。收得舊本。元無觀心等文。驗現行本。是後人妄加者。

釋曰。廣本略本。孰偽孰真。廣本既疑妄添。略本亦應謬削。難將文定。須以義求。且夫此教興來。年月寢遠。中間傳者。見解淺深。或昧觀行功能。或迷法相融妙。既多壅塞。遂輒刪除。致有略文。存於一處。必在究其深致。無得守其舊文。又大師說授隨機。有廣有略。門人記錄不定。或缺或圓。今之講人。獲廣本者。未可忽其略文。守略文者。豈得非其廣本。噫去彼取此。知道者。孰不云非擔麻弃金。執迷者自猶論是。儻袪情著。吾何言哉。知禮稽首。恭白同宗傳教諸碩德。仰惟以光闡佛日為心。扶樹教宗為志。特迴視聽。同決是非。儻小道之可觀。覬大巫之作證(知禮)。近以同門學友。激而勉之。俾定觀心等義。巽讓之詞。見諸前序。輒以管見。旁附本宗教文。敷折厥旨。寫錄如前。無非用佛法評論。詎敢以人情穿鑿。若也可裨妙觀。則願垂諸後昆。若也稍損大綱。則願置諸煨燼。幸甚幸甚。

沙門 知禮 謹白

同类推荐
  • 铁崖古乐府

    铁崖古乐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代秘史

    五代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季秋纪

    季秋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y Lady Ludlow

    My Lady Ludl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Hermann and Dorothea

    Hermann and Doroth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代风华:笑拥天下美男

    绝代风华:笑拥天下美男

    她,冰洛翊寒,是冰洛国最为尊贵的逍遥王,却为了躲避皇家的争权夺位,不得不装出一副痴傻,酷爱美男的样子残活于世。当天性薄凉,狠厉绝然的穆千雪带着一缕幽魂,重生在冰洛国最大的笑话'逍遥王'身上!从此,冰洛国便不再安宁,四国风云暗涌,江湖亦不再平静。宫宴上,一曲歌舞震惊全国,勾走无数美男的心?当众美男的心全部沦陷时。她淡然地说“呵!美男!本王不稀罕!”;且看她如何斗权势,耍心计?【本文绝对完结!小洛的群群,一见倾心:185114691,欢迎大家前来。敲门砖,文中任一角色名字!】
  • 秘密关系

    秘密关系

    我和她的关系行走在危险边缘,一次次秘密差点曝光,却又在千钧一发之际,总能逃过一劫。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丈夫一次又一次的秘密跟踪,女友一次又一次的刨根问底。我和她的事情终于曝光在所有人的面前。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狂风暴雨……暴风雨停息过后,留下的是累累伤痕,还是彩虹?在寒冷的深夜街头,再度重逢却已物是人非……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特助先生帮帮我

    特助先生帮帮我

    她一直期待着自己白马王子的出现,在拒绝了别人无数次之后,对某人一见钟情,她开始大胆的展开了自己对他的追求。他一直在等待着和自己过一辈子的那个人出现,当她对他表白的时候,他对她开始有了变化。简单的爱情故事,说明了他和她的爱情,虽然两人爱得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他们的爱情细水长流。。
  • 老板就做老板的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9个关键

    老板就做老板的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9个关键

    为了争取客户,也许你忙到凌晨才睡下,可一大早又被公司的电话吵醒了。虽然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但你还是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公司。会议室里,中层干部们早就已经在等候你了。满室的烟云,显露出他们等你做决策时的焦虑情绪。工厂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生产线已经停了。事故的善后赔付、生产线怎样重启、耽搁的订单怎样才能如期完工……突如其来的种种麻烦刺激着你尚未完全苏醒的神经。而你心里明白,这些都只是近忧,你还将面对更令人困扰的远虑。
  • 溺宠萌妃,冒牌王妃很嚣张

    溺宠萌妃,冒牌王妃很嚣张

    乔惠茜从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这么背,穿越到妓院,被迫嫁给一个又丑又老的男人就算了,好不容易逃出来竟然被当成了冲喜的新娘嫁进了齐王府?老天是不是在玩她啊?秦墨枫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爱上一个总是喜欢惹麻烦的女子,而在与她达成协议那一天起,自己的心好像就已经变得不像他了。当情愫在两人之间慢慢滋生,一年之后该何去何从?是顺从自己的心意留在他的身边,还是去往自己的江湖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八夫临门逍遥女王爷

    八夫临门逍遥女王爷

    夫君一“这一世有了你,黑暗不再是黑暗。我定会一世伴你左右。“夫君二”你的快乐,是我的甘甜,你的忧郁,是我的悲伤,我虽不是你的唯一,但你却是我的一切。“夫君三”当时光燃烧我的一切时,最不能让我忘记的是你那一眼的温暖;当我合上双眼时,我渴望的仍是你那一眼的温暖!。“夫君四”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做你的瞳孔,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把你最深情的注视给我!“夫君五“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你,我便会站在你背后背叛全世界。”夫君六“爱是很奇妙的一种东西,将曾经的陌生人,突然之间变成了我的整个世界。”夫君七“纵然有百万个理由离开你,我也会寻找一个理由为你留下。”夫君八“其实,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就只差你一个回头。”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青春之密语

    青春之密语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一个女孩打开心扉向你我诉说她的秘密,诉说那些在时光中沉寂,却在她心中躁动的故事,而你我都是听故事的人。青春里有欢笑有眼泪,更有种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是成长的故事,如果非要定一个名字,我想这个故事就叫青春。或许,故事的结局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青春永不散场,人生仍未止步。听,讲故事的人饱含深情,看,听故事的人溺入回忆,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