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2300000031

第31章 梁启超谈教育:教育之成效在将来,不在当下(1)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表达出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少年的强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少年如何才能变得更强,当然唯有依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最后成为有用之才。不过,虽然教育可以将他们培养成才,但教育不是一件急迫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慢慢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教育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梁启超也说过:“教育之成效在将来,不在当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长远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该只关注眼前。

如今,每个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父母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往外国,接受西式教育,他们认为这就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并不一定适合他们,因为他们不一定会喜欢这样的安排。所以,如果想要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式,那么就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质而定,这样既不会磨灭孩子自身的闪光点,也可以培养出他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从而将其培养成不可多得的人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清末民初,参与维新和革命的仁人志士越来越多,逐渐兴起了一股国民思维的变革浪潮,这其中就包括对国民思想、道德、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改造。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国民素质,用教育的力量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梁启超对教育的研究颇有心得,他所提倡的主要是德育,也就是为中国社会培养所谓的“新民”。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核心内容便是德育,他说:“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优劣,一个国家的强弱,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国民素质。他指出“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殆始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他认为,在古代,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国民素质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到了近代,中国开始落后于其他国家,受到一些国家的压迫和欺凌,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导致国民素质下降,从而致使国家衰弱。

在梁启超看来,想要让中国重新富强起来,就必须从培养国民的素质方面着手,加强国民教育,提高人们的整体修养。梁启超认为,任何教育都要从德智体三项入手,而其中智力与体力的教育比较简单,道德的教育才是最困难的。他曾这样说过:“民德之高下,乃国之存亡所由系也”。他将道德建设视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中心环节。

中国古代人就十分注重道德修养,他们认为有德行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敬重,才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古代的选官制度,多项考核都与个人修养有关。在两汉时期,所推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的选官制度,就与人才的德行有直接关系,只有品学兼优或者被乡里推举为孝廉的人,才可以担任官员。由此可见,古人对人的德行是多么看重。

在梁启超看来,古人对德行的看重无疑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德行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人们的素质。他认为,教育虽然复杂,但究其根本,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尤其是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这方面,古代先贤,无疑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关于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李勉葬银正好就是其中一例。

李勉是唐朝人,自幼喜欢读书,看到书上有益处的教导,他就会跟着去做,在实践中检验书中的知识。时间长了,他就逐渐养成了习惯,谈吐之间流露出的都是诚信儒雅的君子之风。李勉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一直坚守君子之义,奉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言至理,从来都不会做出一些罔顾道德的事,更不会贪取不义之财。

有一次,他前往梁宋地区(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求学,路逢大雨,所以不得不找一家客栈留宿。而这时,正好有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也路过这里,两人便同住一家客栈。经过一番交谈,两人一见如故,因为阴雨连绵,不便赶路,所以两人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接连几天,两人在一起谈古论今,讨论学问,很快便成了知己好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偶感风寒,一下子卧床不起。李勉了解到情况后,赶紧为其请来郎中,并根据郎中的吩咐帮对方抓药熬药,照看书生按时服药。

一连好多天,李勉一直细心照料着这位书生,对方的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都由李勉来打理。但是,就算如此,那位书生的病依然不见好转,反而逐渐恶化。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十分痛心,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对方治好。于是他开始在附近百姓家里寻访民间药方,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治好书生,除此之外,李勉还经常一个人进深山,找寻一些药店没有的名贵药草。

一天傍晚,李勉从深山寻药回来,准备煎药给书生服用,当他来到书生房间后,看到书生的气色明显比昨天好了很多,因此心里十分高兴,便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兄弟,今天感觉如何?是不是好多了?”

书生说:“我想,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这极有可能就是回光返照,不过,临终前兄弟还想拜托你一件事。”

李勉连忙安慰道:“你不要胡思乱想了,怎么可能是回光返照,今天看你的气色好了很多,只要安心静养,过不了几天,必然可以痊愈的。兄弟不必客气,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书生说:“你将我放在床下的箱子拿出来,帮我打开。”李勉照做,依言打开了箱子。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我一病数日,真是麻烦李兄了,感谢你近日来无微不至地照顾。包袱中有一百两银子,是我准备上京赶考的盘缠,现在没什么用处了。我死后,麻烦你用这些钱为我置办棺木,顺便通知我的家人,让他们前来领取我的遗体,带回老家安葬。剩余的钱都送给兄弟了,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不能拒绝,不然就算是我死了都不会安心的。”

李勉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再安慰也是徒劳,为了让书生安心养病,于是他答应对方收下银子。

第二天早晨,李勉再去看书生时,发现对方已经去世。李勉感慨万千,遵照对方的遗愿,为其置办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书生留下的银子,除去花费,还剩下了很多,但李勉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将这些钱财仔细包好,随着书生放进了棺木中。

不久,书生的家人收到李勉传来的消息后赶到了客栈。书生的家人十分悲痛,但他们还想看书生最后一眼,于是合力移开棺木,但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在其中发现还有陪葬的银子。于是,他们便问李勉是怎么回事,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书生的家人对李勉赞不绝口。

李勉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高贵品格,从来都不贪图享乐,不贪图他人钱财。后来,李勉官至当朝宰相,但他依然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诚信自守,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同时在朝中的威望也让其他人望尘莫及,并且深得唐肃宗器重。

自古以来,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会受到世人的爱戴;廉洁奉公的臣子,也会受到统治者的重用。但一个人的品格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由此可见,教育对人们的品格培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曾言:“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在他看来,人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在德行方面,要经得起磨砺。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就。

耕耘与收获

梁启超在《家书》中曾这样写道:“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惟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需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

梁启超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教育思想,从他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就可以看出他在教育之道上的确颇有建树。梁家的九位子女分别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出现了“一门三院士”的辉煌景象,堪称“满门俊秀”。梁启超对子女往往都是言传身教,从来都不溺爱他们,更不会做一些拔苗助长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他不限制孩子们的发展,没有强硬地要求孩子们走与他相同的道路。他认为,人的主观创造力是十分强大的,可以助推人们获得难以想象的成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孩子们才走上了成功之路。很多学者都研究过梁启超的教育之道,认为梁家之所以“满门俊秀”,并非偶然事件,是得益于梁启超教育的结果。

梁启超十分注重幼儿教育,并且懂得因材施教,人身作则。他曾在自己的作品《论教育》中写道:“春秋万法论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非常看重。他认为,启蒙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起点。确实如此,人在幼年时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具备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而孩子们最先接触的必然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就是孩子早期的启蒙老师,家庭就成为了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而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言行举止。可以说,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而孩子则是家长的影子。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因此,只有家长行得端坐得正,孩子们才不会歪斜。梁启超认为,家庭教育必须将“严”与“爱”充分地结合起来。“严”是因为教育容不得半点马虎,而“爱”则是出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名利的问题上,梁启超经常教育子女,要做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也就是把握住当下,努力去做,享受拼搏的过程,仅仅将收获看作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今,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十分在意事情的结果。有的甚至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熟不知,太重视结果的人,就会将收获当作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这样最后成功了还好,如果失败了就会万劫不复,因为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梁启超对曾国藩十分推崇,他曾发出过这种感慨:“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学习曾国藩,要求子女不要看重一件事情的结果,要享受其中的过程。其实这也就是要求子女们看淡名利,不要太在意得失。不要苛求将来能不能成就伟大事业,只管辛勤耕耘。

不问结果,只看过程,就是要求人们坚定地朝自己选定的方向走下去,人生路或许充满坎坷和泥泞,不是每个目标都可以实现的。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选择的道路一定是正确的,但一旦选择了,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在你拼搏的过程中,你还可以继续观赏周边的风景,观察你走过的每一步。

梁启超的名声不可谓不响亮,但他的子女并未利用自己的声望来谋求事业前途,他们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人生高台的。辛勤地耕耘,不问结果的付出,最终让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和自己的妻子林徽因在偏远的山区一待数年,辛苦搜集了大量的古建筑资料,将我国古代建筑史料的一段空白进行了高效填补,他们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梁启超所教授的“但问耕耘”的行事理念。

人生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心想事成”,很多时候,虽然你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回报,但你努力过,坚持过,奋斗过,就必然会有所得。梁家之所以可以“满门俊秀”,就是因为他们坚持“但问耕耘”的理念,一直默默付出,才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收获了成功,这就属于自然而然的结果。

其实,成功并不一定是功成名就,也不一定是名利双收,更不一定是事业有成,而是坚持不懈的奋斗过程。只有经历了艰苦卓绝地奋斗与拼搏,人们才能积累到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让自己的精神更饱满,让人生更圆满。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不问苦乐,不管得失,不看成败,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去战斗!”这其实跟梁启超坚持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无论任何事情,只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受外界的干扰,不为最后的结果而焦虑不安,这样在最后必然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得沉住气,如果他们在乎的只是结果,那样就会将目标变得极为利益化,这样的教育过程自然是收效甚微,到了最后也不可能得到自然而然的结果。

教育是教人学做人

很多人认为,只要一个人拥有了知识,那么这个人就有学问了,就可以为社会做更多贡献了。其实,这种想法虽不算错,但也有着一定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德行,那么自然是拥有的知识越多越好;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德行,那么拥有的知识越多就越坏。历史上不乏一些俊才豪杰,他们都具有渊博知识,并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为百姓安居乐业添了一份力。但在天下稳定之后,他们便失去了起初的进取之心,以至于做出违背道德,抛弃社会责任的事情。这样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一个合格的人,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在梁启超看来,“智仁勇”是成为合格的人的基本要求。

同类推荐
  •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本套书选编了《易经》《老子》《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了凡四训》《唐诗三百首》《宋词j三百首》等十二本文化经典书籍。《易经》和《老子》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和《了凡四训》告诉读者做人的基本礼仪和智慧,《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让读者体会中国语言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全套书配有注释、译文和鉴赏,让读者更容易读懂,非常适合对我国经典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能让读者对书的思想和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帮助读者快速读懂我国的传统文化。
  • 灯谜入门必读

    灯谜入门必读

    本书主要讲解怎样猜谜制谜、如何欣赏灯谜、怎样组织灯谜活动等灯谜的基本知识。并提供趣味灯谜作品,以供读者试猜或选作灯谜活动的题目。全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是灯谜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是设谜解谜的好帮手。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珠江流韵

    珠江流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地方的特点,从总体精神上说,实则是文化特点。其特点的形成,是由不同的地理条件(尤其是水的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人们有不同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而长期造成的不同的精神意识、思维方式、人情风俗和道德观念等等。这些属于文化范畴的特征,既决定着又体现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域、每个地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实体、措施与形态,以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中。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热门推荐
  • 仙墟

    仙墟

    别人为了无上大道而苦修,意图有朝一日能够聆听仙音,成就无大道道。可是梁灿埋头苦修,一路奔波,为的只是能够找到一条回家之路。漫漫归途,漫漫修仙之路。
  • 妻从天降,前夫太薄情

    妻从天降,前夫太薄情

    接连遭遇重大变故,江芷落从豪门千金变成灰姑娘,从云端跌入地狱,才知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两年后看着前夫与新婚娇妻笙歌婉转,她一人泪涟涟,爱他抽筋剥骨到云淡风轻。他是如何将她的心变冷的,另一个男人就是怎么将她的心暖热的,并走进她的内心深处。
  • 圣灵大陆:黑与白

    圣灵大陆:黑与白

    她,是天王最宠的女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任性、可爱,却拥有超乎常人的专一和坚强。他,是天界只低于他父亲的法力,他,是天界未来的继承人。
  • 封邪记:彼岸轮回

    封邪记:彼岸轮回

    她是上古时期的彼岸花,因受上古邪皇血肉洗礼,无心无情,冷血冰冷,大闹地狱之时被抓,投入地狱岩浆之中,飞灰湮灭之际,上古天神医仙九天泽雅用一生修为保她性命,后逃到人间,来到一个名为星月大陆的修炼世界。唐芷玉,一个身怀异灵的药灵师,她本性冷漠,无情无欲,更是无心,但她却十分聪明,知道该如何在这里生存,她学会微笑待人,她学会帮助同伴,也十分温柔懂事,可股子里深深刻画的冷漠,总是会在无意间显露,毕竟很多时候她还是不懂何为喜怒哀乐。宠爱她的南宗少宗主南羲,为她设计了许多许多圈套,只希望抹掉她身上那股冷漠,然后她有了四名同伴,因为这四名同伴,她渐渐懂得,人的世界,也因为这四名同伴,她差点毁了这个世界。
  • 存在的薄荷醇

    存在的薄荷醇

    曾经以为两个人的感情关乎物质,是有钻戒、有豪宅、有名车;曾以为两个人的感情关乎激情,是天雷勾通地火,抵死缠绵,飞蛾扑火;曾以为是宠溺纵容,万般忍让,没有原则。一切繁华落尽,如梦初醒,这时身边之人方为命中所属,因缘所归,幸福之处。
  • 历代词话

    历代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倒计时

    倒计时

    你知道么?人这一生就像是倒计时,你活多久、干什么都是有定数的,当你知道倒计时来临的时候,难免会心生恐惧……
  • 唯爱:改造CEO(完)

    唯爱:改造CEO(完)

    他居然不知道那个女人是谁?!只记得那淡淡的桂花香味~~~重点是他居然从此犯上了女人恐惧症!该死的女人,你给我滚出来!飘的其他完结的文(觉得值得一看的):飘飘的其他文章(觉得值得一看的):《火暴总裁娇柔妻【大结局】》http://novel.hongxiu.com/a/58912/《首席新娘调包了【连载】》http://novel.hongxiu.com/a/113621/《首领的签约情人【大结局】》http://novel.hongxiu.com/a/8710/《超邪魅总裁老公【大结局】》http://novel.hongxiu.com/a/74090/《爱在大清后宫Ⅰ.苏墨儿传奇【大结局】》http://novel.hongxiu.com/a/61183/《爱在大清后宫Ⅱ.玉如言小传【大结局】》http://novel.hongxiu.com/a/65096/
  • 拾儿

    拾儿

    在一处公园里,树荫环绕,那石子路两旁种着郁金香。绿叶上衬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子,开着紫色的花蕾。风轻轻的将她们带动起来,她们点着头,在翩翩起舞,可是这一切没人观赏,因此这里很安静,安静得那虫儿声倒是成了这里的主旋律,一曲曲欢快地演奏着,从不间断,没人惊扰它们,这或许应该值得庆幸。沿着这条石子小路走去,有一座小石亭,亭子里传出这样的对话:女声:亭子缘。男声:花落情。
  • 霸少残情夺爱

    霸少残情夺爱

    他对她一次次的伤害,让她身心俱疲,如果可以离开的话,她愿意用她的一切去换取,可是为什么真正要离开时,心,竟然,痛得这么厉害,他霸道,小气,甚至连他亲生的孩子,他也不允许和他争她,世界上有这种让人窒息的爱吗?让人的心痛的窒息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