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500000016

第16章 胡适谈佛学:心有净土,随遇而安(3)

正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胡适选择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作为研究禅宗的工具。具体而言,胡适是以实证主义的眼光来考证禅宗发展史的,而不是一味相信佛家经传的说法。与此同时,他也用科学主义的怀疑论来抨击“反科学”的佛教禅宗,将其学说视为“中国文化中的垃圾”。由于预设了排佛立场,所以胡适对禅宗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

首先,胡适以“大胆地质疑,小心地求证”的实证主义精神,重新梳理了禅宗早期演变史,让神会禅师对禅宗发展的巨大贡献大白于天下。

其次,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使得胡适对禅佛的“理性批判”,存在不少主观臆断的偏见。

当时的武昌佛学院院长太虚计划去欧美做考察并顺道宣传禅法。他希望胡适能提供帮助,却遭到对方的极力劝阻。

胡适在给太虚的信中说:“西洋民族文化之高,精神生活之注重,道德之进步,远非东方那班吃素念佛妄想‘往生’的佛教徒所能梦见。先生此次若决计去西方,我很盼望先生打消一切‘精神文化’的我执,存一个虚怀求学的宗旨……如为一班夸大狂的盲人所误,存一个宣传东方文化的使命出去,则非我所敢附和的了。”

在当时的学者中,胡适以崇拜西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著称。其中被他反对最多的,恰恰是佛学。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禅宗集中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各种落后因素,满是迷信与糟粕。故而,他不惜写信力劝太虚不要向西方人讲述佛学。此事的最终结果并未如胡适所预料的那样。太虚在欧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西方宗教界与文化界非但没有藐视太虚与佛学,反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动摇胡适对禅宗的否定态度。他也因此与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

铃木大拙与胡适有不少交谊,两人的研究领域也在禅宗佛学领域产生交集。铃木认为胡适从敦煌文献中发掘出的禅宗史料颇有价值。两人的分歧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对禅宗思想内核的认识;二是治学方法。

胡适并非佛门中人,而是一个站在宗教圈之外研究禅宗史的“历史学家”。铃木大拙则是真正的禅宗信徒。

1952年,铃木大拙已经成为享誉西方各国的禅学大师,信众与支持者遍及各国。但胡适对此不以为然,并在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的学术研讨会上批评铃木治学既“不讲历史”,也“不求理解”。

显然,胡适是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看问题,而铃木大拙是站在宗教学家的角度看问题。

胡适之所以否定禅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断定禅宗有“造假”的传统。他否认慧能的作用,把一切功劳归于神会,就是出于“正本清源”的目的。按照历史学家的观点,错误或伪造的史料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基于这个认识,胡适曾抱怨道:“我从二十五六年前,就搜求可信的史料,重新写出禅宗变化形式的经过。铃木曾助我找寻材料。他在日本印行的《神会语录》和北宋本《坛经》都是很重要的材料。但铃木从不敢接受我研究的结论。”

铃木大拙对此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胡适最大的问题在于只会从历史资料中了解禅宗,却对禅学本身一窍不通。

铃木认为,禅宗历史的研究者只有深入了解禅学精神后,才可以客观地分析禅宗的发展演变。尽管胡适掌握了大量有关禅宗的史料,但他并不真正明白禅学的真意,也就无从正确解读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铃木据此断言,胡适的禅宗史研究实际上是将历史拆散成了一地碎片,而没能把握住历史的整体样貌。

但在胡适看来,铃木等禅学家不肯接纳科学的研究方法,才是最大的治学谬误。他曾沉痛地感叹道:“作为他的一个朋友和研究中国思想的历史学者,我一直以热烈的兴趣注视着铃木的著作,但对他的研究方法,却也一直未掩饰过我的失望。他使我最感失望的是——根据铃木本人和他弟子的说法:禅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因此也是非吾人知性所能理解的。”

就实而论,胡适与太虚、铃木大拙的根本分歧,依然源于其“现代科学方法”。胡适认为,自己采用的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必然会得出科学的结论。但他在研究禅宗史之前,就已经预设了研究立场——对佛教禅宗进行“批判”和“破坏”。如此一来,研究禅学只是出于实用主义目的——“整理国故”的一个项目。胡适不愿意也不赞同去真正领会禅宗的“内在精神”。

胡适谈佛学的消极因素

任何思想体系都会存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像佛教禅宗这种高度成熟的思想体系也一样。胡适对禅宗的否定态度主要出于三种考虑:后世佛门弟子有篡改禅宗早期发展史的行为;佛教禅宗的主张不符合胡适推崇的科学精神与实用主义哲学;禅宗本身存在某些消极因素,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学热”,其中禅宗文化几乎成为慰藉众生的“心灵鸡汤”。假如抛开胡适的全盘西化观念,禅宗的消极因素也并非无可指责,那是我们应当注意舍弃的糟粕。

胡适自从留美回国后,致力于推广科学精神与实证主义。他在治学时开创了用西方学术工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他在著名的“科玄论战”中是坚定的“科学派”主将。他对佛学的研究还没正式开始,就提出以怀疑精神去大胆质疑禅佛学说。

在新文化运动爆发后,胡适对禅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期间,梁启超、梁漱溟等知名学者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西方文明提出了批评,宣扬东方在精神文明领域有独特的优势。胡适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他在1926年发表了一篇《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佛教禅宗作为东方精神文明的代表,成为他批判的主要对象。

胡适说:“这里(佛教思想)又正是东西文化的一个根本不同之点。一边是安分,安命,安贫,乐天,不争,认吃亏;一边是不安分,不安贫,不肯吃亏,努力奋斗,继续改善现成的境地。东方人见人富贵,说他是‘前世修来的’;自己贫,也说是‘前世不曾修’,说是‘命该如此’。西方人便不然,他们说‘贫富的不平等,痛苦的待遇,都是制度的不良结果,制度是可以改良的’。他们不是争权夺利,他们是争自由,争平等,争公道;他们争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他们奋斗的结果是人类绝大多数人的福利。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是袖手念佛号可以得来的,是必须奋斗力争的。”

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前,中国人的生死观与鬼神观不包括天道轮回观念。虽然人们信奉“富贵生死皆有命”,但不会把此生的命运归结为前世修来的阴功,也不会想着今生积德忍辱,换取来世投胎富贵人家。而禅宗的传播让古中国人萌发了“不修今生修来世”的念头。渐渐地,人们不再像先祖一样积极争取今世的富贵长寿,而是对不利的命运逆来顺受,将希望寄托于来生。

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在胡适看来,这种佛教思想主导的人生观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不幸。

今天的人们处于后工业社会向前信息社会转型阶段。许多过渡期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人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部分西方学者认为西方科学只能解决外在世界的问题,而难以解决人们精神信仰层面的困惑。因此,他们转而将希望寄托于以禅宗与道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这种思路与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中国学者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殊途同归的。

当时的中国学者一方面致力于反思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开始意识到西方文明的某些缺陷。故而,梁启超、梁漱溟等学者认为西方强在物质文明,东方胜在精神文明,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而参与“整理国故”的胡适,极度推崇西方文明,对这种观点不以为然。

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胡适并没把禅佛当成是活生生的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历史遗迹来对待。简单地说,他认为科学昌行的时代,不需要充满迷信的宗教。

自古以来,宗教信徒往往会以某种形式来表明自己对信仰的虔诚。例如,有的佛家大师用自己的血充当墨水来抄写一部佛经。胡适对佛门流行的刺血抄经的评价非常低。他曾直言痛斥道:“刺血写经是一种下流的求福心理。但我们试回想中古时代佛教信徒舍身焚身的疯狂心理,便知刺血写经已是中古宗教的末路了。庄严伟大的寺庙已仅存破屋草庵了,深山胜地的名刹已变作上海租界马路上的‘下院’了;马祖临济的子孙已剩得几个酒肉和尚了;憨山莲池的中兴事业也只是空费了一番手足,终不能挽救已成的败局……中古宗教是过去了。”

若从信仰主义的角度说,佛门的刺血抄经和其他宗教的“朝圣” “礼拜”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习俗,不能单纯以世俗的眼光看待。然而胡适研究传统文化时,基本上是采取了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立场。许多研究者是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化问题,而胡适却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化问题。

前者虽然也可能批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不会完全按照“科学”的标准来否定某些文化习俗的积极意义,而是承认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合理性。后者则恰恰相反,会全盘否定一切不符合“科学”标准的文化,只承认其中与“现代科学”沾边的部分内容。

诚然,禅宗的唯心主义宇宙观与现代科学认知的宇宙自然界有本质差异。但在当代学者看来,禅宗独特的生命哲学有助于人们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与充实。这与借鉴禅法的人是否信仰佛教关系不大。有的人用科学的眼光解决外在世界的难题,同时以禅宗的炼心方法来解决内心世界的困惑。西方顶尖科学家中也不乏信仰宗教者,尽管他们大多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但利用宗教哲学解决内心信仰问题的思路是一样的。

胡适并非真正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但他对“科学方法”的固执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早期禅宗发展史存在被“篡改”的嫌疑,胡适便否定了禅宗学说的可靠性。再加上佛学一直以“六道轮回”的假设世界为哲学依据,并不关注自然界的真实样貌,因此全盘否定佛学的合理性,也自然成为实用主义者胡适的必然选择。

有趣的是,胡适对佛学消极意义的评价,也受到了传统儒学的影响。他在武汉大学做演讲时,将原始佛教的消极影响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并列在一起。他论证印度佛学将中国宗教“非人化”时,思路与唐代崇儒排佛的学者并无二致。

胡适指出:“原来中国儒家的学说是要宗亲——‘孝’,要不亏其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将个人看得很重。而印度文化一来呢?他是‘一切皆空’,根本不要作人,要作和尚,作罗汉——要‘跳出三界’,将身体作牺牲!如烧手、烧臂、烧全身——人蜡烛,以贡献于药王师。这风气当时轰动了全国。自王公以至于庶人,同时迎佛骨——假造的骨头,也照样的轰动。这简直是将中国的文化完全野蛮化!”

这番激烈的指控,实际上反映了原始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自从汉代以来,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入世之学的魁首,道家学说则是出世之学的主流。两者虽有分歧,但都根植于宗法社会基础,重视人伦关系。这与原始佛教的教义有本质区别。也正因为如此,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发展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

尽管胡适对禅宗也持批评态度,但相对于原始佛教,却又有许多肯定之处。

胡适自称研究禅宗是为了消除原始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他把禅宗的出现视为佛教在中国的一场革命。他说:“在宗教方面,发生了革命,出来了一个‘禅’!禅就是站在佛的立场上打倒佛的,主张无法无佛,‘佛法在我’,而打倒一切的宗教障、仪式障、文字障,这都成功了。”

这种观点很快遭到了佛学界的批评。事实上,胡适抨击的“印度佛教”本身也恰是禅宗抨击的对象。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分,包括禅宗在内的中国佛教各大流派都皈依于大乘佛法。此外,禅宗虽然是对佛教的一次重大改革,但并不是在佛教之外成立新的宗教。尽管禅宗许多高僧都呵佛骂祖,但其本质上并非真心打倒佛法,而是教导弟子不要将成佛的希望寄托于外在偶像,应当靠自己的力量去领悟禅机。

总之,佛学的确存在消极的一面。胡适对佛教消极人生观的批评,源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明的反思。这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对今人也不无启迪。但是,由于胡适执着于以科学主义来剖析佛教禅宗文化,所以在某些方面他对佛教禅宗存在误解。无论对于佛家学说还是胡适的学术成果,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禅宗改革前的佛学是怎样的?

胡适将禅宗视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一场革命。那改革前的佛学又是怎样的呢?对此,胡适通过整理敦煌文献与日本的佛教史料,整理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说法的新框架。

按照传统说法,禅宗是传自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大迦叶,继承了正统的佛法。而胡适对此提出了异议:“新的看法,禅宗是一个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佛教史上一个很伟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革新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运动。”

尽管胡适的禅宗史研究招致了许多争议,但学术界也公认禅宗对佛教的中国化改造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

禅宗发起的佛教改革,主要有两层历史意义:

其一,禅宗让佛教的教义从繁琐变得简易化。

其二,禅宗的革新使得外来的佛教彻底融入中华文明。

同类推荐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本书内容包括:成为高素质的农村教师、做无悔的奉献者、在业务上胜人一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等。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热门推荐
  • 情定望海城

    情定望海城

    本书的故事创作主要是以现代都市——望海城为背景,以女主人公赵天雪的感情之路为线索进行描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现代言情小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雪之泪:幽梦牵魂

    雪之泪:幽梦牵魂

    穿越之作,帝王的悲惨命运一直束缚着他,总有一天,他会反击,杀了那些“使命至尊”,就算一死也足以,她为爱成魔,最终会发生怎样的悲惨生活
  • 目破心经

    目破心经

    数百年前,武林中出现了一位习武奇才,他在前半生误入歧途,以为天下武学越奇越怪就越强,可惜他虽能屡创奇招怪式,但神州武林人才辈出,种种惊世奇招终被人所破,于是他穷尽毕生精力,发现天下武功总有破绽之处,便溶合天下间正邪各道武学之精华,创出了一套天地间独一无二,以目破为招的玄奇怪学——《目破心经》,此学现世后因能破敌于数招之间,威力无穷,故此这位奇人被世人称为——天目神尊!一代大侠黄朝栋因助宇内五奇将“一魔双煞三怪四毒”中原十邪逐出神州,以致五奇归隐后,惨遭一魔四毒的合力围杀,以致命丧秦岭,巧幸苍天有眼,使得其子黄天虎被归隐于秦岭的一代高手“烟波钓叟”所救……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快乐心灵的哲理故事

    快乐心灵的哲理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本书记述1989年12月6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以来生动的历程。
  • 古武女强袁合一

    古武女强袁合一

    “你们以为我是平常的那样吗?!你们以为每次的测试我是因为运气,才刚好擦边过的嘛!?告诉你们,我在努力修炼,努力训练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里擦屁股呢,从小我就不被看好,是因为我不想掺进这少主之争,我不在乎这家主之位,所以即使我有了成就,我都忍着不说,每每看到父亲充满希望而后又失望的眼神,你们知道我的心多痛吗!我多么想告诉父亲,我可以保护他,可以保护整个袁家!我知道,我是私生子,你们一直都认为我没有资格是吗?!那么现在的我呢!”我又是只用了一招就把太裳打下了擂台,居高零下的看着他,质问着在场的人们。
  • 州县初仕小补

    州县初仕小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是宗教泰斗,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和文学于一身的全才,更能找到获得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李叔同,法号弘一大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也是温暖人生的智慧之光。弘一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其品格、处世之道、为人之道、学习之道、人生态度等,皆是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
  • 杀手之王纵横都市:黑狼

    杀手之王纵横都市:黑狼

    在我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我希望能够证明一个真实的故事,记住一个叫李煜的男人,记住那群狼一样的人,就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善与恶,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他们是真正的传奇,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天狼!何为狼?义薄云天、忠肝义胆、铁血丹心、生死同行!何为狼?潜于市,伏于国,疾如风,快如电,必克,守必坚!天狼,一个神秘莫测的组织,藐视一切的存在。懵懂青年突然与他们挂钩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事业与爱情遭受到重创,尊严遭到践踏,生命受到威胁,是选择沉沦还是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