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4600000016

第16章 作家论(14)

到了1993年,柳建伟的两栖作战又一次拓宽了,战线又延伸到了战争纪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这已经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一种慢性自杀,一个有潜力的学生对自己这样放纵和不负责任,让我扼腕叹息。我对1992年以降汹涌而来的商业大潮对纯文学的打击早有自己鲜明的立场,较早地用《我为什么反对下海》、《工商时代文人何为》等文章吁请作家们要坚守。柳建伟随波逐流和二渠道联姻,自然是我反对的。道不同不相与谋,此后几年,我与他的个人关系也变得疏远了。他去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的举动,在我当时看来也没有浪子回头的意味,更没有想过这是补什么学者化的课。

一年一年过去,他的纪实作品的量与时俱增,可惜我没见过一本,不好评介。从他从不署真名的举动分析,大约这些东西都是属于速朽的一类,可能也有些为稻粱谋的不得已吧。也常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譬如他和谁谁谁合作的《纵横天下》发行百万册,在二渠道掀起一次持续一年多的纪实文学热云云。我也就听听而已。作为教师,该做的我做了,该说的我也说了,还能怎样?谁还能管谁一辈子呀!

1995年,他署真名出了一本《红太阳白太阳》的纪实,迄今为止,他没送我,我只在《当代》杂志上读了几万字,不好全面评价,只是觉得他的笔还没写坏,为他庆幸。本书据说在纪实文学界影响颇大,也有评论界同仁激赏。这里我也不想转述别人的品评。说心里话,这种四面出击会不会有好结果,我一直很怀疑。再说,他在京城厮混了五六年没能修成我所希望的那种级别的批评家,已经太让我伤心了。他一不留神成就一位纪实文学高产作家,实在不值得当老师的咧嘴一笑。

1997年前,我对柳建伟有这样一个定位:一个求全的有才华的聪明人,善学习,常求变,做什么都能做到像模像样,成绩或叫成就是评论第一,中篇小说第二,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第三,短篇等而下之。可以说文坛已经有了这么一个人物,但以当时的重量,刻薄地说叫有他不多,无他不少。

然而,我又从没有对他的前途彻底绝望。支撑这种信念的理由有三:1.从本质上讲他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采取两栖作战的方略似有深意,这种人不易受环境的左右和影响;2.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若想在文学上有大的创造,两栖作战的能力必不可少,20世纪中外的小说大师,大多都能写一手漂亮的理论文章;3.从他的评论作品和中篇小说来看,只要他能集中精力,化蛹为蝶不是难事。

我在静等他回头是岸。

《北方城郭》:开始浮出水面

(一)

雪莱有一首小诗:“爱我者我致以叹息,恨我者我报以微笑,无论头顶是怎样的天空,我将迎接任何风暴。”柳建伟认为这首小诗很能表达他十几年来在文坛行走时的心态。我想,1985年以后能杀出重围的作家恐怕都得有类似的心境。稍欠定力的人,早就被追新逐异的浪潮甩到爪哇国去了。

1997年9月,我才知道柳建伟对文学的真正追求,并为实现这个追求进行的一场豪赌。原来他的志向一直在长篇小说上,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创作长篇小说做准备。

9月初,多日不见的柳建伟来了,把一块砖头一样的书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淡淡地说:“《北方城郭》出来了,送你一本看看,看这回有没有可说的话。”我也淡淡地收下了这本书,自然也说了几句祝贺的话。这些话我常说,说多了也就有点言不由衷了。何故?这几年长篇小说出得太多了,每年近干部,早就烂了市烂了街了。1993年后,长篇小说热兴起,每年我收到的学生、朋友和素不相识的人送来的长篇小说有几十部。据说,中国作协几位同行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新著有上百部之多。粗制滥造的长篇看多了,败坏了胃口,同时又把胃口吊起来了。说心里话,当时我并没对这部书有太高的期望,并不排除柳建伟赶潮跟风的可能性。

没想到这部书竟然占用了我差不多一个星期的工余时间!或许是我对他在评论上的期待过于持久的缘故吧,这样一部书出自柳建伟之手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接下来,我接受了这个事实,有了对柳建伟的全新的定位:他是一个已经真正具备驾驭长篇小说能力的作家。《北方城郭》无疑使他成为了一位全国性的作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做的文章,有三分之一与《北方城郭》有关,字数超过了五万。

我对《北方城郭》的基本判断是:第一,这是一部全方位、多层面描画中国当下生活的重要作品。它以对现实的多维性接触,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做了艺术性的未完成表达,充分显示了长篇小说历史诗学的力量。第二,《北方城郭》又一次让我们真正领略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魅力,对这几年议论纷纷的已有趋向“现时主义”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给了一次拨冗和支撑。第三,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贡献了一个名叫李金堂的典型形象和欧阳洪梅、申玉豹、林苟生等一群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第四,它用火热的激情和冷静的理性之犁切进现实生活的原壤,凝重大气,深刻尖利,呈现出一种混沌感,把杂语的现实世界表现得十分到位。第五,它浑然一体的庞大结构和色彩斑斓、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体现了作者对长篇小说这一体裁已具备了全面把握能力。第六,小说师承关系清晰,接续着曹雪芹、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中西现实主义传统,并取到了真经。

我在《97中国文坛回眸》一文中,毫不犹豫地把《北方城郭》和《尘埃落定》称作1997年长篇小说的双璧和压卷之作。在北京召开的《北方城郭》研究会上,此书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有人认为该书将会是下属茅盾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可以预计,这部书的影响还会越来越大。正是基于以上的判断,我才把柳建伟看作一台推土机。当然,《北方城郭》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欠打磨、显粗糙,甚至还有某些笨拙之感。然而,这恰恰是“推土机”的特点,其长不在精巧,而在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平常人的力量,才使得柳建伟在1997年高手如林的中国文坛“浮出水面”、“突出重围”。

(二)

一部作品是否真正优秀,只有时间能够做最后的裁决。评论家不是算命先生。不过一些重要的问题必须由批评家及时提出来并加以研究,得出具有相对真理性的结论。

柳建伟撰写《北方城郭》时,刚刚三十出头,这样一部丰厚复杂的作品怎么会诞生在他手里呢?作者简历只能提供这样一个单调得几乎乏味的流程:零至十五岁在南阳盆地镇平县城乡生活读书,十五岁多入伍并入学,读计算机系,以后八年蛰居四川大邑工作并读书写作,之后几年辗转北京几所学校再次读书。据柳建伟披露,在写作《北方城郭》前,他没有和一个中国的县级官员有过接触。这些材料似乎都不能证明深入生活这种说法的真理性。长篇小说曾被看做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如果作家必须体验完社会生活的所有科目后,才能写作,世界上恐怕就不会有长篇小说这门艺术了。关键问题肯定在别的地方。

作家本体研究在中国一直不发达。因为种种原因,我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感到有点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尴尬。五年前在写《新军旅作家“三剑客”》时,曾尝试引人作家本体研究,效果不错。这里再次做一尝试。

体裁选择作家的性格、气质、才华特点和学养准备。体裁也选择作家的志向、胆识和投入成本时的出手。肖洛霍夫一出手就是《静静的顿河》第一卷,那年他不足二十岁。鲁迅四十几岁就想写长篇小说《杨贵妃》,五十几岁病故,《杨贵妃》还是个腹稿。

柳建伟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在地道的河南农村,但他身上却揣着一个城市户口簿。身份和生活空间的严重错位,使他注定只能是生活的一个观察者。这一点和其他的农民出身的作家不同,也与知青作家相异。十三岁得大脑炎没死没残,又为他的心理蒙上了郁忧和悲观的阴影。大学读的是工科,做的却是文学梦。再次到京求学,目的是想进入专业文艺团体,1967年阴差阳错之后又让他回到了原地。人生的错位长达几十年,生活在别处的观念自然就根深蒂固了。性格内向,气质忧郁,促使他导向多疑和悲观。这种性格和气质加上悲观,使他接近了以表现未定型现实为己任的长篇小说的本质。据我的考察,很难有性情豁达、乐观粗放的人能做出漂亮的长篇小说。

消弭人生的错位感。应该是柳建伟生命的第一要旨。但错位一直存在,反复的抗争就成了必需。长期的搏击和磨砺,心灵更加敏感,想象力也随之飞扬起来。欲望的不断膨胀,压力必然随之增大。实际上人生的错位根本无法消弭,西绪弗斯的命运便是这类人的前定。他们必须不停地工作,才不会有闲暇陷入无垠的悲观。童年的苦难,凄苦的初恋,如果再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就必须依靠自己玄想出快乐来慰藉自己。

我对柳建伟的隐秘所知不多,再分析下去就有些想当然了,但我确信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撑他前行。

(三)

凡是取得成就的长篇小说作家,极少有早慧的天才。柳建伟的天分,应该说是中上。直到现在,我还认为他缺乏过人的艺术感觉,对语言和形式的绝对重要甚至有些麻木。这些先天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他在中、短篇领域内的发展空间。除去出身和经历这些偶然赐予外,我认为他表现出的长篇能力都是后天苦练出来的。恰恰是这一点,对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更具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或许是学理工的缘故吧,他的文学之路早已被他预先设置了。几个月前他曾披露说:“二十岁时,我开始为写长篇小说做全面的准备。那时我为自己规定了一个期限,如要在四十岁时,还不能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证明自己存在过,那就终结生命。现在看用不着这么做了。”他是拿二十年做赌注的。有这种计划的作家,在中国比较少见。

这样看来,他写评论、写纪实、写中短篇小说,都只能算是阶段性准备了。在操作上,他可以算作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怎么有用怎么来。短篇小说无法承载他的思想,三十岁后便再也没有尝试过这种体裁。中篇小说可以磨练结构能力,于是,他并不在意把《金铃铛》和《苍茫冬日》写成长篇梗概或缩写。纪实作品可以锻炼对历史和现实的把握能力和表现能力,他就可以用一两年的时间沉溺其中,甚至不在这类作品上署真名。他的批评文章,用意也很清楚,经常操作可以锻炼自己的理性,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形式把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以为备忘。

同时,他笃信任何一位长篇小说大家都是有师承的。于是,他便为自己早早地选好了几个师傅,中国的、西方的都有。据他自己说,自1996年开始,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破译西方现代主义经典文本的密码。我在他的硕士论文里,看到了他的学习方法。在这篇论文中,他详细解构了《喧哗与骚动》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把这两部在中国声名远播的文本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学习的小单元。他发现了《喧哗与骚动》是先有完整的故事,再进行剪碎重组的秘密。他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找出了在速度上与弦乐四重奏存在的对位关系。早些年,他在学习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曾经对照读过关于陀翁的三种传记,目的只是想证明陀翁娶了安娜后,在创造力上是升了还是降了。这是一种实证精神很强的学习方法,自然容易接近学习对象的本质。

我不知道中国那些现代派和先锋姿态招人眼目的作家,关着门是如何向大师们学习的,看到他们夫子自道式的创作谈中,流行的都是采气说。有的把一本卡夫卡或一本福克纳放到马桶边,以备在排泄时补充营养。有的则是关起门来看外国原版录像带,寻找感觉和调子。这两种方法的优劣,我不好评价,但采气派迄今没能写出中国有经典意味的现代主义长篇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柳建伟用十五年时间做准备、练内功,是该浮出水面了。

《时代三部曲》:第一座标志性建筑

(一)

在阅读《北方城郭》时,我有这样一个预感:这可能是柳建伟井喷的开始,今后若干年他将持续保持创作高峰。一年后,柳建伟用实绩证实了我的预感。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长达四十四万字的《突出重围》由《当代》杂志选发前半部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小说,是借一场注入高科技因素的演习,描画中国军队在20世纪末存在境况的。多年来,我一直在进行对军旅文学的追踪研究,老实说,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又让我颇感意外。

同类推荐
  •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励志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励志卷

    李晋、朱国勇主编的这本书收录了众多名家名作,包括胡适的《大学的生活》、郑振铎的《我是少年》、粱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林徽因的《蛛丝与梅花》、闻一多的《火柴》、郁达夫的《我撞上了秋天》等,是一本三方联手打造的优秀图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文章聚会,让你体验非同凡响的文字之美、结构之美、辞章之美、思想之美。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内容提要如下: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 解放四平

    解放四平

    各地、各部门所保存的四战四平的各类文物十分丰富,尤以文字、图表等文献为最,如四平保卫战前后,中共中央的电报即达数十份之多,仅毛泽东拟稿的电文即达20余份;刘少奇、周恩来拟稿的电文亦有数份。其他如通令、通电、通牒、总结、动员令、报刊、图表……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回忆,回忆过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我的一生谈不上光辉灿烂,但也是五味俱全。一九九九年,年届花甲之际,感慨所……
热门推荐
  • 心影不离

    心影不离

    豪门神秘背景的傲三少,拥有不可认知的神秘身份,左边身份丶地位,右边少年们如痴如醉的未婚妻,他们会摩擦出什么火花呢?
  • 酷少独宠乖乖女

    酷少独宠乖乖女

    她,林若雅。S大学学生,一生平淡普通,父亲是S大的教授。母亲是一小学老师。出自书香世家的她成绩更是好的不得了,是人们口中的乖乖女。可她却遇到了他......他,陆靳宸。C市的传奇人物,某公司的CEO。是多少女孩崇拜的对象,也是C市最年轻的总裁。他父亲是C市市长,但他凭借自己才25岁就坐到别人奋斗几十年都无法坐到的位子上,简直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他。可他独独大了她两届。他们之间便展开了一段传奇之恋......
  • 偏执霍少嗜宠妻

    偏执霍少嗜宠妻

    所有人都知道,高冷不近人情的霍少,只有在一个人面前会卸下自己的心防,向来对人没有耐心的霍少,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才会显得格外有耐心,而且……毫无底线。安可芹:“今天主编叫我去采访你。”霍千司:“恩,你先去哪里采访?家里?”安可芹:“今天杂志头条上面的照片是我发布的。”霍千司淡淡的撇了一眼杂志上面那张带着似醒非醒,隐约有股朦胧感的自己。你喜欢就好。”求婚时“安可芹,嫁给我,是你唯一的选择。”他霸道的话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哦?我要的鬼屋曼陀罗冰雨在哪里?”她笑眯眯的反问。霍千司,“……”谁求婚用这些东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心醉红颜

    心醉红颜

    举手投足皆大家风范,一颦一笑尽风情魅惑,为报夺嫡之仇,她耗十载年华,隐身于青楼之间,换得今日妖媚风情。何其可悲,当初的嫡女如棋子一般任人挑选,当初的庶女却一举翻身成为尊贵无比的世家嫡女。世家无情,为庶妻庶女逐她母女出府,她便用无情催破他们的荣华,以慰母亲在天之灵!她代所谓嫡女入宫,天子冷酷,她便用柔情瓦解天子的冷酷城墙!嫡女之位,她要!后位,她也要!且看一青楼女子,如何一步步问鼎后位!
  • 一反常仙

    一反常仙

    天地异象,绝世重生。因意外获得了一个神奇的黑盒子,她一步步踏上了真正修炼的道路,命运的齿轮已转动。
  • 影武者

    影武者

    万物皆有影子,黑暗的阴影是天地万物在阳光下证明自己存在的证据。而整个现实世界也在另外一个空间拥有着自己的倒影,那里的居民称他们这片所居住的世界为倒影世界。来自现实世界的普通人赵阳误食倒影世界的幽暗之果,成为拥有火系力量的神使,纯火之身,拥有焚烧万物的赤炎之火,天赋极高。
  • 乾坤剑天

    乾坤剑天

    热情于考古研究的大学生叶云,正在夜间整理文物,被天上突发的流星雨砸中,之后便开始了一段异界玄幻之旅……
  • 泰山论剑之剑影迷踪

    泰山论剑之剑影迷踪

    泰山论剑,剑挫人亡,昔人踪迹飘渺何方!魔道横行,门楣晦暗,谁能撑起武林大梁!风雨飘摇,纲常沦丧,江湖动荡几时能熄!爱恨情仇,七情六欲,是谁始终看不破淡淡的那抹红尘!身世浮沉,举杯浇愁!赐君一柄宝剑,随我登高一呼,替天行道!
  • 上古世纪.爱

    上古世纪.爱

    什么是爱,到底什么是爱,我终于懂得什么是爱。