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4500000061

第61章 理论批评(1)

第一节概述

与当代军旅文学创作相比较,军旅文学批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尽管新时期有徐怀中的“两只轮子”说,但更像是一种期待,或者借用朱向前的一句评判,军旅文学批评是“一只失衡的轮子”。综观当代军旅文学史,“前17年”的军旅文学批评乏善可陈,这是时代的政治背景及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到了80年代军旅文学批评曾一度崛起与繁荣,与创作形成两只同时滚动的轮子,一起构造了军旅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伴随着文学语境的突变,军旅文学批评再度式微。

在本章中我们试图通过对50年来军旅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重要思潮、收获缺失以及重要军旅评论家展开论述,论述中对新时期以来的军旅文学批评有所侧重。

一、发展脉络

1.“前17年”:理论批评的缺失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的国家的诞生也就意味着新的理论形态的诞生,它势必造成理论批评研究的规范与环境的改变。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对于“前17年”的批评环境有过较为细致的清理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并不是一种个性化的或‘科学化’的作品解读,也不是一种鉴赏活动,而是体现政治意图的,对文学活动和主张进行‘裁决’的手段。它承担了保证规范的确立和实施,打击一切损害、削弱其权威地位的思想、创作和活动的职责。一方面,它用来支持、赞扬那些符合规范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则对不同程度地具有偏离、悖逆倾向的作家作品,提出警告。”在这种文学批评的文艺标准和政治标准出现严重偏差的历史环境下,我们读到的军旅文学理论文章大体有三类,一类是针对文艺作品而写的短评;另一类是作家的创作谈;第三类则是一些火药味浓重的批评文章,这些文章今天大多已经不可卒读,许多都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远远超越了文艺争鸣的范畴。

徐怀中在一篇文章中曾对这个时期的军旅文学评论有过一段总结,“回想50年代至60年代初,军事文学创作有过一片郁郁葱葱的好风景。其中经过时间冲洗得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相当一部分出自军队作家之手,或者曾经是军人的作家之手。作为军内外相映成辉的一支军事文学创作队伍,我可以随手拉出一张长长的名单。而那个年代的文学评论和创作状况相比,则根本不能构成对应关系。那时,军内立得起来的评论家,真可说是屈指可数,你数到第二、第三个名字,便已经觉得勉强了……”事实的确如此,当我们重新翻阅这一段历史,不难发现为数不多的一些评论往往是出自于诸如丁玲、刘白羽、魏巍、王愿坚等作家之手,这与我们部队文艺工作的历史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历史的原因,部队文艺队伍的文化素质构成较低,理论素养更为匮乏。与批评队伍的缺乏一样严重的是理论批评阵地的缺乏,在“前17年”期间,全国仅有《文艺报》、《解放军文艺》和《解放军报》等少数报刊可供发表军旅文学批评,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20世纪80年代:理论批评的崛起与高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思想解放大潮在中国的出现。思想的坚冰一旦瓦解则是波涛滚滚的激流,各种文艺思潮顿时成为时代最新的热点,西方文艺理论思潮的引进也为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正如一位理论家在回顾“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辉煌岁月时写下这样的文字:“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之中,‘新时期’曾经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断代命名。这个名称刚刚出炉时的光泽和明亮风格,许多人记忆犹新。尽管文学史的分期依据不无歧见,但是,多数人都愿意承认某种意义重大的巨变,出现于1978年前后。这时开始,文学汇入了思想解放的文化气氛。人们置身于‘新时期文学’之中,亲历种种大大小小的文学事件,参与激烈的争辩,投入地阅读一系列成熟或者不成熟的作品。”批评家不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是大刀阔斧高歌猛进。军旅文学批评研究也顺应时代思想大潮,开始了自己新的历史征程。

从1978年开始,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军旅文学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军旅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同时也相应地促动了军旅文学评论的发展。这些优秀的军旅文学作品促使一些批评家开始关注军旅文学的研究,并且写下了为数较多的研究文章,当时活跃全国的评论家几乎都曾经为军旅文学作品写下批评文章,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不乏深入思考的理论文章,诸如关于英雄主义和人性问题等一些热点的研究。另一个方面,军旅文学的重新崛起也为军旅文学批评家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他们顺势而生,脱颖而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80年代初,一批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研究人才补充到部队来,极大地促进和活跃了军旅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正如徐怀中所指出的:“……军内一批评论家,大多是全国各著名大学输送来的。他们受过系统化的良好教育,戴着硕士、博士头衔走进军营。其中一部分人,原来就是从部队考进大学的,他们重返军队,即刻就进入了状态。与此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作家,考进军内外高等学府深造。今天说来,这或许已经并不值得夸耀,却也未可等闲视之。作家评论家知识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整体素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便保证了部队文学事业进一步走向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是否也可以说,因此而为造就优秀人才,为推出精品大作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呢?”看看活跃在80年代中国军旅文坛的批评家,诸如:韩瑞亭、范咏戈、黄国柱、张西南、王炳根、周政保、陆文虎、张志忠、朱向前、丁临一、叶鹏等等,就足以证明徐怀中所言不虚。

1982年,大型军旅文学刊物《昆仑》杂志诞生,这份杂志致力于发表最具有时代感和探索性的军旅文学作品,使活跃的青年军旅作家和批评家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精神家园。它与已经创刊多年的《解放军文艺》以及地方众多文学评论刊物一起为军旅文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得军旅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够呈现出较为繁盛的局面。

3.20世纪90年代:理论批评走向式微

进入90年代后,文学及文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空间。市场经济浪潮使得文坛浮躁不堪,以“坐冷板凳”为职业的理论研究在这种大环境下急剧暗淡。刚刚结束的政治风波也使理论研究与探索的空间放置到一个很狭窄的地方。这种由市场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双重夹击”也使得军旅文学批评研究出现式微的局面。对此,朱向前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这种双重的夹击造成了军旅文学的双重消解。表层的是经济的窘迫消解掉了80年代那种耗资甚巨的集体运作方式,呈现出孤掌难鸣或捉襟见肘的窘迫;深层的消解是军旅文学作为一种有着特定内涵和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相比80年代文学主潮常常与主流意识形态暗合与联姻,军旅文学总能占有优势,但到了90年代后,伴随着意识形态语境迅速向商业化语境的转换,军旅文学原有的庄严与神圣面临被销蚀和掏空的危险。这种由于双重夹击所造成的双重消解使得军旅文学的创作与批评研究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

首先是80年代所形成的批评队伍开始出现分流,一部分人员逐渐成为领导者,一部分转业到地方或者因为年龄等原因逐渐淡出了批评界;他们要么很少有时间顾及到军旅文学批评,要么视角已经开始投向其他的领域。最关键的是新的批评队伍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了评论队伍的青黄不接,活跃在90年代中后期的青年评论家只有张鹰等寥寥几人。这种局面的造成正如朱向前当时所指出的,“军旅批评家队伍的青黄不接,成名者或改行或知识老化,后来者又几乎不见踪影,而从80年代跨越至今的活跃者也不过周政保、张志忠等三五人而已。与9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回升的军旅文学创作势头形成了新的反差和更严重的失衡。”如果仔细研究这个批评家的名单,会发现远比朱向前说的更加糟糕,曾经活跃在80年代的批评家队伍已经风流云散,仅有朱向前、张志忠、周政保等人还在坚守,但到了90年代末期,作为一支队伍已基本流失了。

90年代后,曾经以较大篇幅刊登理论批评文章的《昆仑》杂志逐渐缩减了版面,到了1997年《昆仑》杂志停刊,一个可供发表理论批评的重镇消失了,这对于军旅文学批评也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昆仑》杂志的停刊是一个现象,一些地方理论批评报刊诸如《作家报》、《当代文艺思潮》、《批评家》等也相继停刊,这对于萎缩中的军旅文学批评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批评与研究的热点

1.对于英雄人物塑造问题的跟踪研究

英雄主义是新中国50年军旅文学创作中的基本母题,因而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和如何表现英雄人物始终是军旅文学创作者和评论者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对于英雄主义主题的热衷,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感召,一方面则离不开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引导与鼓动,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表现十分明显。陈荒煤在1951年发表的《创造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典型》(《解放军文艺》1951年第1期)针对文学创作中光反映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过程,对于新的英雄典型塑造不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呼吁。胡耀邦在1952年发表《表现新英雄人物是我们的创作方向》(《解放军文艺》1952年第2期),文章强调作家要创作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英雄人物,同时还指出这样的作品应组织力量集中完成。张立云发表《关于写英雄人物和写“落后到转变”的问题》(《解放军文艺》1952年第6期)一文就从“落后到转变”这个思想主题的创作价值指出,写落后到先进的转变也是有意义的,但相比集中力量歌颂光明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写英雄、先进人物的东西创造的形象,是给予全体人员以方向,而写‘落后到转变’的东西所揭示的人物,往往只是部分人的奋斗目标”。刘白羽、魏巍等人也曾就如何写落后到转变以及暴露与歌颂,写英雄人物的缺点论述过相同的观点。

“前17年”,对于英雄主义人物以及主题的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入高潮,1963年《解放军文艺》举办“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新人新事”征文可以说是对于英雄主义题材在行动上的一次集体深化。艾克思的《为革命英雄唱赞歌——喜读“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新人新事”征文》(《文艺报》1964年第8—9期)对征文中的作品给予了积极热烈的评价,但文章重点是强调文艺作品的政治意识首先要明确,反映出部队英雄人物的闪光的精神亮点,为部队和社会主义建设“立标兵、树榜样”。时过境迁,30年后,针对“前17年”的英雄主义人物形象,赵效生在《论“17年”军事文学英雄形象的塑造》(《嘉应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前17年”文学创作的英雄人物典型问题,该文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取材于革命战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中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和高昂的旋律,主要给人们以教育和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是把英雄人物理想化、浪漫化了,所塑造的英雄人物近于完美无缺,失去了常人的普通、平凡和亲切,以致从现实的土地上疏离。这种不足恰恰是“前17年”军事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通病。

同类推荐
  •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精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样,萧红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印度民间文学

    印度民间文学

    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介绍了印度民间文学发展的脉络,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了印度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剧、歌谣、谚语、谜语等不同门类的情况
热门推荐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本书作者张静女士从宝宝发育的规律出发,即自然界最根本的进化发展规律,以宝宝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情绪等8个方面入手,并以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来揭秘其真正的“动作”原因——脑发育,及其深远的影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幽默且通俗易懂,并配有可爱温馨的绘画,能让广大父母在获得轻松“悦读”的同时,又能习得育儿的相关心理、生理学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对父母爱的馈赠,很多时候,父母不但要倾注全身心的爱给宝贝,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爱——要知道宝宝成长的过程和真相。帮助宝贝快乐长大。
  • 神兽王座

    神兽王座

    穿越,重生,成神!可惜吴桐没有成为神仙,而是成了神兽,还是最初级的。于是,吴桐有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修炼,进化,化形,成神!最终完成这华丽的逆转,将自己美丽大方女主人变成自己的女人。
  • 烂人骑士

    烂人骑士

    这世上的事儿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况——人们都以为自己知道或是不知道。
  • 顽世邪少

    顽世邪少

    曾经的杀手之王遭组织遗弃剿杀,灵魂重生在一个同样被遗弃而遭陷害死亡的纨绔少爷身上,并且得到纨绔少爷前世的记忆,从此一边以纨绔少爷的身份逍遥都市,一边暗中追查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拼家室?张羽辰表示他有大将军的爷爷!拼土豪?张羽辰表示他有富可敌国的美艳老婆!拼实力?张羽辰表示他有前世傲立杀手界的身手!张羽辰即将打造一个低调而华丽的顽世邪少!
  • 官场钩沉

    官场钩沉

    本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进行串联。
  • 江湖劫:拖着师父吃茶去

    江湖劫:拖着师父吃茶去

    本书已废!全新故事移至《薄情劫》!求编辑大人将本书屏蔽~拜托啦(*^__^*)
  • 世新日

    世新日

    世界末日来临,毁灭即新生,主人公获得宇宙暗能量,救世主诞生,拯救世界之后的他会怎么样呢?未来世界又会怎么样呢?本文共计12章(暂定),更新期不定。
  • 隐秘爱情

    隐秘爱情

    主人公身处不惑之年,本来对生活已是心如止水,爱情却从天而降,让枯涸的内心燃起了熊熊的火焰,忘却了年龄,忘却了世俗的眼光,心在荡漾,神在摇曳,身在张狂……多少次的约会,让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五彩缤纷!主人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次次约会,一次次心灵的激荡,让当时的情境、心境再现。
  • 霸道总裁别惹我

    霸道总裁别惹我

    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小白兔”偶遇学生时代一直暗恋的高冷男神,两人在职场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上演了一出职场小白逆袭霸道总裁的喜剧爱情故事。刚刚大学毕业的慕雪在求职过程中误打误撞的去了洛辰的家族集团,在上班途中中遇到了项晓东,项晓东是项家的二少爷,平时玩世不恭不务正业,却对慕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慕雪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兔迅速蜕变成了霸气女王。而洛辰对慕雪的态度由最初的冷漠慢慢转变成了默默的关心,另一方面项晓东也开始对慕雪展开了猛烈的追求。面对自己暗恋多年的男神洛辰和对自己体贴照顾的纨绔公子项晓东,慕雪究竟最终会选择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