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500000020

第20章 胡适谈墨学:兼爱以自爱为先(2)

总体来看,胡适研究墨学的方法体现出了以下几大特征:

其一,以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工具,用西方哲学作为墨学的参照系。

实用主义也称实验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其主要理念是将知识视为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将“有用”看作是衡量“真理”的主要标准。胡适的导师杜威就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原先的实用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经验自然主义”与“工具主义”,将实用主义原则推广到了社会生活各方面。这种哲学极其重视功效与方法论。

胡适留美归国后,致力于宣传实用主义哲学(他采用的是“实验主义”的叫法)。简单地说,胡适常说的“科学方法”,指的是像做科学实验一样重视证据。其要义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正是在实验主义的指导下,胡适才能摆脱清儒研究墨学的局限,站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来认识墨家思想。他通过严谨的考证来甄别史料的真伪,给出了一个可信度较高的墨子生平。而他对《墨子》诸篇的分组,也大多被后来的学者所认可。这是实验主义研究法的主要贡献。与此同时,这种指导思想也存在局限性。胡适并没真正揭示墨学与先秦思想潮流之间的关系,还将前期墨家误认为是一种信仰“天志”的宗教。

此外,胡适以西方哲学为参考系,既是治学方法的创新,也造成了其研究成果存在片面、牵强之处。

其二,胡适非常注重从墨学中提取哲学方法。

胡适试图找出墨家在历史上的逻辑演变情况,再将其纳入整个古典哲学的发展逻辑当中。例如,他将“应用主义”哲学视为前期墨学的“主干”,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具体治国主张看作是“枝叶”。对于后期墨学,胡适始终围绕着“知识论”与“逻辑学”两大内容来阐述,而很少讲解后期墨学的具体理念。由此可见,胡适是以哲学方法论为研究中心的。

对此,胡适曾解释道:“我这几年做的讲学文章,范围好像很杂乱——从《墨子·小取篇》到《红楼梦》,——目的却很简单。我的唯一目的是注重学问的思想方法。故这些文章,无论是讲实验主义,是考证小说,是研究一个字的文法,却都可以说是方法论的文章。”

其三,运用系统的方法与发展的眼光研究墨学。

胡适认为,某个思想学说总有一个系统可寻,只要抓住了来龙去脉就可以把握该学说的整体情况。因此,他把墨家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分为前期“宗教的墨学”与后期“科学的墨学”两个阶段。对于墨学的本质性转变,胡适认为,这是由于战国后期的自然科学与“名学”思辨兴盛的缘故。

此外,胡适在研究墨学时,十分注意考察其与其他诸子学派之间的联系。他说:“古代哲学的方法论,莫如墨家的完密,墨子的应用主义和三表法,已是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后来的墨者论’辩‘的各法,比墨子更为精密,更为完全。从这以后,无论哪一派的哲学,都受这种方法论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胡适研究墨学的方法一方面吸收了清儒的传统校勘、训诂法,另一方面则借用近代西方实验主义哲学。他的研究方法改革标志着学术界对墨学的研究走向了近代化。这是墨家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墨家的哲学方法为何被胡适推崇?

在近代学者中,胡适是最注重方法论的人之一。他曾多次表示,中国科学后来之所以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哲学方法”。胡适指出:“在近代中国哲学的这两个伟大时期中(指宋朝和明朝),都没有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任何贡献。可能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足以说明中国之所以缺乏科学研究,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哲学方法的性质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个认识贯穿了他所有的学术研究活动。

但不同于宣传西方思想学说的同期学者,胡适的研究重心是“整理国故”。通过“科学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出能与西方文明建立有机联系的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科学与哲学(即所谓“再造文明”),这就是他的宏伟目标。而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学说最契合胡适的要求。故而,胡适在早年致力于发掘墨学的“哲学方法”。

胡适研究墨学时,往往会与儒学进行对比。儒墨两家皆发端于春秋时代,孔子与墨子是先秦诸子中的泰山北斗。墨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儒家针锋相对。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方法”不同。用胡适的话说,儒墨两个学派有着迥异的“逻辑”。

胡适曾撰文指出:“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这就是儒墨的大区别,孔子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的目的,墨子所要的是一个’所以为之若之何‘的进行方法。孔子说的是一个’什么‘,墨子说的是一个’怎样‘,这是一个大分别。”

在胡适看来,孔子并没说具体的治国良策,而是抛出了一个理想的执政境界;墨子则认为孔子应该回答“怎么做”,而不是扯无关主题的内容。

儒家与墨家的“逻辑”差异,揭示了两者在“哲学方法”上的本质区别。儒家喜欢向世人提出一个高远的理想标准,但极少讲述达到目标的办法。就算提对策时,也依然是以阐发道理为主,而很少罗列做事的具体步骤与所需的资源。

胡适认为,这种哲学方式塑造了儒家爱讨论“动机”的思维特征。他以孟子的“存心”举例时说:“存心是行为的动机。《大学》说的诚意,也是动机。儒家只注意行为的动机,不注意行为的效果。推到了极端,便成董仲舒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只说这事应该如此做,不问为什么应该如此做。”

如此一来,儒家人士往往擅长坐而论道,却远离社会民生。民谚: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老百姓用来讽刺那些务虚不务实的儒者的。

按照传统说法,墨子原本是儒家弟子。后因不认同儒家的观念,而自创了一个新学派——墨家。墨家的主张几乎处处与儒家针锋相对。儒家鼓吹厚葬,墨家就宣扬节葬;儒家鼓吹礼乐,墨家就倡导“非乐”;儒家说“爱有等差”,墨家偏说“兼爱”。胡适认为,墨子处处反儒家之道而行之,正是由于“哲学方法”的差异。

胡适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墨子的方法,恰与此相反。墨子处处要问一个’为什么‘……墨子以为无论何种事物、制度、学说、观念,都有一个’为什么‘。换言之,事事物物都有一个用处。知道那事物的用处,方才可以知道他的是非善恶。为什么呢?因为事事物物即是为应用的,若不能应用,便失了那事那物的原意了,便应该改良了。”

由此可知,墨家的哲学方法是以经世致用为根本出发点的。先是了解万事万物的成因与性质,然后再利用其性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故而胡适认为,这是一种与西方科学存在“有机联系”的思想,并称之为墨子的“应用主义”。

儒家的哲学方法之所以不关心实际问题,与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比如梁惠王问孟子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时,孟夫子却说梁惠王不应该谈论利益。按照孟子的观点,只要人人能恪守仁义道德,一切社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而那些张口就讨论利益的人,将道德与利益本末倒置了。显然,这种观点是造成儒家重空谈轻实用的重要原因。

墨家则不同,提倡义利兼顾,甚至将两者合为一体。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墨家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科技,改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胡适推崇实用主义哲学,对墨子的观点深感认同。

他曾赞叹道:“这话说得何等痛快?大凡天下人没有不会说几句仁义道德的话的,正如瞎子虽不曾见过白黑,也会说白黑的界说。须是到了实际上应用的时候,才知道口头的界说是没有用的。高谈仁义道德的人,也是如此。甚至有许多道学先生一味高谈王霸义利之辨,却实在不能认得韭菜和麦的分别。有时分别义利,辨人毫芒,及事到临头,不是随波逐流,便是手足无措。所以墨子说单知道几个好听的名词,或几句虚空的界说,算不得真’知识‘。真’知识‘在于能把这些观念来应用。”

在胡适看来,墨子的哲学方法与后世明朝大儒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有许多共同点。

王阳明鉴于程朱理学“知行分离”的误区,提出了“知行合一”说。他呼吁人们放弃空谈儒家义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与墨子追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经世致用精神是一致的。但两者依然存在本质区别——王阳明的“知”指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良知”;墨子追求的“知”是自然与社会知识,这里面包含了胡适最推崇的科学主义精神。

墨子的哲学方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表法”。所谓“三表法”指的是墨子判断是非利害的三个标准:

其一,“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从历史中寻找前代的经验教训。

其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根据基层百姓的反馈意见来考察事实。

其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将某种主张作为政策推行,观察其是否能为国家与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在胡适看来,墨子的“三表法”一方面包含着科学实证精神,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少流弊。例如,他指出:“这一条(第三表)的最大的流弊在于把’用‘字、’利‘字解得太狭了,往往有许多事的用处或在几百年后,始可看出;或者虽用在现在,他的真用处不在表面上,却在骨子里。譬如墨子非乐,说音乐无用。为什么呢?因为(一)费钱财,(二)不能救百姓的贫苦,(三)不能保护国家,(四)使人变成奢侈的习惯……墨子生来是一个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性有所偏,想不到音乐的功用上去,这便是他的非乐论的流弊了。”

其实,墨子的“非乐”论针对的是当时贵族礼乐给普通百姓造成的沉重负担。但就实而论,墨子矫枉过正,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实用价值。殊不知,许多事物的生效周期很长或者起到的是间接作用。如果不加甄别一味排斥“无用”之物,反而可能殃及许多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但相比之下,胡适更重视的是墨家哲学方法的“科学精神”。他认为,“(第二表)这种注重耳目的经验,便是科学的根本”,又说“墨子的第一表和第三表是同样的意思,第三表说的是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第一表说的是过去的实际应用。过去的经验阅历,都可为我们做一面镜子”。

总而言之,清末以来众多学者对墨家思想的高度评价,对胡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看来,墨家的哲学方法与西方科学精神有许多相通之处,是现实价值极大的传统文化遗产,对“再造文明”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墨子为什么要弃儒创墨?

墨家与儒家势同水火,但又渊源很深。因为墨家创始人墨子曾经是勤奋好学的儒门弟子。

墨子本名墨翟,宋国人(一说是鲁国人,胡适从此说),其事迹在史书中记载很少,主要见于《墨子》一书。关于墨子的活动时期众说纷纭,司马迁认为墨子与孔子是同时期的人。清朝学者毕沅则认为墨子是六国时人,活到了东周末年。两种说法的时间相差两百年,而据胡适的考证,“墨子大概生在周敬王二十年与三十年之间,死在周威烈王元年与十年之间。墨子生时约当孔子50岁至60岁之间。到吴起死时,墨子已死了差不多40年了”。

《淮南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

这段话的大意是:墨子曾经在鲁国接受儒家教育,研习孔子的学说。他认为,儒家的礼仪繁琐而令人不愉悦,厚葬习俗太浪费财物且导致人民贫困,儒学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

胡适曾经指出,儒家自从孔子去世后滑入了一个发展瓶颈。孔门弟子都不能传承孔子思想的大端,只是在丧葬礼仪等细微末节上下功夫。胡适列举了《礼记》和《仪礼》中的不少案例来证明此点。他还说:“那种繁琐的礼仪,真可令今人骇怪。墨子生在鲁国,眼见这种种怪现状,怪不得他要反对儒家,自创一种新学派。”

由此可知,墨子叛出儒家的根本原因是不赞同儒家的治国理念。因而,他要自己开创一门更加切中时弊的新学问——墨家学说。

在胡适看来,墨子对儒家思想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四端”。

据《墨子·公孟》记载,墨子对儒家学者程子说:“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后起,杖然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儒家之道有四种弊端足以导致天下丧亡。其一,儒者认为上天和鬼神不能明辨是非,惹得上天与鬼神不悦。其二,儒家鼓吹厚葬久丧,棺椁做好几层,陪葬的衣服被子很多,把送葬弄得像搬家一样,服丧者哭泣三年,别人扶着才能起身,依靠拐杖来行走,耳不闻外事,目不见外物。其三,儒者喜欢弦歌、击鼓、舞蹈,经常操办声乐之事。其四,儒家主张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增减变化。

墨子认为,假如统治者实行儒家之道,必定不能励精图治;下层百姓实行儒家之道,必定不会安心从事生产。所以,儒家学说的流行会导致天下丧亡。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热门推荐
  • 钢铁惊龙

    钢铁惊龙

    新书极限杀戮已上传书号134887
  • 遍地开花

    遍地开花

    黄四想象得到老古的尴尬处境。叶灵是被拐卖来的,这事,闫书记不知道,李县长更不知道,而老古知道却没说。现在闹得沸沸扬扬,自然影响到了李县长和闫书记。李县长训闫书记,闫书记训老古。
  • 影帝再生

    影帝再生

    再世为人,重生影帝!愚人节,四十岁穷人楚牛病逝,留下十九岁女儿,二十二岁妹妹,二十七岁小姨子。四月一号,二十岁影帝安羊跳楼,震惊世界,当晚脑死亡,突然复活。楚牛醒来,却发现他是安羊……
  • 海棠花下

    海棠花下

    基于剑灵背景原创出的故事,在绿明村和江流市中反复徘徊,讲述少女灵川为了追求自由淳朴的生活来到绿明村并邂逅饭馆杂工南岳的故事。故事篇幅不算过长,但多次留下空白给与读者想象空间。
  • 嫡略之瑰若芷嫣

    嫡略之瑰若芷嫣

    你所谓的孤独是我所喜的安静,你眼中的落寞实则我内心欣喜。一场车祸,让21世纪金融系高材生沈若芷穿越到架空的古代,身为丞相府没钱、没权又没势的三无小姐,沈若芷表示她有一点小懒,一点小记仇外加耍点小聪明,没事给那些达官显贵画画素描收收小费,民间都传这丞相府了不得,鸡窝里出了金凤凰,可是最后的最后为什么她家的庶姐不是疯了就是傻了,还有她那如花似玉的妹妹怎么如此想不开就当了尼姑?ps:此处非正剧:偶有女神经轻飘过嬉笑打骂实属人情此处非喜剧:人生实难大道歧多小虐怡情结局完美
  • 天才杀手妃:邪皇非君不可

    天才杀手妃:邪皇非君不可

    【此文重发】【文章主题不换】【重发的文一定比原文调理清楚作者举爪爪保证】
  • 7-11教你开便利店

    7-11教你开便利店

    “总有一间在你身边”。除非不食人间烟火,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人,不可避免地会与便利店打交道。从针头线脑,到柴米油盐,给生活以便利,就是便利店存在的意义。世界上的小便利店不计其数,而做成国际知名品牌的也不乏其人。7-11(7-Eleven)就是世界上做得最为成功的便利店之一,《7-11教你开便利店》借鉴了7-11的成功经验,从开店筹备、管理营销等方面为读者展示出便利店成功的经营之道,是便利店经营者走向成功的有益借鉴。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顶级宠婚,老公别太坏

    顶级宠婚,老公别太坏

    阎王说她是蠢死的,一次施恩,让她原地复活。本想逆袭一路虐渣,却仍被继姐暗算。他强势出现,替她报仇,代价是做他妻子,条件是不准爱上他婚后,他将她宠成公主,宣称永远只有她一个,初吻礼物,初次礼物,层出不穷无意间她发现他有着异于常人的超能力,原来他竟是她曾经的恩人。“何乔乔,我忘记全世界也不会忘记你,你失去全世界也不会失去我。”当她以为他将永远消失后,他却突然回归,霸气示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任你找虐

    前任你找虐

    登机那一刻,雨晴就特期待着往后的日子必然妥妥得彻底摆脱过去的糟糕烂事,踏上新的旅程,可是谁又能预测命运的安排竟会是如此滑稽呢----全机舱的人集体疯狂穿越。冒险就此开始,在那个奇怪的未知空间大陆,她竟然遇见了自己的前任们,于是上演各种纠缠追逐和各种腹黑嬉戏虐恋,不争不休与藕断丝连。且看她是如何披星戴月,过五关斩六将,俘获奴役那些前任们,最终把那个他乡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